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2586 ,大小:10.26MB ,
资源ID:1033262      下载积分:1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d-10332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洋军阀史话》丁中江(台).pdf)为本站会员(魏子好的一塌糊涂的文献)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发送邮件至13560552955@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洋军阀史话》丁中江(台).pdf

1、问题讨论 关于解放战争中的苏联军事援助问题 兼谈治学态度并答刘统先生 杨奎松 解放战争期间苏联是否向中共提供了军事援助,提供了多少 援助,这个问题历来是中共党史和军史上引人注目,却又长期得不 到确切答案的问题。 而在我们自己避而不谈的时候,我们却无法避 免前苏联公布它所掌握的资料,更无法避免中国和世界的读者会 去相信它的资料。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对这个问题渐渐变得不那么 敏感了。一些回忆录的出版和一些档案文献资料的公开已经或多 或少地涉及这方面的情况,当年曾担任过东北局重要领导的陈云 也曾公开表示过不能因为强调自力更生,就否认苏联在东北问题 上给予过重要帮助的意见。当年在毛泽东身边做秘书工作的

2、胡乔 木也肯定地说:当时 “苏联在东北和我们配合默契,实际上帮了我 们很大的忙” 。但是, 尽管历史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广大读者, 甚至多数研究者,还是无法接触到中国方面保存的有关这个问题 的档案资料。 由于看不到中国方面自己的档案资料,又不能全面掌 握前苏联的相关档案文献,今天的人们,无论在中国、 在外国,自然 也还是只能主要依据一些零星的资料来分析和认识这段历史。笔 582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0页。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

3、ved. 者在 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以下简称 恩怨)一书中, 就是把中国方面披露的片断的文献史料与前苏联披露的总体援助 数字的文献档案结合起来,讨论这段历史的。 笔者不是研究军事史的专家,当然更不是专门从事东北解放 战争史研究的专家。根据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档案文献与回忆资 料,对这一长期困扰史学界的问题做出自己的说明和判断,不过是 想从尊重客观事实,和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做些学术探讨。 而研究的结果,笔者既不赞成抹杀苏援的存在,也不赞成夸大苏援 的作用。 笔者的结论很清楚,即:第一,不能否认战后苏联在东北问 题上给予了中共很大的帮助,包括军事上的援助;第二,虽然存在 着这种帮助和援

4、助,但它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它充其量只是极 大地缩短了中共中央原先预计的彻底战胜国民党的时间表。 笔者的这一研究引起了不少人的重视和关注,也引起了专门 研究这一时期军事问题的刘统先生的重视,并且为其提供了一个 可以讨论这一问题的机会。刘统先生的文章(以下简称刘文)能 够引用少量的档案资料,且注明了出处,这至少较过去有关的军史 论文多了一些可信性,也为其他研究者讨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些 可以参照的依据。就这点而言,刘文是有一定价值的。但是,在读 过刘文之后,笔者却发觉刘文并非纯粹从学术的角度出发来讨论 问题,而是在相当程度上带着一种批判的意味,将笔者的努力一概 否认。关于这一点,刘统先生在结语中

5、坦率地表示,他写此文其实 是想告诉读者,杨奎松所著 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一书中 682 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1期 刘统: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武器来源探讨兼与杨奎松先生商榷,党的文 献2000年第4期。 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以下凡引自该 书者,均不再注。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的有些说法,同那些传记文学的作者一样,也犯了 “热衷于编造 秘 闻 ” 的错误,“缺少严肃的治学态度,根据片面的材料和国外资料,

6、 提出一些 惊人 的论点,来获取社会轰动效应” 。 由于刘文的这 种讨论已经超出学术范围,不仅涉及刘文自己所说的所谓基本治 学态度问题,而且涉及学术评论乃至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问题,因 此笔者非加辨正不可。尽管,这多少让人有些遗憾。 一、关于刘文讨论问题的方法 进行学术讨论,最基本的前提是要实事求是。 这就要求讨论者 清楚地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根据对方的确切意思来讨 论问题,不能生吞活剥,张冠李戴,更不能搞莫须有和想当然。 而刘 文开篇的四段话就离开了这一最基本的前提。 刘文开篇四段话,第一段是介绍笔者 恩怨 一书中关于苏援 “极大地缩短了中共中央原先预计的彻底战胜国民党的时间表” 的

7、“论断” 和引用的苏方资料。 作为讨论问题,这是一种常见的切入方 式,确有必要。第二段用 “这个观点不是杨奎松先生的首创”,引出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 中关于 “苏联的援助是人民解放军力量壮大 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的观点和苏方资料,文字上虽可斟酌,两 相映照亦不为过。而第三段所谓 “台湾国民党方面也持这种观点” 的引语,就颇让人疑惑作者的目的所在了。显然,纯粹从学术角度 讨论问题,提出第一段内容即可,补充第二段之情况加强讨论之力 度也属正常。但随后举出 “台湾国民党” 的观点,就不仅是画蛇添 足,而且多少让人怀疑作者的目的了。 刘文第四段紧接着就得出了 一个结论,说上述三段 “三方面的观点的依

8、据其实都是来自苏方的 782 关于解放战争中的苏联军事援助问题 以下凡引自该文之内容,均不再加注。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资料” 。 对此,细心的读者一望即知,刘文所举 “台湾国民党” 方面的 那段文字,即使按照刘文自己的逻辑都不通,因为那是参与接收东 北的某官员当年目睹苏军后撤时向佳木斯运送武器之片断回忆和 感想,不论其判断有无道理,他的这一回忆和看法与几十年后公开 的苏方资料根本不搭界。 说它 “其实都是来自苏方的资料”,纯粹是 霸王硬上弓。 刘文

9、开篇四段,其实用的是一种归谬法,先把笔者的观点一步 步归入应当否定批判的谬误之列,然后再一语定性。 其定性的话也 在第四段中,形式上是一句质问,即 “东北解放战争真的是依靠苏 联援助才取得胜利的吗?” 弦外之音十分明白,那就是:笔者、 苏联、 国民党,其实都是一个观点,即都认为东北解放战争是靠苏联援助 才取得胜利的。 把笔者的观点同前苏联的观点相提并论,给人印象 如何不难想见;再把笔者的观点等同于台湾国民党方面的观点,其 效果更可想而知。 但问题是:笔者何时何地说过东北解放战争是靠 苏联援助才取得胜利的呢?刘文很清楚笔者的 “论断”:苏援 “极大 地缩短了中共中央原先预计的彻底战胜国民党的时间

10、表” 。 如果不 是故意曲解,大概没有谁会认为这句话与东北解放战争是靠苏联 援助才取得胜利的在语义学上是一个意思。 学术上有异议,提出来讨论,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我们对历 史资料的判断和理解,对历史事实的认知,经常会有差别甚至不 同。通过学术讨论,达到相互切磋,截长补短,深化研究的目的,是 十分有益的。但许多年来,人们似乎习惯了简单的批判,对正常的 学术讨论反倒有些陌生。笔者欢迎刘统先生真正从学术角度商榷 问题,尤其希望能够直接接触到这一时期军史档案的刘统先生,本 着尊重客观事实的精神,勇于面对苏联援助的这段历史。 不是随意 882 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1期 1994-2009 China

11、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举出一个1947年4月和1946年5月底东北各野战军武器数量 之差,然后不加分析地告诉人们说苏军援助微乎其微,而是要依据 中国方面自己的档案资料,全面地进行分析考证,具体地告诉读 者:苏联当年究竟提供了多少援助,这些援助在解放战争期间起到 了什么样的作用,前苏联档案或俄国档案所举出的援助数字,哪些 是可信的,哪些是还需要深入研究和查证的,哪些是不大可信的, 需要订正。显然,如果刘统先生不相信前苏联提出的援助数字,就 应该从事这样具体深入的研究工作,而不是轻率地断

12、言那些讲到 苏联援助的资料和观点都是编造 “秘闻”,坚持认为解放战争中东 北野战军武器装备的加强与苏联的帮助根本没有多少关系。 其实, 历史研究的常识是,肯定容易否定难。一条史料就可以言其有,上 百条史料也不能轻信其无。 何况,有关这一时期苏援的史料已经披 露者就不止十件八件,怎么能轻率地罗列几条没有得到或很少得 到苏援的资料,就断言当年苏军既没有留什么武器,也没有给予什 么帮助呢? 二、关于刘文中的史料运用 在历史研究上,任何一种有说服力的论证,首先取决于对史料 的掌握程度,其次则取决于对史料分析和运用的水平。 由于无法接 触到某些史料,以致对其他一些史料过于相信,造成偏听偏信的情 况,这在

13、历史研究中是一种可以允许的错误。 但刘统先生以其特有 的专任军史研究工作者的身份,在不少涉及苏援的档案文献已经 公开,不少提及苏援的回忆录已经出版的情况下,不能说不了解相 关的史料。一方面有条件接触和了解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文献史 982 关于解放战争中的苏联军事援助问题 即当时的东北民主联军。笔者谨从刘文,均以东北野战军称之。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料,一方面却任由主观印象驱使,为我所用;一方面批评别人不该 根据片面的材料提出 “惊人” 的论点,一方面

14、自己却以偏概全,无视 史料运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这就是不应出现的错误了。 说刘文为我所用,以偏概全,有什么根据呢?关于这一点,我们 只要把刘文所说的情况,与 恩怨 一书中的相关内容略加比照就 可以看出一二。 同样是讲贝鲁罗索夫中校到延安与中共中央交涉,刘文只讲 贝鲁罗索夫正式传达的关于在苏军退出之前,蒋军及八路军目前 均不应开进满洲的原则要求,却不讲在当晚非正式谈话中,贝鲁罗 索夫表示只要不用八路军、 共产党的名义,不打旗号,不与苏军接 触,一切好办的意见,和希望中共中央派负责同志前往满洲就近交 涉,协调行动的建议。 给人印象,不仅 “苏军的态度相当恶劣”,而且 刘少奇等匆匆决定成立以彭真为首

15、的中共中央东北局随贝鲁罗索 夫飞往沈阳,得出目前是 “千载一时之机” 的重大判断,进而制定十 万大军开赴东北的重要战略部署等,都是在苏军明确反对的情况 下,一厢情愿做出的,是受了陪同贝鲁罗索夫到延安的曾克林 “非 常乐观” 的汇报的假像所蒙骗。 同样是讲彭真一行和各部队赶至东北,刘文只选用彭真9月 21日电和黄克诚11月25日电,及彭真12月30日电,偏偏对 恩 怨 一书中举出的东北局10月4日、5日、25日、28日致中共中央 各电只字不提。 给人印象,中共军队最终只得到七五山炮11门,迫 击炮70门,步枪12000支,机枪300挺,六五子弹500万发,七九 子弹40万发,三八子弹80万发,手

16、榴弹15万个, 97架日本飞机 和皮鞋、 帽子、 大衣各万余。这点儿武器实在是 “少得可怜”,“绝大 部分日军武器库的装备都被苏军用火车运往苏联” 。至于10月间 东北局报告的苏军决定提供的那些武器弹药的情况,对刘文好像 不存在一样。 092 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1期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同样是讲苏联援助问题,刘文所用电文资料只讲到1945年底 便戛然而止,好像此前援助 “少得可怜”,此后就更没有援助问题可 谈了。一面否认苏方曾表示过援助,一面又承

17、认苏军确曾许诺援 助,只是落空。最后更是宣称:“东北野战军的炮兵,是靠 拣破烂 建立起来的”,飞机、 坦克是自己 “搜集、 缴获” 的,军工生产也是自 筹粮食、 资金,招收当地工人,使用日本技术人员 “白手起家” 的。 与 苏联在武器问题上发生关系,只是 “在1946年底到1947年初这个 时期”,但也不过是用粮食换了些武器过来。这段时期真正援助过 东北野战军的,只有北朝鲜,而且数量也不多,虽无确切统计,比较 1947年4月和1946年5月两次部队装备统计可知,枪至多不过 万余,机枪至多不过数千,炮至多不过数百,如此而已。 刘文好像完 全不曾想过,在苏军占领下,少量枪可以拾,个别一两门炮可以拣

18、, 如刘文自己所谈到的成百上千门炮、97架飞机,没有苏军帮助,自 己怎么去 “搜集、 缴获”?至于 恩怨 一书中提到的1946年3月以 后的苏援电报,和驻朝苏军随后大量向东北和关内输送武器弹药 的情况,刘文就更是视若无睹了。 学术商榷,即是学术对话。对话首先就要有的放矢,也就是要 针对被商榷者提出的问题、 观点和论据进行讨论。 就历史研究论文 或论著的商榷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直接针对被商榷者提出的史 料说话。历史研究的观点,均产生于相当的史料之中。史料可靠, 运用得法,观点自可成立;史料片面,利用不当,观点自会受到质 疑。然而刘文的所谓商榷,却基本上是在自说自话。它把笔者以为 依据的几个不同时

19、期的具体史料放在一边不管,找出几件意思不 同的史料,便批评笔者 “无视这些事实,单纯依靠苏联的个别资料 解释东北解放战争的进程” 。问题是,恩怨 一书此章45个注释, 涉及与苏援有关的注释不止1?5,除被刘文抓住不放的第251页 注释1以外,都是引述中国方面的文献资料。只讨论一个注释1, 192 关于解放战争中的苏联军事援助问题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断言笔者的观点只出自此一则 “苏联的个别资料”,然后就轻下断 语加以批驳,这是不是有点太离谱了? 当然

20、,说刘文全篇只讨论了 恩怨 一个注释,也不很准确。其 实刘文还讨论了第235页中东北局的一个报告,并且很 “遗憾” 笔 者对此没有加注。 该报告谈道,苏方已决定将抚顺一个军火库中的 300万发炮弹交给东北局,并要中共赶快加紧组建炮兵。刘文因此 批评笔者没有 “军事常识”,说 “300万发炮弹是什么概念?东北野 战军在规模最大的锦州战役中,共使用了263门重型火炮,是我军 解放战争中集中使用火炮最多的一次战役。战后统计,耗费榴弹 炮、 野战炮弹13469发(小炮、 迫击炮弹未计算)。我军在整个解放 战争中重炮炮弹消耗的总和也不到300万发。 ” 对于此一批评,笔 者实在深为感谢,因为笔者确实不知

21、 “炮弹” 这一名词在 “军事常 识” 中是指 “重炮炮弹”,不算迫击炮、 六炮、 步兵炮、 机关炮、 平射 炮、 钢炮、 山炮、 高射炮等其他各种大小炮的炮弹。 只是,第一,此 300万发并非笔误或抄写错误,确为当年东北局所报之数。 第二, 当年东北党政军领导人也和笔者一样缺少刘文所讲的 “军事常 识”,因为他们在电报中也经常把迫击炮弹等不该称为 “炮弹” 的炮 弹叫做炮弹。 不知刘文对此当如何解说?而这类炮弹的消耗,从 1946年开始就已经相当惊人了。据1946年2月沙子岭战斗详报, 292 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1期 例如林彪、 彭真1946年2月23日致中央军委电中,就把迫击炮炮弹也计

22、算在各种 炮弹之中。转见唐洪森著 国共争战大东北,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年版,第216- 217页。 东北局1945年10月25日致中央电原文在说明苏军决定交我之工厂及装备时清 楚地写道,抚顺一处的炮弹 “即有叁百万发” 。 刘文关于 “重炮” 的概念似乎仅指榴弹炮和野炮。如刘文在谈到朱瑞领导下的炮兵 收集到各种火炮700余门时,提到其中有榴弹炮、 野炮、 山炮、 步兵炮、 迫击炮等,称 除重炮集中使用外,其他山炮、 迫击炮等均分到各部队。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

23、rved. 此次仅一天三夜的作战,七个团就消耗了各种非重炮的炮弹2074 发。 照此计算下来, 300万发是否还算是个离奇的数字呢? 刘文所以会无视商榷对象的论据,除了过于强烈的主观倾向 左右其判断外,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作者似乎并不完全掌握史学 研究中的史料分析方法。研究历史,取得第一手资料至为关键。但 并非有了几件第一手资料就可以不加分析地拿来建立自己的观 点。 因为任何史料所反映的情况都有时间性,一两份电报说明不了 问题。 比如刘文所举1945年9月21日彭真电,其中表示对得到的 武器装备数量感到失望,甚至认为 “将来能否取得武器,还是个 谜” 。但不过半天之后,他在另一份与陈云合署的电报

24、中就有了另 一种说法,称沈阳市政府和奉天省政府我日内即可接收,已获武器 虽不多,资财弹药却稍多,且 “尚有获得大批武器之可能” 。 又如 刘文花了很多文字来描述东北军工如何没有苏联帮助,“白手起 家”,意思大概是想证明东北解放战争所用的武器弹药多半都是自 己生产出来的。 刘文所用资料大部来自东北军工部的工作报告,也 理当可信。 问题是刘统先生是否读懂了报告中所包含的意思,是否 有所分析?刘文再三提到大连军工生产的作用,但它却像对待97 架日本飞机的问题一样,没有想过大连当时是在谁的控制下,难道 不是苏军在为中共在大连的军工生产提供便利并充当保护伞? 392 关于解放战争中的苏联军事援助问题 解

25、放战争期间,仅旅大地区就为前线供应了30万套军服、236. 5万双军鞋、50余万 发炮弹、80余万枚引信、450吨无烟火药、1200门迫击炮和各种兵工生产设备,以 及其他大量军需产品。刘文中提到的大连生产的收发报设备、 药品等,更是在苏联 帮助下成立的苏中合营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参见 韩光党史工作文集,中央文 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33- 39、133- 139页。 转见 中央致重庆代表团电(1945年9月22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分区司令部整理:沙子岭战斗总结(初稿 ), 国共争战大 东北,第255页。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

26、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而且,如果刘统先生对历史能够有所联想,有足够的经验,他更应 当想到,假如东北的军工生产真是像他描写的那样,很少机器,只 是招几个当地工人,利用几个日本技术人员,赤手空拳一年多就能 造子弹数千万、 炮弹数百万,那么抗战八年,延安等根据地也用了 不少日本技术人员,也搞了一些机器,八路军为什么连黄色炸药都 生产不出来,还只能靠游击战对付日本人?事情很清楚,东北的军 工生产从制造大批子弹、 炮弹直至钢材和冲压设备,没有哪一样不 是借助于日本留下来的兵工、 化工和钢铁工厂的基础。 这些工业设 备,又都是在苏军的控制之下

27、,必须要由苏军提供便利才能取得, 怎么能说东北军工生产完全是 “白手起家”,与苏援无关呢?刘统先 生哪怕稍微细心一点,就更应该能够从军工部的报告当中看到,东 北军区后勤部军事工业部之建立,主要目的就是负责从苏军手里 接收沈阳及南满地区的工业企业,特别是兵工厂。 而军工部成立 伊始,就接连从苏军手里接收了沈阳地区大东区兵工总厂、 文官屯 坦克修理厂和孤家子火药厂等多家重要的兵工厂。只是由于后来 苏军受到国民党的外交压力,要求中共所有单位撤出沈阳,这些工 厂才又交回到苏军手中,但苏军还是允许中共东北军工部拉走了 30多部机器和200多吨物资。同样的情况,苏军也先后将抚顺、 本 溪、 辑安、 鞍山、

28、 辽阳、 延边等地及其兵工厂、 化学工厂交予中共接 收,中共撤出时更运出了数百台机器和上千吨各种原料。中共 1946年6月向北满撤退时,仅各种军工机器和原料就运了300多 车皮。 中共后来能在哈尔滨、 齐齐哈尔、 佳木斯、 鸡西等地建立军 492 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1期 东北军工部:三年来主要工作(1950年10月 ), 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 编 第2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33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工部:三年来东北军事工业发展总结(1945年10月 至1949年5月)。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

29、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工生产基地,能够大批生产并及时供应战争所需的大量弹药,也都 与苏军提供便利甚至是提供帮助有关。 讲东北解放战争,怎么能完 全不考虑这一极大不同于延安时期的特殊背景呢?对于这一点,刘 统先生只要在分析他所看到的史料时稍加推敲,就应当可以想到。 三、关于苏援及其转交武器数字的简略分析 限于篇幅,笔者在此不能深入讨论解放战争期间苏联在东北 提供援助的各项具体例证。 但针对刘文武断否定苏援的态度, 在 此仍有必要简略地讨论一下有关苏援的基本史实问题。 必须承认,目前无论是根据俄国解密的档案资料,还是根据中 国公开的档案资料,我

30、们这些外围的研究者,都还难以将当年苏方 提供军事援助或帮助的详细经过描述出来。 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 不能根据已有的中俄两方面的档案文献及回忆史料,肯定解放战 争期间苏方提供过相当程度的军事援助。 问题是,我们究竟应当怎 么看当年部队领导人表示不满的个别电报呢? 当年部队领导人确实有过对苏援不满的电报。但既然是研究 历史,就要注意分析:第一,是哪些部队不满?第二,是什么时候发 生的不满?就第一点而言,曾克林部 “非常乐观” 的看法就与黄克诚 592 关于解放战争中的苏联军事援助问题 实际上这种援助绝非简单的一个武器问题。它还包括预先让中共接收各地政权和 工厂矿山,包括派遣专家帮助大量修复铁路、

31、 桥梁等各种交通设施,更包括开展双 边贸易,建立合营公司,帮助中共恢复经济,稳定社会。仅贸易一项,双方交易总额 (辽东地区除外) 1947年即达9300万卢布, 1948年增长到15100万卢布, 1949年 更增长到20500万卢布。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中共解放东北。 , (1945- 1949), 22 . , 1977.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部十分悲观的看法有所区别。 之所以会产生区别,就是因为两支 部队进入东北的时间不同,他们所体会到的苏

32、军态度和得到援助 的及时程度也不相同。换言之,我们应当可以看出,苏军并非所有 时候的态度都 “相当恶劣” 。 就第二点而言,刘文所引彭真和黄克诚 表示不满的电报的时间,一是在9月21日,一是在11月25日,而 恩怨 一书所举的彭真等高度兴奋地准备接收大批武器并与苏军 合作的电报,一是在10月间,一是在1946年3月以后。这更进一 步说明,苏军的态度是有变化的。在有的时候 “相当恶劣”,在有的 时候相当友善。 对苏军态度及援助问题,不能仅以一时一地的资料 一概而论。刘文显然忘记了对问题应当做这样的具体分析。 那么,苏军的态度何时好,何时不好呢?刘文说:彭真到达沈阳 后,就 “发现苏军的态度相当恶

33、劣” 。刘文对这句话既没有加引号, 也没有注出处。 以当时苏军最高司令官刚刚派联络官前往延安,并 将彭真等人接来沈阳,此前对曾克林等八路军态度相当友好的情 况判断,笔者对此点颇有些怀疑。当然,即使不看刘文,从曾克林、 聂荣臻、 伍修权等人的回忆录也可以看出, 9月下旬这段时间苏军 的态度,确和中旬以前的态度有了不小的区别。只是,真正让中共 一些领导人感到 “苏军的态度相当恶劣” 的时间,还不在这时,而是 在1945年11月17日以后。 因为那时苏军真是蛮不讲理地把中共 军队从城里往外驱赶,确让许多中共部队的干部深感寒心和愤慨。 问题是,这毕竟只是个别时间的情况。 即使专门研究这段历史的刘 统先

34、生,所能举出的当年部队领导人对苏援不满的文电,也委实 寥寥。 692 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1期 两者的回忆录在这个问题上的区别也甚明显。见曾克林 曾克林将军回忆录,辽 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09、123- 125页;黄克诚 黄克诚自述,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第196- 197页。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刘文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不妨在下面简 单地以苏军态度冷热做一时间的区分。 第一阶段是1945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 这段时

35、间苏军对中 共部队的态度基本上是好的,双方不仅有过协同作战的情况,有过 盛大联欢,而且中共军队还被接入沈阳等各大中城市,让其担负城 市卫戍任务,准其接收政权和重要工厂及武器库等。 第二阶段是在1945年9月下旬前后。 这十几天时间里苏军发 现美军准备在中国华北登陆,为在外交上立于主动,避免因公开支 持中共进入东北被国民政府和美国指责为违反中苏条约,因此将 已经交予中共的多数工厂、 武器库和部分政权重新收回,并劝说中 共武装退出城外。 第三阶段是从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期间,这期间因发现美 军不仅不打招呼,而且完全不顾苏联态度,在紧邻东北的华北地区 大举登陆,因此怀疑美军有意在苏军撤退后进入东北

36、地区,基于反 对美国势力进入东北的战略考虑,苏军开始受命积极支持中共占 据东北。 中共大规模进入城市,接收政权和工厂、 武器库,甚至直接 接防苏军允诺国民党军登陆的沿海口岸,武装拒止美舰运载国民 党军队在东北上岸,都是在这一时期。 第四阶段是1945年11月17日至1946年2月中旬前后。这 时国民党发现中共军队已经开始先期进入中心城市并占据交通要 道,进行接收,遂采取断然措施,撤退东北行营,并向美国政府提起 控告。苏方撤军不成,迫于外交压力,不得不考虑与国民党进行外 交和经济谈判,力图与蒋介石达成妥协。为此,因急于与中共撇清 关系,苏军不顾中共方面的反对与不满,在一些地方采取了强行驱 赶中共

37、军队出城的做法。 第五阶段是1946年3月以后,由于美国坚持东北要门户开 放,苏联与国民党谈判不成,苏军态度再度改变,全力推动中共抵 792 关于解放战争中的苏联军事援助问题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抗国民党进入东北。故其撤军时处处让中共预先接收,抢占先机, 并主动提供了许多积极的帮助。在此以后,苏联与美蒋交恶,与中 共的合作关系逐渐趋向稳定。 由上述说明可以看出,在整个东北解放战争过程中,苏方态度 “恶劣” 只在个别时段。 除了第二、 四两个阶段大约三

38、个多月的时间 以外,其他三个阶段三年左右时间苏军对中共的态度基本上是好 的。不论其利益着眼点是否与中共不同,但其放手让中共发展,甚 或帮助获取武器的态度是明显的。 否认中共有过不满固然不可,只 根据上述两个阶段的一些言论就否定存在着苏援的事实,显然更 不可取。 既然苏援是事实,那么当年苏军到底向中共转交了多少武器 装备呢?严格地说,刘文也没有完全否认存在着苏援的事实,只不 过它的看法是,即使有,苏方也是有条件的、 不情愿的,并且 “少得 可怜”,对战争进程不起任何作用。苏军当年转交的武器真的像刘 文所说的那么少吗?这是笔者要进一步稍做分析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当了解,前苏联档案所讲当年苏军转交

39、的武器 数,既包括给东北野战军的,也包括通过东北方面转交给华北乃至 西北等关内部队的,因此不能像刘文那样,只拿东北野战军自身的 武器增长情况来判断苏方资料的可信与否。 关于此点,恩怨 一书 中其实已有所说明,在此仅具体补充三点资料以引起重视。一是 1945年9月21日中央致重庆代表团电曾谈到晋察冀军区聂荣臻 部来电,内称:苏蒙军本月底将从察哈尔撤完,军用品一部交我,并 愿今后助我。 实际上,这时来自晋察冀和晋绥军区的这种电报还有 不少,大都谈到与苏军合作及获取武器帮助的问题。 二是曾克林回 忆提到, 9月及10月,他所在部队曾不止一次地将他们在沈阳、 锦 892 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1期 1

40、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州等地接收的大批武器弹药,转运给了关内的部队和山东的部 队。 三是1946年5月20日东北局曾致电中央,说明苏军坚决支 持东北野战军死守四平,并已经指示驻朝苏军立即提供弹药应急, 并劝中共在关内另辟战场以减轻东北压力,为此希望中共能够组 织海上运输,从东北向山东运送武器弹药,说要多少给多少。随后 驻朝苏军即向中共东北野战军提供了第一批武器弹药。5月28 日,第一批82挺轻机枪, 32挺重机枪, 43万发子弹和1万箱炸药 及大量电器材

41、料等即由海路运往山东。至6月下旬初即已运送三 批。以后运送则更为频繁,数量也更大。到8月间,步枪已达数万 支,机枪达上千挺,最多一次驻朝苏军即提供了上百车皮武器弹 药。对此,刘统先生并非完全不了解,但却断言这些事情只发生在 1946年底1947年初中共部队最困难的一个短暂时期,并且坚持 说苏联和朝鲜的态度大相径庭,苏联不仅两度拒绝帮助,后来同意 也是要求以粮食作为交换,而朝鲜方面却 “无偿赠与和无代价帮助 我们装运” 。然而已有的资料却显示,至少在1946年,苏方提出希 望能够得到粮食已经是10月下旬的事情了,此前除了中方发现苏 军好饮酒故建议山东军区找些白兰地过来以联络感情之外,并未 见任何

42、以货易货的问题提出。与此同时,除开始两三个月以外,中 方从朝鲜政府方面获得的也主要是其炸药厂生产的炸药,并且是 用朝币买的,虽然价格低廉,但说完全 “无偿”,似乎也不尽然。 以上 情况都表明,计算苏方转交武器数,不能只拿东北野战军武器装备 增长的数字来对照苏方数字,必须考虑到这些武器装备的相当部 分已转运到关内去了。 其次,计算苏军当年转交中共武器数,不能只拿1945年底以 前的个别数字做论据,也不能只计算1946年5月至1947年4月 992 关于解放战争中的苏联军事援助问题 曾克林将军回忆录,第101、126页。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

43、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之间的差数,甚至不能简单地拿不同时期东北野战军实有武器数 相加减,还应考虑到因种种原因受到损失的数字。事实上,刘文提 到李运昌部从叶柏寿及马三家向锦州那次运送枪弹物资,路途上 被截留、 偷盗和私拿就相当多,“大部武器在运送过程中遗失” 。我 们不能因为黄克诚部仅得1200支枪,就无视苏军当时曾转交 12000支枪的事实。 类似的情况在中共军队出关最初的一年里发 生得相当多。不考虑这些情况,仅以1945年底以前的两个电报中 的数字作为根据,断言苏军转给中共的武器 “少得可怜”,显然是过 于轻率的。况且,只举

44、出9月21日和12月30日两封电报中提到 的武器数,也并不能据此就断言说1945年底以前中共所得武器只 有这么多。注意一下刘文所引彭真12月30日的通报文字:“运赴 锦州方面的各种弹药物资(七九子弹40万发在内 ), 三八子弹达 80万发,手榴弹15万个”,可以清楚地看出,其所以把 “七九子弹 40万发” 括起来,显然是因为在前面已有过通报。这至少说明,在 1945年9月21日至12月30日之间,绝非只有这两封电报谈到 过苏方转交武器弹药问题。 事实上,刘文随后所举李运昌之报告也 能够说明,彭真12月30日电报所提到的李运昌部运送的那批武 器弹药,也并非就是当时苏军在东北转交中共之全部,因为它

45、不过 只是总部离沈阳后,将原存沈阳总部的物资西运至 “叶柏寿及马三 家” 的那一部分而已。 再仔细注意一下刘文所举李运昌报告黄克诚 师得到的武器当中,我们也能够发现,有些武器就不是刘文所举9 月21日和12月30日那两份电报中所列的东西。 很明显, 仅仅依 003 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1期 李运昌报告黄克诚师得到的武器为步枪1200支,轻重机枪44挺,山炮10门,野炮 4门。 其中野炮明显在彭真9月21日和12月30日电提到的武器装备中都不存在。 1945年12月30日彭真向各部队通报称,李运昌部运赴锦州的各种弹药物资包括 子弹120万发,手榴弹15万个等。 另外由北面还运去12000支步枪

46、和300挺机枪。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据9月21日和12月30日两封电报,要证明苏军转交的武器 “少 得可怜”,是无法成立的。要说明1945年底以前到底有过多少苏 援,不说明1945年9月下旬以前中共出关部队得到武器的情况, 和1945年9月下旬至总部离沈,即至11月下旬之间所得武器的 情况,是不行的。 1945年9月下旬以前出关部队得到过多少武器呢?仅据曾克 林回忆,当该部被苏军迎入沈阳后,苏军就已将沈阳兵工厂,及沈 阳、 抚顺、 辽阳、 本溪等地

47、的军火库、 军需被服仓库等交给了该部, 甚至把日本关东军最大的苏家屯仓库也交给了该部。当然, 9月下 旬苏军态度转变,又将这些仓库大部收回。但该部还是运出步枪 20000支,轻重机枪1000挺,和156门各种炮,不仅装备了出关部 队,“还将一部武器支援了后续部队和原抗日联军以及关内其他解 放区部队” 。 此后,该部仍陆续利用没有交回的仓库取运武器,包括 拉出一批军火于10月前后 “发给三五九旅和山东鲁中部队、 胶东 部队和延安来的教一旅等部队”,和 “用船向山东龙口送去一批武 器、 弹药,其中有500万发子弹、 炮弹” 。 该部甚至还完整接收了 一个日本航空大队。 与此同时,进入承德、 滦平、

48、 叶柏寿、 朝阳和 山海关、 绥中、 兴城、 锦西、 锦州、 锦县、 北镇、 黑山、 新民等地的中共 军队也得到了大量武器。仅进驻锦州担任卫戍任务的周家美部 500余人,就在苏军的协助下,通过解除锦州伪满军队一个旅5000 余人的武装,获得火炮28门,轻重机枪216挺,步枪3200余支,手 枪150余支,炮弹100余箱,子弹500多万发,汽车20辆。另外, 103 关于解放战争中的苏联军事援助问题 彭真9月21日电已说明接收到27架双引擎日本飞机和单引擎完整的战斗机70 架。但曾克林所说的这一日本航空训练飞行大队,装备有重型轰炸机、 九九高级教 练机共40多架,似非彭真电之所指。 此后彭真并有专电报告中央称,他们已经接收 了一个航空大队。 曾克林将军回忆录,第126- 132页。 曾克林将军回忆录,第101, 126页。 1994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