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 本书是为高等学校的基础课教学编写的中国古代史教材,只有四十万 字。由于分量适当,宜教宜学,内容系统,重点突出;观点新颖,不 袭旧说;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所以自出版以来,深受读者的欢迎。 1991 年 11 月初版,至今年 3 月,时间仅仅一年又四个月,本书已连 印六次,印数多达 6 万 4 千册。虽是这样,我们认为本书还是有不少 应当修改之处。首先是对文字做了全面加工,主要是删繁就简,突出 重点。其次是对有关民族关系的部分,尤其是对元、清两代做了较大 的修改,端正了民族观点。第三,对某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做了更适当 的评价。例如对武则天的评价。此外,本书还对学术界某些新
2、的研究 成果及新的考古发现,做了必要的吸收。应当说本书经过这次修订, 从内容到观点,面目一新。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推导,概述了自原 始社会至清朝中英鸦片战争前夕这段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主要朝代 或历史阶段的社会基本情况,主要政治、经济制度,重大事件和主要 人物,民族史和民族关系,重要文化成就和中外文化交流等。可为读 者提供有关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本书采用“西周封建论”。按社会 性质分“编”,按历史阶段分“章”,按朝代分“节”,按重要事项分“目” 或“子目”。书中还收有“历代帝(王)系表”32 张,历史地图 50幅 , 文物、古迹、人物等插图 132 幅。每节之后,附有“复习题”、“重要 名词
3、”和“参考书目”,这些都有助于教学和自学。编者分工:张怡青 : 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部分。张传玺:秦汉魏晋南北朝部 分。王援朝:隋唐部分。王朝中:五代宋辽金部分。张仁忠:元明清 2 部分。本书作为一本教材,难免仍有错误或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 和读者多多赐教,以资修改提高。 张传玺 1993 年 7 月 14 日于北京大学六公寓 112 号 在具体讲述我国的历史之前,首先简要介绍一下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 规律和主要特点,再讲一下学习祖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一、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我国是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之 一,地处亚洲东部,东临大海,西至帕米尔高原,南至热带,北至北 温带的北部,面
4、积约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和整个欧洲的面积约略 相等。境内有广阔的沃野,有茂密的森林,有众多的大江大河,有无 数的沼泽湖泊,有纵贯全国的崇山峻岭,有很长的海岸线。自然条件 优越,矿藏和鱼盐等资源丰富。我国的历史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发生, 并一幕一幕地演至今天。我国的历史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的历史 一样,是沿着基本相同的规律发展的;当然也各有自己的特点。我国 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自元谋人(约距今 170 万年)开始,至尧、 舜、禹“禅让时代”(约距今四、五千年) ,为原始社会。禹建夏朝(公 元前 21 世纪) ,至商朝灭亡(前 11 世纪) ,为奴隶占有制社会,简称 奴隶社会。自西周至清朝后期的
5、中英鸦片战争(公元 1840年)之前, 为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又分为两个阶段:自西周至战国,为封建领主 制阶段;自秦灭六国,统一中国,至鸦片战争之前,为封建地主制阶 段。鸦片战争之后,至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标志着我国的历史进 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 3 二、我国历史的主要特点。我国历史有四大主要特点: 1.我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被公认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又经近 数十年来的考古发掘证明,这个评价是符合实际的。我国的原始社会 是从元谋人讲起。在经过了约 170 万年的发展之后,至黄
6、帝、尧、舜 时代,也就是约距今四、五千年的时候,原始社会已走到尽头,中国 古代的文明时期即将开始放射出曙光。至禹建夏朝(公元前 21世纪 ), 中国正式进入历史的文明时期,即奴隶制时代,同时亦揭开了东亚和 环太平洋地区文明时期的序幕。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早在五 千年前, 在我国的土地上已经有许多民族或许多不同文化的居民居住。 一般说来,中原地区的居民称为华夏族,其四周的居民按其方位分别 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实际情况是这些笼统的名称 内部往往包含有许多文化各异的民族,名称也不相同。各族在经历了 一
7、个相当长的自身发展阶段之后,大约从春秋时期开始,在各地都出 现了以各大国为主导的区域性兼并运动。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消灭 六国,统一中国,建立秦朝,标志着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此后两千余年间,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学习,团结 奋斗,共同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 名称,在东汉以后, “中华民族”一名逐渐成为我国各民族的总名称。 3.我国古代的文化光辉灿烂 4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各民族的 先民都已创造出了以丰富多彩的陶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此后, 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后来演变为汉族)在夏、商、周三代,创造了辉 煌
8、的青铜文化和甲骨文、金文。以后又发明了指南针、造纸术、印刷 术和火药等。约在商、周、秦、汉时期,四川 的巴人、蜀人,湖北、 湖南、安徽的楚人,江苏的吴人,浙江的越人,广东、广西的骆越人、 云南的滇人,蒙古高原的匈奴人,辽河流域的东胡人等,都相继创造 了本民族的青铜文化。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还创造了自己 的文字。主要的有藏文、突厥文、回鹘文、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 蒙古文、彝文、傣文、满文等。在历史上,汉文化一直处于主导的地 位,汉文化与各族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交流,形成为世界东方最先进 的文化,即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对亚洲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 起过哺育的作用,对古代世界文化的发展亦
9、有巨大的贡献。 4.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又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 我国古代的历史自结束了原始社会之后,即进入阶级社会。自那 时开始,我国各族人民即在进行生产斗争的同时,亦长期进行反对阶 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 其中有不少是著名的农民战争和民族战争。 在近代史上,我国由于一再遭受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各族人民为了拯救灾难深重的祖 国,为了保卫祖国神圣的领土和主权,紧密团结,互相支援,进行了 艰苦卓绝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这场斗争长达百年,最后终于推翻了压 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5 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并于 19
10、49 年 10 月 1 日建立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三、学习祖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学习祖国历史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三点: 1.了解祖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社会主义政治方向 我国的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自 194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民主改革的全面完成, 我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社会主义时期。这是中国历 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历史发展的过程常常是曲曲折折的,但是它的基 本规律却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学习、掌握祖国历史发展 的基本规律,知道祖国历史的过去和现在,也可预知它的未来。这样 就会树立和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和建设好社会主义社会
11、的信 心。2.为做好各项工作准备必要的历史知识 祖国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既可为从事于政治、经济、军事、民 族、文化、科学技术以及中外关系等工作的人员提供足够的中国史知 识,又可提供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可帮助他们开发智力,增强勇气, 提高素质,树立信心。因之,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中,在各级各类工作 人员中,在整个人民群众中,应当广泛地普及历史知识,尤其是普及 中国史的知识。3.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由 56 个民族长期共同缔结而成 的。我们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领土广大,历史悠久,文化光辉灿烂。 在以往的数千年间,我国的文化不仅照亮了世界的东方,而且也为世
12、 界文化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帝国主义 6 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史。正是由于中国人 民长期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才使灾难深重的祖国获救,才得到翻身 解放。因此,学习祖国的历史可使我们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 养爱国主义精神。珍惜我们祖先所创造的历史文化成就,继承并发扬 我们祖先的艰苦奋斗、勤劳建设的精神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光荣 革命传统,继承并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古为今用”,为在我国实现社 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 史学界对中国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划分的时 间界限的说法不很一致。称本书上述的划分方法为“西周封建论”;称 郭
13、沫若以战国为封建社会开始的划分方法为“战国封建论”;称尚钺、 王仲荦、何兹全以魏晋为封建社会开始的划分方法为“魏晋封建论”。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为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 第一编 原始社会 (约前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 )第 一章 原始社会(约前 170 万年公元前 21 世纪) 原始社会是人类从猿类分化出来之后所建立的第一个共同体,也就是 人类历史的第一阶段。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其前期为原始群时期, 后期为氏族公社时期。在这两个时期中的人类都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 具,因之在考古学上称原始社会为石器时代。 第一节 原始群(约前 170 万年约前 10 万年) 原始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
14、当时的人类刚刚从猿类分化 出来,生产能力很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弱,只能以血缘 为纽带结成群体,以谋生活。这样的群体学术界称之为原始群。当时 7 的人类所用石器为简单打制而成,这样的石器考古学称之为旧石器, 称原始群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前、中期。原始群时期很长,本身亦分为 前、后两个阶段,即前期和后期。 一、原始群前期:原始群前期的人类保留的猿类的体质特征较多, 与现代人类体质的差别较大,学术界称为“直立人”,亦称“猿人”。 这时人类的婚姻形态属于不分辈分的乱婚时期。在我国境内发现的属 于这一时期的人类主要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金牛山人。元谋 人、蓝田人 元谋人是在云南元谋县发现的,是
15、在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 人类,距今约有一百七十万年了。所发现的为同一个体的两颗上中门 齿化石。可能属于青年男性。此外,还有同一时期的石器、兽骨和人 工用火遗迹。蓝田人是在陕西蓝田县发现的,距今约有八十万至六十 万年了。所发现的化石有头盖骨一具、上颌骨和下颌骨各一具,还有 牙齿十余枚。头盖骨骨壁极厚,额骨很宽,向后倾斜,眉脊粗壮,脑 容量很小,估计约为 780 毫升。此外,还发现有打制石器和一些动物 化石。北京人 北京人是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距今约有 六十万至二十万年了。先后发现了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六具,还有一些 头骨残片及股骨、胫骨、下颌骨、牙齿等,属于四十个以上的男女老 幼不同的个体
16、。北京人身体各部的进化并不平衡,四肢进化比较快, 手的演化最快,手腕的灵活程度和现代人的很接近。头部比较落后, 头顶部低平,前额后倾,骨壁较厚,脑容量小,平均为 1043 毫升; 吻部突出,下颏(k科)后缩,牙齿粗大,这些特征都表明了北京人 头骨的原始性。四肢因是劳动器官,所以进化较快;头骨不是劳动器 8 官,所以进化较慢。这一事实证明了恩格斯所说的“劳动创造了人” 这句话是真理。北京人身长约 156 厘米,具有蒙古人种的特征。在北 京人的洞穴中,还发现了十万多件石制品,其中有使用痕迹的为两万 多件,其中有砍砸器、刮削器和尖状器等。洞穴中还有用火的痕迹, 灰烬叠压很厚。这证明北京人不仅在使用天
17、然火,而且还会保存火种。 火的使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火不仅能照明、取暖,还可作为 与野兽斗争的武器。更重要的是有了火,人类可以熟食,熟食容易消 化,这对人体更好地吸收食物的养分,促进人类体质的发展,特别是 对脑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金牛山人 金牛山人是在辽宁营口县金牛 山发现的。距今约有二十八万年了。所发现的为一个较完整的头骨化 石和脊椎骨、肋骨、髋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跗骨、蹠骨 、 趾骨等,属于一个刚成年的男性个体。这是一具罕见的较完整的已接 近于智人的直立人(猿人)化石。 二、原始群后期:原始群后期的人类体质已相当进步,学术界称 为“早期智人”,5 原始人制作工具图亦称“古
18、人”。其时间约距今二 十万年至十万年之间。这时人类的婚姻只能在同辈间进行,叫做“血 缘群婚”,这是人类婚姻形态的一大进步。在我国已发现的属于这一时 期的人类有马坝人、长阳人和丁村人等。马坝人、长阳人 马坝人是在 广东曲江县马坝镇发现的,为一具不完整的头骨,其年代晚于北京人。 长阳人是在湖北长阳县发现的,为一部分上颌骨和三枚牙齿。其年代 晚于马坝人。丁村人 丁村人是在山西襄汾县丁村发现的,为属于同一 个体的门齿两枚、臼齿一枚。其年代又晚于长阳人。在此遗址中还发 9 现石器二千多件,有砍砸器、刮削器、石球、小型尖状器、厚三棱尖 状器等。石球可能用作流星索,是狩猎工具,厚三棱尖状器可能是掘 土工具。
19、丁村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北京人进步。 三、有关原始群的传说:在我国古文献中,记载了不少有关原始 群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如吕氏春秋?恃君览曰:“昔太古 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 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韩非子?五蠹曰:“构 木为巢,以避群害”,“号之曰有巢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号 之曰燧人氏”。 易?系辞下曰:“古者,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 作结绳而为网罟(g古) ,以佃(tin田)以渔。”关于有巢氏、燧 人氏、伏牺氏的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群时期人类进化的情况。 复习题(带*者为重点,以下同,不再注) :1.元谋人、北京人各 发现
20、于何地?各距今有多少年了?*2.试据北京人的体质变化的情况, 说明“劳动创造了人”这一原理。 重要名词(带*者为重点,以下同, 不再注) :*原始群 旧石器时代 有巢氏 燧人氏 伏牺氏 - 现代人脑量平均为 1350 毫升,类人猿脑量平 均为 415 毫升。 第二节 氏族公社(约前 10 万年公元前 21 世纪) 氏族公社是继原始群之后出现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人类共同体, 是原始 社会的高级阶段。氏族公社的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母系氏族公社 阶段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一、母系氏族公社:母系民族公社的特点 母系氏族公社是氏族社 会的主要阶段。母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妇女居于支配地位,丈 10 夫居
21、于妻方,辈份从母系计算,财产由母系继承。这时实行族外婚制 ,就是同一氏族内部不许通婚,只有不同氏族之间的同辈男女可以 互为夫妻。后来发展为对偶婚,就是在互婚的男女群中各有一个主要 配偶,但不严格。因此,所生子女仍知母不知父。这时氏族共财,实 行原始共产主义。母系氏族公社分为初期和发展时期两个阶段。山顶 洞人 母系氏族公社的初期阶段约为距今十万年至一万年之间, 考古学 上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时人类的体质特征已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学 术界称为晚期“智人”,亦称“新人”。在我国已发现的代表性人类化 石有山顶洞人。山顶洞人是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发现的。已 发现的 人骨化石属于八个个体,其中较完整的
22、有三具头骨,一为男性 老人,二为女性,属于蒙古人种,距今约有一万八千年。洞穴中所 出石器仍为打制,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有些器物则制作精致。如作 装饰品用的小石珠、穿孔砾石、兽类牙齿、海蚶壳等。还发现有骨针, 长 82 毫米, 最大直径 3.3 毫米, 而且钻有规整的针鼻, 以便引线缝衣 。 骨针的发现,证明了当时的人类已掌握了高超的钻孔技术,而且穿着 已有很大的进步。有些石珠、鱼骨等装饰品用赤铁矿粉染成红色,说 明了当时的人类已有爱美观念。有的尸骨周围还撒布有赤铁矿粉粒, 可能这时已产生了原始宗教观念。在山顶洞人的居处发现有大量的动 物化石,其中有鱼骨化石。说明了当时的人类过着以渔猎和采集为主
23、 的生活。还有用火的痕迹,估计可能已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在山西 朔县峙峪(shy士玉)发现的峙峪人,距今约有二万八千年,共出 的有石镞。说明了这时的人类已使用弓箭。弓箭的发明标志着古人类 11 在征服自然方面又前进了一大步。 河姆渡文化 母系氏族公社的发展时 期始于距今一万年左右。从这时起,人类所用石器主要为磨制石器, 考古学上称之为新石器,称此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此时已发明并使用 陶器,这是原始人类文化的一大进步。河姆渡文化分布在浙江绍兴与 宁波之间,为新石器时代繁荣时期的文化,距今约有六千八百年。生 产工具有石斧、石凿、骨耜、骨镞等,陶器为黑色,有釜、钵、罐、 盆、盘等,都是手制的。河姆渡居
24、民已大量种植水稻,考古发掘时发 现有很多稻谷、稻壳、稻茎的遗存,证明了当时的农业已相当发展。 此外,还发现一种栽桩架板高于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可证当时的居 地近水低湿,建筑技术已相当进步。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距今约五千多 年,亦属于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文化。这类文化是 1921 年首次在河南 渑(min 免)池县仰韶村发现,因以“仰韶”作为这类文化的名称。 这类文化的分布区域很广,遍布于黄河中上游各省,以手制精致的彩 绘陶器和磨制石器为其主要文化特点。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陕西西 安的半坡村遗址和临潼的姜寨遗址。 半坡村遗址 半坡村遗址在西安的 东郊,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村落遗址。遗址略呈椭圆形,北面为氏
25、族墓 地,南面为居住区,东北面为陶器窑场。居住区内的建筑有一定的布 局,房屋有大有小,大的面积达 120 平方米左右,只有一间,可能是 氏族(或部落)首长的住室或议事集会场所。墓葬是男子、女子分别 葬在一起,说明了这里尚实行族外婚。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有石斧、 石锛、石铲、石刀等,多磨制得比较精致合用。还有骨器、陶器等。 这里已经处于“锄耕农业阶段”。谷物有粟、稻等,用石磨盘、石磨棒 12 以去谷皮。还开始种植白菜、芥菜等。家畜饲养业已出现,主要饲养 猪、狗。居民除经营这样的原始农业和饲养业外,还要捕鱼、狩猎、 采集果实以补助生活。半坡居民的主要手工业有制陶器、石器、骨器、 纺织、木工等。陶器
26、是手制的,有瓮、罐、瓶、盆、钵、鼎等。上绘 黑色或红色漩涡纹、波浪纹、几何纹、花瓣纹、鱼纹、鹿纹和人面形 图案等。人们称这类陶器为彩陶。有些彩陶造型和纹饰十分精致美观。 有些彩陶上刻画着类似文字的符号,这可能是中国古代文字的萌芽。 细石器文化 细石器文化是一种以细小的打制石器为主要特征的 文化,分布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宁夏、新疆和西藏等广大地区。器 形有刮削器、尖状器、石钻、石镞等,主要用玛瑙和燧石作成,亦使 用陶器。这是一种以渔猎、畜牧经济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二、父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 父系氏族公社是由氏族 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组织形式。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 男子居于
27、支配地位,妻子从夫而居,辈份从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 承。父系氏族制的产生是和农业及饲养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这时, 男子不再以狩猎、捕鱼为主,而是代替妇女从事农业和饲养业,农业 和饲养业已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 妇女在经济上已退居次要地位, 她们的职能已转向主要从事于家务劳动和生儿育女。于是,母系氏族 制瓦解,父系氏族制产生。这时的婚姻形态也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 过渡。父系氏族公社内部以男子为中心分裂成为若干个大家庭,各大 家庭内部又分裂为若干个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至此,以血缘为纽带的 氏族公社瓦解,代之以地缘为纽带的农村公社在形成,以小家庭为单 13 位的私有制在产生,人们随着贪富的不断分化
28、,阶级在形成中。社会 生产的发展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为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铜石 并用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化在我国各省区都有发现。生产工具仍以石 器为主,还有木器、骨器、蚌器等。石器磨制得很精致,种类也增多, 有石斧、石铲、石刀、石镰等。石斧的形体既大又厚,刃部锋利,便 于砍伐。石铲既薄又平,利于启土。这些工具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生 产的发展。饲养业也有很大发展,家畜种类增多。在龙山文化遗址中 ,发现有猪、狗、牛、羊、鸡等的骨骼,其中以猪的骨骼为最多。 这时的手工业有很大进步。陶器以轮制为主,生产速度快,质量好。 山东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一种所谓“蛋壳陶”,表面漆黑而光泽,陶胎 极薄,仅有0.10
29、.2 厘米厚,是一种技术很高的工艺品。陶器的种类 也很多,主要有鬲(l利) 、甗(yn演) 、鬶(gui规) 、斝(ji 甲) 、盉(h禾)等。在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有精致的象 牙雕刻器和骨雕器,如雕花骨梳、雕花象牙筒等。在甘肃齐家文化遗 址中,有红铜器出土,种类有刀、匕、锥、凿和指环等。经化验, 含铜量高达 99.6。因红铜的硬度小,质软,仅能做小件手工工具和 装饰品之用;在生产上仍以石器为主。 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在父系氏 族公社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每个家庭成为一个生产单位, “同族共财制”逐渐破坏,财产私有制逐渐产生。随着商品生产和交 换关系的扩大,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和贫富
30、的分化。关于此事,在考 古发掘中有明显反映。例如大汶口文化的墓葬大小不同。个别大墓有 随葬品多达一百多件。其中一座大墓埋了一个成年女性,头上有象牙 14 梳,手上有指环,左腕戴着一只玉臂环,颈部戴着大理石和松绿石串 起的装饰品。此外,还有大量的随葬品如陶器、雕花象牙筒、猪头骨 等。小墓的随葬品极少,有的只有一件獐牙,或有一个纺轮、一把蚌 镰、一件陶鼎等。随葬用猪头骨或下颚骨,是表示死者生前的财产多 少的象征。大墓多者用六十多个,少的只用一、二个。这意味着死者 生前的贫富悬殊很大。关于阶级萌芽的情况在墓葬中也有反映。在齐 家文化墓葬中,有奴隶殉葬。如有些奴隶被捆着手足埋葬,有的被砍 了头等。由此
31、可知当时的贫富分化在发展,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在 形成之中。神农、黄帝 在我国古文献中记载了许多反映父系氏族社会 的情况。其中著名的部落联盟领袖有神农和黄帝。神农又称炎帝,居 于姜水流域,以姜为姓。他是农业生产和医药的发明者,用木制作耒 耜,教民耕种;又曾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黄帝又称轩辕氏、 有熊氏,居于姬水流域,以姬为姓。他的妻子、臣属发明养蚕、舟车、 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传说中国的文明起源于炎帝和黄帝时代。 因之“炎、黄”被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禅让时代 神农、黄帝之后, 又传数百年,为我国历史上的“禅(shn 扇)让时代”。当时中原地 区部落联盟领袖尧年老,选择舜为继承人,四
32、岳十二牧(部落领袖) 同意,尧传位给舜。舜老,又得四岳十二牧同意,传位给禹。这种 职位禅让的作法仍是氏族公社选举制的传统,史称“禅让时代”。可是 此时国家已在形成。禹在位时,天下诸侯(部落领袖)都“朝禹”,禹 已是帝王,国号夏。我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了第一个阶级社会,即奴隶 社会。时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 15 复习题:*1.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各是什么? 2. 你是怎样理解家庭、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原因的? 重要名词: 对偶婚山顶洞人 *仰韶文化 *半坡村遗址 神农 *黄帝 *禅让时代- 族外婚制,亦称外婚制、普那路亚制。 夏威夷语,共夫的姊妹间、共妻的兄弟间,互称 “普那路亚
33、”,意为“亲 密的同伴”。 光明日报1992 年 12 月 15 日第 1版报导:“科学 家最近经过测定,把山顶洞文化的年代从原定的 1.1 万年推前到 2.7 万年左右, 把下窨底部的年代从1.9万年推前到3.4万年左右。” 古 代南方多水地区的居民的一种阁楼式房屋建筑。人居楼上,以避水气 和虫兽。 龙山文化,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 年首 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县龙山镇的城子崖,故名。 大汶口文化属于新 石器时代晚期。1959 年首次发现于山东宁阳堡头村,因遗址分布于堡 头村西和泰安大汶口一带,故名。 齐家文化为铜石并用时代的一 种文化。1924 年发现于甘肃广河齐家坪,故名。 尧
34、:唐部落领袖 , 亦称陶唐氏。居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 舜:虞部落领袖,亦称 有虞氏。居蒲坂(同阪,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 。第二编 奴隶社会(公 元前 21 世纪前 11世纪) 第二章夏商 (前21 世纪前 11 世纪 ) 我国的奴隶社会共经历了两个朝代,就是开始于夏朝建立,结束于商 朝灭亡,前后共有一千余年。 第一节 夏朝(前 21 世纪前 16 世纪) 一、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夏传子,家天下 尧、舜时期,洪水泛滥 为害。尧命夏族首领鲧治洪水。鲧用筑堤防的方法治水无功,为舜杀 16 死。舜又命鲧之子禹治水,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用疏 导法治水,导小水入于川,导川水致于海。不仅消
35、除了洪水,还为农 业生产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舜举禹为他的继承人。禹即位,国号夏, 都于阳城(今河南登封)。其疆域包括今河南中部、北部和山西南 部。禹年老,曾选东夷族的一位首领益为继承人。但禹死后,禹之子 启夺得王位,并杀掉益。从此,中国历史上的“禅让时代”结束,王 位“世袭”制开始。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国家机构 夏朝是一 个奴隶制国家。奴隶主是由氏族贵族转化而来,处于统治的地位。广 大劳动者为奴隶身份。国家机构主要是奴隶主为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而管制镇压奴隶的工具。国王亦称天子,其下有“百吏”,主要官吏有 羲氏、和氏,掌政教和农业;有牧正、庖正、车正等,分掌畜牧、膳 食、车服等事;六卿掌
36、军事。又有法律和刑罚,著名的监狱叫做“夏 台”,用于镇压反抗行为。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 夏朝实行土地国有制。土地所有权由 原属于氏族公社或农村公社而转向属于国家。原来的氏族或村社成员 这时转变为奴隶身份,在官府或贵族们的指挥下从事劳动,接受“贡 法”剥削。 孟子?滕文公 (上)曰:“夏后氏五十而贡。 ”夏后氏即夏 朝。这是说每户奴隶领种公田五十亩,以五亩的产量为贡赋,即“什 税一”。当时的主要农具为木器和石器,有木耒耜、石铲、石镰、石斧 、 石刀等,此外还有骨铲、蚌镰、蚌刀等。手工业 夏朝的手工业已相当 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青铜手工业。青铜是铜、锡合金。在制作青铜 器时,先用细泥制成器范
37、,再以木炭为燃料,用陶制的坩埚冶炼铜、 17 锡矿石,再将铜、锡溶液注入范中,就铸成青铜器。铜和锡一起冶炼, 熔点低,合金硬度高。根据器具用途的不同,铜与锡的配合比例也有 不同。青铜铸造技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发明。青 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结束了野蛮时期,进入文明时期。古文献 对夏代已有炼铜业的记载很多。在二里头文化中发现的属于这一时期 的青铜器有爵、铃、刀、镞、锛、凿、锥等。制陶业也有进步,器 型有觚、爵、角、斝、盆、鬲、瓮、甑等。此外还有玉器制造业,所 制玉戈、玉琮、玉版等,技艺水平都很高。三、夏朝的灭亡:夏朝共 传十四世、十七君,历四百七十一年。最后的国王名桀,是历史上
38、少 有的暴君。他生活奢侈腐朽,筑倾宫、瑶台以享乐,对人民进行残酷 剥削,阶级矛盾尖锐。当时人民咒骂说: “时日(桀)曷丧?予及汝偕 亡 。”这时东方夷族的一支为商族, 日益强大。 商族首领汤率兵伐夏 , 大败夏桀,桀逃到南方死去。夏亡。 复习题:* 1.夏朝的建立过程是怎样的?2.夏朝已具备哪些国家 职能?重要名词:* 禹 * 启夏桀夏台 - 史记卷二夏本纪 。 亦说都阳翟(今 河南禹县) 、安邑(今山西夏县北) 。 史记?夏 本 纪 :“禹于是遂即天 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 夏台又叫“钧台”, 在今河南禹县。 二里头在河南偃师县。 书?汤誓 。曷,何 时。 第二节 商 朝
39、(前 16 世纪前 11 世纪) 一、商朝的建立:商族的兴起 商族长期居住在黄河下游地区。传 18 说有娀(sng 松)氏之女名简狄,吞玄鸟(燕子)卵而生契(xi 谢) 。契是商族的始祖。此时的商族大约以玄鸟为图腾,并由母系氏族 向父系氏族过渡。 诗?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就是 记述并歌颂这一故事。契曾协助禹治洪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教 化,封于商(今河南商丘) ,以子为姓。契传十四世至汤,势力强大, 建立了早期的国家,以伊尹为相,以亳(今商丘)为国都。此时,商 臣服于夏。汤建商朝 夏桀统治时期,政治黑暗腐朽,诸侯互相攻伐。 商汤乘机灭掉了一些亲夏的诸侯国,举兵西向伐夏。
40、孟子?梁惠王 (下)说:当时各地人民欢迎商军“若大旱之望云霓”。可见汤伐夏是 很得人心的。夏亡,商朝建立。商以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为中心, 其势力所及,西到陕西西部,北到河北北部,南到湖北和湖南北部, 东到海滨。 诗?商颂?殷 武 :“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 敢不来王。”西方的氐族、羌族亦臣服于商。盘庚迁殷 商朝建立后, 中原地区屡有洪水为灾,国都一再迁徒。从汤至阳甲时,迁都五次; 又贵族内部多次发生争夺王位之事,国力一度衰弱。阳甲之弟盘庚立, 自奄(今山东曲阜)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从此安定下来, 直至商朝灭亡,共二百七十余年未再迁都。商迁殷后,政治有所改善, 社会比较稳定
41、,经济、文化都有很大发展。武丁统治时期,国力很强 盛。曾北伐鬼方,西南伐荆楚,都取得胜利。 诗?商颂?玄鸟 :武丁 时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指令东边的黄海, 北边的渤海,西边的青海湖,南边的云梦泽(今洞庭湖) 。 国家机构 商 的国家机构比夏代更加完善。主要表现在官制、军队和刑罚三个方面。 19 商王是最高统治者,独揽大权。王之下设相,也叫做冢宰,是百官之 长,辅佐商王以统治全国。相之下有小耤臣、耤臣、小众人臣等,管 理农业生产:有工、多工,管理手工业生产:有卜、史、巫、尹等, 为卜筮、记事之官;有马、射、多射等,为统领军马征战之武官。商 朝的军队庞大,有一定的编制。
42、据甲骨文记载,商王一次出兵三千或 五千人,有时多达一万三千人。又记载商王编军队为左、中、右三师, 士兵主要由平民组成,有时也有奴隶在内。商朝的地方政区是以原有 的部落或方国为单位,一般称作邑或方,以其头人为方伯,统治地方。 后代称作诸侯。商朝的监狱很多,刑罚很残酷,这是奴隶制度发展的 反映。甲骨文中有“幸”字,作“ ”,象桎梏;有“”字,作“ ”, 象一人双手带梏。有“囚”字,作“ ”,象有人被关押在监牢中。商 有汤刑 ,为成文法,刑罚很残酷,有肉刑、死刑和流放等。死刑有 剖腹、脯醢(fhi 甫海) 、炮烙等,还有劓殄(tin 覥) ,可能是 族诛。商朝奴隶主贵族依靠这样庞大的国家机器对广大奴
43、隶和平民进 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二、社会经济:商朝在生产力仍很低 的情况下,用奴隶制残酷的强制手段进行生产,并使农业和手工业、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更大规模的分工,从而推动了我国古代文明的发 展。这在当时是合理的、必要的。农业 商朝亦实行土地国有制,广大 农业劳动者是奴隶身份。商贵族对农业奴隶的剥削有两种方式。一为 在王畿(国都)附近用直接剥削的方法。即商王或其臣属驱使众多的 奴隶在商王经营的田地上进行集体耕种。甲骨文中有 “王大令众人曰: 脅(xi协)田!”的记 载。“众人”亦称“众”,是农业奴隶之称。“脅 20 田”就是奴隶们集体耕作。奴隶们使用的农具主要是用木、石、兽骨、 蚌壳等制
44、作的,有耒耜、石镰、石犁、石铲、骨铲、骨锄、蚌镰等。 木制耒耜用于掘土。在殷墟遗址中发现有木耒的痕迹。还在一个窖穴 内发现四百多件石镰和七十多件蚌器,这似是一个农具仓库,是供奴 隶们集体劳动时使用的。在安阳和洛阳等地的考古工作中发现有少量 的商代铜铲、铜、铜锸等,此类工具造价昂贵,数量不多,不是普 遍使用的。二为在王畿之外用“助法”剥削。 孟子?滕文公 (上)曰 : “殷人七十而助。 ”助,借民力助耕公田。就是每户奴隶领田七十亩为 私田,另外为官府贵族义务耕种公田七亩,其剥削率亦为“什一”。所 用农具为奴隶们私有。甲骨文中的田字作田、等形,每一个方 块表示一个耕作单位,纵横线表示阡陌或水沟,这
45、是一象形文字。当 时的主要农作物有禾、黍、麦、稻等。手工业 商代的手工业劳动者为 奴隶身份,都是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的专业技术队伍,因之技术提 高很快。代表性手工业为青铜铸造业,此外还有制陶业、制骨器业、 纺织业、木工、石工、玉工、漆工、酿酒等业。商代的青铜业有飞跃 的发展,不但产量大,工艺水平也很高。仅在殷墟一地出土青铜礼器 就有数千件之多。礼器以酒器为主,有爵、角、斝(ji甲 ) 、盉(h 禾) 、觥(gng宫) 、卣(yu 酉) 、尊、壶、彝(y夷) 、罍、觚 (g孤) 、觯(zhi 支)等。文献记载,商朝贵族嗜酒成风,此说可 信。此外,还有鼎、甗(yn 演)等蒸煮器,簋(gu鬼)等盛食
46、器 , 盘等洗濯器。青铜还大量地用于制作兵器和生产工具。主要兵器有戈、 矛、斧、钺(yu月) 、镞、刀等,主要生产工具有刀、锥、斧、锛、 21 铲、凿、钻、针、鱼钩等。此外还有车马器和乐器。商代青铜器的制 作技术很高,尤其是礼器,造型美观,纹饰精巧,是水平极高的工艺 品。兵器和工具大多质坚刃利,使用方便。其铜、锡合金比例,据有 关部门对部分青铜器的分析,认为基本上符合科学要求。如在安阳殷 墟发现的司母戊鼎,含铜 84.77,锡 11.64,铅 2.79,锡铅合 计 14.43。这个比例是符合铸造青铜容器硬度的要求的。硬度要求 高的工具和兵器,锡的比例要更大些。铸造青铜器时,要有制模、翻 范、熔
47、铸等工序,需要有大量的人力进行分工合作。商代熔铜坩埚一 次约能熔铜 12.7 公斤。司母戊鼎通耳高 133 厘米,横长110 厘米,宽 78 厘米,重 875 公斤。如铸造这样一件大鼎,就需要七十多个坩埚。 如果一个坩埚配备三至四人,就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在安阳小 屯附近发现的商代铸铜遗址的面积在一万平方公尺以上,当是符合需 要的。商代除一般泥质陶器之外,还出现了用高岭土(瓷土)制作的 白陶,质地坚硬,色泽皎洁,刻镂精美,工艺水平极高。还有一种原 始瓷器,也是用高岭土制成,表面涂以青釉,质地坚硬,吸水性很弱, 烧制的火候约在 1200左右。原始瓷是当时奴隶们的又一伟大创造。 纺织业中有麻纺
48、织和丝织业。麻纺织已很进步,丝织业进步更大。在 殷墟发现的丝绸残片,有平纹、花纹。平纹组织的经纬线大致相等, 每厘米有 30 至 50 根。从花纹组织来看,当时可能已有了简单的提花 装置。漆器业已相当进步。在河北藁城台西村发现的一些商代漆器残 片,红地黑花,色彩鲜明。有的雕花,或镶有绿松石,是精美的工艺 品。商业商代的商业交换已有初步发展, 开始出现专业商人, 但很少 。 22 尚书?酒诰记载妹土(今河南淇县)人“肇牵车牛运服贾,用孝养 厥父母”。反映了人们在经商谋生的情况。值得重视的是在当时的商业 交换关系中已使用了货币,时称为 “贝”,主要是海贝。海贝产于南洋 , 在黄河流域十分难得,因而
49、珍贵,用作货币。贝以十枚为一朋,朋是 贝的单位。在殷墟的妇好墓中发现有六千枚海贝,为六百朋。妇好是 商王之妻,有用这么多贝随葬的可能。商王和贵族还常用贝赐给臣属。 海贝因数量不多,不敷使用,又用玉或骨制成玉贝或骨贝,或铸铜贝。 贝在商业交换关系中,已充作媒介、支付、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 三、文化艺术:商朝统治者为了他们的政治或生活的需要,强迫 一大批奴隶脱离体力劳动,专门从事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工作, 创造了辉煌的商代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奠定了基础。甲骨文 商代 已有文字,现在已发现的文字资料都是商代后期的遗物。主要保存在 龟甲和牛肩胛骨上的,今人称之为甲骨文。因多为记录占卜之事,亦 称卜辞。在少量铜器上亦铸有一些文字,称为铜器铭文。甲骨卜辞是 商朝的国家档案。商统治者非常迷信,凡遇祭祀、征伐、田猎、疾病、 农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