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88.50KB ,
资源ID:1368433    下载:注册后免费下载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d-13684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批) .doc)为本站会员(瓦拉西瓦)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发送邮件至13560552955@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批) .doc

1、g。 设与盐酸反应的Ca(OH)2的质量为x。 Ca(OH)2+2HCl=CaCl2+2H2O 74 236.5 x 50 g14.6 x=7.4 g 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1.4 g7.4 g=4 g 答:此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是7.4 g,碳酸钙的质量是4 g。 【解析】Ca(OH)2与CaCO3共存时,滴加盐酸,盐酸先与Ca(OH)2反应,当Ca(OH)2反应完后,盐酸再与CaCO3反应。10.【答案】(1)2.2g (2)解:设纯碱试样中碳酸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x=5.3g 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试

2、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3)NaCl、HCl 11.【答案】(1) 解:设25 g合金中含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4 g 解得:x=13 g 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2)由题意可知:生成0.4 g氢气时所需的合金质量为25 g,稀硫酸为100 g,即二者的质量比为25 g100 =14。 答:(1)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52。 (2)当所取合金与所用稀硫酸的质量比为14时,恰好完全反应。【解析】由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可以看出,取相同质量的合金均为25 g,但硫酸的质量不同,生成的H2均为0.4 g,说明锌已反应完,酸可能过量;把第三次

3、实验数据与前两次比较,合金质量加倍,但生成氢气还是0.4 g,说明锌过量而酸完全反应;即要生成0.4 g氢气需要100 g稀硫酸,即所取25 g合金与100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6,最终所得液体不分层;由实验二可知,由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远远大于碘在水中的溶解性,所以可用汽油从碘水中提取碘,若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也必须具备类似的溶解性特点。11.(1)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温度溶质形态溶质形态(2)对比法一温度与溶剂种类两个因素不同80 20 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合理即可)(3)20 时,在水中冰糖比食盐的溶解性强7成蜂窝煤会更充分燃烧的原因是。(2)

4、为了节约石油资源,常在普通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形成乙醇汽油作为燃料。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与时俱进,为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人们正在开发使用的新能源有(答一种即可)。导学号58864019答案:(1)二氧化硫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C2H5OH+3O22CO2+3H2O(3)太阳能(或其他合理答案)4琯琯10%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A.80 gB.100 gC.200 gD.280 g答案:C解析: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若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则有:80g35%=(80g+x)10%,解得x=200g。14.有100 g 10%的盐酸,要使其溶

5、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取的方法是()A.把溶液的量减少一半B.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C.将100 g 10%的盐酸与200 g 25%的盐酸混合D.蒸发掉溶剂的质量是原溶液质量的一半答案:C15.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B.蒸发时,待蒸发皿中晶体全部析出后停止加热C.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答案:D解析: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会使滤纸破损;蒸发时,待蒸发皿中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配制溶液时不需要使用酒精灯。16.(20

6、18辽宁抚顺)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量3.0 g氯化钠B.用烧杯量取所需的水C.未等氯化钠固体完全溶解就将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D.将只写药品名称的标签贴在试剂瓶上答案:A解析: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应用托盘天平称取3.0g氯化钠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应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不能用烧杯,故选项说法错误。C.氯化钠未完全溶解就将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会导致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偏小,溶剂不变,最后配得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7、D.标签中应填上的内容是溶液的名称、溶质的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17.选择下列部分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乙实验为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操作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相同的B.甲实验和乙实验都要用到实验操作C.甲实验在操作时,将水全部蒸发后停止加热D.乙实验在操作时,若俯视读数,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答案:B18.(2018湖南常德)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P点表示的意义:;(2)t1时,将30 g A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3)当A中

8、混有少量的B,常用的提纯方法是;(4)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导学号58864022答案:(1)t2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75(3)降温结晶(4)BAC19.某同学配制50 g 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2)图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需称取氯化钠 g。(3)量取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保持水平。A.10 mLB.25 mLC.50 mLD.100 mL(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

9、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A.氯化钠固体不纯B.用生锈砝码称量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答案:(1)(2)广口瓶3(3)C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4)AD6龘務務勩恐灐酰砊稔扶蝀钓觓務龘務務務唀昀唀紀瘐発鎂鐗i務務!務爜務謐務谐務務務務輐腰恰偀酐恐倀砊稔當蜟钓鞽椀鰀叙叙叙務叙務叙叙鰠務袏勩稀脐醁獰尀夐鄐GW醡W炁発抖鎂鐔務発抖鎇鐔務 D砅稔陶艢钓藟芐怀務砇稔陶蝢钓藟芐最脀務砄舴钓苖瀀務鎇铢務砆艅钓蟠芆叩鎇钇蛠花哩砊塕苫钓钽尀瘀務務!務務務務務務務灠灐腐倠酐脀鄀p中考冲刺:学科综合题(提高)【中考展望】学科综合题是指以培养学生综合性或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10、力为宗旨,突出学科间知识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类化学试题。在内容上常常与物理、生物、数学、环保等多学科知识相融合,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河北、海南、武汉、长沙、包头、浙江台州等地市已实行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或理化综合或科学卷。预计在未来几年的中考中这些地市仍保留以上命题特点,并加强对学科内或学科间综合知识的考查。【方法点拨】 一、学科综合题的题型特点 1从试题的结构看,学科综合题主要由“题干”和“问题”两部分组成。 2从题干内容看,主要来源于物理、生物、数学、地理等学科边缘的交叉知识,有时也取材于时事新闻、环保材料、能源科学等。问题的解答涉及多学科的

11、综合知识。 3从解答要求看,找出题中有效信息,灵活运用和渗透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找到各学科知识的结合点,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思考整合,解决化学问题。 4从题型来看,学科综合题以选择、填空为主,偶有简答、计算和实验题。二、学科综合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1.化学与物理综合型:此类试题的特点是将物理学科中的压强、密度、浮力、能量问题、电学问题、天平问题等渗透到化学知识中去。解题时,不仅要从化学角度去分析,还要抓住学科间的联结点,从物理的角度去理解题意,或解决问题。2.化学与生物综合型:此类试题的特点是将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胃液的酸性、血红蛋白的生理功能、一氧化碳的中毒机理、土壤的酸碱

12、性等与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解题的关键是要了解生物体内发生某种变化时,物质间的转化关系。3.化学与数学综合型:此类题的特点是将数学中的比例法、假设法、估算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函数图像等知识与化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处理化学中的数据或结论,要学会用数学知识为工具解决化学问题。4.化学与其它学科综合题:自然界的变化错综复杂,要解决一个问题,往往要用到很多学科中的知识。将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与化学联系起来,体现了化学要为社会生产、为人类发展服务的理念。因此,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有意识地加强化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要

13、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关注社会发展,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典型例题】类型一、化学与物理综合型1.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 (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A温度差 B重力差 C压强差 D浮力差 (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A中现象为_,B中现象为_,C中现象为_。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

14、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_。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_,现象为_;第二组同学滴加_,现象为_。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思路点拨】要证明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可以从反应物二氧化碳量的减少或生成物碳酸钠的存在来设计实验。前者必须在密闭的体系里实验,通过压强变化来判断,后者通过典型的化学反应特征碳酸盐的检验即可判断。从图示可以看出,上述设计都是在一个密闭的体系里设法消耗CO2

15、,使得气体压强减小,从而观察到明显现象;但NaOH溶液中有水,CO2又能溶于水,究竟是CO2溶于水使气压减小的结果?还是CO2与NaOH反应使气压减小的结果?所以进一步的实验设计就是对CO32的检验。【答案与解析】(1)C(2)软塑料瓶变瘪了(合理描述均可,下同) 鸡蛋进入(或部分进入)瓶中 气球胀大(3)CO2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消耗了CO2(4)稀盐酸 冒气泡 CaCl2溶液(含Ca2+或Ba2+的溶液均正确) 产生白色沉淀(两种方法不分先后)【总结升华】本题是一道开放性实验探究题。考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性质,同时注意了学科间渗透压强与化学反应,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试题。对于无明显现象的

16、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的实验来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也可从检验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对比实验是学习化学、开展探究的有效方法。2.化学小组同学用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了2个兴趣实验,每次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均可见C瓶内的水流入D中,B中有气泡逸出。 (1)在A处放置燃烧的蜡烛,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B中的试剂是_。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_。 (2)在A处放置某溶液,若B中盛有紫色溶液甲,则变红色;若B中盛有红色溶液乙,则变无色,乙可能是_,结合A、B两处物质的性质解释乙变色的原因:

17、_。【思路点拨】(1)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使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B中试剂是氢氧化钙溶液。由于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A处气体被吸入B中。(2)根据B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A处挥发出来的物质显酸性,当B中盛有红色溶液乙时,则变无色,说明乙为含有酚酞的碱性溶液;由于A中挥发出来的酸性物质进入B中,与B中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使溶液变为中性,使红色褪去。【答案与解析】(1)氢氧化钙溶液 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A处气体被吸入B中(2)含有酚酞的碱性溶液 A中挥发出来的酸性物质与B中乙溶液反应使溶液显中性而褪色【总结升华】解答此题注意两点:(1)打开止水夹时,

18、C瓶内的水流入D烧杯中,使C瓶内压强减小,则使得A处气体被吸入B试管中;(2)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酚酞溶液不变色,碱性物质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举一反三:【变式】如右图所示,在250 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SO2气体,并用带尖嘴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导管另一端的橡胶管事先用夹子夹紧),实验开始时,先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推人到烧瓶中,一段时间后,打开夹子,会观察到:烧杯内的蒸馏水_,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所以瓶内气压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外大气压。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_,若将SO2气体换成_,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 【答案】沿着导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S

19、O2+2NaOH=Na2SO3+H2O 小于 装置不漏气 二氧化碳或氯化氢气体【解析】这是一道涉及压强知识的化学试题。圆底烧瓶中充满SO2气体,用注射器将NaOH溶液推入到烧瓶中,此时发生化学反应,SO2气体与NaOH溶液反应被消耗掉,导致瓶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即大气压把烧杯中的水压人烧瓶而形成喷泉。将SO2气体换成HCl气体或CO2气体等可达到同样效果。类型二、化学与生物综合型3.为了验证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实验室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并将它置于适宜的温度(2535)环境中。几天后,发现位于水面以上与位于水面以下的种子没有萌发,只有位于水面处的种子萌发了。由此说明,(1)种子萌发所需的

20、条件是_;(2)种子萌发时会发生呼吸作用,由此可观察到小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3)该现象产生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4)U形管中放入NaOH和CaO固体混合物的作用是_。 【思路点拨】此题以种子发芽为背景设计一个探究性实验,把生物、化学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联系生物学知识,可以知道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而且题设问题有关联,如果不懂得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收O2放出CO2就写不出第(3)问的化学方程式,那么第(4)问的设计思想就更难理解。【答案与解析】(1)需要空气(或O2)、水和适宜的温度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Ca(OH)2+CO2=CaCO3+H2O (4)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瓶内

21、【总结升华】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科学的严密性,如果U形管中不放NaOH和CaO固体混合物,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CO2不能确定来源。类型三、化学与数学综合型4.某班同学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对回收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进行了以下实验:取40 mL该溶液于烧杯中,滴入4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3.8的K2CO3溶液。滴入K2CO3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求: (1)所取40 mL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 (2)实验结束后,若将烧杯中的物质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化学与数学相结合的试题。由坐标图像知:滴入K2CO3溶液后,并没有马上产生沉淀

22、,是因为K2CO3首先与过量的盐酸发生反应,之后才与CaCl2反应。与盐酸反应用掉的K2CO3溶液的质量为10 g,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的质量为2 g,根据两个反应方程式即可求出40 mL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将烧杯中的物质蒸干后得到的固体质量为生成的CaCO3沉淀和两次反应生成的KCl的质量及未反应掉的10 g K2CO3溶液中的K2CO3质量之和。注意:剩余的10 g K2CO3中的未反应的K2CO3质量易被忽略或遗漏。【答案与解析】(1)设40 mL溶液中所含HCl和CaCl2的质量分别为x、y,K2CO3与HCl反应生成KCl的质量为m,K2CO3与CaCl2反

23、应生成KCl的质量为n。 K2CO3 + 2HCl = 2KCl + H2O + CO2 138 73 149 10 g13.8 x m 解得 解得 K2CO3+CaCl2=CaCO3+2KCl 111 100 149 y 2 g n 解得 解得 (2)剩余K2CO3的质量为:10 g13.8=1.38 g 固体的质量为:1.49 g+2.98 g+1.38 g+2 g=7.85 g 答:40 mL溶液中所含HCl和CaCl2的质量分别为0.73 g、2.22 g,得到固体的质量为7.85 g。【总结升华】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根据图象分析反应的原理,然后再根据题中的条件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求解。

24、最后得到固体的质量注意要包含碳酸钙的质量,因为题干要求的是烧杯内的物质。举一反三:【变式】现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200 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生成Cu(OH)2沉淀,沉淀质量与所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求: (1)Cu(OH)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 (2)生成最大沉淀量时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答案】(1)98 (2)设与CuSO4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x。 CuSO4+2NaOH=Cu(OH)2+Na2SO4 80 98 10x 9.8 g x=80 g 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为50 g+80 g=130 g 答:生成最大沉淀量时

25、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为130g。类型四、化学与其它学科综合型5.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与人文知识有密切联系。例如,我国一些成语中就蕴含着化学知识和原理。请从化学视角对题中的成语进行解释或辨析。(1)“杯水车薪”和“釜底抽薪”。成语词典的解释: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扑灭一车柴火,比喻无济于事。 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杯水车薪: 。 釜底抽薪: 。(2)“沙里淘金”和“点石成金”。成语词典的解释: 沙里淘金从沙石中筛选黄金,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低。 点

26、石成金石头经“点化”变成了金子,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沙里淘金: 。 点石成金: 。【思路点拨】成语中的化学: (1)“杯水车薪”联系化学上的燃烧和灭火原理; (2)“釜底抽薪”联系燃烧所具备的条件; (3)“沙里淘金”联系金的性质来寻找答案; (4)“点石成金”可从化学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找到答案的突破口。【答案与解析】(1)杯水车薪:虽然是水火不容,但用量太少而无济于事,既不能覆盖柴火使其隔绝空气,也不能使温度迅速下降到着火点以下,也就不能灭火了 釜底抽薪:使得炉内没有了可燃物,即可燃物与炉内助燃物分离,导致“釜”下之火熄灭 (2)沙里淘金:利用了黄金的物理性质(密度大

27、、不溶于水、有金属光泽等),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过程。这也和黄金稳定的化学性质有关或它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点石成金:要点一:如果石头中原来含有金元素,经过“点化”是可以变成金子的。要点二:如果石头中没有金元素,用化学方法“点化”是不可能得到金子的,因为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要点三:如果这里的金不是指狭义的“黄金”而是指金属,那么,有些石头(金属矿物)是能够经过化学方法冶炼(点化)成金属单质的,这个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总结升华】本题是语文学科与化学的综合题,解题的基础是要深刻理解成语含义,找准成语与化学知识的结合点。举一反三:【变式】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

28、化的是(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白玉为床,金作马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 B C D【答案】C【解析】本题将语文知识中的著名诗句与化学知识中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相联系,要求考生首先懂得诗句中所描绘的自然现象或发生的变化,然后分析变化本质(化学变化的本质是生成了新的物质),找出含有化学变化的选项。6瞬瞬种粗苯加工方法,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灵活、设备简单、材料易得、能在常温常压下运行等优点。但与加氢法相比,存在产品质量差、产品收率低、环境保护差(初馏分、再生残渣、酸焦油至今无有效的治理方法)等致命缺点。

29、加氢法是国外已普遍采用的一种粗苯加工方法,其突出的优点是苯类产品的收率高(比酸洗法高8一10)、产品质量高(尤其是含硫低)、环境保护好(几乎没有外排的废渣、废液、废气)和经济效益好。 我国粗苯加工工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加氢精制。目前我国已具备了建设粗苯加氢精制装置的条件。除了主要设备和仪表外,其余创国内都可以制造;国内以焦炉煤气为氢源用变压吸附法生产纯氢(999)的技术成熟;国内已引进投产的莱脱法(量t01)加氢装置(宝钢)和溶剂法加氢装置(宝钢、石家庄焦化厂)则为我国粗苯加氢精制装置的建设和生产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6 结论 跨人新世纪的中国面临着从炼焦生产大国向炼焦工业强国转变的艰巨任

30、务。在以大型机械化焦炉替代土焦和中小型机焦炉的同时,以先进的环保、节能和自动化技术改造现有焦化生产企业,应是本世纪近期中国炼焦工业要实现的目标。6巧手掌舵舟更疾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初探作者单位:河流镇中学作者姓名:韩太伟通讯地址:山东省阳信县河流镇中学电话:05438865156电子邮箱: 内容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诸多领域,它将彻底改变人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一定程度上,信息技术成了现代人必备的工具。同样,素质教育下的地理教学离开了信息技术更是不可想象的,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必将成为地理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本

31、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对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看法、想法和做法。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育理念鎂铔務牁者圃蜺钓臔牁考甃舟钓脉餀牁耄甃蜟钓脉餀鎂鐑務鎇鐑務0倷耊謃苕钓柡钽一欀務務迬務鼀務勩勩灠脐瀀偠灀耊謃蟕钓柡钽嘀萀叙叙迬務2龟叙叙飍勩叩勩 醡渀砐脐簀朐瀅膁眀瀇E醡脀脆课时训练(八)金属与金属矿物(限时:30分钟)1.2018海淀期末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玻璃B.钢铁C.木材D.陶瓷2.2018海淀期末下列实验中,研究金属物理性质的是()图Z8-1铜片和铝片相互刻画,观察何种金属表面有划痕加热铜片,观察铜片表面是否变黑加热铜片一端,观察另一端的蜡烛是否熔化,如图Z8-1所示A.

32、B.C.D.3.2018成都科学家发现一种新金属。根据右表信息推测其用途错误的是()A.用于焊接金属B.制造航天飞机C.制外科手术刀D.用于通讯设备4.能与无色硝酸银溶液反应,使溶液变为蓝色的金属是()A.铝B.铁C.铜D.银5.2017朝阳一模图Z8-2中文化衫:你的“魅力”偷走我的“心”。该反应能发生是由于镁单质()图Z8-2A.金属光泽美丽B.导电性优良C.金属活动性强D.延展性好6.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到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经实验测定并绘制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Z8-3)。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中,一定正确的

33、是()图Z8-3A.金属甲比金属乙活泼B.金属甲比金属乙的相对原子质量大C.金属乙比金属甲与盐酸的反应速率大D.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化合价高7.把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在足量的盐酸中:在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铁钉逐渐消失;溶液质量增加。以上叙述正确的是()A.B.C.D.8.2018安顺 “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关于鉴别“愚人金”与黄金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比较硬度,硬度小的是“愚人金”灼烧,表面变色的是“愚人金”浸没在稀硫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表面附着白色物质的是“愚人金”A.B.C.D.9

34、.2018连云港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10.2018襄阳改编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过程中,测得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如图Z8-4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图Z8-4A.起点到a点过程中,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不变B.c点,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C.d点

35、,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和Cu(NO3)2D.e点,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只含有2种物质图Z8-511.2018燕山一模锌锰电池(俗称干电池)在生活中的用量很大,其构造如图Z8-5所示。(1)根据图判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2)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图Z8-6所示:图Z8-6已知:Cu+H2O2+H2SO4CuSO4+2H2O。写出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_。过程中加入溶液A后进行的操作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中H2O2也有可能分解生成氧气B.固体E是混合物C.溶液F比溶液B中含硫酸锌的溶质质量高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

36、Z8-7所示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查阅资料:CO2+ZnCO+ZnO;FeCl3溶液遇KSCN溶液变红。图Z8-7(1)仪器a的名称是,装置B的作用是,尾气处理的方法是。(2)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如图Z8-7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进行加热,其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步骤操作甲组现象乙组现象1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盐酸溶解,无气泡,溶液呈浅黄绿色(含两种金属离子)溶解,有气泡,溶液呈浅绿色2取少量步骤1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变红无现象则甲组步骤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乙组得到的

37、黑色粉末是。(3)从安全考虑,本实验应在装置和(填序号)之间添加装置E防止倒吸。(4)该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O的还原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强”或“减弱”)。13.2018平谷二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实验(1)把打磨后的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得出结论: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2)请写出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的反应方程式_。提出问题小组同学验证本实验时出现了异常现象:有的试管中铁丝表面没有红色固体出现,反而出现了黑色固体。为了探究此现象,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序号实验观察时间(分钟)3 33 生成固体颜色黑色红色红色解释与结论(3)通过上

38、述实验能得出铁丝表面有黑色固体产生,与温度有关的实验序号是。(4)通过上述实验除了能得出铁丝表面有黑色固体产生与温度有关,还能得出与有关。反思与评价(5)针对此异常现象,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参考答案1.B2.C解析 比较两种金属的硬度,属于金属的物理性质;证明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属于金属的化学性质;证明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属于金属的物理性质。3.A解析 本题考查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根据表格中的信息结合用途进行分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该金属的熔点为2 500 ,较高,如果用于焊接金属需要加热很长时间,会消耗很多能源,故不能用于焊接金属,A错误;该金属的硬度大,耐腐蚀,密度小,熔点高,故可以

39、制造飞机,B正确;该金属硬度大,耐腐蚀,可以制外科手术刀,C正确;该金属具有导电性,故可用于通讯设备,D正确。4.C5.C6.C解析 曲线的斜率代表反应速度,根据图像可知,金属乙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斜率大,反应需要的时间短,说明金属乙的反应速率快,即金属乙的金属活动性强,金属乙比甲活泼,故A错误,C正确;根据金属和酸溶液反应的时间与氢气的质量关系图像,无法判断金属甲和乙在化合物中化合价的高低及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故B、D错误。7.D8.D解析 比较硬度,两者的硬度都很大,无法比较,错误;灼烧,铜能够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表面变黑色的是“愚人金”, 正确;浸没在稀硫酸中,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

40、气,因此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 正确;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三种金属都不能和硫酸锌反应,无法鉴别,错误。9.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但其化合价不一定是+2价,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不一定为XO,A错误;X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说明三种金属中X的活动性最强,Y不能将X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B错误;将Y、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说明Y的活动性比Z强,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YZ,D正确;Z的活动性最弱,但其在自然界中不一定以单质存在,C错误。10.B解析 解答此题时关键抓住反应的先后顺序,将铁粉加入硝

41、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发生反应:2AgNO3+FeFe(NO3)2+2Ag,Cu(NO3)2+FeFe(NO3)2+Cu。根据反应的特点,金属活动性差距大的优先反应,故铁粉先和硝酸银反应,硝酸银反应完成后,继续加入的铁粉再和硝酸铜反应。故曲线从加入铁粉到b点以前,随铁粉的加入,硝酸银逐渐减少,硝酸亚铁逐渐增多,滤渣中只有银,滤液中有硝酸亚铁、硝酸铜和硝酸银。到b点时,加入的铁粉和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故b点时滤渣只有银,滤液中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铜。过了b点后,加入的铁粉和硝酸铜开始反应,在向d点行进的过程中硝酸亚铁继续增多,硝酸铜逐渐减少,在到d点以前,滤渣是银和铜,滤液中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铜。到d点时加入的铁粉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滤渣是银和铜,滤液中只有硝酸亚铁。过了d点后,加入的铁粉过量不再发生反应,滤渣是银、铜和铁,滤液中只有硝酸亚铁。根据上述分析,a点时,滤液中有硝酸亚铁、硝酸铜和硝酸银,虽然硝酸铜的质量没有变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