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的公告现批准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为国家标准 编号为自年月日起实施其中 第条 款 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原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同时废止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年月日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号文下达的任务 由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会同有关勘察 设计 科研和高校等个单位组成修订组 对现行国家标准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以下简称原规范 进行了全面修订在修订期间 广泛征求了全国各有关单位的意见 经多
2、次讨论和修改 最后由陕西省计划委员会组织审查定稿本次修订的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系统总结了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四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建设经验 并充分反映了实施原规范以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建设经验原规范经修订后 以下简称本规范 分为总则 术语和符号 基本规定 勘察 设计 地基处理 既有建筑物的地基加固和纠倾 施工 使用与维护等章个附录 比原规范增加条文章 减少附录个修改和增加的主要内容是原规范附录一中的名词解释 通过修改和补充作为术语 列入本规范第章 删除了饱和黄土 增加了压缩变形 湿陷变形 湿陷起始压力 湿陷系数 自重湿陷系数 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 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和湿陷量
3、的计算值等术语建筑物分类和建筑工程的设计措施等内容 经修改和补充后作为基本规定 独立为一章 放在勘察 设计的前面 体现了它在本规范中的重要性 并解决了各类建筑的名称出现在建筑物分类之后的问题原规范中的附录六 通过修改和补充 将其放入本规范的第章第节 测定黄土湿陷性的试验将陕西关中地区的修正系数由改为修改后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 对提高评定关中地区场地湿陷类型的准确性有实际意义近年来层的建筑不断增多 基底压力和地基压缩层深度相应增大 本次修订将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湿陷量的计算深度 由基底下改为累计至基底下或地基压缩层 深度止 并相应增大了勘探点的深度划分场地湿陷类型和地基湿陷等级 采
4、用现场试验的实测值和室内试验的计算值相结合的方法 在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和湿陷量的计算值分别引入修正系数值和值后 其计算值和实测值的差异显著缩小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湿陷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规范取消了原规范在地基计算中规定的承载力的基本值 标准值和设计值以及附录十 黄土的承载力表本规范在地基计算中规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可由勘察部门根据现场原位测试结果或结合当地经验与理论公式计算确定基础底面积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并按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特点 进一步明确了在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桩基础的设计和计算等原则根据场地湿陷类型 地基湿陷等级和建筑物类别 采取地基处
5、理措施 符合因地因工程制宜 技术经济合理 对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有重要作用增加了既有建筑物的地基加固和纠倾等内容 使今后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有章可循根据新搜集的资料 将原规范附录二中的 中国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略图 及其附表作了部分修改和补充原图经修改后 扩大了分区范围 填补了原规范分区图中未包括的有关省 区 便于勘察 设计人员进行场址选择或可行性研究时 对分区范围内黄土的厚度 湿陷性质 湿陷类型和分布情况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和认识在本规范附录中 增加了检验或测定垫层 强夯和挤密等方法处理地基的承载力及有关变形参数的静载荷试验要点原规范通过全面修订 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 更加系统和完善 符合我国国情和
6、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特点 体现了我国现行的建设政策和技术政策本规范实施后对全面指导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设 确保工程质量 防止和减少地基湿陷事故 都将产生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 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 认真总结经验 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 请将意见和建议寄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北路号 邮政编码本规范主编单位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本规范参编单位 机械工业部勘察研究院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山西省
7、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省电力勘察设计研究院兰州有色金属建筑研究院国家电力公司西北电力设计院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兰州设计院主 要 起 草 人 罗宇生 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文君田春显刘厚健朱武卫任会明汪国烈张敷张苏民沈励操杨静玲邵平张豫川张炜李建春林在贯郑永强武力赵祖禄郭志勇高永贵高风熙程万平滕文川罗金林总则为确保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 包括构筑物 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做到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保护环境 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工程的勘察 设计 地基处理
8、 施工 使用与维护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建设 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 因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 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物产生危害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工程 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有关现行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术语和符号术语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 土结构迅速破坏 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非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 无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自重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 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湿陷性黄土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 不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湿陷性黄土新近堆积黄土沉积年代短 具高压缩性 承载力低 均匀性差 在压力下变形较大的全新世
9、黄土压缩变形天然湿度和结构的黄土或其他土 在一定压力下所产生的下沉湿陷变形湿陷性黄土或具有湿陷性的其他土 如欠压实的素填土 杂填土等在一定压力下 下沉稳定后 受水浸湿所产生的附加下沉湿陷起始压力湿陷性黄土浸水饱和 开始出现湿陷时的压力湿陷系数单位厚度的环刀试样 在一定压力下 下沉稳定后 试样浸水饱和所产生的附加下沉自重湿陷系数单位厚度的环刀试样 在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下 下沉稳定后 试样浸水饱和所产生的附加下沉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在湿陷性黄土场地 采用试坑浸水试验 全部湿陷性黄土层浸水饱和所产生的自重湿陷量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采用室内压缩试验 根据不同深度的湿陷性黄土试样的自重湿陷系数 考虑现场条
10、件计算而得的自重湿陷量的累计值湿陷量的计算值采用室内压缩试验 根据不同深度的湿陷性黄土试样的湿陷系数 考虑现场条件计算而得的湿陷量的累计值剩余湿陷量将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量的计算值 减去基底下拟处理土层的湿陷量防护距离防止建筑物地基受管道 水池等渗漏影响的最小距离防护范围建筑物周围防护距离以内的区域符号基础底面积压缩系数基础底面的宽度基础埋置深度 桩身 或桩孔 直径压缩模量孔隙比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塑性指数基础底面的长度 桩身长度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值基础底面的平均附加压力值湿陷起始压力值桩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桩周土的摩擦力特征值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饱和度含
11、水量液限塑限最优含水量土的重力密度 简称重度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地基的压力扩散角基础宽度的承载力修正系数基础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沉降计算经验系数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湿陷量的计算值因地区土质而异的修正系数考虑地基受水浸湿的可能性和基底下土的侧向挤出等因素的修正系数基本规定拟建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建筑物 应根据其重要性 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 分为甲 乙 丙 丁四类 并应符合表的规定表建筑物分类建筑物分类各类建筑的划分甲类高度大于和层及层以上体型复杂的建筑高度大于的构筑物高度大于的高耸结构特
12、别重要的建筑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的重要建筑对不均匀沉降有严格限制的建筑乙类高度为的建筑高度为的构筑物高度为的高耸结构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较大的重要建筑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的一般建筑丙类除乙类以外的一般建筑和构筑物丁类次要建筑当建筑物各单元的重要性不同时 可根据各单元的重要性划分为不同类别甲 乙 丙丁四类建筑的划分 可结合本规范附录确定防止或减小建筑物地基浸水湿陷的设计措施 可分为下列三种地基处理措施消除地基的全部或部分湿陷量 或采用桩基础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 或将基础设置在非湿陷性黄土层上防水措施基本防水措施 在建筑物布置 场地排水 屋面排水 地面防水 散水 排水沟 管道敷设 管道材料和接口等方
13、面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或生产 生活用水的渗漏检漏防水措施 在基本防水措施的基础上 对防护范围内的地下管道 应增设检漏管沟和检漏井严格防水措施 在检漏防水措施的基础上 应提高防水地面 排水沟 检漏管沟和检漏井等设施的材料标准 如增设可靠的防水层 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沟等结构措施减小或调整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或使结构适应地基的变形对甲类建筑和乙类中的重要建筑 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和观测要求 并应注明在施工和使用期间进行沉降观测对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建筑物和管道 在设计文件中应附有使用与维护说明建筑物交付使用后 有关方面必须按本规范第章的有关规定进行维护和检修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非湿陷性土场
14、地上设计建筑地基基础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勘察一般规定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 并应结合建筑物的特点和设计要求 对场地 地基作出评价 对地基处理措施提出建议黄土地层的时代 成因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湿陷系数 自重湿陷系数和湿陷起始压力随深度的变化场地湿陷类型和地基湿陷等级的平面分布变形参数和承载力地下水等环境水的变化趋势其他工程地质条件中国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 可按本规范附录划分勘察阶段可分为场址选择或可行性研究 初步勘察 详细勘察三个阶段各阶段的勘察成果应符合各相应设计阶段的要求对场地面积不大 地质条件简单或有建筑经验的地区 可简化勘察阶段
15、但应符合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两个阶段的要求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必要时应进行施工勘察或专门勘察编制勘察工作纲要 应按下列条件和要求进行不同的勘察阶段场地及其附近已有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地区建筑经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特别是黄土层的分布和湿陷性变化特点工程规模 建筑物的类别 特点 设计和施工要求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可分为以下三类简单场地 地形平缓 地貌 地层简单 场地湿陷类型单一 地基湿陷等级变化不大中等复杂场地 地形起伏较大 地貌 地层较复杂 局部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 场地湿陷类型 地基湿陷等级变化较复杂复杂场地 地形起伏很大 地貌 地层复杂 不良地质现象广泛发育 场
16、地湿陷类型地基湿陷等级分布复杂 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大或变化趋势不利工程地质测绘 除应符合一般要求外 还应包括下列内容研究地形的起伏和地面水的积聚 排泄条件 调查洪水淹没范围及其发生规律划分不同的地貌单元 确定其与黄土分布的关系 查明湿陷凹地 黄土溶洞 滑坡 崩坍 冲沟 泥石流及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 规模 发展趋势及其对建设的影响划分黄土地层或判别新近堆积黄土 应分别符合本规范附录或附录的规定调查地下水位的深度 季节性变化幅度 升降趋势及其与地表水体 灌溉情况和开采地下水强度的关系调查既有建筑物的现状了解场地内有无地下坑穴 如古墓 井 坑 穴 地道 砂井和砂巷等采取不扰动土样 必须保持其天然
17、的湿度 密度和结构 并应符合级土样质量的要求在探井中取样 竖向间距宜为土样直径不宜小于在钻孔中取样 应严格按本规范附录的要求执行取土勘探点中 应有足够数量的探井 其数量应为取土勘探点总数的并不宜少于个探井的深度宜穿透湿陷性黄土层勘探点使用完毕后 应立即用原土分层回填夯实 并不应小于该场地天然黄土的密度对黄土工程性质的评价 宜采用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成果相结合的方法对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或变化趋势不利的地段 应从初步勘察阶段开始进行地下水位动态的长期观测现场勘察场址选择或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 应进行下列工作搜集拟建场地有关的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资料及地区的建筑经验在搜集资料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调查
18、了解拟建场地的地形地貌和黄土层的地质时代 成因 厚度 湿陷性 有无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环境等问题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 应进行必要的工程地质测绘 勘察和试验等工作本阶段的勘察成果 应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初步评价初步勘察阶段 应进行下列工作初步查明场地内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场地湿陷类型 地基湿陷等级及其分布 预估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幅度和升降的可能性初步查明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环境等问题的成因 分布范围 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及其发展趋势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已有资料不符合要求时 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其比例尺可采用初步勘察勘探点 线 网的布置 应符合下列要
19、求勘探线应按地貌单元的纵 横线方向布置 在微地貌变化较大的地段予以加密 在平缓地段可按网格布置初步勘察勘探点的间距 宜按表确定表初步勘察勘探点的间距场地类别勘探点间距场地类别勘探点间距简单场地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取土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 应按地貌单元和控制性地段布置 其数量不得少于全部勘探点的勘探点的深度应根据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和地基压缩层深度的预估值确定 控制性勘探点应有一定数量的取土勘探点穿透湿陷性黄土层对新建地区的甲类建筑和乙类中的重要建筑 应按本规范条进行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并应按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判定场地湿陷类型本阶段的勘察成果 应查明场地湿陷类型 为确定建筑物总平面的合理布置提供依据
20、对地基基础方案 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环境的防治提供参数与建议详细勘察阶段 应进行下列工作详细查明地基土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确定场地湿陷类型 地基湿陷等级的平面分布和承载力勘探点的布置 应根据总平面和本规范条划分的建筑物类别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详细勘察勘探点的间距 宜按表确定表详细勘察勘探点的间距场 地 类 别建 筑 类 别甲乙丙丁简单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复杂场地在单独的甲 乙类建筑场地内 勘探点不应少于个采取不扰动土样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不得少于全部勘探点的其中采取不扰动土样的勘探点不宜少于勘探点的深度应大于地基压缩层的深度 并应符合表的规定或穿透湿陷性黄土层表勘探点的深度湿陷类型
21、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陕西 陇东陕北晋西地区其他地区勘探点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详细勘察阶段的勘察成果 应符合下列要求按建筑物或建筑群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 当场地地下水位有可能上升至地基压缩层的深度以内时 宜提供饱和状态下的强度和变形参数对地基作出分析评价 并对地基处理 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环境的防治等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对深基坑应提供坑壁稳定性和抽 降水等所需的计算参数 并分析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对桩基工程的桩型 桩的长度和桩端持力层深度提出合理建议 并提供设计所需的技术参数及单桩竖向承载力的预估值提出施工和监测的建议测定黄土湿陷性的试验测定黄土湿陷性的试验
22、可分为室内压缩试验 现场静载荷试验和现场试坑浸水试验三种室内压缩试验采用室内压缩试验测定黄土的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和湿陷起始压力均应符合下列要求土样的质量等级应为级不扰动土样环刀面积不应小于使用前应将环刀洗净风干 透水石应烘干冷却加荷前 应将环刀试样保持天然湿度试样浸水宜用蒸馏水试样浸水前和浸水后的稳定标准 应为每小时的下沉量不大于测定湿陷系数除应符合条的规定外 还应符合下列要求分级加荷至试样的规定压力 下沉稳定后 试样浸水饱和 附加下沉稳定 试验终止在压力以内 每级增量宜为大于压力 每级增量宜为湿陷系数值 应按下式计算式中保持天然湿度和结构的试样 加至一定压力时 下沉稳定后的高度上述加压稳定
23、后的试样 在浸水 饱和 作用下 附加下沉稳定后的高度试样的原始高度测定湿陷系数的试验压力 应自基础底面 如基底标高不确定时 自地面下算起基底下以内的土层应用以下至非湿陷性黄土层顶面 应用其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 当大于压力时 仍应用当基底压力大于时 宜用实际压力对压缩性较高的新近堆积黄土 基底下以内的土层宜用压力和以下至非湿陷性黄土层顶面 应分别用和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测定自重湿陷系数除应符合条的规定外 还应符合下列要求分级加荷 加至试样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 下沉稳定后 试样浸水饱和 附加下沉稳定 试验终止试样上覆土的饱和密度 可按下式计算式中土的饱和密度土的干密度土的饱和度 可取土的孔隙比土粒
24、相对密度自重湿陷系数值 可按下式计算式中保持天然湿度和结构的试样 加压至该试样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时 下沉稳定后的高度上述加压稳定后的试样 在浸水 饱和 作用下 附加下沉稳定后的高度试样的原始高度测定湿陷起始压力除应符合条的规定外 还应符合下列要求可选用单线法压缩试验或双线法压缩试验从同一土样中所取环刀试样 其密度差值不得大于在压力以内 每级增量宜为大于压力每级增量宜为单线法压缩试验不应少于 个环刀试样 均在天然湿度下分级加荷 分别加至不同的规定压力 下沉稳定后 各试样浸水饱和 附加下沉稳定 试验终止双线法压缩试验 应按下列步骤进行应取个环刀试样 分别对其施加相同的第一级压力 下沉稳定后应将个
25、环刀试样的百分表读数调整一致 调整时并应考虑各仪器变形量的差值应将上述环刀试样中的一个试样保持在天然湿度下分级加荷 加至最后一级压力 下沉稳定后 试样浸水饱和 附加下沉稳定 试验终止应将上述环刀试样中的另一个试样浸水饱和 附加下沉稳定后 在浸水饱和状态下分级加荷 下沉稳定后继续加荷 加至最后一级压力 下沉稳定 试验终止当天然湿度的试样 在最后一级压力下浸水饱和 附加下沉稳定后的高度与浸水饱和试样在最后一级压力下的下沉稳定后的高度不一致 且相对差值不大于时 应以前者的结果为准 对浸水饱和试样的试验结果进行修正 如相对差值大于时 应重新试验现场静载荷试验在现场测定湿陷性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 可采用单
26、线法静载荷试验或双线法静载荷试验 并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单线法静载荷试验 在同一场地的相邻地段和相同标高 应在天然湿度的土层上设个或个以上静载荷试验 分级加压 分别加至各自的规定压力 下沉稳定后 向试坑内浸水至饱和 附加下沉稳定后 试验终止双线法静载荷试验 在同一场地的相邻地段和相同标高 应设个静载荷试验其中个应设在天然湿度的土层上分级加压 加至规定压力 下沉稳定后 试验终止 另个应设在浸水饱和的土层上分级加压 加至规定压力 附加下沉稳定后 试验终止在现场采用静载荷试验测定湿陷性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 尚应符合下列要求承压板的底面积宜为试坑边长或直径应为承压板边长或直径的倍 安装载荷试验设备时 应注
27、意保持试验土层的天然湿度和原状结构 压板底面下宜用厚的粗 中砂找平每级加压增量不宜大于试验终止压力不应小于每级加压后 按每隔各测读次下沉量 以后为每隔观测次 当连续内 每的下沉量小于时 认为压板下沉已趋稳定 即可加下一级压力试验结束后 应根据试验记录 绘制判定湿陷起始压力的曲线图现场试坑浸水试验在现场采用试坑浸水试验确定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 应符合下列要求试坑宜挖成圆 或方 形 其直径 或边长 不应小于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 并不应小于试坑深度宜为最深不应大于坑底宜铺厚的砂 砾石在坑底中部及其他部位 应对称设置观测自重湿陷的深标点 设置深度及数量宜按各湿陷性黄土层顶面深度及分层数确定在试坑底部 由中
28、心向坑边以不少于个方向 均匀设置观测自重湿陷的浅标点 在试坑外沿浅标点方向范围内设置地面观测标点观测精度为试坑内的水头高度不宜小于在浸水过程中 应观测湿陷量 耗水量 浸湿范围和地面裂缝湿陷稳定可停止浸水 其稳定标准为最后的平均湿陷量小于设置观测标点前 可在坑底面打一定数量及深度的渗水孔 孔内应填满砂砾试坑内停止浸水后 应继续观测不少于且连续的平均下沉量不大于试验终止黄土湿陷性评价黄土的湿陷性 应按室内浸水 饱和 压缩试验 在一定压力下测定的湿陷系数进行判定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当湿陷系数值小于时 应定为非湿陷性黄土当湿陷系数值等于或大于时 应定为湿陷性黄土湿性黄土的湿陷程度 可根据湿陷系数值的大小
29、分为下列三种当时 湿陷性轻微当时 湿陷性中等当时 湿陷性强烈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类型 应按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或计算值判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或计算值小于或等于时 应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或计算大于时 应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和计算值出现矛盾时 应按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判定湿陷性黄土场地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应按下式计算式中第 层土的自重湿陷系数第层土的厚度因地区土质而异的修正系数 在缺乏实测资料时 可按下列规定取值陇西地区取陇东陕北晋西地区取关中地区取其他地区取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应自天然地面 当挖 填方的厚度和面积较大时 应自设计地面 算起
30、至其下非湿陷性黄土层的顶面止 其中自重湿陷系数值小于的土层不累计湿陷性黄土地基受水浸湿饱和 其湿陷量的计算值应符合下列规定湿陷量的计算值应按下式计算式中第 层土的湿陷系数第 层土的厚度考虑基底下地基土的受水浸湿可能性和侧向挤出等因素的修正系数 在缺乏实测资料时 可按下列规定取值基底下深度内 取基底下深度内 取基底下以下至非湿陷性黄土层顶面 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可取工程所在地区的值湿陷量的计算值的计算深度 应自基础底面 如基底标高不确定时 自地面下算起 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累计至基底下或地基压缩层 深度止 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累计至非湿陷黄土层的顶面止其中湿陷系数以下为小于的土层不累计湿
31、陷性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值 可按下列方法确定当按现场静载荷试验结果确定时 应在压力与浸水下沉量 曲线上 取其转折点所对应的压力作为湿陷起始压力值当曲线上的转折点不明显时 可取浸水下沉量与承压板直径或宽度之比值等于所对应的压力作为湿陷起始压力值当按室内压缩试验结果确定时 在曲线上宜取所对应的压力作为湿陷起始压力值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 应根据湿陷量的计算值和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等因素 按表判定表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湿陷类型非自重湿陷性场地自重湿陷性场地轻微中等中等中等或严重严重中等严重很严重注 当湿陷量的计算值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时 可判为级 其他情况可判为级设计一般规定对各类建筑采取设计措施
32、应根据场地湿陷类型 地基湿陷等级和地基处理后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或剩余湿陷量 结合当地建筑经验和施工条件等综合因素确定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各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甲类建筑 其地基处理应符合本规范条第款和条的要求 但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可按一般地区的规定设计各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乙类建筑 其地基处理应符合本规范条第款和条的要求 并应采取结构措施和检漏防水措施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丙类建筑 应按本规范条第款的规定处理地基 并应采取结构措施和基本防水措施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丙类建筑 其地基处理应符合本规范条第款和条第款的要求 并应采取结构措施和检漏防水措施各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丁类建筑 其
33、地基可不处理但在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 应采取基本防水措施 在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 应采取结构措施和基本防水措施 在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 应采取结构措施和检漏防水措施水池类构筑物的设计措施 应符合本规范附录的规定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如室内设备和地面有严格要求时 应采取检漏防水措施或严格防水措施 必要时应采取地基处理措施对各类建筑采取设计措施 除应符合条的规定外 还可按下列情况确定在湿陷性黄土层很厚的场地上 当甲类建筑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确有困难时 应采取专门措施场地内的湿陷性黄土层厚度较薄和湿陷系数较大 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 对乙类建筑和丙类建筑 也可采取措施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
34、量或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各类建筑物的地基符合下列中的任一款 均可按一般地区的规定设计地基湿陷量的计算值小于或等于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地基内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 均大于其附加压力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之和对设备基础应根据其重要性与使用要求和场地的湿陷类型 地基湿陷等级及其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确定设计措施在新近堆积黄土场地上 乙 丙类建筑的地基处理厚度小于新近堆积黄土层的厚度时 应按本规范条的规定验算下卧层的承载力 并应按本规范条规定计算地基的压缩变形建筑物在使用期间 当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地下水位有可能上升至地基压缩层的深度以内时 各类建筑的设计措施除应符合本章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本规范附录的规
35、定场址选择与总平面设计场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具有排水畅通或利于组织场地排水的地形条件避开洪水威胁的地段避开不良地质环境发育和地下坑穴集中的地段避开新建水库等可能引起地下水位上升的地段避免将重要建设项目布置在很严重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或厚度大的新近堆积黄土和高压缩性的饱和黄土等地段避开由于建设可能引起工程地质环境恶化的地段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合理规划场地 做好竖向设计 保证场地 道路和铁路等地表排水畅通在同一建筑物范围内 地基土的压缩性和湿陷性变化不宜过大主要建筑物宜布置在地基湿陷等级低的地段在山前斜坡地带 建筑物宜沿等高线布置 填方厚度不宜过大水池类构筑物和有湿润生产工艺的厂房等 宜布置在
36、地下水流向的下游地段或地形较低处山前地带的建筑场地 应整平成若干单独的台地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台地应具有稳定性避免雨水沿斜坡排泄边坡宜做护坡用陡槽沿边坡排泄雨水时 应保证使雨水由边坡底部沿排水沟平缓地流动 陡槽的结构应保证在暴雨时土不受冲刷埋地管道 排水沟 雨水明沟和水池等与建筑物之间的防护距离 不宜小于表规定的数值当不能满足要求时 应采取与建筑物相应的防水措施表埋地管道 排水沟 雨水明沟和水池等与建筑物之间的防护距离建筑类别地基湿陷等级甲乙丙丁注陇西地区和陇东陕北晋西地区 当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大于时 压力管道与各类建筑的防护距离 不宜小于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当湿陷性黄土层内有碎石土 砂土夹层时
37、防护距离可大于表中数值采用基本防水措施的建筑 其防护距离不得小于一般地区的规定防护距离的计算 对建筑物 应自外墙轴线算起 对高耸结构 应自基础外缘算起 对水池 应自池壁边缘 喷水池等应自回水坡边缘 算起 对管道 排水沟 应自其外壁算起各类建筑与新建水渠之间的距离 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得小于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得小于湿陷性黄土层厚度的倍 并不应小于建筑场地平整后的坡度 在建筑物周围内不宜小于当为不透水地面时 可适当减小 在建筑物周围外不宜小于当采用雨水明沟或路面排水时 其纵向坡度不应小于在建筑物周围内应平整场地 当为填方时 应分层夯 或压 实 其压实系数不得小于当为挖方时 在自重湿陷性黄土
38、场地 表面夯 或压 实后宜设置厚的灰土面层 其压实系数不得小于防护范围内的雨水明沟 不得漏水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宜设混凝土雨水明沟 防护范围外的雨水明沟 宜做防水处理 沟底下均应设灰土 或土 垫层建筑物处于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采取畅通排除雨水的措施邻近有构筑物 包括露天装置露天吊车 堆场或其他露天作业场等邻近有铁路通过建筑物的平面为等形状构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场地山前斜坡上的建筑场地 应根据地形修筑雨水截水沟防洪设施的设计重现期 宜略高于一般地区冲沟发育的山区 应尽量利用现有排水沟排走山洪 建筑场地位于山洪威胁的地段 必须设置排洪沟排洪沟和冲沟应平缓地连接 并应减少弯道 采用较大的坡度在转弯及跌水处
39、 应采取防护措施在建筑场地内 铁路的路基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不得利用道渣排水路基顶面的排水应引向远离建筑物的一侧在暗道床处 应将基床表面翻松夯 或压 实 也可采用优质防水材料处理道床内应设防止积水的排水措施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建筑物的体型和纵横墙的布置 应利于加强其空间刚度 并具有适应或抵抗湿陷变形的能力多层砌体承重结构的建筑 体型应简单 长高比不宜大于妥善处理建筑物的雨水排水系统 多层建筑的室内地坪应高出室外地坪用水设施宜集中设置 缩短地下管线并远离主要承重基础 其管道宜明装在防护范围内设置绿化带 应采取措施防止地基土受水浸湿单层和多层建筑物的屋面 宜采用外排水 当采用有组织外排水
40、时 宜选用耐用材料的水落管 其末端距离散水面不应大于并不应设置在沉降缝处 集水面积大的外水落管 应接入专设的雨水明沟或管道建筑物的周围必须设置散水其坡度不得小于散水外缘应略高于平整后的场地 散水的宽度应按下列规定采用当屋面为无组织排水时 檐口高度在以内宜为檐口高度超过每增高宜增宽但最宽不宜大于当屋面为有组织排水时 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得小于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得小于水池的散水宽度宜为散水外缘超出水池基底边缘不应小于喷水池等的回水坡或散水的宽度宜为高耸结构的散水宜超出基础底边缘并不得小于散水应用现浇混凝土浇筑 其下应设置厚的灰土垫层或厚的土垫层 并应超出散水和建筑物外墙基础底外缘散水宜每隔
41、设置一条伸缩缝散水与外墙交接处和散水的伸缩缝 应用柔性防水材料填封 沿散水外缘不宜设置雨水明沟经常受水浸湿或可能积水的地面 应按防水地面设计对采用严格防水措施的建筑 其防水地面应设可靠的防水层地面坡向集水点的坡度不得小于地面与墙柱 设备基础等交接处应做翻边 地面下应做厚的灰土 或土 垫层管道穿过地坪应做好防水处理排水沟与地面混凝土宜一次浇筑排水沟的材料和做法 应根据地基湿陷等级 建筑物类别和使用要求选定 并应设置灰土 或土 垫层在防护范围内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沟 但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室内小型排水沟可采用混凝土浇筑 并应做防水面层对采用严格防水措施的建筑 其排水沟应增设可靠的防水层在基础梁
42、底下预留空隙 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面水渗入地基对地下室内的采光井 应做好防 排水设施防护范围内的各种地沟和管沟 包括有可能积水 积汽的沟 的做法 均应符合本规范条的要求结构设计当地基不处理或仅消除地基的部分湿陷量时 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类别 地基湿陷等级或地基处理后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或剩余湿陷量以及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倾斜和构件等不利情况 采取下列结构措施选择适宜的结构体系和基础型式墙体宜选用轻质材料加强结构的整体性与空间刚度预留适应沉降的净空当建筑物的平面 立面布置复杂时 宜采用沉降缝将建筑物分成若干个简单 规则 并具有较大空间刚度的独立单元沉降缝两侧 各单元应设置独立的
43、承重结构体系高层建筑的设计 应优先选用轻质高强材料 并应加强上部结构刚度和基础刚度当不设沉降缝时 宜采取下列措施调整上部结构荷载合力作用点与基础形心的位置 减小偏心采用桩基础或采用减小沉降的其他有效措施 控制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或倾斜值在允许范围内当主楼与裙房采用不同的基础型式时 应考虑高 低不同部位沉降差的影响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丙类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 不应小于当有地下管道或管沟穿过建筑物的基础或墙时 应预留洞孔洞顶与管道及管沟顶间的净空高度 对消除地基全部湿陷量的建筑物 不宜小于对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和未处理地基的建筑物 不宜小于洞边与管沟外壁必须脱离洞边与承重外墙转角处外缘的距离不宜小于当不能
44、满足要求时 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洞底距基础底不应小于洞宽的并不宜小于当不能满足要求时 应局部加深基础或在洞底设置钢筋混凝土梁砌体承重结构建筑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构造柱或芯柱 应按下列要求设置乙 丙类建筑的基础内和屋面檐口处 均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单层厂房与单层空旷房屋 当檐口高度大于时 宜适当增设钢筋混凝土圈梁乙 丙类中的多层建筑 当地基处理后的剩余湿陷量分别不大于时 均应在基础内 屋面檐口处和第一层楼盖处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其他各层宜隔层设置 当地基处理后的剩余湿陷量分别大于和时 除在基础内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并应每层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在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丁类建筑 应在基础内和屋面檐
45、口处设置配筋砂浆带在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丁类建筑 应在基础内和屋面檐口处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对采用严格防水措施的多层建筑 应每层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各层圈梁均应设在外墙 内纵墙和对整体刚度起重要作用的内横墙上 横向圈梁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圈梁应在同一标高处闭合 遇有洞口时应上下搭接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竖向间距的倍 且不得小于在纵 横圈梁交接处的墙体内 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或芯柱砌体承重结构建筑的窗间墙宽度 在承受主梁处或开间轴线处 不应小于主梁或开间轴线间距的并不应小于在其他承重墙处 不应小于门窗洞孔边缘至建筑物转角处 或变形缝 的距离不应小于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 应在洞孔周边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
46、 或在转角及轴线处加设构造柱或芯柱对多层砌体承重结构建筑 不得采用空斗墙和无筋过梁当砌体承重结构建筑的门 窗洞或其他洞孔的宽度大于且地基未经处理或未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时 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厂房内吊车上的净空高度 对消除地基全部湿陷量的建筑 不宜小于对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或地基未经处理的建筑 不宜小于吊车梁应设计为简支吊车梁与吊车轨之间应采用能调整的连接方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支承长度 在砖墙 砖柱上不宜小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支承长度 在砖墙上不宜小于在梁上不应小于给排水 供热与通风设计给水 排水管道设计给水 排水管道 应符合下列要求室内管道宜明装暗设管道必须设置便于检修的设施室外管道宜布置在防
47、护范围外布置在防护范围内的地下管道 应简捷并缩短其长度管道接口应严密不漏水 并具有柔性设置在地下管道的检漏管沟和检漏井 应便于检查和排水地下管道应结合具体情况 采用下列管材压力管道宜采用球墨铸铁管 给水铸铁管 给水塑料管 钢管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等自流管道宜采用铸铁管 塑料管 离心成型钢筋混凝土管 耐酸陶瓷管等室内地下排水管道的存水弯 地漏等附件 宜采用铸铁制品对埋地铸铁管应做防腐处理对埋地钢管及钢配件宜设加强防腐层屋面雨水悬吊管道引出外墙后 应接入室外雨水明沟或管道在建筑物的外墙上 不得设置洒水栓检漏管沟 应做防水处理其材料与做法可根据不同防水措施的要求 按下列规定采用对
48、检漏防水措施 应采用砖壁混凝土槽形底检漏管沟或砖壁钢筋混凝土槽形底检漏管沟对严格防水措施 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检漏管沟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可适当降低标准 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对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的建筑 宜增设可靠的防水层防水层应做保护层对高层建筑或重要建筑 当有成熟经验时 可采用其他形式的检漏管沟或有电汛检漏系统的直埋管中管设施对直径较小的管道 当采用检漏管沟确有困难时 可采用金属或钢筋混凝土套管设计检漏管沟 除应符合本规范条的要求外 还应符合下列规定检漏管沟的盖板不宜明设当明设时或在入孔处 应采取防止地面水流入沟内的措施检漏管沟的沟底应设坡度 并应坡向检漏井进 出户管的检漏管沟 沟底坡度宜
49、大于检漏管沟的截面 应根据管道安装与检修的要求确定在使用和构造上需保持地面完整或当地下管道较多并需集中设置时 宜采用半通行或通行管沟不得利用建筑物和设备基础作为沟壁或井壁检漏管沟在穿过建筑物基础或墙处不得断开 并应加强其刚度检漏管沟穿出外墙的施工缝 宜设在室外检漏井处或超出基础处对甲类建筑和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乙类中的重要建筑 室内地下管线宜敷设在地下或半地下室的设备层内穿出外墙的进 出户管段 宜集中设置在半通行管沟内穿基础或穿墙的地下管道 管沟 在基础或墙内预留洞的尺寸 应符合本规范条的规定设计检漏井 应符合下列规定检漏井应设置在管沟末端和管沟沿线的分段检漏处检漏井内宜设集水坑 其深度不得小
50、于当检漏井与排水系统接通时 应防止倒灌检漏井 阀门井和检查井等 应做防水处理 并应防止地面水 雨水流入检漏井或阀门井内在防护范围内的检漏井 阀门井和检查井等 宜采用与检漏管沟相应的材料不得利用检查井 消火栓井 洒水栓井和阀门井等兼作检漏井但检漏井可与检查井或阀门井共壁合建不宜采用闸阀套筒代替阀门井在湿陷性黄土场地 对地下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 如检漏井 阀门井 检查井管沟等的地基设计 应符合下列规定应设厚的土垫层 对埋地的重要管道或大型压力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尚应在土垫层上设厚的灰土垫层对埋地的非金属自流管道 除应符合上述地基处理要求外 还应设置混凝土条形基础当管道穿过井 或沟 时 应在井 或沟 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