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应的位置。这些方法将在下一节逐一讨论。 图1-2 不同模型的属性和粒度 1 Deerwester S,Dumais S T,Furnas G W,et al.Indexing by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1990,41(6):391. 2 Song Y,Wang H,Wang Z,et al.Short Text Conceptualization Using A Probabilistic KnowledgebaseC.International J
2、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11:2330-2336. 3 Wang Z,Zhao K,Wang H,et al.Query Understanding through Knowledge-based ConceptualizationC.Proceedings of the 2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15:3264-3270. 第1章 短文本理解及其应用 1.1 短文本理解 短文本广泛地存在于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如搜索查询、广告关键字、锚文本
3、、标签、网页标题、在线问题、微博等,都属于 短文本。一般而言,短文本字数少,没有足够的信息量来进行统计推断,因此机器很难在有限的语境中进行准确的语义理解。此 外,由于短文本常常不遵循语法,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如词性标注和句法解析等,难以直接应用于短文本分析。正是由于这些特 性,使得让机器正确理解短文本十分困难。然而,短文本理解又是一项对于机器最终实现人工智能至关重要的任务,其在知识挖 掘领域有很多潜在应用,如网页搜索、在线广告、智能问答等。那么,如何才能够破解其中的挑战呢? 我们不妨首先跳出机器的范畴,看看人类是如何理解短文本的。对于人类而言,理解这些短文本是十分简单的。即使是一个 10岁左右的儿
4、童,当他们看到短文本(如搜索查询)时,都可以正确地理解这些短文本的含义。究其原因,是由于人类具 有“思维”,能够积累知识并做出推断。例如,给出两个查询语句“band for wedding”和“wedding band”,人类可以清 楚地判断前者指的是一项“婚礼乐队服务”,而后者是“结婚戒指”。而这种知识的积累,是人们通过不断学习而获得的。 为了使机器也具有类似的能力,先前的研究往往也会构造出一些知识库系统,如Freebase、Yago等为机器“装备”知识。 这些知识库大多包含大量实体以及与之相关的事实。以搜索引擎或问答系统为例,基于这些事实,机器可以通过查询的方式获取 输入问题的答案。然而,
5、如图1-1所示,在机器回答问题前,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理解”问题,这也是这一过程中的最大挑战。 图1-1 基于知识的问答过程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理解短文本所需要的知识与回答短文本所需要的知识并不相同。例如,针对短文本“世界上第三大 瀑布”,10岁的儿童可以正确理解其含义,但是却不一定能够正确回答这个问题。这是因为,理解短文本更需要的是常识性知 识(注重广度),而回答短文本更需要的是专业性知识(注重深度)。因此,传统的知识库系统并不能很好地解决短文本理解问 题。 为了克服机器理解短文本的障碍,先前基于短文本的应用常通过枚举和关键词匹配的方式避免“理解”这一任务。以自动问 答系统为例,可事先构建
6、关于问题和答案匹配的列表,这样在线查询时只需对列表中的条目进行匹配即可。近年来随着自然语言 处理技术的发展,主流的搜索引擎正逐渐从基于关键词的搜索向文本理解过渡。例如,给出“apple ipad”这个短文本,机器需 要明白“apple”所指为品牌名而不是水果。 为了实现自动化的短文本理解,许多相关工作123证明,这一过程相当依赖额外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机器充分挖掘 短文本中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如语义相关性。例如,在英文查询“premiere Lincoln”中,“premiere”是一个重要的信息, 表明“Lincoln”在这里指的是movie(电影);同样,在“watch harry po
7、tter”中,正因为“watch”(观看)的出 现,“harry potter”的含义可被判定为movie(电影)或DVD,而不是book(图书)。但是,这些关于词汇的知识(例 如“watch”的对象通常是movie)并没有在短文本中明确表示出来,因而需要通过额外的知识源获取。图1-2展示了所有短文 本理解方法在知识源属性和粒度的二维坐标轴中对应的位置。这些方法将在下一节逐一讨论。 图1-2 不同模型的属性和粒度 1 Deerwester S,Dumais S T,Furnas G W,et al.Indexing by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J.Journal of
8、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1990,41(6):391. 2 Song Y,Wang H,Wang Z,et al.Short Text Conceptualization Using A Probabilistic KnowledgebaseC.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11:2330-2336. 3 Wang Z,Zhao K,Wang H,et al.Query Understanding through Knowledge-ba
9、sed ConceptualizationC.Proceedings of the 2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15:3264-3270. 1.2 短文本理解研究现状 1.2.1 短文本理解模型概述 本节根据短文本理解所需知识源的属性,将短文本理解模型分为三类:隐性(implicit)语义模型、半显性(semi- explicit)语义模型和显性(explicit)语义模型。其中,隐性和半显性模型试图从大量文本数据中挖掘出词与词之间的联系,从 而应用于短文本理解。相比之下,显性模型使用人工构建的大规模知识
10、库和词典辅助短文本理解。 1.隐性语义模型 隐性语义模型产生的短文本表示通常为映射在一个语义空间上的隐性向量。这个向量的每个维度所代表的含义人们无法解 释,只能用于机器计算。以下将介绍几种代表性的隐性语义模型。 隐性语义分析(Latent Semantic Analysis,LSA)模型:最早的基于隐性语义的文本理解框架为LSA模型1,也被称为 Latent Semantic Indexing(LSI)模型。LSA模型旨在用统计方法分析大量文本从而推出词与文本的含义表示,其思想核心是 在相同语境下出现的词具有较高的语义相关性。具体而言,LSA模型构建一个庞大的词与文本的共现矩阵。对于每个词向量
11、,它 的每个维度都代表一个文本;对于每个文本向量,其每个维度代表一个词。通常,矩阵每项的输入是经过平滑或转换的共现次 数。常用的转换方法为TF-IDF。最终,LSA模型通过奇异值分解(SVD)的方法将原始矩阵降维。在短文本的情境下,LSA模型 有两种使用方式。首先,在语料足够多的离线任务上,LSA模型可以直接构建一个词与短文本的共现矩阵,从而推出每个短文本 的表示。其次,在训练数据量较小的情境下,或针对线上任务(针对测试数据),可以事先通过标准的LSA模型方法得到每个词 向量,然后使用额外的语义合成方式获取短文本向量。 超空间模拟语言(Hyperspace Analogue to Langua
12、ge,HAL)模型:一个与LSA模型类似的模型是HAL模型2。HAL模 型与LSA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更加纯粹的词模型。HAL模型旨在构建一个词与词的共现矩阵。对于每个词向量,它的每个 维度代表一个语境词。该模型统计目标词汇与语境词汇的共现次数,并经过相应的平滑或转换(如TF-IDF、Pointwise Mutual Information(PMI)等)得到矩阵中每个输入的值。通常,语境词的选取有较大的灵活性。例如,语境词可被选为整个词汇, 或者除停止词外的高频词3。类比LSA模型,在HAL模型中可以根据原始向量的维度和任务要求选择是否对原始向量进行降维。 由于HAL模型的产出仅仅为词向量
13、,在短文本理解这一任务中需采用额外的合成方式(如向量相加)来推出短文本向量。 神经语言模型(Neural Language Model,NLM):近年来,随着神经网络和特征学习的发展,传统的HAL模型逐渐被 NLM4567取代。与HAL模型通过明确共现统计构建词向量的思想不同,NLM旨在将词向量当成待学习的模型参数,并通过 神经网络在大规模非结构化文本的训练来更新这些参数以得到最优的词语义编码(常被称作Word Embedding)。 最早的概率性NLM由Bengio等提出8。其模型使用前向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根据语境预测下一个 词出现的概率。通过对
14、训练文本中每个词的极大似然估计,模型参数(包括词向量和神经网络参数)可使用误差反向传播 (BP)算法进行更新。此模型的缺点在于仅仅使用了有限的语境。 UG NX 11.0 工程应用精解丛书 UG NX 11.0 数控加工实例精解 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 编著 机 械 工 业 出 版 社 本书是进一步学习 UG NX 11.0 数控加工编程的实例类图书,书中选用的实例都是生产一线实际应用中 的各种产品,经典而实用。 本书在内容安排上,先针对每一个实例进行概述,说明该实例的特点、设计构思、操作技巧、重点掌握 内容和要用到的操作命令,使读者先有一个整体概念,学习也更有针对性;接下来给出的操作步骤翔实、
15、透 彻,图文并茂,引领读者一步步完成模型的创建。这种讲解方法能够使读者更快、更深入地理解 UG 数控加 工编程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复杂的命令及功能。在写作方式上,本书紧贴软件的实际操作界面,采用软件中 真实的对话框、操控板和按钮等进行讲解,使初学者能够直观、准确地操作软件,从而尽快地上手,提高学 习效率。本书附带 1 张多媒体 DVD 学习光盘,盘中包括大量 UG 数控加工编程技巧和具有针对性的实例教 学视频,并进行了详细的语音讲解;光盘中还包含本书的素材文件和已完成的实例文件。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实例丰富,讲解详细,图文并茂,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学习 UG 数控加工的 自学教程或参考书,也
16、可作为大中专院校学生和各类培训学校学员的 CAD/CAM 课程学习及上机练习教材。 本书是“NX 11.0 工程应用精解丛书”中的一本,读者在阅读本书后,可根据自己工作和专业的需要, 抑或为了进一步提高 UG 技能、增加职场竞争力,再购买丛书中的其他书籍。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UG NX 11.0 数控加工实例精解/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 编著 8 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018.8 重印) (UG NX 11.0 工程应用精解丛书) ISBN 978-7-111-56312-9 .U .北 .数控机床加工计算机 辅助设计应用软件教材 .TG659-39 中国版本图书馆
17、CIP 数据核字(2017)第 050417 号 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市百万庄大街 22 号 邮政编码 100037) 策划编辑:杨民强 丁 锋 责任编辑:丁 锋 责任校对:佟瑞鑫 封面设计:张 静 责任印制:常天培 北京铭成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2018 年 8 月第 8 版第 2 次印刷 184mm260mm22 印张400 千字 30014500 册 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6312-9 ISBN 978-7-88709-954-9(光盘) 定价:59.90 元(含 1DVD) 凡购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电话服务 网络服务 服务咨询热线:010-88
18、361066 机工官网: 读者购书热线:010-68326294 机工官博: 010-88379203 金 书 网:www.golden-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教育服务网: III 丛书介绍与选读 “UG NX 工程应用精解丛书”自出版以来,已经拥有众多读者并赢得了他们的认可和 信赖, 很多读者每年在软件升级后仍继续选购。 UG 是一款功能十分强大的 CAD/CAM/CAE 高端软件,目前在我国工程机械、汽车零配件等行业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近年来,随着 UG 软件功能进一步完善,其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本套 UG 丛书的质量在不断完善,丛书 涵盖的模块也不断增加。为了方便广大读者选购这套丛书,
19、下面特对其进行介绍。首先介 绍本 UG 丛书的主要特点。 本 UG 丛书是目前市场涵盖 UG 模块功能较多、体系完整、丛书数量(共 20 本) 比较多的一套丛书。 本 UG 丛书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阅读习惯, 语言简洁, 讲解详细, 条理清晰, 图文并茂。 本 UG 丛书的每一本书都附带 1 张多媒体 DVD 学习光盘,对书中内容进行全程讲 解,并且制作了大量 UG 应用技巧和具有针对性的范例教学视频,进行详细的语音 讲解,读者可将光盘中语音讲解视频文件复制到个人手机、iPad 等电子工具中随时 观看、学习。另外,光盘内还包含了书中所有的素材模型、练习模型、范例模型的 原始文件以及配置文件
20、,方便读者学习。 本 UG 丛书的每一本书在写作方式上,紧贴 UG 软件的实际操作界面,采用软件中 真实的对话框、操控板和按钮等进行讲解,使初学者能够直观、准确地操作软件进 行学习,从而尽快上手,提高学习效率。 本套 UG 丛书的所有 20 本图书全部是由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统一组织策划、 研发和 编写的。当然,在策划和编写这套丛书的过程中,兆迪公司也吸纳了来自其他行业著名公 司的顶尖工程师共同参与,将不同行业独特的工程案例及设计技巧、经验融入本套丛书; 同时,本套丛书也获得了 UG 厂商的支持,丛书的质量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本套 UG 丛书的优点是,丛书中的每一本书在内容上都是相互独立的,但
21、是在工程案 例的应用上又是相互关联、互为一体的;在编写风格上完全一致,因此读者可根据自己目 前的需要单独购买丛书中的一本或多本。不过,读者如果以后为了进一步提高 UG 技能还 需要购书学习时,建议仍购买本丛书中的其他相关书籍,这样可以保证学习的连续性和良 好的学习效果。 UG NX 11.0 快速入门教程是学习 UG NX 11.0 中文版的快速入门与提高教程,也是 学习 UG 高级或专业模块的基础教程,这些高级或专业模块包括曲面、钣金、工程图、注 塑模具、冲压模具、数控加工、运动仿真与分析、管道、电气布线、结构分析和热分析等。 如果读者以后根据自己工作和专业的需要,或者是为了增强职场竞争力,
22、需要学习这些专 IV 业模块,建议先熟练掌握本套丛书UG NX 11.0 快速入门教程中的基础内容,然后再学 习高级或专业模块,以提高这些模块的学习效率。 UG NX 11.0 快速入门教程内容丰富、讲解详细、价格实惠,相比其他同类型、总 页数相近的书籍,价格要便宜 20%30%,因此UG NX 4.0 快速入门教程UG NX 5.0 快速入门教程 UG NX 6.0 快速入门教程 UG NX 6.0 快速入门教程(修订版) UG NX 7.0 快速入门教程 UG NX 8.0 快速入门教程 UG NX 8.0 快速入门教程 (修订版) UG NX 8.5 快速入门教程和UG NX 10.0
23、快速入门教程已经累计被我国 100 多所大 学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选为在校学生 CAD/CAM/CAE 等课程的授课教材。UG NX 11.0 快速入门教程与以前的版本相比,图书的质量和性价比有了大幅的提高,我们相信 会有更多的院校选择此书作为教材。下面对本套 UG 丛书中每一本图书进行简要介绍。 (11 ) UG NX 11.0 快速入门教程快速入门教程 内容概要:本书是学习UG的快速入门教程,内容包括 UG 功能概述、UG 软 件安装方法和过程、 软件的环境设置与工作界面的用户定制和各常用模块应用 基础。 适用读者:零基础读者,或者作为中高级读者查阅 UG NX 11.0 新功能、新操
24、作之用,抑或作为工具书放在手边以备个别功能不熟或遗忘而查询之用。 (22 ) UG NX 11.0 产品设计实例精解产品设计实例精解 内容概要:本书是学习 UG 产品设计实例类的中高级图书。 适用读者:适合中高级读者提高产品设计能力、掌握更多产品设计技巧。UG 基础不扎实的读者在阅读本书前,建议先选购和阅读本丛书中的UG NX 11.0 快速入门教程。 (33 ) UG NX 11.0 工程图教程工程图教程 内容概要:本书是全面、系统学习 UG 工程图设计的中高级图书。 适用读者:适合中高级读者全面精通 UG 工程图设计方法和技巧之用。 (44 ) UG NX 11.0 曲面设计教程曲面设计教
25、程 内容概要:本书是学习 UG 曲面设计的中高级图书。 适用读者:适合中高级读者全面精通 UG 曲面设计之用。UG 基础不扎实的读 者在阅读本书前, 建议先选购和阅读本丛书中的 UG NX 11.0 快速入门教程 。 (55 ) UG NX 11.0 曲面设计实例精解曲面设计实例精解 内容概要:本书是学习 UG 曲面造型设计实例类的中高级图书。 适用读者:适合中高级读者提高曲面设计能力、掌握更多曲面设计技巧之用。 UG 基础不扎实的读者在阅读本书前,建议先选购和阅读本丛书中的UG NX 11.0 快速入门教程UG NX 11.0 曲面设计教程。 (66 ) UG NX 11.0 高级应用教程高
26、级应用教程 V 内容概要:本书是进一步学习 UG 高级功能的图书。 适用读者:适合读者进一步提高 UG 应用技能之用。UG 基础不扎实的读者在 阅读本书前,建议先选购和阅读本丛书中的UG NX 11.0 快速入门教程。 (77 ) UG NX 11.0 钣金设计教程钣金设计教程 内容概要:本书是学习 UG 钣金设计的中高级图书。 适用读者:适合读者全面精通 UG 钣金设计之用。UG 基础不扎实的读者在阅 读本书前,建议先选购和阅读本丛书中的UG NX 11.0 快速入门教程。 (88 ) UG NX 11.0 钣金设计实例精解钣金设计实例精解 内容概要:本书是学习 UG 钣金设计实例类的中高级
27、图书。 适用读者:适合读者提高钣金设计能力、掌握更多钣金设计技巧之用。UG 基 础不扎实的读者在阅读本书前,建议先选购和阅读本丛书中的UG NX 11.0 快速入门教程和UG NX 11.0 钣金设计教程。 (99 ) 钣金展开实用技术手册(钣金展开实用技术手册(UG NX 11.0 版)版) 内容概要:本书是学习 UG 钣金展开的中高级图书。 适用读者:适合读者全面精通 UG 钣金展开技术之用。UG 基础不扎实的读者 在阅读本书前,建议先选购和阅读本丛书中的UG NX 11.0 快速入门教程 和UG NX 11.0 钣金设计教程。 (1 01 0 ) UG NX 11.0 模具设计教程模具设
28、计教程 内容概要:本书是学习 UG 模具设计的中高级图书。 适用读者:适合读者全面精通 UG 模具设计。UG 基础不扎实的读者在阅读本 书前,建议选购和阅读本丛书中的UG NX 11.0 快速入门教程。 (1 11 1 ) UG NX 11.0 模具设计实例精解模具设计实例精解 内容概要:本书是学习 UG 模具设计实例类的中高级图书。 适用读者:适合读者提高模具设计能力、掌握更多模具设计技巧之用。UG 基 础不扎实的读者在阅读本书前,建议先选购和阅读本丛书中的UG NX 11.0 快速入门教程和UG NX 11.0 模具设计教程。 (11 22 ) UG NX 11.0 冲压模具设计教程冲压模
29、具设计教程 内容概要:本书是学习 UG 冲压模具设计的中高级图书。 适用读者:适合读者全面精通 UG 冲压模具设计之用。UG 基础不扎实的读者 在阅读本书前,建议先选购和阅读本丛书中的UG NX 11.0 快速入门教程。 (11 33 ) UG NX 11.0 冲压模具设计实例精解冲压模具设计实例精解 内容概要:本书是学习 UG 冲压模具设计实例类的中高级图书。 适用读者: 适合读者提高冲压模具设计能力、 掌握更多冲压模具设计技巧之用。 UG 基础不扎实的读者在阅读本书前,建议先选购和阅读本丛书中的UG NX VI 11.0 快速入门教程和UG NX 11.0 冲压模具设计教程。 (1 41
30、4 ) UG NX 11.0 数控加工数控加工教程教程 内容概要:本书是学习 UG 数控加工与编程的中高级图书。 适用读者:适合读者全面精通 UG 数控加工与编程之用。UG 基础不扎实的读 者在阅读本书前, 建议先选购和阅读本丛书中的 UG NX 11.0 快速入门教程 。 (1 51 5 ) UG NX 11.0 数控加工数控加工实例精解实例精解 内容概要:本书是学习 UG 数控加工与编程实例类的中高级图书。 适用读者:适合读者提高数控加工与编程能力、掌握更多数控加工与编程技巧 之用。 UG 基础不扎实的读者在阅读本书前, 建议先选购和阅读本丛书中的 UG NX 11.0 快速入门教程和UG
31、 NX 11.0 数控加工教程。 (11 66 ) UG NX 11.0 运动仿真与分析教程运动仿真与分析教程 内容概要:本书是学习 UG 运动仿真与分析的中高级图书。 适用读者:适合中高级读者全面精通 UG 运动仿真与分析之用。UG 基础不扎 实的读者在阅读本书前,建议先选购和阅读本丛书中的UG NX 11.0 快速入 门教程。 (11 77 ) UG NX 11.0 管道设计教程管道设计教程 内容概要:本书是学习 UG 管道设计的中高级图书。 适用读者:适合高级产品设计师阅读。UG 基础不扎实的读者在阅读本书前, 建议先选购和阅读本丛书中的UG NX 11.0 快速入门教程。 (11 88
32、 ) UG NX 11.0 电气布线设计教程电气布线设计教程 内容概要:本书是学习 UG 电气布线设计的中高级图书。 适用读者:适合高级产品设计师阅读。UG 基础不扎实的读者在阅读本书前, 建议先选购和阅读本丛书中的UG NX 11.0 快速入门教程。 (11 99 ) UG NX 11.0 结构分析教程结构分析教程 内容概要:本书是学习 UG 结构分析的中高级图书。 适用读者:适合高级产品设计师和分析工程师阅读。UG 基础不扎实的读者在 阅读本书前,建议先选购和阅读本丛书中的UG NX 11.0 快速入门教程。 (2 02 0 ) UG NX 11.0 热分析教程热分析教程 内容概要:本书是
33、学习 UG 热分析的中高级图书。 适用读者:适合高级产品设计师和分析工程师阅读。UG 基础不扎实的读者在 阅读本书前,建议先选购和阅读本丛书中的UG NX 11.0 快速入门教程。 VII 前 言 UG 是由 UGS 公司推出的功能强大的三维 CAD/CAM/CAE 软件系统,其内容涵盖了 从产品概念设计、工业造型设计、三维模型设计、分析计算、动态模拟与仿真、工程图输 出到生产加工成产品的全过程,应用范围涉及航空航天、汽车、机械、造船、通用机械、 数控(NC)加工、医疗器械和电子等诸多领域。 要熟练掌握 UG 中各种数控加工方法及应用,只靠理论学习和少量的练习是远远不够 的。编著本书的目的正是
34、为了使读者通过学习书中的经典实例,迅速掌握各种数控加工方 法、技巧和复杂零件的加工工艺安排,使读者在短时间内成为一名 UG 数控加工技术高手。 本书是进一步学习 UG NX 11.0 数控加工技术的实例图书,其特色如下所述。 实例丰富,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本书包括更多的数控加工实例、加工方法与技 巧,对读者在实际数控加工方面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讲解详细,条理清晰,保证自学的读者能独立学习和灵活运用书中的内容。 写法独特,采用 UG NX 11.0 软件中真实的对话框、按钮和图标等进行讲解,使 初学者能够直观、准确地操作软件,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附加值高,本书附带 1 张多媒体 DV
35、D 学习光盘,盘中包括大量 UG 数控加工编 程技巧和具有针对性的实例教学视频,并进行了详细的语音讲解,可以帮助读者 轻松、高效地学习。 本书由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编著,参加编写的人员有王焕田、刘静、雷保珍、刘 海起、魏俊岭、任慧华、詹路、冯元超、刘江波、周涛、段进敏、赵枫、邵为龙、侯俊 飞、龙宇、施志杰、詹棋、高政、孙润、李倩倩、黄红霞、尹泉、李行、詹超、尹佩文、 赵磊、王晓萍、陈淑童、周攀、吴伟、王海波、高策、冯华超、周思思、黄光辉、党辉、 冯峰、詹聪、平迪、管璇、王平、李友荣。本书已经过多次审核,如有疏漏之处,恳请 广大读者予以指正。 电子邮箱:zhanygjames 。 咨询电话:01
36、0-82176248,010-82176249。 编 者 读者购书回馈活动: 活动一:本书“随书光盘”中含有该“读者意见反馈卡”的电子文档,请认真填写本反 馈卡,并 E-mail 给我们。E-mail: 兆迪科技 zhanygjames ,丁锋 fengfener 。 活动二:扫一扫右侧二维码,关注兆迪科技官方公众微信(或搜索 公众号 zhaodikeji) ,参与互动,也可进行答疑。 凡参加以上活动, 即可获得兆迪科技免费奉送的价值 48 元的在线课 程一门,同时有机会获得价值 780 元的精品在线课程。 VIII 本 书 导 读 为了能更高效地学习本书,请务必仔细阅读下面的内容。 写作环境
37、 本书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64 位的 Windows 7, 系统采用 Windows 经典主题。 本书采用的 写作蓝本是 UG NX 11.0 中文版。 光盘使用 为方便读者练习,特将本书所有素材文件、已完成的实例文件、配置文件和视频语音 讲解文件等放入随书附带的光盘中,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打开相应素材文件进行操作和 练习。 本书附带 1 张多媒体 DVD 光盘,建议读者在学习本书前,先将这张 DVD 光盘中的所 有文件复制到计算机硬盘的 D 盘中。D 盘上 ugnx11.11 目录下共有三个子目录。 (1)ugnx11_system_file 子目录:包含一些系统文件。 (2)work 子目录
38、:包含本书的全部已完成的实例文件。 (3)video 子目录:包含本书讲解中的视频录像文件。读者学习时,可在该子目录中 按顺序查找所需的视频文件。 光盘中带有“ok”扩展名的文件或文件夹表示已完成的实例。 相比于老版本的软件,UG NX 11.0 中文版在功能、界面和操作上变化极小,经过简单的 设置后,几乎与老版本完全一样(书中已介绍设置方法) 。因此,对于软件新老版本操作完 全相同的内容部分,光盘中仍然使用老版本的视频讲解,对于绝大部分读者而言,并不影响 软件的学习。 本书约定 本书中有关鼠标操作的说明如下。 单击:将鼠标指针移至某位置处,然后按一下鼠标的左键。 双击:将鼠标指针移至某位置处
39、,然后连续快速地按两次鼠标的左键。 右击:将鼠标指针移至某位置处,然后按一下鼠标的右键。 单击中键:将鼠标指针移至某位置处,然后按一下鼠标的中键。 滚动中键:只是滚动鼠标的中键,而不能按中键。 选择(选取)某对象:将鼠标指针移至某对象上,单击以选取该对象。 拖移某对象:将鼠标指针移至某对象上,然后按下鼠标的左键不放,同时移 动鼠标,将该对象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后再松开鼠标的左键。 IX 本书中的操作步骤分为 Task、Stage 和 Step 三个级别,说明如下。 对于一般的软件操作,每个操作步骤以 Step 字符开始。 每个 Step 操作视其复杂程度,其下面可含有多级子操作,例如 Step1
40、下可能 包含(1) 、 (2) 、 (3)等子操作, (1)子操作下可能包含、等子操作, 子操作下可能包含 a) 、b) 、c)等子操作。 如果操作较复杂,需要几个大的操作步骤才能完成,则每个大的操作冠以 Stage1、Stage2、Stage3 等,Stage 级别的操作下再分 Step1、Step2、Step3 等 操作。 对于多个任务的操作,则每个任务冠以 Task1、Task2、Task3 等,每个 Task 操作下则可包含 Stage 和 Step 级别的操作。 由于已建议读者将随书光盘中的所有文件复制到计算机硬盘的 D 盘中,所以书中 在要求设置工作目录或打开光盘文件时,所述的路径
41、均以“D:”开始。 技术支持 本书主要参编人员来自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专门从事 UG 技术的研究、 开发、 咨询及产品设计与制造服务,并提供 UG 软件的专业培训及技术咨询。读者在学习本书的过 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通过访问该公司的网站 http:/ 来获得技术支持。 X 目 录 丛书介绍与选读 前言 本书导读 实例 1 泵盖加工 1 实例 2 平面铣加工 17 实例 3 简单凸模加工 34 实例 4 餐盘加工 48 实例 5 鞋跟凸模加工 60 实例 6 订书机垫凹模加工 . 74 实例 7 手柄车削加工 87 实例 8 螺纹轴车削加工 . 100 实例 9 烟灰缸凸模加工 . 12
42、0 实例 10 烟灰缸凹模加工 . 134 实例 11 电话机凹模加工 . 148 实例 12 电话机凸模加工 . 160 实例 13 微波炉旋钮凸模加工 . 177 实例 14 旋钮凹模加工 190 实例 15 固定板加工 201 实例 16 鼠标盖凹模加工 . 225 实例 17 塑料壳凹模加工 . 238 实例 18 扣盖凹模加工 255 实例 19 连接板凹模加工 . 279 实例 20 吹风机凸模加工 . 296 实例 21 塑料凳后模加工 . 315 实例1 泵 盖 加 工 1 实例1 泵 盖 加 工 本实例是泵体端盖的加工,在制订加工工序时,应仔细考虑哪些区域需要精加工,哪 些区
43、域只需粗加工,哪些区域不需要加工。在泵体端盖的加工过程中,主要是平面和孔系 的加工。下面将介绍该零件加工的具体过程,相应的加工工艺路线如图 1.1 所示。 Task1.打开模型文件并进入加工环境 Step1. 打开模型文件 D:ug11.11workch01pump_asm.prt。 Step2. 进入加工环境。在功能选项卡区域单击按钮,系统弹出“加 工环境”对话框;在“加工环境”对话框的列表框中选择选项,在 列表框中选择选项,单击按钮,进入加工环境。 Task2.创建几何体 Stage1.创建加工坐标系 将工序导航器调整到几何视图,双击节点,系统弹出“MCS 铣削”对话 图 1.1 泵盖加工
44、工艺路线 d)钻孔工序(二) e)钻孔工序(三) f)铰孔工序(一) g)铰孔工序(二) h)钻埋头孔工序 i)底壁加工工序(二) c)钻孔工序(一) a)底壁加工工序(一) b)中心钻加工工序 UG NX 11.0 数控加工实例精解 2 框。采用系统默认的机床坐标系,如图 1.2 所示。 Stage2. 创建部件几何体 Step1. 在工序导航器中双击节点下的, 系统弹出 “工件” 对话框。 Step2. 选取部件几何体。在“工件”对话框中单击按钮,系统弹出“部件几何体” 对话框。 Step3. 在图形区中选择 PUMP-TOP 零件模型实体为部件几何体。在“部件几何体”对 话框中单击按钮,
45、完成部件几何体的创建,同时系统返回到“工件”对话框。 Stage3. 创建毛坯几何体 Step1. 在“工件”对话框中单击按钮,系统弹出“毛坯几何体”对话框,在图形区 中选取 PUMP-TOP-ROUGH 模型实体为部件几何体。 Step2. 单击按钮,完成毛坯几何体的创建,系统返回到“工件”对话框。 Step3. 单击“工件”对话框中的按钮,完成铣削几何体的定义。 说明:为了方便后续的选取,可以在设置工件后先将毛坯几何体进行隐藏。 Task3.创建刀具 1 Step1. 将工序导航器调整到机床视图。 Step2. 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创建刀具”对话框。 Step3. 在“创建刀具”对
46、话框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区域 中单击 MILL 按钮,在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文本 框中输入 D50,然后单击按钮,系统弹出“铣刀-5 参数”对话框。 Step4. 在文本框中输入值 50,在文本框中输入值 1,在文本框中 输入值 1,在文本框中输入值 1,其他参数采用系统默认设置,单击按 钮,完成刀具 1 的创建。 Task4.创建底壁加工工序 Stage1.插入工序 Step1. 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创建工序”对话框。 Step2. 确定加工方法。 在 “创建工序” 对话框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 在 区域中单击“底壁加工”按钮,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下拉列表中 选择选项
47、,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下拉列表中选择 选项,采用系统默认的名称。 实例1 泵 盖 加 工 3 Step3. 在“创建工序”对话框中单击按钮,系统弹出“底壁加工”对话框。 Stage2.指定切削区域 Step1. 在区域中单击“选择或编辑切削区域几何体”按钮,系统弹出“切削 区域”对话框。 Step2. 选取图 1.3 所示的面为切削区域,在“切削区域”对话框中单击按钮,完 成切削区域的创建,同时系统返回到“底壁加工”对话框。 Stage3.设置刀具路径参数 Step1. 设置切削模式。在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 Step2. 设置步进方式。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文本框中 输入值 50,
48、其他参数采用系统默认设置。 Stage4.设置切削参数 单击“底壁加工”对话框区域中的“切削参数”按钮,系统弹出“切削参 数”对话框。在“切削参数”对话框中单击选项卡,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 然后在的文本框中输入值 180;单击选项卡,在文本框中输入值 0.3;单击选项卡,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其他参数采用系统 默认设置。 Stage5.设置非切削移动参数 参数设置采用系统默认的非切削移动参数值。 Stage6.设置进给率和速度 Step1. 单击“底壁加工”对话框中的“进给率和速度”按钮,系统弹出“进给率和 速度”对话框。 Step2. 选中区域中的复选框,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值 500,按 Enter 键,单击按钮;在区域的文本框中输入值 200,按 Enter 键,然后单击 按钮。 选取该平面 图 1.3 切削区域 图 1.2 机床坐标系 机床坐标系 UG NX 11.0 数控加工实例精解 4 Step3. 单击“进给率和速度”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