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HJ13372023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遥感识别(试行)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upervision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redlineRemote sensing recognition of suspected ecological damage problem spots(on trial)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2023-12-29 发布2023-12-29 实施生态环境部发 布HJ 13372023i目次前言.1适用范围.12规
2、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25技术流程.36遥感数据准备.47遥感变化检测.48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提取.49质量控制.510成果整理.6附录 A(规范性附录)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人为活动分类、编码及定义.7附录 B(资料性附录)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遥感识别人为活动及变化类型遥感解译标志示例.9附录 C(规范性附录)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矢量数据属性表.17附录 D(规范性附录)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清单.18HJ 13372023ii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
3、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要求,规范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遥感识别的技术要求和方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的遥感识别内容、识别手段、技术流程、识别结果和质量控制要求等。本标准附录 A、附录 C 和附录 D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B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吉威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本标准生态环境部 2023 年 12 月 29 日批准。本标准自 2023 年 12 月
4、29 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HJ 133720231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遥感识别(试行)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的遥感识别内容、识别手段、技术流程、识别结果和质量控制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综合运用卫星、航空遥感方式,进行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遥感识别,其他生态空间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遥感识别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 17278数字地形图产品
5、基本要求GB/T 2435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HJ 1145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数据质量控制(试行)HJ 1156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生态保护红线ecological conservation redline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3.2高分辨率遥感影像high-resolution remot
6、e sensing image空间分辨率优于 2 米的卫星和航空遥感影像。本标准中若无特殊强调,所述影像皆是指高分辨率光学影像。3.3基准时相/监测时相影像historical/current image开展变化检测时所使用的前/后时相遥感影像。3.4遥感变化检测remote sensing change detection基于基准时相/监测时相影像数据对比分析,提取目标或区域动态变化信息的过程。HJ 1337202323.5自动变化检测图斑automatic change detection spots采用自动变化检测技术、方法提取且尚未经过人工解译判读的图斑。3.6伪变化图斑pseudo-
7、change spots自动变化检测过程中由于影像质量、配准误差等技术原因,以及山体阴影、季相变化、河/湖/海水位变化、云雪覆盖等因素导致提取得到的非真实人为活动变化图斑。3.7疑似人为活动变化图斑change spots of suspected human activities基于自动变化检测、人工解译判读结果,剔除伪变化图斑后得到的变化图斑,是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遥感识别的中间成果。包括新增、扩大和减少三种变化类型。3.8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spots of suspected ecological damage problem基于疑似人为活动变化图斑,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
8、要求,识别提取的可能导致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系统结构损坏、质量下降、服务功能降低的人为破坏活动图斑,包括工业开发建设、能源开发建设、矿产资源开发、旅游开发建设、交通开发建设、居民点建设、养殖开发和其他开发建设8 种类型。4总则4.1数学基础4.1.1坐标系统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4.1.2投影方式投影方式及参数要求依据 GB/T 17278 执行。4.1.3高程基准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单位采用“m”表示。4.2识别内容生态保护红线内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的人为活动类型、空间位置、图斑面积、变化类型等。4.3识别手段利用多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采用自动
9、变化检测、人工解译判读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遥感识别工作。4.4图斑解译技术要求4.4.1判读顺序采用网格作业法,在监测区域划定标准网格,逐网格依次判读,确保覆盖全部监测区域,网格大小HJ 133720233依据监测区域范围、影像分辨率、判读比例尺等因素确定。4.4.2影像显示比例尺人工解译判读时,2 米分辨率影像显示缩放比例不小于 14000,亚米级影像显示缩放比例不小于12000。4.4.3图斑边界勾划沿影像地物特征发生变化的区域边界,准确勾绘形成闭合图斑边界线,边界勾划误差不超过 2 个像元。4.4.4图斑属性赋值规范、完整填写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矢量数据
10、属性表。4.5图斑编码规则采用唯一编码方式。编码规则: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代码采用“日期(YYYYMM)-行政区代码-疑似人为活动类型编码-疑似生态破坏问题编号-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编号”的五级编码方式。行政区划信息参见民政部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人为活动分类、编码见附录 A。5技术流程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遥感识别的技术流程主要包括数据准备、线索识别、图斑提取、质量控制和成果整理等,见图 1。数数据据准准备备遥感监测区域、时相等要求影像数据挑选影像处理与质检线线索索识识别别自动变化检测伪图斑去除人工解译判读人为活动类型判定图斑面积大小筛选图斑变化类型判定生态
11、破坏状况分析图图斑斑提提取取质质量量控控制制图斑边界勾划精度检查图斑查全率检查图斑拓扑错误检查图斑属性缺失检查图斑属性填写错误检查成果文件正确完整性检查成成果果整整理理形成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矢量数据整理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清单图 1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遥感识别的技术流程HJ 1337202346遥感数据准备6.1影像挑选6.1.1影像重叠相邻景影像间的重叠度不低于整景的 2%。6.1.2影像云雪量影像中云雪量一般不超过 10%,特殊情况可适当放宽要求,但云雪不能覆盖重点监测区域。6.1.3影像质量成像侧视角小于 15,山区不超过 20;监测区域内不出现明显
12、噪声和缺行,影像光谱信息丰富。6.2影像处理正射校正、融合等影像预处理及精度依据 HJ 1156 相关要求执行。6.3影像质检对处理后的卫星遥感影像进行数据质量检查,检查项及质检要求依据 GB/T 24356 相关要求执行。7遥感变化检测7.1自动变化检测基于机器学习、面向对象分类等自动检测技术、方法,提取得到监测区域内的变化图斑。7.2伪变化图斑去除基于自动变化检测提取的变化图斑,通过人工解译判读删除伪变化图斑,得到疑似人为活动变化图斑。7.3人工解译判读基于基准时相/监测时相遥感影像和辅助数据资料,利用交互式解译软件、工具,通过人机交互解译方式对疑似人为活动变化图斑边界和属性进行编辑、填报
13、。人为活动类型解译标志示例参见附录 B中的表 B.1。8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提取8.1人为活动类型判定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人为活动类型包括:工业开发建设、能源开发建设、矿产资源开发、旅游开发建设、交通开发建设、居民点建设、养殖开发和其他开发建设 8 个一级类型和 34 个二级类型,人为活动分类、编码及定义参见附录 A。遥感识别阶段只完成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人为活动一级类型初步HJ 133720235判定,二级类型通过实地核查或参考相关辅助资料判定。8.2图斑面积大小筛选不同类型的疑似人为活动变化图斑,最小提取面积规定如下:a)工业开发建设、能源开发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类型的疑似人为活动变化图斑,
14、提取面积不小于200 m2;b)旅游开发建设、居民点建设、养殖开发和其他开发建设类型的疑似人为活动变化图斑,提取面积不小于 400 m2;c)其他道路、水渠、输电线路等线性类型的疑似人为活动变化图斑,提取宽度不小于 6 m;d)风电设施、输变电塔、钻井平台等重要点状人工设施,无最小提取面积规定,按照目标地物实际变化范围全部提取。8.3图斑变化类型判定疑似人为活动变化图斑的变化类型判定依据 HJ 1156 执行,人为活动变化类型解译标志示例参见附录 B 中的表 B.2。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提取重点关注新增、扩大类图斑,减少类图斑如存在未按要求整改或整改不到位情况的也可纳入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8
15、.4生态破坏状况分析经过本标准 8.1、8.2、8.3 遥感监测提取的疑似人为活动变化图斑,依据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监管要求,从遥感影像上识别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主要包括以下情形:a)造成原有森林、草地、湿地、荒漠、农田等生态系统较大面积减少或破坏,地表覆盖类型转变为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或可能影响局部生态系统功能且难以恢复的;b)经多次不同时相遥感监测,发现存在规模持续扩大或开发强度增强的;c)经综合利用遥感影像和辅助资料进行分析研判,认为可能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的。9质量控制9.1一致性检查9.1.1逻辑一致性检查图斑重叠、自相交等拓扑错误和数图一
16、致性检查。9.1.2组织一致性检查依据 HJ 1145 进行成果完整性、结构正确性检查。9.2图斑精度检查9.2.1位置精度检查图层要素几何位置与影像变化区域边界误差不超出 2 个像元。HJ 1337202369.2.2查全率检查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应提尽提,漏检率不高于 10%。9.2.3正确性检查矢量数据属性填写符合字段要求,类型判读填写正确。9.3数据复核9.3.1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首次提取后应 100%进行二次质量检查。9.3.2经过二次质量检查的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作为成果提交前,应对不低于 20%的图斑进行质量抽查。10成果整理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遥感识别成果主要包括疑似生态破坏
17、问题图斑矢量数据和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清单。10.1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矢量数据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矢量数据为面状 shapefile(.shp)格式,其属性包含图斑代码、图斑类型、面积、变化类型、基准时相/监测时相影像信息等字段,图斑矢量数据属性表格式参见附录 C。10.2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清单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清单包括图斑代码、行政区及经纬度位置、问题描述、基准时相及监测时相影像截图等,格式参见附录 D。HJ 133720237附录A(规范性附录)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人为活动分类、编码及定义本标准中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人为活动分类、编码及定义见表 A.1。表 A
18、.1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人为活动分类、编码及定义表一级类型二级类型编码定义工业开发建设321独立设置的工厂、工业园区等工业利用场地工厂3211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仓储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工业园3212集中连片的工业生产厂房和配套服务设施用地盐田3213用于生产盐的土地,包括晒盐场所、盐池及附属设施场地能源开发建设322用于能源生产、传输的各项设施及场地水电设施3221用于水力发电的厂房、配套设施及场地风电设施3222用于风力发电的风力发电机等配套设施及场地光伏设施3223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光伏发电设施及场地火电设施3224利用可燃物作为燃料生产电能的设施及场地核电设施3225
19、利用核能生产电能的核电站设施及场地输变电设施3226输变电站、输电线路、高压电塔等设施及场地油气设施3227用于输送石油、液化天然气等油气能源的管线设施及油井、油罐、钻井平台等油气能源生产和储存设施及场地矿产资源开发323采矿、采石、采砂(沙、土)等生产活动占用的场地,以及尾矿堆放场地矿产开采3231开采各种地壳内和地表矿产资源、建筑石料或资源勘探的区域采砂(沙/土)场3232开采建筑或工业用砂(沙/土)料的场所尾矿堆放地3233堆放尾矿的场地旅游开发建设324用于开展商业、观光、娱乐等旅游活动的场所风景名胜设施用地3241指风景名胜景点(包括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革命遗址、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
20、、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海洋公园等)的管理机构以及旅游服务设施的建筑用地高尔夫球场3242高尔夫球运动时所需场地度假村3243为旅游者较长时间驻留而设计的住宅群,包括娱乐设施和住宿设施等宗教设施3244指专门用于宗教活动的庙宇、寺院、道观、教堂等场所交通开发建设325为运输货物和旅客提供行动线路或场所的基础设施及用地机场3251用于空中交通及供飞机起降的设施及场地港口/码头3252人工修建的客运、货运、捕捞、工程/工作船舶停靠及其附属建筑物的场地交通服务场站3253交通服务设施用地,包括公交枢纽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公路客运站、货运集散站、公共交通场站等用地铁路3254供火车行驶、运输的轨道线路公路
21、3255指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包括征地范围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汽车停靠站及为其服务的附属场地其他道路3256指城镇、村庄范围内公用道路及行道树用地,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专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等其他道路HJ 133720238续表一级类型二级类型编码定义居民点建设326因生产和生活需要而用于集聚定居的场地城镇3261指城镇用于生活居住的各类房屋用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不含配套的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农村居民点3262指农村用于生活居住的宅基地别墅3263在郊区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养殖开发327在沿海/江及内陆养殖经济动植物的区域淡水养殖场3271利用池塘、
22、水库、湖泊、江河以及其他内陆水域,养殖淡水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场地海水养殖场3272利用沿海的浅海滩涂及近岸海域,养殖海洋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场地畜禽养殖场3273养殖牲畜、家禽的场地其他开发建设331无法划分到以上 7 种类别中的生态破坏人为活动类型大棚3311非工业化生产的农业种植厂棚水渠3312用于引、排、灌的渠道,包括渠槽、渠堤等人工湖库3313指人工拦截汇集或挖掘形成的水库或坑塘围填海造地3314指人为改变海洋属性行为,包括围海和填海其他3315大规模毁林、毁草、毁湿、农业开发、景观建筑等破坏生态的行为HJ 133720239附录B(资料性附录)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遥感识别人为活
23、动及变化类型遥感解译标志示例本标准中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遥感识别人为活动类型解译标志示例见表 B.1,人为活动变化类型标志示例见表 B.2。表 B.1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遥感识别人为活动类型解译标志示例类型特征解译标志示例工业开发建设工厂青灰色或红灰色房屋,规模较大,可见配套的人工设施示例 1示例 2工业园青灰色或红灰色房屋,排列规则,规模较大,且内部有道路相连接示例 1示例 2盐田等其他工业用地紧邻海岸或内陆盐湖边缘,呈规则格网状,每一格是一块盐田;其他工业用地一般具有人工设施示例 1示例 2HJ 1337202310续表类型特征解译标志示例能源开发建设水电设施主要分
24、布在河流上游,落差大、水量大的区域,影像上呈长条状、将河流截断示例 1示例 2风电设施主要分布在山区、戈壁、湖库岸边、海上等空旷处,可见风叶,阴影细长,分布较密集示例 1示例 2光伏设施呈格网状灰色,排列整齐,面积较大示例 1示例 2火电设施一般位于郊区,可见高大的烟囱等人工设施,面积规模较大示例 1示例 2核电设施包括核燃料制造厂、核反应堆、核动力厂、燃料贮存设施、核燃料浓缩厂或后处理设施等示例 1示例 2HJ 1337202311续表类型特征解译标志示例能源开发建设输变电设施包括变压器、电抗器、避雷器、架空线路、电缆线路等示例 1示例 2油气设施点状采油设施、圆筒状储油设施及线状油气输送设
25、施示例 1示例 2矿产资源开发矿产开采面积较大,亮灰白色裸露地表示例 1示例 2采石、采砂(沙/土)场主要分布在山区或河道附近,可见砂石堆放场,有道路连通示例 1示例 2尾矿堆放地色调较暗,具有明显条带特征或堆放痕迹示例 1示例 2HJ 1337202312续表类型特征解译标志示例旅游开发建设风景名胜设施用地多有古典建筑存在,一般有配套栈道、停车场、游客中心等配套设施,通常有名录示例 1示例 2度假村房屋低矮、数量多,分布规则不统一,附近自然景观较好示例 1示例 2高尔夫球场地表较规则平整,可见绿色或灰绿色草场、果岭、沙坑、水面等类型障碍物示例 1示例 2宗教设施房屋分布和排列较对称,一般有围
26、墙,大部分主体建筑呈金黄色示例 1示例 2交通开发建设机场影像颜色亮白色或灰色,有明显长条状的飞机跑道,面积和规模较大示例 1示例 2HJ 1337202313续表类型特征解译标志示例交通开发建设港口/码头靠水域分布,有明显的堆积物和集装箱等人工设施示例 1示例 2交通服务场站多大型公交车辆、货运车辆等集聚示例 1示例 2铁路长直条带,可见铁路路轨及导线桩,连接城镇示例 1示例 2公路呈现为一定弧度的条带状,路两边有林带,真彩色影像显示灰白或亮白色,分布呈连贯性,连接城镇和村庄示例 1示例 2其他道路修筑在野外或乡村地区,沟通乡到村、村到村或田间生产基地到乡、村的道路,一般宽度较窄示例 1示例
27、 2HJ 1337202314续表类型特征解译标志示例居民点建设城镇图斑影像呈亮色、浅蓝色、青色,块状或不规则形状图斑,面积规模大,拥有配套生活设施,交通发达示例 1示例 2农村居民点图斑影像呈浅蓝色、青色或青绿色块状或不规则状,面积规模较小,一般环绕大量耕地示例 1示例 2别墅规模较大,一般为多栋独立的低矮建筑,排列较整齐,主要分布在自然景观较好的区域示例 1示例 2养殖开发淡水/海水养殖场位于河湖、水库岸边带或沿海,呈较规则格网状,一般规模和面积较大示例 1示例 2畜禽养殖场一般建有厂棚或小规模墙院示例 1示例 2HJ 1337202315续表类型特征解译标志示例其他开发建设大棚一般为青灰
28、或白色的规则条带矩形,主要分布在田间,具有一定规模示例 1示例 2水渠从河流或水库引入农田灌溉,呈长条状示例 1示例 2人工湖库人工拦截而成,多数修有大坝,附近有配套人工设施示例 1示例 2围填海造地分布在沿海,呈现明显水体变裸土、植被或建筑的特征示例 1示例 2其他大规模毁林、毁草、毁湿、农业开发等,颜色色调及纹理有明显变化,有造成明显地表裸露痕迹示例 1示例 2HJ 1337202316表 B.2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遥感识别人为活动变化类型解译标志示例类型特征基准时相影像监测时相影像新增基准时相影像为完整原始自然地表,监测时相影像出现明显的改变原始地形地貌的疑似人为开发建设特征
29、扩大基准时相影像已存在疑似人为开发建设,监测时相影像出现疑似人为开发建设活动面积扩大或强度增强活动区域面积扩大强度增强减少基准时相影像上已存在疑似人为开发建设,监测时相影像上开发建设面积减小、强度减弱、植被复绿或采取生态修复措施等面积减少强度减弱HJ 1337202317附录C(规范性附录)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矢量数据属性表本标准中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矢量数据属性表格式见表 C.1。表 C.1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矢量数据属性表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约束条件备注1省SHENG文本20M省级行政区名称2市SHI文本20M市级行政区名称3县XIA
30、N文本20M县级行政区名称4图斑代码TBDM文本25M人为活动图斑代码采用“日期(YYYYMM)-行政区代码-疑似人为活动类型编码-疑似生态破坏问题编号-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编号”的五级编码方式。如“202012-110118-321-001-001”,表示 2020年 12 月份识别的北京市密云区第 1 个工业开发建设问题的第 1 个图斑5疑似问题类型名称YSWTLXMC文本30M八类:工业开发建设、能源开发建设、矿产资源开发、旅游开发建设、交通开发建设、居民点建设、养殖开发、其他开发建设6疑似人为活动类型编码YSRWHDLXBM文本3M321:工业开发建设;322:能源开发建设;323:矿
31、产资源开发;324:旅游开发建设;325:交通开发建设;326:居民点建设;327:养殖开发;331:其他开发建设7图斑变化类型TBBHLX文本30M新增;扩大(面积扩大、强度增强);减少(面积减少、强度减弱)8是否涉及红线SFSJHX文本4C是/否/部分9监测日期JCRQ日期10MYYYY-MM-DD,监测时相影像时间10基准日期JZRQ日期10MYYYY-MM-DD,基准时相影像时间11监测时相卫星数据JCSXWXSJ文本50MGF2_PMS1_E100.6_N28.2_20210401_L5A_000471276712基准时相卫星数据JZSXWXSJ文本50MGF2_PMS1_E100.
32、6_N28.2_20200401_L5A_000471276713经度JD数字20,6M图斑中心经度,浮点型,十进制表示,总长度 20,小数点后 6 位14纬度WD数字20,6M图斑中心纬度,浮点型,十进制表示,总长度 20,小数点后 6 位15面积MJ数字15,2M单位:公顷,浮点型,小数点后 2 位16问题发现日期WTFXRQ日期10MYYYY-MM-DD17作业人员ZYRY文本10M遥感解译人员姓名18问题来源WTLY文本30M1、定期监测,2、专项监测19技术判定依据JSPDYJ文本254C图斑变化、位置及对生态破坏状况的描述20备注BZ文本254O必要的辅助信息HJ 13372023
33、18附录D(规范性附录)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清单本标准中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清单见表 D.1。表 D.1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清单图斑代码日期(YYYYMM)-行政区代码-疑似人为活动类型编码-疑似生态破坏问题编号-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编号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盟/区)县(旗/区)人为活动类型一级类型经纬度中心经度,中心纬度(保留六位小数)面积(hm)保留两位小数问题描述区域背景,疑似生态破坏图斑变化状况描述,基准时相和监测时相影像特征表述等基准时相影像截图(含变化图斑边界)基准时相影像时间(YYYY-MM-DD)监测时相影像截图(含变化图斑边界)监测时相影像时间(YYYY-MM-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