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9 ,大小:2.03MB ,
资源ID:22745868      下载积分: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d-227458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计算技术指南(HJ 1354—2024).pdf)为本站会员(wrn)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发送邮件至13560552955@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计算技术指南(HJ 1354—2024).pdf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HJ13542024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计算技术指南Ambient airSource apportionment on particulate matterTechnicalguide on chemical mass balance model calculation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2024-02-18 发布2024-05-01 实施生态环境部发 布HJ 13542024i目次前言.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模型原理和计算流程.25数据准备.36模型运算.47模型诊断.68

2、穷举法.89结果报告.8附录 A(资料性附录)CMB 模型输入数据模板.9附录 B(资料性附录)主要污染源标识组分.10附录 C(资料性附录)CMB 模型计算记录表.11附录 D(资料性附录)代表性源成分谱.14HJ 13542024i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中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计算,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属于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系列标准之一,规定了 CMB 模型计算方法。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D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法规与

3、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南开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本标准生态环境部 2024 年 2 月 18 日批准。本标准自 2024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HJ 135420241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计算技术指南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计算中模型原理、数据准备、模型运算和模型诊断等主要技术环节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应用 CMB 模型对环境空气颗粒物进行来源解析相关的计算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4、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HJ 19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618环境空气PM10和 PM2.5的测定重量法HJ 646环境空气和废气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7环境空气和废气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J 656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手工监测方法(重量法)技术规范HJ 657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铅等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 777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 799环境空气颗粒物中水溶性阴离子(F-、Cl-、Br-、NO2-、NO3-、PO43-、SO32-、SO4

5、2-)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 800环境空气颗粒物中水溶性阳离子(Li+、Na+、NH4+、K+、Ca2+、Mg2+)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 829环境空气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能量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法HJ 830环境空气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波长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法HJ 1352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基于手工监测的受体模型法监测数据处理与检验技术规范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监测技术方法指南(监测函20208号)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环发201392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环境受体ambient receptor受到污染源排放影响的环境空气,简称受体。

6、3.2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hemical mass balance model(CMB)HJ 135420242一种“源已知”类受体模型,即模型需要输入源成分谱的数据,通过在源和受体之间建立质量平衡关系来构建线性方程组,利用有效方差最小二乘的迭代计算方法得出各污染源对受体的贡献值。3.3受体化学组成ambient receptor chemical species环境空气颗粒物样品的化学组分及其浓度或占比。3.4污染源化学成分谱source chemical profile特定污染源类排放颗粒物的相对稳定的化学组分信息(g/g),简称源成分谱。源成分谱应包含该类污染源的标识组分。3.5污染源贡献

7、source contribution通过受体模型计算得到的污染源对环境空气颗粒物的贡献,用贡献浓度(g/m3)或贡献占比(%)表示。3.6污染源标识组分source chemical tracer污染源化学成分谱中对该源类有指示作用的一种或多种颗粒物化学成分,又称示踪组分。源标识组分是区别该源类与其他源类的重要标识物,每种污染源有各自的标识组分。4模型原理和计算流程4.1模型原理CMB 模型是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建立的受体模型。Ci=j=1JFijSj?(1)式中:Ci受体中所测的第 i 个组分的浓度,g/m3;Fij第 j 个排放源排放的物质中第 i 个组分占的比例,g/g;Sj第 j 个排放

8、源的贡献,g/m3;i化学物质的数目;j污染源类型的数目。当组分的数量等于或大于源的数量时,该方程组有解。Ci和 Fij值作为模型输入;Ci和 Fij的测量误差也作为输入数据输入模型中,用于计算有效方差,在模型迭代过程中对浓度数据进行加权;源贡献Sj及其标准偏差由模型计算得到;此外,模型诊断可以对解析结果进行评估。模型假设化学组分在排放源和环境受体(污染源样品和环境颗粒物样品)之间存在化学质量平衡,即污染物在从源到受体的传输过程中组分质量没有损失,那么受体上测量的化学组分浓度就是每一源类所贡献的该化学组分浓度值的线性加和。此时,模型满足以下几个假设条件:a)各污染源排放的颗粒物化学组成有明显差

9、别;b)各污染源所排放的颗粒物化学组成相对稳定;c)各污染源所排放的颗粒物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在传输过程中的变化可以被忽略;d)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是独立且随机的、符合正态分布;e)污染源的不确定性之间相互独立,没有相关关系;f)模型计算包含了所有对受体具有明显贡献的源类。HJ 1354202434.2计算流程应用 CMB 模型进行颗粒物来源解析的计算流程,包括受体化学组成和源成分谱的数据准备、数据导入、模型参数选择、模型计算结果评估等环节,见图 1。图 1CMB 模型的计算流程5数据准备5.1数据构建5.1.1化学组分数据CMB 模型需要输入源成分谱数据和受体化学组成的数据。源成分谱是 CMB

10、受体模型区分不同排放源、计算不同源贡献的关键数据,主要包括各化学组分的占比(g/g 或g/g)信息,即单位源样品中所含不同化学组分的质量(g 或g)。受体化学组成主要包括各化学组分的平均值(g/m3或%)、标准偏差(g/m3或%)等信息。受体组分的数量要大于或等于源组分的数量。环境受体样品通常由无机滤膜(石英滤膜等)和有机滤膜(特氟龙膜、聚丙烯滤膜等)平行采集得到,参考 HJ 194、HJ 618 和 HJ 656 对滤膜样品进行采集、称量并计算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源成分谱和环境受体的化学组分主要包括无机元素、碳组分、水溶性离子等,无机滤膜常用于分析有机组分,有机滤膜常用于分析无机组分,这些组分

11、涵盖了主要污染源的标识组分。其中:a)无机元素测定 Al、Si、Ca、K、Na、Mg、Fe、Mn、As 等,选测 Co、Mo、Ag、Sc、Tl、Pd、Br、Te、Ga、Cs、Se、Hg、Cr、Pb、Cd、Zn、Cu、Ni、Ti、Sb、Sn、V、Ba 等,测定方法可参考 HJ 657、HJ 777、HJ 829 和 HJ 830;b)碳组分测定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受体化学组成CMB 模型污染源成分谱模型参数设置结果评估反馈NY结果诊断报告污染源贡献结果数据准备和导入模型参数选择和计算结果评估和反馈输出最终结果HJ 135420244c)水溶性离子测定 SO42-、NO3-、NH4+、

12、Cl-等,选测 K+、Ca2+、Na+、Mg2+、F-等,测定方法可参考 HJ 799 和 HJ 800。注:如果无机元素未测 K、Ca、Na、Mg,则水溶性离子必测 K+、Ca2+、Na+、Mg2+;如果当地有某种组分的排放源,则该组分为必测组分。为解析更多的源类,可增加多环芳烃、左旋葡聚糖、正构烷烃、有机酸、脂肪酸、甾醇类等有机标识组分,测定方法可参考 HJ 646、HJ 647 和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监测技术方法指南等。5.1.2数据初步检验数据在输入模型前需要进行初步检验。对于每个颗粒物样品的质量浓度和化学组分浓度数据,需要按照 HJ 1352,进行颗粒物化学组分质量平衡、阴阳离子电

13、荷平衡等数据检验。颗粒物化学组分质量平衡检验要求每个颗粒物样品的化学组分质量加和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比值一般在 0.50.8 之间,颗粒物阴阳离子电荷平衡检验要求每个颗粒物样品的阴离子总电荷与阳离子总电荷的比值一般在 0.71.2 之间。每个颗粒物样品各化学组分占比加和原则上需小于 1。5.2输入文件格式不同版本的模型输入和操作有所差异,通常输入文件是 excel 格式的数据文件,包含了源成分谱和受体化学组成的均值数据、标准偏差数据。数据模板文件包含了两个工作表,即“源”和“受体”工作表。“源”工作表包含了所有源成分谱数据信息(见附录 A 表 A.1),其中序号、名称、粒径以及日期等信息不参与计

14、算,为源成分谱的注释信息;还包括各源类化学组分的数据,即源谱数据,包含均值和标准偏差两个部分。工作表中上半部分为各组分含量的均值(g/g 或g/g),下半部分为各组分含量的偏差(g/g 或g/g)。注:由于不同组分是采用不同材质的滤膜进行分析的,因此进行组分的含量与百分占比转换时需要一一对应,即各组分需要按照相应滤膜的质量浓度进行含量与百分占比的转换。“受体”与“源”工作表相似(见附录 A 表 A.2),其中序号、名称、粒径、日期、采样时长、采样开始时间等信息不参与计算,“TOT”(Total mass)代表了颗粒物的质量浓度(g/m3或 ng/m3)或占比(100%),受体的化学组分数据包含

15、各组分含量的均值和偏差(单位与质量浓度单位保持一致)。化学组分数据的个数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是源和受体、各组分均值与偏差需要一一对应。注:工作表的格式不可改动。化学组分浓度和标准偏差之间空一行。6模型运算6.1数据输入和参数选择在计算模型中导入“源”和“受体”工作表中的数据,在模型运算之前,选择参与拟合的参数,主要包括以下三类:a)“选择源”,选择参与计算的源类;b)“选择组分”,选择参与计算的组分;c)“选择受体”,选择参与计算的受体。参与计算源类的选择,需要参考当地实际情况,以排放源清单和污染源调查情况为基础,一般包括机动车源、燃煤源、扬尘源等一次源;二次硫酸盐、二次硝酸盐、二次有

16、机物等二次源;对于特定的城市,还需要考虑工业源(如钢铁)和生物质燃烧(如秸秆燃烧)等。参与计算组分的选择,原则上勾选典型源类的标识组分,标识组分在该源成分谱的含量较其他源类HJ 135420245高,不同源类的标识组分可能有重合,主要污染源的标识组分可参考附录 B。参与计算受体的选择,勾选需要参与计算的所有受体数据。6.2运算结果模型运算结果包含以下部分:a)源贡献计算结果,包括源贡献均值和标准偏差、T 统计结果;b)源解析结果诊断指标,包括百分含量(PM)、残差平方和(X2)、拟合优度(R2)和自由度(df)。穷举法默认推荐值 PM 为 80%120%,X2为 04,R2为 0.81,df

17、为 0100,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c)灵敏度矩阵,反映在计算过程中对各源类起重要作用的化学组分,帮助判断输入的源谱及选择的拟合组分是否合适;d)组分拟合矩阵,显示受体中各化学组分拟合计算的结果信息,包括受体中各化学组分的监测浓度和标准偏差、模型计算出来相应组分的浓度和标准偏差以及计算值和测量值的比率。运算结果还包括迭代过程、批量计算的结果等,并输出源解析结果饼状图。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共线性及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存在,拟合优度、残差平方和、百分质量需要重点关注;T 统计结果可以作为参考。6.3结果选择6.3.1模型内诊断模型内诊断指标是模型的数学诊断指标,主要包括 T-统计、拟合优度(R2)、残

18、差平方和(X2)、灵敏度矩阵(MPIN)、计算组分/测量浓度比(C/M)等。如果解析结果满足了模型内诊断指标,表明该结果在数学意义上是可接受的,并不代表结果是最优解析结果,需要进一步结合模型外诊断来判断。6.3.2模型外诊断模型外诊断包括监测区域的污染特征、气象条件、当地工业特征、机动车保有量、建筑施工情况、燃煤量情况等,参考了大量的源解析研究工作经验。由于 CMB 模型参与计算的源类不是对受体有贡献的所有源类,且采样和分析过程中又具有不确定性,故源和受体之间不一定有很好的匹配性。此外,源的相似性(共线性)问题,也可导致选择不同组分运算得到不同的源贡献值。因此,需要根据模型内和模型外诊断,共同

19、对结果进行选择。6.3.2.1比值法6.3.2.1.1PM2.5/PM10的比值。如果 PM2.5/PM10的比值较高,表明监测区域二次等细颗粒源类影响可能较高;反之,表明监测区域地壳等粗颗粒源类影响可能较高。通过分析不同季节(或区域)的 PM2.5/PM10的比值,结合当地排放源、气象特征,可以帮助分析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粗、细颗粒主导源类。6.3.2.1.2SO2/NOx的比值。如果 SO2/NOx的比值较高,表明监测区域燃煤源影响较机动车高;反之,表明监测区域燃煤源影响较机动车低。通过分析不同季节(或区域)的 SO2/NOx的比值,结合当地排放源、气象特征,可以帮助分析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燃煤源

20、和机动车等源类贡献的高低。6.3.2.1.3OC/EC 的比值。OC/EC 比值能一定程度反映二次有机物的贡献。当 OC/EC 比值较高,表明二次有物的贡献不可忽视。二次有机物的贡献,可以使用 OC/EC 最小比值法、CMB-iteration 模型等方法进行计算。HJ 1354202466.3.2.2其他评估方法6.3.2.2.1可依据当地燃油机动车保有量分析机动车源的贡献。如果当地燃油机动车保有量高,说明当地机动车排放源贡献可能较高;反之可能较低。6.3.2.2.2可依据当地燃煤量信息分析燃煤源的贡献。如果当地燃煤量高,说明当地燃煤源贡献可能较高;反之可能较低。6.3.2.2.3可依据当地

21、在建工地、在建道路等施工信息分析城市扬尘、道路尘的贡献。如果当地在建工地、道路等施工作业较多,说明当地扬尘源贡献可能较高;反之可能较低。6.3.2.2.4一些特殊源类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如工业源需要依据当地的工业布局及特点,分析工业源的贡献;生物质燃烧源(如秸秆焚烧)需要考虑季节性等特点;海盐粒子需要考虑监测区域的地理位置等。6.3.2.2.5可通过分析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结果的时空序列变化情况,辅助判断不同季节、不同地区某些源类贡献的高低。6.3.2.2.6可结合源清单调查结果,共同判断源解析的合理性。注:模型外诊断是依据大量研究者的源解析经验,用于辅助选择合适的源解析结果,还需要结

22、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7模型诊断7.1源贡献值计算优度回归诊断7.1.1T统计(TSTAT)TSTAT=Sj/sj(2)TSTAT 是源贡献计算值 Sj 和Sj(Sj 的标准偏差)的比值。如果 TSTAT2.0,表示源贡献值低于它的检出限,说明计算结果不理想;反之,如果 TSTAT2.0 说明计算结果好。在实际解析过程中,尤其是在有共线性源存在的情况下,所有源的 TSTAT2.0 较难满足。7.1.2残差平方和(2)2=I/(IJ)i=1ICij=1JFijSj?2Veij?(3)式中:2计算组分的测量值与计算值之差的平方的加权和;I化学物质的数目;J污染源类型的数目;Ci受体中

23、所测的 i 组分的浓度;Fij第 j 个排放源排放的物质中 i 组分占的比例;Sj第 j 个排放源的贡献;Veij有效方差的对角线矩阵。Veijk=Ci2+(Sik+Fij)2?(4)式中:Veijk第 k 步迭代中有效方差的对角线矩阵;HJ 135420247Ci2i 化学组分浓度计算值的标准偏差;Sik第 k 步迭代中第 i 个排放源的贡献;Fij第 j 个排放源排放的物质中 i 组分占比的标准偏差。如果21,表示计算结果好;22 表示计算结果可以接受;如果24,表示计算结果差;2在 24 之间视情况而定,建议选择不接受。7.1.3自由度(df)df=IJ(5)式中:df自由度;I化学物质

24、的数目;J污染源类型的数目。自由度等于参与计算的化学组分数目减去参与计算的源的数目。要求 df0,即 IJ。7.1.4拟合优度(R2)R2=1(IJ)2/i=1ICi/Veij?(6)式中:R2拟合优度;I化学物质的数目;J污染源类型的数目;2计算组分的测量值与计算值之差的平方的加权和;Ci在受体中所测的 i 组分的浓度;Ve有效方差的对角线矩阵。R2取值在 01 之间。该值越接近于 1,说明源贡献值的计算值越接近测量值。当 R20.8 时,说明计算结果不理想。7.1.5百分质量(PM)PM=100j=1JSj/Ct?(7)式中:PM百分质量;Sj第 j 个排放源的贡献;Ct受体总质量浓度。百

25、分质量(Percent Mass,PM)表示各源类贡献计算值之和与受体总质量浓度测量值的百分比。该值理论上应为 100%,在 80%120%是可以接受的。7.2化学组分计算优度的诊断CMB 模型不仅给出源贡献浓度计算值,而且还可以给出每种化学组分贡献浓度计算值。化学组分浓度计算值和化学组分浓度测量值计算优劣的诊断指标以 C/M 和 R/U 表示:a)C/M:化学组分浓度计算值(C)与化学组分浓度测量值(M)之比。C/M 值应该在 0.81.2范围之内。C/M=Ci/Mi(8)HJ 135420248C/m=(Mi2Ci2+Ci2Mi2)/(MiCi)2(9)式中:Ci i 化学组分浓度计算值,

26、g/m3;Ci i 化学组分浓度计算值的标准偏差,g/m3;Mi i 化学组分浓度测量值,g/m3;Mi i 化学组分浓度测量值的标准偏差,g/m3。C/M 越接近于 1,说明化学组分浓度计算值与测量值越接近。b)R/U:计算值和测量值之差(R)与二者标准偏差平方和的方根(U)之比。一般各化学组分的R/U2.0。R/U=(CiMi)/Ci2+Mi2(10)式中:Ci i 化学组分浓度计算值,g/m3;Ci i 化学组分浓度计算值的标准偏差,g/m3;Mi i 化学组分浓度测量值,g/m3;Mi i 化学组分浓度测量值的标准偏差,g/m3。7.3其他诊断技术灵敏度矩阵(Modified Pseu

27、do-Inverse Matrix,MPIN),是一个归一化的源谱加权伪逆矩阵,反映了每个化学组分对源贡献值和源贡献值标准偏差的灵敏程度。MPIN 矩阵的表示方式如下:MPIN=(FT(Ve)-1F)-1FT(Ve)-1/2(11)式中:Ve有效方差的对角线矩阵;F源成分谱矩阵。该矩阵已经进行了规范化处理,使其取值范围为1 之间。8穷举法CMB 模型往往无法通过一次计算直接得到符合条件的最终结果,需要参考模型计算结果的模型诊断指标的评估,对模型参数进行不断调试。通过穷举法根据诊断指标设置一定限制条件,利用模型内评估来优化计算结果,重复进行智能批量运算和结果筛选,得到所有可能的合理结果,再对结果

28、进行分类和排序,最终帮助选择合适的源解析结果。源类、受体、组分的选择与模型选择中要求基本一致。其中组分选择可分为必须组分和去除组分,必须组分原则上选择典型源类的标识性组分,去除组分为标准误差相对较大和浓度过低的非标识性组分。9结果报告包括选择的计算参数(源类、组分、受体),诊断指标,源贡献结果等,报告的格式详见附录 C。主要污染源的代表性源成分谱参见附录 D。HJ 135420249附录A(资料性附录)CMB 模型输入数据模板源和受体文件的工作表模板参见表A.1和表A.2。表A.1模型输入源文件工作表单位:g/g或g/g序号名称粒径日期组分1组分2组分31源1均值均值均值2源2均值均值均值3源

29、3均值均值均值4源4均值均值均值5源5均值均值均值序号名称粒径日期组分1组分2组分31源1偏差偏差偏差2源2偏差偏差偏差3源3偏差偏差偏差4源4偏差偏差偏差5源5偏差偏差偏差表A.2模型输入受体文件工作表单位:g/m3或ng/m3或%序号名称粒径日期采样时长采样开始时间TOT组分1组分2组分31均值均值均值序号名称粒径日期采样时长采样开始时间TOT组分1组分2组分31偏差偏差偏差HJ 1354202410附录B(资料性附录)主要污染源标识组分在CMB模型计算过程中,通常选择标识组分作为参与计算的组分,可参考表B.1。表B.1颗粒物主要污染源的参考标识组分一级源类二级源类无机特征组分有机特征组分

30、燃煤源电厂燃煤源、供热燃煤源、工业燃煤源、民用燃煤源等EC、Al、As、Ca(或 Ca2+)、SO42-、Cl-OC、藿烷、甾烷、烷基芘、多环芳烃移动源汽油车源、柴油车源等EC、Cu、ZnOC、藿烷、甾烷、晕苯、荧蒽、芘扬尘混合扬尘Si、Al、Ca(或 Ca2+)/施工扬尘Ca(或 Ca2+)/土壤扬尘Si/工业工艺过程源钢铁源Fe、Mn、Cr、Ni/其他一次源生物质燃烧源K(或 K+)、ECOC、左旋葡聚糖、植物甾醇、萜类物质餐饮源/OC、胆固醇、十六烷酸、十八烷酸、豆甾醇、-谷甾醇、壬醛、9-十六烯酸海盐Na(或 Na+)、Mg(或 Mg2+)、Cl-/烟花爆竹燃放源Sr、K(或 K+)、

31、Ba、Cu、Mg(或 Mg2+)OC二次源类二次硫酸盐SO42-、NH4+/二次硝酸盐NO3-、NH4+/二次有机物/OC、乙二酸、有机硫酸酯HJ 1354202411附录C(资料性附录)CMB 模型计算记录表表 C.1CMB 模型计算记录表(一)项目名称:模型版本:样品分析方法OC/EC:水溶性离子:无机元素:输入数据(见附件)采样点位:采样日期和时段:颗粒物粒径:受体数量(行):组分数量(列):受体组分单位:纳入受体时间跨度和分辨率:纳入解析源类:计算参数设置一般拟合源类选择:拟合组分选择:穷举法拟合源类:必须组分:去除组分:PM:R2:2:输出记录源类及其贡献(%):源类 1:,%源类

32、2:,%源类 3:,%源类 4:,%源类 5:,%其他:,%记录人:校核人:审核人: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HJ 1354202412表 C.2CMB 模型计算记录表(二)灵敏度矩阵 MPIN组分源类 1源类 2源类 3源类 4源类 5记录人:校核人:审核人: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HJ 1354202413表 C.3CMB 模型计算记录表(三)组分拟合矩阵组分浓度测量值标准偏差测量值浓度计算值标准偏差计算值C/MC/M 标准偏差R/U记录人:校核人:审核人: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HJ 1354202414附录D(资料性附录)代表性源成分谱基于颗粒物产生原理和产生过程,将一级源类分为固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移

33、动源、扬尘源和其他源。其中,其他源包括生物质燃烧、餐饮源、海洋粒子等。附D.1D.5给出了5个一级源代表性源成分谱。注:图片来源于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报告(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年 6 月,70-74 页.ISBN:978-7-03-069119-4)图 D.1民用燃煤和电厂燃煤排放的 PM2.5成分谱HJ 1354202415图 D.2工艺过程源(钢铁、有色冶金、水泥)排放的 PM2.5成分谱图 D.3汽油车和柴油车排放的 PM2.5成分谱HJ 1354202416图 D.4道路扬尘、建筑扬尘和土壤沙尘 PM2.5成分谱图 D.5民用生物质炉灶燃烧、生物质燃料锅炉燃烧和露天焚烧 PM2.5成分谱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