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36 ,大小:2.09MB ,
资源ID:23793523      下载积分:1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d-237935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 》(JTGT 3311-2021).pdf.pdf)为本站会员(tike)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发送邮件至13560552955@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 》(JTGT 3311-2021).pdf.pdf

1、前言I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JTG/T 3311-2021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Design Specifications for Low Volume Rural Highway Engineering2021-07-06发布2021-1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JTG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 3311-2021)II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Design Specifications for Low Volume Rural Highway EngineeringJTG/T 3311-2021主编单位:北京交科公路勘察

2、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实施日期:2021 年 11 月 1 日前言III前言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下达 2020 年度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交公路函2020471 号)的要求,由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 3311-2021)(以下简称“本规范”)的制定工作。本规范在总结各地农村公路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我国自然环境、交通特性、气象气候等条件,依据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对小交通量农村公路设计提出具体、可操作性的要求。主要内容包括:1.规定了分段选用不同技术等级类

3、型的技术要求,细化了设计车辆、交通量、建筑限界等内容。2.规定了总体设计的原则和总体设计要点。3.明确了路线设计的一般规定,细化了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的具体指标。4.明确了路基各项技术要求,细化了防护设计要求和特殊路基处理措施。5.结合小交通量农村公路特点,推荐了典型路面结构组合。6.细化了排水设计,提出了符合小交通量农村公路特点的地表排水设施设计降雨重现期。7.细化了桥梁及其附属构造、涵洞的设计要求,明确了漫水桥和过水路面的设计要求。8.细化了单车道隧道衬砌、错车道等设计要求。9.细化了平面交叉角度、视距及平面交叉口范围内路线指标,提出了环形交叉及简易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要求。10.细化

4、了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要求,给出了小交通量农村公路特有的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示例。11.细化了沿线设施的设计要点,提出了绿化景观、骑行车道、人行步道等的设计要求。本规范由 13 章、4 个附录组成。分别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总体设计,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 3311-2021)IV路线,路基,路面,排水,桥涵,隧道,路线交叉,交通安全设施,沿线设施及其他。附录 A 路基横断面,附录 B 透水路堤及过滤埝,附录 C 路基防护工程冲刷计算,附录 D 单车道隧道标准内轮廓。本规范由孟书涛负责起草第 1 章,葛书芳负责起草第 2 章,赵源、刘正祥负责起草第 3 章,赵源、宋琦负责起草第

5、 4 章,刘正祥、王俊骅负责起草第 5 章,毕玉峰、宋琦负责起草第 6 章,毕玉峰负责起草第 7 章,宋琦负责起草第 8 章,马芹纲负责起草第 9 章,杜其益、杨健负责起草第 10 章,朱文喜负责起草第 11章,郑昊、李冰负责起草第 12 章,贾强负责起草第 13 章。刘正祥、王俊骅负责起草附录 A,毕玉峰负责起草附录 B 和附录 C,杜其益负责起草附录 D。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函告本规范日常管理组,联系人:宋琦(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东路 15 号旷怡大厦 12 层,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邮编:100191;电话:010-82010859,传真:010

6、-62370155;电子邮箱:),以便修订时参考。主 编 单 位: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 编 单 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主编:宋琦主要参编人员:孟书涛葛书芳毕玉峰赵源郑昊刘正祥朱文喜马芹纲杜其益王俊骅李冰贾强杨健主审:周伟参与审查人员:王增贤张胤周荣贵李春风王松根符冠荣祖熙宇胡旭韩东山任启东詹大德周玉波前言V邢占文赵卫国姜子龙张福强印良智汪晶聂承凯孙连军王书涛胡珊李党辉丁健参 加 单 位: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重庆市公路事务中心贵州省公路局黑龙江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7、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参 加 人 员:宁选杰徐全亮孙建秀黄龙康健华潘海庆黄淑刚张杰张业生赵川张建孔段亚军目次I目次1总则总则.-1-2术语术语.-2-3基本规定基本规定.-3-3.1公路技术等级类型.-3-3.2设计车辆.-4-3.3交通量.-5-3.4设计速度.-7-3.5建筑限界.-7-3.6公路用地范围.-9-4总体设计总体设计.-11-4.1一般规定.-11-4.2总体设计要点.-11-5路线路线.-13-5.1一般规定.-13-5.2平面.-13-5.3纵断面.-18-5.4横断面.-20-6路基路基.-23-6.1一般规定.-23-6.2一般路基.-24-

8、6.3路基防护与支挡.-31-6.4特殊路基.-34-6.5路基改扩建.-35-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 3311-2021)II7路面路面.-37-7.1一般规定.-37-7.2设计方法.-38-7.3路面材料与结构选择.-38-7.4推荐的典型路面结构组合.-43-8排水排水.-46-8.1一般规定.-46-8.2地表排水.-47-8.3地下排水.-49-8.4村镇路段排水.-49-8.5特殊地区及特殊路段排水.-50-9桥涵桥涵.-52-9.1一般规定.-52-9.2桥涵总体设计.-52-9.3桥涵分类及孔径.-54-9.4人行道设计.-54-9.5桥涵设计洪水频率.-5

9、5-9.6桥梁净空.-55-9.7桥上线形与桥头引道.-56-9.8桥梁附属构造.-57-9.9涵洞.-58-9.10桥涵改扩建.-61-9.11桥涵主体结构和可更换部件的设计使用年限.-61-目次III9.12漫水桥与过水路面.-62-10隧道隧道.-64-10.1一般规定.-64-10.2单车道隧道总体设计.-65-10.3单车道隧道洞口及洞门设计.-67-10.4单车道隧道衬砌结构设计.-67-10.5单车道隧道防排水设计.-68-10.6单车道隧道路基与路面设计.-70-10.7单车道隧道改扩建.-70-11路线交叉路线交叉.-72-11.1一般规定.-72-11.2平面交叉.-73-

10、11.3立体交叉.-81-12交通安全设施交通安全设施.-85-12.1一般规定.-85-12.2交通标志.-85-12.3交通标线.-92-12.4护栏.-97-12.5视线诱导设施.-100-12.6其他交通安全设施.-102-13沿线设施及其他沿线设施及其他.-106-13.1一般规定.-106-13.2服务设施.-107-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 3311-2021)IV13.3管理设施.-110-13.4绿化景观.-110-13.5其他.-110-附录附录 A路基横断面路基横断面.115附录附录 B透水路堤及过滤埝透水路堤及过滤埝.118附录附录 C路基防护工程冲刷计

11、算路基防护工程冲刷计算.120附录附录 D单车道隧道标准内轮廓单车道隧道标准内轮廓.124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126总则-1-1总则1.0.1为指导和规范小交通量农村公路设计,提升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小交通量农村公路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1.0.3小交通量农村公路设计应遵循安全耐久、绿色环保、节约资源、利于养护、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充分吸收当地工程成熟经验。1.0.4小交通量农村公路设计应综合考虑其功能定位,并与相关规划相结合。1.0.5小交通量农村公路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保护沿线生态环境。1.0.6小交通量农村公路改扩建

12、时,应合理利用既有工程。1.0.7交通安全设施、防护工程设施、排水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1.0.8小交通量农村公路设计宜结合当地特点,综合考虑建设、养护及其他管理需求实施标准化设计。条文说明:条文说明:鼓励地方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点,考虑建设、养护及其他管理需求,制定适宜的设计标准图集,并作为标准化依据进行设计。1.0.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设计应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1.0.10小交通量农村公路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术语2.0.1简易铺装路面 simple pavement在基层或路床上铺筑沥青表面

13、处治类、块体类或砂石类路面面层的路面结构。条文说明:条文说明:简易铺装路面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实现与小交通量农村公路使用现状相适应的经济型路面结构。2.0.2硬化路面 harden pavement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简易铺装路面的统称。条文说明:条文说明:硬化路面一般指沥青路面、水泥路面、块体路面等,对于西部部分建设条件特别困难、高海拔高寒和交通需求小的地区,可扩展到砂石、碎石等路面。2.0.3简易互通式立体交叉 simple interchange通过一条或两条连接匝道连接上下层两条公路,以实现两条公路交通转换的公路设施。基 本 规 定-3-3基本规定3.1公路技术等级类型

14、3.1.1公路技术等级类型选用应遵循下列原则:1应根据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环保要求、交通特性等特点综合分析,并结合交通量论证确定。2交通组成中无大型、重载型车辆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可选用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中的技术等级;也可选用四级公路(类)、四级公路(类)两个技术等级类型。1)四级公路(类)为适合中小型客车、中型载重汽车、轻型载重汽车、四轮低速货车(原四轮农用车)、三轮汽车、摩托车、非机动车交通混合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在 1000 辆小客车及以下。2)四级公路(类)为适合中小型客车、中型载重汽车、轻型载重汽车、四轮低速货车(原四轮农用车)、三轮汽车、摩托车、

15、非机动车交通混合行驶的单车道公路。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在400辆小客车及以下。条文说明:条文说明: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小于等于1000pcu/d的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其服务的公路功能相对单一,即为满足出入通达的支线公路。四级公路的各技术等级类型均为支线公路,因此,具体技术等级类型选取不再以公路功能区分,而是结合自然条件如地形地质条件,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气象,经济条件如建设项目投资、沿线村镇经济状况及发展趋势等,环境保护要求,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因素综合确定。大型、重载型车辆一般指车长大于8m、总质量大于12t的载重汽车以及车长大于7m的客车。当小交通量农村公路项目交通组成中有大型、重载型车辆时,要选

16、用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规定的技术等级,具体技术等级的选择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执行。当小交通量农村公路项目交通组成中无大型、重载型车辆,可以选用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规定的技术等级,也可以选用现行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11)规定的等级类型。在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允许时,鼓励选用现行 公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 3311-2021)-4-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中的技术等级,条件受限时,选用现行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11)规定的技术等级类型。具体选取要符合相应技术标准

17、的要求。交通量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在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允许、经济条件允许、有特殊需求时,即便实际年平均日交通量在400辆小客车及以下,仍鼓励选用较高的技术等级类型。3.1.2同一公路项目宜选用同一技术等级类型,条件受限时可分段选用不同的技术等级类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同一技术等级类型的最小路段长度不宜低于500m,技术等级类型变化不应频繁。2不同技术等级类型相互衔接的位置或地点应选择在路线交叉、沿线主要村镇节点的前后,或大型构造物、路侧环境条件明显变化处。条文说明:条文说明:1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同一建设项目条件允许时建议选用相同的技术等级类型,确实受地形地质、沿线土地利用等条件制约时,可以分段

18、选用不同的技术等级类型。分段选用不同技术等级类型时,需保证各个路段均能够满足交通量的需求。根据调研需求、建设经验,并考虑安全性的要求,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分段选用不同的技术等级类型时,同一技术等级类型的最小路段长度尽量不低于500m,并建议尽可能长。同一公路项目中技术等级类型频繁变化的,建议优化合并路段,采用相同的技术等级类型。2不同技术等级类型相互衔接的位置或地点优先采用路线交叉、沿线主要村镇节点等交通流变化处。3.2设计车辆3.2.1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应符合表 3.2.1 的规定。表 3.2.1设计车辆外廓尺寸车辆类型总长(m)总宽(m)总高(m)前悬(m)轴距(m)后悬(m)基 本 规 定-5

19、-小客车6.01.82.00.83.81.4中型客车7.02.33.01.04.02.0轻型载重汽车6.02.02.51.13.41.5中型载重汽车8.02.54.01.54.52.0四轮低速货车(原四轮农用车)6.02.02.51.23.31.5三轮汽车4.61.62.0-摩托车2.51.02.25-3.2.2应根据服务对象、交通组成确定设计车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小交通量农村公路设计应满足中型载重汽车和中型客车的通行要求。2交通组成中无中型载重汽车和中型客车及以上车型时,路线可按相应规定选取技术指标。条文说明:条文说明:根据现场调查,并结合公路项目所在地区特点、社会经济发展、乡村布局与规

20、模、路网结构与规划、建设目标等综合论证确定公路交通量及交通组成后,对照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11-2019)3.2中的设计车辆选定设计项目具体的设计车辆。首先,当小交通量农村公路交通组成中有大型、重载型车辆时,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执行。一般情况下,小交通量农村公路设计要求满足中型载重汽车和中型客车的通行要求,经综合调查分析,确定小交通量农村公路交通组成中确实最大车型仅为小客车或轻型载重汽车时,路线可以按照只针对小型车的特殊规定选用技术指标。3.3交通量3.3.1四级公路(类)、四级公路(类)的设计交通量宜按 10 年预测。3.3.2可根据现场调查,并结

21、合公路项目所在地区特点、社会经济发展、乡村布局与规模、路网结构与规划、建设目标等综合分析、预测公路交通量及交通组成。条文说明:条文说明: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 3311-2021)-6-经调查,目前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基本没有专门的交通量观测点,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的确定主要是依据公路外业阶段的调查。而且相当一部分地区农村公路设计文件无交通量和交通组成确定的相关内容。为使小交通量农村公路的建设更加的科学、更能适应农村地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需求,本节规定了“可以根据现场调查,并结合公路项目所在地区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村庄布局与规模、路网结构与规划、建设目标等综合分析预测公路交通量及交通组

22、成”的内容。在现状交通量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以上影响因素,按照10年预测年限,确定适宜的增长系数,确定公路项目的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现状交通量调查受限的地区,也可以根据以上影响因素,类比相似项目确定交通量,作为公路设计的基本依据。3.3.3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各汽车代表车型及车辆折算系数应符合表 3.3.3 的规定。表 3.3.3各汽车代表车型及车辆折算系数汽车代表车型车辆折算系数说明小客车1.0座位9 座的客车中型客车1.09 座座位19 座的客车轻型载重汽车1.0载质量2t 的货车中型载重汽车1.52t载质量7t 的货车四轮低速货车(原四轮农用车)1.0-三轮汽车1.0-摩托车0.

23、5-3.3.4非机动车和拖拉机交通量换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按路侧干扰因素计。路侧干扰等级及交通量修正系数应符合表 3.3.4 的规定。2拖拉机按外廓尺寸对应设计车型尺寸选择折算系数。表 3.3.4路侧干扰等级及交通量修正系数路侧干扰等级交通量增长系数典型状况描述1轻微干扰1.1公路交通状况基本正常、各类路侧干扰因素很少2较轻干扰1.2公路设施两侧为农田、有少量自行车、行人出行或横穿公路3中等干扰1.4公路穿过村镇或路侧偶有停车、被交支路有少量车辆出入4严重干扰1.6公路交通流中有较多的非机动车混合行驶5非常严重干扰2.0路侧设有集市、摊位、交通管理或交通秩序很差

24、基 本 规 定-7-条文说明:条文说明:3.3.33.3.4本规范车辆折算系数在现行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11)的基础上,补充了非机动车的路侧干扰等级及交通量修正系数。农村公路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通行,将诸如此类车按路侧干扰因素计,在交通量预测的基础上,根据路侧干扰等级及交通量修正系数修正预测交通量。拖拉机的型号较多,且外廓尺寸范围较大,要求拖拉机根据外廓尺寸对应设计车型尺寸选定折算系数,如一辆长6m、宽2m以内的拖拉机,折算系数取1,长在68m、宽在22.5m的拖拉机折算系数取1.5。3.4设计速度3.4.1四级公路(类)、四级公路(类

25、)的设计速度应为 15km/h。3.5建筑限界3.5.1公路建筑限界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侵入。公路标志、护栏、照明灯柱、电杆、管线、绿化、行道树以及跨线桥的梁底、桥台、桥墩等的任何部分也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3.5.2四级公路(类)、四级公路(类)的建筑限界应符合图 3.5.2 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四级公路(类)、四级公路(类)的净高应为 4.50m。2检修道、人行道、自行车道与行车道分开设置时,其净高应为 2.50m。3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行车道宽度应包括车道及错车道部分的宽度。4桥梁、隧道设置检修道、人行道时,建筑限界应包括相应部分的宽度。5隧道最小侧向宽度应符合本规范第 10.2

26、节的规定。6路基、桥梁、隧道相互衔接处,其建筑限界应按过渡段处理。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 3311-2021)-8-a)四级公路(类)b)四级公路(类)c)四级公路(类)、四级公路(类)隧道图 3.5.2四级公路(类)、四级公路(类)建筑限界(尺寸单位:m)W行车道宽度;L侧向宽度,四级公路(类)、四级公路(类)侧向宽度为路肩宽度减去0.25m。设置护栏时,应根据护栏需要的宽度加宽路基;L左隧道内左侧侧向宽度;L右隧道内右侧侧向宽度;C余宽;J检修道宽度;R人行道宽度;d检修道或人行道高度;基 本 规 定-9-E左建筑限界左顶角宽度,当 L左1m 时,E左=L左;当 L左1m

27、 时,E左=1m;E右建筑限界右顶角宽度,当 L右1m 时,E右=L右;当 L右1m 时,E右=1m;H净空高度。3.5.3公路建筑限界的边界应按图 3.5.3 划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不设超高的路段,建筑限界的上缘边界线应为水平线,其两侧边界线应与水平线垂直。2在设置超高的路段,建筑限界的上缘边界线应与超高横坡平行,其两侧边界线应与路面超高横坡垂直。a)一般路拱路段b)设置超高路段图 3.5.3建筑限界的边界规定3.5.4公路净空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肩上设置桥梁墩台、标志立柱时,其前缘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宜留有护栏缓冲变形的余宽。2凹型竖曲线上方设有跨线构造物时,其净高应满足设计车

28、辆有效净高的要求。3公路下穿宽度较宽或斜交角度较大的跨线构造物时,其路面距跨线构造物下缘任一点的净高均应符合相应净空高度的规定。3.6公路用地范围3.6.1四级公路(类)、四级公路(类)用地范围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以外,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以外,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均不小于 1m 范围内的土地。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 3311-2021)-10-3.6.2在风沙、雪害、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带设置防护、整治设施时,以及在膨胀土、盐渍土等特殊土地带采取处治措施时,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3.6.3桥梁、隧道、路线交叉、交通安全设施

29、、服务设施、管理设施、绿化以及其他线外工程等用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总 体 设 计-11-4总体设计4.1一般规定4.1.1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宜进行总体设计。4.1.2总体设计宜确定公路技术等级类型、建设规模及建设方案,统一协调路线、路基、路面、排水、桥涵、隧道、路线交叉、交通安全设施、沿线设施等各专业内、外部的关系。4.2总体设计要点4.2.1应根据公路的服务对象,结合乡村布局与规模、沿线路网布置与规划、资源开发利用、耕地林地分布、地形地质等因素,确定路线起终点、主要控制点、桥隧构造物及沿线设施配置等,合理确定建设规模。4.2.2路线设计应减小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节约土地资源,宜避

30、让不良地质区域,避免高填、深挖,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4.2.3应根据公路技术等级类型、交通组成、沿线地形、地质、环境和交通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路线平面、纵断面、视距、以及公路路基横断面等主要技术指标。4.2.4公路路基横断面布置应满足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的需求。4.2.5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公路交通组成,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安全、经济、环境、土地等因素,合理确定路基设计方案。4.2.6应结合村镇发展规划,针对材料、经济、养护、环境等因素,合理选择硬化路面类型。4.2.7应根据沿线水文、气象、地形、地质、路基状况进行排水设计。4.2.8应充分考虑地质、水文、通航、防洪等建设条件,

31、合理确定桥梁设计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 3311-2021)-12-方案。4.2.9应充分考虑农田水利设施、自然水系排灌与周围灌溉系统,确定涵洞类型及规模,并应满足路基排水及泄洪要求。4.2.10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施工等条件,合理选择隧道位置,确定隧道规模。4.2.11应根据相交公路的公路功能、技术等级以及区域路网的现状和规划,结合交叉区域的地形、地貌条件,选择合理的交叉方式。4.2.12应依据公路技术等级类型、交通组成,结合路侧情况,优先设置主动引导交通安全设施,根据需要设置被动防护交通安全设施。4.2.13应对连续上坡(或下坡)、不良线形组合、路侧临水或临崖、高填方等

32、路段,给出针对性设计。条文说明:条文说明:对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指标突破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要求的路段、不良线形组合路段、路侧危险等级较高的路段等,要求在总体设计中进行相关安全分析,给出如提高护栏防护等级等相关的交通安全保障方案。4.2.14宜根据公路沿线需求,统筹考虑乡村布局与规模、当地经济、环境等因素,合理设置服务设施和管理设施。4.2.15公路改扩建应遵循利用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充分地利用原有工程,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改扩建应考虑人员出行需求,分析提出项目建设期间交通流组织与疏导方案,最大限度减少项目施工对人员出行的影响,保障交通安全。2公路

33、改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公路废旧材料,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路线-13-5路线5.1一般规定5.1.1应结合区域特性和项目特点,因地制宜,适应地形,贴近自然,贯彻“少拆迁、少占耕地保护环境”的原则,合理选用平纵面指标。5.1.2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既有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设施,节约资源,降低工程造价。5.1.3大桥及中长隧道应为主要控制因素,原则上路线布设应顺应桥位及隧道轴线。5.1.4中小桥、短隧道及一般构造物的布设应服从路线走向。5.1.5村镇路段,技术指标无法满足要求时,宜考虑绕避改线方案。5.1.6平面应连续、均衡,与纵断面、横断面相互配合。5.2平面5.2.1平面线形应符合下列规

34、定:1平面线形应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种线形要素组成。缓和曲线应采用回旋线。2平曲线半径较小的路段,当地形条件允许时,宜适当增加加宽值,保障行车安全。3直线的长度不宜过长。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而采用长直线时,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4两圆曲线间以直线径相连接时,直线的长度宜满足超高、加宽过渡所需要的长度。5平面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 3311-2021)-14-6圆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 5.2.1 的规定。表 5.2.1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m)20极限最小半径(m)单车道12(10)双车道15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35、)路拱2%90路拱2%120注:1、当交通组成中无中型载重汽车和中型客车时,单车道极限最小半径可采用括号内数值。2、一般最小半径为正常情况下采用值,极限最小半径为条件受限时可采用的值。7直线同小于表 5.2.1 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径相连接处,宜设置缓和曲线;条件受限可不设缓和曲线,但应设置超高、加宽过渡段。8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或反向圆曲线径相连接,且小圆半径小于表5.2.1 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规定时,连接处宜设置缓和曲线;条件受限可不设缓和曲线,但应设置超高、加宽过渡段。9缓和曲线长度应随圆曲线半径的增大而增大,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不小于 13m。条文说明条文说明3直线过长容

36、易增加夜间行车车灯眩目的危险,还会导致出现超速行驶的状态。尤其与小半径曲线相连接时,行车安全风险较大。5.2.2圆曲线超高应符合下列规定:1圆曲线半径小于表 5.2.1 规定的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应在曲线上设置超高,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圆曲线最大超高应采用 4%。无中型载重汽车和中型客车的情况下,最大超高可采用 6%。2)圆曲线部分的最小超高应与直线部分的正常路拱横坡坡度一致。2村镇路段,最大超高可采用 2%。3各圆曲线所设置的超高应根据圆曲线半径、公路条件和自然条件等经计算确定。4当路拱横坡坡度发生变化时,应设置超高过渡段。其最小超高渐变率不路线-15-得小于 1/330,最大超高渐

37、变率应根据旋转轴位置按表 5.2.2 确定。表 5.2.2最大超高渐变率设计速度(km/h)超高旋转轴位置中线边缘线151/751/255当超高横坡度等于路拱坡度时,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直至路拱坡度达到超高横坡坡度;当超高横坡坡度大于路拱坡度时,可采用绕内侧车道内边缘线旋转、绕路中线旋转或绕外侧车道外边缘线旋转的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车道宜采用绕车道内边缘线旋转的方式。2)双车道可采用绕路中线旋转或绕内侧车道内边缘线旋转的方式。3)条件受限路段,可采用绕外侧车道外边缘线旋转的方式。条文说明条文说明3圆曲线半径与超高对应关系参考表 5-1。表 5-1圆曲线半径(m)与超高的对应关系设

38、计速度(km/h)15最大超高(%)642超高(%)290(120)6090(120)5090(120)1536035502043520201252015615105超高过渡方式一般采用以下三种过渡方式:(1)绕内侧车道内边缘线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再绕未加宽前的内侧车道内边缘线旋转,直至超高(图 5-2a)。(2)绕路中线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仍绕中线旋转,直至超高(图 5-2b)。(3)绕外侧车道外边缘线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车道外边缘线旋转,内侧车道随中线的降低而降低,待达到单向横坡后,整个

39、断面仍绕外侧车道外边缘线旋转,直至超高(图 5-2c)。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 3311-2021)-16-a)b)c)图 5-2道路超高过渡方式5.2.3圆曲线加宽应符合下列规定:1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 250m 时,应在圆曲线内侧设置加宽。圆曲线加宽值应符合表 5.2.3 的规定。表 5.2.3圆曲线加宽值(m)曲线半径25020020015015010010070705050303025252020151510四级公路(类)0.400.500.700.901.201.802.002.603.20-四级公路(类)0.200.250.350.450.600.901.001.

40、301.602.30四级公路(类)(无中型载重汽车和中型客车)0.150.200.300.350.500.650.750.901.201.702加宽渐变率应不大于 1:5,且加宽渐变段长度应不小于 6m。条文说明条文说明1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11-2019)表 4-5 中已给出四级公路中型载重汽车(汽车轴距加前悬 A=6.0m)对应的加宽值。根据公式,代入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11-2019)表 3.2.1 小客车设计车辆汽车轴距加前悬数据 A=4.6m,计算出交通组成中无中型载重汽车和中型客车时对应的加宽值并取整,结果如表 5.2.3。表 5.2.3

41、 中四级公路(类)给出的是双车道的加宽值,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 30m 时,可平均分配给内外侧车道,当圆曲线半径小于 30m 时,根据加宽形式(内侧加宽或外侧加宽)计算内外侧车道加宽值分摊比例。路线-17-5.2.4超高、加宽的过渡应符合下列规定:1超高、加宽过渡段长度应分别按超高和加宽的有关规定计算,取其较长者。2超高、加宽过渡宜采用线性过渡方式。3当不设置缓和曲线时,超高、加宽过渡段应设在紧接圆曲线起点或者终点的直线上。不同半径的同向圆曲线径相连接构成的复曲线,其超高、加宽过渡段宜设置在两圆相接点的两侧。均需要设置超高及加宽的反向圆曲线不应径相连接。反向径相连接的两条圆曲线,其中一条圆曲

42、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超高及加宽过渡段应设置在该圆曲线上。4当设置缓和曲线时,超高、加宽过渡段宜在回旋线全长范围内进行。当回旋线较长时,其超高过渡段应设在回旋线的某一区段范围内,全超高断面宜设在缓圆点或圆缓点处。5.2.5平曲线最小长度应符合表 5.2.5 的规定。表 5.2.5 平曲线最小长度设计速度(km/h)15平曲线最小长度(m)一般值40最小值13注:“一般值”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最小值”为条件受限时可采用的值。条文说明:条文说明:极限状态下平曲线最小长度即为圆曲线最小长度,按 3s 行驶时间控制。计算取整得 13m。5.2.6视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与

43、超车视距不应小于表 5.2.6 的规定。表 5.2.6 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与超车视距设计速度(km/h)1515停车视距(m)15会车视距(m)30超车视距(m)一般值75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 3311-2021)-18-最小值55注:“一般值”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最小值”为条件受限时可采用的值。2四级公路(类)应间隔设置满足超车视距的路段。3积雪冰冻地区的停车视距宜适当增长。4路线设计应对采用较低几何指标、线形组合复杂、路侧设有高边坡或构造物、公路两侧各类出入口、平面交叉、隧道等各种可能存在视距不良的路段和区域,进行视距检验。5.2.7回头曲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越岭线

44、宜利用有利地形自然展线,当条件受限时,可采用回头曲线。2两相邻回头曲线之间,由一个回头曲线的终点至下一个回头曲线起点的距离宜不小于 75m;条件受限时,两相邻回头曲线间的距离可在对公路运营安全充分研究论证后合理确定。3回头曲线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5.2.7 的规定。表 5.2.7 回头曲线技术指标设计速度(km/h)15圆曲线最小半径(m)单车道12(10)双车道15最大超高横坡度(%)4(6)最大纵坡(%)6注:当交通组成中无中型载重汽车和中型客车时,单车道极限最小半径和最大超高横坡度可采用括号内数值。4回头曲线前后的线形应连续、均匀、通视良好,两端宜布设缓和曲线,且应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

45、5.3纵断面5.3.1纵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公路纵断面应由直线和竖曲线两种线形组成,在直线的坡度转折处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线形宜采用圆曲线。2公路纵断面的设计高程可采用路基边缘位置或行车道中线位置的高程;路线-19-在设置超高或加宽的路段应为设超高或加宽前的该处位置。5.3.2纵坡应符合下列规定:1最大纵坡坡度不应大于 12%。对交通组成中无中型载重汽车和中型客车的四级公路(类),经论证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纵坡坡度可采用 14%。2路面有积雪、结冰的地区,最大纵坡坡度不应大于 8%。对于出现积雪、结冰情况时能够及时封闭道路并清除冰、雪的公路,可不受此限制。3回头曲线纵坡坡度不应大于

46、 6%。4村镇路段纵坡坡度不宜大于 5%。5纵坡坡度不宜小于 0.3;长路堑及横向排水不畅路段,当纵坡坡度小于 0.3%时,边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横向排水良好、不产生路面积水的路段,设计时可不考虑最小纵坡坡度的限制。6在海拔 3000m 以上的高原地区,最大纵坡坡度应按表 5.3.2 的规定折减。表 5.3.2高原纵坡坡度折减值海拔高度(m)30004000400050005000 以上折减值(%)1235.3.3坡长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坡的最小坡长不应小于 45m。2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应不大于表 5.3.3 的规定。表 5.3.3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坡度(%)567891011121314坡长

47、(m)11009007005004003002502001501003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在不大于表 5.3.3 规定的纵坡长度之间应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长度不应小于 45m。缓和坡段纵坡坡度不宜大于 3%,特殊困难路段经论证后不应大于 4%。5.3.4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一般情况下,相对高差为 200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 3311-2021)-20-500m 时平均纵坡坡度不宜大于 5.5%;相对高差大于 500m 时平均纵坡坡度不宜大于 5%,且任意连续 3km 路段的平均纵坡坡度不宜大于 5.5%。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应进行安全分析论证,并采取增设货车

48、临时停车区、速度控制设施等措施。5.3.5一般路段最大合成坡度不应大于 13%。对交通组成中无中型载重汽车和中型客车的四级公路(类),经论证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合成坡度可采用 15%。5.3.6公路纵坡变化处应设竖曲线,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应符合表5.3.6 规定。表 5.3.6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设计速度(km/h)15凸型竖曲线半径(m)一般值150极限值75凹型竖曲线半径(m)一般值150极限值75竖曲线长度(m)一般值40极限值15注:“一般值”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极限值”为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的值。5.4横断面5.4.1路基的标准横断面应由车道、路肩等部分组成。村镇路

49、段根据规划及需求,可在车道单侧或双侧设置骑行车道或人行步道等。5.4.2车道宽度和车道数应符合表 5.4.2 的规定。表 5.4.2车道宽度及车道数公路等级四级公路(类)四级公路(类)车道数21车道宽度(m)3.03.55.4.3错车道应符合下列规定:路线-21-1 单车道公路行车道宽度小于表 5.4.3 中错车道行车道宽度时,应设置错车道。错车道宜保持通视,每公里设置不宜少于 3 处;对于不通视路段,间距不宜大于200m。错车道路段尺寸宜符合表 5.4.3 的规定,平面布置如图 5.4.3 所示。2错车道宜布置在曲线内侧,纵坡较大时,宜布置在下坡方向的右侧。3错车道可借用客运停靠站、观景平台

50、及停车区等。表 5.4.3错车道路段尺寸公路等级四级公路(类)通行车型中型载重汽车及以下汽车轻型载重汽车及以下汽车错车道行车道宽度(m)65错车道的路肩宽度(m)0.250.25错车道有效长度(m)108每端错车道渐变段长度(m)97注:错车道的路肩宽度指设置错车道一侧的路肩宽度。错车道路肩宽度与原车道路肩宽度不一致时,应设置路肩过渡。图 5.4.3错车道平面布置图5.4.4路肩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肩宽度应不小于表 5.4.4 的规定。表 5.4.4路肩宽度公路等级四级公路(类)四级公路(类)车道数21路肩宽度(m)0.250.502对需要设置交通安全设施的路段,路肩宽度应满足交通安全设施设置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