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326 ,大小:10.58MB ,
资源ID:2413188      下载积分:30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d-24131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Valuation.科勒.扫描版.pdf)为本站会员(黄嘉文)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发送邮件至13560552955@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Valuation.科勒.扫描版.pdf

1、干经营特点有很大差别的事业部,形成大型联 合企业。 4、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 缺点: 1、各个事业部都需要设置一套齐备的职能机构,因而用人较多,费 用较高。 2、各事业部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考虑问题往往从本部门出发,忽 视整个企业的利益,影响各事业部间的协作。 事业部制的使用范围:事业部制结构主要使用于品种多样化、各有独立 的市场,而且市场环境变化较快的大型企业。 总总 经经 理理 市市 场场 采采 购购人人 事事 财财 务务 甲产品部甲产品部 乙产品部乙产品部 工程技术工程技术 生生 产产 会会 计计 工程技术工程技术生生 产产 会会 计计 事业部制事业部

2、制产品产品事业部制事业部制 总 经 理 市 场采 购人 事财 务 澳洲非洲 工程技术生 产会 计俏 售 北美洲亚洲欧洲 人事 事业部制事业部制区域事业部区域事业部 矩阵制矩阵制 由职能部门系列和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 项目小组系列组成。在矩阵式组织中,纵向功能 型的职能部门是稳定的,横向是由各功能型职能 部门派员参加成立起来的多产品开发(生产)项 目小组或者多项管理技术革新、改造(研究)项 目小组。专项小组是不断变动的机构。小组负责 人由企业高层领导人选定并授权,他们直接向高 层领导人负责。项目小组的成员在完成项目研究 或者产品开发之后,又回到原职能部门或者参加 新的项目小组。“阿波罗登月

3、”行动计划有42万人 参加的协同研制组织就属于这种类型。 IBM公司就采用此类型 矩阵制矩阵制 矩阵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1、一个职工(或部门)有两位领导。职能制结构遵循的是一个职工( 或部门)只有一个上级领导的管理原则,矩阵结构则突破了这一原 则。例如,为开发某种新产品,从各职能部门调集有关的不同专业 人员,组成工作小组或委员会,由产品经理负责。参加该项目的有 关人员,就要接受双重领导。在执行日常工作任务方面,接受原部 门的垂直领导;在执行具体规划任务方面,接受产品经理的领导。 2、组织内部有两个层次的协调。在集权的职能制结构体制下,职能部 门之间产生分歧而无法解决,要靠上级主管人员进行协调。

4、在矩阵 结构中,为了完成某一特定任务,首先由产品经理(或项目经理) 和职能部门经理之间,以及项目小组内部各成员之间进行直接接触 ,达到彼此协调和配合的目的。只有这个层次的协调无法解决分歧 意见时,才需要上级主管人员进行高层次的协调。 3、产品部门(或项目小组)所形成的横向联系灵活多样。在时间上, 产品经理(或项目经理)可以是临时的,即任务完成以后就撤消, 根据新的任务另行组织新的部门(或小组);有的也可以长期不变 。在管理范围上,有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矩阵结构组织,有的也可采 取其他形式组织。 矩阵制矩阵制 矩阵结构的主要优点有: 1、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通过具有横向报告关系的管理

5、系 统,把各职能部门的有关人员联系起来,便于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同时 ,有关的职能人员参加了项目小组以后,承担着共同的任务和目标,整体 观念得到加强,这些显然能够促进职能之间的协作。 2、有利于顺利完成规划项目,提高企业的适应性。采用矩阵结构,可根据完 成某一特定任务的要求,把具有各种专长的人员调集在一起,做到集思广 益、各展其能,加之横向协调方面的优越性,有利于该项目任务的顺利完 成。当更换另一项新任务时,又可灵活机动的根据新任务,需要什么样的 人员,就调集什么样的人员。所以,这种组织结构能提高中层和基层管理 的灵活性及工作效率,从而增强整个企业的适应性。 3、由于矩阵结构内部都有两个层次的

6、协调,这样就能够减轻上级主管人员的 负担,有利于高层管理集中精力制定战略目标、决策和规划,以及对执行 情况的监督。 4、有利于职能部门与产品部门相互制约,保证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由于市 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往往不止一个。矩阵组织中的 职能部门,受其分工的局限,注重质量、成本等因素,而产品部门则负有 创新的使命。只要赋予他们相应的职权,通过沟通和协调,就能做到统筹 兼顾,以保证全面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 矩阵制矩阵制 矩阵结构的主要缺点有: 1、组织的稳定性较差。按产品或项目成立的组织,其成员 经常变动,人事关系不稳定。同时,小组成员来自各职 能部门,任务完成后仍要回去,容易产生

7、临时观点。 2、双重领导的存在,容易产生责任不清、多头指挥的混乱 现象。为此,职能部门、产品部门和下级单位的人员之 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沟通,致使频繁的碰头和 解决冲突的会议过多。 3、机构相对臃肿,用人较多。 矩阵制矩阵制 矩阵结构的适用范围: 根据矩阵结构的优缺点,它适合应用于因技术发展迅速和产品 品种较多而具有创新性强、管理复杂的特点的企业。如军工工业、 航天工业(飞机、导弹)公司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具有突出的 优越性。一般工业企业中的科研、新产品试制和规划工作,也可运 用这种形式。 为了避免或减轻矩阵结构存在的弊病,组织设计应创造必要的 条件,最主要的是必须明确地、合理地规定职

8、能部门主管人员和产 品(或项目)经理的职责和权力。 一般来说,产品(或项目)经理应具有产品设计权、费用预算权 和项目计划权,当其把项目的计划安排制定出之后,再同各职能部 门协商他们在该项计划中应承担的任务及所需成本,最后由上级领 导审批。 职能部门主管人员则应拥有领导本部门所有人员,以及他们从 事的专业工作的职权。这样,尽管在一些边缘领域,仍然可能有一 定程度的不明确之处及矛盾,但多数情况下能够解决指挥不统一的 问题。 案例:案例: 某房地产公司近年来业务蓬勃发展,同时开工的商 品房项目就有3处,如果您是该企业的人力资源 部经理,你认为该公司应采取哪一种组织结构较 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呢?

9、绘制组织结构图 ,并指出该组织结构图的优缺点。 【分析】: 很明显,应试者必须考虑到组织架构有哪几种类型 、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各是什么?采用直线制、直 线职能制、事业部制还是矩阵式更能符合本题要 求。这就要求应试者对各类型的组织架构都能掌 握。 案例:案例: 该公司宜采用矩阵式的组织结构 总经理 职能部门1职能部门2职能部门3 项目1 项目2 项目3 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优点:将企业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较好的 结合了起来,利于加强部门间的协作、沟通:能较好的解决组织结构 相对稳定和管理任务多变之间的矛盾。缺点:组织关系较复杂。 岗位工作设计的改进岗位工作设计的改进 岗位设计应当满足: (1)企

10、业劳动分工与协作 的需要 (2)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 率,增加产出的需要 (3)劳动者在安全、健康 、舒适的条件下从事生 产劳动过程中生理心理 的需要 岗位分析的中心任务是: 为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提供 依据,保证事(岗位) 得其人,人(员工)尽 其才,人事相宜 改进岗位工作设计的内容改进岗位工作设计的内容 1、扩大工3.7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4.有关过程的和产品的5条术语: 4.1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4.2产品:过程的结果 4.3项目:由一项有起止日期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独特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在

11、内的规定要求的目标 4.4设计和开发:将要求转换为产品、过程或体系的规定特性或规范的一组过程 4.5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5.有关特性的术语4条。6.有关合格(符合)的术语13条: 6.1合格(符合):满足要求 6.2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6.3缺陷: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6.4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6.5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6.6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6.7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6.8降级: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

12、而对其等级的改变 6.9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6.10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6.11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6.12偏离许可:产品实现前,偏离原规定要求的许可 6.13放行:对进入一个过程的下一阶段的许可7.有关文件的术语6条。8.有关检查的术语7条。9.有关审核的术语12条。10.有关测量过程质量保证的术语6条。十、标准理解 ISO90002000版要素一览表总目要素条目分要素条目44.1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4.2文件要求4.2.1总则4.2.2质量手册4.2.3文件控制4.2.4记录控制55.1管理承诺管理

13、职责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质量方针5.4策划5.4.1质量目标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5.5职责、权限和沟通5.5.1职责和权限5.5.2管理者代表5.5.3内部沟通5.6管理评审5.6.1总则5.6.2评审输入5.6.3评审输出66.1资源提供资源管理6.2人力资源6.2.1总则6.2.2能力、意识和培训6.3基础设施6.4工作环境77.1产品实现的策划产品实现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7.2.3顾客沟通7.3设计和开发7.3.1设计和开发策划7.3.2设计和开发输入7.3.3设计和开发输出7.3.4设计和开发评审7.3.5

14、设计和开发验证7.3.6设计和开发确认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7.4采购7.4.1采购过程7.4.2采购信息7.4.3采购产品的验证7.5生产和服务提供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7.5.2产品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7.5.3标识和可追溯性7.5.4顾客财产7.5.5产品防护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88.1总则测量、分析和改进8.2监视和测量8.2.1顾客满意8.2.2内部审核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3不合格品控制8.4数据分析8.5改进8.5.1持续改进8.5.2纠正措施8.5.3预防措施标准理解:4.质量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 建 立 文 件 化组

15、织应 实 施 质量管理体系 保 持 持续改进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 识别所需过程 确定过程顺序和相互关系 确定过程运作和控制的标准和方法 确保获得运作和监控过程所需的信息 测量、监控和分析过程 实施措施以达到计划的结果和持续改进4.2文件要求4.2.1总则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ISO9001要求的文件化程序 组织要求的为确定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的文件文件:信息及其支持媒体文件化程序和文件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媒体 文件类型 质量手册有关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外部的信息 质量计划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应用于特定的产品、项目、合同 程序如何执行活动或过程 记录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活动证据(标准明示21处应

16、形成记录) ISO9001:2000规定的六个文件化程序 4.2.3 文件控制 4.2.4 质量记录的控制 8.2.2 内部审核 8.3不合格品控制 8.5.2 纠正措施 8.5.3 预防措施4.2.2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应包括: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删减的条款和理由) 形成文件的程序或程序的摘要 过程顺序及其相互关系 质量手册:阐述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注:质量手册的详细程度和格式应适合于组织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可用作质量手册引证或参考的内容 质量方针 组织的管理活动 如何进行文件化的工作,人们到什么地方去查找、如何进行工作的信息 包含执行每一有关要求的程序文件 对组织经营具有特殊意

17、义的任一术语定义 职责和职权的说明如果以上任何一条未包括在质量手册中,只要在质量手册中指出也是可以的。4.2.3文件控制 应建立文件化程序 发放前对适当性进行批准 评审、更新、重新批准 标识现行修订状态 确保使用现场得到有效版本 字迹清楚、标识易懂、易于回收 标识外来文件并控制分发 控制作废文件 应控制确定为质量记录的文件 文件与记录的区别 文件:用来说明或者控制如何做工作,故可以质量检验(中级) 上海质量教育培训中心 2005.2 第一节 质量检验概述 一、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一)质量检验的定义 (1)检验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 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2)质量检验就是对

18、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 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 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 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二)质量检验的基本要点 (1)一种产品为满足顾客要求或预期的使用 要求和政府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都要对其 技术性能、安全性能、互换性能及对环境和人身 安全、健康影响的程度等多方面的要求做出规定 ,这些规定组成产品相应的质量特性。 (2)产品的质量特性一般都转化为具体的技 术要求在产品技术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和其他相关的产品设计图样、作业文 件或检验规程中明确规定,成为质量检验的技术 依据和检验后比较检验结果的基础。 (3)产品质量特性是在产

19、品实现过程形成的 ,是由产品的原材料、构成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 (如零、部件)的质量决定的,并与产品实现过 程的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设备能力甚至环境条 件密切相关。 (4)质量检验是要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 特性,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其他科学技术手段 和方法进行观察、试验、测量,取得证实产品质 量的客观证据。因此,需要有适用的检测手段, 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保持检测所需的准确度和 精密度及一致性。 (5)质量检验的结果,要依据产品技术标准 和相关的产品图样、过程(工艺)文件或检验规 程的规定进行对比,确定每项质量特性是否合格 ,从而对单件产品或批产品质量进行判定。 (三)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 (1

20、)鉴别功能 (2)“把关”功能 (3)预防功能 通过过程(工序)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 的使用起预防作用。 通过过程(工序)作业的首检与巡检起 预防作用。 广义的预防作用。实际上对原材料和外 购件的进货检验,对中间产品转序或入库前的 检验,既起把关作用,又起到预作用。前过程 的把关,对后过程就是预防。 (4)报告功能 质量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货验收的质 量情况和合格率; 过程检验、成品检验的合格率、返修率 、报废率和等级率,以及相应的废品损失金额; 按产品组成部分(如零、部件)或作业单 位划分统计的合格率、返修率、报废率及相应废 品损失金额; 产品报废原因的分析; 重大质

21、量问题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意见; 提高产品质量的建议。 (四)质量检验的步骤 (1)检验的准备 熟悉规定要求,选择检验方法,制定检验规范 。 (2)获取检测样品 样品是检测的对象,质量特性是客观存 在于样品之中,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可以 说样品就客观决定了检测结果。 获取样途径主要有:送样和抽样两种。 (3)测量或试验 按已确定的检验方法和方案,对产品质量特 性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观察、测量、试验,得到需 要的量值和结果。 (4)记录 对测量的条件、测量得到的量值和观察得 到的技术状态用规范化的格式和要求予以记载 或描述,作为客观的质量证据保存下来。 (5)比较和判定 由专职人员将检验的结果与规定

22、要求进行 对照比较,确定每一项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规定 要求,从而判定被检验的产品是否合格。 (6)确认和处置 检验有关人员对检验的记录和判定的结果 进行签字确认。 对合格品准予放行,并及时转入下一 作业过程(工序)或准予入库、交付(销售、 使用)。对不合格品,按其程度分别情况作出 返修、返工或报废处置。 对批量产品,根据产品批质量情况和 检验判定结果分别作出接收、拒收、复检处 置。 (五)产品验证及监视 1产品验证 验证是指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 得到满足的认定。产品验证就是对产品实现过 程形成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通过物理的、 化学的和其他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观察、 试验、测量后所提供

23、的客观证据,证实规定要 求已经得到满足的认定。它是一种管理性的检 查活动。 (1)产品放行、交付前要通过两个过程,第 一是产品检验,第二是对提供的客观证据进行规 定要求是否得到满足的认定。 (2)证实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就是对 提供的客观证据有效性的确认。 (3)产品验证必须有客观证据。 (4)产品检验出具的客观证据是产品实现的 生产者提供的。 (5)产品检验是对产品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规 定要求所做的技术性检查活动,而产品验证则是 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是管理性检查活动 。 (6)产品验证的主要内容: 查验提供的质量凭证 确认检验依据的技术文件的正确性、有效性 查验检验凭证(报告、记录等

24、)的有效性 需要进行产品复核检验的,由有关检验人 员提出申请,送有关检验部门(或委托外部检验 机构)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2监视 (1)监视是对某项事物按规定要求给予应有 的观察、注视、监控和验证。 (2)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过程监视是经 常采用的一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方式,并作为检 验的一种补充形式使用。 (3)应对过程参数按规定进行监视,并对 过程运行、过程参数作出客观、完整无误的记 录,作为验证过程结果的质量满足规定要求的 证据。 二、不同类型的产品质量检验 (一)机械产品的质量检验 1特点 (1)最基本单元是零件,零件一般由原材料制 成,材料的微观组成(成分)及各项性能就是零件 重要的

25、内在质量要求。 (2)整机产品组成由固定部分和可拆部分组成。 (3)整机产品又可分为固定件和运动件两部分 ,机械的使用功能是通过运动部分在直线、平面、 空间的运动实现的。 (4)通过不同方式、方法传递载荷。因此对零 件要有适当的强度和刚性等性能要求。对运动件要 求有可靠性、耐久性及耐磨性等性能要求。 2主要技术性能要求 (1)零件: 金属材料化学成分; 金属材料显微组织; 主要结构型式尺寸、几何参数、形状与位 置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机械力学性能; 特殊要求如:互换性、耐磨性、耐腐性 、耐老化性等。 (2)部件和整机 运动部件的灵活性,固定部分连接的牢固 性; 配合部件的互换性; 外观质量及结构

26、主要的规格尺寸; 输入输出功率、速度、扭矩、动静平衡及 完成各种不同作业的功能、技术性能和适用性。 3机械产品的检验、试验方法 (1)机械零件检验 化学分析; 物理试验(机械性试验、无损探伤、金相 显微组织检验等); 几何量测量(尺寸精度及形状、位置公 差等) (2)产品性能的试验 产品性能是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对产品的基本功 能和各种使用条件下的适应性及其他能力进行检查 和测量,以评价产品性能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度。 功能试验 结构力学试验(一般用于承受动、静 载荷的产品) 空运转试验(考察产品在无负载条件下 工作状况) 负载试验(考察产品在加载条件下工作状 况) 人体适应性试验(考察机械对人体的影

27、响 及人体对机械运转影响的耐受程度等) 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考察机械 在长期实际使用条件下运行性能) 环境条件试验(考察产品性能对环境的适 应性、持续性及稳定性) (二)电工电子产品质量检验 1特点 (1)都必须利用电能; (2)它的安全性直接涉及人身安全和产品 正常可靠使用,因此结构上必须考虑电气绝缘 性能; (3)都有不同结构的电路组成产品的核心 部分; (4)大量使用绝缘材料、导电材料、磁性 材料和基础的元器件,是产品性能和质量的基 本保证; (5)它的性能和使用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各 种环境条件的影响。 2主要技术要求 (1)电气绝缘强度; (2)电压(工作电压、输入电压、输出电压

28、等) (3)电流(与耗材、能量、损耗密切相关) (4)功率(输入、输出功率) (5)频率(交流或直流电压) (6)温升(长期工作时电损发热) (7)工作性能 (8)电磁兼容性(抗电磁干扰和产生电磁干扰 ) (9)工作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气压、振动等 ) 3检验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主要试验方法 (1)型式试验 用于考核指定产品的设计是否符合有关产品 标准和验证产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结构要求 性能要求 (2)例行试验 对批量制作完成的每件产品进行的交付试验 ,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有关标准中产品交付的要求 。 外观; 运行情况; 介电性能; 调整、整定及校正; 气动设备的气密性; 液压设备的密封性

29、; 电阻或阻抗测量。 (3)抽样试验 对质量稳定,批量又很大时,可进行抽样 试验,但抽样试验应包括与例行试验相同的一 组试验。 (4)研究性试验 用于考核设备特殊性能与性能的选择性试验。 2)主要检验内容 (1)结构要求(外观检查、绝缘电阻和耐压试 验) (2)性能要求(工作限值、温升试验、绝缘 性能试验、工作性能试验、振动和冲击试验、电 磁兼容性试验、噪声试验和气候试验) (三)流程性材料的质量检验 1特点 (1)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形式存在;在一定条 件下三态间可转换; (2)通常是有形产品,其形态具有不 确定性和 随遇性; (3)整体的均匀性,其整体中任一微小单元或 整体分割后各单元仍是相

30、同的物质,并且其性质 不变。 (4)具有自然的连续性、无法进行计数,只能 进行计量; (5)产品形成过程一般也是连续实现。产品形 成后一旦出现性能不合格很难纠正(返工、返修 ) 2主要性能 (1)外观(色泽、形态) (2)物理性能(密度、粘度、粒度、熔点、燃 点、热导、电导等) (3)化学性能(耐腐蚀、抗氧化性、化学稳定 性) (4)力学性能(强度、弹性、塑性、韧性、硬 度等) 3检验方法 (1)检验的特点: 对其微小单元(部分)实行检验得到整体 的性能; 较多采用理化检验; 需要特殊制备试样(件)、粉碎物或试剂 和标准物质; 取样时一般都留有备用品,以便复检时使 用。 有些流程性材料无法在产

31、品形成过程中检验 , 因此,产品的质量控制主要通过对原材料的 质量要求和产品形成过程的参数实行严格控 制来实现。对这类产品而言,对过程监视和 检查、验证更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制订材料的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外,还 规定了统一的检验、试验方法以确保流程性 材料性能的一致性。 (2)常用的检验方法 感官检验法; 物理检验法(度量衡、光学、电性能、机 械性能、无损检验等) 化学检验法(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四)环境条件试验 1环境试验的概念和作用 环境条件试验是将产品置于自然的或人工 的环境中按规定条件进行试验。通过环境试验 考察产品的结构、性能、涂装等在各种环境条 件下的变化及耐受能力及产品贮存、使

32、用的适 应性。 2环境试验方法 环境试验有自然暴露实验、现场试验和人 工模拟试验三种。 环境试验的常用方法如下: 高低温试验(考核产品贮存和使用的适应性) 温度冲击试验(考核产品结构承受能力) 湿热试验(考核产品对湿热的适应性) a. 恒定湿热试验(对只有渗透而无呼吸作用的 产品); b. 交变湿热试验(对有呼吸作用的产品); c. 常温湿热试验。 防腐试验 a. 大气暴露腐蚀试验; b. 人工加速腐蚀试验。 霉菌试验(考核产品霉菌对产品性能和使用情 况的影响) 密封试验(考核产品防尘、防气体、液体渗漏 和密封能力) 振动试验(考核产品耐振动的适应性) 老化试验(考核高分子材料制品抵抗环境条

33、件影响的能力) a. 大气老化试验; b. 热老化试验; c. 臭氧老化试验。 运输包装试验(考核包装件承受动压力、冲 击、振动、摩擦等能力) 3通过环境试验的基本条件 (1)性能符合技术要求。 (2)产品及可解体组成部分不应有脱落、松动 、 裂纹、拆断等缺陷。 (3)产品组成部分外观检查,金属件表面涂层 不出现剥离、起泡、锈蚀等;非金属件表 面不出现膨胀、开裂等;橡胶制品无软化、 龟裂等。 (五)软件质量的检验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软件的规模正变 得越来越大、复杂性越来越高,而软件的开发 能力和质量低下远远跟不上应用的需求的迅速 发展,出现了所谓“软件危机”。 2软件产品的相关概念

34、 (1)软件 与计算机系统操作有关的程序、规 程、规则及任何与之有关的文档。 (2)软件产品 指定交付给用户的软件实体。 (3)软件质量 与软件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要 求的能力有关的特征和性能总 和。 (4)软件质量评估准则 被用来确定一特定软 件产品的总体质量是否能被接受的已定义的 和成文的规则和条件的集合。质量由与软件 产品相关的评定等级的集合来表示。 (5)软件质量特性 用以描述和评价软件产品 质量的一组属性。一个软件质量特性可被细 化成多级子特性。 (6)软件质量度量 能被用来确定特定软件产 品某一特性值的一种定量尺度的方法。 (7)软件测试 使用人工或自动手段来运行或 测定某个系统的过

35、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 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 结果之间的差别。 3软件质量特性 (1)功能性 与一组功能及其指定的性质有关 的一组属性。 适合性 准确性 互操作性(互用性) 依从性 安全性 (2)可靠性 与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和条件下, 软件维持其性能水平的能力有关 的一组属性。 成熟性 容错性 易恢复性 (3)易使用性 与一组规定或潜在的用户为使 用软件所需做的努力和对这样 的使用所作的评价有关的一组 属性。 易理解性 易学性 易操作性 (4)效率 与在规定的条件下,软件的性能水 平与所使用资源之间关系的一组属 性。 时间特性 资源特性 (5)可维护性 与进行指定的修改所需的努

36、力 有关的一组属性。 易分析性 易改变性 稳定性 易测试性 (6)可移植性 与软件可从某一环境转移到另 一环境的能力有关的一组属性 。 适应性 易安装性 遵循性 易替换性 4软件生命周期与软件测试 (1)典型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 计划 需求分析 设计 编码 测试 运行维护 维护阶段 定义阶段 开发阶段 (2)软件测试步骤的一般惯用方式是: 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 确认测试 系统测试 验收测试 回归测试 第三方测试 5主要的软件测试方法 (1)白箱测试:基于软件结构和代码的测试方法 (2)黑箱测试:(又称功能测试、数据驱动测试 或基于需求规格说明的测试)。 第二节 质量检验机构 一、质量检验机构的基本知识 (一)主要工作范围 1. 宣传贯彻产品质量法律、法规 2. 编制和控制质量检验程序文件 质量检验程序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的质量检验部门在执行检 验工作时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准则。 3质量检验用文件的准备和管理 (1)质量检验用文件是质量检验工作的依据。 (2)通过相关部门获取现行的、有效的质量检 验用文件。 (3)根据产品生产的不同阶段、配齐不同的质 量检验用文件。 (4)当设计或工艺文件修改时,应及时对质量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