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内容 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培植环保意识的研究 环保教育实效性如何与学校领导、教职工的环保教育观念密切相关,环保教育观念的差别,直接影响到学校环保教育目标的确立,环保教育内容和方法选择,以及环保教育的评价。如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需要有反映当代社会的环保伦理观念,才能指导现在的环保教育,以真正推动学校环保教育。 1、以人为本的观念。 新课程改革中提到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就是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当然环保教育也不例外。环保教育以人为本,是要全面认识环保教育的价值。它不仅要按照社会的要求培养人,将社会的需要的环境道德、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而且要注意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教育目标的确定也
2、要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单一走向多层次。 2、确定综合发展观念。 环保教育的着眼点不仅看学生的环境道德发展,而且要通过环保教育促使全面发展;不只看他一时环境道德的提高,而且要着眼于他长远的发展。 3、确立系统教育观念。 学校要把环保教育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全方位地实施环保教育。从教育者方面看,学校的每一个教职工都是环保教育工作者,人人肩负起环保教育使命,言传身教,创造一个教育环境。从制度方面看,要形成一个管理系统。从环保教育内容方面看,要求教育的内容从低到高,由浅入深,使学生的环保道德水平在不断提高、深化。 加强学科教学,构建环保教育的学科合力的研究 1、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 学校作为传授环保
3、知识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的中小学“环保教育”起步比较晚,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教育课程,“环保教育”的内容往往蕴藏在各学科知识中。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 2、开发校本课程,主渠道播撒“环保”。 培养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首先需要了解一些环保知识。在中小学开设环保课,并不意味着要和语文、数学的基础学科一样,可根据当地的情况、时间的差别来进行,要浅显易懂、要贴近生活,可从学生身边的小事讲起。 开设环境课程和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是学生获得环
4、境知识的基本途径,学生只有在获得一定的环保知识后才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我们拟分别在小学四年级和小学六年级开设环境教育课,并从学校自身的特点,以及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出发建构学校环境教育的校本课程,并充分挖掘本地所蕴涵的环保教育因素,组织教师展开广泛的调查和研究,收集相关数据,提出一些治理环境的方案和措施。校本课程的实施对提高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有些不可估量的作用,能直接让学生学会辨别身边的发生的是不是环保的行为,是不是有利于温州的整体发展。环境教育课程教师经常开展校本课程的研讨活动,探索校本课程有效的教育手段、方法等。教学中坚持基础性和系统性,小课堂和大课堂、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且能
5、够运用各种媒体教学,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3、软化学科边缘,多学科渗透“环保”。 环境教育是新兴的课程,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小学的诸多学科又都蕴含着环境教育因素。因此,应依据学科特点,挖掘环境教育素材,找准切入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渗透、深化、扩充,使环境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各学科泛出 绿意,从而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思品课结合讲。 环保既是人类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一种生存行为,更是一种社会公德行为和思想品德行为。我们结合思品课教学,不断向学生灌输环保知识,助其确立环保意识,培养环境道德。 科学课重点讲。 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求科学
6、教师根据其内容与环境知识、环境保护技能紧密联系的特点,讲深、讲细、讲透。 语文、社会、健康等渗透讲。 “环境保护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积德的事业,污染破坏环境是一种社会公害。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广大教师结合各自学科特点,探求并确立学科环境教育渗透点,抓住学科与环保知识的显性和隐性关联,将环保教育有机渗透于学科教学中。 开展多种活动活动,深化环保教育的研究 少先队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教育方式。少先队大队部充分利用这一阵地,将其作为“环保教育”的载体,围绕环保教育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7、。 1、开展班队活动,培养环保意识。 通过少先队组织的一系列环保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意识的同时,我们通过开展小队、班级,甚至全校师生参与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 2、开展宣传活动,强化环保意识 宣传活动是一种参与性的自我教育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面向公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知识宣传活动,体现了学生在环保中的主人翁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参加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使环境教育收到实效。 3、围绕环境节日,加强环保教育 在各种环境节日来临之际,我们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力求人人参与,在活动中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以求收到良好的效果。 4、开设队
8、活动基地,强化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离不开红领巾环保基地的实践活动。学校克服困难,挤出资金,在校内建立红领巾基地。做到班班有保管区,队队有责任花坛,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学校环境绿化美化,把学到的环保知识见诸行动。学生们种树,栽花,挂鸟巢;捉虫、除草、浇水、施肥,爱绿、护绿。 5、加强兴趣小组活动,升华环保教育 科学兴趣小组是开展“环保”教育的尖兵。我们由对环境教育颇有见解的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号。 家校互动,使校园绿色文明活动走向家庭、走向社会的研究 学校环保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校内,还因结合学校实际走出校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的环保教育网络。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一位学生都成长于某一
9、个家庭之中。所以我们意识到要搞好环保教育,家庭的作用不可低估。 1、 结合家庭社区,强化环保意识 学生的环保教育,学校是主渠道,每个家庭、各个社区或部门单位也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各方面协同努力,学校的环保教育成果才能巩固,即实现环保意识真正、持久地深入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启蒙教育在家庭,家长的任何点滴环保活动和教育都能给子女留下最初的环保意识,如果再经学校的积极引导,学生很可能成为环保的积极分子。 环保教育也需要全民参与,通过环保、新闻媒介、居民社区及执法等各单位有关环保的组织、宣传和执法活动,才能全面提高社会全员的环保意识,并有实际行动。随着全民环保素质的提高,全社会有了重视环保、积极参
10、与环保的良好氛围,才能更好地感染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2、组织课外活动,参与社会实践。 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过程中,小学生优秀的环境行为规范,往往具有较强的宣传和教育辐射能力及良好的示范效应。我国的很多地区以往在一些法规和规范的宣传活动中,非常重视发挥中小学的特点和优势,并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在全民环境意识教育过程中,小学生的这种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毫无疑问,如果能够在中小学学习过程中,适当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内容,如拣拾垃圾、种花护树、参与一些环保公益宣传活动等,并配合以适当的鼓励和奖励活动,既可以使他们直观的了解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内容,体会做环境小主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从中强
11、化自身的环境意识,又可以通过他们的行为感染、带动全社会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 3、走出校园,开展环保家庭活动 学校、社会、家庭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为了更好的解决环境教育中的“ 25”现象,我们鼓励学生家长创建绿色家庭,使学生能在各种环境中体验环保,创建绿色家庭对学校而言,是非常困难的一项工程,我们通过大力的宣传,并向全校家长发放绿色家庭公约,至今为止,我们已与50多个家庭签订了绿色家庭公约,环保在学生家庭中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 为此,我们给家长发放了环保倡议书,让家长签名,共同参与。建议每个家庭上菜市场带小菜篮,从而告别了一次性塑料袋;鼓励学生做环保使者,在家里张贴环保标记;劝父母做有益于环
12、保的事。有些父亲由于子女的“教育”,戒掉了吸烟的不良习惯,家人都感到很开心。我们认为,搞好环境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 五、研究方法与原则 研究方法 本实验研究同当前的学校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直接联系,我们抱着科研促教改的指导思想,从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入手,将科研与教改紧密联系起来,采用整体构思与单因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逐步研究及时总结,层层推进,分步论证,不断积累创新,保证本实验有序、有效地开展。具体采用下述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环保教育方面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调查
13、、检测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各年级学生采用问卷、测试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相应的做法。 3、行动研究法: 教师课堂教学短时、高效行为的研究,研究这种做法的效果。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实践研究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 2、实践性原则。通过考察、参观、访问、收集资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学习有关环保知识
14、,并在不断体验中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自觉保护环境资源的好品质。 3、广域性原则。在实践研究活动中,最大程度地依托社会力量,充分挖掘社区资源、校内外德育力量,做到校内校外相结合,定时与灵活机动相结合。 4、活动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主实践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发展性原则。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在自我管理,自我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进一步认识学习环保知识的重要,从而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的环保意识、行为习惯。 六、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前期工作:(2004年9月) 选定课题,制订计划,学习有关理论和实践的资料,调查研究,摸清环保教育的现状 制定和健全学习和交流的制度。 方案制定后,请有关专家或行家提出修改方案,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方案。 具体实施阶段:(2004年10月2005年5月) 第一阶段:( 2004年10月) 1、进一步论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 集体学习,个人尝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