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32 ,大小:300KB ,
资源ID:2742611    下载:注册后免费下载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d-27426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03 第三次课(范式与推理).ppt)为本站会员(教育咨询)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发送邮件至13560552955@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03 第三次课(范式与推理).ppt

1、 2)归纳推理 凡前提和结论不存在必然联系的推理 归纳推理。 为了严格的进行正确的推理过程我们给出如下定义: 定义:设1,2n,都是命题形式,称推理1n 推出是有效的,如果对1,2n,中出现的 命题变元的任一指派,若1,2n都真,则亦 真,称为有效的。 否则称为无效的(不合理的)。 记为:1,2,n 其中这个表达式称为矢列 Note:通过证明规则应用于前提而得到更多的公式,再将规 则用于这些公式,最终得到结论。 *16 2.2.1自然演绎规则 在证明矢列时每一步使用正确的规则是十分重 要的,也就是说给出正确的前提按照正确使用规则 来推出有效的结论。 否则就会出现不合理的结论。 例如 p:金是金

2、属 q:银是金属 p,qpq 若推出这样结论是不合理的 ,它的意思是“金是金属且银不是金属” 下面讲证明规则共15个 *17 合取规则(i) 定义:这个规则在已知分别得到结论和的 前提下,推导出结论 我们将这个规则记为: 前提 i 合取引入 结论 其中:横线上面是该规则的两个前提,横 线下面表示结论,i读作合取引入 Note:上式的结论不一定是最终结论 ,为了得 到最终结论,有可能用到更多的结论。 Note:逻辑联结词,一个或多个引用它的规 则,同理也有一个或多个消去它的规则。 *18 合取消去规则(e1,e2) 已证明 e1 e2 合取消去 结论 其中e1表示:如果有 的证明,通过该规 则可

3、以得到一个证明。 e2表示:如果有 的证明,通过该规则 可以得到一个证明。 Note:e1中的必须匹配前提的第一合取项 e2中的必须匹配前提的第一合取项 *19 例:用规则证明pq,r qr是有效的。 解题思路:开始写下前提留一些空行,(构 造证明的任务应用一系列适当证明规则填充 前提与结论间的空行中)写出结论 pq 前提 r 前提 空行 qr 结论 *20 为了证明及阅读方便,将每行都标有行号,并写出证明理 由。 1 pq 前提 理由 说明 2 r 前提 3 q e21 e2利用1得出3把q看作 4 qr i3.2 i 利用3与2根据合取引入得 到4 Note:第四行引用时注意合取项的顺序i

4、3,2是对的, 但i2,3就不对。 上述的证明过程是引用了规则ei与i得到证明结 论。 Note:上述规则不仅可以用在原子命题(语句),也可以 用在复合语句中。 *21 例:(pq)r根据 e1 看作(pq)推 出pq 而上例中在计算机实现中就必须使用指针,若逐字逐 句证明实际上是树状结构。 (pq)e2 e2 q r i i qr 结论 *22 双重否定规则(否定之否定) 我们知道=在这里我们称之为双重否 定。同类合取引入与合取消去,我们给出双重 引入规则。 e 双重消去规则 i 双重引入规则 *23 例:证明矢列p,(qr) pr是有效的。 1 p 前提 理由 说明 2 (qr)前提 3

5、p i1 i 利用第一行使 用双重否定规则,得到第三行 4 qr e2 e 利用第二行使用双重 消去规则,得到第四行 5 r e24 e2 利用第四行使用双重消 去规则,得到第五行 6 pr i3,5 利用第三行与第五行使用合 取引用规则,得到第六行 Note:上述证明过程分别4次引用规则而合理的推出结论,其中2次 用了引规则一次双重取消和一次双重引用。 *24 又例:证明矢列(pq)r,stqs是有效的。 1 pq)r 前提 理由 说明 2 st 前提 3 pq e11 利用1行使用e1 e1 合取消去规则得3行, 其中(pq )= 4 q e23 利用3行使用e2 合 e2 取消去规则得4

6、行, 其中q = 5 s e22 利用2行使用规则e1 e1 得到5行= s 6 qs i 4,5 利用4,5行使用合取 i 引入规则得第6行 同上例类同4次使用规则,最后将结论推出。 *25 蕴涵消去规则(也称分离规则) 定义:这个规则表示:已知及蕴涵,我们可 以正确的得到。 此规则表示为: 前提 e 蕴涵消去 结论 例:如果下过雨那么街道是湿的。 p:下过雨 q:街道是湿的 pq:如果下过雨,那么街道是湿的 Note:如果我们知道下雨,而且知道是湿的两个前 提结合起来看得出结论“街道确实是湿的,可见蕴涵消去 规则的合理性。(但不具有一般性只是应用常识) *26 例:一个编程的例子 p:程序

7、的输入值是一个整数 q:程序的输出值是一个布尔值 pq:如果程序输入值是一个整数,那么输出一个布尔值。 Note:如果程序满足pq但不满足p(如输入一个姓名)那么不 能推出q。 总之这个例子说明一定要求有效的,并注意其前件。 例: e蕴涵消去规则不仅可用原子命题也可以用在复合命题中。 证明:pq ,pqrp rp 1 pq 前提 理由 说明 2 pqrp前提 将2行与1行利用 e e 规则得到3这里= pq = rp 3 rp e2,1 这里一次使用e规则完成。 *27 又例:不计次数地使用任意规则 已知p ,pq和p(qr)我们可以推出r: 1 p(qr) 前提 理由 说明 2 pq 前提

8、3 p 前提 4 qr e1,3 p p(qr) 利用1行3行得4行, qr 其中= p,= qr 5 q e2,3 p pq 利用2行3行得5行, q 其中= p,= q 6 r e4,5 p p r 利用4行5行得6行, r 其中=q ,= r e *28 Note:这就是不计次数的使用任意规则,当然这里 e 规则用前提及证过的中间结论而推出最终结论。 Note:这个规则是充分不必要,(不是充要)的,所以 说我们有反证规则。 例如:反证:如路是干的,刚下过雨是不对的。 证: 如果下过雨则路是湿的,但路是干的,所以未下 雨。 反证规则MT(modus tollens) 表示为: 例如:林肯是

9、俄比亚人,那么他是非洲人。林肯不是 非洲人,因此他不是俄比亚人。(将前提否定,证出矛 盾) MT (反证规则) *29 例:矢列式p(qr),p,r q 的有效性 1 p(qr) 前提 理由 说明 2 p 前提 3 r 前提 4 qr e1,2 p p(qr) 用1行2行利用 qr 规则e得到4行 5 q MT4,3 qr r MT 用4行3行使用 q MT规则得5行 e *30 例:将MT规则与e或i(双重消去或双重引入) 结合的两个示例性证明: (1)证明矢列式pq,q p是有效的 1 pq 前提 理由 说明 2 q 前提 3 p MT1,2 pq q 用1行2行使用 MT规 p 则得3行

10、,其中=p 4 p e3 3行使用双重否定消去 规则得4行,其中= p Note:该例使用了MT,e规则 MT MT e *31 (2)证明矢列式pq, q p是有效性 1 pq 前提 理由 说明 2 q 前提 3 q i2 用2行使用双重否定引入 规则得3行,其中= q 4 p MT1,3 用1行和3行使用MT规 则得4行, pq q 其中= p ,=q, p =q Note:规则使用次序由要证明的具体矢列而决定。 蕴涵引入规则:规则MT使我们证明了矢列pq,q p的 有效性,而pq qp也是有效的。 即:pq,q p等于pq q p 根据分离规则有pq,pq pqqp (参见数理逻辑徐永森

11、主编 高教出版社一书第36页) i MT1.3 MT *32 现我们给出用假设方法来证明其公式 pq q p的论证: 1 pq 前提 理由 说明 2 q 假设 假设结论的前件 3 p MT1.2 利用1行和2行 用MT规则得 3行,其中= p,= q 4 q p i2-3 : Note:证明矩形表示临时假定的范围:从q开始利用规则得到p; Note:在矩形框内的证明依赖于假定的q(可多次使用规则) Note:最后我们用i规则得到结论q p。 i 利用2-3行引用如果规则得4 行。 MT *33 上述例子相当于 1 下雨地湿 1 pq 前提 2 地不湿 2 q 假设 3 未下雨 3 p 用规则M

12、T 4 地干未下雨 4 qp 用规则i Note:框内是假设范围。 * 例:用i规则证明qp pq是有效的。 1 qp 前提 理由 说明 2 p 假设 假设结论前件 3 p i2 用2行使用双重否定引入 规则得3行,其中= p 4 q MT1.3 用1行和3行使用MT 规则得4行,其中=q =p 5 pq i2-4 使用2-4行用i规则得到5行。 34 给出蕴涵引入规则表示形式为: : i 称为蕴涵引入规则 note:紧跟在关闭的矩形框后的行必须与使用该矩形框的规则 所得到的结论模式相匹配。 i MT1. 3 *35 Note:这里,在假设的前题下证明共用了两个规则,在引 用i的这个例中 =

13、qp := p,p = q = pq i规则的特例: p p 1 p 假设 2 p p i 1-1 这种情况不依赖于任何前提。 *36 定义:若逻辑公式具有有效的矢列,则称是 定理 (任意一个公式经过有效的证明,就是定理) 例:使用多种规则证明一个公式是定理。 证明(qr)(qp)(pr) 是定理 Note:(首先均作前件假设然后推出后件,因为该 公式形如pq) *37 1 qr 假设 理由 说明 2 qp 假设 该公式形如pq 3 p 假设 4 p i3 利用3行使用双重否定引入规则得4行, 其中= p 5 q MT2,4 利用2行和4行引用MT规则得5行, 其中=q =p 6 q e5 利用5行使用双否消去规则得6行, 其中=q 7 r e1.6 利用1行6行蕴涵消去规则得7行, 其中=q = r 8 pr r3-7 : 利用3行到7行使用蕴涵引入规则得8行 其中= p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