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45KB ,
资源ID:2850296    下载:注册后免费下载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d-28502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Windows 2003 服务器版变个人版.doc)为本站会员(教育咨询)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发送邮件至13560552955@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Windows 2003 服务器版变个人版.doc

1、) 一场精致的风暴-评郭初阳的祖国啊亲爱的祖国一课一般来说,给人评课要多说好话,但分寸不好把握。给朋友评课,难度尤其大。褒得过火,有吹捧之嫌,不讨读者喜欢;贬得过分,有伤友情之可能,不讨朋友喜欢。好在郭初阳是一个可以对其直抒胸臆之人,于是,少去了我许多顾虑,所以,我宁肯对其优点发掘不足,也不愿意对其缺点轻易放过,因此我谈缺点谈得多一些。毕竟,郭初阳是一个值得苛求的人。在目前多数中学生心目中,祖国、国家、政府、政党这几个概念是没有区别的,它们被常常混淆在一起使用。祖国,是一个年轻的词汇,至少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使用它。它是一个语词的屏风,屏风后,所有的民族和个体都必须被遗忘。它有一种魔力,使

2、愤青们情不自禁地亢奋,它使那些人相信,祖国与历史上那些人间惨剧毫无瓜葛,并不存在于那些暴行之中,而是作为一种丝毫未损的,未受任何玷污的实体永存。郭初阳老师上的祖国啊亲爱的祖国这一课把这几个概念廓清了,对躲藏在“祖国”这一类大词后面的自我崇高(昆德拉称之为“KITCH”)进行了解构。在本课的重头戏,讨论舒婷为什么对自己二十多年前的诗歌感到“受不了”时,师生一起花了大力气,澄清了祖国和国家的区别,质疑了祖国是母亲一说,这些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尤其引用梁漱溟一段话非常精彩,发掘出了个人应有的价值,“中国文化最大之缺失,就在于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上”,这段话直接命中了舒婷这首诗的要害-只知有群体不知有

3、个人。整个这堂课的境界一下就上去了,这构成了郭初阳老师课堂最重要的价值。祖国啊亲爱的祖国这一类让作者自己都“受不了“的诗文,它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从文学史的角度帮助我们了解中国人曾经有过如此的精神历程,以及在当下的遗迹。这个文本和杨朔的散文一样,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解剖案例。也许这样表达更准确,“我们都是病,我们不是医生”。虽然我们也未必是医生,但是即使作为病人,我们应该拥有知情权,至少我们要知道自己的病源在哪里。解剖舒婷的这首诗,无疑能够对我们寻找精神的病源做出建设性的贡献。从自我诊断还是从陶冶情操的角度来上这一课,是界定这堂课有无价值最主要的依据。我们看惯了在病态的文本中陶醉,并

4、进行精致教学的课堂。一提到诗歌,许多人就想到要让学生“诗意的栖居”,要和学生一同进入诗的意境中,在美的漩涡中翩翩起舞;或者进行情感熏陶,让学生被爱国主义情感的飞剑击中,激情与理想共舞,爱国与崇高齐飞。不错,对文字的玩味和欣赏,对爱国主义的歌颂,常常是语文教学应有之题内文章,但这样正面建构精神的前提是,文本本身必须健康。若文本处于亚健康,甚至疾病状态,那么作为教师的职责是,首先是正本清源而不是滥情。郭初阳老师的课,好就好在抛出了一个“受不了”。如果这堂课是一场风暴,那么“受不了”就是这风暴的眼。与绝大多数老师对文本的处理不同的是,一般的课堂,能够入乎其内,吸收文本的养料,而郭老师的课既入乎其内,

5、通过与学生共同发掘诗歌中关键词所构造的意象,发展学生的文字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比较彻底地吸收了诗人在语言和写作方面的营养,然后又出乎其外的对诗歌进行了批判性审视,对学生价值方面的缺陷进行了修补,是一堂集文学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好课。有了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再来评价郭初阳老师的课堂技术,才有实际意义,否则,皮之不存,毛将附焉?从技术层面上讲,这堂课还是传统意义上的课。精雕细刻已经是“郭初阳”这个品牌的标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精雕细刻的: 整个课堂被郭有意识的分成了两部分,第一个板块是“理解诗歌”,第二个板块是“解构诗歌”。这样的预设该不该?我认为是必须的。理解是解构的前提,解构是理解的归宿,让

6、学生自己生成这样的结构行不行?我以为是不现实的。在没有教师的作用下,理解诗歌对杭外的学生来说,或许不算太难,但进行批判性审视,就有点苛求了。不要说学生,即使是语文教师,绝大多数都不可能有对诗歌进行批判性审视的高度,这是目前中学语文现状的悲哀。所以要再次赞扬郭初阳老师,在才、学、识三方面,“识”为郭初阳老师赢得了最重要的一分。预设多一点,还是生成多一点,我以为必须看菜下饭,根据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对学生程度的把握来定,不宜拘泥于后现代课程观的要求,关键是看教师的设计对学生精神生长能否最大限度地起作用,学生是我们课堂中的上帝。本课由于有两大板块的框架,课堂的流程显得相当清晰,郭初阳老师行云流水的特点

7、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现。一开始郭老师贴近文本,在诗歌的语言上,几乎是字斟句酌的反复考究,反复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味。这个部分占了差不多一半的时间,充分突出了语文的特点,同时也为第二板块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从理解诗歌转到解构诗歌时,郭老师设计的过度,非常自然。老师先结合诗歌问学生,诗人为什要把过去写得那么黑暗,在学生进行了充分讨论之后,老师话题一转,诗人本身是怎样想的,“让我们来猜测一下”。自然地把诗人二十多年后对自己诗歌的评价引出来了,于是课堂进入到了郭老师预设的第二板块。象这样不露痕迹,“请君入瓮”的例子还很多。对于这样的精致,我如是看。如果精致的预设是教师事先预计到了学生的思维变化,根据

8、学生的思维走向自然导出,而非强拧学生,这样的预设有效,郭老师的课堂有大量这样的预设。郭初阳老师课堂的一大特点是,他尽可能把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状况事先估计到,当课堂在他的预料中展开时,他能从容做到见招拆招,仿佛即兴发挥、随意生成。从课堂实际效果来看,不管我们准备如何让学生充分表演,老师尽可能事先穷尽各种可能性,而提前有所准备,在教学中将站据主动,对教学效果起到正面作用。当然,事先准备的东西,并不一定都要用上,课堂走到哪里,教师就用到哪里,这样的技术体现了教师广阔的知识背景和对学生的尊重;当教师对文本有独到见解,由于铺垫不够而学生暂时无法进入教师指定的埋伏阵地时,教师若按照预定计划强行发动总攻,这样

9、的预设效果将大打折扣。遗憾的是郭老师课堂中偶而也出现了这种情况。课堂刚开始,郭老师要求学生不带感情的朗读,这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朗读诗歌怎么能不带感情?显然,郭老师另有“阴谋”。当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变得有些激动时,郭老师要求学生“平静”一点。郭老师意图很明显,不希望感情影响理性,为后面理性的顺利出场搭建平台,所以很巧妙地用“平静”一说,对学生的精神走向进行了微调,调到了老师自己所需要的方向上。这种不露声色的处理方式,一方面体现出郭老师娴熟的课堂驾御能力,一切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老师对课堂偏离预设轨道的拒绝心态。我以为这样处理是可以商榷的。在写作这首诗歌时,舒婷也许是真诚的

10、,她有这样的诗句: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中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bng)- 祖国啊!透过她的文字我们感受到了火一样的爱国热情,为什么不顺着学生在朗诵过程中的激情走下下去呢?为什么要拒绝学生自然贴近诗歌的情感呢?既然学生感情起来了,说明诗歌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

11、思想感情。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课前预习1、字音字形疲惫( bi ) 蜗( w )行 淤( y )滩 簇( c )新 迷惘( wng ) 胚( pi )芽 干瘪( bi )2、字形辨析蜗( w )牛 纤( qin )绳 绯( fi )红 隧( su )道女娲( w ) 歼( jin )灭 菲( fi )薄 深邃( su ) 教学课程:一、导入课题,介绍作者及背景1、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福建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的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19

12、80年到福建文联创作室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分会理事。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她的作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新诗奖。2、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批年轻的诗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引起了诗坛的瞩目。他们大胆开拓诗歌的艺术领域,用非传统的新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他们强调诗人的主管感觉世界,追求诗的内在旋律,大量采用虚的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他们的一些诗作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人们读起来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晰易懂。这种诗被称为“朦胧诗”。3、写作背景舒婷毕业以后,去福建上杭山村插队。1972年底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

13、早在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二、听诗歌朗诵,整体把握感情基调思考: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是通过何种方式抒情的,她的痛苦从何而来,她的希冀又在哪里?教师点拨:作为舒婷的代表作之一,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诗人用新奇意象来关照内心的情感记忆,描绘了祖国深重的灾难与贫困,以及新生的希望和光明的前程。诗作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祖国母亲,一反以往浮泛的“神话”式的歌颂,而是把自己摆进历史与未来相交错的现实中,对祖国的过去和将来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祖国母亲深挚的热爱和献身祖国的决心。

14、三、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重音教师提示: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1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2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3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4节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4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四、研读诗歌,探究品味1、齐读诗歌第1节,思考:这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了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

15、容?给你什么感觉?提示: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意象对于诗人创造意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意境总是先从感受意象开始,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真切流露。明确:第1段是些祖国数百年来的落后状况和种种沉重的负累。作者用灰色的调子表现她眼中曾经的祖国,她把“贫穷”“停滞”等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先你人为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然后又将“我”物化为具体的客观事物,“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两个意象,象征着祖国的贫穷落

16、后和长期停滞的生产力。“那疲惫的歌”和“蜗行摸索”渲染出悲凉的寒意,“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象征了祖国经济的饥馑、闭塞,在前行的道路上困难重重、步履维艰,而“淤滩上的驳船”这一形象则有更大的概括性,它暗示了我们民族的航船在历史的进程里搁浅了,进一步概括了祖国百废待兴的状况,“纤绳”这一历史的重负深深勒进祖国母亲的肩膊,这是怎样一个苦难的历程啊。2、朗读诗歌第2节,这一节中“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个意象怎么理解?明确:“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暗示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有过光辉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历史。“飞天袖间的花朵“是美丽的,代表了人民的希望。然而”千百年来未落到

17、地面“却表明希望并没有实现。3、诗歌的第1节只有痛苦和悲哀,而第2节泽是“痛苦的希望“,那第3节又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呢?这一段写祖国的希望和新生,诗人的感情变得激动起来,诗的色调也鲜艳起来,“理想“、“胚芽”、“笑窝”、“起跑线”、“黎明”都是美好而充满希望的,它们在“簇新”、“雪白”、“绯红”的修饰下显得更加醒目,在加上“挣脱”、“新刷出”、“喷薄”的动态表现,全方位第书写了祖国的成长历程,勾勒出一幅百废待兴、气象万千、生机无限的壮丽景象,使整首诗在这一段出现了一个高潮,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美好未来的期待和憧憬。4、这一节的“我”与祖国是什么样的关系?“我”是诗人个人吗?明确:“我

18、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综合”这两个意象,从人口和国土的角度抒写了“我”与祖国的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虽然“我”曾经迷惘过,深思过,丹面对用“伤痕累累的乳房“养育了我的祖国,“我”当然应该义无反顾地奉献我的血肉之躯。这里,“我”既是诗人个人,又是全民族整体,是当代人的写照。5、整体朗诵诗歌,思考: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明确: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涵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

19、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时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五、延伸阅读舒婷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清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

20、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又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又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寓言四则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3分析寓言的故

21、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4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学习重点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学习难点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第一课时学习要点师生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和寓意;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理解精巧构思和拟人手法。学习步骤一、课前预习1了解“寓言” 2了解“伊索和伊索寓言” 二、课堂学习(一)师生共同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研习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1)梳理、归结故事的情节脉络。用简练的话语填充:全篇故事分两层,其起因和开端是,发展和结局是。(2)

22、对雕像者的形象指惜墨如金,轻轻一句“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答语,却见其情节波澜,就其表达效果试作分析。 2品味关键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笑”说明了什么?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 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动、鲜活。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对话描写为主,试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三问三答中句式、语气的起伏变化。 3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然后推举代表在班上表演,学生评议,总结寓意。 (二)、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1集体诵读,梳理寓言故事

23、的主要情节。 2畅读课文,圈点品析文中的两“吹”一“叹息”。理解蚊子的性格特点及其故事的寓意。(1)这则寓言以动物喻人,语言精练,具有强烈的想像色彩,清新、形象,那么文中是怎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2)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3)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4)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下列成语中:骄兵必败,不自量力,大意失荆州,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哪一则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 3自编寓言。题目(1)嘴和眼的对话;(2)树和斧子。要求:任选一题完成。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想像合理;300字左右即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