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70KB ,
资源ID:2873712    下载:注册后免费下载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d-28737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课题1燃烧和灭火[公开课].doc)为本站会员(教育咨询)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发送邮件至13560552955@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课题1燃烧和灭火[公开课].doc

1、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目标 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重点和难点重点: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实验准备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 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实验11-1与实验11-2: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的石

2、灰水。增加的演示实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课时安排 共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课前准备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高锰酸钾、碳酸钙等实物。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几种常见的盐,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氯化钠、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情况,我县境内的碳酸钙的含量如何?人们是怎样从自然界中获取氯化钠、碳酸钙的?3.阅读教材P70-71页,整理资料,完成下表。 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化学式 主要用途 组成上的共同点 结论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是指:化学中所说的盐是指: 4.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交流整理

3、后的资料。(学生可以补充、修正;教师给予提示、补充、点评)教师指导1.多媒体投影:投影出整理的完整资料表。(学生对照此表补充、完善自己的资料表,也可以提出疑问)2.简要说明、释疑,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练习巩固学生主持,出示问题(常见盐的名称、化学式、用途等),小组竞赛(抢答问题或争抢板书化学式)。自我反思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同位同学交流与互查。课后活动1.作业:P76页2题、P77页4题。2.家庭小实验:将食盐与细砂混合后,再分离出来。(提示:仪器代用品,想想制作简易净水器的原理。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创设情境1.学生交流家庭小实验情况(教师点评)。2.教师出示:一瓶食盐

4、,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3.学生观察: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4.提出问题:“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今天的学习任务: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实验小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通过观察、比较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和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你得出什么结果?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你采取什么方法?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怎样设计?每个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交流讨论结果:组内交流,形成方案。全班交流,互为补充。(教师发现典型,及时评价;根据问题,及时指导)教

5、师示范1.制作过滤器。2.简要说明过滤操作注意事项。学生活动1.分组实验:分工协作,分步操作,记录现象及数据。(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2.交流实验结果:各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教师适时点评,告诉精盐产率的理论值)3.学生评议,提出疑问: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大于理论值,为什么?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远低于理论值,为什么?4.分组讨论: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根据实验误差的原因,你在操作中,还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改进?5.交流讨论结果:尽可能多找出造成实验误差可能出现的原因。(学生可以进行争论,教师给以引导)教学小结1.学生: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提高

6、了哪些能力?(学生自我评价)2.教师:对粗盐的初步提纯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小结,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激励性评价)课后活动按要求写探究实验报告。复分解反应及发生条件的探究创设情境1.教师演示: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2.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盐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学生活动1.分组实验:按要求完成实验11-1、实验11-2,记录实验现象。2.集体交流: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3.创新尝试:仿照示例: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试着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碳酸钠与盐酸:Na2CO3+2HCl=2NaCl+H2O+CO2碳酸氢钠与盐

7、酸:NaHCO3+HCl=NaCl+H2O+CO2碳酸钠与氢氧化钙:Na2CO3+Ca(OH)2 =2NaOH+CaCO34.观察与思考(一):观察: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讨论:由此你发现了什么?归纳: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的鉴定方法。5.观察与思考(二):观察:第个反应有什么特点? 讨论:由此,你又有哪些新发现? 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一般形式与特点。6.回忆与反思:根据你具有的酸、碱、盐知识,列举几个酸与碱、盐与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7.讨论与归纳:讨论:你所做实验中的复分解反应与你所列举的反应,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

8、论?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课后活动1.作业:P76 1、3。2.归纳整理本课题的知识要点。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道鸡蛋壳、水垢的成分中有碳酸根离子,醋、柠檬中含酸类物质;掌握含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能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通过不同的含碳酸根离子的盐能与不同的酸反应的实验,学习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体会并初步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并用此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及其实验探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做一个学化学的有心人。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含碳酸根离子的盐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事实,掌握碳酸根离子的鉴定方法。难点: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的思维

9、过程与方法。实验准备仪器:试管架、小试管、大试管、与之相配套的单孔橡皮塞(带导管)、小烧杯、药匙、量筒、玻璃棒、表面皿、纱布、滤纸。药品:鸡蛋壳、醋、稀盐酸、柠檬、纯碱、澄清的石灰水。教学设计复习引入 学生板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CaCO3+ 2HCl=CaCl2+ H2O + CO2提问 出示一瓶纯碱,我们要知道纯碱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应采取什么方法?投影实验 1.将0.5 g碳酸钠放入试管, 并加入2 mL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2.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重复上述实验。学生思考 实验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什么问题?指导板演 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问 上述

10、三个反应有何共同点?怎样检验某种物质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学生实验 检验水垢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将少量水垢放入试管中,并加入5 mL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观察、分析 水垢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用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讲述 在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这一组实验中,相同的反应物是稀盐酸,称为这组实验的恒量;不同的反应物是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我们称为这组实验的变量。(板书注明)变量 恒量CaCO3+2HCl=CaCl2 + H2O + CO2Na2CO3+2HCl=2NaCl +H2O + CO2NaHCO3+HCl=NaCl +H2O + CO2提问 你所知道的酸除盐酸外,生活中还有哪些酸?举例 稀硫酸、醋酸、柠檬酸等。提问 上面一组实验(三个实验)中为相同的酸与不同的盐反应,那么不同的盐能与相同的酸反应吗?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学生实验 1.将醋加入放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课堂练习 把一只新鲜鸡蛋放入盛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入水底。回答下列问题:(1)若向杯中逐渐加入食盐粉末直至溶液饱和(饱和食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并解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