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一、课题的研究背景21世纪,人类进入了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信息日新月异。面对新的时代,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选择。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成为有知识的人,会思考的人,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成为会学习、会探索的创造型人才。而学会学习的基础和核心就是阅读能力,只有学会阅读,才会吸收,有了吸收,才会有创造。而要使学生能够尽早阅读,就必须首先解决识字问题。“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起点,是语文启蒙教育的开端。所以有识之士提出,小学生识字
2、越早越好,越多越好,越快越好。识字在小学教育中一直比较受重视,但成效并不明显,很多小学毕业生在汉字的掌握上仍不过关。相反,却有一些学龄前儿童在识字方面获得成功。曾有媒体报道一位父亲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用自己发明的“手指描红识字法”教她识字,使女儿5岁时就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这位父亲教女儿识字的方法很简单,成效很显著,这给我们的识字教育以有益的启发。识字难,究竟难在哪里?为什么有的小学生用了6年时间识字还不过关,而有的学前儿童用一两年的时间就能获得成功?显然,我们的识字教学中存在着问题。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教科书上要求的音、形、义都会的生字外,还要
3、巧妙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还要让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从而为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生本理论提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个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他表达了一种信念,即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并不是教师完成的。就这个意义来说,人的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学生是教育
4、过程的最后动作者。因此,把学生当成动力之源,能量之库,依托学生资源来进行识字教学,就会变得更有潜力。二、研究的理论基础1根据最佳期实施最优化教育的理论脑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发育过程中,存在着“最佳期”的现象,错过了最佳期,儿童的智力和心理发展都会受到影响。“最佳期”就是指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施之于教育和影响,可以达到最佳效果。据研究表明:口语发展的最佳期是24岁,而书面语的发展,最佳期是在56岁,从口语向书面语转化的关键是认识和掌握汉字。因此,牢牢把握5-6岁最佳期,充分识字,发展书面语言,这应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2依据儿童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理论首先,识字教学中应考虑到学生的
5、个体差异,以及对某种识字方法的适应性。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丰富多采的,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特点,教材中采取一种识字方法是不够科学的,会影响一批认知特点不同的儿童固有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影响到教学过程的直接效果和儿童智力的发展。采取多种识字方法,是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和个性发展的。其次,识字教学中要注意按照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合理安排与之相适应的识字方法。如一年级上学期,儿童形象思维方法占主要优势,对图象感知接受优于文字和图表,这时安排看图识字是符合这个阶段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但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儿童机械识记处于优势,并开始逐步向意义识记过渡,对字形分析能力明显提高,这时安排大量的韵文识字和各
6、种归类集中识字,是行之有效的。反之,如果采用单一的识字方法,就不能充分利用儿童的智力发展优势,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3遵循儿童识字的规律 (1)汉字音形义有机结合。识字教学心理学认为:“所谓识字就是意味着汉字的音、形、义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统一联系的形成。只有把音形义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统一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儿童在建立音形义联系的过程中往往依赖于简单的直接联想和智慧性的间接联想。”每个字不是孤立地认读,而是把字放在通俗语言环境中有理解地记忆,使音形义有机结合,为儿童的直接联想和间接联想创造有利的条件。 (2)识字分为“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的要求。采用“多认少写,识写分开,下要保底,上
7、不封顶”的办法,分散了识字难度,加快了识字速度,减轻了学生负担。同时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三、课题实施的策略和方法创设识字情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知识大都从兴趣出发,教师就要顺应儿童心理,巧妙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识字的情景,以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识字内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多媒体、表演、音乐等,使学生尽快地全身心地融入识字教学过程中。培养识字能力(一)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实验证明学生
8、在充分自学中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是培养识字能力的捷径。当然自学不等于老师不教,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获得知识,这样的所获才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增
9、减笔画”,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二)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识字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要求。因此,教师在教给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自己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把识字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在长期的教学中,教师们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如:1编故事识字法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
10、2猜谜识字法机械化地教识字,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厌烦,特别是低年级同学,好动好玩,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疲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而语文识字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得以巩固和熟练。所以,在教学中,利用生字的组成特点,可以编一些简单的谜面,让学生认识生字,创设游戏性情境,使他们在活跃的气氛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提高识字的兴趣。如告的谜面可以是一口咬掉牛尾巴。三木不是林,是什么?请回答。还有春的谜面三人同日行等等。学生在猜谜中掌握方法。增强了教学效果,也使同学们兴趣盎然,思维很活跃3编口诀、编儿歌、编顺口溜识字教学中,我们想方设法把一个个枯燥乏味的汉字编写成儿歌:千口舌,舌甘甜;
11、合手拿,分手掰鼓励学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识字和创造性识字。 (三)在阅读期待中培养识字能力在新教材中,还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课文形式连环画课文。这种课文图画和文字紧密配合,每幅图画下面有一两句话,类似常见的连环画,全文不注一个拼音。在学习要求上,与其他全文注音的课文没有区别,同样担负着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句的任务。教科书安排这种形式的课文,正是为了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愿望,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另一方面,从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来看,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在连环画形式的课文里,用图画一步一步地展示了故事情节,学生可以采用图文对
12、照的方法,一边看图,一边读文,通过图画,了解课文内容,猜测课文中的生字。这样,就可以有意识地将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课文中不认识的字词用什么方法来帮助学生认识呢?学生又怎样来读懂这些课文呢?阅读心理认为,阅读不是单纯地被动接受的过程。人们运用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并根据读物提供的信息,对所读的内容作出预测,然后通过阅读来印证自己的预想或期待是否正确。因此,利用阅读中的期待心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拓展识字途径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下册语文教材在识字方面的突出特点是鼓励学生自
13、主、主动地到课外识字,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周围的一切或者在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可以说,生活就是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源头活水,学生是否找到源头活水,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做到正确引导。教学中我们就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给学生提供课外识字的途径。1熟悉校园中识字刚入学的学生对校园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有趣。结合入学教育,开学第一天,我便带领孩子们来到校门口,让他们认认校门,认认教室名称。接下来,我还带孩子认读了校风、校训和学风。孩子们在一次次这样的活动中了解了校园,亲近了校园,同时,又在愉悦的氛围中认识了许多与学校生活相关的汉字。这样引导学生把熟悉校园环境与自主识字有机地融为一体,
14、浓郁的爱校情与主动识字的强烈求知欲相互渗透,学生识字的内驱力大增。2和同学交往中识字一年级新生刚入学时,对身边的小伙伴不熟悉但又很好奇。部分同学能在作业本上认出同学的名字,孩子们对这些同学是佩服而又羡慕。在教上册“语文园地”中的认识姓姓氏字时,我就把全班小朋友的名字打了出来,让他们把自己的名字介绍给同学。课后,让学生利用发作业本,用点名册点名的方式识字,并让他们制作了自己的名片让他们主动和同学去交往。他们拿者自己的名片相互交流着,在充满快乐的气氛中,孩子们既认识了大量的汉字,又结下了纯真的友谊。3在生活环境中识字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随时都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在教学自选商场后,老师就可以
15、让孩子们去逛商店,店名,各种商品的名称、广告,都是识字教学极为宝贵的资源。还可以引导他们把商标、广告收集起来,分门别类到贴在本子上,做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剪贴读本”。在学校里,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考一考,比一比谁找的商标多,谁认的字多,那真是其乐融融。还可以引导学生去识路牌、广告牌及街头标语上的字,当学生能够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会多么兴奋。因此,孩子们会乐此不疲。4在课外阅读中识字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
16、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会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但开始时,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拔高要求,否则将“弄巧成拙”,扼杀学生阅读的热情。在具体操作中,我采取了“分层要求,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优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能直呼的就直呼,要求复述故事的大意;中等生先读生字,再借助拼音一段一段地读,不求快,但求读音准确;稍差的学生阅读比较困难,便引导他们“找朋友”,即从书中找出自己学过的生字,并用铅笔在其下打一小点。这样,人人都在“阅读”,人人都能“阅读”,包括“找朋友”的学生也“读”得兴致勃勃。日积月累,打点的字越来越多,学生便可以自由阅读了。这一过程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读”中有所得,在“读”中获得发展。四、问题探讨本实验虽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以便使之更科学化,如.随着学生的识字能力增加,识字途径的拓展,部分学生已提前掌握了课本里的生字,课堂教学中,如何照顾到这些孩子,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也是我们下一步要探讨的问题。开发学生资源,优化识字教学低年级语文教研组研究报告栾海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人的一生当中,小学阶段的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