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97.1 兴和县联社“1+6”支持春耕生产 . 497.2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 . 494 一、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简介 1.1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概况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创建于 1951 年,是由辖内农牧民、农村牧区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牧民、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服务的地方金融机构。 60 多年来,农村信用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1958 年农村信用社和银行营业所合并,人事权和资金权下放给人民公社管理。 1959 年下放给生产大队,工作人员由生产大队管理,业务由生产大队和银行营业所共同领导。 1969 年交给人民公社,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2、明确了农村信用社既是集体金融机构,又是国家银行基层机构的地位和性质,加强了国家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领导和管理。19821996 年,归属中国农业银行管理,在农业银行的领导下,对农村信用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997 年初内蒙古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由人民银行负责行业管理和监管。 2003 年末,中国银监会成立后,由银监会管理。 2004 年,内蒙古自治区被列为全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第二批试点地区,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农村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改革要求,内蒙古农村信用社交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 2005 年 8 月,内蒙古
3、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自治区联社”)作为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全区农村信用社管理的一个平台正式成立。自治区联社既是由全区 88 家旗县联社和 5家单一法人社入股组成,注册资本 9248 万元,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同时又是在自治区政府授权下,依法履行对全区农村信用社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具有一定行政管理性质的管理机关。 截止 2011 年 12 月末,全区农村信用社(含农商行、农合行)资产总额 2663 亿元,连续两年保持全区银行业首位;所有者权益总额 166.17 亿元;各项存款 1975.59 亿元, 是 2005 年的 5.1 倍;各项贷款 1225.08 亿
4、元,是 2005 年的 5 倍。三农贷款 753.16 亿元,占各项贷款 61.5%,不良贷款余额 56.59 亿元,不良贷款率4.6%,资本充足率 11.81%,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 141.13% ,拨备准备覆盖率 95.09%。2005 年以来累计实现税前利润 148.88 亿元,其中, 2011 年实现税前利润 61.31 亿元,是 2005 年的 32.6 倍。全区农村信用社共有机构 2275 家,其中旗县级法人机构 93 家,分别是:农村商业银行 3 家,农村合作银行 7 家,统一法人联社78 家,两级法人联社 2 家,单一法人社 3 家。非法人机构 2182 家,其中支行 178
5、家,分理处 182 家,信用社和信用社分社 1629 家,储蓄所 193 家。 1.2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 未来三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未来三年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经济金融方针、政策,紧紧围绕自治区“富民强区”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立足三农、服务县域、拓展城区”的市场定位,坚持市场化、商业化、股份化的发展方向,坚持质量、效益和速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以人才和科技建设为主要动力,全面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努力把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打造成为机制灵活、人才汇聚、产品丰富、服务一流、管理科学、文化先进、特色鲜
6、明的现代农村金融企业,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战略目标。 5 管理体制全面理顺,股份制产权改革深入推进。深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优化股权结构,健全完善法人治理机制,真正形成权责统一、运行科学、治理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到 2013 年末,资格股全部转化为投资股,法人股占比提高 10 个百分点。 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2011-2013 年,全区农村信用社资产年均递增 12%。 2013年末达到 2264 亿元;各项存款年均递增 16%, 2013 年末达到 2000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年均递增 17%, 2013年末达到 1455 亿元。通过三年的努力,各项存款总
7、量由全区金融机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各项贷款总量由全区金融机构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 经营效益大幅增长,历史包袱全面化解。2011-2013 年,全区农村信用社各项收入年均递增 11%,2013年达到 150 亿元;资本充足率年均提高 1 个百分点, 2013 年末达到 12%;不良贷款率年均下降 1.3 个百分点,2013 年末控制在 3%以内;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年均提高 9%, 2013 年末达到 138%;综合费用率、固定资产比例每年分别控制在 45%、40% 以内;利润年均递增 14%, 2013 年达到 40 亿元;历年亏损挂账全部消化。通过企业增效,稳步提高资本回报率,回报股东和社会
8、。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基本建立,抗风险能力逐年增强。基本建立起以风险资本配置为核心,以流程优化与再造为抓手,以激励约束机制和问责制为引导,以信息科技手段为依托,全面、动态和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主要案件防控指标控制在全区金融机构平均水平以下,案件数量逐年下降。 服务地方经济功能不断增强,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凸显。以存款、贷款和中间业务系列产品为支撑,以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着力点,形成基本满足农村牧区金融服务需求的产品服务体系。农户授信户数每年增加 10 万户,农户贷款覆盖面由目前的 55%提高到 60%以上;中小企业授信户数(含个体工商户)年均递增 1 万户,2013 年达到 13 万户。贷款
9、累放额年均递增 26%,2013 年达到 2400 亿元。其中农牧业贷款累放额年均递增 26%,2013 年达到 1700 亿元,占比达到 71%;中小企业贷款累放额年均递增 15%,2013 年达到 600 亿元,占比达到 25%。 党建工作科学规范,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基本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党员干部队伍成为推动农村信用社科学发展的重要骨干。 人的素质全面提高。员工年龄老化问题基本解决;文化程度稳步提高,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员工占比达到 75.2%;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比提高 8 个百分点。员工总量、结构、素质与业务发展相匹配。
10、信息化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建设完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基本构建起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多渠道电子银行产品和服务体系。 员工收入逐年增长,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建立以绩效为先的考核考评体系,发挥薪酬的正向激励作用。在企业效益逐年增长的基础上,稳步提高员工收入。员工收入年均增长达到 10%以上,到 2013 年,全区农村信用社年人均工资达到 10 万元以上。 合规文化深入人心,企业精神全面弘扬。全面打造具有农信社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全面、系统、适用的企业文化体系,使之成为指导员工行为的基本准则和价值取向,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保障战略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 6
11、 (一)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1.探索理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按照“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精神,积极探索自治区联社与基层联社以产权为纽带,股权为连接,规则为约束的运行机制,逐步理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积极向国家申请,力争将我区作为省级联社改革试点。在保持旗县联社独立法人地位的前提下,科学规范自治区联社履职行为,履职重点逐步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结合辖内农村信用社不同情况,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实行分类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2.开展以股份制为主导的新一轮产权改革。按照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要求,科学明晰产权关系,全面优化股权结构,构建以股份制为主导
12、的多元化产权制度。 推动旗县联社的股份制改造。对符合股份制改造条件的,本着成熟一家改造一家的原则,开展股份制改造工作。暂不具备条件的,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溢价增扩股金、新股东购买不良资产和弥补历年亏损、地方政府置换不良资产等方式,逐步完成股份制改造工作。在开展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开全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工作。 开展股权结构优化工作。调整资格股和投资股的权利义务,实行差别分红和表决制度,增加投资股对股东的吸引力,有序引导资格股向投资股转换。从 2011 年开始,不再募集资格股,并逐步降低资格股比例,争取用 3 年时间将资格股全部转换为投资股。尝试建立股权流转体系,规范股金转让程序,股权适度
13、向法人投资者集中,引入优质企业股东,进一步提高法人股比例。按照股权结构多元化原则,合理配置内部职工、企业法人与社会自然人的入股比例,吸收种养殖大户、企业法人等有能力、有意愿参与农村信用社管理的投资人入股,多渠道增资入股,建立稳定的股本金来源渠道。 3.构建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运行机制。按照“结构简捷、形式灵活、运行科学、治理有效”的法人治理模式,建立完备的治理架构、规范的治理程序和有效的治理机制。在确保权力制衡约束的前提下,建立小股东委托代理表决机制,加强董(理)事会建设,健全董(理)事选拔机制,严格董(理)事资格条件。具备条件的,要选聘具有金融专业知识和银行从业经验的人员作为独立董事,提升董事
14、素质和履职能力,提高董(理)事会的决策水平。积极运用市场化机制选择高级管理人员,实施目标管理。增强监事会功能,提升监事会独立性,明确监事会职责边界,强化监督检查职能,建立监事会定期报告制度,畅通信息报告渠道。加强对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的考核评价,有效约束董事会和高级人员的履职行为,维护全体股东、利益相关者和农村信用社的整体利益。 4.加快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改进完善绩效考核考评制度。完善综合考核和评级考核,科学设定、合理调整考核内容与评级指标,逐步建立分类考核、分类指导、绩效挂钩的考核体系;强化过程考核,加强日常考核和时点跟踪考核,建立考核记录;有效运用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奖惩。开展高管
15、人员股权激励和绩效薪酬延期发放机制试点,推行员工积分考核办法,优化指标设置,实现对各个层级、各项工作当期绩效、长远业绩客观、全面、公正评价。进一步修改完善现行薪酬分配体系,合理确定不同管理层级间的薪酬分配比例,实施科学有效的薪酬与业绩挂钩办法。建立高管人员和重要岗位员工履职风险金制度,探索建立股权、企业年金等薪酬分配以外的多种激励手段,激发内在经营活力。建立健全激励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引入更加公平、公开的竞争淘汰机制,进一步优化干部选拔和岗位竞聘机制,建立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违规问责和尽职免责制度,通过制度管人,机制用人,环境留人,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实施人才与科技兴社
16、战略。 7 1.把人力资源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全面实施人才兴社战略。按照“控制总量、优化配置、创新机制、规范管理、提高素质”的总体要求,逐步建立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努力打造总量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竞争力强的专业化、高素质人力资源队伍。 合理规划调整人力资源总量,优化人力资源结构配置。推进新一轮“三定”工作,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大力实施减员增效,坚持“逢进必考”,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进一步优化员工年龄、文化、专业结构。 建立健全严格规范、激励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实行员工竞争上岗,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加大干部公开选拔力度,倡导通
17、过公开考试、考核,竞聘上岗;试行“一推双考”制度,尝试由旗县联社直接选聘经营层主任、副主任;实行干部任期目标考核,建立和完善干部正常退出、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制度;完善后备干部培养机制,逐级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严格落实“四项制度”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加大干部队伍监督监察和责任追究力度。 不断完善薪酬激励和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薪酬分配原则,继续实行结构工资制,建立以经营效益为核心,以管理效果为标准,绩效挂钩、考核严格的薪酬分配制度;按照“以岗定级、以级定薪、岗变薪变”和“合理倾斜、差别劳动”的原则,将分配向高管人员和重要岗位合理倾斜;坚持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协调
18、,建立健全普调、奖调、特调和对内退、二线人员等特殊群体的薪酬调整机制。认真执行员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完善住房公积金的提取和管理,鼓励支持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保障员工基本权益。 建立健全培训教育制度,全面提高人员素质。按照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的原则,切实做好各层面员工培训、轮训和学历教育工作,不断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逐步与高校合作建立培训教育基地,努力打造“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培训师队伍,建立起“组织健全、职责明晰、考评科学、资源优化”的教育培训体系。 2.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发展的主要支撑。坚持科技兴社战略,坚持安全性、先进性、适应性
19、、经济性的原则,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队伍、科技组织体系、内控管理制度和信息保障能力建设,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努力防范和控制信息系统风险,形成系统的基础网络架构、业务应用架构、安全运行模式和技术组织管理架构,形成信息科技化管理体系。 重点建设和优化以价值创造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人力资源、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业务报表、审计系统、现金管理和绩效考核等项目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农村信用社管理水平,使农村信用社有效的客户管理、信贷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组织行为管理等建立在强大的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建设和优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业务系统,形成支撑信息化建设的网络平台,利用信息化成果大力拓展电子化
20、产品和服务,联通各种结算渠道,让广大农牧民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便捷的金融服务,以金融信息化推动城乡金融一体化,实现金融普惠目标。 (三)全面提升业务综合发展能力。 1.进一步明确业务发展定位和目标市场。树立“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持续稳健”的经营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加快经营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步实现传统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共同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和盈利模式。以农牧民和农牧业经济组织为重点,更好地发挥服务“三农三牧”的优势和主力军作用,加大对现代农牧业生产的资金支持,积极拓展农村8 消费信贷市场,办好农牧民自己的乡村银行;以城市、乡镇
21、社区居民为重点,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实现自身的特色经营,努力满足多样化综合性金融服务需求,做优立足社区的零售银行;以县域中小企业为重点,积极为县域经济发展中各类优质项目提供信贷支持,稳步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市场份额,做强服务县域的主力银行。 2.建立产品服务体系,加快创新步伐。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产品研发的组织管理体系,着力培养专业人才队伍,走合理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产品创新之路,逐步提升农村信用社自主研发新产品的能力,建立随需而变、可持续的产品创新机制。 加快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全方位拓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加强与信用村、信用协会等信用共同体和专业合作社
22、合作, 运用联保、担保基金和风险保证金等联合增信方式,探索满足农牧户的大额贷款需求;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有效担保品范围,积极推广可循环授信贷款,应收帐款和仓单、生产设备抵(质)押贷款,稳步开办土地和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林权和股权抵(质)押贷款;探索发展基于订单与保单的金融工具,开发“信贷+ 保险”金融服务新产品;积极推动发展“公司 +农户”、“公司+ 中介组织+ 农户”、“公司+ 专业市场+ 农户”等信贷模式,促进农牧业生产经营组织化、集约化。 加快中间业务产品推广。坚持“全面推动,重点发展,优势经营,循序渐进”的原则,大力普及支付结算类业务品种,重点做好代收代付类产品推广应用,有步骤地推出个
23、人理财产品、财务咨询顾问、保管箱和国际结算等服务类、融资类高附加值产品;加强同业合作,开展互为代理业务、理财产品服务、代理开放式基金、代理银证转账等业务。不断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和效益增长点。 加快电子银行产品研发。完成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新型转账终端等产品的开发、推广和完善,提高“富民一卡通”、“惠农一卡通”的覆盖面,加快贷记卡、IC 卡等金牛卡新功能的开发和应用。通过以产品创新和多元化组合为着力点,不断延伸和拓展农村信用社的产品链,基本形成能够满足县域、社区、乡镇金融需求的完整产品和服务体系。 3.全面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推行集约化管理和差异化服务相结合的贷款管理模式。旗县联社统一负
24、责对公司信贷业务的专业化管理,提高大额贷款的风险管控水平,对超过联社自身支持能力的客户,大力推广社团贷款模式,发挥农村信用社的整体服务优势,提升直接服务大客户的能力;基层信用社重点负责对小额贷款的营销管理,继续发挥好贷款灵活方便的优势,有效对接县域经济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深入推广实施“阳光信贷”服务模式,坚持贷款“四公开”制度,增强贷款透明度。认真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强化贷款的全流程管理、贷放分控管理和实贷实付管理,加强贷后风险控制,建立风险预警和对抵(质)押物的动态监测机制,加大信贷管理风险责任的追究,将贷款管理各环节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并建立各岗位的考核和问责机制,
25、实现贷款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提高新增贷款质量。继续加大对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力度,深入实施好不良资产集中管理模式,创新解决不良贷款的思路,综合运用打包、买断、委托、股权溢价收购等办法,加大对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及核销力度,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帮助农村信用社加快处置不良资产。 4.不断完善网点服务体系。发挥农村信用社网点优势,建设“全覆盖、布局优、功能全、形象好”的网点服务体系。通过提供不同形式的金融服务,实现农村金融服务的全覆盖,保证广大农牧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金融服务,提升农村信用社社会效益和整体形象。加快在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城镇新区和经济增长快、服务需求潜力较大地区的
26、网点布局,加快精品网点打造步伐,探索设立电子化网点,不断调整和优化网点布局。完善网点服务功能,实现业务功能分区、客户分层,把优势资源集中到优质客户上,提升网点效率。加强服务9 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提升优质服务层次。逐步实现农村信用社网点建设标准化、网点布局科学化和网点服务的高效化。 5.有效开展资金营运。本着服务为主、风险为本、市场化原则和营运管理相分离原则,围绕资金营运、资金清算、票据和交易业务,缓解地区间因资源失衡导致的资金余缺并存和发展不均衡状况,发挥资金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农信银资金清算系统、大小额支付清算系统的跨行异地清算功能,树立起农村信用社“汇通天下、服务城乡”的服
27、务品牌,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以接入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为契机,发展系统内部票据承兑贴现市场,优化资产结构;加强对银行间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业务的管理指导,代理社员进行债券买卖、债券回购等业务,促进资产的保值增值。 6.初步建立电子银行服务体系。把电子银行作为与传统营业网点并列的业务经营和市场拓展的重要渠道,充分发挥其“渠道”、“产品”、“营销”和“服务”功能,与传统优势业务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性的服务界面和服务体系,提高业务经营的效率和效益,节约经营成本,促进城乡支付服务一体化发展。初步形成以网上银行、“96688 ”客户服务中心( 电话银行) 、手机银行、自助银行(ATM 、 POS)
28、四大类产品为架构,逐步构建种类齐全、优势突出的电子银行产品体系,形成战略明确、品牌清晰、差异化服务和具有持续核心竞争力的的电子银行服务体系。 7.不断强化财务管理。全面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和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建立健全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统计分析体系。积极探索会计核算的扁平化,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核算水平,增加核算收益。建立授权分责、相互监督的会计内控制度,形成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会计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委派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加强日常管理和综合考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风险防控能力。探索建立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适应当前管理体制的财务管理方式,实现财务管理各
29、环节的有效衔接。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创新财务管理手段,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加强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组织实施全面预算编制,优化财务资源配置。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强化非信贷资产日常管理,降低不生息资金占用。严格控制非生产资本性支出,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加大产品研发、营销、网点建设和科技信息的投入力度。探索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资本管理技术,建立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实施资本运作,增强资本约束能力,稳步提高资本的回报率。加强统计基础工作,提高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可比性。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四)强化风险控制与安全防范。 1.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厘清理(
30、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和风险管理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合理划分风险管理部门职能与信息科技、法律等专业风险管理职能间的界线,建立起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相互制衡、运行高效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制定与自身发展规划、资本实力、经营目标和风险管理能力相适应,覆盖所有业务和管理环节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按照“梳理规划建设提高”的路径,分类规划、梯次建设,全面梳理现有风险管理状况,农村合作银行按 3 年、农村信用社按 5 年统筹制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中长期规划,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加快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着力建立严密的内部防控体系。按照“内控优先、制度先行”的原则,对现有各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和
31、完善,配合新业务和新产品的开发推广,及时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增强规章制定的适用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建立起层次清晰、科学适用、覆盖全面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定期开展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逐步建立完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资产风险分类和保护机制,授权授信管理机制,完善岗位流程管理,推进风险计量工作,规范合规检查制度,建立风险报告制度,基本建立起以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为保障,以科学的风险度量为基础,以风险资本的配置为核心,以10 流程优化与再造为抓手,以激励约束机制和问责制为引导,以信息科技手段为依托,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进行既专业分工又综合统一的
32、管理,基本构建起全面、动态和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合规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协作机制。制定科学合规建设规划,建立完善合规框架,培育良好的内部合规文化,基本构建起以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先进的内控合规文化为基础,以准确的风险识别和完备的监测评估体系为前提,以健全的制度和严密的控制为核心,以严格的审计监督和客观的评价体系为保障,覆盖全部机构、全部业务和贯穿业务全过程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遏制大要案和重大违规问题的发生。 2.提高风险监测和风险处置能力。加强对各类风险的预测、预警和预判,提高识别计量风险能力。突出关注信用风险,精确揭示信贷管理、票据融资、理财业务和信息科技等关键风险点,降低风险指标偏离度,
33、紧盯风险迁徙变化趋势,注重防范单体机构风险恶化,严防出现区域性甚至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方式由注重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置相结合转变,推进风险管理关口前移。 加强对高危机构的风险化解。以“改善经营状况,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支农能力”为目标,尝试引进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开展系统内收购、兼并、重组或参股控股,使高危机构的处置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努力建设案件防控长效机制。继续深入开展案件风险排查,全面落实案件专项治理和防控工作措施,大力构建自我约束、监督制约、考核评价三位一体的案件防控机制,筑牢自控、互控、监控防线,使主要案件防控指标控制在全区金融机构平均水平以下,案件
34、数量逐年下降。 3.强化监督和安全保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作为核心工作,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以强化监督为关键,以严格检查和从严惩处为突破口,以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重点,初步建立农村信用社拒腐防变教育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农信社纪检监察部门,全面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以合规稽核为基础,以风险稽核为导向,扎实开展常规稽核和专项稽核,积极开展内控评价,强化制
35、度执行力,促进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加强对重点机构网点、重点业务和岗位、重点人员的稽核监督,力争三年内完成对 93 家旗县法人机构的全面稽核。探索创新稽核方式,逐步实现由单一现场稽核向现场稽核与非现场稽核相结合转变,由常规通知式稽核向通知稽核与突击稽核相结合转变。加大稽核整改和成果运用力度,通过建立稽核整改报告、通报制度、健全稽核整改协作配合机制、完善后续稽核制度、落实稽核整改责任追究制度等,建立健全稽核整改工作长效机制。加强稽核队伍建设,不断完善稽核大队的管理,健全适应稽核工作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稽核人员素质。加强稽核规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稽核规章制度,规范稽核行为,实现依规稽
36、核。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防范管理责任。不断改进人防、物防、技防手段,提升科技防范水平。继续加强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强化安防知识和技能培训,实行安全技能资质考试,提高整体素质及工作能力。优化安全保卫工作管理流程,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逐步推进运钞工作的专业化、社会化进程,搭建安保监控网络,对库房、ATM 、营业网点等要害部位实行实时监控。实现由被动遵守到主动随着粮食直补等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土地承包价格大幅度提高,引发了当地部分农民要求退还土地的上访。为了保证农民的利益和全县农村的稳定,我们本着为农民造福、不与农民争利的原则,经过法院调解和与群众协商,主动把 400 多亩土地退还给农民,并调高了保留下的土地承租价格,达到了农民满意。同时,筹资 200 多万元,新修 10 公里乡间公路,使周边四个村的农民直接受益。20XX 年陈官屯镇胡辛庄村赵耀伯等20 余户农民,反映在校大学生土地承包经营权被收回的问题。20XX 年因高速公路占地,该村重新调整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