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 ,大小:187KB ,
资源ID:327128      下载积分:2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d-3271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年北京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20190411162714).pdf)为本站会员(chunschuan)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发送邮件至13560552955@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年北京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20190411162714).pdf

1、d=1:3 21如图,柔软轻绳 ON 的一端 O 固定,其中间某点 M 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 N,初始时, OM竖直且 MN 被拉直, OM 与 MN 之间的夹角为 ( 2 )。现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 不变。在 OM 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A MN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 MN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C OM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D OM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三、非选择题:共 174 分。第 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129 分)22( 5 分)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 用自制 滴

2、水计时器 计量时间。 实验前, 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 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 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 6 个水滴的位置。 (已知滴水计时器每 30 s 内共滴下 46 个小水滴)( 1)由图( 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 _(填 从右向左 或 从左向右 )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 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 b)中 A 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_m/s,加速度大小为 _m/s2。 (结果均保留 2 位有效数字)23( 10 分)某同学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所使用的器材有:小

3、灯泡 L(额定电压 3.8 V ,额定电流 0.32 A) ;电压表 V (量程 3 V ,内阻 3 k ) ;电流表 A (量程 0.5 A ,内阻 0.5 ) ;固定电阻 R0(阻值 1 000 ) ;滑动变阻器 R(阻值 09.0 ) ;电源 E(电动势 5 V ,内阻不计) ;开关 S;导线若干。( 1)实验要求能够实现在 03.8 V 的范围内对小灯泡的电压进行测量,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 2)实验测得该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如图( a)所示。由实验曲线可知,随着电流的增加小灯泡的电阻 _(填 增大 不变 或 减小 ) ,灯丝的电阻率_(填 增大 不变 或 减小 ) 。( 3)用另一电源

4、 E0(电动势 4 V ,内阻 1.00 )和题给器材连接成图( b)所示的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 R 的阻值,可以改变小灯泡的实际功率。闭合开关 S,在 R 的变化范围内,小灯泡的最小功率为_W ,最大功率为 _W 。 (结果均保留 2 位小数)24( 12 分)一质量为 8.00 104 kg 的太空飞船从其飞行轨道返回地面。飞船在离地面高度 1.60 105 m 处以 7.5 103m/s 的速度进入大气层,逐渐减慢至速度为 100 m/s 时下落到地面。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在飞船下落过程中,重力加速度可视为常量,大小取为 9.8 m/s2。 (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1)分别求出

5、该飞船着地前瞬间的机械能和它进入大气层时的机械能;( 2)求飞船从离地面高度 600 m 处至着地前瞬间的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已知飞船在该处的速度大小是其进入大气层时速度大小的 2.0%。25( 20 分)真空中存在电场强度大小为 E1 的匀强电场,一带电油滴在该电场中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 v0,在油滴处于位置 A 时,将电场强度的大小突然增大到某值,但保持其方向不变。持续一段时间 t1后,又突然将电场反向,但保持其大小不变;再持续同样一段时间后,油滴运动到 B 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1)油滴运动到 B 点时的速度;( 2)求增大后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保证后来的电场强

6、度比原来的大,试给出相应的 t1和 v0 应满足的条件。已知不存在电场时,油滴以初速度 v0 做竖直上抛运动的最大高度恰好等于 B、 A 两点间距离的两倍。26( 15 分)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 成 铵 盐 , 利 用 如 图 所 示 装 置 处 理 铵 盐 , 然 后 通 过 滴 定 测 量 。 已 知 : NH 3+H 3BO 3=NH 3 H3BO 3 ;NH 3 H3BO 3+HCl= NH 4Cl+ H 3BO3。回答下列问题:( 1) a 的作用是 _。( 2) b 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 _。 f 的名称是

7、_。( 3)清洗仪器: g 中加蒸馏水:打开 k1,关闭 k2、 k3,加热 b,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闭 k1, g中蒸馏水倒吸进入 c,原因是 _;打开 k2 放掉水,重复操作 23 次。( 4)仪器清洗后, g 中加入硼酸( H 3BO 3)和指示剂。铵盐试样由 d 注入 e,随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冲洗 d,关闭 k3, d 中保留少量水。打开 k1,加热 b,使水蒸气进入 e。 d 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 _ 。 e 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 e 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的作用是 _。( 5) 取某甘氨酸 ( C2H 5NO 2) 样品 m 克进行测定, 滴定 g 中吸收液

8、时消耗浓度为 c mol L-1 的盐酸 V mL,则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为 _%,样品的纯度 _ _%。27( 14 分)Li 4Ti5O12 和 LiFePO 4 都是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 可利用钛铁矿 (主要成分为 Fe TiO3, 还含有少量 MgO 、SiO 2 等杂质)来制备,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 酸浸 实验中,铁的浸出率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当铁的侵出率为 70%时,所采用的实验条件为 _。( 2) 酸浸 后,钛主要以 24TiOCl 形式存在,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 3) TiO 2 xH2O 沉淀与双氧水、氨水反应 40 min 所得实验结果如

9、下表所示:分析 40 时 TiO 2 xH2O 转化率最高的原因 _。( 4) Li 2Ti 5O15 中 Ti 的化合价为 +4,其中过氧键的数目为 _ 。( 5)若 滤液 中 2 1(Mg ) 0.02mol Lc ,加入双氧水和磷酸(设溶液体积增加 1 倍) ,使 3Fe 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 3 5 1(Fe ) 1.0 10 mol Lc , 此时是否有 3 4 2Mg (PO ) 沉淀生成? (列式计算) 。2016 年全国卷 ( 甲卷 ) 历史试题分析(甲卷使用省份:贵州 甘肃 青海 西藏 黑龙江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新疆 辽宁 陕西 重庆)24图 3 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

10、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分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演变为考查对象,利用考古资料形成新情境,旨在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中, 准确获取历史信息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题干来源于考古资料,通过文字叙述,学生可知三体石经中有先秦古文和小篆等三种字体。图片中的字体是隶书,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即可知道题干给出的是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 从题干可知三体石经刻于曹魏时期,中国古代文字在秦时即已统一,所以 A 项可排除。根据所学知识,曹魏时期通行文字为隶书,先秦

11、文字和篆书都已不是通行文字,故 C可排除。根据所学知识,早在商朝时期的甲骨文汉字即已形成完整体系,故可排除 D。故可得出正确选项是 B。【答案】 : B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分析】 本题从另一个侧面考查了学生对主干知识选官制度的理解,要求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下分析材料, 提炼有效信息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题干给出了从汉至唐的选官制度,察举制度实行的方式是由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根据所学,魏晋九品中正制根据门第来选拔

12、官员,科举制是自由投考、差额录用,可见与前代相比,科举制大大扩大了录取的基础,使普通大众得以有机会通过考试走入仕途。而科举制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必然使社会中更多人读书,参与科举考试,争取做官,从而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故正确答案为 D项。科举考试科目为明经、诗赋等,不能选拔最优秀的官吏和鉴别官员道德水平,排除A、B 两项。科举考试自由投考,不排除世家子弟入仕,故排除 C项。【答案】 : D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 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有

13、效解读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宋代“田制不立” ,在土地政策上“不抑兼并” ,这一政策导致的后果是土地交易频繁,土地越来越集中,大量民户失去土地而成为租种土地的“客户” ,因此 B项符合题意。北宋商品经济繁荣, A项不符合史实。唐末以来,坊市制度崩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繁荣,而不是民户失去土地,故 C项错误。田赋一直是北宋赋税的重要来源, D项不符合史实,故错误。【答案】 : B27 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 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

14、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有效解读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明末以来, 随着台湾回归祖国, 大量福建民众移民台湾寻求生计, 这些移民在台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已经安居乐业。 按照我国传统的宗族观念, 叶落归根或者说与祖先在一起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便是大量已移居台湾的民众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原因。A 项仅提到族谱编修的问题,而不是题干所要表达的,故错误。B 项符合对题干的分析,故正确。C 项不符合史实,内地宗族整体迁移台湾,不能说开始于乾隆时期。D 项不仅不符合史实,也与题干材料所表达的意思不相符合。【答案】 : B28 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

15、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 “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分析】 本题考点是高中历史主干知识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 主要考查考生准确获取和理解材料提供的信息, 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和解释历史现象、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的能力。题干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19 世纪中期以后,洋货大量涌入,即使偏僻的农村地区, 火柴、 洋布等日用品在市场上都有供应。 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历史现象的历史背景是,近代以来欧美列强以枪炮不断打开亚非拉国家

16、的国门, 紧接着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 在此过程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近代中国亦不例外, 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不断扩大和深入, 城乡市场日益被纳入世界市场体系, 市场上的洋货无论数量和种类都不断增多, 对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种状况一方面给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 另一方面使民众的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密切。 因此,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项。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是在 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商品经济在整个近代都没有取代自然经济;洋货大量涌入主要是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的结果,尽管到了 19 世纪末中国市场逐步走向主动开放,但与本题材

17、料无关。故 A、 B、D 选项均不正确。【答案】 : C29 1930 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 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 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利用所给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给出一个历史现象:在 1930 年,革命根据地粮食产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以致米价低于白色区一半以下。 要求考生判断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正确的分析判断需要考生调动有关这一时期革命根据地实行

18、土地革命的知识。 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 把土地分给农民, 农民一旦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土地, 生产积极性就空前高涨, 使粮食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故 A项正确。红军保卫革命根据地,只可使农民正常生产,但不能增产, B项可以排除。革命根据地处于国民党包围之中, 政府的主要精力不可能放在增产上; 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也是不可能的,所以 C、 D两项都是错误的。【答案】 : A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 “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 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 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

19、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有效解读和分析信息,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抗日战争胜利后, 如何处理日伪企业, 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内容, 可以反映出国民政府某些经济政策的走向,这是此题的立意所在。事实如题干所述,国民政府将接收的日伪纺织企业收归国有,成为国有资本,而不是归于私有,成为民族资本,这会强化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政府高层的解释” 是在为这种做法寻找理由。 这一时期也正是国家资本的膨胀时期。 所以 D是正确项。从题干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看,在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并

20、没有去做缓解民族工业困境的工作,也没有实行统制,题干材料也没有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衰落,故 A、 B、C 三项都可以排除。【答案】 : D31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分析】 本题侧重考查考生阅读材料、理解概念和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实现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必要条件, 我国原有的工业基础极其落后, 这种经济状况需要依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迅速改变。 而当时的国际环境, 只能主要依靠自已的力量积累实现工业化的

21、物质基础。 这就需要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在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的情况下, 不断扩大积累率。因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住宅等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不断受到抑制,其主要目的即是不断扩大积累率,以奠定我国的工业化基础。因此,正确选项为 A。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确定也就决定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实际上并不平衡,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也并非被压缩,城市化进程也并非放缓。因此, B、 C、 D不是正确选项。【答案】 : A32公元前 5 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 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 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

22、在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分析】 该题考查的是主干知识希腊民主政治。在古代希腊,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从未流于形式,故 A 是错项。公民大会就是民众会议,多数民众保持政治热情,故 B项是错项。 政府特别是公民大会都由民众组成, 民众不可能自己不信任自己, 故 D项是错项。驱赶少数民众前去参加公民大会体现了那时参政议政不仅是公民的权利, 而且是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 故 C项是正确项。 该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 并弥补教材的不足。【答案】 : C33英国 18 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 1816 年以

23、后死亡率上升。 1831 1841 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 146 上升到 27 2,利物浦由 21 上升到 34 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分析】 本题以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死亡率为主题, 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题干说明了进入 19 世纪后英国死亡率上升的情况,而且给出了工业集中地区死亡率上升的数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时期,人口向工业城市集中。与 18 世纪死亡率明显下降相比, 显然 19 世纪死亡率上升的主要是城市, 工业集中地区死亡率上升也佐证了这一结

24、论。 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早期工人阶级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据此, 能够判断 A 项是正确项。 B 项所说的化学工业兴起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C项所说的 “人口膨胀”一般是指全国性问题,不会只导致城市死亡率上升,D 项所说医疗技术水平下降与工业革命期间科技发展事实相悖,故均可以排除。此题一方面揭露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弊端,同时也强调要重视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答案】 : A34 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 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 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

25、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分析】 本题以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为对象, 考查考生对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及其影响的理解和认识, 重点检验考生的分析、 判断和理解能力。 为了彻底摆脱落后的处境,苏联在 1928 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大力开展以钢铁、煤炭等为主的工业化建设,四年以后,生铁、煤炭产量翻了一倍、汽车等机器制造产量增加了数十倍,如此巨大的成就引起美国的关注。所以答案 B是正确项。 1929 年世界经济危机并未对苏联造成多大影响,不会对美国产生吸引力,所以 A 是错项。 1928 年到 1932

26、年,农业集体化未能保证城市供应,公有制也没有显示出优越性,这两者都不会引起美国的关注,所以 C、D 都是错误的。【答案】 : B35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分析】 本题以两极世界的形成为背景,主要考查考生对这一过程中的核心问题美苏冷战的把握, 检验学生解析史料、 把握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 在两极格局存在的历史过程中, 美苏两国是

27、支撑两极格局的核心国家; 两国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外的地区、国家的争夺是贯穿其间的一条清楚的线索;争夺的方法,有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也有文化的。解答本题,首先注意题干材料提到美国政府机构资助和安排的文化活动,再看时间和地点,就可以抓住本题的考查点美以文化方式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A、 B、C就可以排除了。【答案】 : D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25 分)材料一 表 2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时间 1500 1850 年 1850 1945 年 1945 2000 年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28、人口迁移数量至 1850 年,黑奴 约 为 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 45 倍1846 1924 年欧洲移出 4800 万,1834 1941 年亚洲 移 出 1200 3700 万1960 年迁移人口为 325万, 1974 年为 9475万, 1985 1990 年年增长率为 2 59%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 1567 1840 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 1801 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 32 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 1500 万人左右, 其中 90%移往东南亚, 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 1862 1949 年,华侨投

29、资国内企业有 25510 家, 投资总额约 63271 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 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 70 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 2008 年,移民人数达 1000 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 (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6 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 17 分)【分析】 国际人口迁移和移民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 本题以此为主题, 考查考生的多种能力。本题的第 (1) 问主要考查分

30、析概括能力,考生对材料一中的数字进行比较分析即可得出结论。本题的第 (2) 问中第一小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和联系材料阐释问题的能力。 通过将材料二和材料一概括出的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进行比较,可以得出 16 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对于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需要考生结合所学知识, 将这些特点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下, 从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自身的发展情况去进行阐释。本题第 (2) 问的第二小问,需要考生运用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设置这一问的目的还在于, 通过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展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答案】( 1)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

31、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 8 分)( 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 70 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 6 分)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 ( 4 分)贡献: 引入技术和资金, 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 ( 7 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2 分)材料玄奘( 602 664) ,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 ,历

32、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 1300 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 688 763) ,深明佛学, 50 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 12 年,经 6 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2分)【分析】 本题旨在利用新情境,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形成观点,并利用中国古

33、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证的能力。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是常见的题材,本题把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路线示意图以及相关史实告诉考生,要求考生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从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史实中,可以提炼出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个观点进行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从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史实中可以提炼出其他多种观点,只要考生言

34、之成理,即可得分, 这体现了该题开放性的特点。 考生既可以从材料中提炼出具体时代 (唐代) 的历史特征,也可从图文所反映的空间(亚洲)和涉及人物的共性(佛教高僧)提炼出一个主题,从而就唐代开放包容气象、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古代世界各文明之间的联系、佛教在亚洲的传播与影响等方面作简要论述。本题也是对“一带一路”热点问题的回应和考查。 2016 年 4 月 2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1 次集体学习中,此次学习以“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习近平还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话。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形成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而唐代正是丝绸之路发展的时代,

35、科技、宗教、服饰等随着丝绸之路而来,在中国融合汇通后,又随着丝绸之路而去,形成了独有的开放包容的大唐气象。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一来一去,书写的是各种文化互学互鉴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本题也有助于引领高中教学认识和理解热点问题。【答案】 评分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 (3 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 (6 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3 分)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论述: 中国古代的火药、 指南针、 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 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 指南针

36、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4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15 分)材料 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 八旗将士领取饷银。 甲午战败后, 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 1901 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习新式枪炮。 1903 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 1904 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 36 镇,为常备军,服役期 3 年。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 1906 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

37、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据清史稿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 (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 (6 分)【分析】 本题围绕清末军制改革的历史内容,主要考查考生正确、合理解读材料,并从材料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军制是清代一项重要的制度。清初实行八旗军制,八旗军彪悍、战斗力强,统一中国主要是靠八旗军。到了近代,八旗军腐朽,面对外国列强现代化军队的洋枪洋炮不堪一击。所以,军制改革、军队现代化一直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本题的立意所在。

38、从八旗军到新军,中间还经历了湘军、淮军等,本题重点放在新军改革上。第 (1) 问要求考生回答新军的特点。关于新军的内容,历史教科书中较少涉及,答案主要从所给材料提取,因而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和概括很重要。新军改革是清政府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清政府从组织上十分重视,在中央设立招募、训练机构,这是八旗军所没有的。这次新军改革最重要的特点是仿效西方,抓住这个特点,并围绕它展开回答,就能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第 (2) 问要求考生回答新军改革的影响。要分析历史影响,就要把所学知识有效地迁移进来,对材料中相关信息加以分析、推论,形成答案。回答此问题,对考生根据史实合理推论的能力要求较高。例如“提升军队战斗力,

39、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是新军改革的重要影响之一,虽然无论在材料中,还是在教科书中,都没有明确讲到这一结论,但从材料中新军改革的内容和教科书对武昌新军起义的叙述,都可以而且应该推出这一影响。从辛亥革命历史中可以看出,经过改革的新军,不仅没有成为维护清朝统治的力量,反而成为它的掘墓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讽刺。【答案】( 1)特点:设立专门招募、训练军队的中央机构;仿西式军制及训练方式,采用西方征兵方式;有固定服役期限;使用新兵器。 (9 分)( 2)影响:确立近代陆海军制,提升军队战斗力,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军事改革未能加强清政府统治,新军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 (6 分)46 历史选

40、修 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15 分)材料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受命总理朝政,提出了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张。他认为,对于“世道人心”关系甚大的事务,应“立法以为准” ,立法者应“洞悉天人性情,熟谙各国风教” 。他认为当时世界各国中,美国“礼义富足” , “其力虽强而不侵凌邻邦,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采, 别邦人有能者册立为官” 。 他注意到美国 “邦长” (即总统) “五年一任” ,并非终身制,国家大事则由“各省” (即各州)公议决定,官员选任在规定时间、地点匿名投票产生, “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 。他重视邮政、新闻报纸的作用,主张“设书信馆以通各省郡县市镇公文;设新闻馆

41、以收民心公议” 。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推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据洪仁玕资政新篇( 1)根据材料,概括洪仁玕的政治主张及其目的。 (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洪仁玕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 (7 分)【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正确、合理解读材料,并从材料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较早探索向西方学习并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设想的重要文件, 但一般教科书中讲得比较简略。 本题选取了 资政新篇原文的部分内容作为材料,要求考生对洪仁玕的资政新篇的一些重要思想进行分析,以求更加深入理解资政新篇在探索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位

42、置。第 (1) 问需要考生对材料中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并概括出洪仁玕的主张,意在考查考生过滤信息并予以概括的能力。题目所需要的答案都在材料里面,但不能简单照抄,而是要提炼、概括。例如,材料中“以多议是者为公也” “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等内容可以概括为“重视民心民意”这一答案要点。这一问还要求回答目的,这需要考生把所学知识迁移进来进行判断。洪仁玕资政新篇的颁布是在 1859 年,太平天国处于衰落的晚期。此时颁布这个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无疑是为现实服务,提振太平天国。第 (2) 问主要是考查考生把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分析、评价洪仁玕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 资政

43、新篇颁布时,洋务运动尚未开展起来,它提出学习、仿效西方的制度,应该说是比较先进的。但从材料看,洪仁玕对西方制度的了解和认识还是有限的,有些是模糊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资政新篇是不符合实际的,是不可能实现的。【答案】( 1)主张:权力集中;强调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学习西方的某些制度和做法;希望各国和平相待;重视民心民意。 (6 分)目的:服务于现实,试图重振太平天国。 (2 分)( 2)简评:对西方政治制度有一定了解;认识模糊不清;有一定先进性;由此提出的主张不符合实际。 (7 分)47 历史选修 3: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15 分)材料 法国文学家罗曼 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 第

44、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遭到拒绝。从 1914 年到 1918年, 他连续发表文章, 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 呼吁立即结束这场自相残杀的战争, 但不为人们理解, 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发表精神独立宣言 ,总结大战的教训,呼吁知识界保持精神独立,以防战争再次爆发。在二三十年代, 他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 不久当选为名誉主席。 在世界反战大会上,他被选为大会主席,并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反对指向苏联的一切威胁,保卫苏联。后被提名为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名誉主席。据杨晓明欣悦的灵魂:罗曼罗兰( 1)根据材料,概括与一战时相比,罗曼罗兰二三十年代反战活动的变化。 (5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曼罗兰反战活动变化的原因。 ( 10 分)【分析】 本题围绕罗曼罗兰反战活动的历史过程,着重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归纳和分析能力。表格用时间记录了罗曼罗兰一战以后反战活动的过程。第 (1) 问要求考生概括罗曼罗兰二三十年代反战活动的变化。根据材料可知,为了反战,罗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