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你正在下载:

徐志摩.doc

[预览]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34.50KB ,
资源ID:3578981      下载积分:10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d-35789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徐志摩.doc)为本站会员(九头鸟东南飞)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发送邮件至13560552955@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徐志摩.doc

1、常见虚词编稿:李静 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考试大纲在“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总体要求下,对文言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也是读懂文言文的基本前提。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地表示意义,而只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它是构成文言句子不可缺少的部分。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的虚词,考

2、试大纲明确划定了18个,但高考的命题重点要集中在文言文课文中几个常见、常用的虚词上面。考试大纲要求的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命题趋势能理解常用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学生在古文学习中常见的;二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三是对于这些文言虚词用法的基本了解,而不是机械识记。考试大纲确定的考查范围为18个虚词,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以考查能否分辨同一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用法的异同为目的;通常引用教材中的文言语句,与所选阅读材料中的句子比较;淡化词义而强调用法分析。

3、知识讲解高考常见文言虚词梳理:乎、乃、何、且、若、所、为、也、因、于、与、则、者。乎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例,(1)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2)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2、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3)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吗”。例,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6)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例, (7)嗟乎

4、!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滕王阁序)(8)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例,(9)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乎:于)(10)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1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1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已。(劝学)(乎:对)作词尾译为“的样子”。例, (1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1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乃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

5、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例,(15)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16)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例, (1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1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例, (19)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作代词 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例, (20)王师北定

6、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复音虚词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例, (2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乃尔】译为“这样”。 (22)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何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例, (23)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4)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翻译时,“何”后置。 (25)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26)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7、?(鸿门宴)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例, (27)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28)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例, (29)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30)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3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蜀道难)(3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通“呵”喝问。例, (3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

8、何。(过秦论)(谁何:呵问他是谁,意思是检查盘问)复音虚词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例, (34)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35)臣舍人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例, (36)无何,见宫殿数十所。(山市)【何乃】译为“怎能”。例,(37)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且作连词1、表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等。例,(38)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

9、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让步关系或让步递进(先让步,后推进一层),可译为“尚且”、“况且”、“还”。例, (39)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3、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但是”。例, (4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4、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又又”、“一面,一面”。例, (41)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 作副词一可译为“将”、“将要”、“将近”,二可译为“暂且”、“姑且”。例,(42)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4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复音虚词【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译为“况且”

10、、“再说”。例,(44)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45)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若作动词像,好像。例, (4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代词 1、表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例, (47)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例, (48)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例, (49)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2、表选择,

11、相当于“或”、“或者”。例, (50)诸将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史记高祖本纪) 3、至,至于。 (51)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复音虚词【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例, (5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若何】怎么样。 (53)景公问晏子曰:贤君之治国若何?(晏子春秋)所作助词1、经常放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所的地方”等。例,(5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2、“所”和

12、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如:(55)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信陵君窃符救赵) 为所”的格式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表示被动。例,(5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例,(5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表原因)(5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表手段)为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例,(59)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60)卒相

13、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以为,认为。例,(61)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3、判断词,是。例, (6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例,(63)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2、引入原因或目的,可译为“为了”、“因为”。例, (64)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 3、引入涉及的对象,可译为“给”、“替”。例, (65)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4、对,向。例, (66)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可译为“呢”。例,

14、(6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也语气助词 1、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例,(68)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 (69)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例, (70)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例, (71)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赤壁赋) 5、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例, (7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复音虚词【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15、”。例, (73)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74)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因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例,(75)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 (76)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77)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78)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

16、79)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廉颇蔺相如列传)用作动词(80)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8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用作名词(82)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于用作介词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83)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 (8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85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