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单选(共计100分,每题2.5分)1、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中存在内力重分布是因为( ). 混凝土的拉压性能不同. 结构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组成. 各截面刚度不断变化,塑性铰的形成. 受拉混凝土不断退出工作2、梁、板、柱均为预制,节点区钢筋焊接、混凝土现浇,则该结构属于 ( ). 全现浇式框架. 装配整体式框架. 装配式框架. 半现浇式框架3、框架柱的控制截面取( ). 柱上端截面. 柱下端截面. 柱上、下端截面. 柱上、下端截面及中间截面4、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中,分布钢筋的面积和间距应满足( ). 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5%. 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0%. 截面面积不小
2、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5%. 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20%5、按单向板进行设计( ). 600mm3300mm的预制空心楼板. 长短边之比小于2的四边回定板. 长短边之比等于1.5,两短边嵌固,两长边简支. 长短边相等的四边简支板6、关于多层框架的分层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假定框架无侧移. 忽略本层梁上荷载对上、下柱的影响. 以若干开口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除底层柱外,其它各层柱的线刚度均应乘以0.9的折减系数7、 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次梁的计算和构造,下面叙述中哪一个不正确( ). 承受正弯矩中截面,次梁按T形截面考虑. 承受负弯矩的支座截面,T形翼缘位于受拉区,应按宽度等
3、于梁宽的矩形截面计算. 次梁可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进行内力计算. 不论荷载大小,次的高跨比 ,一般不必进行使用阶段的挠度和变形验算8、预制梁需进行下列验算( ). 运输阶段. 堆放阶段. 吊装阶段. 以上均验算9、单层单跨厂房中,吊车竖向荷载最大值mx( ). 同时作用在左右柱. 只作用在左柱. 只作用在右柱. 可能作用在左柱,也可能作用在右柱10、在确定梁的纵筋弯起点时,要求抵抗弯矩图不得切入设计弯矩图以内,即应包在设计弯矩图的外面,这是为了保证梁的( )。.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受拉钢筋的锚固. 箍筋的强度被充分利用11、关于塑性较,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塑性较不能
4、传递任何弯矩而能任意方向转动. 塑性较转动开始于I,终止于III. 塑性较处弯矩不等于0而等于该截面的受弯承载力Mu. 塑性较与理想铰基本相同12、 塑性铰的转动能力调幅截面的相对高度 有关, 增大,塑性铰的转动能力降低,为使塑性铰有足够的转动能力, 应满足( ). . . . 13、下列选项中,与确定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无关的( ). 地基承载力. 上部结构形式. 地基变形能力. 上部荷载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结构地震反应的是( ). 柱的弯矩. 结构侧移. 梁的挠度. 地面加速度15、控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 ). 30%. 25%. 20%. 15
5、%16、在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中,正确的叙述是( )。. 若同时满足极限条件、变形连续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解答才是结构的真实极限荷载. 若仅满足极限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解答则是结构极限荷载的下限解. 若仅满足变形连续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解答则是结构极限荷载的上限解. 若仅满足极限条件和机动条件的解答则是结构极限荷载的上限解17、下述单层单跨厂房中,整体空间作用较大的是( ). 无檩屋盖,两端无山墙. 有檩屋盖,两端有山墙. 有檩屋盖,两端无山墙. 无檩屋盖,两端有山墙18、与确定结构抗震等级无关的是( ). 设防烈度. 基础类型. 房屋高度. 结构类型19、倒梁法将基础梁视为多跨连续梁,( ). 以土反
6、力作为荷载,假定土反力梯形分布. 以土反力作为荷载,假定土反力均匀分布. 以上部结构自重作为荷载,假定土反力梯形分布. 以上部结构自重作为荷载,假定土反力均匀分布20、对于两跨连续梁,( ). 活荷载两跨满布时,各跨跨中正弯矩最大. 活荷载两跨满布时,各跨跨中负弯矩最大. 活荷载单跨布置时,中间支座处负弯矩最大. 活荷载单跨布置时,另一跨跨中负弯矩最大21、关于变形缝,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 伸缩缝应从基础顶面以上将缝两侧结构构件完全分开. 沉降缝应从基础底面以上将缝两侧结构构件完全分开. 伸缩缝可兼作沉降缝. 地震区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均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22、关于反弯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7、的是( ). 假定横梁的抗弯刚度无限大. 假定各层柱的反弯点均在柱高的中点. 假定梁柱节点转角为零. 其适用条件是梁柱线刚度比大于323、关于变形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所有建筑结构中必须设置变形缝. 变形缝的宽度与建筑物高度无关. 只有在抗震区才需要设置变形缝. 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24、在框架结构设计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活荷载不利布置和弯矩调幅均使梁端弯矩增大. 活荷载不利布置和弯矩调幅均使梁跨中弯矩减小. 活荷载不利布置使梁端弯矩和跨中弯矩均增大. 弯矩调幅使梁端弯矩和跨中弯矩均增大25、计算单层厂房单阶排架柱的配筋时,上柱控制截面一般可取( ). 上柱柱
8、顶截面. 上柱12高度处截面. 吊车梁顶面标高处截面. 上柱柱底截面26、等高排架中有、三根柱,中柱柱间承受水平集中荷载作用,以下正确的分析是( ). 增大柱截面,将减小柱的柱顶剪力. 增大柱截面,将减小柱的柱顶剪力. 增大柱截面,对柱的柱顶剪力没有影响. 增大柱截面,将增大、柱的柱顶剪力27、下列关于建筑结构规则性的叙述中,不属于竖向不规则类型的是( ). 侧向刚度不规则.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 楼板局部不连续. 楼层承载力突变28、关于框架节点的抗震设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梁、柱中的箍筋都应在框架节点区内设置. 节点区箍筋用量至少与柱端箍筋加密区用量相同. 节点区箍筋用量至少与梁
9、端箍筋加密区用量相同. 多遇地震作用下节点可在弹塑性范围内工作29、有地震作用组合时,截面承载力设计表达式为( ). SRR . SR. 0SR. 0SRR30、按弯矩调幅法进行连续梁、板截面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应遵循下述规定( )。. 受力钢筋宜采用I、II级或III级热轧钢筋. 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宜超过0.25. 弯矩洞整后的截面受压区相对计算高度一般应超过0.35,但不应超过0.5. 按弯矩调幅法计算的连续紧、板,可适当放宽裂缝宽度的要求31、关于柱的反弯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反弯点位于柱中弯矩为零处. 反弯点位于柱中剪力为零处. 反弯点位于柱高1/2处. 反弯点位于层间水
10、平侧移为零处32、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主次梁相交处,在主梁中设置附加横向钢筋的目的是( ). 承担剪力. 防止主梁发生受弯破坏. 防止主梁产生过大的挠度. 防止主梁由于斜裂缝引起的局部破坏33、均布面荷载作用下,四边支承的双向矩形楼板传至短边所在支承梁上的荷载为( ). 均匀分布荷载. 三角形分布荷载. 梯形分布荷载. 集中荷载34、在单层厂房排架计算中,吊车横向水平荷载作用在柱上的位置为( ). 牛腿顶面水平处. 吊车轨道顶面水平处. 吊车梁顶面水平处. 上柱柱顶水平处35、 关于折算荷载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 为了考虑支座抵抗转动的影响,采用增大恒载和相应减少活荷载的办法来
11、处理. 对于板其折算荷载取:折算恒载g/=g+,折算活载q/=. 对于次梁其折算荷载取:折算恒载g/=g+,折算活载q/=. 对于主梁其折算荷载按次梁的折算荷载采用36、单层厂房排架柱内力组合时,一般不属于控制截面的是( ). 上柱柱顶截面. 上柱柱底截面. 下柱柱顶截面. 下柱柱底截面37、其他条件相同时,钢筋混凝土框架侧移刚度最大的类型是( ). 现浇式框架. 半现浇式框架. 装配式框架. 装配整体式框架38、 两端搁置在墙上的单跨板,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 等于( ). . . . 39、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向变形大致为( ). 剪切型. 弯曲型. 弯剪型. 难以确定40、在
12、一般单阶柱的厂房中,柱的_截面为内力组合的控制截面。 ( ). 上柱底部、下柱底部及牛腿顶面. 上柱顶部、下柱顶部及牛腿顶面. 上柱顶部、上柱底部及下柱底部. 下柱顶部、下柱底部及牛腿顶面 倒计时01 : 39 : 52 答题卡一、单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混凝土结构设计(新)-作业一一、单选(共计100分,每题2.5分)1、关于变形缝,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 伸缩缝应从基础顶面以上将缝两侧结构构件完全分开. 沉降缝应从基础底面以上将缝两侧结构构件完全分开. 伸缩缝可兼作
13、沉降缝. 地震区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均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2、下列选项中,与确定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无关的( ). 地基承载力. 上部结构形式. 地基变形能力. 上部荷载3、预制梁需进行下列验算( ). 运输阶段. 堆放阶段. 吊装阶段. 以上均验算4、确定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柱的计算长度时,下列因素中不需考虑的是( ). 框架侧向的约束条件. 荷载情况. 柱的二阶效应. 轴向变形5、按弯矩调幅法进行连续梁、板截面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应遵循下述规定( )。. 受力钢筋宜采用I、II级或III级热轧钢筋. 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宜超过0.25. 弯矩洞整后的截面受压区相对计算高度一般应超过0.35,
14、但不应超过0.5. 按弯矩调幅法计算的连续紧、板,可适当放宽裂缝宽度的要求6、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时,作用效应和地基承载力应分别如何取值?( ). 作用效应标准组合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作用效应基本组合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作用效应基本组合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作用效应准永久组合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7、框架柱的控制截面取( ). 柱上端截面. 柱下端截面. 柱上、下端截面. 柱上、下端截面及中间截面8、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端弯矩调幅仅针对( ). 地震作用. 竖向荷载. 风荷载. 施工荷载9、关于塑性较,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塑性较不能传递任何弯矩而能任意方向转动. 塑性较转动开始于I,终
15、止于III. 塑性较处弯矩不等于0而等于该截面的受弯承载力Mu. 塑性较与理想铰基本相同10、框架结构中,梁端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不包括( ). +Mmx. -Mmin. Vmx. |N |mx11、 用弯矩幅法计算,调整后每个跨度两端支座弯矩M、M与调整后跨中弯矩M,应满足( ). . . . 12、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主次梁相交处,在主梁中设置附加横向钢筋的目的是( ). 承担剪力. 防止主梁发生受弯破坏. 防止主梁产生过大的挠度. 防止主梁由于斜裂缝引起的局部破坏13、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最大层间位移一般位于( ). 框架顶部. 框架约2/3高度处. 框架中部. 框架底部14、
16、与值法相比,反弯点法不考虑( ). 梁的线刚度. 梁柱节点的水平位移. 柱的线刚度. 梁柱节点的转角15、关于分层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除底层外,其它层柱的线刚度均折减. 不考虑本层荷载对其它层梁的影响. 假定框架无侧移. 不考虑本层荷载对其它层柱的影响16、对于连续板受力钢筋,下面哪条是错误的( ). 连续板受力钢筋的弯起和截断,一般可不按弯矩包络图确定. 连续板跨中承受正弯矩的钢筋可在距离支座. 连续板支座附近承受负弯矩钢筋,可在距支座边缘不少于 的距离处截断. 连续板中受力钢筋的配置,可采用弯起式或分离式17、计算单层厂房排架时,对屋面均布活荷载和雪荷载的取用原则是( ).
17、取两者之和. 取两者的平均值. 取两者中的较小值. 取两者中的较大值18、在计算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连续次梁内力时,为考虑主梁对次梁的转动约束,用折算荷载代替实际计算荷载,其做法是( ). 减小恒载,减小活载. 增大恒载,减小活载. 减小恒载,增大活载. 增大恒载,增大活载19、柱下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的底面尺寸是根据( ). 抗冲切承载力计算确定. 地基承载力计算确定. 基础尺寸的构造要求,再通过抗冲切承载力验算确定. 基础尺寸的构造要求,再通过地基承载力验算确定20、在确定梁的纵筋弯起点时,要求抵抗弯矩图不得切入设计弯矩图以内,即应包在设计弯矩图的外面,这是为了保证梁的( )。. 正截面受弯承
18、载力.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受拉钢筋的锚固. 箍筋的强度被充分利用21、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横向抗侧刚度最大的梁布置形式是( ). 主梁纵向布置,次梁横向布置. 主梁横向布置,次梁纵向布置. 只设次梁,不设主梁. 只设主梁,不设次梁22、 对于多跨连续的板梁,对支座为整浇的梁或柱,按弹性进论计算时,计算跨度 一般可取( ). 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 板或梁的净跨. . 23、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中,分布钢筋的面积和间距应满足( ). 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5%. 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0%. 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5%. 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20%24、均布面荷载作用下,
19、四边支承的双向矩形楼板传至短边所在支承梁上的荷载为( ). 均匀分布荷载. 三角形分布荷载. 梯形分布荷载. 集中荷载25、 关于折算荷载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 为了考虑支座抵抗转动的影响,采用增大恒载和相应减少活荷载的办法来处理. 对于板其折算荷载取:折算恒载g=g+,折算活载q=. 对于次梁其折算荷载取:折算恒载g=g+,折算活载q=. 对于主梁其折算荷载按次梁的折算荷载采用26、单层厂房排架预制柱基础的杯底厚度主要取决于( ). 柱截面长边尺寸. 柱截面短边尺寸. 基础埋置深度. 地基承载力27、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主次梁相交处,在主梁中设置附加横向钢筋的目的是( ).
20、承担剪力. 防止主梁发生受弯破坏. 防止主梁产生过大的挠度. 防止主梁由于斜裂缝引起的局部破坏28、整浇楼盖的次梁搁置在钢梁上时( ). 板和次梁均可采用折算荷载. 仅板可以采用折算荷载. 仅次梁可以用折算荷载. 二者均不可用折算荷载29、关于框架节点的抗震设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梁、柱中的箍筋都应在框架节点区内设置. 节点区箍筋用量至少与柱端箍筋加密区用量相同. 节点区箍筋用量至少与梁端箍筋加密区用量相同. 多遇地震作用下节点可在弹塑性范围内工作30、在单板肋梁楼盖设计中,一般楼面板的最小厚度h可取为( ). 50mm. 60mm. 80mm. 没有限制31、在单层厂房排架计算中,吊
21、车横向水平荷载作用在柱上的位置为( ). 牛腿顶面水平处. 吊车轨道顶面水平处. 吊车梁顶面水平处. 上柱柱顶水平处32、与确定结构抗震等级无关的是( ). 设防烈度. 基础类型. 房屋高度. 结构类型33、等高排架中有、三根柱,中柱柱间承受水平集中荷载作用,以下正确的分析是( ). 增大柱截面,将减小柱的柱顶剪力. 增大柱截面,将减小柱的柱顶剪力. 增大柱截面,对柱的柱顶剪力没有影响. 增大柱截面,将增大、柱的柱顶剪力34、在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中,正确的叙述是( )。. 若同时满足极限条件、变形连续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解答才是结构的真实极限荷载. 若仅满足极限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解答则是结构极限
22、荷载的下限解. 若仅满足变形连续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解答则是结构极限荷载的上限解. 若仅满足极限条件和机动条件的解答则是结构极限荷载的上限解35、当两台吊车组合时,对轻级和中级工作制吊车折减系数取_。 ( ). 0.8. 0.85. 0.9. 0.9536、单层单跨厂房中,吊车竖向荷载最大值mx( ). 同时作用在左右柱. 只作用在左柱. 只作用在右柱. 可能作用在左柱,也可能作用在右柱37、关于单层厂房柱吊装阶段的承载力和裂缝宽度验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柱自重应乘以动力系数1.11.3. 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按强度设计值的70考虑. 一般宜采用单点绑扎起吊,吊点设在下柱的12处. 当
23、柱变阶处截面吊装验算配筋不足时,可在该局部区段加配短钢筋38、用值法分析框架结构时,柱的反弯点高度( ). 与上层层高变化无关. 与下层层高变化无关. 与上下层横梁的线刚度比无关. 与抗震设防烈度无关39、单层厂房中,用来承托围护墙的重量并将其传至柱基础顶面的构件是( ). 圈梁. 连系梁. 过梁. 基础梁40、控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 ). 30%. 25%. 20%. 15% 倒计时01 : 39 : 50 答题卡一、单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
24、83940混凝土结构设计(新)-作业一一、单选(共计100分,每题2.5分)1、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梁端设计弯矩,调幅与效应组合的次序是( ). 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调幅,再进行荷载效应组合. 先对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调幅,再进行荷载效应组合. 先进行水平与竖向荷载效应组合,再进行弯矩调幅. 水平与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分别调幅,再进行荷载效应组合2、在水平力作用下,高层剪力墙结构的水平位移曲线一般为( ). 弯曲型. 剪切型. 弯剪型. 剪弯型3、控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 ). 30%. 25%. 20%. 15%4、关于多层框架的分层法,下面说法不正
25、确的是( ). 假定框架无侧移. 忽略本层梁上荷载对上、下柱的影响. 以若干开口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除底层柱外,其它各层柱的线刚度均应乘以0.9的折减系数5、在单层厂房排架计算中,吊车横向水平荷载作用在柱上的位置为( ). 牛腿顶面水平处. 吊车轨道顶面水平处. 吊车梁顶面水平处. 上柱柱顶水平处6、 对于多跨连续的板,按塑性理论计算时,当边支座为砖墙时,边跨的计算跨度取( ). . . . 7、框架柱的控制截面取( ). 柱上端截面. 柱下端截面. 柱上、下端截面. 柱上、下端截面及中间截面8、板内分布钢筋不仅可使主筋定位,分担局部荷载,还可( ). 承担负弯矩. 承受收缩和温度应力. 减少
26、裂缝宽度. 增加主筋与混凝土的粘结9、其他条件相同时,钢筋混凝土框架侧移刚度最大的类型是( ). 现浇式框架. 半现浇式框架. 装配式框架. 装配整体式框架10、等高排架中有、三根柱,中柱柱间承受水平集中荷载作用,以下正确的分析是( ). 增大柱截面,将减小柱的柱顶剪力. 增大柱截面,将减小柱的柱顶剪力. 增大柱截面,对柱的柱顶剪力没有影响. 增大柱截面,将增大、柱的柱顶剪力11、单层厂房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两铰刚架的特点是 ( ). 柱与基础铰接,刚架顶节点铰接. 柱与基础铰接,刚架顶节点刚接. 柱与基础刚接,刚架顶节点铰接. 柱与基础刚接,刚架顶节点刚接12、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主次
27、梁相交处,在主梁中设置附加横向钢筋的目的是( ). 承担剪力. 防止主梁发生受弯破坏. 防止主梁产生过大的挠度. 防止主梁由于斜裂缝引起的局部破坏13、超静定结构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必须满足( ). 变形连续条件. 静力平衡条件. 采用热处理钢筋的限制. 拉区混凝土的应力小于等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14、用值法分析框架结构时,柱的反弯点高度( ). 与上层层高变化无关. 与下层层高变化无关. 与上下层横梁的线刚度比无关. 与抗震设防烈度无关15、 关于折算荷载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 为了考虑支座抵抗转动的影响,采用增大恒载和相应减少活荷载的办法来处理. 对于板其折算荷载取:折算恒载g
28、/=g+,折算活载q/=. 对于次梁其折算荷载取:折算恒载g/=g+,折算活载q/=. 对于主梁其折算荷载按次梁的折算荷载采用16、关于分层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除底层外,其它层柱的线刚度均折减. 不考虑本层荷载对其它层梁的影响. 假定框架无侧移. 不考虑本层荷载对其它层柱的影响17、单层厂房下柱柱间支撑设置在伸缩缝区段的 。( ). 两端,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对应的柱间. 中间,与屋盖横向水平支撑相对应的柱间. 两端,与屋盖横向水平支撑相对应的柱间. 中间,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对应的柱间18、下列选项中,与确定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无关的( ). 地基承载力. 上部结构形式. 地基变形能
29、力. 上部荷载19、五跨等跨连续梁,现求最左端支座最大剪力,活荷载应布置在哪几跨?. 1,2,4. 2,3,4. 1,2,3. 1,3,520、当采用单吊点吊装单层厂房变阶柱时,吊点的位置应取( ). 柱顶. 柱中. 变阶处. 柱底21、柱下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的底面尺寸是根据( ). 抗冲切承载力计算确定. 地基承载力计算确定. 基础尺寸的构造要求,再通过抗冲切承载力验算确定. 基础尺寸的构造要求,再通过地基承载力验算确定22、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中,分布钢筋的面积和间距应满足( ). 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5%. 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0%. 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5%.
30、 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20%23、倒梁法将基础梁视为多跨连续梁,( ). 以土反力作为荷载,假定土反力梯形分布. 以土反力作为荷载,假定土反力均匀分布. 以上部结构自重作为荷载,假定土反力梯形分布. 以上部结构自重作为荷载,假定土反力均匀分布24、计算单层厂房单阶排架柱的配筋时,上柱控制截面一般可取( ). 上柱柱顶截面. 上柱12高度处截面. 吊车梁顶面标高处截面. 上柱柱底截面25、单层厂房计算中,对屋面活荷载、雪荷载的取值是按( ). 两者之和. 两者的平均值. 两者的较小值. 两者中的较大值26、在确定梁的纵筋弯起点时,要求抵抗弯矩图不得切入设计弯矩图以内,即应包在设计弯矩图的
31、外面,这是为了保证梁的( )。.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受拉钢筋的锚固. 箍筋的强度被充分利用27、 塑性铰的转动能力调幅截面的相对高度 有关, 增大,塑性铰的转动能力降低,为使塑性铰有足够的转动能力, 应满足( ). . . . 28、板内分布钢筋不仅可使主筋定位,分担局部荷载,还可( ). 承担负弯矩. 承受收缩和温度应力. 减少裂缝宽度. 增加主筋与砼的粘结29、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由柱轴向变形所引起的顶点侧移( ). 与结构高度H成正比. 与结构高度H的二次方成正比. 与结构高度H的三次方成正比. 与结构高度H的四次方成正比30、确定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柱的计算长
32、度时,下列因素中不需考虑的是( ). 框架侧向的约束条件. 荷载情况. 柱的二阶效应. 轴向变形31、 为了设计上的便利,对于四边均有支承的板,当( )按单向板设计。. . . . 32、关于框架节点的抗震设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梁、柱中的箍筋都应在框架节点区内设置. 节点区箍筋用量至少与柱端箍筋加密区用量相同. 节点区箍筋用量至少与梁端箍筋加密区用量相同. 多遇地震作用下节点可在弹塑性范围内工作33、计算单层厂房排架时,对屋面均布活荷载和雪荷载的取用原则是( ). 取两者之和. 取两者的平均值. 取两者中的较小值. 取两者中的较大值34、关于塑性较,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塑性较不
33、能传递任何弯矩而能任意方向转动. 塑性较转动开始于I,终止于III. 塑性较处弯矩不等于0而等于该截面的受弯承载力Mu. 塑性较与理想铰基本相同35、关于框架结构节点的构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框架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在框架节点范围内应设置竖向箍筋. 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 框架柱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宜在楼层节点中切断36、关于变形缝,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 伸缩缝应从基础顶面以上将缝两侧结构构件完全分开. 沉降缝应从基础底面以上将缝两侧结构构件完全分开. 伸缩缝可兼作沉降缝. 地震区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均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37、预制梁需进行下列验算(
34、 ). 运输阶段. 堆放阶段. 吊装阶段. 以上均验算38、在确定梁的纵筋弯起点时,要求抵抗弯矩图不得切入设计弯矩图以内,即应包在设计弯矩图的外面,这是为了保证梁的( ).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受拉钢筋的锚固. 箍筋的强度被充分利39、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最大层间位移一般位于( ). 框架顶部. 框架约2/3高度处. 框架中部. 框架底部40、梁、板、柱均为预制,节点区钢筋焊接、混凝土现浇,则该结构属于 ( ). 全现浇式框架. 装配整体式框架. 装配式框架. 半现浇式框架 倒计时01 : 39 : 49 答题卡一、单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35、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混凝土结构设计(新)-作业一一、单选(共计100分,每题2.5分)1、下述单层单跨厂房中,整体空间作用较大的是( ). 无檩屋盖,两端无山墙. 有檩屋盖,两端有山墙. 有檩屋盖,两端无山墙. 无檩屋盖,两端有山墙2、单层厂房排架在柱顶集中水平力作用下按剪力分配法计算时,总剪力是按( ). 柱的数量平均分配给各柱. 柱的高度分配给各柱. 柱的侧移刚度分配给各柱. 柱的截面面积分配给各柱3、在单板肋梁楼盖设计中,一般楼面板的最小厚度h可取为( ). 50mm. 60mm. 80mm. 没有限制4、规范规定,
36、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的肋部平行时,应沿梁肋方向配置板面附加钢筋,下面哪条是错误的( ). 板面附加钢筋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肋垂直. 构造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6mm. 单位长度的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板中单位长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2. 伸入板中的长度从肋边缘算起每边不小于板计算跨度 的1/45、对于连续板受力钢筋,下面哪条是错误的( ). 连续板受力钢筋的弯起和截断,一般可不按弯矩包络图确定. 连续板跨中承受正弯矩的钢筋可在距离支座. 连续板支座附近承受负弯矩钢筋,可在距支座边缘不少于 的距离处截断. 连续板中受力钢筋的配置,可采用弯起式或分离式6、按弯矩调幅法进行连续梁、板截面的承载能
37、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应遵循下述规定( )。. 受力钢筋宜采用I、II级或III级热轧钢筋. 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宜超过0.25. 弯矩洞整后的截面受压区相对计算高度一般应超过0.35,但不应超过0.5. 按弯矩调幅法计算的连续紧、板,可适当放宽裂缝宽度的要求7、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向变形大致为( ). 剪切型. 弯曲型. 弯剪型. 难以确定8、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由柱轴向变形所引起的顶点侧移( ). 与结构高度H成正比. 与结构高度H的二次方成正比. 与结构高度H的三次方成正比. 与结构高度H的四次方成正比9、按单向板进行设计( ). 600mm3300mm的预制空心楼板. 长短边之
38、比小于2的四边回定板. 长短边之比等于1.5,两短边嵌固,两长边简支. 长短边相等的四边简支板10、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最大层间位移一般位于( ). 框架顶部. 框架约2/3高度处. 框架中部. 框架底部11、均布面荷载作用下,四边支承的双向矩形楼板传至短边所在支承梁上的荷载为( ). 均匀分布荷载. 三角形分布荷载. 梯形分布荷载. 集中荷载12、确定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柱的计算长度时,下列因素中不需考虑的是( ). 框架侧向的约束条件. 荷载情况. 柱的二阶效应. 轴向变形13、 关于折算荷载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 为了考虑支座抵抗转动的影响,采用增大恒载和相应减少活荷载的办法来处
39、理. 对于板其折算荷载取:折算恒载g/=g+,折算活载q/=. 对于次梁其折算荷载取:折算恒载g/=g+,折算活载q/=. 对于主梁其折算荷载按次梁的折算荷载采用14、关于变形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所有建筑结构中必须设置变形缝. 变形缝的宽度与建筑物高度无关. 只有在抗震区才需要设置变形缝. 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15、关于单层工业厂房排架结构柱间支撑的布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下部柱间支撑应设置在伸缩缝区段的两端. 下部柱间支撑应设置在伸缩缝区段的中央或邻近中央. 上部柱间支撑应设置在伸缩缝区段的中央或邻近中央. 上部柱间支撑在厂房两端第一个柱距也应设置16、 两
40、端搁置在墙上的单跨板,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 等于( ). . . . 17、控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 ). 30%. 25%. 20%. 15%18、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端弯矩调幅仅针对( ). 地震作用. 竖向荷载. 风荷载. 施工荷载19、用值法分析框架结构时,柱的反弯点高度( ). 与上层层高变化无关. 与下层层高变化无关. 与上下层横梁的线刚度比无关. 与抗震设防烈度无关20、预制梁需进行下列验算( ). 运输阶段. 堆放阶段. 吊装阶段. 以上均验算21、关于框架节点的抗震设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梁、柱中的箍筋都应在框架节点区内设置. 节点区箍筋用量至少与柱端箍筋加密区用量相同. 节点区箍筋用量至少与梁端箍筋加密区用量相同. 多遇地震作用下节点可在弹塑性范围内工作22、有地震作用组合时,截面承载力设计表达式为( ). SRR . SR. 0SR. 0SRR23、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横向抗侧刚度最大的梁布置形式是( ). 主梁纵向布置,次梁横向布置. 主梁横向布置,次梁纵向布置. 只设次梁,不设主梁. 只设主梁,不设次梁24、框架柱的控制截面取( ). 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