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32 ,大小:3.88MB ,
资源ID:5625088      下载积分:17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d-56250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51∕T 2602-2019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四川省).pdf)为本站会员(秋儿)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发送邮件至13560552955@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51∕T 2602-2019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四川省).pdf

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sphalt Pavement of Expressway ICS 93.080.20 P 66 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26022019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2019 - 08 - 22 发布 2019 - 09 - 01 实施I 目 次 前 言 . 1 1 范围 .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2 3 术语和符号 . 2 4 总则 . 4 5 设计标准 . 4 5.1 目标可靠度及设计使用年限 . 4 5.2 标准轴载及交通荷载 . 4 5.

2、3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 . 4 5.4 结构设计指标 . 4 5.5 沥青路面技术指标 . 5 6 路面结构设计 . 5 6.1 一般规定 . 5 6.2 结构组合要求 . 6 6.3 路基 . 6 6.4 基层和底基层 . 7 6.5 面层 . 7 6.6 功能层 . 8 6.7 典型结构 . 8 7 桥隧段及特殊路段铺装设计 . 9 7.1 一般规定 . 9 7.2 桥面铺装 . 10 7.3 隧道铺装 . 10 7.4 桥隧间短路基段铺装设计 .11 7.5 长大纵坡段沥青路面设计 .11 7.6 互通匝道及连接线沥青路面设计 .11 7.7 服务区沥青路面设计 . 12 8 改扩

3、建路面设计 . 12 8.1 一般规定 . 12 8.2 既有路面调查及评价 . 12 8.3 拓宽路面设计 . 12 8.4 既有路面设计 . 12 DB51/T 26022019II 8.5 路面搭接设计 . 13 8.6 再生设计 . 13 8.7 交通组织设计 . 13 9 排水设计 . 13 9.1 一般规定 . 13 9.2 填方路基 . 13 9.3 挖方路基 . 14 9.4 桥面边部排水 . 14 9.5 隧道边部排水 . 14 9.6 中央分隔带排水 . 14 10 主要材料与施工 . 14 10.1 一般规定 . 14 10.2 级配碎石 . 14 10.3 水泥稳定碎石

4、 . 15 10.4 刚性基层 . 17 10.5 沥青混合料 . 17 10.6 功能层材料及施工 . 19 10.7 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 20 附录 A . 21 A.1 温度分区 . 21 A.2 降雨分区 . 22 A.3 四川省沥青混合料气候分区 . 23 附录 B . 24 B.1 沥青等级选择 . 24 B.2 沥青指标 . 24 附录 C . 27 C.1 路基土标准回弹模量参考值 . 27 C.2 路基湿度调整系数 . 27 C.3 干湿循环或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土模量折减系数 . 29 DB51/T 26022019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

5、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蓉、张晓华、毛成、张毅、易守春、蒋双全、张光勇、孟良、谌文、罗方军、周水文、蒋庆华、苏洲、罗丝雨 DB51/T 26022019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的总则、设计标准、路面结构设计、桥隧段及特殊路段铺装设计、改扩建设计、排水设计、主要材料与施工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内高速公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的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

6、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D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T D33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70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T D70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 JTG/T 3364-02 公路钢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3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JT

7、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1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T D31-06 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交公路发2007358 号 四川省地方标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指南 3 术语和符号 3.1 术语 3.1.1 可靠度 reliability 路面结构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 满足预定功能的概率。 要求设计结构达到

8、的可靠度称为目标可靠度。 3.1.2 低温开裂指数 low temperature crack index 表征沥青面层低温收缩开裂程度的指标。 3.1.3 桥隧间短路基段 short section connecting bridge and tunnel DB51/T 260220193 桥梁与桥梁、桥梁与隧道或隧道与隧道结构物间小于 100 米的路基段。 3.1.4 路基改善层 subgrade reinforced layer 为提高路基顶面回弹模量或改善路基湿度状态而设置的粒料层或无机结合料稳定层。 3.1.5 排水层 drainage layer 排除路面结构内部水的功能层。 3.

9、1.6 防冻层 frost protection layer 季节性冻土区的路面结构中按防冻要求所设置的功能层。 3.1.7 桥面铺装水泥混凝土整平层 bridge deck pavement leveling layer 混凝土主梁与沥青混凝土面层之间的水泥混凝土调平结构层。 3.1.8 温拌沥青混合料 warm-mix asphalt 通过掺入添加剂及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 使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碾压温度比同类热拌沥青混合料降低 30及以上,且路用性能不低于同类热拌沥青混合料。 3.1.9 精铣刨 fine milling 采用相邻两个铣刨刀具的垂直投影之间的刀尖间距不应大于 8mm, 每个

10、铣刨圆截面有 180 度对称分布的两个刀头的铣刨鼓对路面进行的铣刨作业。 3.1.10 高黏度改性沥青 high viscosity modified asphalt 掺加高黏添加剂制成的改性沥青结合料,从而提高沥青的绝对黏度,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抗飞散、耐疲劳等多种路用性能。 3.2 符号 CI低温开裂指数 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SBR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PG沥青路用性能分级 AC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C-C密级配粗型沥青混合料 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OGFC开级配排水沥青混合料 ARSMA橡胶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ATB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 Sup高性能沥青

11、混合料 DB51/T 260220194 4 总则 4.1 为适应四川省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 提高沥青路面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 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和耐久性,促进沥青路面设计和施工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编制本指南。 4.2 设计原则包括: 1 应在调查掌握沿线路基土质和干湿类型的基础上,进行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2 根据路面使用性能要求和所需承担的交通荷载, 遵循因地制宜、 合理选材的原则, 选择安全可靠、耐久和全寿命周期内经济合理的路面结构和材料设计指标。 3 改扩建时应遵循利用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充分利用既有路面结构和材料。 4 结合当地条件和工程经验,积极稳妥地选用新技术、新结

12、构、新材料和新工艺。 4.3 施工原则包括: 1 应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改善施工条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 应执行施工标准化的有关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统筹合理安排各项作业顺序,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路面层间污染。 3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 5以上, 在有冰冻的地区应在第一次重冰冻到来的 1530d 之前完成施工。沥青面层不得在气温低于 10,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沥青表面层不宜在夜间施工。 4 4. .4 4 设计和施工时应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职业健康等的有关规定。 4.5 沥青路面设计和

13、施工除应符合本指南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5 设计标准 5.1 目标可靠度及设计使用年限 5.1.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的目标可靠度不应低于 95,目标可靠指标不应低于 1.65。 5.1.2 新建高速公路及改扩建拓宽新建部分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 15 年,既有路面结构利用部分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宜低于 10 年。 5.2 标准轴载及交通荷载 标准轴载的参数、 交通荷载参数分析及设计交通荷载分级标准应符合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的有关规定。 5.3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 5.3.1 根据四川省不同地区气

14、候特点,细分了四川省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见本指南附录 A) 。 5.3.2 路面设计时, 应考虑项目沿线的气温、 降雨量、 地质, 以及路线线形等特点, 合理选择技术指标。 5.4 结构设计指标 5.4.1 路面结构应根据结构组合进行验算,设计指标应符合表 5.4.1 的相关规定。 表 5.4.1 不同结构组合路面的设计指标 序号 基层类型 底基层类型 设计指标a 1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 粒料类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拉应力、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 无机结合料类 2 沥青混合料类 粒料类 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变、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 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

15、应变、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拉应力 3 粒料类b 粒料类 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变、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 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变、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无DB51/T 260220195 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拉应力 4 刚性类c - 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 注:a季节性冻土地区应增加沥青面层低温开裂验算和防冻厚度验算。 b在沥青混合料层与无机结合料稳定层间设置粒料层时,应验算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寿命。 c刚性基层应按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设计。 5.4.2 路面使用性能设计指标应符合表 5.4.2 的要求。

16、 表 5.4.2 路面使用性能设计指标 序号 设计指标 指标要求 备注 1 疲劳性能 沥青混合料层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的疲劳开裂寿命均不应小于设计使用年限内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 2 容许永久变形 沥青混合料层 不大于 15mm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水泥混凝土基层和底基层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的沥青混合料基层 3 不大于 10mm 其他类型基层 4 综合贯入强度满足要求 1-4 气温分区宜进行贯入强度验算 5 路基 顶面竖向压应变不应大于容许值 路基顶面容许压应变按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附录 B.4 计算 6 低温开裂指数 CI 不宜大于 3 川西季节性冻土区 注:低温开

17、裂指数 CI 是路面竣工时的验收标准,只计入路面低温缩裂产生的裂缝,不包含反射裂缝和纵向裂缝,指竣工验收时 100m 调查单元内横向裂缝条数,贯穿整个半幅的裂缝按 1 条计,未贯穿且长度超过一个车道宽度的裂缝按 0.5 条计,不超过一个车道宽度的裂缝不计入。 5.5 沥青路面技术指标 5.5.1 沥青混凝土路面应满足平整、抗滑、耐久的要求,并具备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和抗水损害能力。 5.5.2 路面在交工验收时,抗滑技术指标应满足表 5.5.2 的要求。 表 5.5.2 抗滑技术要求 年平均降雨量(mm) 横向力系数SFC60 a构造深度 TD(mm) SMA-13b 其他c 100

18、0 54 0.81.1 0.55 5001000 50 0.50 500 45 0.45 注:a构造深度 TD用铺砂法或激光构造深度仪测定。 b SMA 抗滑性能宜结合 SFC60和构造深度综合确定。 cOGFC 表面层除外。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OGFC 开级配磨耗层在国内公路上更关注其排水功能, 又叫排水路面, 欧洲通常称为多孔沥青路面,也有地方称为透水路面, 因此也产生了多种简称。 美国根据实践及欧洲排水沥青路面的技术特点对 OGFC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与欧洲的排水路面更加接近和融合,且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采用 OGFC,因此本指南 OGFC 为表面排水沥青路面的统一

19、名称。 6 路面结构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应遵循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理念,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重视全寿命周期分析,保证路面结构的安全、耐久和经济合理。 6.1.2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包括路面结构层的材料、厚度的选择及功能层的设置等。应注重路面功能设计与结构性能设计相协调,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和耐久性。 6.1.3 应加强路基改善层、透层、下封层及黏层等功能层设计。 DB51/T 260220196 6.2 结构组合要求 6.2.1 各结构层的力学特性及材料组成性质应满足各自的功能需求。 6.2.2 各结构的性能应协同作用,使整个路面结构体系的性能和寿命达到均衡状态。 6.2.3 应采取措

20、施疏导和排除渗入路面结构内部自由水,增强抗冲刷能力。 6.2.4 在设计使用年限内,路面不应发生由于疲劳导致的结构破坏,面层可进行表面功能性修复。 6.3 路基 6.3.1 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的有关要求。 6.3.2 新建公路路床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应加强填挖交界处及路堑段的排水设计,改善路基水文状况。 6.3.3 重及以上交通荷载等级的高速公路的路基应全断面设置改善层,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为 1-4-1a 及 2-4-1a 时,可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其余区域宜采用级配碎石粒料类材料,厚度宜为 150200mm。 条文说明

21、条文说明 四川省极其复杂的地质使得地下水及裂隙水发育, 极其复杂的地形使得路基填挖频繁, 设置路基改善层可改善水文状况,降低唧浆病害的发生,降低路基与底基层的模量差,路面结构更协调,对岩石或填石路基段平整度差, 容易引起半刚性底基层或基层结构产生应力集中而发生疲劳损伤, 因此应全断面设置。沥青使用性能气候分区为 1-4-1a、2-4-1a 的区域,降雨频繁且降雨量大,土质路基上设置级配碎石效果不佳时,路基改善层可采用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 6.3.4 路基回弹模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1 路基以路床顶面回弹模量为设计指标,在路面结构设计中,应为考虑了干湿与冻融循环的平衡湿度状态下的路基顶面回弹模量,

22、应按式(6.3.4-1)确定,并应满足式(6.3.4-2)的要求。 E0KSKMR (6.3.4-1) E0E0 (6.3.4-2) 式中: E0平衡湿度状态下并考虑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后的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MPa) ; E0路面结构设计的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容许值,见表 6.3.4; MR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标准状态下路基填料的回弹模量值。 KS路基回弹模量的湿度调整系数,为平衡含水率状态下的回弹模量与标准状态下的回弹模量之比。 K干湿循环或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填料的回弹模量折减系数。 2 路基标准状态下路基顶面回弹模量 MR宜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的附录 A“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标

23、准试验方法”通过试验获得。受试验条件限制时,可根据土组类型及粒料类型分别按附录 C.1 查取标准状态下回弹模量参考值。 初步设计阶段也可由填料的 CBR 值按式(6.3.4-3) 、式(6.3.4-4)估算标准状态下路基填料的回弹模量。 MR17.6CBR0.64(2CBR12) (6.3.4-3) MR22.1CBR0.55(12CBR80) (6.3.4-4) 3 路基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 KS的确定应符合附录 C.2 的有关规定。 4 干湿循环或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填料的回弹模量折减系数 K的确定宜符合附录 C.3 的有关规定。 5 路面结构设计的路基顶面回弹模量设计 E0应符合表 6.3

24、.4 的规定。 表 6.3.4 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容许值E0 指标 交通荷载等级 极重 特重 重 中、轻 DB51/T 260220197 回弹模量设计值 E0(MPa), 不小于 70 60 50 40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承受路面及交通荷载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同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与扩散,对路面使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在路面结构分析与设计中,应重视路基路面一体化设计。主要设计步骤如下: (1)收集并分析沿线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交通量资料,以及对岩土和其他筑路材料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对拟采用的路基填料应进行 CBR 试验,路基填料宜进行标准状态下的回弹模量试验; (2)由交通量资料

25、计算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内当量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确定交通荷载等级, 从而确定路床厚度及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容许值E0; (3)根据气候、水文、地质、地形资料,路基平、纵、横断面,分段确定路基的湿度状态, 结合干湿循环或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土模量折减系数, 将拟定的路基各部位填料在标准状态下的回弹模量转换为平衡湿度状态下的回弹模量,如满足E0要求,应以转换为平衡湿度状态下的回弹模量为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计算路面结构。否则,应更换路基填料或对路基填料处治,直至转换后的平衡湿度状态下的回弹模量满足路基回弹模量容许值E0。 6.4 基层和底基层 6.4.1 基层和底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小的干缩和温缩

26、变形,以及较强的抗冲刷能力。 6.4.2 基层和底基层应根据交通荷载等级, 结合气候环境、 水文状况、 路基条件及施工水平等综合确定,常用基层和底基层及适用结构层宜符合表 6.4.2 的要求。 表 6.4.2 路面结构层材料组合选择 常用材料类型 适用层位 适用交通荷载等级及路段 柔性基层 级配碎石 基层、底基层 重及以下交通荷载等级 沥青结合料稳定层 各种交通荷载等级 水泥稳定碎石 基层、底基层 各种交通荷载等级 水泥混凝土类 基层、底基层 各种交通荷载等级,宜用于隧道或局部水泥稳定碎石不易实施路段 1 水泥稳定碎石单层成型后厚度不应小于 180mm,不宜大于 300mm,设计厚度和施工分层

27、厚度应与施工设备性能匹配,充分考虑施工碾压的特性。 2 贫混凝土单层厚度底基层不应低于 120mm,基层不宜低于 180mm。 3 混凝土基层不宜低于 240mm。 6.4.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与沥青面层间可设置级配碎石、沥青稳定碎石层。 6.5 面层 6.5.1 沥青层应具有平整、抗车辙、抗疲劳、抗开裂和抗水损害等性能,表面层尚应具有抗滑和耐磨耗性能,常用沥青面层材料类型及适用结构层宜符合表 6.5.1 的要求。 表 6.5.1 路面结构层材料选择 常用材料类型 适用层位 AC-C 型沥青混合料 面层各结构层 Sup 型沥青混合料 面层各结构层 SMA 型沥青混合料 表面层 OGFC 型沥青

28、混合料 表面层或中面层 ATB 型沥青混合料 下面层或基层 注:采用 OGFC 型沥青混合料时应加强路面结构内部排水设计,完善排水设施。 6.5.2 表面层可采用 SMA、AC-C、OGFC 及 Sup;中及以上交通荷载等级高速公路宜采用 SMA 型;年均降雨量大于 500mm 或对降低噪音有需求的地区可采用 OGFC 型; 沥青中、 下面层, 或至少沥青下面层,宜采用密实型沥青混合料。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OGFC 型沥青混合料宜用于为重及重以下交通荷载等级,交通荷载等级特重及极重时应进行专项论证。 DB51/T 260220198 6.5.3 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的层厚应符合表 6.5.3 的

29、规定,最大施工厚度应与摊铺、碾压设备匹配,确保压实度。 表 6.5.3 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层厚 沥青混合料类型 以下集料公称最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层厚(mm) ,不小于 4.75 9.5 13.2 16 19 26.5 连续密实级配 15 25 35 40 50 75 间断密实级配 - 30 40 50 60 - 间断空隙级配 - 20 25 30 - - 6.5.4 表面层和中面层应采用改性沥青,OGFC 应采用高黏度改性沥青。 6.5.5 为延长施工时间,或在环境敏感地区施工,或工程对节能减排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温拌技术,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不应低于同种类型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 施工温度

30、比同种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低 30及以上。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温拌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发泡类、表面活性剂类、有机降黏剂类和矿物发泡类等四类。各类温拌技术原理不同,宜采用具有工程成功应用经验的温拌技术。无论采用哪种温拌技术,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均不应低于同种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6.6 功能层 6.6.1 季节性冻土地区路面结构厚度应满足防冻需求,否则应增设防冻层,防冻层宜采用级配碎石。 6.6.2 无机结合料基层或级配碎石基层顶面应设置渗透性好的透层,透层油宜采用乳化沥青。 6.6.3 各沥青层间应设置改性乳化沥青黏层油。 6.6.4 无机结合料基层顶面应设置下封层, 中及以上交通荷载等级宜

31、采用 SBS 改性沥青或橡胶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轻交通荷载等级可采用普通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 6.6.5 刚性基层、桥梁水泥混凝土整平层,以及隧道水泥混凝土基层顶面宜采用喷砂打毛,也可采用精铣刨等措施,清除表面浮浆,在干净、干燥、粗糙基面上再铺设防水黏结层,可采用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也可采用专用防水黏结层。 6.7 典型结构 6.7.1 半刚性结构 1 沥青混凝土面层总厚度不应小于 150m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底基层总厚度不应小于500mm。 2 表面层宜采用细粒式沥青混合料,中面层采用中粒式沥青混合料,下面层采用中粒式或粗粒式沥青混合料。 3 典型结构见表 6.

32、7.1。 表 6.7.1 半刚性路面典型结构 项目 典型结构 I-1a 典型结构 I-2b 典型结构 I-3 交通荷载 等级 特重及极重 重 中、轻 面层 不小于 180mm 沥青混合料 160180mm 沥青混合料 150180mm 沥青混合料 基层 不小于 400mm 水泥稳定碎石 200400mm 水泥稳定碎石 不小于 250mm 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 200400mm 水泥稳定碎石 200400mm 水泥稳定碎石 不小于 250mm 水泥稳定碎石 路基改善层 150200mm 级配碎石或水泥稳定碎石 150200mm 级配碎石或水泥稳定碎石 150mm 级配碎石或水泥稳定碎石 路基回弹

33、模量容许值E0(MPa) 不小于 60(70) 不小于 50 不小于 40 注:a极重交通荷载等级路基回弹模量不应小于 70MPa。 b基层与底基层总厚度应大于 I-3 的结构厚度。 DB51/T 260220199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四川省高速公路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为主。 早期部分高速公路采用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 受早期强度低、 材料供应影响, 以及环保问题等因素限制, 近几年已较少采用。 水泥稳定碎石具有早期强度高、板体性好、水稳性好、取材方便等优点,是四川省路面基层用主要材料。 半刚性基层路面典型结构及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中用于路基改善层的水泥稳定碎石宜采用低剂量水泥。 6.7.2

34、 柔性结构 1 采用级配碎石作为基层的沥青面层厚度不宜低于 240mm,级配碎石基层厚度不宜低于120mm。 2 沥青结合料基层宜采用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 3 典型结构见表 6.7.2。 表 6.7.2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 项目 典型结构-1 典型结构-2 典型结构-3a 交通荷载等级 特重及极重 重 中、轻 面层b 160180mm 沥青混合料 100120mm 沥青混合料 100120mm 沥青混合料 基层 140180mm 沥青稳定碎石 160180mm 沥青稳定碎石 140160mm 沥青稳定碎石 底基层 500600mm 水泥稳定碎石 400500mm 水泥稳定碎石 30040

35、0mm 级配碎石 路基改善层 - - 150200mm 级配碎石或水泥稳定碎石 路基回弹模量容许值E0(MPa) 不小于 120 不小于 100 不小于 80 注:a路基改善层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则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 b面层厚度大于 120mm 时应分三层,小于 120mm 时应分两层。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柔性基层路面结构应重视路基设计,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级配碎石所用集料宜采用石灰岩轧制,且成型后单层厚度宜为 120150mm,如厚度大于 200mm,宜分层施工。 6.7.3 刚性基层复合式沥青路面, 沥青面层厚度不宜小于 100mm。 水泥混凝土类基层结构组合、接缝设计 (除连续配

36、筋混凝土外) 及配筋设计应满足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的有关规定。 6.7.4 为减少跳车,应在桥头搭板后缘设置刚性基层,沥青面层与路基段一致。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填方路基与桥梁、涵洞、通道相邻处,常有跳车现象,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刚性基层混凝土标号不应低于 C30,刚性基层长度不宜小于 4m。 6.7.5 应根据交通量预测、沿线气候,结合线形等对路面结构组合进行优化,对选择的路面结构进行验算,材料设计参数和路面结构验算方法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的有关规定。 6.7.6 路基和路表验收弯沉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的有关要求。 条

37、文说明条文说明 计算路基顶面验收弯沉值时仅考虑平衡湿度状态下路基顶面回弹模量, 不考虑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后的模量折减系数。当弯沉检测时路基湿度与平衡湿度存在差异时,应进行湿度修正。 7 桥隧段及特殊路段铺装设计 7.1 一般规定 7.1.1 特殊路段铺装应进行结构与材料一体化设计,满足特殊路况下对沥青铺装的需求。 7.1.2 应采取措施加强层间结合,避免层间滑移。 DB51/T 2602201910 7.2 桥面铺装 7.2.1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混凝土整平层应符合规定的平整度、横坡度等要求,表面严禁抹平、收光。 2 混凝土整平层宜采用喷砂打毛去除浮浆,也可采用精铣刨清除

38、浮浆,形成粗糙的宏观构造新鲜面,做到集料外露,构造深度不宜小于 0.5mm。 3 防水黏结层宜采用同步碎石封层,也可采用涂膜类专用防水材料等,应通过拉拔试验和剪切试验优选防水黏结层。 4 桥面沥青铺装结构,由防水黏结层和沥青混合料铺装层组成;沥青混合料铺装层宜与两端路线的表面层、中面层一致,至少下面层应为密实型沥青混合料;沥青铺装层总厚度不宜小于 80mm。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常规铣刨工艺使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表面出现凹凸不平,使防水黏结层喷洒不均匀,影响界面黏结。可采用精铣刨,但应注意彻底清除铣刨面的灰尘,确保清洁度。 7.2.2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桥面铺装应符合以下要求及 公路钢桥面铺装设

39、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T 3364-02)有关规定: 1 应综合考虑桥梁结构特点、环境气候、交通荷载、施工条件、恒载限制等因素,参考类似条件的桥面铺装工程经验,进行钢桥面板结构和桥面铺装结构的一体化设计。 2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刚度应进行验算并符合其有关规定, 且纵向腹板位置应避开轮迹带。 3 桥面铺装层总厚度应满足桥梁设计的恒载要求。 4 桥面铺装结构设计应包括铺装结构层设计和界面功能层设计, 界面功能层应与铺装结构层相匹配。 5 钢桥面铺装结构层宜采用浇注式沥青混合料、 环氧沥青混合料或高性能改性沥青混合料。 6 应加强界面功能层设计,在选择界面功能层时,应注意界面功能层与铺装结构层的

40、匹配性。 7 钢桥面铺装应设置专用防水黏结层。 8 应对结构组合及材料进行专项设计。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桥面铺装可参考表 7.2.2,选择钢桥面铺装结构时,应结合钢箱梁结构特点、材料特性、工程经验、施工条件、管理水平等从技术、经济及可实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 表 7.2.2 铺装结构层参考方案 铺装材料 方案 1 方案 2 方案 3 方案 4 方案 5 磨耗层 保护层 磨耗层 保护层 磨耗层 保护层 磨耗层 保护层 磨耗层 保护层 改性沥青SMA、 改性沥青 AC - - - - - -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 - - - - - - - - 环氧沥青混合料 - - - - -

41、- 7.2.3 针对新型桥梁结构,当沥青铺装的恒载有限制时,应进行桥面铺装的专项设计。 7.3 隧道铺装 7.3.1 隧道内沥青铺装除应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符合路面的抗滑、耐磨及平整度等技术要求外,尚应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满足低噪声和防眩光等方面的要求。 7.3.2 隧道宜采用沥青混合料与水泥混凝土面板组成的复合式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及材料设计应符合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等的有关规定。 1 采用设置接缝的刚性基层时,应采取措施延缓接缝处裂缝反射到沥青面层。 DB51/T 2602201911 2 隧道沥青混合料宜采用双层式

42、沥青面层,沥青混凝土类型宜与相邻路段相同,沥青层厚度不宜小于 100mm。 3 沥青混凝土宜采用温拌技术,长及特长隧道应采用温拌技术; 4 表面层沥青混合料应添加阻燃剂等阻燃措施,氧指数应大于 25。 5 加铺沥青面层前,宜采用喷砂打毛,也可采用精铣刨去除浮浆,形成粗糙的宏观构造新鲜面,做到集料外露,构造深度不宜小于 0.5mm。并设置同步碎石封层等防水黏结层。 6 应采取措施防止毛细水上升至水泥混凝土面板顶面使层间黏结失效。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水泥混凝土面板包括普通水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等,设计及施工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 、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43、(JTG D70) 、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 (JTG/T D70)及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JTG F30)等有关规定。水泥混凝土面板不刻痕,严禁收光,应进行细观纹理的施工,即在精平后的湿软表面,使用钢支架拖挂 13 层叠合麻布、帆布等布片拖出,布片接触路面的长度宜为 0.71.5m,细度模数较大的粗砂,接触长度宜取小值,细度模数较小的细砂,接触长度宜取大值。也可进行拉毛处理。除连续配筋混凝土外应根据要求设置接缝,对设置接缝的刚性基层,多年实践经验表明,接缝处条铺防裂卷材是延缓反射裂缝出现的有效措施,但应合理选择防裂卷材、抗裂贴类型、性能和厚度,可采用自黏式或热熔式防裂卷材,防裂卷材应

44、与水泥混凝土面板贴铺密实。 7.3.3 隧道出入口存在冰雪灾害隐患路段,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采取合理措施。 7.4 桥隧间短路基段铺装设计 7.4.1 应采用刚性基层复合式沥青路面结构, 刚性基层下应设置刚性底基层, 刚性基层宜设置钢筋网,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及材料设计应符合 7.3.2 有关要求。 7.4.2 桥梁与隧道、隧道与隧道相接短路基段,可与相邻隧道路面结构一致;桥梁与桥梁相接短路基段,沥青面层可与桥梁沥青铺装一致。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如施工条件容许,沥青层厚度宜与主线一致。 7.5 长大纵坡段沥青路面设计 7.5.1 长上坡路段面层应具有良好的抗车辙、抗剪切、抗滑能力。 7.5.2 长

45、下坡路段面层应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 7.5.3 宜结合纵坡、交通量及组成进行专项设计。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根据四川省沥青路面病害调研,长大上坡路段车辙问题突出。当前国内货运主导性车型性能条件整体较低,长大上坡路段运行速度降低,荷载作用时间长,沥青路面易产生车辙。根据对四川省长大上坡路段车辙严重部位进行横断面切割,并对横断面各层变形进行测量分析,车辙主要发生在上中面层,下面层也有部分变形。为减少长大上坡路段车辙病害,应根据纵坡及交通量组成采取合适措施。 7.6 互通匝道及连接线沥青路面设计 7.6.1 枢纽互通匝道路面结构宜与主线路面结构一致, 非枢纽互通匝道路面结构沥青面层结构组合宜与主线上、

46、中面层一致,基层及以下结构宜与主线一致,也可根据交通量等进行专项设计。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匝道维修时交通组织困难,非枢纽互通但交通量大的匝道宜适当加厚沥青面层厚度。 7.6.2 与既有高速公路拼接,应结合既有高速公路路面结构、互通功能定位、交通量及施工工艺等进行合理的结构和材料设计。 7.6.3 连接线路面结构宜与相邻匝道路面结构一致,也可进行专项设计。 DB51/T 2602201912 7.7 服务区沥青路面设计 应根据服务区不同功能定位,合理选择路面结构,宜专项设计。 8 改扩建路面设计 8.1 一般规定 8.1.1 应加强既有路面加铺方案与纵断面的协同设计, 避免大面积开挖或低质化利用

47、既有路面结构和材料。 8.1.2 应根据交通荷载等级、 既有路面调查与评价、 工程实践经验等进行结构组合和材料等多方案比选,通过技术经济分析,选定设计方案。 8.1.3 应合理利用既有路面结构和材料,并确定既有路面利用的技术方案。 8.1.4 应根据改扩建特点,对既有路面遵循“全过程动态设计”理念,以完整的施工设计图为基础,施工阶段应逐段重点对开挖后的实际状况进行跟踪、检测及分析,与设计阶段有偏差时应动态调整设计。 8.1.5 应结合工程特点和工艺需要同步进行交通组织设计, 减少工程实施期间对行车干扰, 且保证施工安全。 8.2 既有路面调查及评价 8.2.1 收集既有道路的基础资料,如路面设

48、计及交竣工资料、历年养护资料及路面技术状况检测资料、气候条件,以及交通荷载参数等。 8.2.2 调查既有路面技术状况、结构承载能力,并对典型病害进行钻芯、探坑或雷达探测等方式,调查评价既有路面内部状况、材料性能及结构参数等。 8.2.3 调查沿线跨线桥、隧道净空,以及其他影响设计的因素。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既有路面状况调查及评价可获得既有路面的技术状况、 结构层承载能力和材料性能等信息和参数,是病害原因分析、确定改建方案的重要依据,是高速公路路面改扩建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有路面病害调查及评价具体内容宜参照四川省地方标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指南执行。 8.3 拓宽路面设计 8.3.1 既有

49、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时,新拓宽路面应采用沥青路面结构,结构组合宜充分考虑与既有路面结构的搭接过渡。 8.3.2 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验算方法,与新建高速公路相同。 8.3.3 拓宽段半刚性基层的标高宜与原路面半刚性基层标高一致,确保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畅通。 8.4 既有路面设计 8.4.1 应根据不同路段路面状况和损坏程度等, 对既有路面采用局部病害处治、 整体性处理的方式或局部病害处治与整体性处理相结合的方式。 当既有路面破损不严重且结构性能较好时, 宜采用局部病害处治后加铺;对既有路面破损严重或结构性能不足的路段,宜根据破损程度、层位确定处理深度和范围。 8.4.2 应充分利用既有路面结构和材

50、料,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局部病害处治后直接加铺沥青面层、 将既有路面铣刨至某一结构层或将既有路面就地再生后再加铺沥青面层等改建方案。 1 既有路面采用局部病害处治,还是整体式处理,以及加铺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既有路面调查与评价结果,依据交通荷载、气候与环境因素进行多方案比选,综合确定处治方案。 2 同一个工程项目路面采用的改建方案不宜过多,也不宜频繁交替。 3 既有路面加铺采用的表面层类型宜与拓宽新建部分一致。 4 桥梁铺装病害处治应满足桥梁设计的荷载,隧道路面铺装病害处治应满足隧道净空的要求。 8.4.3 加铺层以及经处治后的既有路面结构在设计年限内的使用性能应符合本指南有关要求。 8.4.4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