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3 ,大小:767.99KB ,
资源ID:5627879      下载积分:14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d-56278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32∕T 3435—2018 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规范(江苏省).pdf)为本站会员(秋儿)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发送邮件至13560552955@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32∕T 3435—2018 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规范(江苏省).pdf

1、ICS 13.220.20B 60/79备案号: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34352018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规范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for emergency command system of forest fire prevention2018 - 9 - 6 发布2018 - 9 - 30 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DB32/T 34352018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缩略语.15视频监控.26应急会商调度.57森林火险预警监测.68地理信息.89应急通信.910 信息安全保障.10DB32/

2、T 34352018II前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江苏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江苏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卫华、罗坤、侯月丽、章学周、张天龙、金志刚、郑怀兵、沈韬、彭徐剑、封晓强、王志强、周明星、赵培。DB32/T 343520181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中视频监控、应急会商调度、森林火险预警监测、地理信息、应急通信和信息安全保障等模块的功能及设备配备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

3、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239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LYJ 127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T 1063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LY/T 1172全国森林火险天气等级LY/T 1821林业地图图式QX 30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QX/T 45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部分:总则QX/T 6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7部分:自动气象站观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 emergency command system of fo

4、rest fire prevention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森林、 林木和林地火灾的事前预防、 事发应对、 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为保障森林安全而建立的视频监控、应急会商调度、森林火险预警监测、地理信息、应急通信和信息安全保障等组成的有机整体。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CDMA: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DMR:数字集群通信(Digital Mobile Radio)GSM:全球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HDMI: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

5、dia Interface)IP防护:防护等级(Ingress Protection)DB32/T 343520182IP SAN:因特网协议存储区域网络(Internet Protocol Storage Area Network)LTE: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MCU: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ONVIF:开放型网络视频接口论坛(Open Network Video Interface Forum)SELP:正弦激励线性预测(Sinusoidal Excitation Linear Prediction)USB:通用串行总线(Univ

6、ersal Serial Bus)WIFI: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5视频监控5.1功能应实现以下功能:a)在防火季内 7x24 小时不间断工作;b)多画面实时显示前端监控点的图像;c)视频图像全程录像存储,并对历史图像进行查询和回放;d)实时回传云台和镜头姿态参数,并控制云台和镜头动作;e)按时间、前端监控点的代码,实现监控图像资料查询、检索和回放;f)省/设区市指挥中心间互联互通;g)火情识别报警;h)火点定位。5.2林火智能识别报警器5.2.1识别系统应实时、24 小时不间断监测森林火灾。5.2.2对 130 万像素及以上的高清视频能进行林火图像分析。 每路视频在

7、5min 内完成 360巡航检测;并对 5km 内在过火面积达到 2m2前准确报警。5.2.3火灾识别软件能根据不同时间段、不同预置位修改前端摄像机图像参数。5.2.4在识别目标与背景的对比度不小于 10%时,火灾监测系统漏报率(在监控范围内视频图像中出现的烟火特征为火情,监控系统未能报警的火情次数与总火情次数的比率)不大于 0.1,误报率(监控系统错误报警的火情次数与总检测次数的比率)不大于 0.1。5.2.5支持分区检测与在线自主学习功能。5.2.6在一个预置位中能选择设置烟火检测的检测区域与非检测区域,在不同时间段对同一个预置位采用不同的检测规则。5.2.7配置文件应保存在本地服务器,

8、宜备份至云服务器中, 并能实现异地服务器及云服务器的备份。5.2.8应自动记录报警日志。5.2.9报警器为后端识别模式,支持前后端混合识别。5.2.10支持本机录像功能, 报警录像图像数据与非报警录像图像数据应分别存储, 对非报警录像图像数据进行循环删除。DB32/T 3435201835.3触摸式视频控制器5.3.1视频显示5.3.1.1显示报警事件提醒并查看报警源视频画面,提供报警历史记录、相关视频录像的查询界面。5.3.1.2显示、控制及配置联网的森林防火远程视频监控图像。5.3.1.3具备两路高清数字码流图像相互叠加功能。5.3.1.4支持单画面、4 画面、9 画面、16 画面、1+5

9、 模式及 1+7 模式显示,支持画面拖拽及云台转动控制。5.3.1.5管理界面具备电子地图功能,支持林班及小班等数据显示,能显示火点具体位置。5.3.1.6管理界面具备前端设备,能按本级及管理区域分级显示。5.3.2云台控制5.3.2.1能调用流媒体转发视频,支持视频播放功能。5.3.2.2进行水平旋转、俯仰运动、预置位设定/回归、变倍、聚焦、激光灯变焦变倍、复位、雨刮、自动巡航、透雾切换等操作。5.3.2.3智能控制云台运动速度,摇杆操作时画面平稳流畅。5.3.2.4支持摇杆盲区功能。5.3.2.5支持 Pelco-D、Pelco-P 等云台控制协议。5.3.2.6支持对云台控制权限进行管理

10、,能实时获取、释放云台控制权限。5.4流媒体存储/分发服务器5.4.1支持一千路以上前端视频管理。5.4.2支持流媒体分发,能同时将图像数据流分发至触摸式视频控制器、高清数字解码器、林火智能检测报警器等。5.4.3支持高清数字码流图像叠加功能。5.4.4支持与联网的其他流媒体存储/分发服务器无缝级联并能调取视频。5.4.5支持基于国际标准 ONVIF 协议的主流监控设备的管理。5.4.6支持远程配置设备参数、设备操作日志跟踪等。5.4.7支持通过配置文件设定流媒体存储/分发服务器参数,提供系统运行日志。5.4.8支持 IP SAN 备份与 IP SAN 数据存储设备,能 724 小时录像,视频

11、编码格式为 H.264。5.4.9支持远程值班功能。5.5监控塔应符合LYJ 127的规定,监控范围设计及监控塔选择应使监控范围内盲区最小化。DB32/T 3435201845.6云台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a)防护标准:整体不低于 IP66;镜头、摄像机保护仓不低于 IP67;b)护罩应采用双层光学玻璃,在护罩玻璃外表面应涂敷防灰/防油镀膜;c)载荷能力不小于 50kg;d)云台与防护罩采用一体化结构;e)云台具有电源线和网线物理接口,电源接线应采用航空插头,云台能更换装载不同镜头/摄像机/热像的护罩,护罩采用通用化设计;f)水平 360无限自由旋转;g)俯仰运动角度不小于 90;h)水平与俯仰

12、旋转最小转速不高于 0.1/s,最大转速不低于 30/s,设备具有 64 个及以上的可调速级;i)预置位再现精度与数据返回角度值精度不高于 0.01。5.7摄像机应符合下列要求:a)摄像机传感器像面尺寸不低于 1/3;b)输出图像分辨率不低于 1280*720;c)应配有光学透雾切换系统;d)应具有远程后焦调节的能力或自动聚焦能力;e)夜间能见度不低于 0.02Lux;f)应具有通过远程指令(非浏览器方式)调整摄像机常规参数的能力;g)编码格式为 H.264;h)网络视频接口协议支持 ONVIF 协议。5.8镜头不同防火监控半径配备镜头的指标应符合表 1 要求。表 1不同防火监控半径的镜头指标

13、防火监控半径km应配备的镜头变焦倍率应配备的镜头焦距mm应配备的镜头最大光圈(绝对值不大于所规定数值)02262501.623383001.635385004.0510607504.05.9红外热像仪应符合下列要求:a)帧频不低于 9 FPS;b)噪声等效温差(NETD)不大于 60mk;c)像元尺寸不高于 17m;d)像素数不低于 640480;DB32/T 343520185e)具有 RAW(传感器原始数据)输出能力;f)输出接口为 RJ45;g)应具有快门校正和背景校正功能,需电动控制,应具有开启/关闭自动快门校正功能。5.10热像镜头应符合下列要求:a)镜头 F 数的绝对值不大于 1.

14、2;b)镜头变焦和调焦电动控制;c)镜头透光波长 714m;d)不同防火监控半径配备热像镜头的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要求。表 2不同防火监控半径的热像镜头指标防火监控半径km应配备的镜头焦距mm0375351005102005.11互联网远程值班中心5.11.1对所管辖系统的视频图像能进行远程值守。5.11.2对前端图像应进行检测, 发现前端图像丢失, 应给出警报并自动进行检测, 判断故障节点位置。5.11.3应对前端图像报警进行处理,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能发现系统误报警并对系统进行修正。5.11.4预留城市消防指挥中心进行对接的数据接口,具备警情同步发送至 119 指挥平台的能力。6应急会商调度

15、6.1功能应实现以下功能:省市范围应急会商及指挥调度;能接入会场图像及其它音视频信息;支持多画面轮切和平铺的功能;支持多会议功能、多台 MCU 会议级联、不对称组网技术、支持多方会议;支持与上级/本级指挥系统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通讯能力,可显示指挥中心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结果,也可上传或接受地理坐标信息数据;可实时查看本级视频监控系统的图像,支持视频查看权限管理功能;可接收视频监控系统发出的火灾报警信息(主要包括报警截图及火灾发生点位的地理坐标信息);支持森林火灾上报功能, 并能与本级指挥中心的地理信息系统同步, 将上报的火灾图片及位置在地理信息系统上显示;支持显示地理信息系统下发的火灾扑救小结;

16、DB32/T 343520186支持手持望远终端、台式及车载终端及普通手持终端等设备的接入。6.2手持终端设备/手持望远终端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a)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 IP67;b)室外型设备在20 65范围内正常工作;c)电池模式下,能持续工作 5 小时以上;d)终端设备能同时连接 WIFI 网络和 LTE 网络,支持蓝牙技术;e)支持卫星定位系统;f)终端设备支持安卓操作系统;g)设备应具有一键对讲功能,使用时自动将听筒话音外放;h)屏幕不低于 4.0 英寸,支持多点触控;i)手持望远终端设备配置 2000 万像素以上摄像头,传感器尺寸不低于 1/2.3 英寸,广角镜头焦距小于 4.5mm

17、 长焦镜头焦距大于 125mm,摄像头与终端之间支持无线连接。6.3台式及车载终端应符合下列要求:a)终端设备能同时连接 RJ45 有线网络、802.11N 无线网络和 LTE 网络,支持视频输入及输出;b)支持外置卫星定位模块或可外接卫星定位模块天线;c)终端能使用车载电源供电;d)终端能通过 RJ45 有线网络支持 ONVIF 标准设备的视频转发;e)终端具有音频输入/输出接口,并支持 HDMI 视屏输出,具有至少 1 个 USB2.0 接口;f)终端采用无风扇设计。7森林火险预警监测7.1功能应实现以下功能:a)采集森林火险监测站的监测信息, 收集相关区域天气实况和预报信息、 雷电监测报

18、告和监测预报数据,能实现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实时火险监测报告和雷击火发生预报;b)定时自动监测并报送大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光照、降水量、蓄水池等监测数据;c)采集和传输地表可燃物种类、可燃物湿度和可燃物载量信息。7.2森林火险预警监测中心7.2.1监测设备及软件应满足以下要求:a)采集全省森林火险监测站、火险因子采集站观测数据;b)接收属地森林火险监测站、 森林火险因子采集站观测数据, 接收当地气象站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信息,并通过互联网从省森林火险预警监测中心读取本省及 100km 范围内的观测数据;c)监视并以图形显示监测系统、通信系统、电源供应等设备的工作状态,设置其工作方式(通信系统

19、状态和监测设备状态),发现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能进行提示;DB32/T 343520187d)自动下载省气象局和气象信息中心的联网气象站观测数据和天气预报信息, 并以图形方式显示本辖区天气实况和未来 24 小时至 48 小时的天气预报信息;e)按时间、地点进行本辖区气象信息观测和预报信息的查询和检索,能进行本辖区任意区域、站点的气象信息的查询和分析,并形成气象实况和天气预报专题图。7.2.2森林火险预报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a)与相关气象台站数据对接, 获得未来 24 小时至 72 小时森林火险天气预报、 高森林火险天气警报、火场气象服务;b)提供每日 8 时,12 时、16 时三次森林火险等级实

20、时监测报告;c)提供森林雷击火灾发生预报、24 小时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森林火灾发生预报和森林火险行为预报。7.3森林火险监测站7.3.1建站应满足以下要求:a)重点区域应建设不少于一个监测站;b)宜选择在火险等级最高的地方,不应建在火险隐患小、人为活动少、风速偏大的高山顶上或位于山头的瞭望台(塔)上;c)离建筑物和高大树木的距离应大于 15m,符合 QX/T 45 和 QX/T 61 的规定;d)应设置在具有移动数据信号的地方;e)森林防火重点市县(区)至少建一个,场地东南西北向长度不低于 20m。7.3.2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a)固定安装在选定的站址上,自动观测并定时或按指令采集大气温度、大

21、气湿度、风速、风向、光照、降水量的数据,采集最小间隔为 1min;b)按预定的时间向指定若干手机号码群发实时监测信息;c)随时由拨叫号码提取监测信息;d)每站配备 1 套自动气象站设备。7.3.3能根据 LY/T 1172 对影响森林火灾的气象因子进行测定。7.3.4所采集的数据处理后能直接存储在采集器中,每小时数据应存储 120 天以上。7.3.5观测数据由移动数据网络按设定的时间和按指令发送采集数据。7.3.6具有实时监控森林火险监测站及附属的供电、通信设备的运行状况的功能,并能抽调各监测站的观测数据。7.3.7能远程监控森林火险监测站工作情况, 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 并将自诊断状态码传送

22、到中心站。7.3.8观测数据应符合国家气象局的设备标定体制、气象观测数据格式,并符合标定的观测准确度。7.3.9专题制图的坐标系应与国家气象局天气预报等专题图采用相同的坐标系,并符合 LY/T 1821 的规定。7.3.10设备采用等电位设计。风杆接地良好,避雷装置应符合 QX 30 的规定。DB32/T 3435201888地理信息8.1功能应实现以下功能:a)支持单机应用模式与基于网络的应用模式;b)集成二、三维场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森林防火监控联动系统、森林防火人员车辆卫星定位管理系统、森林防火指挥调度和辅助决策系统、火险气象预报系统、林火卫星热点监测报警系统等子系统;c)支持对火情记录

23、的时空分析功能。8.2基础地理信息应具备基础地理和森林防火专题数据的地图浏览、地图定位、地图切换、图层控制、地图测量、周边查询、路径分析、数据编辑、数据采集、数据导入、符号编辑、要素标注、态势标绘、林地属性查询、专题图制作以及地图输出等功能。8.3森林防火监控联动应具备以下功能:a)依据与森林防火监控系统的接口获取热成像及视频图像(双鉴)林火识别数据,实时在地图场景中定位火灾位置;b)依据高程数据,在地图上标绘监控站点,模拟监控站点覆盖范围和可视域范围;c)依据视频返回参数在地图场景中精确定位火情位置;d)依据地图定位发出的指令自动调整监控站点视频视角。8.4防火人员车辆定位管理应全天候实时监

24、控人员车辆的即时卫星定位系统位置, 随时回放60天内自定义时段人员车辆历史行程、轨迹记录。8.5森林防火值班人员管理应具备以下功能:a)值班人员信息管理:姓名、联系方式、所属监控中心;b)值班人员当值记录查看:上线值守时间、下线时间、当值报警数量、报警处理记录等;c)监控中心实时值班状态查看:周边值班室的当值情况与当值状态。8.6森林防火物资管理应具备以下功能:a) 森林防火物资分类、库存情况的自动整理;b) 物资调用时进出库的自动统计;c) 物资失效期提醒;d) 盘库。8.7森林防火指挥调度和辅助决策应具备以下功能:DB32/T 343520189a)二、三维场景管理。能实现二维场景与三维场

25、景随时切换显示,二、三维场景量测,三维场景路径飞行,二、三维场景地图属性模糊查询定位;b)态势标绘管理。火灾态势图能标绘、演播、导出、打印和管理,能以文件的形式进行存储。态势图演播能浏览与编辑各标绘对象时序间的相对关系,形成演播文件并进行动态展示。各级防火指挥部门能对同一态势图文件中的各标绘对象进行编辑与更新。支持态势图文件在通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展示。8.8火灾分析与辅助决策应具备以下功能:a)根据火场的气象、植被、地形等条件在地图上分析林火行为,并能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林火扑救参考方案;b)火点周边资源分布查询, 通过设置缓冲分析距离, 统计区域内各类防火设施信息、 负责人信息。按照标准应急

26、方案自动加载各类防火设施信息并生成电子文档;c)实时统计地图各级管理区域内的各类防火设施信息;d)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影像图比对,多窗体联动显示及移动端、PC 端跨平台双向同步标绘;e)依据系统标绘的森林火灾发生的范围,结合不同时间段的影像图比对计算出火灾的面积;f)根据地形、气象、土地利用类型给出重点保护单位(区域)和扑火危险区划,用于辅助森林火灾扑救和对于扑救人员的科学保护;g)根据火灾发生的位置,周边影响因子的情况,生成火灾蔓延模拟模型。根据蔓延模拟情况,依据相应的扑救战术,生成扑救预案。8.9火险气象预报应通过网络或与林火气象测报系统的接口获取未来或实时的气象数据,依据LY/T 1063和

27、LY/T 1172计算、预报和发布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火险天气等级分布图,并给出相应的预案。8.10林火卫星热点监测报警应定时自动通过网络或接收站自动获取实时林火卫星热点数据, 能通过声、 光或短信及时将监测范围内的热点信息告知管理人员,并实现卫星热点的快速查询与定位。8.11火灾时空分析对于林火报警数据、火情处置数据、火灾档案数据进行归纳整理,通过数据挖掘的手段,给出监管区域的林火时空分析结果,并以图文展示,为指挥人员提供辅助决策。9应急通信9.1功能应具备以下功能:a)有线综合网具有汇接短波、超短波、LTE 无线宽带专网等无线信号,实现多种网络的互联互通的功能;b)超短波通信网应与全省森林防

28、火超短波通信网兼容,符合 DMR 技术标准,且采用 SELP 语音声码器,能同步实现数字语音通信、数据信息传递、卫星定位系统定位信息及数据查询等多种业务应用,能与 IP 网络、有线电话、GSM、CDMA、卫星、LTE 无线宽带专网等通信方式综合组网;DB32/T 3435201810c)火场应急通信系统能综合应急服务资源, 通过 LTE 无线宽带多媒体专网系统实现火场前端指挥中心的快速组建、统一指挥、联合行动,提供快速、及时的火场应急通信保障服务;d)单兵背负式图像传输系统具有与与数字超短波无线通信系统或 LTE 无线宽带多媒体专网系统相结合,将火灾现场的音视频数据传至指挥中心的功能。9.2有

29、线综合网应满足以下配置要求:a)有线综合网本地接入网络带宽应达千兆以上, 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门之间的有线数据带宽应满足同时传输高清视频会商、高清视频监控、火场图像等核心业务的实际需求;b)各级防火部门的本地接入应采用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接入骨干网。 各地局域网内部应采用多级交换机完成网络连接。9.3超短波通信网应满足以下配置要求:a)组建固定数字超短波网时, 通信信道宜采取一主一备, 各地可根据防火实际通信工作量采取二主一备。组建移动数字超短波网时,车载基站或背负基站(背负台)宜配备 2 路信道,也可配少量 4 路信道设备供扑救重大火灾时使用;b)各林区应根据用户指定的重点覆盖区域架设超短波基站

30、, 通过无线链路将各基站的语音和数据接入各自林区所属防火办,实现地市之间语音、数据互通。主站系统应有一条固定 IP 地址和2M 宽带,各区、县采用 IP 网络实现 IP 联网,县、区以下基站采用无线 IP 链路方式组网;c)省、市、县各级防火办应分别建设能分级管理的调度管理控制平台,配备能快速组网的移动中继台。9.4火场应急通信9.4.1应配置下列设备:a)应急通信车(包括车辆、警灯警报、便携式发电机、配电控制等);b)背负式图像传输系统(包含单兵背负式发射端(含发射机和摄像机)、车载应急通信箱和后端图像接收设备);c)LTE 无线宽带多媒体专网系统(包括 LTE 基站和移动式应急调度指挥站) ;d)超短波移动中继台、LTE 基站、卫星电话及移动式应急调度指挥站。9.4.2发射机应具备 IP67 防护等级。9.4.3应急通信箱应防尘防水、机动性强、无需维护、系统可靠性强和操作简易。9.4.4后端图像接收设备应包括接收服务器及相关软件,并具备具有固定 IP 网络的链路。9.4.5LTE 无线宽带多媒体专网系统应采用联网设计,提供指挥中心与现场的实时数据交互能力。9.4.6超短波移动中继台、LTE 基站、卫星电话及移动式应急调度指挥站应安装在应急通信车上。10信息安全保障应符合GB/T 22239中关于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要求。_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