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2 ,大小:314.80KB ,
资源ID:5629593      下载积分:14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d-56295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1506∕T 1-2018 和谐社区建设规范(鄂尔多斯市).pdf)为本站会员(秋儿)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发送邮件至13560552955@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1506∕T 1-2018 和谐社区建设规范(鄂尔多斯市).pdf

1、ICS 03.080.01A 00DB1506鄂尔多斯市地方标准DB1506/T 12018和谐社区建设规范Harmonious community construction norms2018- 12 - 06 发布鄂尔多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19- 03 - 05实施DB1506/T 12018I前言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架构和编写进行编写。本标准由鄂托克旗民政局提出。本标准由鄂尔多斯市民政局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鄂托克旗民政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共鄂托克旗委组织部、鄂托克旗法制办,鄂托克旗市场监管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尚鹏飞、朝克、刘

2、志亮、王维。本标准为首次发布。DB1506/T 12018II引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创新社会治理, 要求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 使社区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发挥服务作用,为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发挥桥梁作用,为维护社会稳定、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发挥促进作用。和谐社区是文明有序、服务完善、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社区与政府、市场、社会、生态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基本单位,是社区党组织领导、自治组织主导、社区各类主体多元参与、共同治理的基础平台。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要把和谐社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夯实

3、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层工作。本标准的制定参考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消费者政策委员会制定的服务标准化指南,将为创建和谐社区提供可操作化的指标,指导和规范和谐社区建设。DB1506/T 120181和谐社区建设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要求和居民满意度评价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鄂尔多斯市的城镇社区。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社区 community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镇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2.2社区建设 community c

4、onstruction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解决社区问题,促进邻里和谐互助,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2.3社区服务 community service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社区全体居民、驻社区单位为对象,以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支持、社会多元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2.4社区党组织 the community party organization按照中国共产

5、党章程的规定,它指在社区之中成立的、以全体社区党员为组织对象的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2.5社区居民委员会 community residents committee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它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通过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式履行自治服务职能。2.6社区社会组织 community social organization由社区组织或个人在社区(镇、街道)范围内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的、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的民间自发组织。它是依法登记成立或备案并按组织章程管理的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组织,通

6、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等方式履行社会服务职能。DB1506/T 1201822.7社区工作者 community worker依法选举产生,或者经过一定选拔程序,专职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服务中心工作的人员。2.8社区志愿服务 community volunteer service社会组织和个人自愿用自身的时间、技能等资源,在社区为居民和社区慈善事业、公益事业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为。它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的公益活动。3基本原则3.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居民的服务需求作为

7、第一信号,把居民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真正把社区建设落实到发展居民自治和服务居民群众上来。3.2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认真梳理社区的工作职责,规范基层政府参与社区治理的角色,划分基层政府与自治组织的权责,促进基层政府、社区等基层组织回归本职。3.3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组织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3.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坚持按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在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8、、自我服务、自我监督。3.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从居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和热切关注的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和发展目标。4和谐社区建设要求4.1组织健全4.1.1社区党组织DB1506/T 1201834.1.1.1社区党组织健全,实行网格化设置,党组织延伸到楼栋。4.1.1.2社区内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商务楼宇、专业市场和流动人口聚居地建立党组织,未建立党组织的实现工作覆盖。4.1.2社区居民委员会4.1.2.1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机构健全,1 名以上主任或副主任为本社区居民。4.1.2.2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和居民小

9、组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配置到位。4.1.2.3按要求依法成立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与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可交叉任职。4.1.3社区工作者4.1.3.1辖区人口较多、管理和服务任务较重的社区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适当增加配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4.1.3.2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合理,大专以上学历应不低于 75%,至少有 1 名服务于社区居民的专业社会工作者。4.1.3.3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每年应至少参加 1 次培训,其他社区工作者每 2 年至少参加 1 次培训。4.1.4社区服务站辖区人口较多、社区工作任务较重的社区居民委员会,要结合实际建立社区服务站(或称社区工作站、社会

10、工作站)等专业服务机构,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有序开展工作。4.1.5职责明确4.1.5.1落实社区减负增效相关政策规定, 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法承担社区工作事项和协助政府工作社区事项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法协助基层人民政府的工作事项,配备相应的人、财、物等工作条件,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要求,责权明晰。4.1.5.2社区居民委员会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 社区党组织支持和保障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法行使职权。4.1.5.3落实社区工作和服务经费,社区工作人员报酬待遇有保障,社区每年办公经费不低于6万元,服务群众的民生资金按照每户20元的标准配备。4.1.5.4社区党组织

11、和居民委员会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组织运作、活动场地等帮助支持。4.1.5.5社区实行物业服务管理或社区居委会指导下的准物业服务管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议事协调机制健全,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主动接受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4.2管理民主4.2.1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选举产生。4.2.2社区协商常态化、制度化,协商内容明确。DB1506/T 1201844.2.3落实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制度,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通过民主听证等形式广泛听取居

12、民意见。每半年应至少召开 1 次居民代表大会。4.2.4落实居务公开制度,社区建有社区事务公开栏,实行党务、居务、财务、服务公开制度。4.2.5居民会议制定居民公约,居民遵守居民公约。居民公约的内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相抵触。4.2.6社区工作接受街道和居民双向评价,每年至少进行 1 次,居民满意率不得低于 80%。4.3设施完善4.3.1综合服务设施4.3.1.1建有 1 处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面积按照每百户 30 平方米的标准设置,最低不低于 500 平方米,对外只悬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牌子及“中国社区”标识。4.3.1.2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集办公、议事、服务、

13、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其中办公用房不得超过使用面积的 30%。4.3.1.3设有符合国家要求的警务室、人民调解室、卫生服务站、人口与卫生健康服务室、文化活动中心(具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社区站点、社区书屋等功能)、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心理咨询室等,提倡一室多用。4.3.1.4文化、教育、体育等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至少有 1 处可以基本满足社区居民活动需求的室外文体活动场所,并配备多种文化体育健身设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室内不低于 0.1 平方米,室外不低于 0.3 平方米。4.3.1.5新设社区要配套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4.3.1.6因地制宜设置社区史(村史)陈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文化展示设施,非

14、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在社区开展活动,民间传统文化得到发掘。4.3.2办公设施4.3.2.1社区应配置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服务设施,具备宽带互联网接入条件(至少 4M 以上),建有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社区网站,实现社区信息资源交互。4.3.2.2具备社区服务热线、公共信息查询服务、互联网服务、短信服务平台、网站等多种信息化服务手段,至少有一名熟悉信息化技术工作者。4.3.3社区设施4.3.3.1社区内道路平整,无坑洼积水。4.3.3.2社区建筑物清洁美观,无乱贴乱写乱画现象,无乱设摊点,无违章搭建。4.3.3.3室外活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及时维护,无损毁破旧现象。4.3.4社区环境4.3.4.

15、1实行社区垃圾分类,无卫生死角、无污水漫溢、无暴露垃圾、无乱扔废弃物。4.3.4.2社区内无油烟污染、无噪音扰民、无强光污染。4.3.4.3楼道卫生整洁,无杂物堆放,内外照明设施齐全。4.3.4.4社区内绿树成荫,无毁绿现象,居民自觉养成爱绿护绿习惯。DB1506/T 1201854.4社区服务4.4.1主体多元4.4.1.1行政组织4.4.1.1.1基层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构根据需求, 在辖区设置面向居民群众的一站式服务窗口或代办服务点,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半径不超过 10 分钟。4.4.1.1.2公用事业单位服务进社区,实行服务公开承诺制度,居民满意度不低于 80%。4.4.1.1.3建立党员干

16、部与困难群体帮扶结对制度,参加志愿服务的党员人数不少于总数的 50%。4.4.1.2社区组织4.4.1.2.1社区居民委员会应根据居民需要组织公益服务项目,每年为居民办实事不少于 10 项。4.4.1.2.2社区居民委员会掌握社区内人力、物力、财力、项目等资源和社区居民服务需求,并进行统筹协调和供求对接。4.4.1.2.3社区群团组织健全,拥有 5 个以上注册或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4.4.1.3市场主体4.4.1.3.1社区经济蓬勃发展,市场主体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服务,与社区居民关系和谐。4.4.1.3.2有条件的社区实行物业管理,物业服务企业群众满意度应达 80%以上。4.4.1.4驻区单位4

17、.4.1.4.1建有驻区单位与社区双向服务制度,驻区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服务设施。4.4.2制度健全4.4.2.1建有社区工作者分片包块、上门走访、服务承诺、结对帮扶等制度。4.4.2.2社区财务、档案、公章管理规范,有社区应急处置、学习、教育、会议、培训等制度。4.4.2.3社区实行错时上下班、全日值班、节假日轮休、首问负责、一岗多责等工作制度。4.4.2.4建立在职党员到社区党组织报到制度,报到率不低于 80%。4.4.2.5建有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全域化党建格局。4.4.2.6建有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社区联系居民、开展工作制度。4.4.2.7建有社区党组织、 社区居民委员会、

18、 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协商议事制度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共建机制完善。4.4.2.8社区与驻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共治共商共享协议,每年开展 1 次以上评议活动。4.4.3渠道畅通4.4.3.1社情民意表达渠道畅通,居民诉求及时回应。4.4.3.2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机制。社区社会组织、专业机构、驻区企事业单位、市场主体等多元主体有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渠道和途径。DB1506/T 1201864.4.3.3外来人员依法参与社区居民委员会民主选举, 流动人口有序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和社区活动。4.4.4服务完善4.4.4.1社区服务4.4.4.1.1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涉及社区居民

19、利益的公共服务事项应实现全覆盖。4.4.4.1.2社区便民利民网点应布局合理,形成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圈。4.4.4.1.3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志愿服务队伍不少于 1 支。建立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社区志愿者注册率不低于社区常住人口总数的 15%。4.4.4.2特殊人群服务4.4.4.2.1社区服务项目、服务活动覆盖流动人口,积极开展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公益性文化活动。4.4.4.2.2有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障人士、优抚对象等群体服务的特色项目。4.4.4.2.3社区矫正、戒毒、刑释解教、邪教转化人员帮教机制健全。4.4.4.3品牌建设4.4.4.3.1创建深受居民喜爱的社区服务项目和品牌

20、。4.4.4.3.2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满意率应不低于 80%。4.5秩序良好4.5.1管理有序4.5.1.1建立社区实有人口、流动人口、居民房屋座落、社区单位和企业档案信息数据库。4.5.1.2社区内车辆停放有序,宠物应文明豢养。4.5.1.3社区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及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做到应调尽调, 防止矛盾激化。4.5.2治安良好4.5.2.1配有社区民警和专兼职巡防队伍,配备有警用器械和通信设备,建有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综合网络防控预警系统,社区生活安全和谐。4.5.2.2社区两年内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邪教组织活动,无黄赌毒现象。4.5.3突发应急处理妥

21、善4.5.3.1建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机制。4.5.3.2社区配有应急器材,定期组织居民开展防灾知识宣传与演练、自救互救技能培训。4.6关系和谐DB1506/T 1201874.6.1配齐楼院门栋长并有效发挥作用。4.6.2经常性开展邻里互助活动,邻里之间矛盾纠纷化解及时。4.6.3定期开展“和谐楼院”、“和谐家庭”、“邻里节”等活动,社区居民家庭和睦幸福。4.6.4城镇“三无”人员、独居和空巢老人、孤儿和困境儿童得到妥善照顾,尊老爱幼、扶贫济困蔚然成风。4.6.5社区内各民族团结和睦,流动人口与本社区居民和谐相处,人际关系和谐。4.7社区文化4.7.1积极

22、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倡导社区居民语言美、行为美,居民间互相尊重、文明礼让,引导居民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4.7.2培育并形成特色社区文化和心口相传的社区精神,以社区文化为主抓手创建示范社区。增强居民群众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4.7.3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创建能经常开展活动的文体组织,群众参与广泛。4.7.4建设社区文艺骨干队伍和体育活动指导员队伍,指导开展文体活动。4.7.5社区学习氛围浓厚,依托社区市民学校、老年大学、人口学校等教育基地,普及健康知识、法律知识、科普知识等。5和谐社区建设居民满意度评价5.1 基本要求5.1.1和谐社区建设评价应注重

23、考虑持续发展完善的能力,达到和谐社区标准的各项要求。 5.1.2建立居民满意度的信息来源。评测居民对社区生活、环境、服务设施、安全、人际关系交往的感受,建立倾听居民的声音的沟通渠道,特别要针对不同群体进行调查,从而预测未来发展和完善服务的要求。5.1.3从各种不同的途径收集和谐社区建设的信息,及时分析和利用这些信息,以求不断改进、完善社区建设的内容,提升社区建设成效。5.1.4居民对和谐社区建设的满意度方面的信息可通过以下方法获得:与居民的直接沟通;问卷调查;来自各种媒体的报道;有关社区建设的研究成果等。注:社区居民调查问卷应是最有效的获取信息来源的途径之一。5.2评价方法采用统计方法,分析和确定居民的满意程度,并将结果提供给有关各方。5.3评价要素和谐社区居民满意度的评价,是了解和谐社区建设是否有效的一种途径,评价要素中应充分考虑居民合理的主观需求及其与客观现实相吻合的程度。评价要素宜包括以下主要内容:DB1506/T 120188社区的类型;社区环境管理;社区文化娱乐;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社区便民服务;为特殊群体(含老年人、残障人士、优抚对象、贫困户、少年儿童、失业人员、外地务工人员等)提供的服务;物业企业提供的服务;服务设施的利用率;社区生态环境保护;社区志愿服务;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状况;居民投诉及办结情况;居民对和谐社区建设的总体评价。_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