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37 ,大小:1.65MB ,
资源ID:5646242      下载积分:4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d-56462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pdf)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发送邮件至13560552955@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pdf

1、目录绪 论0.1复习笔记0.2课后思考题详解0.3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章教育的概念1.1 复习笔记1.2 课后思考题详解1.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2章教育与人的发展2.1 复习笔记2.2 课后思考题详解2.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3章教育与社会发展3.1 复习笔记3.2 课后思考题详解3.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4章教育目的4.1复习笔记4.2 课后思考题详解4.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5章教育制度5.1 复习笔记5.2 课后思考题详解5.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6章课 程6.1 复习笔记6.2 课后思考题详解6.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7章教学(上)7.1 复

2、习笔记7.2 课后思考题详解7.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8章教学(中)8.1 复习笔记8.2 课后思考题详解8.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9章教学(下)9.1 复习笔记9.2 课后思考题详解9.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0章德 育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思考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1章美 育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思考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2章体 育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思考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3章综合实践活动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思考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4章班主任1

3、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思考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5章教 师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思考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16章学校管理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思考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绪 论0.1复习笔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多种选择,可以分别是教育规律或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艺术,也可以兼及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及其统一。之所以如此界定,主要原因如下: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由教育的特点决定的教育是为培养人而人为建构的社会活动系统,它的核心问题是引导和规范人的发展,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有效培养人的问题。(1

4、)教育是有规律的。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2)教育不只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系统,它同时也是一种有价值取向的活动系统。诸多教育学流派的林立,首先不是由于对教育规律认识的分歧,而是由于所持方法论立场和教育价值观念的不同所致。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由教育学的特点决定的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1)教育学区别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故它与教育方针、政策有所不同。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出来的,体现国家

5、意志,具有法律上的效力,是必须遵照执行的。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重在理论的研究与探索,存在广泛的讨论空间,它可能成为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的依据,但并不一定体现国家意志,更不具有法律效力。(2)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经验汇编。教育经验是感性的、表面的、局部的;教育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乃至教育艺术,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教育学的萌芽期,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已经开始,但研究还不是很完整。所谓研究,实际上只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或是对教育事实的记述、描绘,研究成果则散见于哲

6、学、政治著作中。萌芽期的主要特征:教育学尚未形成独立的形态,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出来。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资产阶级教育家为了阐明他们的教育主张,总结了教育方面的经验,写出了一些教育著作,出现了理论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家,教育学逐渐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1)教育学独立的条件 前人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教育知识的丰富积淀; 1719世纪教育实践,特别是师范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近代以来科学分类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确立; 近代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不懈努力。(2)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研究对象方面,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使用的概念和范畴方面,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

7、教育概念、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 研究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方面,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组织机构方面,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3)教育学独立时期的标志性著作 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1632); 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儿(1762),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康德论教育(1803)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和“教

8、育实验”的主张;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写作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学等经验学科逐渐兴起。教育学不仅从这些学科吸取有关的研究成果,还利用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取向研究教育问题,使教育学向实证的社会科学转化。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条件不同,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学,并形成了许多门类。下面是这个时期最著名和影响较大的

9、几本教育著作:(1)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出版的教学论;(2)1908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的实验教育学;(3)1916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的创始人杜威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4)1939年苏联的凯洛夫出版的由他主编的教育学;(5)1930年我国的杨贤江出版的新教育大纲。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的教育学在不同的思想体系指导下,都有新的发展,在理论上都深化一步,出现了几本有代表性的教育著作: (1)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的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2)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的教育过程; (3)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

10、赞科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4)1972年以来,苏联连续出版的巴班斯基的几本系列著作教学过程最优化。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1历史法历史法是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的方法。(1)历史法的步骤 搜集史料:史料包括文字的和非文字的两种; 鉴别史料:在研究问题时,对搜集到的史料,进行鉴别,去伪存真; 分类史料:按照不同的方式对史料分类,以便于问题的研究。 (2)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 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 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2调查法教育调查是了解教育情

11、况、研究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1)教育调查的分类更多各类考试资料 v:344647 公众号:顺通考试资料 全面调查:是用来调查某一事物和现象在某一地区的全面情况或对某一单位全面情况的了解。 重点调查:是选择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进行调查。 抽样调查:是从总体所包含的全部个体中随机抽出一部分个体作为调查的对象,借以推断、说明总体的一种调查。 个案调查:是对一个事件或一个学生进行调查。如果这种研究是长期的调查研究,又称跟踪调查。(2)经常采用的调查方法 观察: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感知的过程,通过观察可以获得对研究对象的直接认识。 谈话(口头访问):谈话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问题

12、,通过与教师、学生、学校领导或学生家长等人的谈话,了解研究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历史情况,以及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查阅学生作业和教育文件资料:学生的作业和教育文件资料对于教育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问卷:问卷法是研究者将研究的问题编制成许多问题或调查表的形式,发给被调查者填写。3实验法教育学中所使用的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也称为教育实验法。(1)教育实验法的概念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2)教育实验法的种类 单组实验法:是在一个组或一个班、一个年级、一个学校里进行实验,将实验前的情况与施加实验因素(因子)后的情况作比较,

13、以检验实验因素发生的效应。 等组实验法:是采取两个情况相等或相似的组或班、年级、学校进行实验,一组施加某种实验因素,称实验组,另一组不施加某种实验因素,称控制组或对照组,将两组所得结果进行比较,以判定实验因素所发生的效应。 循环实验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分别为:第一,将一种实验因素先在甲组(班)实验一个时期,后在乙组(班)实验一个时期;将在甲组实验后的成绩与在乙组实验后的成绩相加,将甲组未施加实验因素时的成绩与乙组未施加实验因素时的成绩相加;再将这两个成绩之和相比,以判定实验因素的效应。第二,将两种实验因素轮换在两组中进行实验,最后将各实验因素在各组实验的成绩相加起来,进行比较,以判定哪种实验

14、因素效果好。4统计法统计法是数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包括对数学资料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一系列的方法。0.2课后思考题详解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说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汇编有所不同?答:(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这一问题,历来存在不同看法。一般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教育现象”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解释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汇编不同的原因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它与教育方针政策有所不同。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意志的体现。一种正

15、确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依据科学的教育原理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但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取代教育规律。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教育规律不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而教育学是一门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所以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是不同的。 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也是不同的。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的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中有规律,教育者应该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如果把教育学等同于教育经验,仅仅

16、满足于教育经验的介绍,就会否定教育学是一门学科。2你一定意识到了你的老师的先进教育经验。你准备怎样学习这些经验?答:略。3你能举出一些事例说明“要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这一论断吗?答:教育规律是教育本身固有的,是客观存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要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具体举例说明如下:(1)事例一一位同学学习成绩很好,每次都考全年级第一,老师们都很喜欢她。但这位同学不善于与人交往,也不喜欢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因此,绝大多数同学都不愿和她一起玩。久而久之,这位同学形成了孤僻的性格。类似的事情在应试教育中还是很常见的。应试教育往往仅关注学生智能方面,如学习成绩,其他领域则很少关注,割裂了学

17、生的整体协调发展,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人的个性素质的各方面是一个整体,教育应尊重这一规律,促进学生均衡和谐发展。(2)事例二印度很重视教育,每年投入大量教育经费,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按常理,这些人才应该为印度的发展和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国家花大量经费培养的人才在学有所成之后大量外流。从根本上说,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与它的教育发展程度成正比的,这是教育的规律之一。印度没有按照这一规律办教育,使教育规模和速度超越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反而成为国家发展的障碍。4请回顾你受教育的经历,列举一些教育观

18、念影响教育实践的事例。你是否感受到了当代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观念的困惑或冲突?答:略。5说教育是一种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说教育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你打算怎样创造新的教育经验,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答:正是由于教育具有创造性,所以,创造新的教育经验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在教育实践中发现教育规律上课或是组织其他活动时,教师不可以想当然地教导学生或是与学生交流,而是要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教育现象背后隐藏的教育规律,从而更加科学地从教。(2)在教育理论中验证教育规律通过查阅权威的教育理论资料,来验证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的教育规律的科学性,以便剔除伪科学的部分,从而保证教育经验的科学性。(3)在实践中运用教

19、育规律发现规律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成为有效的教学经验。在实践中运用教育规律时,要注意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加以调整。长此以往,积累的教育经验将越来越多,最终教师就会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实际上,这种积累教育经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教育风格的体现。6请谈谈你对学习教育学的认识和要求。答:(1)对学习教育学的认识 学习教育学是为了指导教育的实践。教育学是教育实践的高度概括和科学的抽象,它是教育实践深刻的、正确的、完整的反映。因而,它对于教育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学习教育学为学习其他的教育学科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科中的基础课,它反映了教育现象中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并对教育这

20、种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作出了概括和总结。只有学好了教育学,才能更好地深入研究和理解其他教育学科的课程。 学习教育学使人们逐步学会对教育的现象和实践作出科学的分析,把教育的实际经验提到应有的理论高度,为发展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从事创造性劳动,作好必要的准备。(2)学习教育学的要求 学习教育学首先要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学习教育学,要求把主要精力放在认真钻研教育理论上,特别是要深入领会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同时,还应当根据学习的需要,适当地参加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领会,并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培养相应的技能,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能够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21、学习教育学要求处理好学习本门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系。教育这种现象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各种社会的、自然的现象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反映教育这种现象的教育学也必然要与其他各门学科知识发生密切的联系。同时,教育学又是在不断综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中发展起来的。要深入领会和掌握教育学的理论,就必须同时具备其他有关学科的知识,如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史、各科教学法等。 要处理好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在学习中,一方面要认真读书,努力汲取前人已取得的教育科学方面的成就;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学习者本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独立思考,把培养创造性的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22、力,作为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我国的教育学还处于初创阶段,许多教育理论上的重要问题,还正通过各种试验、总结和学术讨论,逐步取得统一的认识。因此,学习教育学更应将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不为传统观念和现成结论所困,勇于探索本门学科中的各种新问题。0.3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般为()。A教育现象及规律 B教育政策与法规C教育理论与实践 D教育历史与现实2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的联系称为()。A教育规律 B教育法规 C教育原则 D教育政策3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总体,就是我们所称的( )。A教育学 B教育科学 C

23、普通教育学 D教育原理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教育问题的提出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B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传统和范式的变革C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D教育学研究要有“问题意识”,防止“虚假问题”的出现,不断地深化问题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封建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末期6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A康德 B第斯多惠 C赫尔巴特 D福禄培尔7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著作是()。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

24、学 C教育诗 D学记8系统阐述“结构教学论”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布鲁纳 C布鲁姆 D洛扎诺夫 9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漫话 C教育过程 D论语 10教学与发展一书的作者是()。 A克鲁普斯卡娅 B苏霍姆林斯基 C马卡连柯 D赞科夫11对于使用问卷法的好处,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A样本大,效度增加B不受访员的影响,又可以避免找不到人C不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D问卷回收率最高1220世纪初,德国的教育家、心理学家( )创立实验教育学,主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活动,为教育学研究提供新方法,进一步推动教育学的科学化。A梅伊曼和拉伊 B赫尔巴特

25、C福禄培尔 D弗洛伊德13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称为()。A历史研究法 B经验总结法 C观察法 D调查法14教育实验研究首先是一种()。A科学教育 B特殊实验 C特殊教育 D科学实验15我国开始将模糊论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是在()。A20世纪前后 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16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 )。A科学取向 B实践取向 C规范取向 D人文取向参考答案:1A 2A 3D 4A 5A 6C 7B 8B 9A 10D 11D 12A

26、13A 14D 15D 16A二、名词解释1普通教育学华东师大2003研,首都师大2006研答:普通教育学是“现代教育之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的一本教育专著。这本书是现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专著,它的发表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在书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理论:由儿童的管理、教学和道德教育所构成的教育过程,兴趣的多方面性,教学形式阶段,教育性教学原则,由单纯提示的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所构成的教学进程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普通教育学主要侧重在伦理方面的探讨,而在心理方面相对薄弱,这与赫尔巴特早期以伦理学为中心的学术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2调查研究法答:调查研究法是一种描

27、述研究,是通过对原始材料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材料,从而形成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通过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法,搜集研究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现状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调查研究属于经验性方法,在搜集科学事实,获取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它具有如下特点: 着重研究的是现实情况,因而区别于以过去发生的历史事实为研究的历史研究法; 搜集的是自然状态下反映实际情况的材料,对研究对象不加任何干涉,从而区别于实验研究法。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西南师大2003研、2004研相关试题: 简述教

28、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几个阶段。北航2007研 简述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北邮2008研答: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时期以教育经验和不系统的教育思想为表征,教育学还与哲学、伦理学等结合在一起,尚未分化。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都混杂在他们的哲学著作或政治著作、语言记录中。(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资产阶级为了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在教育上提出了他们的主张,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资产阶级教育家为了阐明他们的教育主张,总结教育方面的经验,写出了一些

29、教育著作,出现了理论系统比较完整的教育家,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时期,教育学以哲学、心理学、伦理学为基础,形成自己的初步理论,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于大学讲台。康德、赫尔巴特等人在对教育的一些基本原理进行阐述的同时,对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教学法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一时期,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经验学科的兴起对教育学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甚至一些自然学科,如数学、生物学等,也成为阐述教育理论的依据与前提。世界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学理论和思潮,打破了传统教育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不同的理论流

30、派在相互对峙中逐渐发展,并形成了众多门类。教育科学如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等迅速地发展起来。(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的教育学在不同的思想体系指导下都有了新的发展,在理论上都进一步深化,出现了众多的教育分支学科。教育学科的分化成为当代教育学发展的主流,与此同时,研究者更多的对教育学本身进行反思。总之,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源”与“流”的关系问题。教育学发展的“源”在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不仅是教育理论的源泉,而且是检验教育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教育学是在实践和理论相互作用、不断反复中螺旋式上升和发展着的。 2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北航2009研,中山大学200

31、5研答: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有:(1)等级性。不同的阶级地位具有不同的教育权利和等级,贵族与平民、主人与仆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2)道统性。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惟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为一体。(3)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4)刻板性。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教育的功用性价值不受重视,即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的知识,而是受教育本身。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经典、教义的教育

32、处于社会较高的地位,习得实用知识的教育处于较低的地位。3简述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基本观点。北航2007研相关试题:名词解释: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北师大2001、2004研,武汉理工大学2006研;形式教育论(北航2008研答:从17世纪以后就出现了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发展智力为主的认识分歧,形成所谓的“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基本观点如下所述:(1)“形式教育论”的基本观点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这一派因重视研究形式的学科而得名,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主要观点是: 教

33、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 形式学科(如希腊文、拉丁文、数学、逻辑学等)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发展价值; 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2)“实质教育论”的基本观点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实质教育因重视自然科学和实用知识而得名,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赫胥黎和斯宾塞,主要观点是: 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泛知识; 与人类的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质学科(如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法律)或实科课程最有价值; 教学原则与方法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愉快的和有效的。(3)对“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

34、育论”的评价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因而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这两种理论都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对立起来,都具有各自的片面性。形式教育把思维的内容和形式割裂开来,错误地认为形式可以离开内容而得到发展,片面强调智力训练而轻视掌握学科知识,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应得到的系统科学知识。实质教育的片面性在于对发展智力的任务认识不足,看不到知识与智力的区别,错误地认为掌握了知识,智力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对智力发展采取自发、放任自流的态度。在教学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的争论一直延续了几个世纪,直到现代才开始走上相互融合的道路。4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学至少要回答哪些基

35、本问题?华东理工大学2006研答: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是从总结教育实践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理论,经过长期积累而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学至少要回答以下几个基本问题:(1)教育的本质问题。所谓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的内在要素之间的根本联系和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教育的本质特点是客观存在的,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由于人的立场观点不同而存在差异。(2)教育的功能问题。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对整个社会系统的维持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涵盖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3)教育与社会发展以及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问题。教育作为整个社会的一部分,与社会政治

36、、经济以及其他方面是密切相关的。与此同时,教育作为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与儿童身心的发展也是紧密相连的。(4)教育的目的问题。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质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因此,这也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要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5)教育制度和管理的问题。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中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包括学校制度(即学制)和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机构体系。教育制度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制约。(6)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方面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其关系到底是以教

37、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还是双主体。这个问题也是独立的教育学必须作出回答的问题。除了以上基本问题以外,作为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还应该对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模式以及途径等问题进行探讨。第1章教育的概念1.1 复习笔记教育分为广义的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教育是指所有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

38、存在的人。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这一质的规定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2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3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同时,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4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39、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设想与实施。这些教育并不都有利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但从教育历史发展的总的趋势看,从教育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意义看,特别是从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基本需要看,可以认为教育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

40、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3教育中介系统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1)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的结晶。它主要体现在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中,还体现在经过选择和布置的具有教育作用的环境中。(2)教育活动方式教育活动方式涉及教育基本要素的组合与教育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教育活动方式就是教育活动本身。它大体上关涉四个相互制

41、约的环节: 教育活动的实际目的,其中包括教育者的活动目的和受教育者的活动目的; 与教育内容、活动目的相适应的心理和行动的活动方法与方式,其中包括教育者的活动方法与方式和受教育者的活动方法与方式; 对教育活动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其中包括对教育者、受教育者活动的评价和受教育者个性素质所获发展与提高状况的评价;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关系。三、教育的历史形态1古代教育(1)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成为专门的事业,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而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虽然

42、有了学校教育这种新的教育形式,但绝大多数人仍然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教育。这是古代教育的基本方式。(2)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a社会生产日益发展,有可能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专门办教育和受教育;b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培养专门人员进行管理;c文字的产生,文化知识更加丰富,有了更便利的学习条件和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就有必要和可能建立有组织有计划的专门教育机关,于是产生了学校。 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的特征a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b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c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d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

43、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e教学的组织形式是采用个别教学;f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从学校产生之时起,教育便具有了阶级性,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教育的阶级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而且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选择与任用等方面。(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奴隶社会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与对立的状况,反映在教育上就表现为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脱离。封建社会强化了这一传统。随着社会生产和文化的发展,这一传统越来越成为限制社会生产和技术发展、限制教育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消极因素。2现代教育(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学校教育的外延不断丰富现代社会的学校

44、教育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逐步普及。在一些先进的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校教育的普及将古代的少数人垄断的学校教育转变为现代的所有人都能享受的学校教育,这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发展。它既对社会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又满足了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了人的解放。同时,学校教育的外延不断丰富,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又出现了函授、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的教育,使得以往的学校教育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随着大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随着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对教育权的争取,随着现代社会管理方式的变化,各国都强调保障“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使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这

45、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进步,但阶层的、种族的、性别的歧视仍远未清除。(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现代学校教育日益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促使现代教育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增加社会财富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现代教育具有明显的生产性。现代教育的生产性和经济功能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因此被看作是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条件。(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现代教育兴起以后,特别是在公共教育制度形成以后,随着学校大量增加,学校制度、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措施应运而生,促使规代教育向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制度化”的优点:随着教育“制度化”的实现,

46、在教育系统中,各级各类学校、各种社会教育机构及教育实体内部的教育活动、教育过程,都形成一定的标准。在教育系统、教育实体与教育过程中,按标准和规则操作,并逐级实行规范管理,尽可能排除教育系统、教育实体和教育过程以外的种种干扰,使教育活动有序地开展。 “制度化”带来的弊端:一是划一性,即标准化,使正规教育变得“机械死板”;二是封闭性,即以自身特有的标准、规则和规范,构筑壁垒,形成对其他系统、其他实体和其他过程的排他性,使正规教育变得“保守狭隘”。3未来教育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为人的发展服务,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综上所述,教育发展的历史充满了斗争和曲折,

47、但从发展趋向上说,人的教育权是逐步扩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因素是逐步增强的,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是逐步凸现的;教育总是致力于培养和提升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自觉性与创造性,提升人的地位与作用,推动社会的发展与前进,不断更新属于人的世界。1.2 课后思考题详解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答:(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参见本章复习笔记。(2)把握教育质的规定性的意义 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助于人们透过教育的种种表面现象,更加深刻而科学地理解教育,更好地发展教育。 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利于更好地发掘人的潜力,培养更多的能够自我

48、教育、与时俱进、具有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从根本上剖析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如何产生的,与其他动物本能的区别在何处等,这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化具有奠基性的重要意义。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答:(1)教育的基本要素参见本章复习笔记。(2)教育基本要素的相互作用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这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分析如下: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主导性的因素,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受教育者是学习

49、的主体,并影响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将教育者所传授的知识、技能等,不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受教育者学习的状况会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又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是教育者用于影响受教育者的,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同时,教育中介系统亦会根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可见,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是施动者,又是受动者,而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会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选择的变化而变化。3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有哪些异同?答: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

50、育,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其异同具体分析如下:(1)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相同之处 二者都是为了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一代的成长。在教育内容方面,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都是为了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下一代,维系和延续人类社会,同时使新生一代成长为社会化的人。 二者都是根据当时社会阶级或是国家的教育目的来培养人的。在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不同的社会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而无论什么时候的教育都要根据当时阶级或政府的教育目的来培养人。 二者都包含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在古代和现代的教育中都是存在的。虽然其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各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