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和做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了解文章脉络。2.通过比较阅读,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教学重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郭沫若曾如此评价闻一多:“他(闻一多)那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毛主席曾评价他:“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有何不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闻一多先生的言
2、行片段,来感受这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的精神品质。设计意图:由他人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夯实基础1.字词检测抱歉(qin) 秩(zh)序 深宵(xio) 伴侣(l) 小楷(ki) 硕(shu)果 迭(di)起 澎湃(png pi) 大无畏(wi)锲(qi)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目不窥(ku)园:西汉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不窥园”。后世用“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沥(l)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心力。心不在焉(yn):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慷(kng)慨淋漓(l):形容充满正气,情绪激昂;说话、做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气冲斗(du)牛:形容气势之盛
3、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2.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对此深感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29年还乡,入青岛大学学习。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抗战期间,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
4、等诗集,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追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设计意图:唤醒旧知,检测预习成果,帮助学生了解作家常识,拓展视野。三、问题探究过渡:从文章的标题中,你能猜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吗?预设:通过记录言行片段,来展示闻一多先生“说”和“做”两
5、方面的特点。闻一多先生在“说”和“做”方面有哪些特点呢?闻一多先生又是一个怎样的人?(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根据关键词,梳理文章脉络,描摹人物形象。2.探究方法(1)浏览课文,圈画出文章中直接点明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特点的句子。(2)根据圈画的句子和整体内容,梳理文章内容,并概括闻一多先生形象。3.成果展示(1)直接点明的句子有:“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6、2)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第二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段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进行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使得连接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二)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
7、”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2.过程安排(1)默读全文,在有关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具体表现部分做圈点批注。(2)根据内容总结作为学者和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小组内交流总结。(3)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和课文内容,讨论探究二者之间的关联,形成小组结论。背景资料:闻一多及其所处时代19301932年,闻一多在青岛大学任教,继续从1928年就开始的古代典籍研究。1932年秋1937年,闻一多在清华大学任教。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闻一多前往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目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闻一多愤然而起,
8、积极投身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闻一多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怒斥国民党特务。散会后,在返家途中,先生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3.成果展示:从“作为学者的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他研究古代典籍的目的是“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他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终于结出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研究硕果。他为救国救民诚朴踏实地做学问,取得了巨大成果却毫不张扬。从“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看,闻一多先生是“说了就做”。他用政治传单“说”,宣传和动员革命
9、;他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地“说”,揭露和斥责反动派;他昂首挺胸站在游行示威队伍前头,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做”,言行高度一致。“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说”和“做”融合为一,“说”即是“做”,“做”也是“说”,凸显了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反映了闻一多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以及对不同道路的选择。“说”和“做”相互贯通,正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教师点拨:两部分的写法是否有所不同?明确:第一部分写法是先引用闻先生的“言”,然后记其“行”,再进行议论。这部分写法是把闻先生的话插入作者所叙事实之中,而这些话又是闻先生致作者信中亲笔所书,言导行,行证言,情真意
10、切,作者在记“言”叙“行”的基础上,连用三节文字进行议论,展现民主战士形象,讴歌他献身民主事业的无畏精神。第二部分把闻一多先生的“言”和“行”糅合起来写,把叙述和议论结合起来写,给人以飞流直下、一气呵成的感觉,表现了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结尾部分的排比段绘出了闻先生“说”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的情状,再现了他昂首挺进的形象。议论中寓含深情,议论中夹以事实,叩击读者的心弦,使人对闻先生的凛然正气和高尚情操油然而生敬仰之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闻一多的崇高精神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标题切入,结合文章的关键语句,梳理了文章思路。通过比读文章前后部
11、分内容,联系背景资料,在作者的刻画和议论中理解了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感知了先生作为卓越的学者、大勇的志士、伟大的爱国者的形象特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五、拓展延伸拓展视频:最后一次讲演情境片段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拓展视野,进一步感知闻一多形象。六、布置作业1.当堂练习交流观看完最后一次讲演的感受和体会。2.课后作业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事例。设计意图:借助多样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板书设计】说和做读标题通过言行片段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理脉络感受人物形象,了解文章写法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夹叙夹议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