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30KB ,
资源ID:5768294      下载积分:11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d-57682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严打非法“采挖”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doc)为本站会员(eyizu)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发送邮件至13560552955@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严打非法“采挖”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doc

1、严打非法“采挖”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当前,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超过10亿,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数字社会。随着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逐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网民的海量个人信息,就是数据生产要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部分App运营商为积累数据非法“采挖”网民个人信息,威胁个人数据安全的问题不容小觑。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款名为“雷达wifi”的App,竟在一天之内对测试手机定位多达67899次,几乎是全天候、全时段都在非法收集用户的定位信息。同时,央视还曝光了其他一些App打着提供各种“免费”“优惠”服务的幌子,诱导用户下载,强行绑定各种软

2、件,大肆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App运营商非法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仅仅是非法“采挖”个人数据的手段之一。数字社会中,用户已经离不开各种必须的应用软件,一些应用软件虽然是在用户知情的前提下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但很多时候用户都是被逼无奈地同意。比如,下载App后,要么同意其收集自己的个人信息,要么放弃注册使用。这种貌似自由的“二选一”,实际上是通过霸王条款限制了用户的选择自由。即便是在用户知情同意下,在合法收集个人信息后,应用软件运营商利用“忠诚客户”的路径依赖和信息不对称,根据用户的价格耐受度、支付能力、选择偏好、家庭构成等消费偏好,运用算法“算计”用户,貌似合法地利用大数据“杀熟”。甚至还有

3、运营商在依法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后,干起了非法买卖用户个人数据的勾当。例如在生活中人们不乏遇到的情形:为了孩子教育注册某个App提交相关个人信息后,家长很快就收到各种推销教育、学生用品、保健品等的精准广告和电话骚扰。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软件运营商收集到更多的数据,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更强大的市场地位,这也是非法“采挖”个人数据现象猖獗的根本原因所在。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网络监管的利剑不能虚化。国家在大力支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同时,一再强调要加强对个人数据的保护。我国民法典在人格权编专章规定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国家还先后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国务院及相关主管部门也出

4、台了诸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法律规范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均做了严格规定,对数据安全保护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可以说,我国的个人信息和数据保护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保障。徒法不足以自行,要形成一个安全有序、保障有力的数字社会,多方合力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刻不容缓。一方面,互联网经营者、软件运营商等涉及个人数据信息的主体应当依法合规经营。应当尊重用户知情权,依法收集、处理并保护好用户的个人数据信息,做好脱敏处理,不得利用大数据“杀熟”,更不能非法出售。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念好数据监管的“紧箍咒”。监管部门要实现对各类互联网应用软件的常态化监管,上市的各类App应通过必要的备案审核程序。必要时,国家可以设立个人数据信息保护专门机构,实现统一监管,避免多头监管所致的多重执法、责任推诿。最后,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互联网、软件等相关行业组织应当推广各种用户协议示范文本,用户信息收集程序规范等,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推动数字社会早日实现经营者、运营商和用户的共享共赢。(作者:蔡颖慧,系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2022年)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