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61.50KB ,
资源ID:5812951      下载积分:11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d-58129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巴蜀全书》:中华文明寻根溯源新尝试.doc)为本站会员(eyizu)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发送邮件至13560552955@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巴蜀全书》:中华文明寻根溯源新尝试.doc

1、巴蜀全书:中华文明寻根溯源新尝试文献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收集整理经典古籍是推动思想、学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资助巴蜀全书旨在调查整理中华文化重要发源地巴蜀地区的历史文献,为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项目启动10年来,相关工作已基本达到预期效果。摸清家底,初战告捷。通过查阅古今书目,走访公私藏家,我们收集、甄别、分类川渝所藏古籍信息50余万条,全国所藏巴蜀文献目录5万余则,基本摸清巴蜀历史文献的曾有数量以及现存巴蜀文献版本和收藏情况。统计出历史上曾有巴蜀古文献10000种以上,现在保存下来的约5000余种。仿照文献通考经义考体例,编撰巴蜀文献通考。调查现存文献收藏状况,为50

2、00余种巴蜀古籍编制版本目录;翻检各种图书内容,考察学术价值,为1200余种优秀图书撰写内容提要;再精选其中内容充实的图书500余种,用现代范式标点校勘,编成“精品集萃”,整理字数达3亿余字;鉴于巴蜀地区雕版印刷发达,留下许多雕印精良的宋版元椠,我们又精挑若干种,编成“珍稀善本”予以再造重版。整理成果已由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出版260余种300余册,其中宋会要辑稿廖平全集三苏经解集校苏轼全集校注等,曾获教育部及四川省政府社科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等10余项奖项。精心分类,构建体系。由于历史上巴蜀文献从未被系统整理过,编纂巴蜀全书必须对这些散见的文献进行收集分类。我们撰著巴蜀

3、文献要览蜀学与文献专著,系统探讨了巴蜀文献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轨迹;将传统目录分类和现代科学研究相结合,古文献仍按经、史、子、集、丛编目,近当代文献则按哲学、历史、文学、语言、民族、宗教、科技、综合等分编。大小类前冠以“叙”“论”介绍其渊源,所收各书皆撰“提要”“前言”介绍其内容,形成内容全面、古今兼顾的巴蜀文献体系。整理研究,双管齐下。巴蜀全书既是文献整理工作,也是巴蜀文化的研究工作。一方面,项目组对所选图书进行精心校勘,如宋会要辑稿(底本系南宋蜀人张崇祖、李心传所编总类国朝会要)是据清人从永乐大典辑出的抄本影印,编辑错乱,字迹模糊,向称难读。在整理过程中,我们除了对其施加新式标点,重新排印外,

4、还钩稽考索,广征博引,对其中讹夺衍倒进行校勘,撰写校记多达30000余条,保证其真实可靠。另一方面,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中华文化的一些重要发明创造或始于巴蜀。比如,首部“阴阳”经典连山,首篇“五行”文献洪范,中国诗歌第一唱“候人兮猗”的南音,首部志怪地理山海经,首部体例完备的方志华阳国志,首部词集花间集,儒家首次十三经结集,佛教大藏经首次雕版,都率先完成于巴蜀,为文化溯源提供了证据。文物互证,解决悬疑。周礼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东汉郑玄注:“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这与山海经佚文“伏羲氏得河图,夏后氏因之

5、为连山”吻合。由于连山归藏早佚,内容面貌不清。我们从唐人注疏略知连山有许多夏代故事,但缺乏其与巴蜀关系的佐证。根据三星堆“青铜神坛”的“天、地、人”结构,我们发现这与华阳国志所载古巴蜀人“天皇、地皇、人皇”信仰正好吻合,说明“三才合一”观念在巴蜀渊源甚古。再考察“神坛”圆形底座酷似“太极”,其上首尾衔接的两个怪兽实像“两仪”,再上四个立人又像“四象”,立人头顶四座连峰合围则像“连山”,连山之上又有四方形天庭,每方还有舞姿翩跹的五个立人。整座铜像与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连山经卦皆八),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的宇宙生成论和易道演化说若合符契,同时铜器的五级构建和四方五人还带上了巴蜀“五行”观念的烙印。这或许是“兴于西羌”的大禹制作连山后的文化遗存(或“连山文化”的器物表达)。可见,“禹制连山”史有其事,“生于广柔”的大禹正是继承了古蜀“阴阳”“三才”“五行”“太极”等观念才制作出了连山。巴蜀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巴蜀全书的出版,必将为古代文明的寻根溯源以及当代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丰富鲜活的史料。(作者:舒大刚,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巴蜀全书”首席专家,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儒藏主编)(2022年)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