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309.56KB ,
资源ID:5828808      下载积分:2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d-58288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产经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手册范本.doc)为本站会员(清凉的夏天)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发送邮件至13560552955@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产经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手册范本.doc

1、目 次1 编制目的42 适用范围43 编制依据44 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5 4.1 总体要求5 4.2 目标5 4.3 原则55 职责分工65.1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领导小组6 5.2 人员分工6 6 术语和定义7 6.1 风险7 6.2 可接受风险7 6.3 重大风险7 6.4 危险源7 6.5 风险点7 6.6 危险源辨识7 6.7 风险评价7 6.8 风险分级8 6.9 风险分级管控8 6.10 风险控制措施9 6.11 风险信息9 7 风险点识别方法9 7.1 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9 7.2 风险点识别方法9 8 风险评价方法12 8.1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12 8.2

2、风险程度分析法(MES)14 8.3 作业风险分析法(TRA)17 9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20 9.1 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原则20 9.2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21 10 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21 11 持续改进22 11.1 风险管控体系评审时间22 11.2 风险管控体系更新22 12 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23 13 附件23 14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流程图23第 2 页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1、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规范公司安全风险识别与管控,明确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严肃性和总体要求,通过构建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双重预防机制,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基本原则,明

3、确各层级的监管职责,健全和完善分级监管机制,有效控制安全风险,严控和杜绝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特制定本指南。 2、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门,各生产厂区以及各级、各类人员开展安全风险识别、评价、分级及管控。3、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第70号令2014.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第6号令2009.5.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第52号令2016.7.2)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家主席第4号令2014.1.1) 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人民政府令第303号) 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

4、知(安办发201610号)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安监总管四201631号) 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安监总管四2011126号) GB/T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GB 644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4、 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4.1 总体要求制定体系建设的组织机构、工作方法和实施步骤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记录文件等,确定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和典型风险控制措施,广泛发动,全员参入,开展风险点划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制定控制措施,实现分级管控,降

5、低事故风险,减少和控制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4.2 目标实现安全生产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和风险管控常态化,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4.3 原则 4.3.1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应遵循全员参与、分级负责、重在落实的原则。公司从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者,都应当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上级应对所属下级开展的风险管控情况进行审核确认;公司应根据风险级别,确定落实管控措施责任单位的层级;风险分级管控应当以确保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为工作目标。4.3.2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应遵循自主建设原则。公司应独立完成风险管控体系的制度设计、文件编制和组织实施,

6、确有需要时,可外聘专家或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指导,但应明确其工作内容。外聘专家和技术服务机构不得代替公司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信息整理等相关具体工作。4.3.3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应与公司现行安全管理体系紧密结合。公司应在安全标准化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按照风险分级管控要求,进一步改进风险管控措施,使风险管控成为公司各层级、各岗位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4.3.4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应立足公司实际。在遵循标准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公司应根据自身实际,制定风险管控体系的配套制度,不可照搬照抄,确保体系建设的实效性和实用性。4.3.5 建立和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公司应建立完善风险管控目标责任考

7、核,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工作机制。公司应明确每一个岗位都有辨识分析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的责任,同时应制定并落实配套考核奖惩制度。4.3.6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应当有可靠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公司应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风险管控组织机构,建立能够保障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5、 职责分工5.1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领导小组 组 长:安全总监 副组长:安监部经理 组 员:各部门、子公司经理、各厂区安全科负责人、各科室车间负责人、专兼职安全员、员工代表5.2 人员分工5.2.1 安全总监负责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开展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和监督检查工作,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建

8、设。5.2.2安监部经理负责公司层面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和措施制定工作的组织、指导、考核。5.2.3 各部门、子公司经理、各厂区安全科负责人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主体责任。各生产车间及相关职能部门按照作业工序或作业区域划分风险点识别任务,由各科室车间负责人组织专兼职安全员、员工代表以班组为识别单位进行风险点辨识,依据生产实际和危险性风险进行风险评价与风险分级。6、 术语和定义6.1风险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6.2 可接受

9、风险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6.3重大风险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6.4 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6.5 风险点 伴随风险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对风险点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

10、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6.6 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6.7 风险评价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引自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6.8 风险分级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不同的风险评价方法对风险的分级不完全一致,我公司对风险分为“红、橙、黄、蓝”四级(红色最高)。6.9 风险分级管控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

11、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其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蓝色风险:可包括5级风险和4级风险。5级风险:稍有风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可接受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公司的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4级风险: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容许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黄色风

12、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先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对于该级别以上的风险,公司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安全主管部门和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

13、才能开始工作。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6.10 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6.11 风险信息 包括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企业各类安全生产风险信息的集合即为该企业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7、 风险点识别方法7.1 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 对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14、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如储存罐区、装卸站台、生产装置、作业场所等。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如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活动。7.2 风险点识别方法7.2.1安全检查表法(SCL)7.2.1.1 安全检查表法(SCL)是对生产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辨识。为了系统地找出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

15、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就叫作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及时发现并制止违章行为的一个有力工具。7.2.1.2 工作步骤7.2.1.2.1 编制检查表主要依据a)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国家及有关部门发布了各类安全标准及有关的文件,这些是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一个主要依据。为了便于工作,有时将检查条款的出处加以注明,以便能尽快统一不同意见。b)国内外事故案例。搜集国内外同行业及同类产品行业的事故案例,从中发掘出不安全因素,作为安全检查的内容。国内外及本单位在安全管理及

16、生产中的有关经验,自然也是一项重要内容。c)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都是安全检查表的内容。d)研究成果。在现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很快,编制安全检查表必须采用最新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包括新的方法、技术、法规和标准。7.2.1.2.2 编制检查表注意事项a)检查表的项目内容应繁简适当、重点突出、有启发行性;b)检查表的项目内容应针对不同评价对象有侧重点,尽量避免重复;c)检查表的项目内容应有明确的定义,可操作性强;d)检查表的项目内容应包括可能导致事故的一切不安全因素,确保能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 7.2.1.3 现场检查评价根据安全检查表所列项目,在现场逐项进行检查

17、,对检查到的事实情况如实记录和评定。7.2.1.4编写评价结果分析a)根据检查的记录及评定,按照安全检查表的评价计值方法,对评价对象给予安全程度评级。定性的分析结果随不同分析对象二变化,但需作出与标准或规范是否一致的结论。此外,安全检查表分析通常应提出一系列的提高安全性的可能性途径给管理者考虑。b)安全检查表应列举需查明的所有会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它采用提问的方式,要求回答是或否。是表示符合要求,否表示存在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所以在每个提问后面也可以设改进措施栏。每个检查表均需注明检查时间、检查者、直接负责人等,以便分清责任。安全检查表的设计应做到系统、全面,检查项目应明确。7.2.2 作

18、业危害分析法(JHA)7.2.2.1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辨识。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7.2.2.2 工作步骤 a)确定工作危害分析的生产场所和区域; b)对确定的生产场所和区域进行工序(包括辅助设施作业活动分析)划分; c)对每个工序进行工作内容分析; d)确定每进行一项工作内容可能存在的危害类型; e)对确定的危害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分级; f)根据风险分级分别确定应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g)确认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中还存在的缺陷和还未

19、采取的控制措施,并提出相应的补偿措施; h)针对工作危害分析结果中属于重大风险的项目,或者存在重大控制措施缺陷的,制定企业的目标和管理方案,并加以实施,从而实现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 8、 风险评价方法8.1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8.1.1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衡量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E; 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 用公式表示危险性分值(D), 则为:D = LEC 该方法适用于: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临时抢

20、修等); 所有作业场所的设施。8.1.2 风险等级判定8.1.2.1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0,必然发生的事件,概率为1。考虑一个系统的危险性,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概率为0情况不确切。所以,以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参考点,定其分数值为0.1。人为地将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规定为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分值规定为10。如下表:L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L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10完全会被预料到0.5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上不可能1

21、完全意外,极少可能8.1.2.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判定准则: 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以10和1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如下表:E值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E值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10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2每月暴露一次6每天在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3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8.1.2.3 发生事故或危害的可能结果C判定准则: 造成事故或危险事故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可能在很大范围

22、内变化,规定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的可能结果,分值规定为1,以此为一个基准点;而将造成许多人死亡的可能结果,规定为分值100,作为另一个参考点。在1-100之间,插入相应的中间值,如下表:C值可能结果C值可能结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7严重,严重伤害40灾难,数人死亡3重大,致残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8.1.2.3 危险性D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分值。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按下表标准进行评定:风险等级风险(D = LEC)可能结果一级巨大风险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二级重大风险160-320高

23、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三级中等风险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四级可接受风险70可能危险,需要注意上述危险源中,二、三、四级为一般危险源,一级为重大危险源。 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经验,给出了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在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8.2 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8.2.1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人

24、们常常将可能性L 的大小和后果S 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8.2.2 风险等级判定8.2.2.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 和人体暴露于危害(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 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2。8.2.2.2 控制措施的状态M 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如碰伤、灼伤、轧入、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

25、如死亡、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仅需急救、轻微设备损失等)而言,无控制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控制措施的状态M 的赋值见表1。表1 控制措施的状态M分数值控制措施的状态5无控制措施3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如警报系统、个体防护用品1有预防措施,如机器防护装置等,但须保证有效8.2.2.3 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程度E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越大,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越高,发生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 的赋值见表2。表2 人体暴露的频

26、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分数值E1(人身伤害和职业相关病症):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2(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10连续暴露常态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出现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出现2每月一次暴露每月一次出现1每年几次暴露每每年几次出现0.5更少的暴露更少的出现注1:8 小时不离工作岗位,算“连续暴露”;危险状态常存,算“常态”。注2:8 小时内暴露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暴露”;危险状态出现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出现”。8.2.2.4 事故的可能后果S表3 表示按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方面不同事故后果的分档赋值。表3

27、 事故的可能后果S分数值事故的可能性后果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元)环境影响10有多人死亡/1千万有重大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8有一人死亡或多人永久失能职业病(多人)100万1000万有中等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4永久失能(一人)职业病(一人)10万100万有较轻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2需医院治疗,缺工职业性多发病1万10万有局部环境影响的可控排放1轻微,仅需急救职业因素引起的身体不适1万无环境影响注:表中财产损失一栏的分档赋值,可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8.2.2.5 根据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程度R=LS=MES将控制措施的状态M、暴露的频繁程度E(E1 或E2)、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

28、损失后果S 分别分为若干等级,并赋予一定的相应分值。风险程度R 为三者的乘积。将R亦分为若干等级。针对特定的作业条件,恰当选取M、E、S 的值,根据相乘后的积确定风险程度R 的级别。风险程度的分级见表4。表4风险程度的分级R=MES风险程度(等级)18090-15050-8020-4818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注:风险程度是可能性和后果的二元函数。当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的大小时,从数学上讲,乘积前面应当有一系数。但系数仅是乘积的一个倍数,不影响不同乘积间的比值;也就是说,不影响风险程度的相对比值。因此,为简单起见,将系数取为1。8.3 作业风险分析法(TRA)8.3.1 作业风险分析方法,就

29、是识别出每个作业活动可能存在的危害,并判定这种危害可能产生的后果及产生这种后果的可能性,二者相乘,得出所确定危害的风险。然后进行风险分级,根据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 风险的数学表达式为:R=L*S。 其中:R一代表风险值;L一代表发生伤害的可能性;S一代表发生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8.3.2 风险等级判定8.3.2.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取值分数偏差发生频率安全检查操作规程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员工胜任程度(意识、技能、经验)检测、控制、报警、连馈、补救措施5每天、经常发生、几乎每次作业都发生从不按照标准检查没有不胜任(无任何培训、无任何经验、无上岗资格)无任何措施,或有措施从

30、未使用4每月发生很少按标准检查、检查手段单一、走马观花有,但是不完善,但偶尔执行不够胜任(有上岗资格证,但没有接受有效培训)有措施,但只是一部分,尚不完善3每季度发生经常不按标准检查、检查手段一般有,比较完善、但只是部分执行一般胜任(有上岗证、有培训,但经验不足,多次出差错)防范控制措施比较有效、全面、充分,但经常没有效使用2曾经发生偶尔不按标准检查、检查手段先进、充分、全面有详实、完善,但偶尔不执行胜任,但偶尔出错防范控制措施有效、全面、充分,偶尔失去作用或 出差错1从未发生严格按检查标准间、检查手段先进、充分、全面有详实、完善,而且颜色执行高度胜任(培训充分、经验丰富、安全意识强)防范控制

31、措施有效、全面、充分8.3.2.2 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S)取值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伤害情况财产(万元)生产影响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分公司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发生死亡大于50主要装置停工大规模、公司外重大国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丧失劳动大于30主要装置或设备部分停工企业内严重污染行业内、省内3不符合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制度、规定6-10级工伤大于10一般装置或设备停工企业范围中等污染本市内影响2不符合企业的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适小于10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装置范围污染企业级周边区影响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没有污染形象没有受损8.3.2.3 风险矩阵 严重性可能性 123451

32、1234522468103369121544812162055101520258.3.2.4 风险分级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一级(不可容忍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且应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即15-16二级(巨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和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三级(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小于8四级(可容忍)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条件具备时整改 企业可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风险程度分析法(MES)、危险指数方法(RR)等

33、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本实施指南全部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按照“动态识别、科学评估、分级控制”的基本原则,建立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化分级管控工作流程和节点标准,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分工,根据风险值得大小将风险分为四级,明确分级管控的原则要求。落实预防控制措施,有效降低生产安全风险。三、四级风险控制措施由基层班组长制定后,所在部门针对控制措施是否适宜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进行完善,由主任批准,作为一个时期内完善风险控制措施的基础信息;二级风险控制措施由厂区安全管理部门组织风险所在部门、技术部门及危险岗位员工代表制定

34、控制措施;一级风险控制措施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安委会成员制定管控措施。 风险检查分级管理图 岗位风险等级安全总监厂区经理车间主任班长一级二级三级四级9、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9.1 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原则 9.1.1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1)可行性;(2)科学性;(3)可靠性。9.1.2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1)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3)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4)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9.1.4重大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1)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和(或)技术改造才能控制的风险,应制定控制该类风险的目标,并为实现目

35、标制定方案。(2)属于经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中的不可接受风险,不需要通过工程技术措施,但需要制定新的文件(程序或作业文件)或修订原来的文件,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对该种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并在实践中落实这些措施。(3)对于某些重大风险,可能需要同时采取以上两种方式。9.2风险控制措施策划9.2.1 公司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按照工程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应急措施四个逻辑顺序对每个风险点制定精准的风险控制措施。9.2.2 风险控制措施9.2.2.1 工程控制措施:从改善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着手,制定风险管控措施;9.2.2.2 安全管理措施:依据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对作业人员

36、、作业程序进行规范管控;9.2.2.3 个体防护措施:根据生产过程中不同性质的有害因素,为作业人员提供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降低或免受外部因素的伤害;9.2.2.4 应急措施:根据风险特性,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结合公司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方案,制定应急措施。10、 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为确保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有序开展,保障事故纵深预防效果,对风险分级管控纳入相关岗位人员的月度目标管理卡,所占权重不低于5%,使其与工作绩效挂钩,激励各岗位人员积极参与风险管控创建工作中来。具体考核内容如下:考核内容考核办法权重分值得分风险点辨识是否完全覆盖每有一处未辨识扣2分10%10是否根据分级检查要求,

37、定期对风险点检查每有一处未定期检查扣2分20%20是否落实风险控制措施未落实风险控制措施,每处扣2分30%30定期组织对风险点评审、修订每半年组织对风险点评审、修订,未组织的该项不得分,每缺少一项扣1分10%10风险点档案是否齐全风险点管控档案资料缺失,视情况扣3-10分10%10是否组织对辨识出的危险点及管控措施进行教育培训未组织开展培训活动不得分;未掌握培训内容每人次扣1分20%2011、 持续改进11.1 风险管控体系评审时间 公司每半年组织一次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评审,随安全标准化自评一同开展。11.2 风险管控体系更新 当公司发生下述各因素的影响时,需要考虑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否需要更

38、新,当表明现有的风险管控措施依然有效时,则无必要实施新的风险评价。反之,必须及时更新。a)法律法规的变化;b)新危险源的需求;c)公司自身所产生的变更需求;d)公司外部因素;e)检查、事故事件、紧急情况或应急程序测试结果的反馈影响;d)控制技术的进步。 十二、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 按照附件的记录表格样板,使用各项记录。记录填写时要求字迹工整、清晰。填写完整的记录,按照档案整理要求进行归档。表格要求存档三年。十三、附件 工作危害(JHA)分析记录表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信息表 风险点分布统计一览表十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流程图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流程图半年评审持续改进全面实施、跟踪验证确定风险控制措施进行风险分级进行风险评价实施风险点识别划定识别范围确定风险点识别方法编制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信息一览表明确风险控制措施及原则确性风险评价办法LEC编制危险源因素辨识表应用SCL、JHA方法明确识别范围(区域、场所、工序等)第 23 页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