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25.50KB ,
资源ID:5849806      下载积分:2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d-58498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文社会科学基础》重点、难点提示(三).doc)为本站会员(清凉的夏天)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发送邮件至13560552955@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重点、难点提示(三).doc

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重点、难点提示(三)第七章 经济学社会学法学适应时代需要迅速发展一、重点提示 第七章的重点是: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在学科性质上的共通点;20世纪世界和中国经济学的重要进展。 1关于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在学科性质上的共通点 这里,要求把涉及学科性质的三门学科的共性归纳一下。第七章头一句话就说: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是社会科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主干学科,它们的科际关系十分密切。注意“社会科学”这个范畴,以及“具有典型意义”这个提法。如果我们补上一句“文史哲是人文科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主干学科”,两相对照问题的关键就更加清楚了。 首先,了解这二门学科在研究对象方面的共性。经济学、社会学、法

2、学的研究对象,不管由于历史发展阶段、意识形态背景、学术思潮流派的不同而产生了多么不同的界定,但是有一点总是相通的,那就是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重要的社会现象,都是人的特定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其次,了解三类学科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共性。三门学科的发展史,都出现过科学主义研究方法和人文主义研究方法的对峙;但是实践已经证明,走极端无益于社会科学的发展。20世纪三门学科多种研究方法逐步走向综合互补,在社会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典型意义。再次,了解三门学科在思潮流派发展演变方面的共性。一方面,三门学科在20世纪的思潮流派尽管令人眼花缭乱,但追根溯源,脉络不难把握。这里所说“根”、“源”、“脉络”,不仅是

3、指某一思潮流派在学科理论体系中的来龙去脉,更是指各种思潮流派与社会实践、时代精神的密切关联。20世纪三门学科的重要思潮流派,都是应运而生;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对社会需求和时代课题作出的应答。就是说,二门学科思潮流派的发展演变,典型地反映出社会科学的生命活力源于社会实践。另一方面,三门学科思潮流派的发展演变又反映了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各种理论体系、流派、观念之间的争论与批判、继承与创新,实现自身的发展。 最后。了解这三门学科在社会功能方面的共性。三门学科都是以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成果作用于人的社会认识,从而对特定学科为之服务的社会生活产生建设性的影响,同时也对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体

4、系健康发展作出贡献。邓小平于1979年3月明确提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需要赶快补课。”三门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地位,是由它们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这一点。对社会科学同样具有典型意义。 2关于20世纪世界和中国经济学的迅速发展 (一)了解世界和中国经济学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学以“经济”为研究对象。经济是社会的基础,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在人类全部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经济学研究受到全社会重视,吸引了众多人才。在西方,经济学被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后”;中国的社会科学成果排行榜,经济学名列前茅。 (2)20世纪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之

5、快,面临难题之多,接受挑战之大,史无前例。这为经济学迅速发展提供了历史的机遇。 (3)经济学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史上较早出现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这为20世纪经济学迅速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4)20世纪初,世界范围内人文社会科学进入了整体性的拓展阶段,这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5)20世纪经济学领域思想活跃,思潮迭起,流派繁多,这是本学科内部通过比较竞争实现新陈代谢的重要动因。 (二)了解近现代世界经济学发展的轨迹 (1)了解近现代世界经济学发展的大走向。主要是一个理论源头,两大理论体系。 教材指出,近代经济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6、一个理论源头,指的是以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指的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学体系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古典经济学作出了哪些理论贡献,存在怎样的历史局限,教材作了简要的概述。两大理论体系在经济学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方面有重大区别,基本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两大理论体系在20世纪都有重要发展。 (2)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主线。综合教材第七章和第一章的相关内容,可作以下归纳: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并存。 主要的关节点是:第一,1870年前后边际效用学派对古典经济学发起“边际革命”,打开了西方经济学由着重研究生产、供给和成本,转为着重研究消费、需

7、求和效用的大门。第二,1890年马歇尔出版经济学原理,综合了古典经济学对客观因素的重视和边际学派对主观因素的强调,崇尚经济自由主义;这是新古典经济学体系形成的标志。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先导和基础。第三,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总结30年代经济危机的教训和经验,首创了一套完整的国家干预理论,同时开了现代宏观经济研究的先河,被称为“凯恩斯革命”。凯恩斯是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第四,20世纪中后期,凯恩斯的追随者依据新的时代需求,综合吸收其他学派的某些理论成果,形成动态性的后凯恩斯主义。第五,20世纪中后期,由于西方经济普遍出现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发的局面,

8、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兴起。其中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为美国学者弗里德曼;他在20世纪西方经济学领域的影响仅次于凯恩斯。 (三)了解当代中国经济学的成就和使命 当代中国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其主要成就集中凝聚于邓小平经济理论。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主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其基本思想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改革开放建立新的经济体制,达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目的。这一理论的创立不但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而且突破了传统的市场经济理论。 教材对邓小平经济理论以及十五大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作出的新贡献作厂简要概括;学习者可以联系当代中国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理论、

9、所有制改革理论、农村改革理沦、企业制度改革理论、市场体系理论、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对外开放理论等方面进行综合梳理。 应当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正处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经济学理论的建设和创新任重道远。 (四)了解世界经济学的前景当今世界经济学面临两大课题,一是经济一体化日趋明显,二是知识经济已经初露端倪。有学者认为,经济学发展与其所处的历史阶段息息相关,它将继续接受时代的挑战,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场新的经济学革命行将到来。教材对西方经济思潮流派发展趋向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前景作了提示。二、难点提示第七章的难点集中

10、在三个方面。第一,如何看待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存在众多的不同意见。从第五章开始,我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对于本学科到底研究什么(包括对象是什么,应该着重研究什么,范围有多大),怎么研究(含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乃至为什么要研究,都有许多见仁见智的主张;这种情况,在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领域表现得相当突出,而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从根本上说,这反映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特性和本质;重温教材第一章的阐述,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应当补充的是,任何学科都处在发展和自我反思的过程之中,其研究对象、方法、目的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学科与学科之间是交叉互渗的,而不是孤立

11、封闭的;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对现实问题的反应特别灵敏,它们的生命活力往往正是通过适时满足社会的现实需求而反映出来的,这些学科的具体研究对象、方法、目的的不断调整十分自然。如何识别众多不同意见是否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如何判断其科学价值的高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二,如何梳理思潮流派的发展脉络,区分它们的主次轻重。首先,学科思潮流派的发展,是学科成长的重要标志,梳理思潮流派的发展脉络,是了解学科发展史的重要方式。其次,学术思潮的范围比理论流派的范围广泛得多,同一思潮,可能有许多流派;梳理脉络,首先是梳理主导性思潮的脉络。再次,指导书对教材所介绍的思潮流派已经作了必要的提炼,突出了学习

12、者应当了解的最重要的思潮流派,用简化的方式表述了它们的发展脉络,学习者可据此掌握教材的主线和重点。第三,了解经济学部分的若干重要术语的含义。这里主要介绍现代一般西方经济学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微观”一词的英文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小。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主要是居民户(家庭)与厂商(企业);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就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通过价格调节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基本内容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以及微观经济政策。“宏观”一词的

13、英文也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大。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从总体上分析经济问题;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就是现有资源为什么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怎样实现充分利用,如何增长等;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以国民收入的决定为中心研究资源利用问题,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总量是指能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基本内容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学习者初步了解上述概念,有助于经济学部分的理解。第八章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一、重点提示第八章的重点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特别要重点理解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

14、中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首先要注意,第八章和第四章都是总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全局的重要篇章,空间上既讲世界又讲中国,时间上第四章的终点是第八章的起点,主题和一些重要概念内涵的深度和广度第八章高于第四章。就整部教材而言,第一章、第四章、第八章是最重要的。1关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五大趋势的内在联系(一)从总体上把握五大趋势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 教材所概括的五大趋势可以简称为一个“互补”、一个“交融”、三个“化”。五大趋势依次分别讨论了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文化背景,主导价值取向,主要思维方式,社会实践功能,最后是具体研究方法和研

15、究手段。它们既是对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经验的总结,更是立足于20世纪末叶对未来人文科学发展走向的预测。总结是对实证材料的归纳,本身带实证性,每一种趋势的概括都包含着丰富的典型案例;预测建立在总结的基础上,用的是理解、解释、“规范”的方法,回答“可能怎么样”、“应当是怎样”等问题,每一种趋势的阐述都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导向性。(二)理解教材阐释五大趋势的系统科学思想 教材反复强调,从根本上说,系统科学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具体化。第八章在讨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趋势的过程中,采用了“大文化”、“大科学”等“大系统”概念,把人文社会科学作为大系统的子系统进行考察;又把人文社会科学的内部结构

16、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复杂的巨系统进行考察。为什么阐释每一个趋势时总是同大文化、大科学相联系,为什么五个趋势分别处在一个特定的层面并按照层次高低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都可以从系统科学思想这个方面找到答案。应当说,这正反映了客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反映了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性。(三)理解教材阐释五大趋势的基本立足点 这个基本立足点,就是中国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紧迫需求。整本教材,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现状,目的在于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促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这个目的,这个态度,第八章表现得特别鲜明。学习者从这个角度阅读第八章,更能体会教材为什么着重讨论这样五个发展

17、趋势,更能体会中外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趋势之间的内在联系。2关于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一)了解“东西方文化”概念的内涵 这里的文化概念,是“大文化”的概念。教材指出,西方文化是一个庞杂的体系。西方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或者与先进的生产力相联系,以科学技术的成果的形式出现;或者反映了人文社会科学所达到的较高水平,等等。西方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某些研究成果带有政治偏见,人们的精神世界往往有着较为空虚的一面,存在着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等。可见这里用的是“大文化”的概念。“东西方文化”从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角度,将“世界文化”一分为二。(二)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与人文社会科学发

18、展的重要关联 人文社会科学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是人文社会科学的母体;东西方文化的关系,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文化基础、文化背景、文化发展方向。所以教材指出,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处理得比较好的时期,往往也就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得比较快和比较正常的时期;反之亦然。教材又指出,研究东西方文化的关系这个世界性、跨世纪的问题,既是促进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又是人文社会科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三)理解“在碰撞中互补”这一提法的针对性 一是针对过于强调东西方文化的对立和排斥的倾向,例如中原皇朝中心的意识、国家闭关自守的意识,或者欧美中心的意识、贬低和排斥东方文化的倾向;二是针对过于强调两者的会通和相

19、,融的倾向,例如“全盘西化”的倾向。“在碰撞中互补”是东西方文化通过必要的冲突取长补短、相反相成的趋势。(四)全面掌握东西方文化互补的三种具体走向并注意保持清醒的头脑 教材对当今时代东西方文化互补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趋势的三方面具体表现,一一作了分析;这是重点部分,要求全面掌握。立足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现实需求,教材充分肯定了引进西方的进步文化或者优性文化的重要意义,同时强调须对腐朽没落的西方劣性文化拥入中国以后产生的腐蚀作用保持警惕。当今中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也要注意克服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食而不化等偏向,坚决抵制殖民文化:这是一个摆在人文社会科学而前的严峻课题。3关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

20、义交融的趋势(一)进一步了解“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概念的内涵我们已经在教材中多次接触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这两个概念,体会到它们都有广狭二义,而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们的内涵和用法也有许多不同。第八章突出了科学主义的实质是“科学万能”,人文主义的内核是极度崇尚人的地位和人的价值;围绕科学价值取向这个中心,把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通俗而宽泛地界定为特定的思想态度。这样的阐释,有利于统摄整部教材关于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概念的多角度理解和多层次运用,有利于在科学价值取向这个领域内探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大趋势。(二)了解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关系问题同人文社会科学发

21、展的重要关联 从历史上看,相当一部分科学主义者把推崇科学发展成科学崇拜,相当一部分人文主义者则采取反科学、反理性的态度。这种势不两立的状况,严重地阻碍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仅从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轨迹来看,两者的对立,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主干学科;他们在科学价值取向上的对立,影响了许多学科在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科学选择,影响了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种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截然对立的状况,逐步有所缓解。许多人文社会学科之所以取得具有突破性的成果,不论研究者是否意识到,实际上都是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观念态度和思路方法,在不同层面上有所沟通和融合密切相关的。

22、第八章指出,当今时代前沿课题,如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物质富有和精神贫乏的反差问题,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问题,同时困扰着科学主义者和人文主义者,从客观上要求两者的合作;而科学的自身发展也迫切要求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趋于融合,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三)全面理解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交融的趋势的主要表现 首先,出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相向运动”,自然科学领域出现“新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采取了新姿态。其次,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矛盾将长期存在,融合的趋势是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展现、推进的。4关于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一)从思维方式的

23、角度理解相关概念 第四章阐述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轨迹,是从科学和学科的发展形态这个角度讨论分化、综合等概念的。第八章深入一步,从思维方式发展的角度,揭示科学和学科发展综合化的动因,揭示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这一趋势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第八章指出,分析、综合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方法,两者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要求把客观世界的联系转化为多层次、多方位、多因素、多变量的动态联系整体,揭示出联系在事实、存在、运动和发展中的作用:这就是分析综合的系统化。正是这种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相统一的思维方式,在深层次上推进着科学的综合化进程。也正是在这种思维方式的作用之下,

24、出现子“大科学”、“学科大系统”等概念教材对这些概念都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学习者应当了解。(二)理解“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第八章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内容丰富,展示了未来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广阔前景。学习者宜特别注意第八章最后所介绍的“大系统理论”和“大系统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将把大科学引入新的境界。二、难点提示第八章的难点部分和重点部分是相重叠的,学习者可以借助“重点辅导”理解难点部分。此外须注意的是:1第八章是第四章的延续和提升。例如“当代人文社会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就是第四章相关部分的续篇;而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则是对第四章相关部分的全面、综合的提升。特别是第八章所使用的概念的内涵,往往更加具有宽泛性、前瞻性,学习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理解。2这一章出现的新的名词术语相当多,只要求着重领会指导书涉及的核心概念和其他重要概念,一般性的专业名词术语结合上下文了解其大意即可。 3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五大趋势中的后两种趋势,分别提及“软科学”和“高新技术”;同时,全章反复运用系统科学的有关术语。这些是当前报刊杂志上出现频率很高的概念。宜参照第八章阐释作般性掌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