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6.17KB ,
资源ID:6191664      下载积分:9.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d-61916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加强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实施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泓域咨询)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发送邮件至13560552955@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加强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实施方案.docx

1、HONGYU.MACRO加强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实施方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解决了17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巩固提升2.7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加快完善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水利基础设施,治理江河1.71万公里,新增堤防6300多公里,新增恢复改善贫困地区灌溉面积802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5万平方公里,开展农村水电扶贫工程建设,新增、改善贫困地区装机约71.9万千瓦。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稳步推进,有力保障了水利工程建设和移民脱贫致富。一、 加强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深刻认识“粮食生产命脉在水利”,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推进一批现代化大型灌区建

2、设,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完善灌区骨干工程体系,开展灌区信息化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在东北三江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等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建设一批现代化大型灌区。在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等,结合水源工程建设,推进实施一批中小型灌区,提升粮食生产保障能力,支撑特色农产品生产,促进改善当地人民群众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实施既有灌区改造。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建立健全良性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构建设施完

3、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保障有力的灌区运行管护体系,推动完善渠首水源工程、骨干渠系、计量监测等设施,开展灌区信息化建设。实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选取一批具备条件的中型灌区,完善灌区输配水系统及渠系建筑物建设,着力提高灌区输配水效率,提升调度运行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二、 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提高流域防洪减灾能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聚焦防洪薄弱环节,按照“消隐患、提标准、控风险”的思路,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推进堤防、控制性枢纽和

4、蓄滞洪区等工程建设,提升防洪工程标准,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一)加强江河湖泊治理开展堤防达标建设和河道整治,对因沿河城镇级别、人口等保护对象发生变化的重要河段,适度提升防洪标准。推进江河湖泊防洪治理与水资源调配和水生态环境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实施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以大江大河干流堤防达标建设和重点河段河势控制为重点,开展综合治理。对近年来出现险情、堤身堤基存在安全隐患的堤防进行加固,对河势不稳定、行洪不畅的重点河段进行整治。对涉及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重要经济区、重要城市群、重要防洪城市的重要河段,按照流域防洪规划和国家规程规范等要求,复核防洪能力,提高防洪标准,适时开展提标建设。加快

5、推进大江大河大湖综合治理,加强影响河势和岸线稳定的险工险段治理。推进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主要支流治理。继续实施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主要支流防洪治理,确保重点河段达到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优先实施近年来防汛形势紧张、出现险情、存在安全隐患或遭洪水冲毁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河段治理;尽快完成沿线有地级及以上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重要产业园区等重要保护对象的重点河段治理;对涉及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重要经济区等需提高防洪标准或新增防洪任务的河段开展提标升级。条件具备的地区可选取部分河流开展全流域系统治理。加快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下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实施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

6、中小河流治理。优先实施沿河有县级及以上城市、重要城镇和人口较为集中的农村居民点、工矿区、万亩以上集中连片基本农田的重点河段治理,重点对近年来因遭遇洪水冲毁、发生过较大洪涝灾害的中小河流重点河段进行治理,对因防洪保护对象发生变化的中小河流开展提标建设。地方要加大投入,对近年来发生过洪涝灾害、迫切需要治理的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下中小河流、山洪沟开展治理,重点补齐防洪任务重且存在安全隐患的乡镇、农村段等突出短板。(二)加快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对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提高流域区域洪水调控能力有重要作用的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长江流域重点推进上游渠江、沱江,中游清江及下游水阳江、青弋江等支流控制

7、性枢纽建设;黄河流域重点加快东庄等控制性工程建设;淮河流域重点开展上游潢河、汝河等支流,沂沭河及山东半岛重要行洪河道洪水调控工程建设;珠江流域继续加快西江、柳江等防洪控制性枢纽建设;东南诸河推进钱塘江、赛江等河流控制性枢纽建设。(三)加强蓄滞洪区建设和洲滩民垸整治根据流域防洪和水资源形势变化等情况,通盘研究优化调整蓄滞洪区布局,加快使用频繁、作用突出的蓄滞洪区建设,研究推动洲滩民垸整治。加快蓄滞洪区布局优化调整与建设。以海河、长江、淮河等流域为重点,加快蓄滞洪区建设与布局优化调整,推进蓄滞洪区工程和安全建设,加强蓄滞洪区土地利用和人口控制管理,力争区内人口不增多。重点推进启用几率大、分洪滞洪作

8、用明显的蓄滞洪区(块)建设,安排部分确有需要的一般蓄滞洪区建设项目,确保蓄滞洪区遇流域大洪水时“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推动洲滩民垸整治。引导有关地方以恢复蓄洪空间、行洪通道和生态空间为目标,分级分类开展洲滩民垸整治,积极组织居民外迁。对大江大河及重要湖泊范围内对行洪影响较大或淹没几率较高的滩区和圩垸,采取人口、耕地“双退”方式还河还湖,恢复行蓄洪功能。对部分面积较大、耕地较多的洲滩民垸,采取退人不退耕的“单退”措施,一般年份或非汛期仍可进行农业生产,汛期或遇洪水年份则破圩漫堤滞蓄洪水,确保发挥行蓄洪作用。(四)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坚持建管并重,严格落实各方责任,加快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及

9、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监测预警设施建设,健全常态化管护机制,确保水库安全长效运行。完成存量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已完成安全鉴定的病险水库抓紧实施除险加固。对已完成除险加固、但尚未竣工验收、影响正常运行的小型水库的遗留问题进行处理。开展已到鉴定期限的水库安全鉴定工作,对其中存在病险的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应同步完成水库雨水情测报、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健全水库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立常态化除险加固机制。对到达鉴定期限的水库,按年度开展安全鉴定,对其中存在病险的水库,及时实施除险加固。加强水库雨水情测报、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和日常维修养护。强化建设质量、运行管护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

10、长期良性运行,实现早发现、早除险、早恢复。(五)加强山洪灾害防治按照补齐短板、确有所需、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继续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建设,有效避免群死群伤。强化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开展重点集镇、城镇补充调查评价、动态预警指标分析、危险区动态管理。优化自动监测站网布局,对自动监测站点进行升级更新改造,对省级监测预警平台进行巩固提升。实施山洪灾害风险预报预警服务及社会化发布等任务,进一步扩大预警范围。按职责指导实施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在重点防治区适当补充监测预警设备。推动建立站点常态化更新改造和运行维护机制。继续实施重点山洪沟治理。因地制宜推进山洪沟治理,优先开展具备治理条件、近期发生过山洪灾害

11、且损失严重的819条重点山洪沟治理。地方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开展山洪灾害严重威胁区人员迁移试点,严格控制严重危险区居民增长。(六)加强城市防洪与重点区域治涝能力建设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保护对象的新变化,统筹协调流域防洪与区域排涝,治涝与防洪、灌溉的关系,加快实施城市防洪和重点涝区排涝能力提升建设。加强城市洪涝防御能力建设。根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防洪规划,依托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和区域防潮体系,完善城市防洪防潮排涝体系,以31个重点防洪城市和大江大河沿岸沿线城市为重点,加快实施城市防洪达标建设。对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的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城市,加强防洪工程提升改造。实施河湖水系和

12、生态空间治理与修复,管网和泵站建设与改造,排涝通道建设,雨水源头减排工程,防洪提升工程,系统建设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加强重点涝区排涝能力建设。对长江、淮河、松花江流域等重点涝区中受灾频繁、涝灾影响人口多、经济损失大、治理需求迫切的涝区进行系统治理。长江中下游江汉平原、洞庭湖和鄱阳湖等滨湖地区可将提高排涝能力与增强湖泊调蓄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湖泊调蓄功能,有序退出部分圩垸增加蓄洪,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实施退田还湖。淮北平原通过治理支流河道及排水通道,洪涝分开、高低水分排,保证洪涝水外排通道顺畅。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以农业排涝为主,兼有坡地排涝,按照分片排水、自排为主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排、滞、

13、截”等措施,减少入涝区水量。珠江三角洲、闽浙平原地区通过“外挡、中截、下排”等综合措施,洪涝兼治,形成“自排、调蓄、电排”相结合的综合治涝体系。(七)加强沿海防台防潮能力建设以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社会财富高度集中、风暴潮灾害严重的东南沿海地区为重点,对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和北部湾、海峡西岸、江苏沿海、辽宁沿海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所涉及的防潮保护区中标准偏低、毁损严重的海堤进行治理。针对海岸地区人地关系复杂、生态系统脆弱等特点,强化防潮综合治理,推进生态海堤建设。加强风暴潮监测预警能力,加强与气象部门联动机制,构建完善的沿海防台防潮减灾体系,保护沿海地区重要城市、重要经济区、重要基础设施。三、

14、 工作原则坚持人民至上、造福人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解决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供水、防洪、生态环境等问题,提升水安全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节水优先、以水定需。把节水作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性举措,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量水而行,规范和约束用水行为,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坚持风险防控、确保安全。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从注重事后处置向风险防控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安全风险转变,建立健全水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提高防范化解水安全风险的能力。坚持统筹

15、兼顾、综合施策。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表地下、城市乡村,以流域为单元开展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统筹利用价格等政策工具,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科学依法治水管水护水,完善水治理体制,发挥水利科技支撑作用,增强水利发展动力和活力。四、 “十三五”成就“十三五”以来,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水利改革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水利投资达3.58万亿元,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已累计开工149项,为决胜全面建成小

16、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1.治水管水思路发生深刻转变。坚持节水优先,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落实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促进人口经济与水资源水环境相均衡。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两手发力,积极推进水权和水资源税改革、水价和投融资机制等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2.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持续提升。长江、黄河、淮河等大江大河治理深入推进,淮河出山店、西江大藤峡、泾河东庄等一批控制性枢纽加快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

17、治等薄弱环节建设不断加强,重点河段和区域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提升。强化洪水监测预报预警,精细组织调度运用,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水旱灾害防御作用,科学抗御长江、淮河、松花江、太湖流域等多次大洪水、特大洪水,成功处置多次堰塞湖险情,有效应对多次大范围干旱,洪涝和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分别降低到0.28%、0.05%,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3.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28%和39.6%。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持续

18、向北方受水区调水,1.2亿人直接受益,连续实施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确保中国澳门等珠三角地区供水安全。引黄入冀补淀、牛栏江滇池补水等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滇中引水、引江济淮、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等工程开工建设,水资源配置格局不断完善,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成湟水北干、四川武引灌区二期等大型灌区,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亿多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65,为夺取农业连年丰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4.水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持续开展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西南石漠化等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0万平方公里

19、,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强化水资源调度,实现黄河干流连续21年不断流。开展京津冀“六河五湖”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永定河北京段时隔25年实现全线通水,持续推进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等生态脆弱河流保护修复。采取“一减一增”综合措施,系统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实施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改,修复减脱水河道9万多公里。5.水利扶贫攻坚和水库移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解决了17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巩固提升2.7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加快完善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水利基础设施,治理江河1.71万公里,新增堤防63

20、00多公里,新增恢复改善贫困地区灌溉面积802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5万平方公里,开展农村水电扶贫工程建设,新增、改善贫困地区装机约71.9万千瓦。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稳步推进,有力保障了水利工程建设和移民脱贫致富。6.水利改革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河湖长制全面建立,百万河长湖长上岗履职。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6.4万个,河湖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大江大河采砂秩序稳定向好。完成52条跨省江河水量分配,制定282条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暂停黄河流域水资源超载地区新增取水许可。积极探索水权水市场改革,推进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水利投融资机制

21、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水利利用金融贷款、社会资本的方式不断创新,投融资规模再创新高,结构更趋合理。水法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长江保护法颁布实施,水行政执法效能不断提升。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十三五”时期是治水思路发生深刻转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水利改革管理工作得到明显加强、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水利综合效益最显著、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烈的五年。五、 水安全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坚持不懈开展大规模水利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治水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书写了中华民族治水安邦、兴水利民的新篇章,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

22、升,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一是防洪减灾体系不断完善,大江大河干流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全国共建成5级及以上堤防约33万公里,建成各类水库9.8万多座,其中大中型水库防洪库容1681亿立方米,开辟国家蓄滞洪区98处,容积1067亿立方米,大江大河基本形成以堤防、控制性枢纽、蓄滞洪区为骨干的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全国主要江河集中连片防洪保护区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保护人口8.6亿人,耕地6.4亿亩,沿江沿河重要城市防洪标准达到100200年一遇。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二是经济社会用水保障水平不

23、断提升,正常年景情况下可基本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对京津冀等人口经济与水资源承载力严重失衡的区域,在大力推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推动更大范围的水资源调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累计供水超过400亿立方米,缓解了重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全国水资源配置和城乡供水体系逐步完善,重要城市群和经济区多水源供水格局加快形成,城镇供水得到有力保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8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37亿亩,正常年景情况下可基本保障城乡供水安全。三是水土资源保护能力明显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封育保护与综合治理相结合,水土流失严重状况得到全面遏制。坚持地下水压采与增加补给

24、相结合,华北等地区地下水超采状况明显缓解。认真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全国监测河长中类水质河长比例明显提高,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十二五”末的68%提高到88%,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由66%提高到83.4%。四是水安全风险意识不断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提升防范化解水安全风险意识和能力。水旱灾害防御、水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土保持、地下水等监测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健全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体系,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水工程联合调度运用,防汛抗旱抢险救灾能力持续提高。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提高城乡供水风险应对能力。高度重视水工程安全运行,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率大幅降低。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水资源特点和人口经济状况,决定了我国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为繁重、治水难度最大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水安全中老问题仍有待解决,新问题越来越突出。总体来看,“十四五”时期我国水安全保障工作处于加快补齐短板、消除薄弱环节、筑牢安全风险底线、解决累积性问题、提档升级的关键时期,水利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资料参考:“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