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ONGYU.MACRO健全现代商贸流通网络实施方案商品交易市场加快转型升级,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商业设施加快完善,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人民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得到有效满足。2020年,全国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商品销售额达到86.5万亿元,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4。一、 健全现代商贸流通网络完善商品交易市场网络。鼓励商品交易市场与实体商业、电商平台加强渠道对接,减少交易层级,畅通批零渠道网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高标准消费品市场,推动现有消费品骨干市场转型升级,打造“一站式”商品采购中心。优化布局建设区域性新型工业品专业市场,加快建设服务重点
2、制造业集群的供应链集成服务基地。支持创建国际贸易平台,探索发展展贸一体的商品交易市场。加快商品市场5G网络、智慧终端等数字化智能化设施设备建设,培育一批特色突出、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功能强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商品市场示范基地。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依托农产品主产地、主销区、集散地,支持全国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重点加快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市场建设。加快田间地头流通设施建设,推进农产品产地市场、集配中心和低温加工处理中心改造升级,加快农产品运输、仓储设施专业化改造,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配备冷链物流设备装备,建设服务城市消费的“中央厨房”等设施,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
3、能力和标准化水平。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畅通供需渠道,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完善城乡多层次商贸网络。加强城市商圈布局规划,推进多层级商圈建设。推动核心商圈更新改造,提升规划、设计、建设水平,完善商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高质量改造提升步行街,促进商旅文娱体融合发展。推动区域商圈提升商业综合体、高端商务区等消费聚集区设施条件,打造潮流购物、夜间消费等特色商圈。推动社区商圈优化便民商业设施布局,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快县乡村商业网络建设,推进县城商贸设施改造提升,合理布局建设商业综合体,支持乡镇商贸设施共建共用,打造“多站合一、一站多能”的村级商业网点。加强边远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商贸
4、设施布局建设,提高流通覆盖率和服务水平。加大商贸设施节能改造力度,推广应用新型节能设备,提高商贸领域节能减排水平。二、 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完善商贸基础设施,推进线上线下、内外贸融合创新,打造数字化、智慧化、开放型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一)健全现代商贸流通网络完善商品交易市场网络。鼓励商品交易市场与实体商业、电商平台加强渠道对接,减少交易层级,畅通批零渠道网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高标准消费品市场,推动现有消费品骨干市场转型升级,打造“一站式”商品采购中心。优化布局建设区域性新型工业品专业市场,加快建设服务重点制造业集群的供应链集成服务基地。支持创建国际贸易平台,探索发展展
5、贸一体的商品交易市场。加快商品市场5G网络、智慧终端等数字化智能化设施设备建设,培育一批特色突出、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功能强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商品市场示范基地。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依托农产品主产地、主销区、集散地,支持全国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重点加快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市场建设。加快田间地头流通设施建设,推进农产品产地市场、集配中心和低温加工处理中心改造升级,加快农产品运输、仓储设施专业化改造,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配备冷链物流设备装备,建设服务城市消费的“中央厨房”等设施,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和标准化水平。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畅通供需渠道,保障农产品市
6、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完善城乡多层次商贸网络。加强城市商圈布局规划,推进多层级商圈建设。推动核心商圈更新改造,提升规划、设计、建设水平,完善商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高质量改造提升步行街,促进商旅文娱体融合发展。推动区域商圈提升商业综合体、高端商务区等消费聚集区设施条件,打造潮流购物、夜间消费等特色商圈。推动社区商圈优化便民商业设施布局,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快县乡村商业网络建设,推进县城商贸设施改造提升,合理布局建设商业综合体,支持乡镇商贸设施共建共用,打造“多站合一、一站多能”的村级商业网点。加强边远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商贸设施布局建设,提高流通覆盖率和服务水平。加大商贸设施节能改造力度
7、,推广应用新型节能设备,提高商贸领域节能减排水平。(二)推动商贸流通业态转型升级支持电子商务创新规范发展。引导电子商务发掘消费新场景,拓展线上线下融合的营销渠道。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完善运营基础设施,织密连接中小城市、城乡之间、境外地区服务网络,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提高服务效率,升级消费体验。支持大型电子商务企业研发、生产迎合消费需求的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培育自有品牌。推动公共消费、政府采购等与电商平台对接,形成引领商品研发创新和迭代发展的规模化订购定制平台。推进实体商业转型融合发展。支持大型商超等连锁商业上线上云上平台,充分利用线下门店网络资源,推动线下线上竞争合作、融合发展,形成良性互促、
8、规范有序发展格局。推动购物中心等传统商业积极引进首发商品和首店、旗舰店,拓展文化创意、休闲娱乐等业态,推广深度联营、买手制经营等模式,鼓励“商品+服务”混合经营。推动便民生活圈商业品牌化、连锁化发展,优先发展基本保障类业态,因地制宜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发掘商贸流通大数据应用价值。依托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社会化平台等载体,加强流通大数据整合、分析与利用。强化政务领域流通大数据应用,开展流通发展态势监测分析和预警预判。引导电商平台、传统企业发挥流通数据优势,提升产销衔接水平,拓展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深度发掘消费潜力。推动流通大数据赋能生产环节,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提升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水
9、平。(三)构建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生态支持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对标国际一流水准,强化流通技术创新、网络渠道拓展、制度规范建设,打造一批布局全球网络、统筹全球资源的现代商贸流通企业。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推动商贸流通设施、技术装备、经营管理、交易结算等数字化联动升级,提高企业跨业跨域跨界融合发展水平。鼓励企业通过战略合作、资本运作等拓展经营网络,对接国内外商品产地和消费市场,完善全球采购与分销渠道,培育国际资源配置和整合优势。鼓励区域特色商贸企业做优做精。提升地方特色产品市场影响力,挖掘消费潜力,拓展市场空间,培育具备区域特色、文化底蕴、发展潜能的商贸企业。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商标和品牌保护
10、,提高市场知名度。构建老字号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支持企业加快适应新消费方式,改善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品牌价值。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资格认证和质量监控,增强文化承载力。鼓励区域商贸企业提高供应链精细化管理水平,深耕本地市场,拓展辐射范围。推动中小微商贸企业转型升级。完善支持政策,建立健全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服务体系,激发企业活力和创新力。鼓励中小微商贸企业发掘细分市场潜力,拓展经营领域和服务范围,培育独特竞争优势,实现精细化、多元化、品质化发展。支持中小微商贸企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增强规则意识,加强商品质量管控,推动企业规范化发展。鼓励平台型、科技型企业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引导降低中小微
11、商贸企业进驻和服务费用,提升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四)促进内外贸流通一体化发展推动内外市场衔接联通。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依托自由贸易协定等安排,加强国内外商品质量标准、认证认可等衔接,打通国内国际市场。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进一步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应用。加强绿色流通标准和技术国际合作,研究制定绿色贸易政策,促进高品质、高附加值绿色产品贸易。拓展出口产品内销渠道。推动外贸企业与电商平台、连锁企业、商品市场合作,开辟线上线下外贸产品内销专区,针对国内市场开展精准营销。鼓励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拓展功能,提高供
12、应链资源整合能力,助力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引导外贸企业主动适应国内消费趋势,推进出口产品加工改造,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打造内销自有品牌。发展外贸新业态。促进跨境贸易多元化发展,培育外贸新动能。深入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研究调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范围,支持发展保税进口、企业对企业(B2B)出口等模式,鼓励跨境电商平台完善功能。引导企业优化海外仓布局,完善海外仓功能,提高商品跨境流通效率。提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便利化水平,完善外汇监管等配套服务。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三、 基本原则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成本、效率、质量
13、为导向进一步健全市场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定不移深化流通领域市场化改革,加快构建完善流通规则和标准体系,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引导现代流通规范有序发展。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加强数字赋能现代流通,加快流通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关联领域协同创新、跨界融合,延伸现代流通价值链。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加大流通全链条节能减排力度,加快低碳绿色转型,推进资源集约利用,增强流通可持续发展能力。系统观念、保障安全。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促进商贸、物流、交通、金融、信用等融合联动,统筹推进流通国内外顺畅衔接、跨区域高效运转
14、、城乡融合发展。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现代流通应急保供能力建设,增强流通体系安全风险管控和抗冲击能力,充分发挥对保障基本民生和产业链供应链全稳定的作用。四、 面临形势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现代化经济体系逐步完善,实体经济加快发展壮大,超大规模内需潜能加速释放,需要现代流通更大范围联系生产和消费。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扩大市场交易,推动区域分工深化和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更好发挥大国经济纵深优势,实现跨区域良性循环,促进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城乡协调发展。我国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需要现代流通更高效率
15、衔接供给和需求。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创新流通组织和业态模式,推动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衔接,有利于更好发挥我国完整产业体系集成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世界贸易和产业分工格局加速调整,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现代流通更高水平支撑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拓展全球流通网络,培育跨国流通企业,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配置能力,有利于更好发挥我超大规模经济体引力场作用,聚集全球商品和资源要素,促进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同时必须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堵点。从市场环境看,国内统一大市场尚不健全,商品和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仍面临隐性壁垒,流通规则和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从商贸体系看,传统商贸亟待转型升级,农产品流通体系明显落后,外贸发展动能减弱。从交通物流看,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网络分布不均衡,货运承载能力有待提高,应急、冷链等物流服务存在薄弱环节。从金融服务和信用建设看,流通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待解决,信用信息应用水平有待提升。资料参考:“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