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5 ,大小:69.51KB ,
资源ID:6241796      下载积分:10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d-62417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于家风的故事 家风故事(20篇)汇编.doc)为本站会员(up710)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发送邮件至13560552955@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家风的故事 家风故事(20篇)汇编.doc

1、关于家风的故事 家风故事(20篇)汇编 家风故事(20篇) (篇一) 家风二三事 谈起我家的家风,我想起了几个故事,其中有些是我记得真切的,有些是听父亲母亲后来说的。这些事看似稀松平常,却影响我至深,浸润我一言一行。 百善孝为先 三字经里黄香温席的故事,父母不知给我讲了多少遍,百善孝为先是小时候父母经常给我上的课,也是我家的传承。 讲起孝道,父亲经常拿奶奶给我做教材。我的祖奶奶不到70岁就中风瘫痪了,那时候家里负担重,又缺少劳动力,大家都要下地干活挣工分。奶奶当然也不例外,白天她跟着大家一起下地干活,休息的时候就跑回家照顾祖奶奶,给她喂饭。晚上还要去祖奶奶房里看她好几遍,渴了给她喂水,不舒时给

2、她挠一挠、按一按。祖奶奶大小便失禁,也是奶奶一直给她擦洗身子,更换衣物。“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你奶奶尽心伺候你祖奶奶好几年,直到她去世。那几年里我从没听过她一句抱怨。”奶奶读书不多,身上体现出来的却是大德。 耳濡目染,父亲也传承了奶奶的美德。我的印象里,父亲很少对爷爷奶奶大声说话,老人生病的时候,父亲总会亲自去老家接老人看病。近几年爷爷身体不太好,老有头脑眩晕的症状,父亲带他看遍了附近的医院,一听说有什么新药就会第一时间请教医生,确有其效便会托人在外面寻。保健枕、按摩仪,只要听说有用就会往家里买。爷爷的记忆不太好,有时不记得是否吃过药,父亲便每晚叮嘱,若是没亲眼看见爷爷服药,还会把药瓶里的药

3、数一遍,确保爷爷已经吃过才放心。 待人以宽 “饶人不痴汉,痴汉不饶人”是曾祖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后来又成了父亲的口头禅。小时候我不太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父亲对我说记住“得饶人处且饶人”就对了。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最初的理解。 那是1998年夏天,母亲带着不满两岁的弟弟上街买菜,弟弟被背在背后,手里拿着母亲的钱包把玩。菜市场人多路挤是小偷经常出没的场所,弟弟手里的钱包因为并不在母亲视线范围之类自然成了小偷的目标。趁着母亲挑菜的间隙,小偷一把抢过弟弟手里的钱包转身就跑,弟弟哇哇大哭起来,母亲赶紧回身,发现了原因,两步抢上去攥住了小偷的胳膊。小镇上的人们大多互相认识,于是周围的人都围

4、过来堵住了意欲逃走的小偷。母亲当街质问起小偷,让他把钱包还回来,一开始小偷死不认账,周围有人便出来作证说自己看见了。僵持之际,围观群众中认识父亲的人赶紧打了电话给他。 一会儿,父亲到了,他先谢过周围的热心群众,然后让大家都散了。之后父亲出人意料地请小偷到家里吃顿饭,小偷一开始不敢去,以为父亲是要关门打贼,后来在周围人的劝解下还是去了我家。中午,母亲烧了一大桌子菜,父亲让他别客气,还不时给他夹菜。“兄弟,谁都有困难的时候,但路子千万不能走错了。”父亲斟了一杯酒递给他。小偷接过父亲的酒,望着满碗的菜,两行泪滚了下来。 原来小偷是镇子周围的人,当时围观群众中有人认出了他,把情况告诉了父亲,这人原也不

5、是什么坏人,就是最近几年家里有老人一直生病,光景很不好,估计也是没有办法才走上了歪路。这件事情之后,再没听过他偷鸡摸狗的消息。 清白做人 我家温饱有余,算不上富裕,但从小父亲就教育我们,对于利益不要锱铢必较,不义之财不可得,做人清白方是好。 上世纪90年代,不到30岁的父亲当上了镇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主任,不算什么官,但在旁人眼里却有不少实惠。那时候金融市场不像现在这么活跃,贷款管得紧,镇上和村里想贷款的人却不少。僧多粥少,于是大家就想起了“办法”,记忆中经常有人拎着土鸡蛋、老母鸡、烟酒之类的东西来我家拜访,父亲总是一一谢绝。 有一次,一位农民老伯提着几个袋子来到我家,庄稼人实诚,一来就说明了意

6、图。父亲听后笑着对老伯说:“老人家,您看这样要得不,您先把东西带回去,再来找我谈业务,您这东西搁这儿我就没法跟您往下谈了。”老伯拗不过父亲,只得提了东西回去。事后,父亲带上其他同事去老伯家走访,了解他家情况以及贷款原因。老伯家条件符合业务规定,父亲便及时为他办理了贷款。 还有一次,镇上一位开饭馆的付叔叔来到我家找父亲下棋,将近傍晚,父亲便留了他吃晚饭。席间付叔叔聊起了他的生意,表示想扩大餐厅规模,需要资金,请父亲帮他想想办法,晚饭之后他便告辞了。晚上,母亲打扫卫生的时候在付叔叔白天坐过的沙发靠垫后面发现了一个信封,打开一看里面装的竟然是钱。父母相视,明白了付叔叔的目的。第二天,父亲带着信封去付

7、叔叔的饭馆,准备把钱还给他。父亲到的时候,饭馆里有人正在吃饭,他便把信封塞进付叔叔手里,说道:“老付啊,上次我在你这里借的钱我现在周转开了,今天来还你,谢谢啦!”当时付叔叔先是一脸错愕的样子,随后便脸红了。付叔叔的贷款申请在政策支持范围内,父亲也按规定给他办理了。付叔叔踏实勤劳,又经营有方,饭馆生意越做越好,很快便还清了贷款。 没有太多大道理,我的父母是怎么说的就是怎么做的,虽都是些日常琐碎事,体现的却是我家的风尚,我深信之 (篇二) 口头禅里传家风 小的时候,我非常怕冷。那时农村的冬天冷得吓人。清早起来,窗户上结满厚厚的冰凌花,水缸里也有一层透明的薄冰,出门抱柴禾,风像刀子似地剌脸,空心子穿

8、棉衣,人冷得打颤。那时我最愿意坐在灶堂前烧火,这活儿省劲儿还能取暖。 烧火这活儿看似简单,做什么饭用多大的火也有技巧,需要虚实结合不断变化。每当我伺弄不好被父亲看见时,他就会说一句“人心要实,火心要虚”。听到父亲的念叨,我就会把柴禾架起来,被压灭的死火渐渐起了火苗儿。那时觉得,只有后半句话有用,前半句是啰嗦。 我家在村南有块儿自留地,早饭前的短暂时间,我和父亲去锄地。他俯身弓腰双脚抓地,一锄紧挨着一锄地前进。估摸着到早饭的时候,我们爷俩就收工,父亲扛着锄头走过我刚锄完的地垄,低头边看边说:“人糊弄地一时,地糊弄人一季。不但除草,更要保墒。”第二天清早,我扛着锄头睡眼惺忪来到地头,见父亲正在把我

9、锄过的地垄重新过锄,他锄过的地垄比我锄得好很多。“人心要实,火心要虚”,父亲俯身锄地,低低的声音像从地上长出来似的。 长大后走向社会,历经人事的繁复虚华,也艳羡聪明人的心思机巧,向精明心术方向探索,反倒是弄得个“东施效颦”,远离了自己的本性,让初心伤痕累累。年岁越大,经风历雨,愈觉父亲的“八字真经”才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前不久和父亲拉家常,说起从小耳濡目染的“八字真经”,如今我到了天命之年才悟出其中味道,而我经历人生几十年,为人处世也受益于父亲的这句口头禅。我对父亲说:“人心要实,火心要虚是您留给我的处世法宝。”“这句话是你爷爷说的!”耄耋之年的父亲说:“你爷爷把布庄开到了天津卫,买卖兴隆,财

10、源滚滚,置办下偌大的家业,靠得就是做人厚道做事实在,你爷爷说这叫厚德载物。” 小城里不久前倡家风晒家训,一时成为传承正能量的风尚,我思谋着自己也有了孙辈,应该给儿孙留点传承的“祖训”,脑子里经常回想着父亲的这句口头禅。爷爷是打土豪分田地那年去世的,12岁的父亲用弱小的肩膀躬耕田畴,识字不多的他用这最接地气的俗语,诠释传承了爷爷的“厚德载物”。我清楚地记得,爷爷留下唯一的遗物是两条装粮的口袋,那口袋上饱蘸浓墨用楷书写着“厚德载物”四个大字。我想这是爷爷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 我们一个普通的庄户人家,能培养出三个大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实现自身的价值,靠得是祖训家风的传承。而我一生脚踩黄土背朝天的

11、父母,从古稀之年开始领上养老金,靠得是如今的好政策,也是自己行善积德的福祉。如今,我更加体会到“厚德载物”的深意,就用一针一线绣了一副“厚德载物”的十字绣匾,悬挂于客厅的醒目处,既是对儿孙的期盼,也是自己前进的方向。朋友见我累眼费时,劝我求个书家完成心愿,我仍然坚持己见,一针丝线,一句祝愿,用我的诚心,诠释出父亲“人心要实,火心要虚”的厚朴,传承爷爷“厚德载物”的家风。文章定制服务电话:4000-121-855 (篇三) 周志华,是青海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他的丈夫是一名警察。二十多年来,他们相濡以沫,互敬互爱,孝敬老人,和睦邻里,崇德向善。他们家曾被评为*年青海省最美家庭,是社区

12、里人人交口称赞的模范家庭。 在丈夫眼里,她是最美的妻子。周志华的丈夫以前是名军人,军转后现在是一名戒毒警察,前后工作都有很强的特殊性,这就使得结婚20多年里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周志华一个人在照顾老人,教育孩子,操持家务,为此丈夫总说亏欠了她太多,但她从未埋怨过,也从未拖过丈夫的后腿。她把老人和孩子的事情安排得妥妥贴贴,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她说这样爱人就可以没了后顾之忧,安心工作,正是这样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夫妻二人被邻里称为模范好夫妻,丈夫多次获得了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她自己也曾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 在儿子眼里,周志华是最美的妈妈和最好的朋友。由于丈夫工作的特殊性,儿子的教育也就落

13、在了周志华的肩上,照顾孩子日常,陪伴孩子温习功课,讨论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周末闲暇,也会和儿子一起打球一起散步一起做家务,儿子说她不光是自己的妈妈,也是自己的好朋友。就这样年复一日,也正是她默默的付出,儿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着,高考也如愿以偿,顺利的被南方一所大学录取。 在父母眼里,周志华是最美的孩子。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中华传统的美德是他们家永远放在首位的行为准则,用一颗感恩的心,从平凡的生活起居开始,多为老人考虑,关心他们,尊重他们,在一起时多陪他们说话散步聊天。这几年由于父母年事已高,适应不了高原气候,所以多数的时间都居住在陕西老家,不能陪伴老人的日子里,周志华和丈夫就每周不忘给父母

14、打电话,问候老人健康、生活。老人的衣物、保健品、药品、零用钱都会及时的快递回去。 在邻里之间,周志华是最美的邻居。无论邻居中谁家有困难,周志华和丈夫都会主动伸出援手,同时,他们多次参加慈善捐助和义务劳动,也积极参加社区举办的文体和法制宣传活动,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被邻里称为模范好夫妻。 周志华说,家是个人温暖的港湾,更是社会发展的细胞,每个人只有将家庭建设好,才能为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多年来,她一直以这句话为座右铭,用自己点点滴滴的付出,为丈夫、为孩子、为社区奉献自己最大的贡献,用心培植幸福的家庭,获得大家的交口称赞。 (篇四) 善良代代相传 三字经开篇即云:“人之初,性本善

15、。”孟轲主张“性善论”,荀卿认为“人性恶”。我在此无意评判儒家大师的是非,即由我家观之,从我家的祖孙三代人生轨迹考求,“善良”当是我家的家风,而且是历代相传,至少是传了三代 家世小传 我祖父姓赵,地地道道的河南人。他的事迹我没有亲眼见到,也没有亲耳听到他的讲述。大部分都是听父亲讲的,特别是听我的姑姑讲的。 祖父的祖上中过举人,家里开着大染坊,祖父兄弟三人,还有一个姐姐。他排行第三,二哥死在日本飞机轰炸河南的炸弹下。他小时候上过私塾,算盘打得在十里八乡都倍儿棒。只是由于父母早早离世,染坊由哥哥嫂嫂经营,他便成了哥哥嫂嫂手下的长工、伙计。总是嫌他吃得多,干得少。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在他十三四岁时

16、赶上冯玉祥的部队招兵,羡慕军队里能吃饱饭,糊里糊涂他便成了国民党部队的一名士兵。后来还曾到西安陆军学校进过修,当过上尉,压过军车。解放后,穷困潦倒,连自己的一双儿女都养不活,由于自己的这一段国民党军队的历史,祖父晚年的生活很心酸,在生产队挑大粪,也多亏他长得高大,多亏当兵多年练得一身好体魄,要换成别的一个六七十的老头还真的吃不消。 他备尝世态炎凉,曾经在年轻富贵时,时时巴结奉承得到多年救济的亲戚们此时都离他远远的,病重时只有他的一双儿女守候在病床前。父亲告诉他有孙子时,他高兴地不知说什么好,逢人就说他有孙子了。他闭眼时,远在*的我刚刚生下来百天。他临死都没看到过他唯一的孙子。 父亲和他姐姐出生

17、时,祖父已五十多岁。在他们之前,其实还有几位哥哥姐姐,只可惜由于环境的恶劣,都相继夭亡了。在算命先生的指点下,他父母从城里迁居到乡下才生下他们。可是很不幸,在父亲不到两岁时,他妈妈因病撒手人寰,留下他父子三人相依为命。 父亲的童年正赶上我们国家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时期。当时河南的灾情更是严重怕人,眼看自己的一双儿女要被饿死,我祖父万般无奈,一狠心将年幼的闺女送人抚养,光剩下了儿子。最后一看还是不中,赵家的根不能断啊,便带着他儿子拄着一根枣木棍,跋山涉水,沿路乞讨,走了一个多月,将枣木棍挨地的一头都磨掉了好大一截。就这样从河南走到了*,走到了他岳父母在*运城的落脚处:临猗县东三里村。 父亲由于常年营

18、养不良,小小年纪顶着个大脑袋,七八岁的年纪看上去只有三四岁大。他外祖母一看到他,一把搂在怀里,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边哭边数落女婿:“看把我孩都饿成啥了。”哭罢,赶紧烧火做饭。那时候大家的生活条件都不好,他外祖家在东三里也是数一数二的穷家。时常缺吃少穿的,两间瓜庵似的破屋占据着两分大的小院,就是他们全部的资产。就是这样也比河南老家强啊,条件也好很多啊,最起码饿不死人哪! 他外祖母一天五六顿地烧面汤给我父亲喝,就是这样,他还是喝不够,脑瓜倒是小下去了,肚子又开始大起来了。看到儿子身体慢慢恢复过来了,我祖父便着急要带他回河南去。父亲是真的吓怕了河南,死活不愿回去了。祖父最后没有办法,狠了狠心,丢下

19、他唯一的儿子,赵家的骨肉放在了*,自己一个人栖栖遑遑回河南老家去了。 父亲就这样在*扎下了根,求学,工作,娶妻生子,生下了我和妹妹。这期间祖父曾托姑姑来*想把他儿子领回河南去,可是每次父亲都拒绝了。对他来说,*就是他的家乡,他是吃*的馍馍,喝*的水长大的,河南是他儿时记忆中的一个可怕之地。很多年他都不愿提起河南,不愿人提起他的童年。 父亲的经历也够曲折,作为全村少有的几个优秀高中生,差点被推荐上大学,因没有关系,在去学校的前几天被刷下来;在村里工作出色,组织要提拔他,在他入党时,专门派人到河南老家调查家庭历史,带回的政审结论是祖父历史不清,入党的事又泡汤了。 父亲的大半生始终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20、为着一家人的生计艰难谋生着。年轻时给单位做过饭,在运城市摆水果摊,卖青菜。刚开始由于穷,租不起房子,即使是寒冬腊月,大雪纷纷,铺个破褥子,睡在别人的屋檐下。现在老了,干不动了,又没有退休金,父亲又马不停蹄地给人扫地,一刻也不能休息,赚取那一月微薄的1000元工资。 我出生在四人帮垮台的第二年,改革开放的前一年。我生长在共和国的红旗下,活在团花似锦的国度里。祖辈、父辈的苦离我一去不复返了。我和同龄的小伙伴一起快乐地成长、上学,大学毕业后,娶妻生女,现居桐城,享受、沐浴着桐城的文风商雨。 祖父的善良 祖父的善良体现在他发达后,有了大批金银财宝,十里八乡的穷亲戚都来揩油了,他总是来者不拒,倾全力帮扶

21、,从不想着为自己置田办业。对待朋友是“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讲义气,重交清,毫无防人之心。后来便吃了朋友的大亏。几大卡车的绫罗绸缎寄放在朋友家,后来朋友告诉他,因失火被烧毁了,要知道这可是祖父后半生的家当,现在没了,加上兵荒马乱,祖父一下就一贫如洗了。 不过祖父的善良也不总让他吃亏。解放后,由于他的过去不清白历史,要换成别人,可能就被镇压了,他却安然无恙。因为他一生没有害过人,没有什么仇人。在一波波社会运动面前,也没有什么贫下中农、革命群众去整他去斗争他。他的善良在关键时刻救了他,保护了他。 生产队领导考虑他年纪大了,身体不行了,就安排他喂牲口,是他心里过意不去,怕给领导添麻烦,影响人家干部前

22、途,自告奋勇要去挑大粪。前些年,姑姑还从南阳回到祖父生前呆过的村子,祖父的坟还在,别人的坟好多都被平掉了。村里的历任书记都说:“老赵的坟不要平,老头的儿女都在外面,什么时候回来还有个地拜祭拜祭老赵头。”村里的领导能够对祖父这个“外来户”关照到这个地步,祖父生前的善良肯定是重要原因。 父亲的善良 父亲的善良体现在他撑起了外祖家的门户后,改赵姓刘,我和妹妹都姓刘。即使后来碰上许多先前过继到别人家后又改回原姓,父亲也坚决不让我们改回赵姓。父亲对我说:“做人一定要善良,一定不能忘本,我永远不能忘记是刘家的外祖养活了我,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我,我不能昧着良心,趁两位老人家过世了我就改回赵姓。不但我不改,

23、你也不要改。” 这是父亲式的善良,也是赵氏许多先贤的善良。想当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夺了后周柴家的江山,做起了宋朝皇帝。为了不忘老柴家的恩情,发下重誓,要求后世子孙严格恪守:世世厚待柴家子孙,册封的王爷世袭。我无意攀附赵宋皇族高枝,尽管祖上世居河南开封附近,真要有什么瓜葛也不一定。至少血液里流淌的善良因子却有共通的地方。 父亲在与人交往时,时常抱着“宁让天下人负我,我也决不负天下人”的信念,以致很多时候老是吃亏。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时做生意的人好多坑蒙拐骗、缺斤短两,依靠这些,好多身边的人都富起来了,可父亲不管在卖水果还是卖菜时决不会少顾客一斤半两。好多顾客都喜欢买他的菜,知道

24、这个人不会亏人。 邻村一个人家盖房子,雇的是河南的工匠,工匠们辛辛苦苦把他家房子盖好后,他对工匠耍赖,不付工钱。工匠们后来给他集体下跪,乞求,反正他就是不给。他家其实不是没钱,很富有的,没过两年他就得癌症死了。群众都指指点点:“看看,这就是为富不仁者的下场。” 父亲对我说:“骗人的事坚决不能做,做了昧心事,就是老天爷不收你,你良心也会一辈子都不安的。”母亲经常开玩笑说:“人家唐僧是十世修成的好人,你们祖孙三代是三世修成的好人,不同的是各类妖魔鬼怪想吃唐僧的肉求长生,你们吃别人的亏因善良。”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没做出轰轰烈烈的业绩,没挣下很多很多的钱,“知足常乐、与世无争”的善良伴随了他一生。

25、我的善良 从我记事起,我从没欺负过一个小伙伴,相反老有一些小伙伴欺负我,甚至在上小学五年级时,还被同桌的女生用指甲把我的手掐得稀巴烂而不知还手。每当这个时候,身材高大的母亲就为我出头。 我也见不了别人受苦,不管是影视剧还是书本中的受苦受难的人都会引来我的一掬同情之泪。记得我七八岁的年纪,一位邻家老奶奶与母亲唠嗑时讲到故事中一个受苦的人,“言者无心,听着有意”,引得我泪水汪汪,害得老奶奶赶紧劝导我:“孩子别当真,这是故事不是真的。” 上小学五年级时,有一篇课文金色的鱼钩,当老师读到红军在过草地时,一位老红军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小鱼,把鱼肉让给小红军吃,自己只吃鱼骨头和鱼刺,最后饿死时,我的泪水哗哗地

26、往下流。这时的同桌嬉皮笑脸正在笑我时,冷不防老师一个黑板擦朝他飞来,接着传来老师骂他的声音:“你这个畜生,冷血动物,不但不感动,还嘲笑同学。”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工作岗位上,我始终遵循与人为善的原则,不与人争权夺利,不在背后讲同事坏话,不向领导打别人小报告,更不会给人使绊子。同事们对我很放心,戏称我为“无公害动物”,公认我为“好人”。 找对象时,我先和单位一个女孩谈了大概大半年的时间,又有人给我介绍了一个家境条件好的女孩子,两个女孩子都愿意跟我。先前的女孩子对我说:“你去找人家吧,我家没人家有钱。”为这个事,我们家开了个家庭会议,最后父亲拍板:“我们不能做缺德的事,人家跟

27、你这么长时间了,有钱没钱没什么要紧,只要你们好好干,生活会好起来的。” 考上研究生后,好多人都对我母亲开玩笑说:“你儿子现在有出息了,说不定哪天就不要人家了。”母亲郑重其事地说:“我儿不是陈世美,我们家没有这样的门风。”虽然现在年逾四旬,寄居桐城,买不起房,生活压力大,但这有什么关系呢,不做亏心事、不做缺德事,善良,带给我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带给我人生的无忧和安逸。我的心快乐而宁静! 现在女儿也有十来岁了,但愿善良的家风能够继续在她身上流传下去。 善良是我们家的家风,也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其实善良又何尝不是我们中华民族血液中流淌的因子,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爱好和平的民族,纵横五千年历史,我们很

28、少去欺负、侵略别的国家和人民,只有别人欺负我们。现在国家强大了,我们更不会去欺负别人,相反,我们还会维护和平,促进人类和谐大同世界的早日到来! (篇五) 孝心撑起一片天 古训云“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在大厂县邵府镇尚各庄村有这样一位女性孟金香,她40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精心照料公婆及公公的两个哥哥,用执着和坚韧、善良和勤劳生动诠释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孟金香为二伯公擦脸 1977年,时年26岁的孟金香嫁给了尚各庄村村民王宝山,也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当时,小两口的日子并不富裕,但却用他们的肩膀担负起了赡养四位老人的重担。丈夫上班养家糊口,孟金香则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家里的一切。她除了抚养自己的

29、一双儿女外,还要照顾公婆和公公的两个哥哥的饮食起居。为了不让丈夫分心,无论是下地干活、还是浇了施肥等大事小情只要一个人能扛下来的,孟金香从来不跟王宝山讲。就这样,家庭生活虽然谈不上宽裕,却也过得有滋有味、和和美美。 孟金香的女儿王玉兰帮助母亲伺候老人吃早饭 家里老人多,难免对一些生活琐事看不惯,话多唠叨是常有的。每当这个时候,孟金香都会跟丈夫和孩子们说不要和老人计较,要理解老人对家庭的一片苦心。孟金香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不管家中四位老人怎么说、怎么做,她从来不跟老人争辩,更没红过脸。她的贴心照顾使得四位老人舒心愉快地生活着。随着时光的流逝,公婆及公公的大哥相继过世,仅剩公公的二哥一直和孟

30、金香一家人一起生活。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降临到了孟金香头上,丈夫王宝山因肺癌晚期去世了。家中的顶梁柱倒了,她在精神上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一时间让她觉得天昏地暗。但是当孟金香看到了90岁高龄的二伯王少香,心中的大爱让这个坚强的女人再一次站了起来,再次挑起了照顾家庭、赡养老人的担子。 孟金香在给老人洗衣服 “二大爷年轻时没少帮我们。他一辈子没成家,一个人这么多年就够委屈的了,现在年龄大了,我当然得照顾他。说心里话,我一直把他当爸爸伺候着。”这是孟金香对于孝道的理解。朴实的语言背后是默默的付出。孟金香每天为二伯喂饭、送水,定期为其洗澡、理发,从不嫌麻烦,更不怕脏、不怕累。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孟金

31、香把老人接到自家一起居住。近年来,政府为王少香老人办理了五保户手续,但孟金香怕老人住敬老院不自在、不舒服,便毅然决然地让老人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由自己亲自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由于多年的感情融合,王少香老人也更愿意和孟金香一家生活在一起。对于这些,村里很多人都不理解,认为老人毕竟不是孟金香的公公,直接送敬老院多省事,没有义务再对他继续照顾。对此孟金香不这么看,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都很好。当问及老人现在的生活,王少香老人说:“这么多年真是难为她了,我就愿意跟我侄媳妇家过,哪好都不如我侄媳妇对我好”!说话间,老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把家里老人和小孩都照顾好,就能让孩子们安心在外

32、面工作”。现在孟金香的儿子和儿媳每天都要上班,早出晚归,无暇顾家,因此照顾老人和两个孙女成了孟金香日常生活的全部。在儿子儿媳眼中,孟金香既是个坚强的女人,也是位伟大的母亲。通过她的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儿子、儿媳也都很孝顺,每天晚上下班后,都会主动照料老人和孩子,让母亲到村活动中心去跳跳舞、唱唱歌,放松精神缓解疲劳。一家人的幸福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延续着,那幅挂在客厅墙壁正中央的四世同堂的全家福,正见证着弥漫在每个角落的温馨与亲情。 孟金香,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用一颗体贴、关爱的心,让四位老人安享晚年,用40载年华在平凡生活中演绎着感人肺腑的亲情故事,弘扬着代代传承的善美家风 (篇六) 良善

33、家风“传家宝”传承惠及三代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素质教育和价值观培育内容。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委宣传部开展“传承好家风、奋进新时代”好家风好家训成果宣传活动,在全市营造家风好、民风纯、党风正、政风清的良好氛围。 传承好家风、奋进新时代,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优秀家风故事,充分展示我市优秀家风家训事例,以贯彻xxx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讲道德、守规矩、重家风,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生活

34、中,为经济强市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幸福的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杨茂林的家风家训可以概括为老实做人、与人为善、踏实做事、勤奋节俭。“我的家人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要求我们的,让我们受益匪浅。” 杨茂林是市妇幼保健中心医生,来自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爷爷是村里有名的热心人,父亲老实本分,母亲勤俭持家,一家三代传承了良善家风。 “爷爷是村里公认的热心肠,不管谁家有事都是能帮就帮。爷爷爱做小买卖,打得一手好算盘。村里谁家卖粮食、牲畜,需要他帮忙,他都乐意帮。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他也一定会到场,端菜洗菜、烧火洗碗,忙里忙外。现在八十多岁了,他还会帮助别人干一些力

35、所能及的事。” 杨茂林说,爷爷爱赶集,每次赶集都会帮邻居带东西,小三轮装得满满的,一到胡同口就招呼大伙来取东西。正因为爷爷本分善良、做事踏实、用心待人,也换来了他人的以诚相待。“去年爷爷因为煤气中毒摔折了胳膊,村里人得知,纷纷来家里看望爷爷。” 杨茂林的父亲继承了爷爷的勤劳善良。杨茂林说:“父亲的名片就是老实,自己吃点亏不要紧,从来不去伤害别人。” 杨茂林的母亲,是勤俭持家的典范。杨茂林说,小时候一家人穿的衣服都是母亲手工做的。印象中母亲总是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在家做鞋底。母亲过日子精打细算,小时候家里没什么电器,一台21寸的彩色电视机看了很多年。“每次回家我都劝母亲,年纪大了别再手洗衣服了。

36、她都说几件衣服没什么,其实就是舍不得那点儿电费。” 家人善良勤劳的品质对杨茂林产生了很大影响。小时候,杨茂林就懂得帮父母分担家务,收拾屋子、做饭、照顾妹妹,样样都干得有模有样。在工作中他也养成了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从小爷爷就告诉我,咱们到哪儿都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父母告诉我要好好学习,用心做事,我一直记在心里。” 杨茂林上学的时候就很喜欢帮助老师同学,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工作以后,他用心钻研业务,用心服务每一位患者,屡次被评为优秀医务工作者。用杨茂林的话说,这一切都来源于良好家风对他的影响。 “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只有每个人认真践行自己的家风家

37、训,国家才能更加稳定、和谐、繁荣、富强。” 杨茂林说。 (篇七) 正直做人 诚实做事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家训其实就是一个家庭里形成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对于大厂回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台的郭志媛来说,正直做人、诚实做事就是她家的家规家训。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功。郭志媛的父母从小就告诫她:“做人要正直、善良,要热心帮助他人。只有这样,才会受人尊敬。” 长大后,郭志媛总是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主动出一份力;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其走出困境。 人们常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在郭志媛七岁那年,父亲就教育她,父母永远都是为孩子好,不会让孩子走弯路。而对于孩子来说,“孝”字当先,唯有对长

38、辈孝顺,自己的人生才会精彩。潜移默化中,郭志媛逐渐被家规家训所感染。每次吃饭,要等长辈动筷,她才能拿起筷子,长辈有需求,郭志媛也会尽力满足。 态度决定高度,这是父亲常对郭志媛说的一句话。父亲告诉她,面对挫折与失败,每个人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而自己能做的,就是以正确的态度从容面对一切 (篇八) 母亲的“大白话” 我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农村。家里有8个兄弟姐妹,因为孩子多、开销大,日子过得很艰难,但母亲从未打骂过我们。 母亲没上过学,但在教育我们时却常常语出“金句”“人要走得正、行得正,脚正不怕鞋歪”“说话要知深浅,做事要懂倒正”“心宽不怕房屋窄”“处人要有长远劲儿,淡淡泊泊长流水儿”这些平

39、淡无奇的道理,成了滋养我们成长的原生态营养。此外,还有两句话令我受益终生。 1966年,我上了小学,因为平时贪玩,学习并不出色。为了供我们读书,母亲摘下家园子里的沙果,搭马车到城里摆地摊儿出售,用赚来的钱买袜子、背心、短裤等小商品,再把这些东西拿到农村兑换鸡蛋,然后把鸡蛋拿到城里卖掉,再买各种日用小商品,如此周而复始当时,有人笑话说:“老王媳妇也不知天高地厚,供儿子念书又能咋样,到头来还不是顺垄沟儿找豆包?” 母亲并不回应,只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活着,一定要争口气!”这句话让我猛醒,从此不再淘气,发奋读书。最终,我没让母亲失望,1972年小学毕业时,全班只有我和另一名同学考上初中。也正是母

40、亲的这句话,让我在日后的学业中克服重重困难,一直读完高中,毕业后成为国有农场的一名职工。 1980年,我结婚了。爱人是个知青,在学校当老师。时年24岁的我,则当上农场团委书记。1985年,我又考上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停职带薪学习二年。 1989年1月,我从农场调到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检察院工作。随后,父母也来到城里,享受着天伦之乐。 当时,我们住的是平房。为了让这个小平房更有个家样,我托关系买来红砖和铁制大门,盖起仓房,砌起院墙。看着修缮后规整的庭院,我得意地向母亲“表功”。谁知,母亲脸上顿时没了笑意,严肃地对我说:“刚到城里,人生地不熟的,用权力占便宜的事儿可不能干,尤其当检察官,人心不

41、能黑!” 一句“人心不能黑”,让我羞愧不已。 1996年,由于工作需要,我调到齐齐哈尔市检察院工作。在此后21年的工作中,我牢记母亲的叮嘱,严格约束自己,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作为人生追求。 2000年农历八月初二,老母亲一觉未醒,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85岁。 在人生的路上,我永远忘不了老母亲那些充满乡土气息的人生箴言。正是那些充满哲理的“大白话”,激励我自强不息、不走歪路。 (篇九) 最好的家风是勇于担当 我出生在四川的一个平凡三口之家,父母是普通的农民,家里并没有传承下来的成文家规,但父母为人处世的方式和一些朴素的言语,在无形中言传身教、耳濡目染。 小时候,镇上就一家加工面条的店铺,每

42、每都要排队,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常常边排队边跳皮筋打发时间。有一次,我嫌脖子上挂的钥匙碍事,就取下来挂在了路边的柱子上,后来玩的高兴也忘了取钥匙就端着面盆回了家。到家才发现丢了钥匙,母亲陪着我去寻也没找见,我当时就急了,责怪面铺的阿姨为什么不早点给我轧面,不然我也不会丢了钥匙。母亲很生气,到家就让我跪下,我僵着脖子不肯认错,晚饭也没给吃。第二天早上,母亲看我饿的可怜,边端了早饭来边教育我,“钥匙丢了又不是大事,我也并没有责备你,可明明是你自己疏忽大意,还理直气壮从别人身上找毛病找借口,你虽是个女孩子,却也不能没有担当。”我怀着羞愧的心情吃完早饭,犹豫要不要去给阿姨道个歉,但最终还是没能成行,现在想

43、来还是遗憾的。 担当是最好的家风,不止于每个成员在家庭中乐于奉献、敢于担当,还要在工作岗位中,在社会上承担起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我上班的第一年姥爷的身体就不太好了,两个舅舅工作都忙没有时间照顾,母亲辞了工作在医院整整照顾了大半年,直到姥爷去世。去年,姥姥胃癌也是母亲衣不解带的照料,我想,这就是母亲心中的家庭责任和担当吧。后来,我通过考试进入政府机关工作,每次打电话,母亲都会对我提要求,要认真工作,不要怕苦怕累,宁愿多干活,不要多抱怨,要规规矩矩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母亲的话简单朴实,我也牢记在心,在学习上认真踏实;在工作中,勤奋肯干,乐于助人。 循着这条路,我一往无前,也开始认同作为一名党员干

44、部,首要的就是要敢于担当。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闲差受追捧”的现象,不敢担当、不愿作为,遇见困难绕着走,对群众的利益诉求视而不见。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因为担当就意味着揽责、奉献,意味着为了党的事业、单位的利益而不能顾及个人的利害得失。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我们只有牢记初心、不忘使命,才能创造出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的父母是平凡而又普通的,没有太多大道理,但是从日常小事中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和行为准则。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将保持忠诚干净担当的本色,把润泽人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自信的精神力量,努力做优良家风

45、的传承者和推进者 (篇十) 以父为镜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04-28 09:26 前段时间,市里组织廉政文化楹联征集活动,我利用业余时间写了几则,非常幸运,竟然得了个三等奖,奖品是商城的一张500元的购物卡。 我想用这笔奖金孝敬一下父母,给他们一个惊喜,就把父母从乡下接来,给他们选购一些礼物。节俭了一辈子的父亲一看商场的标价,执意不让我乱花钱,好说歹说,总算为父母选了两套衣服。 结账时,总共460元,我潇洒地掏出购物卡一刷,高兴地陪父母回了家,没有注意到父亲的脸色早已晴转阴了。 吃过饭,父亲避开老公和母亲,拉着我说:“闺女,咱们去把这衣服退了吧?”我问:“怎么了?您不喜欢吗?

46、”父亲说:“不是不喜欢。电视上经常看到有些人接受别人的礼物,违心地办了不该办的事,后来都犯了错误。你买的衣服可没掏钱,我都看到了。你是公家人,咱们可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再暖和的衣服,如果来历不明,我穿着心里也是冰凉的。” 我这才明白父亲为啥不高兴,往事也一幕幕浮现在我的脑海。 那年我6岁,刚上一年级。一天,放学后轮我值日,看到讲台上花花绿绿的粉笔,就偷偷拿了几根,回家后在院子里的地上写字。父亲下地回来看见字,一边夸我字写得漂亮,一边问:“哪来的粉笔?”我吞吞吐吐说:“从学校拿的。”父亲一听,脸色一沉说:“粉笔是学校老师给孩子们上课用的,你怎么能拿回家呢?咱们不能随便拿学校的东西。走,现在就

47、跟我找老师承认错误,把粉笔还给老师。”母亲说:“孩子这么小,懂啥,不就几根粉笔,至于那么较真吗?”父亲说:“小时拿人一根针,长大拿人一块金,不是咱们的坚决不能拿。”说着连夜拉着我深一脚浅一脚到老师家里,赔了不是,还了粉笔。第二天,父亲跑到镇上的供销社给我买了一盒彩色粉笔,教我在地上写了个方方正正的“人”字,一边写一边给我讲做人的道理 我刚参加工作那年,哥哥带着小侄儿磊磊到城里办事,顺便到单位来看我。因为我在财务部工作,办公室存放着很多集中采购的办公用品。侄儿看到一个新式的卷笔刀,爱不释手,我便给了侄儿一个。 第二天,父亲从几十里外的乡下带着磊磊风尘仆仆来找我。我忙问父亲有啥事,父亲掏出卷笔刀放

48、在桌子上,说:“来还卷笔刀的,你在哪买的卷笔刀,我去给磊磊再买一个。”我说:“爸,您怎么那么较真,不就一个十几元的卷笔刀,劳您跑这么远的山路,真是的!”父亲说:“比起磊磊一生的品格,这点路算啥?社会上很多人就是立场不坚定,从一件小事一步步走向错误的。你是干会计的,更不能利用职务之便占用公家的财物了。”我笑着说:“爸,从小到大,你的教诲我一直记在心里呢。我不会占公家一点便宜的,我早把卷笔刀的钱交到出纳账上了!”父亲看到账簿上真的有我交钱的记录,这才放心地回家了。 想到这,我从书柜里取出一本荣誉证书,对父亲说:“爸,您放心,这张购物卡是我参加市里的廉政文化楹联大赛得来的奖金。要不是您一直给我们做表

49、率、敲警钟、认死理、常较真,我还写不出好的作品呢!这份奖金里有您的一份功劳,您就笑纳吧!” 看到烫金的奖状,父亲笑得合不拢嘴,这才高兴地穿上了新衣服。 父亲“傻傻”的较真,就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我做事公私分明,做人公道正派。父亲“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不占公家一点便宜,不得一丝不当之利”的教诲,也伴着我一路成长,让我一生受用不尽、踏实心安。 (篇十一) 牢记家教 弘扬家风 父亲离开我们已整整40个年头了,但父亲重视修家谱、立家训、定家规、重家教、树家风言传身教的点点滴滴,却历久弥新,言犹在耳。每次回想,我都禁不住潸然泪下。 父亲非常注重“门风”,讲究“过家之道”。因一个大字也不识,只能凭借听闻记忆,用原生态化的土掉渣儿的极其质朴的语言,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和自己的行为示范加以传承,其内容包括很多方面,这里仅从家教一个侧面说起。 父亲一向在意对子女的教育,特别是“成人”的教育。他经常念叨“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