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A组“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训练专场1.(2012江西)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宣州
2、开元寺水阁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注】,参差烟树五湖东。【注】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2)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洲。改火:指年度的更替。筠:竹。“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
3、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昭君出塞图王思廉黄沙堆雪暗龙庭,马上琵琶掩泪听。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注】王思廉,元朝初年诗人,历经宋、金灭亡等历史事件。龙庭,指匈奴集合祭天的地方。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指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与西京杂记的记述相比,这首诗在主题思想上具有怎样的进步性?B组综合鉴赏训练专场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
4、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注】“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长江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用再美的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门外楼头”:用典,隋军已兵临城下,陈后主陈叔宝和宠妃张丽华仍在结绮楼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意。(2)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简要概括怀古词的一般特点。(不超过100字)6.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
5、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7.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
6、答问题。剑门道中遇微雨【注】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经剑门山,写下了这首诗。(1)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2)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思想感情?(3)最后两句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该诗的整体风格是怎样的?第4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1)“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这首词抒发了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滔滔江水,都
7、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设问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均不同。2(1)颔联写生机永恒的自然景色和生老更迭的尘世生活情景。颈联写阴晴变幻,朦胧明丽的自然美景。(2)对隐逸古人的缅怀仰慕之情,厌倦官场、纵情山水的逍遥之念,无法像范蠡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3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
8、之成理亦可。)4西京杂记将罪过推到画工身上,意在说明个人的不得志,是小人嫉贤妒能造成的。而这首诗将矛头指向汉朝统治者,哀痛由于国家民族的衰败,导致妇女成为牺牲品。这首诗以国家和民族危亡为主题,深化了昭君出塞的意义。5(1)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2)怀古实为伤今;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能答出其中四项即可)6(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
9、鹃啼鸣,巧妙地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词人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2)辛词中“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陆词中“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此题答案较开放,不限定分析哪一首,也不要求两首比较分析。只要将特点分析清楚即可,分析必须扣住“夜闻鸟鸣”)7(1)征尘表示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现了诗人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2)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转而写景,以景衬情,意在借景抒情。因为诗人的愿望是做一个战士,到前线为国杀敌,可是愿望无法实现,只能写诗饮酒。这两句包含了作者的无奈和不甘心,表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忧愤。(3)在感情表达上采用的是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忧愤。诗歌的整体风格是:感情深沉,委婉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