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是指那些结构比较固定的习惯句式。参看下表:作用形式意思例句表陈述或判断所以表示原因或凭借,译为“的原因”“的方法(根据)”或“用来的”。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表原因)(游褒禅山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凭借)(师说)有所无所译为“有什么”“没有什么”。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表陈述或判断有以无(亡)以是“有所以”“无所以”的省略,有时还写成“有以”“无以”,译为“有什么可用(拿)来”“没有什么用(拿)来”或“有办法用来”“没有办法用来”。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荆轲刺秦王)项王未有以应。(鸿门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之谓其之谓也其之谓表示总结性的判断语气,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这就叫啊”。前面加语气副词“其”,翻译时可加上“大概吧”,舒缓了“之谓也”的肯定语势,增加商量、推测语气。后面的“也”“矣”“乎”用法一样,语气轻重略有差异。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下)生则相欢,死则相哀,此之谓骨肉之亲。(吕氏春秋精通)表委婉得无乎(邪、耶)表示对情况的推测,译为“该不会吧”“只怕是吧”“莫不是吧
3、”。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无乃乎(与)毋乃乎表示委婉的商榷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译为“恐怕”“只怕吧”;将“无”换成“毋”,成为“毋乃乎”,意思不变。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表反问或疑问不亦乎用于委婉的反问句,译为“不也吗”(语气较轻)、“岂不是吗”(语气稍重),“岂”也可译作“难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而彭祖乃今以久特
4、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表反问或疑问何为何以为都是表反问的固定格式,译为“还用做什么”“要干什么”“为什么呢”“哪里呢”,“何”在有的句子中写作“奚”“恶”“安”,意思一样。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苏武传)如()何奈()何若()何表示反问语气的固定格式,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分开用时译为“对怎么办”。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何如、何若表示疑问语气,译为“怎么样”。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
5、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刺秦王)此为何若人?(公输)岂哉(欤、乎、乎哉)语气副词和语气助词配合,以反问的语气表示肯定,译为“难道吗”“怎么呢”。秦兵日暮渡易水,则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刺秦王)日夜盼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庸乎其庸乎表示反问语气的固定格式,译为“难道吗”“哪里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晋其庸可冀乎?(左传僖公十五年)表比较、选择、取舍孰与与孰表示比较和选择的固定格式,译为“跟比较,哪个”。孰与君少长?(鸿门宴)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其孰若与其岂若表示从比较中取舍,舍弃前者,选取后者,译为“与其不如”“与其怎么赶得上”。单独用“孰若”可译为“哪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与(与其)无宁宁不(无)译为“与其宁可(不如)”“宁可不”。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妻书)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元景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