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47 ,大小:4.22MB ,
资源ID:6938821      下载积分:1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d-69388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GB50223-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pdf)为本站会员(文库大宝贝)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发送邮件至13560552955@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GB50223-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pdf

1、U D C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标准PG B5 0 2 2 3一2 0 0 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 tandardforclassificationof seismicprotectionofhuildingconstructions2 0 0 8一0 7一3 0发布2 0 0 8一0 7一3 0实施中 华 人民共和 国住 房和城乡 建 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 合发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 tandardforclassificationof seismicprotectionofbuildingconstructionsG B5 0 2

2、2 3一2 0 0 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0 8年7月3 0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8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 tandardforclassificationof seisrnicprotectionofbuildingconstructionsG B 5 0 2 2 3一2 0 0 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j匕京市密东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开本:85 0 xn6 8毫米l 乃 2印张:1万字数:4 0千字2 0 0 8

3、年9月第一版2 0 0 9年4月第四次印刷定价:1 0.0 0元统一书号:1 5 1 1 21 6 6 7 1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 0 0 0 3 7)本社网址:httP:刀.cabp。 。m。n网上书店:http:/www-china- -。n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7 0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公告现批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 B5022 3一200 8,自发 布之日起 实施。其中,第1.0.3、3.0.2、3.0.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 B5 0 2 2 3一

4、2。 。4同时废止。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 0 0 8年7月3 0日前、 君本标准系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 2 0 0 86 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 B5022 3一2 0 0 4进行修订而成。修订过程中,初步调查总结了汉川大地震的经验教训:我国在1 9 7 6年唐山地震后,建设部做出建筑从6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高于设防烈度一度的“大震”不倒塌的设防目标进行抗震设计的决策,是正确的。本次汉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

5、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本次修订,考虑到我国经济已有较大发展,按照“对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商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的要求,提高了某些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并在全国范围内较广泛地征求了有关设计、科研、教学单位及抗震管理部门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充实,最后经审查定稿。本次修订继续保持19 9 5年版和2 0 0 4年版的分类原则:鉴于所有建筑均要求达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对需要比普通建筑提高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6、并主要采取提高抗倒塌变形能力的措施。修订后本标准共有8章。主要修订内容如下:1调整了分类的定义和内涵。2,特别加强对未成年人在地震等突发事件中的保护。3扩大了划人人员密集建筑的范围,提高了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商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抗震能力。4增加了地震避难场所建筑、电子信息中心建筑的要求。5进一步明确本标准所列的建筑名称是示例,未列人本标准的建筑可按使用功能和规模相近的示例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本标准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本标准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由住房和城

7、乡建设部负责管理 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 0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 震设 防分类标 准管理组(邮编:1 0 0 0 1 3,D mail:)。主 编 单 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 加 单 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广电广播电影 电视设计研究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同济大学主要起草人:

8、王亚勇戴国莹( 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许鸿业李杰李虹沈世杰沈顺高吴德安张相忱苗启松罗开海郑捷柯长华娄宇黄左坚目次1总则 , , ,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防灾救灾建筑 . .55基础设施建筑 一,. . ,65.1城镇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建筑 , ,65.2电力建筑 , 75 . 3交通运输建筑 75.4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建筑 , , , 86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 ,, 1 07工业建筑 , 1 27.1采煤、采油和矿 山生产建筑 1 27.2原材料生产建筑 1 27.3加工制造业生产建筑 , , , , , 1 38仓库类建筑 .1 5本标准用词说明 . .1 6附:条文说明 1 71总

9、则1.0.1为明确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设防类别和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以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分类。1.0.3抗震设防区的所有建筑工程应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1.0.4制定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的行业标准,应遵守本标准的划分原则。本标准未列出的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分类应按专门规定执行。2术语2.0.1抗震设防分类seismicfortificationcategoryforS truc-tllres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

10、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做的设防类别划分。2.0.2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fortification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取5 0年内超越概率1 0的地震烈度。2.0.3抗震设防标准S eismiCfortificationcriterio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3基 本 规 定3.0.1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1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大小。2城镇的大小、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3

11、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抗震救灾影响及恢复的难易程度。4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下部区段的类别不应低于上部区段。5不同行业的相同建筑,当所处地位及地震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不同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注:区段指由防震缝分开 的结构单元、平面内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或上下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3.0.2建筑工程应分 为 以下 四个抗震设防类别: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 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2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

12、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3.0.3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31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 的抗震设防目标。2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

13、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3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4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 度为6度时不 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3.0.4本标

14、准仅列出主要行业的抗震设防类别的建筑示例;使用功能、规模与示例类似或相近的建筑,可按该示例划分其抗震设防类别。本标准未列出的建筑宜划为标准设防类。4防灾救灾建筑4.0.1本章适用于城市和工矿企业与防灾和救灾有关的建筑。4.0.2防灾救灾建筑应根据其社会影响及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划分抗震设防类别。4.0.3医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1三级医院中承担特别重要医疗任务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2二、三级医院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具有外科手术室或急诊科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用房,县级及以上急救中心的指挥、通信、运输系统的重要建筑,县级及以上的独立采供血机构的建筑,

15、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3工矿企业的医疗建筑,可比照城市的医疗建筑示例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4.0.4消防车库及其值班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4.0.5 2 0万人口以上的城镇和县及县级市防灾应急指挥中心的主要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重点设防类。工矿企业的防灾应急指挥系统建筑,可比照城市防灾应急指挥系统建筑示例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4.0.6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1承担研究、中试和存放剧毒的高危险传染病病毒任务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建筑或其区段,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2不属于1款的县、县级市及 以上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主要建筑,抗震设防

16、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4.0.7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重点设防类。55基础设施建筑5.1城镇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建筑5.1.1本节适用于城镇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建筑工程。工矿企业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建筑工程,可分别 比照城市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建筑工程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5.1.2城镇和工矿企业 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规模、修复难易程度和社会影响等划分抗震设防类别。其配套的供电建筑,应与主要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相同。5.1.3给水建筑工程中,2 0万人口以上城镇、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的县及县级市的主要取水设施和输水管线、水质净化处

17、理厂的主要水处理建(构)筑物、配水井、送水泵房、中控室、化验室等,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5.1.4排水建筑工程中,2 0万人口以上城镇、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的县及县级市的污水干管(含合流),主要污水处理厂的主要水处理建(构)筑物、进水泵房、中控室、化验室,以及城市排涝泵站、城镇主干道立交处的雨水泵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5.1.5燃气建筑中,2 0万人口以上城镇、县及县级市的主要燃气厂的主厂房、贮气罐、加压泵房和压缩间、调度楼及相应的超高压和高压调压间、高压和次高压输配气管道等主要设施,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5.1.6热力建筑中,5 0万人口以上城镇的主要热力厂主

18、厂房、调度楼、中继泵站及相应的主要设施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5.2电 力 建 筑5.2.1本节适用于电力生产建筑和城镇供电设施。5.2.2电力建筑应根据其直接影响的城市和企业的范围及地震破坏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划分抗震设防类别。5.2.3电力调度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1国家和区域的电力调度中心,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2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力调度中心,抗震设防类别宜划为重点设防类。5.2.4火力发电厂(含核电厂的常规岛)、变电所的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1单机容量为3 0 0 M W及以上或规划容量为80 0 M W及以上的火

19、力发电厂和地震时必须维持正常供电的重要电力设施的主厂房、电气综合楼、网控楼、调度通信楼、配电装置楼、烟囱、烟道、碎煤机室、输煤转运站和输煤栈桥、燃油和燃气机组电厂的燃料供应设施。23 3 O kV及以上的变电所和2 2 okV及 以下枢纽变电所的主控通信楼、配电装置楼、就地继 电器室;3 3 O kV及以上的换流站工程中的主控通信楼、阀厅和就地继电器室。3供应2 0万人口以上规模的城镇集中供热的热电站的主要发配电控制室及其供电、供热设施。4不应中断通信设施的通信调度建筑。5.3交通运输建筑5.3.1本节适用于铁路、公路、水运和空运系统建筑和城镇交通设施。5.3.2交通运输系统生产建筑应根据其在

20、交通 运输线路中的地位、修复难易程度和对抢险救灾、恢复生产所起的作用划分抗震设防类别。75.3.3铁路建筑中,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含城际铁路)、客货共线 工、n级干线和货运专线的铁路枢纽的行车调度、运转、通信、信号、供电、供水建筑,以及特大型站和最高聚集人数很多的大型站的客运候车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5.3.4公路建筑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级汽车客运站和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 区的公路监控室,一级长途汽车站客运候车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5.3.5水运建筑中,5 0万人口以上城市、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区的水运通信和导航等重要设施的建筑,国家重要客运站

21、,海难救助打捞等部门的重要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5.3.6空运建筑中,国际或国内主要干线机场 中的航空站楼、大型机库,以及通信、供电、供热、供水、供气、供油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航管楼的设防标准应高于重点设防类。5.3.7城镇交通设施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l在交通网络中占关键地位、承担交通量大的大跨度桥应划为特殊设防类;处于交通枢纽的其余桥梁应划为重点设防类。2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下隧道、枢纽建筑及其供电、通风设施,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5.4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建筑5.4.1本节适用于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建筑。5.4.2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建筑,应根据其

22、在整个信息网络中的地位和保证信息网络通畅的作用划分抗震设防类别。其配套的供电、供水建筑,应与主体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相同;当特殊设防类的供电、供水建筑为单独建筑时,可划为重点设防类。5.4.3邮电通信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1国际出入口局,国际无线电台,国家卫 星通信地球站,国际海缆登陆站,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2省中心及省中心 以上通信枢纽楼、长途传输一级干线枢纽站、国内卫 星通信地球站、本地网通枢纽楼及通信生产楼、应急通信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3大区中心和省中心的邮政枢纽,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5.4.4广播电视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1

23、国家级、省级的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塔建筑,当混凝土结构塔的高度大于2 5 O m或钢结构塔的高度大于3 0 om时,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国家级、省级的其余发射塔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国家级卫 星地球站上行站,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2国家级、省级广播中心、电视中心和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台的主体建筑,发射总功率不小于Z O okW的中波和短波广播发射台、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国家级和省级广播电视监测台与节目传送台的机房建筑和天线支承物,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6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6.0.1本章适用于体育建筑、影剧院、博物馆、档案馆、商场、展览馆、会展中心、教育建筑、旅馆

24、、办公建筑、科学实验建筑等公共建筑和住宅、宿舍、公寓等居住建筑。6.0.2公共建筑,应根据其人员密集程度、使用功能、规模、地震破坏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划分抗震设防类别。6.0.3体育建筑中,规模分级为特大型的体育场,大型、观众席容量很多的中型体育场和体育馆(含游泳馆),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6.0.4文化娱乐建筑中,大型的电影院、剧场、礼堂、图书馆的视听室和报告厅、文化馆的观演厅和展览厅、娱乐中心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6.0.5商业建筑中,人流密集的大型的多层商场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当商业建筑与其他建筑合建时应分别判断,并按区段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25、。6.0.6博物馆和档案馆中,大型博物馆,存放国家一级文物的博物馆,特级、甲级档案馆,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6.0.7会展建筑中,大型展览馆、会展 中心,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6.0.8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6.0.9科学实验建筑中,研究、中试生产和存放具有高放射性物品以及剧毒的生物制品、化学制品、天然和人工细菌、病毒(如鼠疫、霍乱、伤寒和新发高危险传染病等)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6.0.1 0电子信息中心的建筑中,省部级编制和贮存重要信息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国家级信息中心建

26、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高于重点设防类。6.0.n高层建筑中,当结构单元内经常使用人数超过80 0 0人时,抗震设防类别宜划为重点设防类。6.0.1 2居住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标准设防类。7工业建 筑7.1采煤、采油和矿山生产建筑7.1.1本节适用于采煤、采油和天然气以及采矿的生产建筑。7.1.2采煤、采油和 天然气、采矿的生产建筑,应根据其直接影响的城市和企业的范围及地震破坏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划分抗震设防类别。7.1.3采煤生产建筑中,矿井的提升、通风、供电、供水、通信和瓦斯排放系统,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7.1.4采油和天然气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

27、类:1大型油、气田的联合站、压缩机房、加压气站泵房、阀组间、加热炉建筑。2大型计算机房和信息贮存库。3油品储运系统液化气站、轻油泵房及氮气站、长输管道首末站、中间加压泵站。4油、气田主要供电、供水建筑。7.1.5采矿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1大型冶金矿山的风机 室、排水泵房、变电室、配电室等。2大型非金属矿山的提升、供水、排水、供电、通风等系统的建筑。7.2原材料生产建筑7.2.1本节适用于冶金、化工、料等工业原材料生产建筑。7.2.2冶金、化工、石油化工、石油化工、建材和轻工业原材建材、轻工业的原材料生产建筑,主要以其规模、修复难易程度和停产后相关企业的直接和间接

28、经济损失划分抗震设防类别。7.2.3冶金工业、建材工业企业的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l大中型冶金企业的动力系统建筑,油库及油泵房,全厂J性生产管制中心、通信中心的主要建筑。2大型和不容许中断生产的中型建材工业企业的动力系统建筑。7.2.4化工和石油化工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1特大型、大型和中型企业的主要生产建筑以及对正常运行起关键作用的建筑。2特大型、大型和中型企业 的供热、供 电、供气和供水建筑。3特大型,大型和中型企业的通讯、生产指挥中心建筑。7.2.5轻工原材料生产建筑中,大型浆板厂和洗涤剂原料厂等大型原材料生产企业中的主要装置及

29、其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7.2.6冶金、化工、石油化工、建材、轻工业原料生产建筑中,使用或生产过程中具有剧毒、易燃、易爆物质的厂房,当具有泄毒、爆炸或火灾危险性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7.3加工制造业生产建筑7.3.1本节适用于机械、船舶、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纺织、轻工、医药等工业生产建筑。7.3.2加工制造工业生产建筑,应根据建筑规模和地震破坏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划分抗震设防类别。7.3.3航空工业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1部级及部级以上的计量基准所在的建筑,记录和贮存航空主要产品(如飞机、发动机等)或

30、关键产品的信息贮存所在的建筑。2对航空工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整机或系统性能试验设施、关键设备所在建筑(如大型风洞及其测试间,发动机高空试车台及其动力装置及测试间,全机电磁兼容试验建筑)。3存放国内少有或仅有的重要精密设备的建筑。4大中型企业主要的动力系统建筑。7.3.4航天工业 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户1重要的航天工业科研楼、生产厂房和试验设施、动力系统的建筑。2重要的演示、通信、计量、培训中心的建筑。7.3.5电子信息工业生产建筑中,下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1大型彩管、玻壳生产厂房及其动力系统。2大型的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和其他电子类生产厂房。3重

31、要的科研中心、测试中心、试验中心的主要建筑。7.3.6纺织工业的化纤生产建筑中,具有化工性质的生产建筑,其抗震设防类别宜按本标准7.2.4条划分。7.3.7大型 医药生产建筑中,具有生物制品性质的厂房及其控制系统,其抗震设防类别宜按本标准6.0.9条划分。7.3.8加工制造工业建筑中,生产或使用具有剧毒、易燃、易爆物质且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厂房及其控制系统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7.3.9大型的机械、船舶、纺织、轻工、医药等工业企业 的动力系统建筑应划为重点设防类。7.3,1 0机械、船舶工业的生产厂房,电子、纺织、轻工、医药等工业的其他生产厂房,宜划为标准设防类。8仓库类建筑8.0

32、.1本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的仓库类建筑。8.0.2仓库类建筑,应根据其存放物品的经济价值和地震破坏所产生的次生灾害划分抗震设防类别。8.0.3仓库类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1储存高、中放射性物质或剧毒物品的仓库不应低于重点设防类,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等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危险品仓库应划为重点设防类。2一般的储存物品的价值低、人员活动少、无次生灾害的单层仓库等可划为适度设防类。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l)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 ; 反面词采用“严禁”;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

33、;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 防分类标准G B 5 0 2 2 3一2 0 0 8条文说 明目次1总则 1 92术语 2 03基本规定 , 跄4防灾救灾建筑 2 65基础设施建筑 2 85.1城镇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建筑 2 85.2电力建筑 2 95.3交通运输建筑 3 05.4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建筑 , 3 16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

34、 3 37工业建筑 3 67.1采煤、采油和矿山生产建筑 3 67.2原材料生产建筑 3 67.3加工制造业生产建筑 3 88仓库类建筑 , , , 3 91 81总则1.0.1按照遭受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建筑功能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将建筑工程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设计要求,是根据我国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实际情况,达到减轻地震灾害又合理控制建设投资的重要对策之一。1.0.2本次修订基本保持1 9 9 5年版以来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抗震设防烈度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对应关系,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5 0 0 1 1的规定执行。建筑工程,本标准指

35、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基础设施建筑的相关内容。1.0.3本条是新增的,作为强制性条文,主要明确两点:其一,所有建筑工程进行抗震设计时均应确定其设防分类;其二,本标准的规定是最低的要求。鉴于既有建筑工程的情况复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故本标准的规定不包括既有建筑。1.0.4本标准属于基础标准,各类建筑的抗震设计规范、规程中对于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需以本标准为依据。由于行业很多,本标准不可能一一列举,只能对各类建筑作较原则的规定。因此,本标准未列举的行业,其具体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标准,需按本标准的原则要求,比照本标准所列举的行业建筑示例确定。核工业、军事工业等特殊行业,以及

36、一般行业中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本标准难以作出普遍性的规定;有些行业,如与水工建筑有关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类别需依附于行业主要建筑,本标准不作规定。1 92术语2.0.1术语提到了确定抗震设防类别所涉及的几个影响因素。其中的经济损失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是为了在抗震设防类别划分中区别对待。直接经济损失指建筑物、设备及设施遭到破坏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和因停产、停业所减少的净产值。间接经济损失指建筑物、设备及设施遭到破坏,导致停产所减少的社会产值、修复所需费用、伤员医疗费用以及保险补偿费用等。其中,建筑的地震灾害保险是各国保险业的一种业务,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已经明确鼓励单位和个人参加地震灾害保险。

37、发生严重破坏性地震时,灾区将丧失或部分丧失 自我恢复能力,需要采取相应的救灾行动,包括保险补偿等。社会影响指建筑物、设备及设施破坏导致人员伤亡造成的影响、社会稳定、生活条件的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国际的影响等。2.0.2、2.0.3这两个术语,引 自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5 0 0 1 1的“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设防标准”。关于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和对应的设计基本加速度,根据建设部1 9 9 2年7月3日发布的建标 1 9 9 24 1 9号文关于统一抗震设计规范地面运动加速度设计取值的通知的规定,均指当地5 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1 0的地震烈度和对应的地震地面运动加速度的设计取值。

38、这里需注意,设计基准期和设计使用年限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各本建筑设计规范、规程采用的设计基准期均为5 0年,建筑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 B50 0 6 8一2 0 0 1提出了设计使用年限的原则规定,要求纪念性的、特别重要的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 0 0年,以提高其设计的安全性。然而,要使不同设计使用年限的建筑工程对完成预定的功能具有足够的可靠度,所对应的各种可变荷载(作用)的标准值和变异系数、材料强度设计值、设计表达式的各个分项系数、可靠指标 的确定等需要相互配套,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待逐步研究解决。现阶段,重要性系数增加0.1,可靠指标约增加0.

39、5,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 B5 0 0 6 8一2 0 0 1要求,设计使用年限1 0 0年的建筑和设计使用年限5 0年的重要建筑,均采用重要性系数不小于1.1来适当提高结构的安全性,二者并无区别。对于抗震设计,鉴于本标准的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相应的设防标准已体现抗震安全性要求的不同,对不同的设计使用年限,可参考下列处理方法:1 )若投资方提出的所谓设计使用年限1 0 0年的功能要求仅仅是耐久性1 0 0年的要求,则抗震设防类别和相应的设防标准仍按本标准的规定采用。2 )不同设计使用年限的地震动参数与设计基准期(5 0年)的地震动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可参阅有关的研究成果。当获得设计使用年

40、限1 0 0年内不同超越概率的地震动参数时,如按这些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作用,即意味着通 过提高结构的地震作用来提高抗震能力。此时,如果按本标准划分规定不属于标准设防类,仍应按本标准的相关要求采取抗震措施。需注意,只提高地震作用或只提高抗震措施,二者的效果有所不同,但均可认为满足提高抗震安全性的要求;当既提高地震作用又提高抗震措施时,则结构抗震安全性可有较大程度 的提高。3 )当设计使用年限少于设计基准期,抗震设防要求可相应降低。临时性建筑通常可不设防。3基 本 规 定3.0.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划分的基本原则,是从抗震设防的角度进行分类。这里,主要指建筑遭受地震损坏对各方面影响后果的严重性。

41、本条规定了判断后果所需考虑的因素,即对各方面影响的综合分析来划分。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从性质看有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从范围看有国际、国内、地区、行业、小区和单位;从程度看有对生产、生活和救灾影响的大小,导致次生灾害的可能,恢复重建的快慢等。在对具体的对象作实际的分析研究时,建筑工程 自身抗震能力、各部分功能的差异及相同建筑在不同行业所处的地位等因素,对建筑损坏的后果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进行设防分类时应对以上因素做综合分析。本标准在各章中,对若干行业的建筑如何按上述原则进行划分,给出了较为具体的方法和示例。城市的规模,本标准1 9 9 5年版以市区人口划分:1 0 0万人口以上为特

42、大城市,5 0万一1 0 0万人口为大城市,2 0万一5 0万人口以下为中等城市,不足2 0万人口为小城市。近年来,一些城市将郊区县划为市区,使市区范围不断扩大,相应的市区常住和流动人口增多。建议结合城市的国民经济产值衡量城市的大小,而且,经济实力强的城市,提高其建筑的抗震能力的要求也容易实现。作为划分抗震设防类别所依据的规模、等级、范围,不同行业的定义不一样,例如,有的以投资规模区分,有的以产量大小区分,有的以等级区分,有的以座位多少区分。因此,特大型、大型和中小型的界限,与该行业的特点有关,还会随经济的发展而改变,需由有关标准和该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由于不同行业之间对建筑规模和影响范围

43、尚缺少定量的横向比较指标,不同行业的设防分类只能通过对上述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在相对合理的情况下确定。例如,电力网络中的某些大电厂建筑,其损坏尚不致严重影响整个电网的供电;而大中型工矿企业中没有联网的自备发电设施,尽管规模不及大电厂,却是工矿企业的生命线工程设施,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在一个较大的建筑中,若不同区段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有显著差异,应区别对待,可只提高某些重要区段的抗震设防类别,其中,位于下部的区段,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上部的区段。需要说明的是,本标准在条文说明的总则中明确,划分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并采取不同的设计要求,是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对策之一。考虑到现行的抗震

44、设计规范、规程中,已经对某些相对重要的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有很具体的提高要求。例如,混凝土结构中,高度大于3 0 m的框架结构、高度大于6 0 m的框架一抗震墙结构和高度大于80 m的抗震墙结构,其抗震措施比一般的多层混凝土房屋有明显的提高;钢结构中,层数超过1 2层的房屋,其抗震措施也高于一般的多层房屋。因此,本标准在划分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时,注意与设计规范、规程的设计要求配套,力求避免出现重复性的提高抗震设计要求。3.0.2本条作为强制性条文,明确在抗震设计中,将所有的建筑按本标准3.0.1条要求综合考虑分析后归纳为四类:需要特殊设防的特殊设防类、需要提高设防要求的重点设防类、按标准要求设防的

45、标准设防类和允许适度设防的适度设防类。本次修订,进一步突出了设防类别划分是侧重于使用功能和灾害后果的区分,并更强调体现对人员安全的保障。所谓严重次生灾害,指地震破坏引发放射性污染、洪灾、火灾、爆炸、剧毒或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露、高危险传染病病毒扩散等灾难性灾害。2 3自1 9 89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 J n一89发布以来,按技术标准设计的所有房屋建筑,均应达到“多遇地震不坏、设防烈度地震可修和罕遇地震不倒”的设防 目标。这里,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和罕遇地震,一般按地震基本烈度区划或地震动参数区划对当地的规定采用,分别为5 0年超越概率6 3、1 0和2一3的地震,或重现期分别为5 0年、

46、4 7 5年和1 6 0 0一2 4 0 0年的地震。考虑到上述抗震设防目标可保障:房屋建筑在遭遇设防烈度地震影响时不致有灾难性后果,在遭遇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本次汉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绝大部分建筑均可划为标准设防类,一般简称丙类。市政工程中,按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 B5003 2一20 0 3设计的给水排水和热力工程,应在遭遇设防烈度地震影响下不需修理或经一般修理即可继续使用,其管网不致引发次生灾害,因此,绝大部分给水排水、热力工程也可划为标

47、准设防类。3.0.3本条为强制性条文。任何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均不得低于本条的要求。针对我国地震区划图所规定的烈度有很大不确定性的事实,在建设部领导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 J1 1一89明确规定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性能设计 目标。这样,所有的建筑,只要严格按规范设计和施工,可 以在遇到高于 区划图一度的地震下不倒塌实现生命安全的目标。因此,将使用上需要提高防震减灾能力的建筑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其中,重点设防类需按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增加关键部位的投资即可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标;特殊设防类在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等专门研究

48、。本条的修订有两处:其一,从抗震概念设计的角度,文字表达上更突出各个设防类别在抗震措施上的区别。其二,作为重点设防类建筑的例外,考虑到小型的工业建筑,如变电站、空压站、水泵房等通常采用砌体结构,明确其设计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结构体系符合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时(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5001 1一200 1第3.5.2条),其抗震措施才允许按标准类的要求采用。房屋建筑所处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通常包括给定年限内不同超越概率的地震动参数,应由具备资质的单位按相关规定执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需要按规定的权限审批。需要说明,本标准规定重点设防类提高抗震措施而不提高地震作用,同一些国家的规范

49、只提高地震作用( 1 0一3 0%)而不提高抗震措施,在设防概念上有所不同:提高抗震措施,着眼于把财力、物力用在增加结构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上,是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只提高地震作用,则结构的各构件均全面增加材料,投资增加的效果不如前者。3.0.4本标准列举了主要行业建筑示例的抗震设防类别。一些功能类似的建筑,可 比照示例进行划分。如工矿企业的供电、供热、供水、供气等动力系统的建筑,包括没有联 网的 自备热电站、主要的变配电室、泵站、加压站、煤气站、乙炔站、氧气站、油库等,功能特征与基础设施建筑类似,分类原则相同。4防灾救灾建筑4.0.1本章的防灾救灾建筑主要指地震时应急的医疗、消防设施和防灾应急指

50、挥中心。与防灾救灾相关的供电、供水、供气、供热、广播、通信和交通系统的建筑,在城镇基础设施中已经予以规定。4.0.2本条保持2。 。 4年版的规定。4.0.3本条修订有三处:其一,将2 0 0 4年版条文说明中提到的承担特别重要医疗任务的医院,在正文中对文字予以修改,以避免三级特等医院与三级甲等医院相混。其二,我国的一、二、三级医院主要反映设置规划确定的医院规模和服务人数的多少。当前在1 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才建立三级医院,并且需联合二级医院才能完成所需的服务任务。因此,本次修订明确将二级、三级医院均提高为重点设防类。仍需考虑与急救处理无关的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不同,区别对待。其三,2 0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