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54.55KB ,
资源ID:9054094      下载积分:10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d-90540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抚州市“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13426650027)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发送邮件至13560552955@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抚州市“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docx

1、抚州市“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征求意见稿)抚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二一年七月十九日目 录一、 发展环境2(一) “十三五”期间主要成就2(二) “十四五”期间面临形势7二、 总体要求8(一)指导思想8(二)基本原则9(三)主要目标10三、 重点任务11(一) 落实就业优先,稳定就业局势11(二) 突出重点群体,优化就业结构14(三)强化专业素质,提高就业质量16(四)改善创业环境,提升就业服务18(五)规范市场秩序,平衡就业供求21(六)加强信息建设,推进智慧就业24四、 保障支持26(一)强化政策协同机制26(二)健全资金保障机制26(三)完善就业创业服务机制26(四)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

2、制27(五)优化社会资本带动机制27(六)构建就业监测预警机制27五、 组织实施28(一)加强组织协调,明确职责分工28(二)抓好政策服务,做好宣传引导28(三)建立评价体系,严格监督管理28抚州市“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十三五”期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和就业形势,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市深入贯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开拓进取,稳中求进,进中求质,全面完成了“十三五”时期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市就业创业活力不断增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期和全面建设社会

3、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是我省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的关键跨越期,也是我市充分利用国家战略平台优势和政策红利、深挖人才优势、进一步实现人才强市建设的重要时期。与此同时,我市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劳动者素质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伴随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就业形势面临更多新问题、新挑战。为深入分析当前我市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着力安排部署全市“十四五”时期城乡就业创业工作,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抚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抚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4、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1、 发展环境(1) “十三五”期间主要成就1.“十三五”期间就业总体情况就业指标任务完成情况良好。“十三五”规划中基本就业目标任务是2016年至2020年,五年新增就业人数20万人。从完成情况来看,“十三五”期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1.97万人,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完成率为118.5%,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73万人。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间全市登记失业率从2016年3.31%下降到目前的3.1%,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失业风险总体可控。公共就业服务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全市人社系统积极推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基

5、本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会。截止到2020年12月底,“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99121本,其中进行就业登记84937人,失业登记14184人;全市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1万人,城镇有就业能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并保持动态清零。创业促就业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小额贷款担保基金551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6.85亿元,与“十二五”相比增长27.38%,其中:扶持个人创业贷款37.72亿元,扶持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19.13亿元,通过创业担保贷款直接扶持个人创业人数 42271人,带动就业人数 143518人。累计申请财政贴息资金245

6、40.18万元,中央贴息资15567.47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贴息资金4436.22万元,地方配套贴息资 4536.49万元,回收率达99.96%。失业保险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市失业保险基金征缴(保费收入)28886.84万元,“十三五”期末,全市失业保险基金结余 31793.38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1.68万人,比“十二五”末增加了11740人。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待遇标准由“十二五”末的900/850元(市本级、临川900,其他850)提到1260/1180元,分别增加360/330元,增幅达40%/38.8%。失业保险统筹能力得到提高,“十三五”期间,各级失业保险经办机

7、构共上解市级统筹金5350.05万元,我市失业保险抗风险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从总体情况来看,“十三五”期间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始终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致力于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市始终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改善;以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显著;群众的失业保险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就业各项指标任务均已完成。2. “十三五”期间就业工作成效建立领导协调机制,高位推动就业工作。市县两级均成立了以党委政府负责同志任组长,财政、卫健、民政、公安、教体、司法、人社、工信、扶贫、工青团妇等职能部门为成员的促进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等组织领导机构。每年

8、市政府将就业工作指标纳入高质量考评、民生工程考核中,将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评价各级、各部门和考核干部业绩的重要依据,以强大的动力推动了全市就业工作的稳步开展。完善政策措施体系,持续释放政策红利。近年来,人社部门结合本地实际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起草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抚府办发20177号)、抚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抚府发201732号)、中共抚州市委办公室 抚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通知(抚办发20181号)、抚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有效应对疫情支持保用工稳就业政策措施的通知(抚府办发2

9、0207号)等文件,不断完善现行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框架,为推动就业创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积极改进援助方式,不断提升困难群体保障能力。推进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作为惠及民生的重中之重,通过政策引导、搭建服务平台、做实各类培训、扶持创业等措施,高效推进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目前全市共开发378家企事业单位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单位,针对2333名高校毕业生开展了就业见习,累计共为4880名困难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488万元;自2016年起全市每年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各类公共就业招聘服务活动290余场(次),累计提供十万余个就业岗位,每年

10、吸引20万左右人(次)参加;同时开辟保安、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安置了8000余名就业困难人员,并为9916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6209.76万元,为6606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1736.4万元。落实援企稳岗措施,全力抗击疫情稳就业保民生。2020年面对疫情这场特殊的战役,各级人社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快速响应,主动作为,实施四大行动,即“留雁行动”、“护航行动”、“攻坚行动”、“互联网+人社”行动,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千方百计稳就业保民生。全市引导8000余名返乡滞留人员留乡就业创业,组织专车490余次,点对点输送8662人次务工人员返岗复工;落实阶段性减免、缓缴社保费、稳岗返

11、还等“免、减、缓、返、补”系列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全市社保经办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参保缴费单位完成退、减免社保费5.24亿元;对4家支持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给予一次性稳岗补助192.77万元;为886户企业发放一般企业稳岗返还1567.28万元,惠及职工4.51万人;为42家困难企业发放困难企业稳岗返还3653.64万元,惠及职工5299人。延伸基层平台覆盖面,不断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一是建立规范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工作方针,市本级和2区9县2个重点开发区都全面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全市151个乡镇、12个工业园区、7个街道办事处全部建

12、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形成了市、县(区)、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覆盖的工作格局。二是积极开展“一网五点”建设。以12个人力资源市场和169个劳动保障事务所为基点,形成面向县(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辐射的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动态管理和企业用工信息入网发布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管理。利用就业信息系统为企业发布用工信息,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用工信息的对接和共享。拓宽招才引智渠道,不断深化人才引进长效机制。一是帮助企业降本提效。实施“转作风、进园区、强服务”活动、“降成本、优环境”活动和“四进四联四帮”活

13、动相结合,帮助困难企业切实解决“两难、两低”(招工难、稳工难、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参保率低)等问题。二是推动校企用工对接。积极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与园区企业用工对接的就业模式,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技能就业。市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形成了“大师老师学生”的技能创新团队,通过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技能型人才。近年来,该学院每年大专毕业生约2000人,初始就业率达95%以上。三是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近年全市运用多种方式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科技人才200余人,其中院士4人。(2) “十四五”期间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日趋复杂,不稳定

14、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市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制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发展不足仍然是我市的主要矛盾,就业总量压力大、劳动者素质结构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不相适应、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招才引智与人才培养任务艰巨、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一是基本公共服务仍存突出短板。我市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规模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等短板。城乡区域间资源配置不均衡;硬件软件不协调,服务水平差异较大;基层设施不足和利用不够并存;人才短缺严重;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依旧突出。二是就业总量压力依然不减。我市劳动力特别是新成长劳动力供给仍处于高峰期

15、,尽管针对就业人员与吸纳就业的行业结构进行了持续的调整,新增的就业岗位仍不能完全满足劳动者就业需求,部分劳动者仍需转移到市外、省外就业。同时,园区就业稳定性不高、人员流动大等造成摩擦性失业,一定程度既增加就业压力,又增加了企业招工压力。三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显。经济转型升级,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市大多数劳动者素质难于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培养的技能人才又大多外流,我市企业仍面临技能人才的短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同时,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主要表现为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对以出口外贸相关的企业带来不确定因素增多,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直接影响到人

16、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的崛起,以及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2、 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目标,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市”发展战略,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稳预期,围绕促进就业创业、加强人才人事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就业创业服务机制等实现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良性互动

17、、扩大就业规模与提升就业质量协调推进,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支撑和保障。(二)基本原则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人才强市”的战略部署,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健全企业稳岗扶持政策体系。引导预期、科学谋划就业创业新发展,全面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能力,落实和完善各项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坚持尊重市场规律,统筹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基本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又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强化政府牵头和部门联动责任,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能力,以发展带就业,以就业促发展,形成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

18、动。坚持立足本市实际,实现就业政策与宏观政策协调。建立就业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统筹的工作机制,积极扶持就业新形态,不断拓展就业新空间。密切关注就业形势变化,加强政策储备,以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坚持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优化就业结构。坚持总量与结构并重,提升就业质量,坚持供需两端发力,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大就业培训力度,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坚持就业导向,普惠性与差别化相结合基本原则。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国家及省、市公平普惠的政策制度,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维护劳动者提升自身素质、参与就业创业的平等权利,又要坚持突出重点,完善和落实支

19、持政策,扎实做好就业托底工作,帮助就业重点群体和困难群体提升技能、就业创业。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强化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构建城乡均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立足市情实际,实施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协调推进事业发展。强化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健全服务工作体系,提高服务标准,创新服务供给模式。(三)主要目标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增强技工教育实力,努力培养适应抚州经济社会转型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就业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十四五”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7.

20、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就业质量持续提升。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就业渠道更加多元,促进创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各类劳动者创业创富通道更加畅通,创业带动创新、促进就业增收能力持续增强。就业结构性矛盾有效化解。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不断健全,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适应就业形势变化能力显著增强。技工教育实力明显增强。到2025年,全市要建成2所高级技工学校,1所技师学院,全日制技工院校在校生总人数达到10000人以上。

21、技能人才总量和贡献率显著增加。到2025年,全市从事技能工作的劳动者总量翻一番,达到55万人;高技能人才每年新增500人以上;职业技能培训规模翻一番,每年达到6.5万次以上。到2025年,技能人才基本满足园区企业需求,技能人才服务企业能力得到较大增强,技能人才对招商引资推动力明显提升,通过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给吸引外资外地企业来抚投资兴业,以才引商、以才聚企的虹吸效应逐步呈现。3、 重点任务(1) 落实就业优先,稳定就业局势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坚持调整经济结构与扩大就业并举。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确保各项就业政策落地,充分发挥政策引导效应,进一步扩大就业总量。1稳住就业基本盘,推动就业与经济发展

22、互动融合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快构建具有抚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有利于就业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巩固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支持实体经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企业降税减负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向小微企业转移科技成果,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2大力发展新业态,积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鼓励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和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绿色食品、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围绕抚州市现有主导支柱产业开展产业链延伸和协同配套,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开拓创新就业新领域,持续释放吸纳就业潜力。鼓励发展

23、商贸流通、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休闲、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积极发展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劳动者以非全日制就业、自由职业、居家就业、家庭帮工、网络创业、新社会组织就业等形式就业。专栏 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专项计划充分发挥就业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稳就业的主体责任,把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作为就业工作重要内容,结合实际创新工作举措,加强规范引导,夯实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督查考核机制,依法纠正拖欠劳动报酬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灵活就业健康发展。拓宽灵活就业渠道。鼓励个体经营发展,对下岗失

24、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税收优惠、创业补贴等政策支持。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鼓励养老、托幼、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等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支持发展新业态,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能力。落实对非全日制劳动者的政策支持,按照国家和江西省的统一部署,对从事非全日制等的工作人员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密切跟踪经济社会发展、互联网技术应用和职业活动新变化,动态发布社会需要的新职业、更新职业分类,引导直播销售、网约配送、社群健康等更多新就业形态发展。优化人力资源服务。把灵活就业岗位供求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开设灵活就业专区专栏,免费发布供求信息,按需组织

25、专场招聘,送岗位进基层进社区,提供职业指导等服务。指导企业规范开展用工余缺调剂,帮助有“共享用工”需求的企业精准、高效匹配人力资源。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规范有序的求职招聘、技能培训、人力资源外包等专业化服务。强化新职业技能培训。据国家制定的新职业标准,广泛开展新职业培训课程,将有创业意愿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就业创业培训范围,组织开展开办店铺、市场分析、经营策略等方面的创业培训,更多组织开展养老、托幼、家政、餐饮、维修、美容美发等技能培训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新职业技能培训。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和媒介,大力宣传支持灵活就业的政策措施和典型做法,

26、宣传自主就业创业和灵活就业的典型事迹。完善统计监测制度。探索建立新就业形态统计监测指标。3加大援企稳岗力度,降低企业用工成本降低稳岗补贴门槛,支持企业尽最大努力挖掘内部安置潜力稳定就业,引导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政策,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共渡难关。(2) 突出重点群体,优化就业结构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政策引导、搭建服务平台、做实各类培训、扶持创业等措施促进劳动力向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服务业、新兴产业转移,优化就业结构,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兜住民生底线。1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帮助和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

27、择业观念,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艰苦地区就业。通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青年就业启航计划、青年见习计划和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落实各项政策待遇,规范项目管理,加强人员培养使用,强化日常考核监管,切实发挥项目示范引领作用。搭建政府学校社会就业创业纽带桥梁,持续开展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和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实训等工作,把未就业毕业生全面纳入就业创业推进行动,扎实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服务工作。加快岗位落实进度,加密公共就业招聘活动,全方位提供就业创业信息、职业指导和就业见习等综合就业服务,落实大学生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加强就业见习单位建设,促进

28、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2大力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坚持统筹城乡就业,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大力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为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造空间。定期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基础信息核实比对,鼓励企业吸纳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按照需求结合的原则,建立园区用工企业对接机制,采取“订单”、“定向”等多种形式对农村劳动者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拓宽市场化就业转移引导渠道。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拓宽就业渠道。加强

29、部分行政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3着力统筹抓好其他群体就业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深入推进就业帮扶服务,夯实贫困劳动力实名制管理,强化脱贫劳动力就业意愿、就业技能和就业岗位精准对接。推动就业帮扶车间建设、帮助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但无法外出的脱贫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兜底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实名制动态管理,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通过政府购买保安、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和利用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积极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鼓励企业吸纳困难群体就业,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统筹抓好残疾人、妇女、少数民族、刑满释放人员、戒毒康复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消除针对特定群

30、体的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三)强化专业素质,提高就业质量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培育更高技能水平、更好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更强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劳动者队伍,实现更高质量就业。1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围绕重大发展战略、产业特色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深入实施“赣抚工匠”、“博士后培养工程”等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大力开展“双返双创”活动,加强人才库建设,建立“抚商名录”和“才子名录”信息库,大力开展人才交流洽谈、人才对接服务、柔性借智引才等活动,吸引抚州籍在外人才智力要素向家乡集聚,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实施专技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

31、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2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落实和完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政策措施,全面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或转岗转业培训。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以企业、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和各类社会评价机构为依托,覆盖全体、贯穿劳动者终身的职业培训体系,推动培训转型升级。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推进校企合作,建立企业新型学徒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企校双师培养,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推进抚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力争建立6-10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打造1个省级技能人才培养综合园区。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定位明确、功能突出、信息互通、协调发展的具有抚州特色O2O综合型公

32、共实训基地。3提升重点人群职业技能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和残疾人等职业培训补贴行动。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或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上述人员和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职职工,给予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企业职工依法参加失业保险、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36个月及以上,按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给予技能提升补贴。4全面健全劳动者技能提升激励机制畅通技术工人职称评定通道,探索高技能人才职务职级晋升、职称评定、薪酬、学习进修、休假体检等待遇制度,定期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大赛、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逐步提高技

33、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选拔比例。5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强化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教育,普遍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立专业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教学体系,增强毕业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自我评估能力、职业开发能力及择业能力。开展各类评选活动,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业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育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等各领域环节。培养劳动者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四)改善创业环境,提升就业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创新监管方式和执法手段,不断优化创业环境,着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推进公共服务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力争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全覆盖。建立和完善公共

34、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人力资源服务网络,提供“一站式”基本公共服务。1加大重点群体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促创业带就业作用,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新政策,进一步降低贷款门槛,扩大扶持对象范围。重点扶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务工人员、退役军人、脱贫人口以及脱贫地区致富带头人等重点群体创新创业。加大对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支持,最大力度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培育更多充满活力、持续稳定经营的市场主体,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2完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落实抚州市人才强市战略行动计划按规定给予高层次人才经费资助、住房补贴、子女

35、就学、配偶就业、社会保险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青年大学生留抚创业,大力扶持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退役士兵、城镇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创业。建立人才服务“绿色通道”,着力解除人才来抚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保障人才政策落实、落地。积极组建一批高水平的人才基地和科研平台,整合全市创业创新服务平台,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来抚创业英才提供政策解读、创业项目推荐、信息咨询等服务。多渠道多形式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网络孵化器、农民工返乡创业产业园等新型创业平台,力争到2025年全市建设和认定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达到孵化基地建设总数的80%,力争认定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达到70%,认定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

36、地2个;全市各级创业孵化基地入驻率达70%以上,入驻创业企业(项目)达到500个以上,带动就业7000人以上。3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常态化管理实施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经办能力提升计划,建立登记失业人员定期联系和分级分类服务制度,定期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创业服务,推介就业创业政策和职业培训项目,对其中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加强企业用工跟踪服务,强化企业岗位信息归集,为企业提供用工指导、信息发布、政策咨询等公共就业服务。4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就业”行动计划,实现业务网上经办全覆盖。打造覆盖社区、行政村的“互联网+就业”电子服务站系统,享受创业政策咨询、职业技能培训、远程招

37、聘面试等多项在线服务,搭建用工企业和求职者之间高效便捷的“信息桥梁”。推进创业担保贷款信息化建设,全面实行一体机受理创业担保贷款申请,进行人脸识别,推行新版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网页版申请服务平台和“创业微信贷”、“创业百福E贷”,规范线上、线下创业担保贷款业务,实现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数据对接,稳步推行创贷“一卡通贷”。专栏 互联网+就业计划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社区、行政村、人社基层服务平台网络全覆盖,做到“一网到底”,实现“一点登录,全区域查询”。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基层人社队伍业务和技能培训,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努力实现“一岗多责”、“一专多能”,推进窗口服务零距离

38、、零差错、零延迟、零障碍。就业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完善“一网五点”监测联动体系,扩大重点企业用工监测覆盖面,建立健全就业信息和失业信息动态监测体系。5加强就业保障服务力度加大稳岗支持力度,推动落实失业保险降费率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企业稳岗返还力度,继续开展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和技能提升“展翅行动”,为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和职工落实稳岗补贴和技能补贴。优化失业保险经办服务,推行网上经办,引导群众通过网上渠道申领失业保险。根据省“畅通领、安全办”工作要求,减少失业保险金申领证明材料,取消60日申领失业金期限限制。(五)规范市场秩序,平衡就业供求坚持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改革,

39、加强监管,提高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匹配能力,提升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匹配效率。1重点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重点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支持建设“1+N”个有规模、有影响力、有特色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过租金减免、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吸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搭建发展平台,在抚州高新区人力资源产业创业孵化基地的基础上,打造抚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力争到2025年,建设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鼓励有条件的各县(区)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匹配、错位发展的特色专业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指导中心),形成N个产业集聚、功能集成和产业链延伸的产业发展核心区域。2健全人力

40、资源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功能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完善市场运行规则,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增强人力资源市场的灵活性,促进人力资源在地区、行业、企业之间自由流动。专栏 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推进计划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培育。鼓励加快发展“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截止2025年,力争全市集聚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含劳务派遣机构)400家,产业规模超过90亿元,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总量达到2300人,全行业服务各类人员100万人次。支持鼓励发展高端业态,积极引进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鼓励有条件的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走

41、出去”开展合作。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打造抚州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高地,搭建“1+N”发展平台,力争建立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家、市级或县级专业特色的人力资源产业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指导中心)N家,支持抚州建设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区域性人力资源配置中心。人力资源服务队伍建设。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加大人力资源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能力提升行动,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3提升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匹配率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推进服务的均等化,落实国家及省、市普惠性就业服务制度。加快就业指导

42、、就业咨询等专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综合运用就业服务新技术、新方法,开展职业测评、人才测评,指导劳动者规划职业生涯,提高求职就业能力。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搭建共享发布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匹配率。4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市场监管加强人力资源市场法制化建设,逐步形成完善的市场管理法规体系,尊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市场主体地位,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日常监督检查,严厉查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和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积极推进社会协同共治。开展人力资源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继续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

43、”制度,定期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行动,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六)加强信息建设,推进智慧就业积极应对数字时代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剧烈变化,筑基信息系统建设,创新智慧就业管理服务模式,推动就业服务从线下向线上转变,由“就业信息化”向“就业智慧信息化”优化升级,创新智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1开展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依托江西人社公共服务一体化信息系统,规范数据采集和应用标准,积极与公安、税务、民政、医疗卫生、教育等部门共享数据资源,实现部门联动。全面推进各业务系统接入省级集中的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平台与业务系统之间的协同联动。2加强人才信息系统建设由市委人才办牵头,加强人才数据库建设。推进

44、数字人才系统开发,实现人才所属的自然信息、学习信息、工作信息、奖励信息等电子化、标签化。重点建立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乡土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等分类数据库,实现即时采集、统一管理、科学分析、共享信息。实现人才信息“一网通”,人才业务“一窗办”,人才服务“一站管”,创新设立“人才驿站”。推动人事人才大数据应用。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人事人才服务示范应用,先行在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职称管理等领域开展试点,通过智能合约提供线上职称管理和证书查验。3探索智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弹性就业、灵活就业、平台就业”,积极探索基于信息化、数字化的智慧就业平台建设,鼓励创新和知识共享,包括支持技术研发和初

45、创企业、吸引人才、保护知识产权;鼓励收集、处理和分享数据,同时注意保护私人信息安全;促进信息通信技术能力建设和升级的支持,通过使用和传播数字技术及其创新,扩大数字经济的规模效益;改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重经办向重服务、单一向多维、统计向分析转变。4推进人才统计监测工作全面、准确、及时的掌握抚州市人才资源发展状况。监测统计汇总计算抚州市人才资源总量、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人力资本投资占本地区生产总值比例、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人才贡献率等人才发展主要指标。4、 保障支持(一)强化政策协同机制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我市各县区、有关部门要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

46、政策衔接,在制定财税、金融、产业、贸易、投资等宏观经济政策时,要加强与就业政策以及人才、教育、培训、社保等政策的统筹协调,综合评价对就业岗位、就业环境、失业风险等带来的影响,形成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宏观政策体系。(二)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市辖各县区要加大对就业补助资金的投入力度,保障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要进一步优化就业补助资金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群体的支持力度。要规范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强化资金预算执行和监督,着力提高财政资金支持就业创业效益,保障就业管理和服务高效运转。(三)完善就业创业服务机制加强覆盖全市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市直各部门和市属高校资源,全力推进抚州市

47、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培育一批人力资源服务品牌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试验区特色的劳务品牌。完善运行管理工作机制,建立“智慧人社+就业”的就业创业信息资源库,实现就业创业服务管理网上全覆盖。加快推进人才流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畅通档案传递渠道。(四)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快健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健全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劳动监察保障,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规范化、专业化建设。(五)优化社会资本带动机制统筹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多种形式,有序有效引导并带动社会资本扩大就业创业服务供给。建设完善金融机构、企业和担保公司多方参与

48、,科学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推动创新创业企业发行各类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票据)、引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方式融资。(六)构建就业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就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健全就业创业统计指标与监测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强各有关部门与研究机构、市场分析机构密切协作,建立就业数据与宏观经济、行业经营以及社会机构相关数据交叉比对机制,提高就业形势监测和分析能力。5、 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好促进就业的主体责任,围绕本规划的目标和任务抓紧制定各地区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对规划实施的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得到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全局意识,要高度重视扩大和稳定就业工作,切实履职,分工协作,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和监测评估,建立健全实施保障机制。(二)抓好政策服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