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9 ,大小:221.17KB ,
资源ID:9054115      下载积分:10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d-90541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宜春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doc)为本站会员(13426650027)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发送邮件至13560552955@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宜春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doc

1、前 言当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十四五”时期既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编制好宜春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宜春推进现代化文化和旅游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规划根据江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按照高站位、宽视野、新理念的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调结构、提品质、优布局、深融合、促消费、亮品牌”。到2035年,力争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繁荣,文化软实力显著

2、增强,建成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宜春成为弘扬湘鄂赣边地域文化和红色文化精神、彰显文化自信、激发文旅消费的文化旅游强市,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助推宜春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创新性、引领性力量。第一章 发展回顾一、发展成就(一)文化事业实现蓬勃发展一是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累累。“十三五”期间,创作出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获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年度推荐影片,我的上高获第16届电影“百合奖”的最佳故事片一等奖和最佳编剧奖,电视剧况钟明断十五贯获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

3、奖电视剧三等奖。戏剧阳台上的野菊花南田印象月照山乡等荣获国际、国家级奖项。文学活着就是见证中国军旅文学史(19492019)获第三届江西省文学艺术奖,远去的珠音获冰心儿童文学奖。歌曲你笑起来真好看入选中宣部第八批“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不断完善。近年来,宜春市不断加强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建成一批达到全省一流水平的公共文化设施。“十三五”期末,宜春有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10个,美术馆3个,文化场馆数量达标,全市公共文化设施也全面实现免费开放,总分馆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另外,“宜春文化”App常态化上线运营,全市公共图书馆数字图书存量达142TB,公共文化数字化

4、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宜春市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经验在江西省得到推广。三是遗产保护体系基本建立。全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项,构筑了覆盖全市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国保”单位20处,实现了县县都有“国保”。形成了中医药炮制、酒类酿造、茶叶和传统食品制作等链条较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产业集群。四是广播影视出版成就显著。广电事业建设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零事故,全市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赣西唯一的国家骨干高山发射台七三电视台新台、宜春811台新台的开播,标志着宜春市中波台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应急广播全覆盖,重点推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二)文化产

5、业实力逐渐壮大一是文化产业突破百亿大关。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07家,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1家,上市文化企业3家。省级印刷包装产业基地1家,各类文化娱乐经营场所(单位)1085家。2019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务收入118.68亿元,从业人员2.3万人,资产总计148.97亿元。二是文化企业队伍不断壮大。鸿圣包装、众品鑫包装两家企业荣获中国印刷包装企业“百强”称号及“最佳雇主20强”称号,荣获此双重荣誉称号的企业在全国仅有4家。江西丝黛、宜春同茂等4家文化企业获“首届江西省文化产业金杜鹃奖”。(三)旅游供给水平不断优化一是旅游业跨越千亿大关。201

6、9年全市接待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实现“双突破”,即接待游客突破1亿,达1.07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千亿,达1016.27亿元,旅游业实现稳步快速发展。二是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截至2019年,全市共有在建重点旅游项目63个,总投资超560亿元,同时,圆满承办了2019年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其中,宋城明月千古情成为江西旅游演艺新秀;铜鼓汤里成为全省第一个文旅康养型休闲度假景区;秋收起义沉浸式体验中心首次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全景互动讲述红色文化等。三是旅游公服水平显著性提升。“十三五”期间,各县市区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加快推进,60条旅游公路正加快建设,“旅游厕所革命”高效推进。人性化、智慧化的旅游

7、服务不断提升,宜春智慧旅游云体系、“一部手机游宜春”App全部上线。四是县市区文旅差异化发展。“十三五”期间,各县市区文旅发展特色初显,整体形成了袁州区“温泉+度假”、万载县“古城+花炮”、上高县“抗战+银都”、宜丰县“生态+禅修”、铜鼓县“红色+绿色”、靖安县“全域旅游”、奉新县“农禅体验”、高安市“元青花+休闲”、丰城市“文化+工业旅游”、樟树市“中医药+康养”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四)文旅营销推广成效明显一是旅游品牌建设持续发力。宜春市以品牌创建为抓手,实施旅游景区精品工程,靖安县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温汤镇获评全国首个“世界温泉健康名镇”称号,明月山荣获“最佳休闲养生景区”称号等

8、。2016年以来,全市新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4家,基本实现“县县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新增江西省AAAAA乡村旅游点2家、省AAAA乡村旅游点12家,新增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旅游强县1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家、旅游风情小镇6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7家,重点旅游品牌数量较“十二五”期间实现翻番。二是宣传渠道多元化。在中央电视台品牌栏目黄金时段和南昌等重点客源市场重要交通枢纽及12306、今日头条等平台投放了宜春旅游宣传广告。相继参加陕西、山东、浙江、北京等国际旅游博览会,在深圳、福州、厦门等举办专场旅游推介会,编制胜游宜春旅游丛书、宜春旅游地图、宜春旅游手

9、绘地图等宣传资料积极开展对外宣传。三是旅游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持续举办月亮文化旅游节,吸引央视、新华社等多家知名媒体关注并发布;开设#2019宜春月亮文化旅游节抖音话题,播放量达到1509.4万。各县市区相继开展文化旅游消费月、暑期学子乐游、宜春万载国际花炮文化节、靖安宝峰孝文化庙会等节庆活动。(五)文旅市场环境不断优化一是文化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十三五”以来,全市共检查出版物发行、印刷复制等经营单位8000余家,收缴各类非法书刊及制品56000多本(册)。部署开展了“净网”“清源”“护苗”“秋风”“固边”等五大专项行动,全市出版物市场得到有效净化。及时组织综合执法、公安、国安、市场监督管理

10、、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集中行动,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二是市场综合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公安、工商等部门参与的旅游联合执法与投诉受理机制不断健全。2016年以来,累计组织行政执法人员2469人次,检查旅游企业1778家,累计受理旅游投诉145起,结案率为100%。通过约谈企业负责人、发布出游警示、招募旅游质量义务监督员等方式,进一步净化旅游市场秩序。(六)“十三五”目标超前达成据以下数据显示,2019年旅游接待人次破亿,旅游综合收入破千亿,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在2015年基础上年翻番的目标提前实现。二、存在问题(一)旅游格局待重构“十三五”时期宜春旅游发展格局为“双核三线四游”,双核明月山核、

11、靖安县核分别位于宜春市最南端和最北端,对全市文旅发展的带动力有限,亟需构建宜春文旅融合全域发展大格局。宜春地处湘鄂赣三省边缘区域,高铁经济下,宜春可借便利的交通条件在区域文化和旅游发展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二)公服效能待优化虽然宜春市文化设施建设标准较高、成效显著,但其利用效能低,缺乏专业化运营管理。乡镇、社区场馆利用率低,农家书屋配备的管理员多为村镇干部兼职,无法保障正常工作。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优化。(三)旅游供给待升级宜春文旅产品结构有待升级,存在突出的“三有三缺”问题。一是有流量,缺留量。休闲度假

12、类、夜间旅游、自驾旅游、特种体验等新产品业态相对较少,“住”“娱”“购”等综合配套要素不强,游客“停留短、消费少”现象突出,过夜率很低。二是有精品,缺爆品。有23家4A级以上景区,但只有一个5A景区,其中5A景区明月山受地理区位限制,对全市的带动效应较弱,并且因自身体制和开发红线的约束,没有达到真正的龙头效应;4A向5A升级方面也有较大差距,很多景区闲置、游客量少,缺乏人气,亟需市场化的思维、专业化的团队盘活。三是有基础,缺联动。中心城区的带动比较弱,如何与靖安、樟树、高安等县市区形成全域联动还需要更多实践;上下游产业延展如会展、节庆、康养养生、智能体验等方面的拓展不够,整个产业链没有形成联动

13、。(四)文旅融合待提升文旅融合特色产品不足。文化创意、高科技元素在与旅游融合中的应用较少,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不充分,艺术品市场转化能力弱,缺少文旅深度融合的精品。“旅游+其他产业”融合不足,尤其是与高新技术产业、教育、医疗、工业等产业融合进程较为缓慢,文旅融合创新效益不明显。同时也呈现出有文化,缺IP。宜春的禅宗文化、月亮文化、状元文化、非遗文化、中医药文化较为突出,但没有做出一个全国叫响的IP。近年来,宜春市围绕“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品牌做了一些工作,但品牌缺乏唯一性和地域性,市场反馈效果不佳。(五)体制机制待完善宜春市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但仍需进一步发挥政府管理、服务和引导的合力,企事业

14、单位创新经营的动力,深化文化旅游企事业单位改革,文化国有企业改革;统筹协调待完善,要打破部门之间壁垒,统筹内部职能,协调外部职能;需要进一步加强文旅资金保障和文旅人才的储备。第二章 发展环境大变局催生全球格局激荡变化,双循环促进文旅产业深刻变革。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正打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生消费力是经济复苏的基石,其中,文化和旅游是提振消费的主力军地位。“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步入全面小康时代的初始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消费升级对文

15、化和旅游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一、特色文化引领化,与时俱进讲好宜春故事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目前,文化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宜春拥有殷商文化、月亮文化、禅宗文化、红色文化、中医药文化、洪州窑文化、府衙文化、书院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要深挖文化内涵,“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好宜春故事,让宜春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再创辉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宜春。二、疫情防控常态化,开拓创新打造健康宜春疫情对文旅产业发展影响深远,短期看是重创,长远看则极大影响了文旅消费走势。目前文旅消费呈

16、现营销模式向云端、出行策略向近端、品质选择向微端、健康需求向前端四大走势。宜春可化危为机,加快塑造文旅品牌,发展虚拟旅游;提升服务品质,推动创新创业;抢占文旅市场,实现文旅产业的跨越升级,最终打造一个健康卫生、安全有序的“健康宜春”,带给游客更多的安全感。三、宜春区域中心化,激发带动文旅产业动力赣西区域中心城市和江西省高铁经济带建设助力宜春文旅新发展。2019年11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布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赣西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建设宜春区域性中心城市,做大做强做优宜春市中心城区,增强赣西转型升级的引领带动作用。宜春作为江西省高铁经济带四枢纽之一,地处高铁经济发

17、展驱动轴上,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宜春由湘鄂赣三省边缘区域一跃成为环鄱阳湖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群等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的中心位置,文旅市场进一步扩大,区域格局迎来新机遇。四、数字科技赋能化,为创新发展提供新引擎“十四五”时期将是应用场景的革命,文旅随着信息技术的升级将步入新的发展时期。以5G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从而拉动中国数字经济迅猛增长。“十四五”必将是智慧文旅、智慧广电全面深入发展的五年,科技发展将深刻而广泛的改变整个行业,成为驱动行业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因素。而文化和旅游与科技的融合,必将涌现出一大批新产品、新业态、新服务、新制度,宜春应抓住本次机遇,科技赋能培育现代文旅

18、产业体系。五、区域竞争白热化,严重挑战宜春旅游地位宜春旅游增速偏低,旅游收入总量仍未跻入第一梯队。随着九江、萍乡等周边地市旅游业率先进行转型升级,大项目不断落户,品牌形象逐步凸显,旅游营销声势浩大,各省市对客源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周边省市文旅产业快速崛起势必会削弱宜春的竞争优势,宜春旅游发展将迎来挑战。六、环保要求严格化,亟需协调保护开发关系宜春生态环境禀赋极高,但保护要求愈加严格。宜春生态红线划定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比例为20.79%,涵盖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6个县级自然保护区等,受生态红线与用地指标制约,多数优质资源服务配套设施欠缺。如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

19、山银山”的重要思想,突破瓶颈限制,实现宜春的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融合发展成为宜春旅游发展重点难题。第三章 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激发引导内循环消费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建设文化和旅游强市步伐。瞄准“让中心城区强起来、让县市区跑起来、让大宜春立起来”三大目标,把握“加快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高效发展、加强文化和旅

20、游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提升”四大方向,最终文旅助力宜春实现“实力宜春、创新宜春、美丽宜春、健康宜春、幸福宜春”的美好愿景。二、发展定位加快建设湘鄂赣边区域文化中心和江西省旅游节点城市,力争打造江西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样板区,最终成为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三、发展目标将文化和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幸福产业来抓,以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走出一条宜春特色的文旅融合之路。到2025年,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一个工程、七大体系”取得明显进展,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宜春优秀传

21、统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全面突显,文化和旅游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成效显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宜春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为弘扬,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文艺、广播影视繁荣发展,推出一批讴歌新时代、反映新成就、代表宜春文化形象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美术作品,力争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梅花奖或文华单项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基本形成,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籍实现系统性保护,全国重

22、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完成率达到100%,高水准规划建设吴城遗址,做好袁州古城墙遗址、筑卫城遗址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助推宜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优质便捷高效,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社会化建设深入推进。专栏3-4-1:宜春“十四五”文化事业主要指标指标类别2025年目标值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宜春市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现主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实现一般村镇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达到140平方米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300平方米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达到716元实

23、现全市应急广播系统全覆盖丰城812台完成建设并开播文艺精品年均1-2个精品剧目入选国家、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5年间推出510个重点剧目可供加工打磨5年间推出12个剧目进入国家级大奖行列5年间推出12部优质电影5年间推出12个优秀文学作品文物保护高水准推进吴城遗址打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加5处,达到全省占比1518%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增20处,达到全省占比1215%文化场馆实现全市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均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新增国家一级博物馆12家新增国家二级博物馆23家实现每县建成新博物馆新设非国有博物馆10家中心城区新增12博物馆场所宜春美术馆建设打造为国家二级美术馆文化产

24、业快速发展。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产业地位更加巩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日益完备,文化市场监管能力不断提高。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以上,成功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以讲好宜春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专栏3-4-2:宜春“十四五”文化产业主要指标指标类别2019年现状值2025年目标值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3.9%5%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新创建3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1家新创建10家省级文化产业

25、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新创建3家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新创建5个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企业198家培育100家骨干文化企业,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入统企业数达到300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现代旅游业体系更加完善,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度不断提高,大众旅游、乡村旅游深入发展,旅游业发展布局不断优化,建成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精品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实现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力争年均增长分别实现11%和13%以上。支持国家级及省级旅游度假区、高A级旅游景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引进国际连锁品牌高端酒店和旅行社,实现3A级以上旅游景区、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及重要游客集聚区无线网络全覆盖。专栏3-4-3:

26、宜春“十四五”旅游业主要指标具体指标2019年现状值2025年目标值旅游人次(亿人次)1.071.7旅游收入(亿元)1016.271680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明月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增1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家(靖安县)新增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靖安三爪仑、铜鼓汤里、高安巴夫洛)新增1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家(靖安县)新增2家省级文旅强县1家(靖安县)新增2家5A级景区1家新增1家4A级景区22家新增6家5A乡村旅游点3家新增2家酒店/饭店/民宿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29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4家)引进3-5家国际连锁品牌高端酒店或度假酒店;新增三星级以上酒店12家,新增星级民宿(精品

27、民宿)8家旅行社71家新增5A旅行社1家、4A旅行社6家、3A旅行社10家四、发展战略(一)文化强市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宜春文化的优秀特质,推动宜春历史文化、月亮文化、禅宗文化、古色文化、红色文化、中医药文化、洪州窑文化、府衙文化、书院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铸就宜春新时代文化新高地,不断激发文旅市场新动能。(二)康养崛起将绿色作为宜春文旅发展的底色,发挥“山青水碧遍地泉”的生态康养优势,聚焦大生态、大健康、大康养,建立宜春绿色发展机制,全力打造独具

28、宜春特色的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目的地,成为“健康宜春”的重要载体。(三)融合创新全面贯彻文旅融合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在公服体系、新产品新业态、项目建设、市场监管、交流推广等多方面入手,做到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实现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四)数字文旅以科技创新催生宜春文化旅游动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和旅游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提质升级,打造数字化文化和旅游新业态、数字化文化和旅游服务、数字化旅游营销、数字化文化和旅游管理,重点在数字化文化和旅游服务方面实现江西领先。五、发展布局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要求,尊重宜春特有山水肌理和文化脉络,充分考虑文化和旅游发展基础、交通布局和市场需

29、求,在全市构建“一核引领、三极拉动、四带串联”的发展新格局,实现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均衡发展。(一)一核引领:加快打造宜春城市文化旅游核一是重点加强宜春中心城区城市旅游建设。以打造旅游目的地的思维,布局足够的“引客要点”、“迎客要素”和“留客业态”,增强中心城区旅游吸引力,擦亮城市品牌。打造好以三大景区、一个园区、一个街区为核心的休闲文化旅游产业组团,构建文化城、休闲城、月光城,打造城市旅游核心载体。以袁州古城、宜春禅博园、宜春文化创意产业园为抓手打造文化体验游,集中展示宜春历史文化、禅宗文化、月亮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文化深度体验产品,创新数字博物馆、数字非遗馆等数字文化产品,做优月亮文化

30、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同时做好袁州古城墙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将其作为文化遗址公园来打造,与袁州古城复兴项目紧密结合起来,与打造中心城区新的旅游亮点结合起来,助推宜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做强文化城;以华强方特“熊出没”主题乐园、宜春文化旅游美食街区为抓手打造休闲娱乐游,做强宜春主题游乐以及宜春版的“超级文和友”,做优休闲城;以秀江夜游为重点,联动鼓楼商圈、夜市街区、沿江街区三大示范街区打造时尚月光游,引进深夜食堂、光影餐厅、夜间剧场、光影秀、光影博物馆等一批网红打卡业态,重点培育一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做靓月光城。二是持续做强明月山旅游区,构建度假山、网红山、体验山,打造国内顶级的山地旅游度假

31、目的地。以度假引领、网红点亮、体验升级为着力点,依托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世界温泉健康名镇的品牌优势,推进“文旅康”深度融合,加快温汤热敏灸中医药养生小镇、明月山医美产业园、洪江生态康养小镇建设,丰富和加强度假产品,变日游明月山为周游明月山;围绕“月亮文化IP”引进新项目、新网红,形成月光山、月光小镇、月光女神、月光街及一系列夜间网红打卡产品,打造江西省夜间经济先行示范区;以“生态大健康”为方向,努力构建“明月山温汤洪江”旅游大循环,补足短板,全区一盘棋,实现明月山全域发展。三是拓展中心城区南部文旅功能区,将南庙全域、新坊和西村部分区域纳入大明月山文旅区。其中南庙、新坊依托状元湖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

32、境,以“生态+大健康”为主要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引进与健康、度假、养生相关的资源,打造生态旅游产业组团;西村依托省级现代农业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建设培育精品农庄、农家乐,打造以农业观光、体验为核心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组团。四是强化景城一体。加强中心城区与明月山的交通游线串联,点亮激活明月大道,打造明月大道文旅产业经济带,实现中心城区与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的景城融合,强强联合,真正打造成全国闻名的“月亮之都”。同时依托四方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积极拓展生态旅游,供市民游赏休闲,进一步增强景城一体化建设。(二)三极拉动:加速培育三大旅游目的地体系靖安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托靖安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

33、区的成功创建,全方位打造“有一种生活叫靖安”的生活方式。依托现有国省道周游段的美丽风景、乡村底色以及宝峰镇丰厚的人文底蕴,重点建设宝峰镇周游段美丽乡村示范带,打造江西省乡村度假标杆,建设江西最美的旅游风景道。同时大力推动三爪仑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加快云溪谷、蓝孔雀山庄、象湖湾生态园、大野山居等民宿、乡村旅游点的提质升级,丰富休闲度假产品,培育旅游新型业态,打造一站式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铜鼓文旅融合度假示范区。以铜鼓优质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形成文旅融合、多产融合的大旅游产业格局,全面提升“长寿铜鼓康养胜地”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风光多姿多彩、人文多才多艺的特色旅游目的地。一

34、是整合汤里新国风书院、秋收起义沉浸式体验中心和天柱峰景区文化资源,创建省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二是全力支持汤里文化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七星岭滑雪场、奎光文化创意园等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建设,培育旅游新型业态,打造一站式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三是加快打造铜鼓秋收起义纪念地,以建设“赣湘边红色旅游中心”为目标,以打造“精品红色时尚小城”为抓手,着力建设好秋收起义文化公园、武曲宫、奎光书院、罗湾老屋、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等一批革命旧址,实施好红色研学旅游项目,着力打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品牌。”樟树康旅融合示范区。依托省委、省政府“旅游强省”、“中医药强省”战略部署,推进樟树

35、中医药文化与健康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围绕“中国药都养生福地”旅游定位,以养生、文化创意旅游项目为抓手,发展中医药健康理疗、中医药文化展览、养生度假、乡村休闲、药膳食养、药景观赏科普、古镇遗址、商务会展等旅游产品,不断提升旅游品质,打造“中国药都樟树”中医药文化旅游目的地。重点推进岐黄小镇、三皇宫历史文化旅游街区、古海养生旅游区、仁和药业产业园等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与提质升级。(三)四带联动:建设四大特色文化旅游经济示范带北部九岭生态休闲度假示范带。包括铜鼓、宜丰、奉新、靖安。以“生态休闲”为主题,加快对九岭山脉沿线生态、禅宗、山水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对生态避暑类产品的开发,通过铜鼓、靖安两极拉动

36、作用,带动沿线宜丰、奉新旅游发展,同时,推动九岭生态休闲度假示范带规划编制,避免同质开发,形成发展合力,开启九岭山脉旅游新时代,打造九岭凉都,成为继四大避暑名山之后的第五大避暑名山,打造江西省生态旅游新标杆,擦亮“十四五”时期宜春文旅的新名片。中部城乡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带。包括袁州、万载、上高、高安。以沪昆高铁、昌栗高速和320国道为联通要道,重点整合沿线城市休闲、乡村旅游、民俗文化、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等资源,做好文旅深度融合,促进“产-城-乡-人-文”一体化发展,打造城乡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带。东部环南昌中医药康养示范带。包括靖安、奉新、高安、丰城、樟树。紧紧围绕南昌这一客源核心,充分发挥各县市区

37、文旅特色优势以及人口、产业聚集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中医药康养、历史文化、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业态,强化区域旅游合作,共同推进南宜同城化建设。西部湘赣边温泉度假示范带。包括袁州、明月山、万载、铜鼓。充分对接长株潭客群,高起点发展温泉度假、城市休闲、红色旅游等产品,依托明月山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世界温泉健康名镇的品牌优势,加快推进袁州古城、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区建设,提质升级万载古城、铜鼓汤里文化旅游度假区、天柱峰景区等高水平文旅吸引物,推动铜万宜整体发展。(四)各区县发展指引宜春市各县区及明月山管委会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全市“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布局,深入挖掘文化特色和内涵,差异化发展文化产品

38、和旅游要素,做到全市文旅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专栏3-5-1 宜春市各县市区及明月山发展指引县市区发展思路明月山深度挖掘明月山月亮文化、温泉文化、禅宗文化、农耕文化等文化底蕴,将明月山景区打造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康养旅游度假区。以度假引领、网红点亮、体验升级为着力点,依托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世界温泉健康名镇的品牌优势,推进“文旅康”深度融合,加快温汤热敏灸中医药养生小镇、明月山医美产业园、洪江生态康养小镇建设,丰富和加强度假产品,变日游明月山为周游明月山;以夜间经济、网红经济为突破,形成月光山、月光镇、月光街及一系列夜间网红打卡产品,打造江西省夜间经济先行示范区;通过网红小火车加

39、强明月山-羊狮慕风景区的联合打造,同时强化武功山-明月山的联合营销推广。袁州区做好古城墙遗址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高水准打造古城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袁州古城复兴项目重要支撑;不断丰富袁州区旅游城市服务要素,加强中心城区旅游吸引力,推出一批具有文化特色鲜明、市场网红效应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加强袁州区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的建设,推动文旅农有效融合,实现乡村旅游的规模化、差异化、品牌化发展,将袁州区打造为环中心城区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樟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旅游强省”“中医药强省”战略部署,推进樟树中医药与健康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依托中医药文化优势,紧扣

40、“中国药都”品牌和强大的产业基础,以养生、文化创意旅游项目为抓手,差异化、特色化、市场化发展中医药健康理疗、中医药文化展览、养生度假、乡村休闲、药膳食养、药景观赏科普、古镇遗址、商务会展等旅游产品,打响“中国药都养生樟树”旅游品牌,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丰城市围绕“把丰城打造成南昌旅游休闲和养生度假的后花园”的旅游总体目标和“经济快速发展,旅游齐头并进”旅游强县建设的思路,充分整合剑、水、瓷、硒、书院、古建筑等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养生”与“度假”这两个主题,实现从单一观光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产品转变,从客源输出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进一步推动旅游与各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增强旅游业的综合效益和

41、核心竞争力。靖安县全面打响“有一种生活叫靖安”品牌形象,用“第一景区”的理念打造县城,用“乡村驿站”的理念打造农村,用“景观长廊”的理念打造景区主干道沿线,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旅游新型业态,加快城区景区化、乡镇景点化、农村景观化进程,打造一站式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努力建设全国知名的户外运动中心、文化创意中心、休闲养生中心。奉新县传承提炼客家文化、历史文化精髓,依托优越的生态自然资源,打造文化休闲度假型旅游目的地。立足中华竹乡、自然山水、纯净生态、清新空气,营造生态度假胜地;围绕百丈山、天工开物园、华林书院,打造文化休闲高地。高安市以优势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区位优势为依托,以项

42、目建设为抓手,举全市之力,加快大开放、拓展大市场、培育大产业,全力推进文化和旅游业转型升级。围绕历史文化名村、名人故里、名胜古迹、禅宗胜地以及国家、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高安采茶戏、字门拳、上湖灯彩、土城斗牛、高安道情、腐竹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掘高安历史文化精髓,推出元青花文化、名人文化、书院文化、陶瓷文化、古衙文化、禅宗文化等文旅品牌、文旅故事IP和产品IP。上高县围绕“农工商+旅游”的融合发展,挖掘文化旅游。挖掘九峰禅宗文化、蒙山古银矿文化、上高会战抗战文化;开发文化主题场馆、文创旅游商品、文化演艺活动等多种旅游产品;保护上高会战遗址、蒙山银矿遗址、末山九峰禅寺、徐家渡古镇等文物

43、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古迹遗存、古镇村落。宜丰县以发展全域旅游为目标,重点建设以天宝古城为核心的北部人文生态体验区,以洞山为核心的东北部健康禅养区,以双峰竹海、原长青厂等为核心的西北部休闲避暑区,以官山、黄檗山为核心的西部生态养生区、以芳溪大丰水库等为核心的西南部农旅体验区,以禅竹文化园、南屏翰峰文化园为核心的县城文体娱乐区,进一步提高宜丰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铜鼓县以乡村国家公园县为理念,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以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培育汤里文旅康养度假区、铜鼓秋收起义纪念地、铜鼓天柱峰、尖尾峡漂流、燕鸣温泉、茶山森林康养小镇、铜鼓地质公园(八大寨)等优质景区,与周边县市景区联合打

44、造一批旅游精品路线,全面提升“长寿铜鼓康养胜地”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万载县围绕万载县红色、绿色、古色、彩色“四色”旅游资源,打好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红色名片,以江西恒晖艺术农业景区为龙头打造一批秀美乡村精品,以万载古城景区为龙头打造一批优质古色古迹,举办非遗文化盛典、中国万载花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等一批重大文化和旅游活动,依托花炮产业基础做好做优工业旅游文章,打造旅游强县。第四章 主要任务一、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打造湘鄂赣边文化中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

45、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将宜春打造成为湘鄂赣边文化中心,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建设成为“实力宜春”的核心支撑和精神动力。(一)实施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1.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作品创作、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供给全过程。持续推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增强人民群众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生态文明意识等。广泛组织“四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

46、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等活动。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打造一批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重要基地。2. 持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通过文艺作品、文化体验、公共服务等方式,面向城乡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风家风建设,推进诚信建设。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群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气。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依法建立惩戒失

47、德行为机制。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发扬志愿精神,促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深化“好人文化”建设,培养推出一批新时代先锋模范,持续唱响“好人之城、尚德宜春”品牌。3. 加强思想舆论阵地建设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强化社科理论、新闻舆论、文化传播、思想教育等阵地管理,强化政务新媒体建设与管理,坚持技术创新引领网络文化内容供给,培育壮大网络文化创作主体,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进一步完善文化阵地设施网络,高水平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鼓励新媒体发展,引导自媒体建设,完善多媒融合现代传播体系。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着力提升依法治网管网水平

48、,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二)构建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1. 加强对艺术创作的引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主动权,把好文艺创作导向关。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重要节点,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领域统筹创作规划,合理集聚和配置资源,扶持重大现实题材、革命题材、历史题材创作,推出一批新时代精品力作。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文艺创新,营造良好文艺生态。2. 实施文艺精品提质工程一是加强传统文艺精品创作。重点抓好现实题材舞台剧目、美术、广播影视、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作品创作生产。大力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积极培育和扶持民间创作力量,以建设湘鄂赣边区域文化中心为契机,依托市文化馆、美术馆等平台,打造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