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1 ,大小:505.50KB ,
资源ID:9055524      下载积分:10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unet.com/d-90555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九江市“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doc)为本站会员(13426650027)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发送邮件至13560552955@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九江市“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doc

1、九江市“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为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着力提升九江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功能地位,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和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第一章新型城镇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市城镇化发展进入科学健康可持续发

2、展轨道。第一节 发展基础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功能和品质大幅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综合承载力极大改善,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明显提升。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1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9.9%,分别比2015年提高10.68、11.1个百分点,中心城区人口虹吸效应更加突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累计改造棚户区12.7万户、城镇老旧小区133个。城镇化空间格局持续优化。中心城区从“老两湖”1时代走向“新两湖”2时

3、代,八里湖新区功能更趋完善,赛城湖新城框架基本成型,高铁新区主干路网基本建成,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行政区划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撤九江县设柴桑区、撤星子县设庐山市,庐山、庐山西海、八里湖新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特色小(城)镇健康发展,海会镇入选国家级特色小(城)镇创建名单,6个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城)镇创建名单。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获评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湖口入选国家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不断缩小,入选全国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部通过国家验收,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

4、达98%和95%。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基本实现,武宁和彭泽分别入选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农村“厕所革命”典型范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创建重点任务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任务总体完成,省级森林城市实现县域全覆盖,武宁、共青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0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7.2%,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县级及以上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类水质达标率100%。“十三五”以来,尽管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市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保障水平明显提升,但应清醒地看到不平

5、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全县(市、区)最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最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相差近60个百分点,人均GDP相差超4万元。与此同时,随着三胎政策的开放、人口老龄化加速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将更加凸显,对托育、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带来巨大挑战。第二节 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期,是九江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起步期,也是我市新型城镇化从快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提质换挡期,新型城镇化将呈现出新的趋势与特征。新区域经济格局和开放要求促进城市崛起。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长

6、江中游城市群、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赣江新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为九江打造江西江海直达开放门户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带来新的机遇,将有利于推动中心城区能级提升,促进县城增长潜力加速释放,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的吸纳和集聚效应。高品质生活需求催生先进载体建设。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生活特别是对城镇人居环境和在城市工作生活的便利性、舒适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将有利于推动海绵城市、低碳城市等新型城市以及特色小(城)镇、美丽乡镇等一批新型城镇化的先进载体加快发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稳步实现,促进高品质城市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关键性城乡发展制度

7、改革释放红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破解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全面重塑新型城乡关系,将有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全面释放改革红利,加快实现全市人民共同富裕。第二章总体要求“十四五”时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必须结合市情实际,立足现实基础、聚焦主要矛盾、顺应时代趋势、遵循客观规律,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新型城镇化进入全面转型发展、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

8、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重要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契机,坚持融圈入群、强产兴城、绿色发展、实干崛起,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努力走出一条协调联动、开放创新、经济高效、绿色低碳、幸福宜居的九江新型城镇化道路,奋力打造成为长江中游城镇协调联动发展样板区、可持续发展引领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为再创九江辉煌、再现九派荣光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

9、支撑。第二节 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坚持把以人为核心理念贯穿新型城镇化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协调联动,改革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突破口,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促进城镇功能、产业支撑、要素吸纳、人口集聚联动统一,加快形成城镇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存量优化,增量有序。推动城镇化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注重老城区改造与提升,抓好新城区建设与发展,推进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

10、间山清水秀。系统规划,建管并重。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加强现代化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提升现代化城市治理能力,打造“宜居宜业、精致精美、人见人爱”的人民满意城市。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科学划定“三区三线”3,强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贯彻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推行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第三节 发展目标展望二三五年,九江将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产业现代化、城市现代化、治理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城镇空

11、间形态更加完善,产业发展与人口布局更加协调,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宜居、宜游、智慧、创新、绿色、韧性的现代化城市基本建成,城市吸引力和承载力显著增强。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均衡度持续提高,城乡互促共进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锚定二三五年新型城镇化远景目标,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十四五”时期新型城镇化具体目标是:城镇化布局更趋优化。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县城补短板强弱项、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乡镇建设

12、取得明显成效。九江作为大南昌都市圈对接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地位不断提高。综合交通网络对城镇发展格局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现代化城市建设稳步推进。环境优美、舒适宜居、悠然自得、运行高效、活力迸发、安全灵敏成为城市普遍特征,现代化城市框架基本成型,城市更具吸引力、更具竞争力、更具发展活力,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5%左右。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居住证持有人与户籍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明显缩小。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明显增强,就业更加充分稳定。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巩固提升。

13、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配置不断推进,产业协同发展程度明显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降至2.2左右,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稳步推进。城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规划在城市治理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更加凸显,城市功能、服务和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程度明显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九江市新型城镇化主要指标指 标2020年2025年属性城镇化水平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1.1866预期性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2.372.2预期性市民化质量3.农民工随迁子

14、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比例(%)100100预期性4.农民工新享有城镇保障性住房(万套)0.90111.4699约束性5.农民工新接受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万人次)7.88.5预期性综合承载6.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15274.520000预期性7.高速铁路总里程(公里)142223预期性8.高速公路总里程(公里)689774预期性9.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62100预期性城市发展10.城市停车位与汽车保有量之比1预期性11.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4760约束性12.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7.2省下达的任务约束性1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15.41

15、17.16预期性14.县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070约束性15.县级及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4.4396.5约束性16.县级及以上城市“三馆”年服务人次(万人次)10211510预期性17.城市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平方米)2.272.65预期性城市治理18.城镇每百户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平方米)30省下达的任务预期性19.城镇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人)5-918预期性注:公办学校包含公办学校及政府购买学位学校。城镇保障性住房指公租房及政策性租赁住房。“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第三章 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导

16、向,以主动融入和服务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为契机,加快构建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第一节 构建“一心两带三城多点”城镇发展格局统筹考虑资源禀赋、功能定位和发展基础,坚持点线面结合、多层次推进,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促进区域间协作互动,着力构建“一心两带三城多点”的城镇发展格局。图1城镇发展空间格局放大中心城区极化效应。落实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拉大框架、拓展空间、强化功能、提升品质,促进新老城区有机衔接、协调发展,增强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力、产业集聚力和人口吸引力。落实中心城区“东拓、西进、南融、北连”发展战

17、略,围绕构建“内五外三、跨江协作”大九江发展格局,统筹推进老城区组团、八里湖赛城湖组团、高铁新区组团、临港组团、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组团等“五大组团”建设,形成组团畅通、产城融合、错位互补、运转高效的城市组织形态。围绕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按照相向发展、适度超前原则,适时启动周边条件成熟的县(市)撤县(市)设区,加强区域道路通行、信息网络、公共服务等便捷化一体化建设,推进产业分工合作、协同发展。做大中心城区,提升人口吸纳集聚能力,至202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50万人。图2 “五大组团”空间格局专栏1 “十四五”时期中心城区“五大组团”建设重点(一)老城区组团。围绕

18、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推进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地下管网改造,大力发展商贸流通、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夜间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深入推进社区养老托幼服务,打造成为“古韵新风、秀美灵动、生机勃发、魅力十足”的幸福之城。(二)八里湖赛城湖组团。按照“半面湖山半面城”的发展思路,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加快保利赛城湖艺术博览中心、兴城学校、赛城湖绿道二期、浔阳古城遗址公园等重大民生项目建设,推动浔阳古城、数字经济、金融科创、中辉大厦、文化旅游、智慧农贸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打造成为绿色生态、创新时尚、智慧互联、宜居宜业、全国一流的花园式城市新区。(三)高铁新区组团。借势高铁开通带来的发展机遇,推进高铁枢纽及相关功能

19、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高铁经济,加快推进高铁站房、高铁大道、高架快速路、柴桑区中医医院整体搬迁、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新校区、高铁经济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成为区域交通大枢纽、商贸服务集聚地、品质生活新空间。(四)临港组团。以经开区为核心,城东港区和城西港区协同联动,大力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集群化,加快创新型园区、城西港区等一批重大项目规划建设,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打造成为港产城融合示范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创新发展新引擎。(五)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组团。聚力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重点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工业互联网创新园、信创产业园、智慧船艇产业园、激光制造产业园等“一城多园”的

20、数字经济特色园区,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基地建设,引进“5020”数字产业项目,打造成为数字经济集聚集群发展的新高地。促进“两带”协调发展。以沿长江岸线、昌九高速公路为城镇发展“两带”,推动资源集聚、要素流动、生态保护,形成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区域互动的“连接带”。推动沿长江岸线城镇带绿色高质量发展,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优势,以中心城区、瑞昌、湖口、彭泽为关键节点,加强区域间产业布局、生态治理联动配合,加强沿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塑造,打造百里长江产业带、绿色生态风光带。推动沿昌九高速城镇带集聚集约发展,以大南昌都市圈建设为契机,以中心城区、德安、共青城、永修为关键节点,加快基础

21、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发展集聚集群、创新创业协同协作,打造区域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休闲旅游基地,争创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推进“三城多点”联动发展。充分发挥各地特色资源和比较优势,加快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节点、开放型的网络化城镇体系。支持修水、瑞昌、都昌三个市域中等城市建设,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吸引人口迁入,推动三地县城人口分别达到40万、30万、30万人口规模。以庐山市、都昌为东部滨湖板块重要节点城镇,依托环庐山、环鄱阳湖的山水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底蕴,重点发展山水文化旅游、绿色有机食品等产业,打造国际知名山水文化旅游胜地。以修水、武宁为西部丘陵山区板块重

22、要节点城镇,依托云居山、柘林湖等优质生态资源和丰富的有色矿产资源,重点发展康养旅游、有色金属等产业,打造全国知名的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支持其他节点城镇做特做强做优,依托交通节点、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不同禀赋,打造独具特色的区域发展高地。第二节 深度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充分发挥九江作为江西唯一通江达海的港口城市优势,主动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区域战略,打造内陆开放门户,更高层次把九江打造成江西江海直达开放门户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大力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坚持“以城定港、港城融合、产城共兴”,推动港产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龙头强、链条全、集群好的万亿临港经

23、济带。加快瑞昌港区、彭泽港区开放功能建设,支持九江港与南昌港、上港集团与省港集团合作,加快构建水水、水铁、水公、水空等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招引大型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分拨中心,申报实施国家示范物流工程和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按照“一个口岸、一个产业”的模式,进一步做强进境粮食、肉类、水果等功能性口岸,探索建立口岸交易平台。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完善配套功能,着力打造电子产业制造基地、大宗商品集散基地、跨境电商龙头基地、保税维修检测基地,力争跻身中部地区综保区第一方阵。开展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先行先试,探索推行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关政策,加快建成国际贸易

24、“单一窗口”。加强九江港与九江经开区等产业园区一体化联动发展,促进港口与园区良性互动、互促共荣。积极融入大南昌都市圈建设。充分发挥九江在大南昌都市圈的关键支撑作用,持续深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创新平台、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对接协作,促进各种资源要素顺畅流通。全力将赣江新区共青组团、永修组团打造成为融入大南昌都市圈的“火车头”,重点推进共青城基金小镇、吴城候鸟小镇、数字经济产业园、九江星火工业园等重大平台建设,打造若干特色明显、潜力巨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用好九江市大南昌都市圈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和大南昌都市圈市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动推进重大项目和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全力将九江

25、打造成为大南昌都市圈对接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全力推进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建设。充分发挥九江沿江临港的独特优势,加强与湖北武汉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对接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赣鄂共建产业合作区,深入开展九江、黄石、鄂州、黄冈四市区域协作,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要素自由流动、生态文明建设、医疗卫生服务等重点领域协调联动,争取重大项目和事项纳入省级层面统筹推进。支持鼓励“飞地经济”发展,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探索资源共享、抱团共赢的新合作模式,推动关联产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第三节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坚持因地制宜、

26、分类指导,着力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大力推进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美丽乡镇建设,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建立健全以县为单元统筹城乡的发展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县城在县域城镇体系中的辐射带动能力。深入开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赶超倍增行动,依托各地独特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区位条件,每个县(市、区)确定1个首位产业、2-3个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工业强县、农业强县、服务业强县、旅游名县和生态标杆县,全力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大力推进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县、乡村振兴示范县等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加快补齐交通、教育、医疗、养老、供水排

27、水、综合管廊、物流配送、社区服务等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弱项,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推进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小(城)镇连接城市和农村的轴心作用,加大对重点特色小(城)镇的培育支持力度,加快形成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局面。推进产(城)镇融合发展,健全特色小(城)镇用地、投资、信贷等支持政策,做精做强主导特色产业,提升环境质量、服务功能和文化内涵,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分类分批、梯次推进特色小(城)镇的培育创建,争创国家级、省级特色小(城)镇。打造海会镇

28、等若干个特色小(城)镇示范标杆,为全市特色小(城)镇建设作出科学指引、提供典型经验。推动美丽乡镇建设。深入开展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以“十四五”省、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所在乡镇为载体,加快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政策制度体系,努力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精品乡镇。坚持建管并重,着力解决环境脏乱差、功能设施滞后、特色缺失、管理薄弱等问题,不断推动乡镇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彰显特色,让乡镇成为人们向往的宜居幸福家园。加强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合理确定基础类、提升类、示范类乡镇建设目标任务,重点推动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小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等乡镇创建省级美丽乡

29、镇示范镇。第四节 构建高效协同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按照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港口、铁路、公路、航空、过江通道等规划建设,打造涵盖港口航运、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的综合性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与九江城镇发展格局相适应的交通网络布局。加快推进港口资源整合优化。加快完善水港运输体系,以彭泽港区、城西港区两大枢纽港区为依托,推动瑞昌港区、城东港区、湖口港区等联动发展。推进彭泽红光作业区、矶山作业区、彭郎矶作业区、赤湖作业区等疏港公路和城西港区、彭湖港区铁路专用线建设,打造以港口为核心、公铁为配套的无缝衔接集疏运体系。加大鄱阳湖及内河库区港口码头建设扶持力度,建成鄱阳湖区砂石港口物流中心。加强港

30、口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港口码头。积极推进铁路大通道建设。着力提升铁路建设等级与规模,加快构建快速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经济圈、海西经济区等重要区域的高速铁路通道,形成“一纵、一横、两斜、一联”多层次、放射性、强连通的高速铁路网。加快建成安九客专、昌九客专,积极推动长九铁路、九池铁路建设,扎实推进常岳昌铁路前期工作,深入开展咸修吉、武咸昌、九鄱鹰铁路规划研究,打造区域性高铁枢纽。完善环鄱阳湖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络,推进昌北机场至德安段、共青城至西海段两条市域(郊)铁路建设,实施铜九铁路电气化改造及合九铁路扩能改造,加快形成放射状城际铁路网络

31、。加快推进环庐山轨道旅游线示范线工程,适时启动城市轻轨谋划建设,逐步提高轨道交通在城市通勤中的比重。构建市域快速公路环网体系。推动构建“两横五纵多联”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健全以“国省道为主干线、县道为次干线、乡道为辐射线”的公路路网体系。加强中心城区与县级城市在交通干线、高速公路方面的连接,加快打通瓶颈路段、提升公路等级。大力推进国省道升级改造,加强普通国省道与高速公路互联互通,提高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通达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公路网络建设,强化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及时改造危桥、危坡、险段,提升农村公路安全通行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快跨江过湖新通道建设。充分认识跨江过湖通道对促进跨江融合、

32、南北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快建成通行便捷、航运顺畅、衔接有序的跨江过湖通道体系。全力推进新一轮跨江过湖通道建设,进一步贯通南北交通网络,实现更快捷方便地通达武汉都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等经济较发达地区。重点推进九江至黄梅、宿松、武穴等地跨江过湖新通道建设,解决节假日跨江过湖通道拥堵不畅的问题,满足百姓方便快捷的出行需求。持续提升航空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九江庐山机场旅游客运和货运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九江庐山机场在江西省“一主一次七支”4的机场格局中的作用和地位。推动九江庐山支线机场改造升级,加深与鄂州机场等国内货运枢纽机场合作,加快建成空铁快线(机场至九江南站)、空港快线(机场至城西港区

33、)等客货运专线,整体提升九江庐山机场货运能力。抢抓江西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机遇,加快推进共青城、瑞昌、修水等通用机场建设,积极开拓通航旅游、应急救援、抢险救灾、森林防火、农林作业、航空测量、短途运输、通航培训等通航服务市场。专栏2 “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设施重点建设工程(一)港口码头重点建设工程。推进九江港码头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九江港彭泽港区矶山作业区矶山园区公用码头、九江港庐山港区濂溪赛得利综合码头、九江港庐山港区濂溪九宏综合码头、九江港城西港区滚装码头、九江港星子港区沙山综合码头、九江港彭泽港区马当危化码头、九江港瑞昌港区金丝港作业区码头整合提升、九江彭湖国际港湖口银砂湾货运码头、九江港

34、彭泽港区红光作业区综合枢纽码头、九江港赤湖港区公用码头等工程建设。(二)高速铁路重点建设工程。加快形成“一纵、一横、两斜、一联”的高速铁路网。“一纵”:建成安九客专、昌九客专,形成京港澳南北高铁主通道。“一横”:推动长九铁路、九池铁路建设,与武九客专形成连接长三角、武汉都市圈的东西沿江高速主通道。“两斜”:推进常岳昌铁路前期工作,形成西北、川渝至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斜向高速通道;做好九鄱鹰铁路规划研究,形成西接武汉、郑州等中原地区,东联鹰潭达海西经济区斜向高速通道。“一联”:做好咸修吉铁路规划研究,形成九江与武汉都市圈、海西经济区的高铁区域连接线。(三)高速公路重点建设工程。加快形成“两横五纵

35、多联”的高速公路主骨架。“两横”:加快推进杭瑞高速、都九高速、彭湖高速为“一横”,修平高速、永武高速、杭瑞高速为另“一横”的横向高速公路建设。“五纵”:加快推进宿九高速、福银高速为“一纵”,大广高速、阳新至武宁至靖安高速、都南高速、彭泽至东乡高速为其他“四纵”的纵向高速公路建设。“多联”:加快推进武阳高速、武宁至通山高速、麻阳高速、德安-武宁高速(都九西延)、修水至铜鼓、通城-铜鼓高速等其他重要高速公路建设。(四)跨江过湖重点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武穴至瑞昌跨江通道G220改线、合安九高铁跨江通道阜九高铁和安九高铁、九江至小池跨江通道城市道路、九江至黄梅跨江通道G347和绕城高速、宿松至彭泽跨江通

36、道、彭泽至东乡高速公路和安庆至九江高速公路、彭泽至望江跨江通道江西S214、安徽S471和安徽S246、九江至湖口过湖通道G351等跨江过湖通道规划建设。(五)民航重点建设工程。庐山机场方面:着力提升庐山机场客货运能力,加快推进九江庐山支线机场升级改造,加快推进空铁快线(机场至九江南站)、空港快线(机场至城西港区)等客货运专线建成运营。通用机场方面:抢抓江西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建设机遇,加快推进共青城、庐山西海(巾口)、修水、瑞昌、武宁、都昌通用机场建设。第四章 高品质打造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城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市域特色、发挥特有优势、面向未来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丰富城市内涵,

37、将九江建设为具有自然生态美、历史人文美、智慧文明美的现代化城市,提升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第一节 打造舒适宜居的魅力城市以科学化、便捷化、人性化为导向,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要求,努力打造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舒适宜居的现代化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展现“九派浔阳”之魅力。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对城区内功能偏离需求、利用效率低下、环境品质不高的存量片区进行更新改造,复兴老旧空间、提升功能品质、释放发展活力。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建立健全居民合理分担、单位投资、市场运作、财政奖补等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切实解决老旧小区设施破损老化、环境脏

38、乱差等问题。改造一批老旧街区,培育“购物+美食+旅游+休闲+娱乐”一体化复合型消费链条,推动特色街区、商业步行街品质化、高端化、业态多元化发展。“一村一策”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合理确定拆迁方式和补偿,引导将其改造成为城市社区或政策性住房、商业综合体等其他空间。按照“水通、路平、树绿、墙美、灯亮、线齐、窗明、畅通、有序”的要求,全面改造提升城市背街小巷。专栏3 “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工程(一)老旧小区改造。“十四五”时期启动实施2000年底后建成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到2025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共402个。(二)老旧街区改造。完善

39、老旧街区配套设施、依托老旧街区历史风貌,注入人文元素、推动产权转移、实现功能变换,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文化街区、特色旅游街区、商业步行街区、风情酒吧街区、特色餐饮街区,大力发展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健康消费和时尚消费,焕发人气活力,释放消费潜能。(三)城中村改造。在政府引导下,建立工商资本与农民集体合作共建模式,建立分享共担的城中村改造利益分配机制,因地制宜改造一批城中村。(四)背街小巷整治。按照“水通、路平、树绿、墙美、灯亮、线齐、窗明、畅通、有序”的要求,全面开展违规占道、车辆乱停、违法建设、工地乱象、架空线缆等整治工作,到2021年底实现100%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背街小

40、巷整治经验。完善市政公用设施。持续优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优化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级配,优化城市公交线路、站点布局,完善定制公交、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健全以配建停车场为主、公共停车场为辅、路侧停车位为补充的停车设施体系,在停车矛盾突出区域,合理利用有限空间布局建设地下停车场和地面、地上立体停车场,推进住宅小区和机构停车位有偿错时共享。加快推进全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用户居住地停车位、单位内部停车场、公交、公共停车场等主体配建专用充电基础设施,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模式试点示范。有序推进综合管廊建设,优化“干线、支线、缆线”管廊供给结构,在高铁新区、赛城湖新城等新区新城全面施行地下

41、综合管廊模式,建立各类管网强制入廊机制。布局建设一批集运输、仓储、加工、包装、分拨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配送中心,扩大配送投递设施覆盖面,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专栏4 “十四五”时期市政公用设施优化工程(一)公交出行。优化城市公交线路、站点布局,有条件的城市道路要划定公交专用道,全面推进公交首末站、公交候车亭等项目。到2025年,力争实现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内覆盖率达100%,城区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0%以上。(二)停车场。新建一批城市公共停车场,鼓励单位利用自有用地建设停车场,推广利用城市支路作为夜间限时间歇性停车位,推进住宅小区和机构停车位有偿错时共享。到2025年,城市停车位与汽车

42、保有量之比提高到1以上。(三)充电设施。推进用户居住地停车位、单位内部停车场、公交、公共停车场等主体配建专用充电基础设施。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须按100%预留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安装条件,确保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得到保障。积极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模式试点示范。(四)综合管廊。明确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维护管理机制及各单位、各部门的权责。进一步优化和集约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统一规划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纳入综合管廊建设,加强现有管线和附属设施的普查管理和改造优化。(五)配送中心。布局一批集运输、仓储、加工、包装、分拨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配送中心,加快城东粮食配送

43、中心、城东智慧物流配送中心、光大天赢快递配送中心等配送中心建设,加快布设主要面向家庭用户和单位职工等消费群体的智能快件箱、智能快递柜。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结合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和增长趋势,统筹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高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科学布局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实现就近入学入园,加强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入推进健康九江建设,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体系,加快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积极发展分级诊疗模式,提升中医药治未病等能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

44、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综合性托育服务和社区托育服务,鼓励幼儿园发展托育一体化服务。健全城市无障碍设施,加强残疾人服务保障。推进宜居社区建设,积极争取宜居社区建设试点,优化社区生活服务网络,完善社区配送投递、超市、菜站(场)等便民设施和家政等便民服务,打造15分钟便捷生活圈。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引入市场机制,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规模,实现供给主体和方式多元化。专栏5 “十四五”时期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一)教育服务。打造江西省教师教育改革试验区。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推进城乡中小学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普遍达标,补齐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短板。多渠

45、道增加普惠性幼儿园供给,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实现每个乡镇至少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到2025年,基本解决“入园难”和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统筹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加大对教育薄弱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支持力度,到2025年,高中阶段普及率达98%。加快发展“互联网+教育”,建设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教育平台。(二)医疗服务。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县级综合医院急诊、呼吸、重症、肿瘤、心脑血管、感染性疾病诊疗能力,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促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加快建设九江区域(赣鄂皖)中医医疗中心和中医专病(科)区域诊疗中心,支持共青城中医院建

46、设,提升中医医疗机构治未病等服务能力。强化医教协同,加强全科、儿科、产科、精神科、老年医学学科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养老服务。夯实公办养老院的兜底功能。支持具有教育培训或疗养休养功能的机构转型发展养老服务,加强对护理型、连锁型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扶持。深化“党建+农村养老服务”,健全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四)托育服务。多元化增加托育服务供给,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积极开设托班,支持有条件的民办幼儿园转型为婴幼儿照护机构。综合利用社区公共

47、服务资源,拓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功能。(五)残疾人服务。加强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维护,及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提供服务。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重度残疾人医疗报销制度。持续开展防盲治盲和防聋治聋工作。健全房地产长效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因城施策、分类指导,推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完善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两个体系,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构建以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保障性住房体系,促进保障对象从以城镇户籍家庭为主转向覆盖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方

48、式从以政府投入为主转向政府政策支持、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培育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积极推行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完善公租房货币化补贴政策,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探索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实现租购同权。探索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鼓励房企发展产城融合项目,探索推行产业园区合作共建等模式。第二节 打造悠然自得的旅游名城按照“一心、两核、全域”5的总体布局,坚持山区、湖区、沿江、沿路“片区联动”,推进景区旅游、城区旅游、乡村旅游“三箭齐发”,大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旅游名城。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全力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强化历史文化保护的规划建设管理,分批做好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加强文物和文物古建筑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整改。加强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强化与周边长江流域城市深入合作,深度挖掘研究长江文化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