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意涵

2020-12-11 14:52:24   |  530 人气
知识点32、自由组合规律 “9:3:3:1”及其变式 1 P F1 F2 AABB 双显纯合 aabb 双隐纯合 AaBb 双显杂合 A_B_ 双显 aaB_ 单显1 A_bb 单显2 aabb 双隐 9331 自由组合定律的现象和本质: 现象:F2中双显:单显1:单显2:双隐=9:3:3:1 本质: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表 现为自由组合。 2 • 当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同一性状? • 当这两对基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 当出现类似81:175这样的怪异比例? • 当比例数加和既不等于16,也不等于任何4n ? • 当显性表现形式并非完全显性? • 当非等位基因并非自由组合? 3 基因互作￿型比率相当于自由￿合比率 ￿性互￿9∶79∶(3∶3∶1) 累加作用9∶6∶19∶(3∶3)∶1 重叠作用15∶1(9∶3∶3)∶1 ￿性上位12∶3∶1(9∶3)∶3∶1 ￿性上位9∶3∶49∶3∶(3∶1) 抑制作用13∶3(9∶3∶1)∶3 1、基因互作 4 • 1、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显性性状,A/B 不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隐性性状(显性互 补)。 • 2、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显性性状,只 存在一个时,表现为中间性状,均不存在 不时,表现为隐性性状(累加作用)。 • 3、A或B存在时,均表现为显性性状,都不 存在时,表现为隐性性状(重叠作用) 9:7 9:6:1 15:1 1、基因互作 5 • 4、A存在时,表现为性状1,A不存在时,B 存在,表现性状2,均不存在时,表现为性 状3(显性上位)。 • 5、aa存在时,表现为性状1,存在A时,同 时存在B,表现为性状2,存在A但不存在B 时,表现为性状3(隐性上位)。 • 6、某基因B的存在会抑制基因A的表达(抑 制作用)。 12:3:1 9:3:4 13:3 1、基因互作 6 • (2012年上海)30.某植物的花色受不连锁的两对 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 图11所示,此外,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 用。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 个体杂交得到F1,则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 及比例是 • A.白:粉:红,3:3 :10 • B.白:粉:红,3:1 :12 • C.白:粉:红,4:3 :9 • D.白:粉:红,6:1 :9 C 例 7 •(2010新课标)某种自花授粉植物的花色分￿白色、￿ 色和紫色。￿有4个￿合品种:1个紫色(紫)、1个￿色( ￿)、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4个品种做￿交￿￿, ￿果如下: •1:紫￿,F1￿紫,F2￿3紫∶1￿; •2:￿白甲,F1￿紫,F2￿9紫∶3￿∶4白; •3:白甲白乙,F1￿白,F2￿白; •4:白乙紫,F1￿紫,F2￿9紫∶3￿∶4白。 •￿合上述￿￿￿ 果,￿回答: 假设aa上位 AABB AAbb AAbbaaBB AABb AaBb aaBBaabbaaBb aabbAABBAaBb 例 8 •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 (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 。 • (2)写出实验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 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 • (3)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2(红白 甲)得到的F2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2中紫花植株所结 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 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 株系中有4/9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 自由组合定律 注意aa上位和bb 上位同时考虑。 2:红白甲,F1为紫,F2为9紫∶3红∶4白; AAbbaaBB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1 2 2 4 紫:红:白=9:3:4 9 • 思考:基因互作后测交的比例? – 如显性互补?隐性上位? 10 2、数量遗传 • 任何一个显性基因的存在均会增加性状的表现度 01234 aabb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12 2 12 21 1 4 1 : 4 : 6 : 4 : 1 11 • (2012上海)小麦粒色受不连锁的三对基 因A/a、B/b、C/c控制。A、B和C决定 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 叠加性,a、b和c决定白色。将粒色最浅和 最深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的自交后代中 ,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 概率是 • A.1/64 B.6/64 • C.15/64 D.20/64 例 B 12 3、致死基因 • 由于致死基因的作用,使个体或配子死亡 ,杂交后代偏离孟德尔比率。 • A显性纯合致死: • a隐性纯合致死: • A/B显性纯合致死: 6:2:3:1 9:3 4:2:2:1 …… 13 • “分离”的观点解决自由组合的问题 • Aa • 3种基因型(1:2:1) • 2种表现型(3:1) 4、多对等位基因 n对等位基因 (1:2:1)n (3:1)n 14 •(2011全国课标,32)某植物￿花和白花￿￿相￿性状 同￿受多￿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 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性基 因￿(即A_B_C_……)才开￿花,否￿开白花。￿有甲 、乙、丙、丁4个￿合白花品系,相互之￿￿行￿交, ￿交￿合、后代表￿型及其比例如下: •根据￿交￿果回答￿￿。 •(1)￿种植物花色的￿￿符合哪些￿￿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中,植物的花色受几￿等位基因的控制,￿ 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81/256=(3/4)4 16 • 思考:另外,用“分离”的观点可以解决很多 的问题,比如:当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时,某一对显性表现非完全显性,而是不 完全显性?共显性? 17 • 豌豆的红花对白花是显性,长花粉对圆花粉 是显性。现有红花长花粉与白花圆花粉植株 杂交,F1都是红花长花粉。若F1自交获得200 株F2植株,其中白花圆花粉个体为32株,则 F2中杂合的红花圆花粉植株所占比例是 A.7% B.8% C.9% D.10% 例 5、非自由组合 B 18 •(2011四川卷)小麦的染色体数￿42条。下￿表示小麦 的三个￿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成:Ⅰ、Ⅱ表示 染色体,A￿矮杆基因,B￿抗矮黄病基因,E￿抗条斑 病基因,均￿￿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 种偃麦草￿交后,￿多代￿育而来(￿中黑色部分是来 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例 19 •(1)乙、丙系在培育￿程中￿生了染色体的________￿ 异。￿￿象如在自然条件下￿生,可￿________提供 原材料。 结构 生物进化 20 •(2)甲和乙￿交所得到的F1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会 ,￿基因A与a可随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F1自交所 得F2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表￿抗矮黄病的基 因型有________种。 A为矮杆基因 B为抗矮黄病基因 E为抗条斑病基因 均为显性 同源染色体 A 9 aaB- AA/Aa/aa BB/BO/OO 2 21 •(3)甲和丙￿交所得到的F1自交,减数分裂中Ⅰ甲与Ⅰ丙 因差异￿大不能正常配￿,而其他染色体正常配￿,可 ￿察到________个四分体;￿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 ￿生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 ________条染色体。 A为矮杆基因 B为抗矮黄病基因 E为抗条斑病基因 均为显性 20 4 22 22 •(4)￿(2)中F1与(3)中F1￿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 机会和可育性相等,￿生的种子均￿育正常,￿后 代植株同￿表￿三种性状的概率￿________。 A ABAOaBaO AO E^aO AE^aO OO 3/16 23 ℡℡℡℡℡℡℡℡℡℡℡℡℡℡℡℡℡℡℡℡℡℡℡℡℡℡℡℡℡℡℡℡℡℡℡℡℡℡℡℡℡℡℡℡℡℡℡℡℡℡℡℡℡℡℡℡℡℡℡℡℡℡℡℡℡℡℡℡℡℡℡℡℡℡℡℡℡℡℡℡℡℡℡℡℡℡℡℡℡℡℡℡℡℡℡℡℡℡℡℡℡℡℡℡℡℡℡℡℡℡℡℡℡℡℡℡℡℡℡℡℡℡℡℡℡℡℡℡℡℡℡℡℡℡℡℡℡℡℡℡℡℡℡℡℡℡℡℡℡℡℡℡℡℡℡℡℡℡℡℡℡℡℡℡℡℡℡℡℡℡℡℡℡℡℡℡℡℡℡℡℡℡℡℡℡℡℡℡℡℡℡℡℡℡℡℡℡℡℡℡℡℡℡℡℡℡℡℡℡℡℡℡℡℡℡℡℡℡℡℡℡℡℡℡℡℡℡℡℡℡℡℡℡℡℡℡℡℡℡℡℡℡℡℡℡℡℡℡℡℡℡℡℡℡℡℡℡℡℡℡℡℡℡℡℡℡℡℡℡℡℡℡℡℡℡℡℡℡℡℡℡℡℡℡℡℡℡℡℡℡℡℡℡℡℡℡℡℡℡℡℡℡℡℡℡℡℡℡℡℡℡℡℡℡℡℡℡℡℡℡℡℡℡℡℡℡℡℡℡℡℡℡℡℡℡℡℡℡℡℡℡℡℡℡℡℡℡℡℡℡℡℡℡℡℡℡℡℡℡℡℡℡℡℡℡℡℡℡℡℡℡℡℡℡℡℡℡℡℡℡℡℡℡℡℡℡℡℡℡℡℡℡℡℡℡℡℡℡℡℡℡℡℡℡℡℡℡℡℡℡℡℡℡℡℡℡℡℡℡℡℡℡℡℡℡℡℡℡℡℡℡℡℡℡℡℡℡℡℡℡℡℡℡℡℡℡℡℡℡℡℡℡℡℡℡℡℡℡℡℡℡℡℡℡℡℡℡℡℡℡℡℡℡℡℡℡℡℡℡℡℡℡℡℡℡℡℡℡℡℡℡℡℡℡℡℡℡℡℡℡℡℡℡℡℡℡℡℡℡℡℡℡℡℡℡℡℡℡℡℡℡℡℡℡℡℡℡℡℡℡℡℡℡℡℡℡℡℡℡℡℡℡℡℡℡℡℡℡℡℡℡2(最大阻值为50Ω),单刀双掷开关,用防水绝缘材料包裹的热敏电阻RT,导线若干。已知该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为RT=2t-10(Ω),实验步骤如下: a.按照电路图连接好实验器材; b.为不烧坏电流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调节到a端;然后将单刀双掷开关掷于c端,调节滑片P,使电流表指针指在满刻线位置,并在以后的操作中使滑片P位置不变; c.将单刀双掷开关掷于d端,根据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计算出电流表刻度盘各个电流值对应的温度值,重新标注刻度盘,改装成温度计; d.在容器中倒入适量的热水,随着热水温度的下降,读岀对应的温度值。 (1)根据实验要求,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选填“R1”或“R2”)。 (2)该温度计能够测量的温度不能低于______℃;当电流表示数为0.24A时,对应的温度值为______℃;热水温度t与电流I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t=______℃。 (3)改装后的刻度盘的特点是低温刻度在刻度盘的______(选填“左”或“右”)侧。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在物理学中, A、帕斯卡是压强的基本单位,符号是Pa,并且1Pa=1N/m2.故A不符合题意; B、米每秒是速度的基本单位,符号是m/s。故B不符合题意; C、千克每立方米是密度的基本单位,符号是kg/m3.故C符合题意; D、克每立方厘米是密度的常用单位,符号是g/cm3.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作答。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容易解答。 2.【答案】B 【解析】解:发烧时、天晴时、煮茶时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钻木时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的,故B正确。 故选:B。 本题抓住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热传递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形式。 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属于基础知识。 3.【答案】A 【解析】解:A、“满架蔷薇一院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符合题意; B、“夜半钟声到客船”说明声音靠空气传播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人面桃花相映红”说明桃花只反射红光,故C不符合题意;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与物体的运动有关,与分子的运动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4)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 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是考查学生对诗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的理解,是中考的热点。 4.【答案】B 【解析】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鼓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则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正确; C、鼓声的音色与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有关,故C错误; D、不同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可以根据音色来区分鼓声和其他乐器声,故D错误。 故选: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它决定声音响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其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不同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 此题考查了声音传播和音调、响度的区别,是一道基础题。 5.【答案】C 【解析】解:A、冰层变薄,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地上的水很快变干是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树枝上形成雾凇,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物质由气态放热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6.【答案】A 【解析】解:根据“计步器”的特点可知,磁铁在管中反复运动,切割线圈而产生电流。因此,计步器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产生电流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成了电能。 A是电磁感应现象;BD利用的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原理;C是电流的热效应;故A正确。 故选:A。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这一过程中,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明确这一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 A、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人和滑板滑行的速度越快,但人和滑板的质量不变,所以其惯性不变,故A说法错误。 B、滑板底部安装有滚轮,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安装滚轮时对地面的压强也增大了,但这不是目的,故B说法错误。 C、人对滑板的压力和滑板对人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不是一个受力物体,不是平衡力,故C说法错误。 D、人和滑板从运动到静止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人和滑板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1)从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考虑。 (2)安装滚轮是一种滚动摩擦,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摩擦力减小。 (3)从平衡力的四个条件进行分析。 (4)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变化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都需要力。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只是在受力物体上不同,学生很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 8.【答案】C 【解析】解:A、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电流磁效应是奥斯特发现的;故A错误。 B、帕斯卡是做了一个“裂桶实验”,最先用实验测出大气压的托里拆利;故B错误。 C、伽利略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故C正确。 D、焦耳用实验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通电时间成正比;故D错误。 故选:C。 A、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电流磁效应是奥斯特发现的; B、帕斯卡是做了一个“裂桶实验”,最先用实验测出大气压的托里拆利; C、伽利略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D、焦耳用实验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通电时间成正比。 该题考查物理学史中初中阶段涉及的物理学家与其贡献。 9.【答案】D 【解析】解:由题知,要电路消耗电功率增大,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由电功率公式P=U2R可知,应减小电路的总电阻,结合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可知,需要并联一个电阻;由于电路消耗电功率的增加量较小,所以由P=U2R可知,需要并联一个较大的电阻; 故选:D。 由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2R可知:电压不变,当总电阻减小时,电路的总功率增大;当总电阻增大时,电路的总功率减小。 本题综合考查电路中总电功率和总电阻的关系以及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熟练掌握串、并联电路电阻变化的规律即可轻松解题。 10.【答案】D 【解析】解: 由题知,两个圆柱形容器相同,底面积相同,液体深度h甲ρ乙; 由于小球的密度未知,则: ①若ρ球≥ρ甲,则小球在甲乙液体中处于下沉,处于浸没状态,排开甲乙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F1>F2; ②若ρ甲>ρ球≥ρ乙,则小球在甲液体中漂浮,在乙液体中下沉,则F1=G,F2≤G,则F1≥F2; ③若ρ乙>ρ球,则小球在甲乙液体中都出处于漂浮状态,则F1=G,F2=G,则F1=F2; 由此分析可知:F1≥F2,F1不可能小于F2。 故选:D。 (1)由题知,两个圆柱形容器相同,底面积相同,知道液体深度关系,利用V=Sh可知液体的体积关系,又知道甲液体的质量等于乙液体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可以得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 (2)由于小球的密度未知,分ρ球≥ρ甲、ρ甲>ρ球≥ρ乙,ρ球<ρ乙三种情况,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即可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小球的密度未知,需要分别讨论解答。 11.【答案】相等 增大 不变 【解析】【分析】 (1)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 (2)能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解答】 解:抛出时甲乙两球质量相等,速度相等,动能相等;高度相同,重力势能相同,故机械能相同;甲球在空中下落时,甲球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乙球上升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是守恒的。 故答案为:相等;增大;不变。 12.【答案】0.585 1 35.1 【解析】解: (1)由交通标志牌可知,隧道长s=585m=0.585km, 车速不得超过60km/h=60km60min=1km/min; (2)最快速度v=60km/h, 由v=st得汽车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最短时间: t=sv=0.585km1km/min=0.585min=35.1s, 如果不违反交通规则,汽车至少需要35.1s。 故答案为:0.585;1;35.1。 由标志牌上的数据可得隧道长;根据1h=60min进行单位换算; 根据公式t=sv可求汽车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最短时间。 本题考查的是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以及对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会看图、认图,所以要给学生实际考查的机会学习交通标志,弄清含义。 13.【答案】10 缩小 照相机 【解析】解:由表格中数据知,当物距等于20cm时,像距等于20cm,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2f=20cm,f=10cm; 物距u=27cm时,满足u>2f条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故答案为:10;缩小;照相机。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的物距和像的性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照相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投影仪; u
上一篇:货币战争打响!!!

下一篇:央行行长易纲:央行将继续探索利用金融科技发展绿色金融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其他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