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如何编写前列腺治疗仪项目可行性分报告模板.docx

上传人:倪子 文档编号:1037332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7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编写前列腺治疗仪项目可行性分报告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如何编写前列腺治疗仪项目可行性分报告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如何编写前列腺治疗仪项目可行性分报告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如何编写前列腺治疗仪项目可行性分报告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如何编写前列腺治疗仪项目可行性分报告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知人論世與以意逆志 朱熹對孟子萬章篇兩項原則的詮釋學 解釋 林維杰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助研究員 一、前言 本文嘗試分析在諸家注解的參照下,朱熹對孟子萬章篇兩項原則 知人論世與以意逆志如何開展其特殊的詮釋學工作。 在知人論世方面,萬章下認為尚友於古人的途徑除了頌詩、讀書之 外,還得論古人之世。本文先討論了趙岐與吳淇、張南軒與黃宗羲兩組的不 同觀點,前一組把世訓為古人身處的歷史環境,且應就古人的詩、書等作品之外 來論此環境;後一組則解世為古人的行事之跡(迹),並該入於詩、書等作品之 中以考其行。然後分析朱子介於兩者之間的觀點(所考之行跡乃在作品之外), 以及處於歷史與文本之間的張力關係下,解

2、讀古人(作者)心志意向的不同詮釋 立場。 在以意逆志方面,萬章上藉著孟子與咸丘蒙的一段對話(舜以有德 者而任國君,堯及瞽瞍是否皆應視為舜的臣子),提出解讀詩篇應照顧上下文脈 絡(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並以文章意旨探求作者心志(以意逆志)。對 這段話的解釋,朱熹與趙岐以為是以讀者之意逆測詩人之志,強調的是讀者 本文係國科會計畫 NSC 9-11-H-001-00-MY 成果(第二年)之一。兩位匿名審查人 的細心指正,謹此致謝。 -109-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三十二期 00 年 月 頁 10910 中央研究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與作者之意、志;吳淇則認為應以詩人之意逆測詩人之志,側

3、重詩人之志 意。但由於受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的前提所節制,因而志意的探求最終 都回到文本。 最後是這兩項原則之間是否可能建立起某種聯繫的討論。有清一代的吳淇、 顧鎮與王國維皆主張以意逆志之前應先知人論世。對吳淇而言,以意 逆志所建立之文本理解(不以文害辭)的前提,在知人論世的對照下,必 須加入歷史條件,這一歷史理解的提出,同時也瓦解了文本理解的唯一性。而朱 子雖未建立起這兩項原則的內部關連,但也同樣面臨解讀歷史與解讀文本的優先 性競爭,且還因著個人行跡之小歷史的注重而引發作者理解與文本理解之間的對 立。 二、知人論世的兩種解釋立場 孟子萬章篇有兩條常為學者提到的原則,分別是出於上篇的以意逆

4、志與下篇的知人論世。各種文論(文學思想史與文學批評)常可見到對這 兩條原則的探索,近年來興起的儒學經典詮釋範疇,學界亦有不少討論。特 別是就後者而言,其討論的內容不僅針對此兩原則在經典詮釋範圍內扮演的角 色,同時也涉及兩者之間能否存在著一種內在關係。在論述的順序上,本節先討 論下篇的知人論世,再分析上篇的以意逆志,原因在於清代學者(吳 淇、顧鎮、王國維)所發展出來的內在邏輯:知人論世是以意逆志的條件(見最 後一節)。先看知人論世,原文是: 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 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 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5、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1 這段文字與善士的尚(上)友、交友相關。交友必須知其人,孟子把同時代 (鄉、國、天下)的交友情況擴大到古代,從而點出尚友於古人(亦涵蓋理 解古人心志)的途徑除了頌詩、讀書等現存文本之外,還得論古人之世。但 何謂世?而古人的現存文本與古人之世兩者間的關係為何?原文還有解釋空間, 1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9 年影印阮元校 刻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本),卷 10 下,頁 1a-b。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三十二期 -110- 此即論其世之其與世兩字如何解讀。 首先,從其詩、其書與其世的語意來看,其字應該都是指古人,因此論其世 的重點是論古人之世而

6、非詩、書所處之世。論古人之世有兩種解讀的可能:一是 就古人的詩、書等作品之中以論其世,另一則是藉助詩、書等作品之外 的歷史途徑來論其世。對這兩種可能性,歷來各有不同的支持者,朱子與趙岐、 吳淇兩人的理解相近(作品之外),而張南軒與黃宗羲則偏向另一種解釋(作品 之中)。其次,世的歷史有大小之別,小的歷史脈絡可指古人的行事之跡 (亦可視為個人的生命史),大的歷史脈絡則可解釋成此古人身處的歷史環境。 歷史環境當然比行事之跡的範圍更為廣闊,而行事之跡則包含、收攝在大的環境 脈絡當中。對世的解讀,趙岐、吳淇亦相近,偏於大歷史,這種大的歷史背 景無法涵蓋在個人作品之中;朱子則傾向張南軒與黃宗羲所解釋之個人

7、行事,而 個人的行事並不只是單純的行事,其實更是其生命的紀錄。 先看前一組。趙岐對上述原文的注解是: 讀其書者,猶恐未知古人高下,故論其世以別之也。在三皇之世為上,在 五帝之世為次,在三王之世為下,是為好上友之人也。 讀古人書籍仍無法評論古人,必須另闢出路,其身處的三皇、五帝與三王等大 的歷史背景即是作品之外的出路。但這些歷史背景之獲得是否又重新回到 其他文獻等文本線索,以及古人其書是否處於這類歷史當中,則是另外的問題。 清人吳淇則在其六朝選詩定論緣起中先說選詩旨趣為余之專論詩 者,蓋尊經也,是六經以詩為稱首矣,其選詩中早有論經之意。他 又解析知人論世如下: 古人有詩、書,是古人懸以其人待知于

8、我;我有誦讀,是我遙以其知逆于 古人。是不得徒誦其詩,當尚論其人。然論其人,必先論其世者。苟 不論其世為何世,安知其人為何如人乎?余之論選詩,義取諸此,其六朝 詩人列傳,倣知人而作,六朝詩人紀年,又因論世而起云。 首先,從逆知古人先頌其書,不徒頌其詩且當再論其人、其世來看,已暗含知 人論世作為以意逆志的前提(參見後文)。再者,以然論其人,必先論 同前註,卷 10 下,頁 1b。 清吳淇:緣起,六朝選詩定論(濟南:齊魯書社,001 年四庫全書存目 叢書補編,第 11 冊影印清刻本),卷 1,頁 1b-a。 同前註,卷 1,頁 9a-0a。 知人論世與以意逆志朱熹對孟子萬章篇兩項原則的詮釋學解釋

9、-111- 其世者觀之,在頌詩之外,讀者還必須論其世才能夠得知其人,其世不在詩篇 等作品之中呈現(須另謀作品之外),因而需要列傳與紀年等理解詩篇的輔助之 作。用以知人的列傳較似著重個人的事跡,但論世之紀年因為涉及朝代編年等問 題,無法只用個人經歷加以涵蓋,況且何世一詞也已透露大歷史的味 道。至於吳淇之列傳與紀年等作品的撰寫,是基於哪一些材料,則同樣未作說 明。 不同於趙岐與吳淇,張栻(南軒)在孟子說中的解釋為: 夫世有先後,理無古今,古人遠矣,而言行見於詩、書。頌其詩,讀其 書,而不知其人,則何益乎?頌詩讀書,必將尚論其世,而後古人之心, 可得而明也。 此段特別提出言、行問題,並以為兩者不分設

10、,言並非詩、書,而是表現在詩、 書中的古人之言。古人之世雖遠,但記載言、行之小的生命史乃呈現在今世 所存的作品之中,況且理無古今,故可由詩、書以論其世、以明其心。換言 之,這段文字指明了:由詩、書等文本才可知人,而言行一詞正是把問題意 識圈限於個人領域。在黃宗羲(棃洲)的孟子師說,亦可得見類似的論點: 古人所留者,唯有詩、書可見。頌詩、讀書正是知其人,論其世者,乃頌 讀之法。古人詩、書不是空言,觀其盛衰以為哀樂,向使其性情不觀於世 變浮沈蝣晷,便不可謂之善上矣,非既觀其言,又考其行也。 棃洲在此同樣將言、行分設:詩、書為言,個人之行則在言當中;古人遠矣,唯 有詩、書之言可見其個人之行,論其世乃

11、在於考其行,留意書中之行, 則是理解詩人心志之法門。據此,亦可說不僅行不在文本之外,且唯有依循文 本,才能真正理解古人。與張、黃兩家的注解觀點相當,陳昭瑛認為這是指由 於古人已往,而惟留詩書作為交友的憑藉。這種唯有理解古人的作品以 作為交友的媒介,除了意謂著作品中的歷史視域,同時也將作品納入歷史而通向 歷史。陳昭瑛即進一步指出此段文字中存在著某種脈絡,並由此聯繫上對話: 知人論世說與經典詮釋的關係,一方面在於指出經典是處在其人其世的 宋張栻:孟子說(臺北:世界書局,19 年影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 第 0 冊),卷 ,頁 a。 清黃宗羲:孟子師說(上海:上海書店,199 年叢書集成續編,第 1

12、 冊 適園叢書本),卷 ,頁 b。 陳昭瑛:孟子知人論世說與經典詮釋問題,收入廖蔚卿教授八十壽慶論文集編輯 委員會編:廖蔚卿教授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00 年),頁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三十二期 -11- 脈絡 (context) 之中;另一方面也強調,詮釋中的理解(或詮釋作為理解) 是一種今人與古人之間的活生生的正在進行中的對話。這種脈絡具有歷史意 涵。古今能夠進行對話的基礎,即在於文本與歷史脈絡之間的連結;甚至可以接 著說,這種連結不僅指向存在於文本中的歷史脈絡,而且意謂文本與歷史的相 互涵攝,即文本的歷史化(由文本通向歷史)與歷史的文本化(歷史在文本之 中)。 上述兩種不同

13、的解讀立場,雖然都承認歷史的重要性,但一者以為詩、書並 非知人的有效途徑,故尚須脫離文本來考論歷史(趙、吳),另一者則主張 詩、書是唯一的憑藉(張、黃),而且還必須拓展出詩、書中個人行事意涵的歷 史性格。 從經典詮釋與詮釋學的角度來看,如果站在前一種文本與歷史分立的立 場,有三點須得強調:第一,上述注解(也包含孟子原文)的重點並不在古 人作品,而在對古人(心志)的理解。第二,詩、書等文本固然也算是理解 古人心意不可忽略的線索,但仍只是次要的,首要者是古人身處的歷史背 景。換言之,就(大)歷史脈絡與文本脈絡的競爭而言,是歷史重於文本。 結合第一、二點來看,歷史理解重於文本理解,而兩者的共同點都是

14、為了理解人 (古人)。第三,引申而論,古人的歷史環境是否也得通過其他文本(例如說 話語言的口傳或文字語言的文獻)才能掌握?原文與注解中並未交代,但如果 任何歷史最終也只能通過文本理解的途徑(歷史變體為文本,即歷史的文本 化),則誦讀作品與考論其世之間便可能不存在根本差別,即文本無異於歷 史9。此一意涵固然不在趙、吳兩人的考量之中,但可從中得到一極富辯證的 結論:歷史雖由其與文本的分立出發,最終仍沒有脫離文本,其中表現了文獻、 文本以至於語言的張力和強度。 同前註,頁 。經典詮釋論域中的對話,如果意指一般性的說話或對談,則問題不 大,例如朱子在讀書法中所言:做好將聖人書讀,見得他意思如當面說話相

15、似。 (見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00 年, 第 1 冊,卷 10,頁 1。)朱子語類中,類似說話或言語的文字不少,如果要掘發其 中的歷史意涵或脈絡,則可特別留意其中的古人語詞。至於對歷史與對話之雙重意涵 的著重,哲學詮釋學中的對話與視域概念是可以考慮的參考模式,特別是以下幾點:其 一,辯證法涉及的融合、揚棄與去中心化(遊戲)現象;其二,問與答的問題意識;其 三,對話者的身分(主體抑或意向視域的對話)。 9 其實古人的作品也算是歷史文獻,但從眾家作品外的注解立場來看,這類文獻的 歷史性格並不充分,只是作為理解的參照線索。 知人論世與以意逆志朱熹對孟子萬章篇兩項原則的詮釋

16、學解釋 -11- 如果站在後一種文本與歷史結合的立場,也有兩點可以考量:第一,不 管言、行是否分設,對古人心志的理解皆須由作品出發。第二,由於個人行 跡的小歷史即在於文本當中,因此並無歷史與文本的競爭問題,而是歷史在於 文本,也可視為另一種歷史的文本化或文本無異於歷史。 至於朱子的立場,則在兩組解讀之間。他認為古人自己的詩、書等文本並非 知人的有效憑藉,其注解是: 論其世,論其當世行事之迹也。言既觀其言,則不可以不知其為人之實, 是以又考其行也。夫能友天下之善士,其所友眾矣,猶以為未足,又進而 取於古人。是能進其取友之道,而非止為一世之士矣。 10 由行事之跡(迹)來看,其字指的是人。頌其詩、

17、書即是觀其言,觀其言還 不夠,必須再考其行(以知為人之實)亦即必須論其世,而其世即 是其行的表現。換另一個角度來看:言是作品,行不在言之中,即行不在作品之 中。這類言、行的分設與對比態度,論語公冶長中早有記載。宰予晝寢, 夫子不僅指責他是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還自認始吾於人 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朱子對 此的注語是:宰予能言而行不逮,故孔子自言於予之事而改此失,亦以重警 之也。11聽言而能信行當然不錯,但由言未必能至於行,宰予的惡例使夫子如 此重新整理其關係:必得觀其行,才能真知其言是否真誠(以行觀言)。這種言 不足而需觀其行(進而知其人)的立場

18、,亦表現在朱子對萬章的注語當中, 此或使得朱子如趙岐一般,認為論其世無法藉由讀其書來達成,必須兼重言 行,甚至以行知言,才可展現古人的心志,進而上友於古人。就此而言, 歷史(行事之跡)重於文本,並進一步將歷史的張力轉化為行為的強度。 孟子原文提出的知人途徑,兼攝了文本脈絡與歷史脈絡, 且文本(詩、書)理解在某種程度上必須讓位於歷史理解(而說到底,這兩者都 是為了人的理解)。至於此種讓位是否應該讓文本展現其歷史性格,抑或文本獨 立且輕於歷史,則有不同的解讀可能性。綜合觀之,趙、吳的立場是大歷史在 作品之外,張、黃是小歷史在作品之中,朱子則是小歷史在作品之外 (其實還有另一種可能,即文本應放在大的

19、歷史脈絡中解讀,此可視為趙、吳解 10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 年),頁 。 11 同前註,頁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三十二期 -11- 讀的延伸)。依據朱子在集注中的注解文字,文本與歷史兩個脈絡是分離 的,而且歷史還轉為行為,其首重行為脈絡,其次才兼及文本脈絡,歷 史則從中支援行為脈絡(文本輕於歷史)。歷史意識在孟子中佔有決定性的 分量,集注以及其餘諸家的注解並沒有逸出這個範圍。事實上,行為、文本 與歷史這三種脈絡皆可視為詮釋學的不同呈現模式,即文本詮釋學、行為 詮釋學與歷史詮釋學,後兩者甚至還可以在文本化的角度下把行為與 歷史視為廣義的文本詮釋學要素。 在朱子的解釋中

20、,知人論世表現了文本與(行為化的)歷史兩範疇的關 連性;而在以意逆志中,文本範疇如何與意、志產生聯繫,以及其與歷史是 否仍保持某種關係,是以下考察的重點。 三、關於以意逆志的初步說明 以意逆志可以視為對說詩時斷章取義的弊病而提出的興革原則。春 秋時說詩慣常斷章取義(文心雕龍章句),論語、左傳 皆有這種用詩傾向,如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餘取所求 焉。又如論語學而裏子貢引詩經衛風淇澳的如切如磋,如琢 如磨來談為學,還被夫子稱讚。學而的這兩句詩原是稱頌武公的夙夜不 怠,與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並無關連,故沈鯉說:孔子引詩,諸說皆 斷章取義,而其與商賜可與言詩,亦未嘗拘拘小序之說也,讀詩者 又何必深

21、辨焉。1賦詩者這種以詩感發其心志(陽貨:詩可以興)的 用詩而非解詩、不著重詩意與作詩者本意的風氣,至戰國時已有轉變,孟子之著 重脈絡且以意逆志(以文意逆作者之志)的解詩而非用詩傾向,即可視為這 種轉變的代表1。 1 明沈鯉:毛詩折衷序,收入黃宗羲編:明文海(北京:中華書局,19 年 影印涵芬樓鈔本),第 冊,卷 ,頁 a。 1 孟子雖有重視文本脈絡的解詩,然而亦有用詩的例子。如告子下孟子與公孫 丑論詩之小雅小弁與國風邶凱風為解詩,乃以文意逆作者之志,符合 詩旨。但梁惠王下與齊宣王談寡人有疾一段中,孟子對寡人好色所引的古 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大雅緜),本 謂

22、太王避難時有賢妃之助而得以克成王業,孟子則借而說當是時也,內無怨女,外無曠 夫。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乃是勉勵王好色並不重要,重要者在於內無無 知人論世與以意逆志朱熹對孟子萬章篇兩項原則的詮釋學解釋 -11- 關於以意逆志這條原則,趙岐、朱子與吳淇三人的注解也常為論者所引 用,它出現在咸丘蒙與孟子的一段對談(萬章上),大意是孟子認為咸丘蒙 論述上的根本錯誤在於斷章取義,以致於無法掌握詩人之志。由於這段文字比知 人論世較長,需要稍加說明:首先,咸丘蒙引了兩段話,第一段引用一句古語: 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接著申論:舜南面而立,堯帥諸侯 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孟子以為

23、此古語並非古代君子之言,而是 齊東野人之語也,並引堯典虞書:二十有八載,放勳乃徂落,百姓 如喪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換言之,若舜是國君,則堯過世時便不可能 享有君王待遇。咸丘蒙贊同孟論,卻又轉向舜與瞽瞍的君臣關係。咸丘蒙以為瞽 瞍雖為舜父,仍應執臣禮,他引另一段文字來強化己說: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詩經小雅北山)既然所有的人都應執臣 子之禮來服侍舜,瞽瞍自然也不例外。不料孟子又認為咸丘蒙錯解,北山之 意應為:勞於王事,而不得養父母也。並以小雅上述文字的下一句話來 佐證:此莫非王事,我獨賢勞也。換言之,咸丘蒙忽略上下文,故以父子類 比於君臣,而孟子則留意到上下文脈絡,故

24、著重父子關係中的孝道。因為咸丘蒙 忽略脈絡而斷章取義,故孟子提出如下警語: 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1 孟子接著舉詩經大雅雲漢為例:周餘黎民,靡有孑遺。信斯言 也,是周無遺民也。(此詩之前段有論及大旱云云,故朱熹的注解說:作 詩者之志在於憂旱,而非真無遺民也。1)最後孟子替舜辯解:舜其實很盡孝 道,並未如咸丘蒙所認為的以君臣之禮對待父親。 以上是孟子與咸丘蒙的對話梗概。其中,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 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這段經文,有很大的解釋空間。這段話包含兩部分: 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及以意逆志,頌詩者必須以意逆志,才不會 以文害辭、以辭害志。關鍵點在

25、於文、辭、意、志四者,此四者可以拆成兩組來 看:文與辭、意與志。一般關注的焦點在於意與志的解讀(主要差異是意),但 夫之女,外無無妻之男,如此與民同享家庭之樂,則民心歸附。這種以意逆志,乃以己意 逆作者之志的用詩,並不符詩旨。相關解說參見林耀潾:先秦儒家詩教研究(臺北: 天工書局,1990 年),頁 0-1。 1 趙岐注,孫奭疏:孟子注疏,卷 9 上,頁 10a。 1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頁 0。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三十二期 -11- 此解讀其實不能脫離文、辭的意涵。 如果暫且擱置文與辭意涵的實際差別,先將二者籠統皆視為文本的組成部分 或單位,並把焦點放在意概念,則上述經文有兩種解釋的可能性

26、:首先, 不以文害辭,不以辭服务采购类样本:服务服务是指除货物和工程以外的其他采购项目。包括印刷、出版、勘察、设计、咨询、监理、物业管理、公务车辆维修保养维护维修、公务车辆加油、保险、维修保养、绿化养护、信息技术、信息软件开发设计、网络集成、网络维护、外出参观学习考察旅行社、租赁、劳务、国际机票、资产处置、中介、审计、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保安服务、清洁服务等。注:“蓝色”字的内容须修改,“黑色”字请保留;采购部门、承办部门可根据采购项目实际情况制定采购要求,须包含但不限于此样本的内容。思政部 教师赴张家界考察旅行社采购要求(部门名称) (采购项目名称)1、项目名称:教师赴张家界考察旅行社

27、采购2、项目地点:张家界3、完成时间:合同签订后6天(日历天数)内4、项目预算:人民币20,000.00元5、投标人资格潜在投标人须具备下列资格条件:(1)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2)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并合法运营,且经营范围包含项目的采购内容;(3)独立法人机构等组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不接受两家以上(含两家)的投标人联合投标);6、项目结算(合同主要条款)(1)项目结算费按中标价包干。即投标人投标报价须包括货物费、人工费、交通运输费、机械设备费、施工水电费、保险费、税金及其它规费等一切费用(即报价内容均涵盖报价要求之一切费用和伴随服务)。 (2)付

28、款:验收合格后的15个工作日内支付总款的95%,余下5%作为质保金,在验收合格12个月后的15个工作日内免息一次付清。7、其它要求(合同主要条款)(1)投标人必须具有完善的技术队伍,包括具有足够的服务人员。(2)中标人不得将采购项目转包。(3)未尽要求按现行行业规范及规定执行。8、咨询:采购项目开标前,潜在投标人可在工作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8:0011:30、14:3017:10时)联系我院询问采购要求(含有工程的服务采购项目,潜在投标人可联系我院到现场察看);联系人:邓老师;联系电话:(0763)393 6138。9、评标(评议)方法(选一种):(1)综合评分评标法注释:综合评分评标法对资

29、格性审查和符合性检查通过的投标人,进行商务、技术和价格等方面的评分,所有评委评分平均值最高的投标人为第一预中标人。适用:政府集中采购政府采购目录内、达到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且为财政性资金的采购项目(见清财采购20082号、29号“学院网站首页”“招标信息”“政策法规”栏中下载)。学院招标采购除政府集中采购外的采购项目。(2)竞争性谈判(不用提交服务采购要求样本附件3)注释:竞争性谈判资格性审查和符合性检查通过的投标人第二次报价(不能高于第一次报价),第二次报价最低的投标人为第一预中标人。适用:政府集中采购预算金额在人民币50万元以下;技术、商务等要求不高的采购项目。(3)单一来源采购(不用提交服务

30、采购要求样本附件3)注释:单一来源采购只有一家投标人的采购;对投标人进行资格性审查和符合性检查并通过后,要求投标人第二次报价(不能高于第一次报价)。适用:政府集中采购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学院网站首页”“招标信息”“政策法规”栏中下载)。学院招标采购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学院网站首页”“招标信息”“政策法规”栏中下载)。(4)低价中标评标法(不用提交服务采购要求样本附件3)注释:低价中标评标法资格性审查和符合性检查通过的投标人中,最低报价的投标人为第一预中标人。适用:学院招标采购指定了详细具体采购要求的采购项目;技术、商务等要求不高的

31、采购项目。10、拟选用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招标有限公司注:(1)选用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必须是学院年度政府采购招标代理类协议供货商之一(见学院年度有关协议供货文件)!(2)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外或未达到政府集中采购限额标准或非财政性资金的采购项目,不用选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学院招标)。11、采购资金来源(选一种)(1)自筹资金(学院财务处支付资金);(2)市政府资金(注明“资金文件号”和“市财政局资金管理部门”);(3)中央或省划拨专项资金(注明“资金文件号”和“市财政局资金管理部门”)。服务采购要求样本附件:1、货物/工程/服务招标采购投标人技术条款响应及报价表2、货物/工程/服务招标采购投标人资格

32、性审查和符合性检查表3、货物/工程/服务招标采购投标人综合评分表采购部门领导审核(签名): 承办部门审核(签名): 采购部门名称(部门公章): 承办部门(部门公章):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第7页(共7页)服务采购要求样本附件1:货物/工程/服务招标采购投标人技术条款响应及报价表项目名称:教师赴张家界考察旅行社序号招标规格或要求(采购人填写)投标实际参数(投标人须按投标货物实际数据填写)是否偏离(无偏离/正偏离/负偏离)单价(人民币:元)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教师赴张家界考察旅行社政府集中采购(政府采购目录内、达到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且为财政性资金的采购

33、项目见清财采购20082号、29号。具体服务要求:12;3、;学院招标采购具体服务要求:1;2;3、;项12合计金额(人民币) 拾 万 仟 佰 拾 元 角 分整(¥: 元) (大小写规范:1壹、2贰、3叁、4肆、5伍、6陆、7柒、8捌、9玖、0零)注:1、投标人必须对应招标文件“采购项目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的内容逐条响应。2、投标人响应采购需求应具体、明确,含糊不清、不确切或伪造、变造证明材料的,按照不完全响应或者完全不响应处理。构成提供虚假材料的,其投标文件将会被评定为无效投标文件外,我单位将会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请求作出相应的处罚。3、投标人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此表,须包含但不限于此表内容

34、。投标人地址: 联系人姓名: 联系人电话(含区号): 传真电话(含区号): 法人代表姓名: 采购部门领导审核(签名): 承办部门审核(签名): 采购部门名称(部门公章): 承办部门(部门公章): 投标人名称(加盖法人公章)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服务采购要求样本附件2:货物/工程/服务招标采购投标人资格性审查和符合性检查表项目名称:教师赴张家界考察旅行社内容响应情况(填写“”或“”)投标人资格要求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并合法运营、经营范围包含本项目的采购内容提供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提供了税务登记证书复印件独立法人机构(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其他实质性响

35、应要求提供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违纪记录承诺书提供了政府采购供应商反商业贿赂承诺书提供了法定代表人资格证明书提供了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投标时查验授权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 投标报价不超过财政预算且在本项目的有效报价范围内投标报价单没有严重缺漏项目投标文件按招标文件的要求作有效签署和加盖法人公章商务条款上没有存在重大偏离结论(填写“是”或“否”)备注:害志一句,基本上可指不以部分的文義妨礙作者表現 在文章(詩)中的心志,而以此配合以意逆志來看,乃謂讀詩者必須以文 本整體的旨意1或文義(意)來逆推作者之心志。換言之,意指的是文本的 (整體)意義。這樣的解釋不失其說服力

36、,因為它符合孟子對咸丘蒙不重脈絡的 批評。其次,若察看孟子全書,意字出現在兩處,其一即是以意逆 志,其二見離婁上:孟子謂樂正子曰:子之從於子敖來,徒餔啜也。 我不意子學古之道,而以餔啜也。這段話當中的意字做動詞,指的是人表現 出意志或意圖,與文本並無直接關連。換言之,意的第一種解釋強調文本之 意,第二種則凸顯人的意志。 如果意是人之意而非文本之意,以意逆志又可再有兩種解釋:其一 是以讀者之意逆測詩人之志,趙岐與朱熹屬之;其二是吳淇認為的以詩人 之意逆測詩人之志 1。有趣的是,後一解釋側重詩人之志、意,但不離文本, 而是消化志、意於文本之中;而前一組雖強調讀者與作者,然而所強調者也在文 本當中。

37、以意逆志表面上的不同注解論點,卻有大方向類似的歸結傾向,根 本上乃是受限於原文結構中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的前提,因而意的兩種 解釋又回到了一種。先看趙岐,其注解為: 孟子言此詩非舜臣父之謂也。詩言皆王臣也,何為獨使我以賢才而勞苦, 不得養父母乎?是以怨也。文,詩之文章,所引以興事也;辭,詩人所歌 詠之辭;志,詩人志所欲之事;意,學者之心意也。人情不遠,以己 之意逆詩人之志,是為得其實矣。 1 這段注解的重點在於文、辭、志、意四個概念。辭、志、意皆不難解,辭為韻 辭、篇章或詩篇,亦即文本,志為詩人表現在詩篇中的心志,意則是頌詩者(讀 者、學者)的意向,只有文(文章)的意思稍嫌通泛而不知所指。若

38、將 1 參見敏澤主編:中國文學思想史上卷(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00 年),第 章 中國文學思想之奠基,頁 。 1 殷杰:中國古代文學審美理論鑑識(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 年), 頁 。引自蔣年豐:從興的觀點論孟子的詩教思想,文本與實踐(一):儒 家思想的當代詮釋(臺北:桂冠圖書公司,000 年),頁 19。 1 趙岐注,孫奭疏:孟子注疏,卷 9 上,頁 10a-b。 知人論世與以意逆志朱熹對孟子萬章篇兩項原則的詮釋學解釋 -11- 文解釋為振作精神、興發事理之作用,則辭與文可分別視為詩人創 作的文本以及此文本中可資興發的文采,而意與志則是頌詩者 的意向(意)與作者的意向(志)。依此,

39、上述注文總體上可以簡單地視為讀 者與作者關係的論述原則,而這個原則首先根據的是:符合詩人意向的基礎 在於人情不遠,亦即人情事理的普遍性讓這種逆推的溝通得以落實。但 由於此段注解是針對孟子而來,所以不能脫離原文中的不以文害辭,不以 辭害志一句。若結合文、辭關係加以考量,則人情的普遍性即使不退為第二根 據,也不是唯一根據。依此,頌詩者如何能推測詩人在詩中興發之志(尚書 堯典:詩言志)的另一重要根據便是:不讓詩中的文采妨礙韻辭、讓韻辭 妨礙心志。如果綜合人情不遠與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則以己之 意逆詩人之志中的讀者之意(甚至詩人之志)便不算明顯,甚至只是虛說,實 說在文本與人情。 再看吳淇的觀點,

40、他對意、志關係的注解是:後之作詩者,貴能立 志,後之論詩者,貴能逆志。19詩人立志以言志,論詩者須得逆志才能得 詩人之志。如何方能逆得詩人之志?吳淇進一步注解說: 詩有內有外。顯於外者,曰文曰辭,蘊於內者,曰志曰意。此意字,與思 無邪思字,皆出於志。然有辨。思就其慘澹經營言之,意就其淋漓盡興言 之。則志古之志,而意古人之意。漢宋諸儒以一志字屬古人,而意為 自己之意。夫我非古人,而以己意說之,其賢於蒙之見也幾何矣。不知 志者,古人之心事,以意為輿,載志而遊,或有方,或無方,意之所到, 即志之所在,故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詩論詩,猶之以人治人 也。 0 依此注文,吳淇與漢宋儒者(主要可能指趙

41、岐與朱子)之解釋的最大差別似應 在於後者以意與志分屬於頌詩者與詩人,前者則主張兩者皆應該屬於 詩人。志是詩人藉文本所欲述說的意向,意則是詩人之志淋漓盡興地 表現在文本之中者,依吳注的結構(顯於外者,曰文曰辭,蘊於內者,曰志曰 意)來看,顯於外者的前一文本是文(志對文),後一文本是辭(意 對辭),辭文本有其淋漓盡興的一面,文文本似可對比於思而理 19 吳淇:緣起,六朝選詩定論,卷 1,頁 b-a。 0 同前註,卷 1,頁 a-b。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三十二期 -11- 解為慘澹經營或鋪陳者。若參照現代詮釋學家赫許 (E. D. Hirsch) 的語言來看1, 可以進一步轉化地表示為:詩人之意即

42、是藉辭文本而煥發的興味或意 味 (signifi cance/Bedeutung, Bedeutsamkeit),詩人之志則是通過文文本所經營 的意義或意思 (meaning/Sinn),頌詩者或詮釋者在詮釋時,可以由文本意味 所漫興的詩人之意來追尋文本意義所呈現的詩人之志,意之所到,即志之 所在,此即以意逆志。依此,吳淇雖以詩人(作者)的意向來解釋意,但 由於此意向乃是煥發於此文本(辭)而非另得考慮彼文本之中者(即未考量其他 眾多文本而綜合出作者之意),故與前文所說之由整體的文義逆推作者之心志相 比較,其實亦不脫文本的範圍,並非純然的作者導向。吳淇的說法不僅沒有脫離 詩言志以來的傳統,其以表

43、現在文本中的作者之志為主導的觀點,也符應於 當代詮釋學派別中回歸客觀面的倫理要求。 依上一節(知人論世)所論,朱子在作品與歷史關係的解釋上乃介趙岐、吳 淇與張南軒、黃宗羲兩組觀點之間,即所考之行跡乃在作品之外;至於以意逆 志的說明,朱子與趙岐、吳淇對文與辭以及意與志的分別解釋雖有不 同,但最後皆把解釋的焦點收攝在文本。 四、朱子對以意逆志一段的解釋 對於萬章上的那段對話,朱子有如下的注解: 文,字也;辭,語也;逆,迎也。言說詩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 之義,不可以一句而害設辭之志,當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若 但以其辭而已,則如雲漢所言,是周之民真無遺種矣。惟以意逆之, 則知作詩者之志在於憂旱,而非真無遺民也。 在上述的注解中,文是字(字詞),辭是語或句(語句),志則是作者的寫作 1 赫許對意義與意味的區分(見 E. D. Hirsch, Jr., Validity in Interpreta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可以簡單說明如下:意義是作者意向之所指,乃是普遍而群體 的,與理解作者意向有關;意味、意指則涉及讀者與其個人史,是特殊而個體的,與 讀者之詮釋(批評與判斷)此意向相聯繫。 朱熹:四書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