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文学典籍 中国文学欣赏 洛阳伽蓝记.doc

上传人:魏子好的一塌糊涂的文献 文档编号:1077181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典籍 中国文学欣赏 洛阳伽蓝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犰最脀眀愀瀀漀漀欀刀攀愀搀愀猀瀀砀椀搀輀怀/Mg前台访问/d-1072063.html203.208.60.690趿翾峤最搀栀琀洀氀鄀怀/a前台访问/BookRead.aspx?id=1076807203.208.60.900翾翤最瀀栀琀洀氀錀/Ke前台访问/d-812875.html203.208.60.180翾翤挀瀀栀琀洀氀销栀殰5Kiwap前台访问/Login.aspx111.225.148.1130勈犰最脀眀愀瀀漀漀欀刀攀愀搀愀猀瀀砀椀搀需怀/Ie前台访问/p-23336.html216.244.66.2000椀瀀栀琀洀氀餀怀/Mi前台访问/p-1043114.html46.229.1

2、68.1470愀礀漀漀欀刀攀愀搀愀猀瀀砀椀搀鬀砀/_前台访问/BookRead.aspx?id=801141203.208.60.1010开礀漀漀欀刀攀愀搀愀猀瀀砀椀搀鴀怀/Mi前台访问/p-1075671.html203.208.60.1080趿翾峤椀搀栀琀洀氀鼀怀/Ke前台访问/d-833502.html203.208.60.260愀紀漀漀欀刀攀愀搀愀猀瀀砀椀搀栀殰5Kgwap前台访问/Login.aspx111.225.149.220翾翤椀瀀栀琀洀氀后怀5Smwap前台访问/d-1064597.html203.208.60.430翾翤椀搀栀琀洀氀暴/Kg前台访问/p-343171.htm

3、l46.229.168.1630翾翤最瀀栀琀洀氀舁5Kiwap前台访问/Login.aspx111.225.148.1890翾翤最瀀栀琀洀氀/Ke前台访问/d-832798.html203.208.60.160趿翾峤攀瀀栀琀洀氀袍怀/Mi前台访问/p-1074405.html203.208.60.1190趿翾峤攀瀀栀琀洀氀5Smwap前台访问/p-1069664.html111.206.36.170趿翾峤攀瀀栀琀洀氀耀5gwap前台访问/BookRead.aspx?id=1069664111.206.36.170椀眀愀瀀漀最椀渀愀猀瀀砀怀/Kg前台访问/p-178564.html220.181

4、.108.890趿翾峤椀搀栀琀洀氀邍怀/_w前台访问/BookRead.aspx?id=871517203.208.60.30猀謀挀栀琀洀氀怀/Mg前台访问/d-1069740.html203.208.60.310趿翾愀瀀栀琀洀氀怀5Smwap前台访问/d-1076594.html203.208.60.110趿翾愀瀀栀琀洀氀鍲5Kiwap前台访问/Login.aspx220.243.135.2520趿翾攀搀栀琀洀氀沍怀/_前台访问/BookRead.aspx?id=178564111.206.198.920趿翾峤最搀栀琀洀氀頀5Sowap前台访问/p-1076839.html203.208.6

5、0.1260勈犰最脀眀愀瀀漀漀欀刀攀愀搀愀猀瀀砀椀搀怀/Ke前台访问/p-339341.html203.208.60.170趿翾峤最瀀栀琀洀氀栀殰5Kiwap前台访问/Login.aspx111.225.149.1880趿翾峤攀搀栀琀洀氀鍲5gwap前台访问/BookRead.aspx?id=1076839203.208.60.790趿翾峤愀搀栀琀洀氀怀/Mg前台访问/p-1075561.html203.208.60.200开礀漀漀欀刀攀愀搀愀猀瀀砀椀搀腀5Kgwap前台访问/Login.aspx111.225.148.940趿翾峤最搀栀琀洀氀怀/Mg前台访问/p-1064855.html54

6、.36.148.1580趿翾攀搀栀琀洀氀怀/Ke前台访问/p-914943.html203.208.60.410笾椀眀愀瀀漀最椀渀愀猀瀀砀怀/Mg前台访问/d-1068884.html203.208.60.320趿翾峤攀瀀栀琀洀氀墍怀/Mg前台访问/p-1076224.html203.208.60.410趿翾峤最瀀栀琀洀氀萀/Mg前台访问/d-1031056.html203.208.60.620翾翤攀搀栀琀洀氀怀/Mg前台访问/d-1050478.html203.208.60.770儀椀眀愀瀀瀀栀琀洀氀怀/Ke前台访问/p-176036.html203.208.60.690翾愀瀀栀琀洀氀/Ia

7、前台访问/p-14831.html207.46.13.13翾峤最瀀栀琀洀氀谭5Kiwap前台访问/Login.aspx111.225.148.1600趿翾峤最瀀栀琀洀氀怀/Mg前台访问/p-1073715.html203.208.60.120磋开笀漀漀欀刀攀愀搀愀猀瀀砀椀搀5Kiwap前台访问/Login.aspx110.249.201.2220趿翾愀瀀栀琀洀氀怀/Mi前台访问/d-1071322.html203.208.60.1270趿翾峤挀瀀栀琀洀氀怀/Mi前台访问/d-1068267.html203.208.60.1210趿翾峤最瀀栀琀洀氀炍怀/Ke前台访问/d-696166.html2

8、03.208.60.140椀眀愀瀀漀最椀渀愀猀瀀砀鲍怀/Mg前台访问/p-1075633.html203.208.60.740最搀栀琀洀氀/Mg前台访问/d-1070403.html203.208.60.300勈最眀愀瀀漀最椀渀愀猀瀀砀砀5Sowap前台访问/p-1069685.html180.101.52.2270趿翾峤最瀀栀琀洀氀5gwap前台访问/BookRead.aspx?id=1069685180.101.52.2270趿翾峤最搀栀琀洀氀怀/Ke前台访问/d-533040.html203.208.60.310趿翾最搀栀琀洀氀怀/Mg前台访问/p-1075132.html203.208

9、.60.880趿翾峤挀瀀栀琀洀氀舁听5Kgwap前台访问/Login.aspx111.225.149.200趿翾峤攀搀栀琀洀氀咍怀/Ie前台访问/p-24507.html216.244.66.2000趿翾峤最瀀栀琀洀氀蠁怀5Kiwap前台访问/Login.aspx220.243.136.2200趿翾峤最搀栀琀洀氀袍怀/Ke前台访问/d-838158.html203.208.60.830趿翾峤最搀栀琀洀氀怀/Mg前台访问/p-1073308.html203.208.60.840笾椀眀愀瀀漀最椀渀愀猀瀀砀邍怀/Mg前台访问/d-1069058.html203.208.60.300趿翾峤挀搀栀琀洀氀

10、、驷5Kgwap前台访问/Login.aspx111.225.149.130翾挀瀀栀琀洀氀圉汥怀/Ic前台访问/p-22392.html40.77.167.1250敗翾峤最搀栀琀洀氀圉顥怀/Ke前台访问/p-173315.html40.77.167.1250敗翾峤椀瀀栀琀洀氀圉怀/Ic前台访问/p-97229.html207.46.13.1310紀需挀栀琀洀氀圉怀/Ke前台访问/d-610024.html203.208.60.760勈椀眀愀瀀漀最椀渀愀猀瀀砀圉瑥怀/Ke前台访问/d-856764.html203.208.60.480敗翾峤最搀栀琀洀氀圉怀/Ke前台访问/d-568612.htm

11、l203.208.60.300敗翾峤攀瀀栀琀洀氀圉健怀/Kg前台访问/p-317995.html46.229.168.1470敗翾峤椀搀栀琀洀氀簭5Kiwap前台访问/Login.aspx111.225.148.1210敗翾峤最瀀栀琀洀氀圉怀/Ke前台访问/d-859459.html203.208.60.830敗翾峤最搀栀琀洀氀圉怀/Kg前台访问/d-909462.html203.208.60.1200开礀漀漀欀刀攀愀搀愀猀瀀砀椀搀萭5Kiwap前台访问/Login.aspx110.249.202.1200翾峤最瀀栀琀洀氀/_前台访问/BookRead.aspx?id=900432203.20

12、8.60.1210敗翾峤攀瀀栀琀洀氀5Oiwap前台访问/p-44357.html106.11.158.490开礀漀漀欀刀攀愀搀愀猀瀀砀椀搀鐁椔怀/Kc前台访问/p-320505.html207.46.13.780敗翾峤最搀栀琀洀氀、怀5cwap前台访问/BookRead.aspx?id=44357106.11.154.490缀餀眀愀瀀挀栀琀洀氀瀀愀最攀愀洀瀀琀挀圉怀/Ia前台访问/p-24689.html207.46.13.780敗翾峤最瀀栀琀洀氀圉恥怀/Kc前台访问/p-177713.html207.46.13.780勈椀眀愀瀀漀最椀渀愀猀瀀砀圉怀/Mi前台访问/d-1069095.htm

13、l203.208.60.1100敗翾峤最瀀栀琀洀氀诗词格律简捷入门越 齐(一)概述 (二)平仄 (01)关于近体诗 (02)平仄的基本格式 (03)“对”和“粘”的规则 (04)五言绝句的其他格式 (05)五言律诗 (06)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 (07)格式以外的规则 第一、“一三五不论” 第二、“孤平拗救” 第三、“三四字互救” 第四、“对句相救” (08)简便的公式 (09)非格律的技巧性追求 (10)小律和排律 (三)对仗 (01)律诗的结构 (02)对仗的基本含义 (03)对仗在一首诗中的位置 (04)工对的追求 (05)宽对的必要 (06)“合掌”之忌 (四)诗韵 (01)关于押韵 (

14、02)诗韵和新韵 (03)诗韵的由来和延续 (04)关于平水韵 (05)现代人用诗韵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06)关于邻韵 (07)关于诗韵改革 (五)关于词 (01)词的起源和多种称谓 (02)词的平仄 (03)词的句子长短 (04)词的对仗 (05)词的押韵 (06)词韵 (07)词的一些专门术语 词牌 阕和叠 小令、中调、长调 令、近、引、慢、序、犯、摊破、减字、偷声、促拍 (一)概述 本文的目的,是为想要学习诗词格律的人,提供一条准确而又简捷快速的途径。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绚丽的瑰宝。世世代代的人们热 爱它,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思想的熏陶和历史的启迪。可以说,它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延和民族

15、特性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的。 当代人也普遍喜欢诗词,不少人想从事诗词创作。但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诗貌似律诗,或五言或七言,内容、意境也不错,却不合格律。这 是因为不少人对诗词格律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律诗是要讲平仄的。开国领袖、也是伟大诗人的毛泽东就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 即非律诗。” 讲平仄、论格律,这对写诗的人来说,当然是一种束缚。但如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它也会带给你乐趣,一种创造性的乐趣。正如复杂的 象棋规则,对喜欢下棋的人来说,既是约束也是乐趣。如果车、马、炮任意走,那就不成其为象棋了。又如,喜欢踢足球的人,自然也都以 遵守它的规则为乐。随便踢就没有意思了,没有规则就没有球艺。

16、我们不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待格律对诗词创作的约束,掌握诗词格律并不 难,只要有兴趣学,只要学习得法。本文试图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尽可能少的文字、方便记忆的表达方式,来讲清诗词格律的全部主要内容 。掌握诗词格律,需要了解的东西固然很多,但应着重弄懂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平仄,一是用韵。这两点又是互相联系着的。 (二)平仄 诗、词都要讲平仄,现在我们先讲诗律的平仄。 (01)关于近体待 我们要讲的诗律,指的是近体诗的格律,不涉及诗经、乐府中的那种古体诗。近体诗是唐以后逐渐形成的,它对平仄、对仗、字数有严 格的要求。近体诗,从体例划分,有三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排律(每首十句以上)。基

17、础是绝句,明白了绝句, 其他就好懂了。 (02)平仄的基本格式 平仄排列最基本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后加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后加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前加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前加仄) 所以要说这是“基本格式”,是因为其他各种格式(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包括绝句和律诗,共16种),都可以从它推导出来。学习中, 一定要先把这个“基本格式”背熟,记住。从基本格式推导其他格式,是学习的一个窍门。如果把全部16种格式都开列出来,机械硬背,那 是不容易记住的。 这个“基本格式”中所说的“平”,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中的“阴平”字和“阳平”字;“仄”,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里的“上 声”字

18、和“去声”字。这里所以只能说“大体上”,是因为并不完全如此。对这个问题,后面还要专门讲述。 上面说的这种基本格式,其实是五言绝句的一种。试举两例。 例一: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 (诗中第一个字,本应用仄声字,却用了“天”字,是平声字,但在此处是允许的。原因,后面会讲到。) 例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一” 字,在唐韵里是读仄声的,后面会讲到。) (03)“对”和“粘”的规则 从上面所举的基本格式中,可以看出,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是相反的,这叫“对”。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 “对”。然而

19、第二句和第三句,从头两个字来看,平仄却是相同的,这叫“粘”。律诗要求做到这种“对”和“粘”。如果不符合这个要 求,就叫“失对”、“失粘”,就是毛病。 按照诗律学的术语,从一首诗的开始算起,每两句叫做一“联”,每联中的上一句叫“出句”,一下句叫“对句”。这样也就是说, 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对”,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必须“粘”。“对”和“粘”,看一句诗的头两个字,由于第一个字有时 可平可仄,所以实际上主要以第二个字衡量“对”和“粘”的标准。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第一句中的“日”字是仄声字,第二句 中的“河”字是平声字,符合“对”的要求,第二句的“河”字与第三句的“穷”字都是平声字,符合“

20、粘”的要求。第三句的“穷”字 是平声字,而第四句的“上”字是仄声字,又符合“对”的要求。掌握了“对”和“粘”的规则,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本格式很容易地推导出其他各种平仄格式 (04)五言绝句的基他格式 绝句和律诗,都有一个要求,即偶句必须押韵,单句不用押韵(首句是个例外,押韵或不押韵都可以)。拿绝句来讲,第二句的最后 一个字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如登鹳雀楼中的“流”字和“楼”字就是押韵的。押韵的字又必须是平声字。当然,也有押仄 声韵的诗,但很少,不属于一般情况,在此暂且不论。 按照偶句平声押韵的要求,再加上对和粘的规则,我们就可以从上面讲过的那种基本格式,推导出其他各种不同的格式。如前所述

21、, 基本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这个格式中(共四句)的每一句,都可以做首句。每换一种首句,就是一种新的格式。如以基本格式中的第二句(平平仄仄平)作为 首句,那么,下一句必须与之相“对”,又必须以平声字结尾以便押韵,那就只能选“仄仄仄平平”。第三句必须与第二句相“粘”,又 必须以仄声字结尾,那就得选“仄仄平平仄”。第四句要与第三句相“对”,又必须以平声字结尾,那就只能选“平平仄仄平”。这样就 产生了第二种格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举例: 南山宿雨晴,春入凤凰城。 处处闻弦管,无非送酒声。 刘禹锡路旁曲 依此类推,如以基本格式中的第三

22、句(平平平仄仄)作为首句,就可以推导出第三种格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例诗: 岸芳春色晚,水影夕阳微。 寂寂深烟里,渔舟夜不归。 司空曙黄子陂 如以第四句作为首句,又可推导出第四种格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例诗: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以上是五言绝句的全部格式,共四种。其实就是基本格式中的四句倒换先后次序产生的。不同的首句,导出不同的格式。 对这四种格式,当然也可以机械地硬背硬记。不过,还是把硬记和掌握规律结合起来,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05)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单就平仄

23、。句式而言,把五言绝句按照“对”和“粘”的规则继续往后延伸四句,变为八句,即成五言律诗。 因为五言绝句有四种格式,所以五言律诗也有相应的四种格式。 第一种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可以看出,这实际上就是把前面讲过的基本格式重复两遍。举例: 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 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此生随万物,何处出尘氛。 桂甫观李固清司马弟出水图 需要注意的是,例诗中常有一些字,表面上看似乎并不完全符合格式的规定,这都是有原因的,将在后面逐步说明。 第二种格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24、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这种格式首句入韵。举例: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州。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水流。 锡飞常见鹤,杯渡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莫随惠远游。 杜甫玄武禅师屋壁 第三种格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举例: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第四种格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这种格式也是首句入韵。举例: 戍鼓断

25、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06)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 前面说的都是五言诗,现在开始讲七言诗,包括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简称七绝和七律。七言诗的平仄格式,就是在五言句子的前面加上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平仄,要与该五言句子前两个字的平仄相反。 以五言诗的基本平仄格式来讲,变成七言诗就成了这样: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也就是七言绝句的第一种格式。在实际运用上,七言诗的第一个字,平仄要求不严格,平仄两可。举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6、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 七言绝句的第二种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格式首句入韵。举例: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鲁迅悼杨铨 七言绝句的第三种格式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举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七言绝句的第四种格式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种格式首句入韵。举例: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行 现在讲

27、讲七言律诗。七言律诗也有四种格式,并且和五言律诗的四种格式是相对应的,只是每句诗的前面多了两个字。 七言律诗的第一种格式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举例: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风月万家河两岸,笙歌一曲郡西楼。 诗听越客吟何苦,酒被吴娃劝不休。 从道人生都是梦,梦中欢笑亦胜愁。 白居易城上夜宴 七言律诗的第二种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格式首句入韵。举例: 油壁香车

28、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晏殊寓意 “达”字在诗韵中读仄声。关于韵的问题,后面还要专门讲。 七言律诗的第三种格式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举例: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黄庭坚清明 七言律诗的第四种格式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

29、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格式也是首句入韵。举例: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干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毛泽东答友人 (07)格式以外的规则 前面讲过了五言诗(五绝、五律)和七言诗(七绝、七律)的全部十六种格式。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律诗,包括唐诗、宋诗以及后来的 作品,很少有每个字都符合上面所讲的平仄格式的,几乎每首诗总有些字不符合。这是因为,上面讲的乃是标准化、理想化的格式。这些格 式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但除了格式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规则起作用。这些规则也都是历史形成的、公认的。主

30、要有四条。 第一、“一三五不论” 关于律诗的平仄格式,历来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意思是讲,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个字、第三个字、第五个字,平仄可以不论, 用平声字或仄声字都可以,平仄两可,可平可仄:第二个字、第四个字、第六个字的平仄,必须分明,必须按照平仄格式的规定选用平声字 或仄声字。第七个字当然都必须分明,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涉及韵脚。如果就五言诗而论,那就是 “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第五个字当然也属于不言而喻,是必须分明的。这个口诀,简明易记,很有用处。但必须注意,它只是大概 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掌握的时候,要加上一些修正才行。抛开变格先不说,最重要的修正有两点(以五言诗而论): 一是:“平平仄仄平”这一句式最须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