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现代“生存”经验下的语言挑战——多多诗歌研究.pdf

上传人:李静文 文档编号:11180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PDF 页数:60 大小:2.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生存”经验下的语言挑战——多多诗歌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现代“生存”经验下的语言挑战——多多诗歌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现代“生存”经验下的语言挑战——多多诗歌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现代“生存”经验下的语言挑战——多多诗歌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现代“生存”经验下的语言挑战——多多诗歌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生存”经验下的语言挑战多多诗歌研究姓名:顾巧云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钱文亮20080401中文摘要多多是中国当代诗坛一位重要的诗人。自1972年至今,仍笔耕不辍。他“个性化”的创作在诗坛独树一帜,并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他的诗歌具有明晰的洞察力、精湛的语言、温暖的品格和吸引人的节奏。2004年,多多在荷兰旅居15年后回国,引起了诗坛的极大反响,被评为该年的“年度诗人“。但截至目前为止,评论界对他的研究却又是贫瘠的。大多数人对他的认识还停留在“白洋淀诗群”(19691976)时期,或是将其纳入朦胧诗人的队伍。多多作为一个个性化诗人的独特性没

2、有得到彰显。本文尝试将多多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加以研究,凸显其在当代诗坛的特殊意义。本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章为多多诗歌研究概述,主要回顾了目前为止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的重点。第二章为多多诗歌的主题,大致将多多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即启蒙阶段、存在主义阶段、以及向传统的回归。重点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和文学作品对其创作的影响,这也是本章的一个创新点。鉴于思想的复杂性与包容性,文中并未做出具体的时间划分。第三章为多多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分析。“意象“是情感的“客观对应物”。诗人通过“意象在诗中营造了一个隐喻的世界。本章试图通过对此的分析,解读诗人对生命、对社会、对世界的认识。第四章为多多诗歌的语言研究,

3、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多多诗歌的语言极具感染力,是大多数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章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力图使之更为全面。主要分析了多多的语言意识,及其诗歌中语言的悖论性、戏剧性和音乐性。关键词:多多 诗歌 主题 意象 语言AbstractDuoduo,、,ho h雒been、riting since l 972,is a Ver),imporCant poet on Chinesecontemporary pamassusHis poet哆is uIlique,which is a combination of clear insight,superb languag

4、e,the most attmctiVe rh”hm,aJld a character of responsibility andw锄thMore aJld more people like themARer being on oVerseaS for l 5 years,Duoduo retumed to homeland in 2004,wmch aroused great repercussions on Chinesep锄assusHe w鹄n锄ed the yearsAnnuaI poet”But so陆,the study on Duoduospoetq is littleMost

5、 people knovm him邪a member ofBaiyangdain Poet巧groups(1 9691 976)or aIl obscure poetAs a indiVidual one,11is uniqueness has notbeen sho、enIn tllis paper I t珂t0 highli曲t Ks s培nificance on contempora拶pamassuS as aIl indiVidual one。111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llr partsChapter I is tlle reView of resea

6、rches onDuoduos poetincluding吐le status and tIle focus of researchesChapter II is thestudy on poetDr themes,“enlightenment”,“ eXistentialism”,and retuming to thetradition皿le focus is that Duoduo has be锄impacted a lot by existentialismpmlosophy and literatureGiVen complexit),and contaimnent of thiIl|

7、(ing,a specifictime demarc“on isnt madeChapterIis the study on the main imagesImageis“objectiVe collrelatiVe”of emotionW色t巧t0 know Duoduos understanding of life,oursociety,锄d t11e worId by themChapter IV is the study on the poetD,laIlguage,w11ich isthe focuS of the p印erDuoduos poetr),language is 11i

8、曲ly infectious,which attractsmost researchers attentiDnh1 nlis chapter reIatiVe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integrated锄d supplemented to make the study more comprehensiVe,including the1anguage consciousness of the poet,aJld the paradox,dramatic,硼d musical charactersof the poetry languageKey Words:Duod

9、u0 Poet巧 Tlleme Image LallguageII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乃强l弓氟 日期:伽客j,一7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乃受吗南导师签名:胲文

10、之 日期:埘小夕日期:砂g上哆56第一章研究综述第一章 多多诗歌研究综述11 研究对象及概况近几年,中国诗坛上回响着二个声音:多多的诗,多多的诗。多多,原名栗世征,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曾到插队白洋淀,1972年开始秘密写诗,是当时“白洋淀诗群”(19691976)的核心人物之一,1982年开始公开发表作品。但大多数读者读到他的诗,是在出版于1985年的新诗潮诗集,该诗集收集了多多的26首诗及两组组诗,包括啊,太阳、致太阳、手艺、黄昏、乌鸦、玛格丽特和我的旅行等等。1989年多多出国,在海外旅居多年。2004年回国,在诗坛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从1972年开始创作至今,多多一直笔耕不辍,主

11、要诗集有行礼:诗38首、里程:多多诗选19731988、阿姆斯特丹的河流、多多诗选。多多是位天才的诗人,在创作之初就已经写出了具有个人独创风格的作品,如蜜周、玛格丽特和我的旅行等,但他被诗界较多的谈论和重视则要晚至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1988年多多获首届今天诗歌奖,授奖词中这样写道,“自七十年代至今,多多在诗艺上孤独而不倦的探索,一直激励着和影响着许多同时代的诗人。他通过对于痛苦的认知,对于个体生命的内省,展示了人类生存的困境:他以近乎疯狂的对文化和语言的挑战,丰富了中国当代诗歌的内涵和表现力。“但对于这样一位独具个性的诗人,我们的研究是贫瘠的。20世纪90年代初在对“白洋淀诗群“的

12、挖掘和研究中,多多作为其中的核心成员而得到介绍。直至1998年天涯杂志第六期刊登了多多诗歌专辑,并配有诗人黄灿然的评论多多:直取诗歌的核心,1999年诗探索第二期发表了柯雷、谷力的多多的早期诗歌,有关多多诗歌的研究才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但随后又是沉默,2004年多多的回国引起了诗坛的巨大反响,特区文学第四期“读诗”栏目,推出了包括王光明、沈奇、陈超在内的10批评家对多多的我读着的联席阅读,当代作家评论第六期也发表了唐晓渡的多多:是诗行,就得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再次炸开水坝,另有向卫国的融合中西两大诗歌传统的典范论多多诗歌的“音乐性对“意境”与“戏剧性“的统一。2006年华文文学发表了贾鉴、汤

13、拥华的流散与归来多多诗歌二人谈,以及两人的多多:张望,又一次提高了围墙、词语之内的航行,青年作家发表了朴素的照亮黑暗诗人多多。2007年仍有研究者对多多继续关注,林平乔发表了暴力时代的“精神犯罪者”多多“地下诗歌“简论。除了专门的研究文章之外,还有很多简短的赏析,如张桃洲的细读三则:三位前驱(之二)、陈东东的多多的四合院、王家新的解读等等。诗人黄灿然认为多多的诗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迟到的声音”,他认为“诗歌像其他文学体裁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大约十年就会有一次总结,突出好的,顺便清除坏的。固黄灿然相信时间的公证性,多多的诗正是历经时间的考验而直取诗歌的“核心“。不过,洪子诚先生从文学史的角度指出,

14、多多较晚受到关注,其中难以忽略的因素是,他的作品“发表时间、发表方式上的问题,“在今天和80年代前期的刊物上,未发现有多多的诗发表。在多数读者较多读到他的诗,是非正式出版于1985年的新诗潮诗集(老木主编),多多个人诗集的出版也晚至1988年。“而问题的关键也许还在于多多的独特性,在八九十年代多多“一直自外于文革后自觉不自觉形成的各种诗歌潮流(包括朦胧诗运动,各种先锋诗歌实验,和各种社团、流派,作品本身也难以看到卷入的痕迹,对于习惯了将诗人分门别类的评论界来说,多多的特立独行不可谓不是一个挑战。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多多诗歌的价值,诗人艾略特说过,“我认为假如一个诗人很快就赢得了大量的读者,那倒

15、是一个相当可疑的情况:因为它使我们担心这位诗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新东西,他给予人们的不过是他们习以为常的东西,也就是他们已经从前一代诗人那里得到过的东西。但是诗人在他那个时代应该适当地拥有少量的读者,这是很重要的:永远应该有少数能鉴赏诗的先行者,他们独立,并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他们自己的时代,或者随时准备比常人更快地吸收新异的事物。“鉴于多多诗歌代表的现代汉语“阅读的难度”,本文童另有一篇论文,吴季的两行新栽的苹果树,剌痛我的心多多诗论,兼论当代中国大陆诗歌),时间不详,http:w_唧poemlifecommagazine200l一1lnljihtm黄灿然多多:直取诗歌的核心天涯【J】1998年第

16、6期p76。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p185202。艾略特艾略特诗学文集)王恩衷译【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p2442第一章研究综述对此的解读也只能是一次个人冒险的尝试。12 研究的重点121多多诗歌的两大传统多多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天赋不容否认,但我们同时也必须承认任何知识都包含着对历史的传承。对多多而言,这种传承既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他说,“这种传承纵向的就是中国古诗,横向的则是西方现代诗。“但多多诗歌中的现代主义色彩太过于浓厚,以至于我们多多少少忽略了中国传统诗歌对多多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黄灿然比较早的注意到了多多诗歌中的传

17、统因素,他认为多多与传统诗歌接上血脉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回归“汉语自身“,充分挖掘汉语的各种潜在功能;二是诗歌中“强烈而又独特的音乐感”,使他的诗歌可吟可诵和可记;三是多多的诗歌“总是能够超越词语的表层意义”,“邀请我们更深入地进入文化、历史、心理、记忆和现实的上下文”。黄灿然这样来评价多多和传统和现代的关系,“他的成就不仅在于他结合了现代与传统,而且在于他来自现代,又向传统的精神靠近,而这正是他对于当代青年诗人的意义之所在:他的实践提供了一条对当代诗人来说可能更有效的继承传统的途经。”。这样的评价不可谓不高。黄灿然凭借诗人的敏感指出多多在诗歌的音乐性上继承了诗歌的传统,但同时也给人留下疑问,多

18、多是怎样用现代汉语营造种音乐性的。向卫国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他认为,现代诗的音乐性关键是表现自然事物的节奏和人的内在情感的节奏,这种节奏在多多的诗歌中通常表现为一种内在的戏剧性,即通过现代汉语复杂的句式展现出的事物之间和主客之间的丰富关系。但他指出这种音乐性是新诗的传统,“是带着西方语言因子的传统“,不同于古典诗歌的“传统”。其实,毋庸置疑,经过二十世纪初的“文学革命“,我们的传统早已经过“现代性“的洗礼。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也是开放的,正是一代又一代诗人的才华的不断加入,丰富和强化了这个传统。因此继承传统的唯一办法就是创新,就是多多我主张“借诗还魂”http:newsxinhuanetc

19、ombook2005一0414content一2822471htm。黄灿然多多:直取诗歌的核心,天涯【J】1998年第6期p80。向卫国融合中西两大诗歌传统的典范论多多http:w,-r-poemlifecomReviewerC01u哪xiangweiguoindexasp?vAuthorld=xiangweiguo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既有的传统中不断加入新的因素,开辟新的领域,拓展新的可能性。多多受西方现代诗的影响是研究者一致认同的,他的诗歌中的超现实感令人迷惑和惊讶。多多多次提到波德莱尔,他说:“我真正的诗歌写作,可以说是受到了波德莱尔的影响。就是读到了1962年陈敬容先生翻译的波德

20、莱尔的九首诗,发表在世界文学上,这九首诗给我的感受就像打了一响抢一样,我这样才写的。“由于记忆的缘故,陈敬容选译的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九首诗是发表在1957年的译文上,包括朦胧的黎明、薄暮、天鹅、穷人的死、秋、仇敌、不灭的火炬、忧郁病以及黄昏的和歌,并配发了编者对恶之花的介绍以及法国作家阿拉贡、苏联作家列维克的相关评论。波德莱尔敢于挑战诗歌传统,“把善同美区别开来,发掘恶中之美”。他的诗充满了冒险的想象,诗人动身去探索邪恶的禁域,去发现并采摘危险而美丽的花朵。波德莱尔诗歌的新颖性和个人独创性使多多体会到了现代诗歌的魅力,并深深为之折服。同时代的诗人北岛曾说:“那几首诗的翻译对发端于六十年代末的北

21、京地下文坛的精神指导作用,怎么说都不过分“。汪剑钊、赵寻等人认为在多多的诗歌中还有着俄罗斯文学的影子,特别是茨维塔耶娃的影响。据宋海泉回忆,在当时条件下,对茨维塔耶娃的了解仅限于爱伦堡的两篇文章,一是50年代为茨维塔耶娃诗集写的序言,二是人,岁月,生活中有关她的章节12人民文学出版社从1962年12月至1964年1月以“作家出版社”的名义,陆续出版了人,岁月,生活一至四部的中译本(王金陵、冯南江、秦顺新译),以供内部批判之用。至于爱伦堡为茨维塔耶娃诗集所写的序言如何在青年中流传看来则不得而知,不过1962年曾以“内部资料”的形式编译、印发过爱伦堡论文集,其中收有序一文(张孟恢译)。在该文中,开

22、始就引用了茨维塔耶娃的一段诗:我写青春和死亡的诗,没有人读的诗!散乱在商店的尘埃中的诗。西渡写作的权利王家新、孙文波中国诗歌:九十年代备忘录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p24o期晓明多多访谈http:w、哪xshdaicombencandyphp?fid一35一id一2495一page一1htm“北岛里尔克: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http:mxschinaorgshowphp?id=1646”宋海泉白洋淀琐忆廖亦武沉沦的圣殿【c】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9p2544第一章研究综述(谁也不来拿走他们),我那像贵重的酒一样的诗,它的时候已经到临。我们很容易就联想到多多的手艺和玛琳

23、娜茨维塔耶娃:我写青春沦落的诗(写不贞的诗)写在狭长的房间中被诗人奸污被咖啡馆辞退街头的诗我那冷漠的再无怨恨的诗13对于两人之间的联系,俄罗斯文学研究专家汪剑钊说,“高贵、敏感,对诗歌艺术的敬重,是多多与茨维塔耶娃共同的特点,这决定了前者以后者为师的契合点。除了茨维塔耶娃,多多还曾读过马雅可夫斯基、叶赛宁、普希金、帕斯捷尔纳克等许多诗人的作品,对他们有种天然的爱。俄罗斯文学的高贵和坚忍,让多多的诗冷酷中仍有温暖,颓废中仍有纯洁,诗歌在痛苦中的坚守令人感动:“当我的血也有着知识的血邪恶的知识竞吞食了所有的知识而我要让冷血的冰雪皇后听到狂风狂暴灵魂的独白:只要神圣的器皿中依旧盛放着被割掉的角我就要

24、为那只角尽力流血我的青春就是在纪念死亡。死亡也为死者的脸布施了不死的尊严“(当春天的灵车穿过开采硫磺的流放地)。122语言的自觉研究者对多多诗歌语言的天分一直津津乐道。多多多次获得诗歌奖项,其中”文中所选多多诗歌均选自多多诗选【M】,天津:花城出版社,2005“汪剑钊苏俄诗歌与中国现代诗的成熟【J】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2期p1615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个总要的原因就于其“精湛的语言“。王家新认为“多多的诗,已构成了近代汉语诗歌近二三十年乃至近百年来最优异、罕见的景观”15。多多对语言的自觉起始于语言的反抗力量。中国当代5070年代的“主流文学,不论是“样板戏”、“小说“,还是大量的诗

25、歌创作,都表现出政治的直接美学化,“富于私人性的艺术创作变成了机械复制的精神操作“16。就诗歌创作而言,公共性象征和套语式写作成为一种美学潮流,诗歌中永远充满着战斗的激情。多多的出现是对主流文化和语言的巨大挑战,他曾试图以反叛和疏离的知青话语解构具有欺骗性与虚妄性的文革话语,他表明诗人是世界上最混账的人,他写的是“青春沦落的诗”,是“不贞的诗”。杨健在中国知青文学史中曾分析过岳重的三月与末日的语言特征,我认为他的分析也同样适用于多多起初对于诗歌的理解,“他在三月与末日(1972)中故意颠覆语义(如大地,春天),虽然是对社会文化的反动,也包含有对语言本身的怨愤,语言成为文革政治的替罪羊。17但在

26、写作中多多越来越意识到语言的无穷力量,仿佛语言是写作的主体,而诗人则沦为客体,被语言所驱使。“披着月光,我被拥为脆弱的帝王听凭蜂群般的句子涌来在我青春的躯体上推敲它们挖掘着我,思考着我它们让我一事无成。”这首诗题名为诗人,写于1973年。诗中流露出来的语言意识在当时是超前的,不论是在“主流的文学创作中,还是在“非主流”的文学创作中,即使在新时期的朦胧诗派中也无人能及。在写于1986年的字中,这种意识更为明确,“它们是自主的互相爬到一起对抗自身的意义读它们它们就厮杀每天早晨我生这些东西的气我很这已经写就的简直就是他写的“。陈超认为在多多的每一首诗都存在着两个主旨,“一个主旨是诗歌情境固有的,另一个则是关于写作本身的。也可以说,写作的可能性(或日语言的可能边界)本身就是多多诗歌的主题之一。”姆多多不断发明一种语言的现实,即写出什么,才出现什么。而这正是20世纪初语言学转向以来,西方现代诗歌创作的主流,语言本身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王家新阿姆斯特丹的河流【N】中华读书报)2002年6月26日“王家平文化大革命时期诗歌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p15117杨健中国知青文学史【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p244”陈超:“我写出,我看到”)http:w啊szstorycomArticleArticleSho霄asp?ArticleID=2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资料 > 中国历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