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8.中国历史 明朝的历史.pdf

上传人:魏子好的一塌糊涂的文献 文档编号:1156050 上传时间:2019-11-24 格式:PDF 页数:93 大小:48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中国历史 明朝的历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8.中国历史 明朝的历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亲,该文档总共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清东陵大观清东陵大观 于善浦 著 目录 胜地一览 顺治皇帝的孝陵 谁选的风水宝地? “死后两年才挖穴”吗? 顺治出家当和尚了吗? 名妓与皇后 孝陵建筑 石牌坊 大红门东陵的总门户 神功圣德碑楼 华表小考 翁仲石象生 奇妙的五音桥 神厨库 神道碑亭 帝王饽饽 知多少 森严的陵寝大门 燎炉与配殿 隆恩殿种种 象征性的台石五供 明楼 宝顶 孝陵风水 顺治皇后的孝东陵 顺治废后 孝惠章皇后 一位以身殉主的皇妃 满汉真的不通婚吗? 宫中待年,未嫁先亡 满蒙四妃 福晋与格格 神位、宝顶的分布 康熙大帝的景陵 开帝陵先葬皇后 之例 雍正皇帝的生母乌雅氏 开帝陵附葬皇贵妃先例 康熙大帝 康熙皇帝为什么称圣祖?

2、 神功圣德 双碑并立 康熙皇帝的遗物 景陵妃园寝 所谓“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 四十八妃 陵墓的分布 景陵双妃园寝 为什么双妃单建园寝? 双妃其人 乾隆皇帝的裕陵 既有东陵,何建西陵? 奇珍异宝大陈列 石雕宝库 地下佛堂 古稀天子 乾隆皇帝的入葬穿戴 十九次焚化衣物 孝贤皇后之死 追封的孝仪纯皇后 从葬的三位皇贵妃 裕陵妃园寝 从妃衙门说起 乾隆休妻 那拉皇后小传 那拉皇后死后余波 得宠的两位皇贵妃 五位贵妃 乾隆六妃 香妃的传说 香妃就是容妃 香妃墓在哪里? 六嫔 十二贵人 四常在 星罗棋布的众多宝顶 咸丰皇帝的定陵 规模布局及工程费用 兴建定陵为什么用旧料? “战乱皇帝” 两太后的定东陵 东

3、太后慈安 西太后慈禧 重建陵寝 糜费惊人 慈禧棺椁 葬宝之最 东陵大盗 织金陀罗尼经被 定陵妃园寝 丽妃并非惨为“人彘” 端恪皇贵妃 玫、婉二贵妃 咸丰皇帝的众妃嫔 同治皇帝的惠陵 傀儡皇帝 同治帝后之死 吴可读尸谏 骇人听闻的惠陵盗案 惠陵妃园寝 四位小皇贵妃 风水墙外的昭西陵 姑姑侄女 仨嫁一夫 才貌出众的庄妃 祖母孙孙 情意深深 为什么昭西陵建在风水墙外? 独特的昭西陵建筑 昭西陵录 太子陵与公主陵 乾隆皇太子陵 道光皇帝的公主陵 王爷陵 顺治皇帝的焦耳荣亲王 两废两立的皇太子允礽 福全大将军 纯靖亲王隆僖 幽死的郡王允褆 世宗夺嫡案与允禵 奶妈子坟及其他 奶妈子坟 老贵人园寝 贞臣墓与

4、陵官墓 后记 附:参考书目择要 胜地一览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从顺治元年到宣统三年, 即公元 1644 1911 年,统治中国达二百六十八年之久。其间经历了十个皇帝,除末代皇 帝爱新觉罗溥仪没建成陵寝外,其余九帝均仿照明朝帝陵,在河北省的遵化 县和易县,建造了两处规模宏大的陵墓群,即清东陵和清西陵。此外,在清朝入 关前的都城盛京(今沈阳)建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极的昭陵; 在清朝统治者的老家赫图阿拉(满语,意即“横岗” ,在今辽宁省新宾县) ,还建 有清朝远祖肇、兴、景、显四祖的永陵。这四处五陵的古建筑群,各有千秋,都 营造得十分宏伟壮丽,是中华民族著称于世的文物瑰

5、宝。清东陵坐落在河北省遵 化县境内的马兰峪,西南至北京一百二十五公里,东南至遵化县城三十公里,是 中国现存规模庞大、 体系完整的帝后陵墓群之一。 清东陵始建于顺治十八年 (1661 年) ,共有帝、后、妃陵寝十四座。其中有:清朝入关第一帝,顺治的孝陵;第 二帝,康熙的景陵;第四帝,乾隆的裕陵;第七帝,咸丰的定陵;第八帝的惠陵; 还有孝庄、孝惠、孝贞(慈安) 、孝钦(慈禧)等四座皇后陵;妃嫔陵园五座, 为景陵妃园寝、景陵双妃园寝、裕陵妃园寝、定陵妃园寝、惠陵妃园寝。从时间 和人数上看,从 1663 年葬入第一帝起,至 1935 年葬入同治皇帝的最后一位皇贵 妃止,历时二百七十二年,共葬入一百五十

6、七人。 整个清东陵,北靠层峦叠翠的昌瑞山,东依马兰峪蜿蜒起伏的鹰飞倒仰山, 西傍蓟县高耸入云的黄花山, 南抵天然翠屏、 宛若倒扣金钟的金星山。 更有天台、 烟墩两山对峙,形成一个险峻的陵口,名叫兴隆口,整个陵区之水汇集于此,直 泻淋河。兴隆口水深流急,常有鲤鱼跃出水面,沿“鲤鱼跳龙门”之说,兴隆口 又叫龙门口。初建陵时,幅员辽阔,南北一百二十五公里,东西宽窄不等约二十 公里。 整个陵区以昌瑞山顶的明代长城为界, 划分为两部分: 长城以南为 “前圈” , 周围修砌了近四十华里的风水墙,是设置陵寝之地;长城以北为“后龙”是风水 禁地。登上昌瑞山突出的中锋,俯视南面,满目苍翠,朱墙金顶辉映其间;环顾

7、 左右,峰峰依次低下,井然有序;极目北眺,但见山连山,岭套岭,气势磅礴, 绵亘不绝,顺沿雾灵山脉,直达兴隆、承德境界。整个陵区胜地,雄奇玲秀相济, 宏伟秀丽并举,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陵区由大小不等的二百多座单体建筑组成。这些皇帝、皇后的陵寝均为黄琉 璃瓦盖顶,依“前朝后寝”的规制,建有殿宇、宫墙、宝城、地宫、明楼等一组 建筑。皇帝陵较皇后陵规模宏大。在通达各皇帝陵的砖石甬路(谓之“神路” ) 上,还建有石牌坊、神功圣德碑楼、多孔拱状石桥、石人石兽等。陵区外围还有 十多座陵寝,那是王爷、皇子、公主、保姆、勋臣等人的葬处,其规制与妃园寝 相似,均以绿色琉璃瓦覆顶。这些古建筑群和石雕珍品,既是

8、封建统治者压榨人 民、挥霍无度的罪恶物证,又是我国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 清王朝修建东陵时,因昌瑞山顶明代戍边的长城有碍于陵区的“风水” ,所 以强令拆除。直到今天,数十里长城的残砖断石,满布山脊,触目皆是。清朝统 治者为严肃陵区,便于控制,保证死去的列祖列宗的安宁,强行将“前圈” 、 “后 龙” 之地的居民百姓全部驱逐出境。 严令陵区内不准修庙, 不准供神, 不准打柴, 不准埋坟。风水墙外,于康熙二年建红桩火道,雍正元年直至乾隆元年,在整个 陵区设红桩九百六十根。火道外二十丈处,另立九百六十根白桩与红桩对照,使 百姓易于观视,而不敢越入。乾隆三十五年又在白桩十里外立新桩,每根桩上悬 牌一面

9、,上书: “后龙风水重地,凡木桩以内,军民人等不准越入设窑烧炭,各 宜凛遵,如敢故违,严拿以重治罪。 ”设青桩七十二处,后又两次加添青桩,达 一千多根,并立界石。平民百姓莫说“故违” ,就是误入陵界,轻者严拿治罪, 重者立地处死。仅此,便充分暴露了封建王法的残忍和封建统治者的淫威。 清王朝统治时期,各陵寝均设有众多的文武官员守卫和管理陵寝事务。每年 清明、中元、冬至、岁暮、忌辰举行大祭;每月朔(初一) 、望(十五)举行小 祭。仪式极为隆重,礼部、工部、内府、兵部均有人参加,供奉着名目繁多的祭 品,耗费了大量的金银财物。 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覆灭,虽然按民国政府“保护皇室八条”规定,清 东陵仍设

10、有专职护陵大臣守卫,但在军阀横行当道、相互征讨厮杀的年代,护陵 大臣也无能为力,奈何不得。自 1925 年起,直系、奉系军阀先后进驻了东陵, 护陵大臣见了荷枪实弹、杀气腾腾的兵匪,为保全自己的性命,便逃之夭夭。这 些军队几进几出,将清东陵内百万株苍松古柏尽兴砍伐,盗卖一空。许多堂皇富 丽的殿宇被拆得七零八落,破败不堪。许多地宫被掘开,无数葬宝被抢光掠净。 其中最为重大、轰动海内外的一桩盗案发生在 1928 年 7 月,流氓军阀孙殿英以 一个团的兵力,在七天内,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这两座最为珍 贵和富有的陵寝地宫炸开,劈棺椁,拖尸骨,价值连城的随葬珠宝被洗劫一空。 1933 年日本

11、帝国主义为笼络伪“满洲国”的傀儡“执政” 、清王朝末代皇帝溥 仪,以看守祖陵为名,侵占了清东陵。这支侵略中国华北地区的先遣军,在陵墙 外的马兰峪镇设置了日本领事馆、日本宪兵队、东陵地区管理处等机构,进行罪 恶的活动,一直到 1945 年日本投降,整整盘踞了十三年。抗战胜利后,时局变 迁动荡,当地土匪、歹徒趁机兴风作浪,狗盗鼠窃,将清东陵绝大部分陵墓洗劫 一空。 许多陵内通往地宫的洞口, 常年敞开, 无人管理, 人们可以随意进进出出, 任凭不轨者为所欲为,使这座珍贵的历史文物蒙受了重大损失。 “一唱雄鸡天下白”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清东陵受到了人民政府高度重 视。1952 年成立了清东陵

12、文物保管所,对陵区内的古建筑加强了管理,首先填 修了各陵早年被盗的洞口,继而清理了荒芜杂乱的陵园。1961 年,清东陵被国 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后国家不断拨专款费用,陆续将荆棘 丛生,残破不堪的陵园修葺一新。 现在,清东陵已成为广大劳动人民和众多国际友人衷心喜爱的旅游观览胜 地。已开放的皇帝陵是乾隆的裕陵,皇后陵是慈禧、慈安的定东陵,妃园寝是乾 隆三十六位妃嫔的裕陵妃园寝,这三处陵寝的文物价值与历史研究诸方面,于清 东陵中颇具代表性。 裕陵以精湛的地宫石雕称著, 既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 又是一座令人惊叹的艺术宝库。慈禧陵以豪华的气派取胜。罕见的黄金贴墙,独 特的“凤引龙

13、”雕栏,使人们对这位中国近代史中头面人物的穷奢极侈、权欲熏 心的诸德诸行有了更深的认识。 裕陵妃园寝不仅展示了一般人所不甚清楚的妃嫔 陵墓的规制,还可以从中了解著名的“香妃之谜”的真实面目,增长文史知识。 清东陵是我国现存的布局严谨、体系完整、规模宏大、保存较好的帝王陵墓 群,是研究清代多种建筑的大好课堂;尤其是清东陵所埋葬的人物,涉及到大半 部清宫历史,许多事件都格外引人入胜。如被正史列为清初的三大疑案的“太后 下嫁” 、 “世祖出家” 、 “世宗夺嫡” ,以及“顺治废后” 、 “乾隆休妻” 、 “同治之死” 、 “大臣尸谏”等帝、后、妃、臣的故事与传说。有人在游览了解清东陵后,喻之 读了一

14、部别样的清宫秘史,这种说法是不过分的。 清东陵,是镶嵌在北国山峦的璀璨明珠,历史的见证,人民的骄傲。 注释 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 ,三岁登极。年号宣统。 原拟在清西陵建陵墓,尚未兴工动土,清王朝即行覆灭。后来溥仪由一位皇帝被 改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1967 年 10 月 17 日病逝于北京首都医院,骨灰在 北京市八宝山公墓。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1912 年 2 月 12 日) 宣统退位, 是日下诏三道。 其二为宣布优待皇室及皇族诸条件,即民国政府优待皇室八条: “一、存清帝尊 号,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遇;二、岁给清室经费四百万;三、以颐和园为清 室住室;四

15、、保护清宗庙及陵寝;五、修清德宗崇陵;六、前宫内各项执事人员 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复再招阉人;七、保护清帝原有之私产;八、原有之卫军, 归民国陆部编制,额数,俸饷悉如旧。 ” “满洲国”为 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后制造的傀儡政权, 1932 年 3 月在长春成立,扶溥仪为“执政” ,年号“大同” 。1934 年 3 月称“满 洲帝国” 。 “执政”改称“皇帝” ,年号“康德” 。1945 年随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的胜利而被摧毁。 顺治的孝陵 孝陵位于清东陵中心,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与他两位皇后 的陵寝。清世祖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孝陵是清东陵最早的建筑,也是东 陵

16、的主体建筑,规模最大,体系最为完整。孝陵筑于昌瑞山主峰南麓,两侧有康 熙、乾隆等帝、后陵寝。南为开阔平原,前有天台、烟墩两山对峙,入兴隆口为 巨大的石坊,进了陵区门户的大红门,依次为圣德神功碑楼、石象生、龙凤门、 神道石桥、神道碑楼、东西朝房、东西值房、隆恩门、隆恩殿、东西配殿、三座 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直至宝城宝顶,一系列大大小小几十座建筑 物,由一条砖石铺面、宽十一米、长十一华里的神道贯串,形成一条陵区的中轴 线,实为雄伟壮观。 谁选的风水宝地? 四周群山环绕,正南留有天然山口,中间一片近五十平方公里的原野,坦荡 开阔。山高而不穷,峰青岭翠;水阔而不恶,波碧流缓。是谁选中这块作

17、为皇家 陵寝的风水宝地呢? 据说是顺治皇帝亲自相中御定的。 一天顺治皇帝由众多侍卫大臣和八旗健儿簇拥着出外狩猎,他们纵马扬鞭, 搭弓佩剑,直赴京东的燕山山脉,跃上了凤台岭之巅。顺治皇帝登临送目,向南 望,平川似毯,尽收眼底;朝北看,重峦如涌,万绿无际。日照阔野,紫霭飘渺; 风吹海树,碧影森叠;真是山川壮美,景物天成。顺治皇帝瞭前眺后,环左顾右, 发出由衷的赞叹。他翻身下马,在凤台岭上选择了一块向阳之地,十分虔诚地向 着苍天祷告,随后相度了一块风水相宜的地势,将右手大拇指上佩戴的白玉扳指 轻轻取下,小心翼翼地扔下山坡。静默片刻,他庄重地向身旁敛声屏气的群臣宣 示: “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

18、。须臾又说: “鞢(die)落处定为穴” 。群臣 遵旨,顺着那扳指滚跳下去的方向寻觅,终于在草丛中找到了,于是在扳指停落 的地方打桩做记。后来,当真在这里建立了清东陵的第一座陵寝,即顺治皇帝的 孝陵。 还有一种说法:凤台岭上曾遍布长城,明朝驻蓟州的镇远将军戚继光曾在这 里戍边。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巡视到此,为这里的山川所动。他认为昌平的祖陵 已无“佳穴” ,陵址应该选迁,这是直接影响到社稷兴衰的大事。崇祯皇帝在凤 台岭觅得了这块避风避水的宝地,十分满意,可是“天子寿宫”尚未来得及在此 破土兴工,李自成率领起义兵马已打进紫禁城。仓皇出逃的崇祯皇帝朱由俭走投 无路,竟吊死在煤山(今北京景山)脚下一株

19、古槐之上。明代变更,山河依旧, 明王朝亡国之君未能如愿以偿的“万年吉地”却被清王朝开国之主相中占用了。 清东陵的选址设计, 从地质、 水文上都经过周密的勘测, 布局结构也很讲究, 殿宇、陵墓高低有差,主次分明,既体现了封建王朝森严的等级,又有严谨的科 学性与审美艺术性。 这一切始于何人之手呢?在康熙年间, 由于处理一桩冤情案, 才牵扯出清东陵的选址人。 康熙四年三月十六日,江南徽州府新安卫官生杨光先呈进二篇“摘谬论” 。 一篇摘汤若望“新法十谬” ;又一篇摘汤若望选择荣亲王安葬日期误用“洪范五 行” ( 尚书篇名,宣扬“天人感应” ,五行为金、木、水、火、土) 。皇帝命令 议政王等共理此事,逐

20、条逐款鞠问。杨光先、汤若望各言己是,历法深微,五行 玄妙,难以分辨是非。最后竟做出这样的定论: “天佑皇上历祚无止进二百年历, 俱大不合。其选择荣亲王葬期,汤若望等不用正五行,反用洪范五行,山向、年 月俱犯忌杀。事犯重大,拟钦天监正汤若望、刻漏科杜如预、五品挈(qie)壶正杨 宏量、历科李祖白、春官正宋可成、秋官正宋发、冬官正朱光显、中官正刘有泰 等皆凌迟处死。已故刘有庆子刘必远、贾良琦子贾文郁、宋可成子宋哲、李祖白 子李实、汤若望义子潘进孝等俱斩,立决。得旨,汤若望系掌印之官,于选择事 情不加详慎,辄尔准行,本当依拟处死,但念专司天文,选择非其所习;且效力 多年,又复衰老,著免死。杜如预、杨

21、宏量本当依拟处死,但念永陵、福陵、昭 陵、孝陵风水皆伊等看定,曾经效力,亦著免死。 ”在九朝东华录记载的这 件事里,透露出杜如预、杨宏量等计时官,不仅勘测过孝陵,而且对入关前的列 祖三陵也进行了相看风水,他们以才华和功绩免受了千刀万剐的极刑。由此可以 推定,是杜、杨等人选荐了清东陵这块“风水宝地” 。至于那位靠诬陷他人起家 的杨光先,竟因在康熙七年推算出两个闰月,使得立法错乱而获罪,险些掉了脑 袋。既然杨某对历法五行如此醉心,也算是“成也萧何败也何”了。 “死后两年才挖穴”吗? 孝陵始建于哪年?通常都说是康熙二年(1663 年) 。根据宫中所藏手抄本书 上记载, 宫中杂件礼仪类丧葬祭祀云: “

22、康熙二年工部题永建孝陵,二月 十五日开工。 ” 昌瑞山万年统志云:世祖章皇帝陵在昌瑞山之阳,曰孝陵,康 熙二年二月十一日建“。这两个出处建陵年、月一致,日期略不同。 顺治皇帝死于顺治十八年(1661 年)正月初七,他生前已为自己选好墓地, 怎么可能在他死了两年多之后才兴土动工呢?寻常人家尚有为活人备寿材之习, 帝王更是提前多少年操办此事, 有的甚至一登极便着手设建 “寝宫 “。 如此看来, 那些官书中藏书,只是记载了孝陵工程中的片断,并非始建年代。 孝陵始建于顺治十八年(1661 年) 。 九朝东华录载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十 六日谕户部: “前因世祖章皇帝山陵大工及滇闽用兵钱粮不足,不得已于直隶各

23、 省田赋照明末时练饷例,每亩暂扣一分,以济军需。今思各省水旱盗贼,民生未 获苏息,正赋之外复有加征,小民困苦,朕心殊为不忍。若不急停,以舒民困, 必致所失。 除顺治十八年已派外, 康熙元年通行停止。 尔部作速刊示, 遍行晓喻, 使小民咸知。 ”这里所说的“朕” ,是指年仅七岁的康熙皇帝,时顺治皇帝已死了 逾三百天,以庙号尊谥称“世祖章皇帝” 。从这部减轻赋征并说明其原因的谕旨 中,可以看出顺治皇帝死后当年建陵的,大概是生前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急于万 年之举;或因基业方定,战火频仍,顾及后事可以暂缓吧。 皇帝陵寝,历来是先建陵,后定陵名,所以顺治十八年谕户部中,称“世祖 章皇帝山陵” ,尚无名称。

24、康熙元年(1662 年)三月初一日,尊世祖章皇帝陵曰 孝陵,康熙三年八月二十二日孝陵工成,这在九朝东华录中,均有明文记载。 顺治出家当和尚了吗? “顺治出家”被列为清初三大疑案之一。顺治皇帝果真出家当和尚去了吗? 了解了他的生前死后,则可雾散廓清。 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 年)是清太宗的第九子,崇德三 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戌时(晚上七点至九点)生。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 氏,即孝庄文皇后。崇德八年(1643 年)二月十六日,承袭父位,时年六岁。 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第二年甲申,正值明朝崇祯十七年 正月,纪元顺治。五月得明朝天下,九月自盛京迁都北京,十月初一

25、日即皇帝位 于武英殿,定天下之号仍曰“清” ,纪元仍曰“顺治” 。 顺治皇帝在位十八年,死时年仅二十四岁。关于顺治之死,广为流传的是出 家圆寂之说。 这位年轻皇帝因爱妾董鄂妃死, 悲恸无比, 痛苦异常, 竟看破红尘, 将万根青丝一挥而净,跑到五台山当了和尚。其子康熙皇帝曾数次去五台山,在 庙堂中认父。顺治皇帝心如死灰,拒不相认,若干年后终成善果,坐化升天。所 以人们又传说孝陵是个空券,墓内只葬有一把扇子、一双鞋。 这种说法很富有故事性, 编成戏文一定富有传奇色彩, 可惜与史实全然不符。 不错,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是很伤心,郁郁寡欢,但远非悲痛到弃俗远世,象舞 台上林妹妹死后的宝二爷那样。实际上顺

26、治皇帝是董鄂妃亡后不到半年之际,身 患病痘(天花)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子刻(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崩于紫禁 城内的养心殿。(崩: 天子死曰崩。 ) 二月初二日奉移大行皇帝梓宫于景山寿皇殿。 (大行者,不反之也,皇帝初死,未有谥,故称大行。梓宫:皇帝用棺以梓木为 之,故名。 )三月二十四日,上大行皇帝尊谥曰: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德宏功至 仁纯孝章皇帝, (尊谥:皇帝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给予的称号,谥美之词往往 铺列冗(rong)长得让人不能一气读毕。 )庙号:世祖。 (庙号:皇帝死后,于太 庙立室奉祀,特立之名号,如某祖、某宗等是也。 )十一月二十四日奉世祖章皇 帝神主升祔太庙。 顺治皇帝为火化

27、入葬, 这在清东陵诸帝中是仅有的。 这件事, 除 五灯全书 茚 溪传曾提及外,尚未发现其他书册记载,因为顺治皇帝是经茚溪森禅师举火焚 化的。顺治皇帝笃信佛教,据清代史记载, “清世祖好佛,延高僧人禁中, 尊礼甚至。时有木陈、玉林二禅师,皆世祖所敬事。而玉林尤为本师,为取法名 曰行痴。 ”既如此虔诚,这位“行痴”皇帝自然选择佛门规矩处理后事。另一个 原因是遵循故土先祖之习,满洲塞外风俗就是火化。顺治皇帝死时,满族入关才 十几年,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尚留用如初,皇帝火化并不以为讳。所以这件事在康 熙本茚溪语录中一再提及。 自清王朝第二代康熙皇帝起,葬仪便汉化了,继而朝野臣民皆随之,改变的 相当普及彻底

28、。原因与办法可以看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一日乾隆谕旨,这已经是 满族入关后第九十一年(1735 年)了。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中野,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所以通变宜民,而达 其孝心也。本朝肇迹关东,以师兵为营卫,迁徙无常,遇父母之丧,弃之不忍, 协之不能,故用火化以便随身捧持,聊以随其不忍相离之愿,非得已也。自定鼎 以来,八旗、蒙古各有安居,祖宗墟墓悉隶乡土,丧葬可依古以尽礼。而流俗不 染或仍用火化,狃(niu)于沿司之旧,而不思当年所以不得已而出此之故也。朕思 人子事亲送死,最为大事,岂可不因时定制而痛自猛省乎?嗣后除远乡贫人不能 扶柩回里,不得已协骨归葬者,姑听不禁外,其余一概不准火化。倘有犯

29、者按例 治罪,旅长及佐领隐匿不报,一并处分。 ” 关于顺治皇帝入葬的具体仪程。康熙二年四月二十二日辛酉,世祖章皇帝宝 宫往孝陵,先是诸王大臣引据古礼,劝阻康熙皇帝驾远送,康熙皇帝执意不肯, 最后诸臣以顺治皇帝生母,太皇太后的懿旨,再三恳切相劝,康熙皇帝不得已, 才勉强遵奉慈命。这一天黎明,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内大臣、侍卫,分两行 聚集在寿皇殿门外;公、侯、伯以下满汉文武各官全都集中在东安门外。年仅九 岁的康熙皇帝亲自奠酒,无比哀恸,悲不自胜。顺治皇帝灵舆启行,王以下文武 各官随后行。那些不能亲自送往孝陵的公、侯、伯以下满汉文武各官,随着送出 城关,方伫步回转。灵舆每经过门、桥之地,都要进行奠

30、酒之仪,每天宿驻享殿, 都要供献奠酒,举哀行礼。 六月初六日, 葬世祖章皇帝于东陵, 与先前故去的孝康皇后、 端敬皇后合葬。 在举行安葬地宫礼前期,遣派辅臣及文武三品以上官员到孝陵致以祭祀,陈奉纸 锭三万、纸钱三万、纸帛三万,盛筵二十五席,全羊七只,酒十五尊,进行读文、 祭酒行礼。前期三日,遣派官员祗告天地、太庙、社稷。安葬当日早上,帝王仪 仗队全设,礼部堂官、掌仪司官奉世祖章皇帝、孝康章皇后、孝献皇后香册、宝 奉安,置各自灵舆之内,送至地宫。辅臣一人到宝位,即棺椁前跪叩,行奉移之 礼,祭酒三爵。世祖章皇帝宝位由辅臣二人、内大臣一人奉安灵舆内,两位皇后 的宝位分别由亲族大臣等奉安灵舆之内。入地

31、宫时,内大臣侍卫在木城外,公、 侯、伯以下参领、云骑尉在网城外,排列两行站立整齐,等候灵舆一到,全都跪 下举哀。灵舆过后,跟在后面举哀行。到地宫前,辅臣、内大臣、侍卫、公、侯、 伯以下,副都统、侍郎、男以上官员,在地宫园城内序立。参领、云骑尉在圆城 外,享殿后两旁序立,各自举哀。到了所谓“吉时” ,恭奉世祖章皇帝宝位奉至 地宫,安设所谓“宝床”上正中。孝康章皇后宝位安设于左,孝献皇后宝位安设 于右。完后,掩闭元宫石门。辅臣在地宫前,再跪,祭酒三爵;内大臣、侍卫、 文武各官都随着再行祭礼,而后各自退出。当日,葬礼所用的依仗,全部焚烧干 净。第二天辅臣、内大臣、侍卫、文武各官还要到陵拜谒辞别,都进

32、圆城之内, 序立举哀完毕,辅臣等跪于陵前祭酒三爵,文武各官皆行三跪九叩之大礼,再序 立两旁举哀。这一套做完后,放各自退出回京。 康熙六年五月初六日所建立的孝陵神功圣德碑上,刻有“皇考遗命,山陵不 崇饰,不藏金玉宝器。 ”所以人们都传说孝陵是空券,里面没有珠宝金银。实际 上,孝陵地宫中只葬有三个骨灰罐,与“皇考遗命”相符。可能这些事也曾传入 盗陵者耳中,所以孝陵地宫洞口已被人打进三米,还没有打通,这大概是施工者 灰心胜过侥幸的结果。 孝陵是清东陵所有陵寝中唯一没有被盗的一座陵。 名妓与皇后 在顺治皇帝的孝陵地宫中,祔葬着两位皇后。第一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16401663 年) ,为都统佟图

33、赖之女。佟佳氏本是以地为姓,清初隶汉军。 康熙十六年,康熙皇帝以孝康章皇太后推恩所生,特赠自己的外祖父佟图赖等公 爵,令其子佟国纲承袭,并令改隶满洲镶黄旗。佟国纲曾任内大臣、都统等职, 康熙二十八年(1689 年) ,从索额图为副使,与沙俄政府订立中俄 尼布楚条约 ,次年,从抚远大将军裕亲王福全参赞军务,出击噶尔丹叛乱,在 乌兰布通(今赤峰境内)战死殉国。这位国舅在历史上也称得上是位人物了。 孝康章皇后,生于崇德五年,初入宫册为妃,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生皇三 子玄烨,妃时年十五岁。顺治皇帝死后,由皇三子玄烨接皇位,康熙元年十月二 十七日,尊封生母为慈和皇太后。康熙二年二月初一日,这位年仅二十四

34、岁的皇 太后也离开了人世。 皇太后病重期间,康熙皇帝以九岁之龄,日夜守候在母亲身边,亲尝汤药, 夜晚衣不解带,目不交睫。皇太后死时,康熙皇帝哀号放声,捶胸顿足,哭得死 去活来,几天水米不进。二月二十一日奉移梓宫,安放在坝上享殿,五月二十七 日恭上皇太后谥号。二十八日奉移梓宫往孝陵。六月初六日随世祖章皇帝宝位, 祔葬于孝陵地宫。至乾隆元年尊谥为: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 后。 第二位,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16391660) ,满洲正白旗人,为内大 臣鄂硕之女。生于崇德四年。十八岁入宫。顺治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晋 皇贵妃。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在宫中任钦天监时,在他写的回忆录中写道:

35、 “顺治 皇帝对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 时,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guo) 。这位军 人于是乃因愤至死, 或许竟是自杀而死。 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 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一千六百五十七年产生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 太子的,但是数星期之后,这位皇太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不久亦薨逝。 ” 汤若望所记述的军人未亡人,正是皇太极第十一子,顺治皇帝同父异母之弟,和 硕襄亲王的夫人。和硕襄亲王于 1656 年 7 月突然死去,董鄂妃正是这年进宫的, 1657 年她生了一个儿子,这位皇子出生三个月就夭折了。顺治

36、皇帝为安慰董鄂 妃,竟追封这个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的皇四子为“和硕荣亲王” ,在清朝宗室十 二等封爵中为头等爵位。不仅如此,还在京东的黄花山下,专为这位皇四子修建 了一处荣亲王园寝。顺治十五年,于昌瑞山西部的黄花山下,恭葬了“荣亲王” , 添设守备一员、千总二员、守兵一百名巡护防守。在荣亲王的地宫中,有一块墓 碣石, 上面刻有 “和硕荣亲王, 朕第一子也” 此石现藏天津蓟县文物保管所。 当这位顺治皇帝过分锺爱的不足百天的“第一子”死后两年,其生母董鄂妃,也 忧郁而亡了。 顺治皇帝对董鄂妃之死,万分悲痛,不仅亲自为其守灵,还传谕亲王以下、 四品官以上,并公主、王妃以下命妇,俱于景运门内外,齐集哭临

37、,辍(chuo) 朝五日。又破例追封董鄂妃为皇后,八月二十一日谕礼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 十九日薨逝,奉圣母皇太后谕旨: 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 倏(shu)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谕,特 用追封加之谥号,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顺治皇帝还专门为她 写了“行状”数千言,夸赞董鄂妃对皇太后孝顺,对皇帝起居饮食关怀备至,问 寒问暖;虽不干朝政,主张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生活节俭,不用金玉;病重时 还说“妾殁(mo) ,陛下宜自爱。 ”痛悼之情,悲不自禁。顺治皇帝还命大学士 金之俊为妃作传。如此看来,顺治皇帝的做法有些过份了,后来他对此也有所认

38、识,临死时,在遗诏中曾谈及“端敬皇后于太皇太后克尽孝道,辅佐朕躬,内政 聿(yu)修,朕仰奉慈纶,追念贤淑,丧祭典礼过从优厚,不能以礼止情,诸事 踰(yu)滥不经,是朕之罪一也。 ” 董鄂氏卒年二十二岁,生前居住在承乾宫。董鄂妃的丧事,由茚溪禅师一手 主办,在景山建置水陆道场。九月十五日,顺治皇帝亲临景山观德殿,先为皇后 祭五七、六七,十月初八日为皇后断七。景山大道场。设有忏坛、金刚坛、梵网 坛、华严坛、水陆坛等,一百零八员僧人,白天铙钹(bo)喧天,黄昏烧钱施食, 厨房库房,香灯净洁,大小官员皆至,上下人等齐全,打鼓吹笛,手忙脚乱,念 经行礼,至恭至敬。皇后火化,在收灵骨时,禅师突然竖起如意

39、说: “左金乌, 右玉兔,皇后光明深且固,铁眼铜睛不敢窥,百万人夫常守护。 ”念毕,掷如意 下座,命收灵骨。火化日为三七,重阳之后一日,即董鄂妃死后第二十一田。康 熙二年六月初六日祔葬于顺治皇帝孝陵地宫。 皇后如此,名妓是谁?二者何以相提并论? 这是源于传说而来的。许多编造野史的文人墨客,有感于董鄂妃与顺治皇帝 之间的缠绵情意,巧施移花接木之术,竟编造出一段董小宛与顺治皇帝的风流故 事来,流传颇为久远广泛。有的说:满族入关,清豫亲王多铎率大军打到南京, 将国色天香的绝代佳人董小宛掠入宫中,献给顺治皇帝;开始她不顺从,经多方 多次劝慰,董小宛为替丈夫报仇,才屈从皇帝。也有人说:董小宛是被骗入宫,

40、 不肯为妃而自杀了。 提起董小宛,历史上确有其人。她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 年) ,姓董名白, 字青莲。顺治皇帝出生时,董小宛年十五岁,已是秦淮名妓了。她十九岁那年, 嫁给了江南才子冒襄。冒襄(16111693 年)字辟疆,号巢民,如皋人(今 属江苏) ,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顺治二年(1645 年)董小宛二十三岁时,清军攻 占了南京。南明小朝廷灭亡之后,明朝众多文臣武将纷纷投降,归顺清朝。冒襄 为躲避豫亲王所率之清兵,帯着爱妾董小宛隐居乡间,立志不仕,屡次拒绝清官 吏的荐举。董小宛随夫辗转于离乱之间达九年,饥寒风雨,于顺治八年(1651 年)因劳顿过度而死,年仅二十八岁。冒襄把她葬在影梅庵,并

41、著有影梅庵忆 语追忆他们的生活。 顺治二年十月,豫亲王多铎班师回京时,董小宛没有北上,此后她也一直没 有离开冒襄,她根本就没进过皇宫。再从年龄上看,此时顺治皇帝只是一个七、 八岁的孩童,怎么会对二十三岁的董小宛如此多情,非纳之为妃不可呢?将董小 宛附会为董鄂妃更是十分荒唐,董小宛为汉姓之“董” ,董鄂妃为满姓“董鄂” 氏,风马牛不相及,令人贻笑大方。 孝陵建筑 孝陵是清东陵的主体建筑,规模大,设置全,在整个陵区颇具代表性。帝王 陵寝规制,代代沿袭,大致相同,了解了孝陵建筑,便可窥一斑而见全豹,不必 繁琐重复。当然,特别处例外。 按规制,地宫上起建宝顶,高一丈五尺,周五十四丈九尺。宝顶环以宝城,

42、 高二丈四尺,周六十三尺。月牙城高二丈三尺,广十八丈七尺;正中琉璃影壁一 座。前为方城,高二丈八尺七寸,广六丈四尺二寸;纵如之。方城上为明楼,重 檐九脊歇山式,额题陵名“孝陵” ;楼内石碑一统,恭镌庙号、谥号: “世祖章皇 帝之陵”下为瓮券门;门外前为月牙河,水洞四达,中设石桥。桥南置石祭台, 上陈石五供一份。前有二柱门,石柱二。再前为琉璃花门三。门外玉带河一道。 前为隆恩殿,开面五间,重檐歇山式,两檐间悬额,上题“隆恩殿” ;殿内设暖 阁三。殿外设月台,左右列铜鼎、铜鹿、铜鹤各一对,崇阶石阑出陛。东西庑各 五间,左右琉璃燎炉各一座,燎炉也称焚帛炉。前为隆恩门,五间三门,额题: “隆恩门” ,

43、缭以朱垣。门外东西班房各三间,东西厢各五间。东厢后迤南为神 厨库,神厨五间,神库南北各三间,宰牲亭一座,缭以红墙,南墙外为井亭。神 道正中,建神道碑亭一座,重檐歇山顶,亭内设石碑一统,上刻尊谥、庙号: “世 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之陵”迤东石桥二, 前设盘龙松架。亭前为三洞石桥三座,为火焰望柱头。东西下马石各一。前为五 洞石桥一、七洞石桥一、一洞石桥一,各桥间相距二里多地。南中为龙凤门三, 门外左右设班房各三间。前列石刻朝衣冠介胄文武臣像各三对,卧立马、麒麟、 大象、骆驼、狻猊、狮子各一对,共十八对,另立望柱一对。影壁山南,神道居 中, 建神功圣德碑楼一座, 内树

44、一统石碑, 镌刻着顺治皇帝生平功绩, 满文居左。 汉字居右。碑楼高达九丈。碑楼外四角各竖擎天柱一,亦称华表。再前东侧为三 间具服殿,亦称更衣殿,面朝西,缭以朱垣,为皇帝乘舆更衣之所。前为大红门, 单檐庑殿顶式建筑,其两侧风水墙,亦称外围墙,周长六千四百三十九丈四尺八 寸,几近四十华里,高一丈三尺,维护了整个前圈陵区。大红门外,左右班房各 三间,东西下马牌各一,再前为石牌坊。 这是以孝陵地宫宝顶为起点, 沿长达十一华里的神道中轴线, 由里向外而述, 既突出孝陵建筑,又涉及陵区全貌规制布局。其间,各个建筑都独具一格,值得 专章介绍。 石 牌 坊 进入陵区的第一个建筑物是石牌坊,是依木结构的手法,构

45、成了一座五间六 柱十一楼的石结构建筑。 高十二米四八, 面阔三十一米三五, 全部采用青白石料。 在巨大的石额枋上, 雕刻着旋子彩画的花纹, 还用石绿、 石青、 朱砂等矿物颜色, 描绘了旋子大点金的清式彩画图案。在石牌坊六根夹杆石周围,作左右对称的装 饰,有:云龙戏珠、蔓草奇兽、双狮滚球等三组浮雕。每幅高一米五六,宽一米 五二,近于方形。所雕五爪升龙,穿云出水,嬉戏火珠,异常生动;奇兽啣花, 龙首凤尾,象鼻鳞爪,别开生面;双狮戏球,一升一降,口衔绶带,锦地生风。 在夹杆石上端还立雕着麒麟、狮子等十二个卧兽,左右相对。这座石牌坊是陵区 最南面的标志物,巍然矗立在大红门外广阔的原野上,对面高大的金星

46、、天台、 烟墩三山,并没有使它显得渺小,却感到它是那么恬静而有力量。虽经三百多年 风风雨雨,但没有丝毫倾斜,依然巍峨壮丽。 大红门东陵的总门户 大红门既是孝陵的门户,也是清东陵的总门户。这是一座黄瓦单檐庑殿式的 建筑,两侧连接着围护整个陵区的风水墙,越河跨山,共圈占了四十八平方公里 的陵区。大红门有三个门洞,门外东西两侧,各立一块下马牌,牌上面用汉、满、 蒙三种文字镌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字样,不管哪级官员来到这里,都要 下马,以示对帝王的尊重。 大红门内,靠东面有个独门独院的具服殿,专供帝王谒陵时歇息或更衣的地 方。 清代帝王每次从京城来东陵祭祀时, 从紫禁城出发, 一路上经由燕郊、 白

47、涧、 盘山、独乐寺、桃花寺、隆福寺等各处行宫,停停走走,历程三天才能进入陵区。 每次谒陵前后,都要在具服殿内更衣休息。除国有庆典要穿朝服致祭外,其余的 祭祀,均为素服。 神功圣德碑楼 走出具服殿向北,在神路前方正中,耸立着一座高三十米的大碑楼,叫做神 功圣德碑楼,高大雄伟,甚为壮观。这座重檐九脊歇山式建筑,在光绪二年闰五 月十二日亥时(夜间九点至十一点) ,被雷火击毁。现存的碑楼及石碑,均为光 绪三年至五年(18771879 年)重建。 碑楼内,巨大的龙蝠碑,高六米七十,巍然矗立在赑屃(bixi)上。赑屃亦 称“霸下” ,为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是龙生九子之一。龙生九子不成龙,都是巨 灵异兽,各有

48、特长。赑屃为第三子,长得貌似海龟,善于负重,力大无穷,还喜 好文字,所以它总是在石碑下驮着石碑。巨大的石碑,重近四万斤。在建陵时要 把石碑竖立在赑屃的背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说当时的民工很有智慧,他 们先堆起一个大土坡,然后沿着斜坡把石碑拉上去,再翘起抬高,逐步垫土,直 到竖正为止。 石碑顶端雕着蟠龙,正中刻有: “大清孝陵神功圣德碑”的字样。背身阴刻 着满汉两种文字,记录着帝王一生的业绩。这种神功圣德碑不是任何一个帝王都 可以自行树立的。据说,凡后世帝王有失国之尺地寸土者不得立此碑。清朝入关 自顺治皇帝开始,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共历五朝,在文治武功上都有一定 成就,为表彰其“丰功伟业

49、”五帝都立下了神功圣德碑。而且自康熙朝以后均立 了双碑,神功满之,圣德载之。到了道光皇帝旻宁,即位第十九年(1840 年) 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为了掩盖战败,五口通商的丑事,道光皇帝对失去国土 之耻辱,只字不提,竟以自谦的口吻说,自己治理国家的成就,无法与列祖列宗 的功德相提并论。同时下了一道手谕,自本朝起,不再兴建神功圣德碑。所以清 王朝自道光朝始,以后的帝王均不建此碑,不再这样树碑立传了。事实上,这些 后世帝王统治期间,列强蚕食鲸吞,失去的岂止是尺地寸土! 关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 虽溢美之词累累, 其间还有一些荒诞不经的东西, 但也可从另一角度了解清初的政治、军事等情况,对顺治皇帝其人也可知大略。 抄录如下,好在它并不十分诘屈聱牙,艰涩难懂。按此碑左为汉文,右为满文。 大清孝陵神功圣德碑文 我国家肇基东土,祖功宗德昭格皇天恢弘景运于万年,笃生我皇考皇帝。 睿圣首出,奄有万邦。大孝弘仁武功文德配两轶千古。既奉册宝恭上尊谥。惟 陵寝宜有功德之碑,谨撰述大概,镌诸贞珉,用传永久。 叙曰:皇考世祖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讳福临,太宗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隆运显功文皇帝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资料 > 中国历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