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人像摄影业交流会交流材料之二.doc

上传人:WXLW 文档编号:1158095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人像摄影业交流会交流材料之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国人像摄影业交流会交流材料之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国人像摄影业交流会交流材料之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全国人像摄影业交流会交流材料之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全国人像摄影业交流会交流材料之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立 的分层位置的讨论是非常复杂的。 因为篇幅有限, 本 文对此不做深入讨论。 笔者相信, 中国女性的社会分 层的确会受到其父亲和丈夫的影响,但是毛泽东时 代的社会主义实践已经使中国女性成为了“社会 人” , 她们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和社会位置。 转型社会的中国,市场的出现成为了引发社会 分化的力量, 当要通过竞争进入职场并获得发展时, 性别、 阶级、 年龄和城乡要素显得格外重要, 因此在 理论上有必要深化理解,建构理解转型社会中国性 别分化的理论框架,由此理解性别间和女性间的分 化。下面将试图通过三个方面来建立转型社会中性 别分化的理论框架:一是重新评估计划经济体制中 的性别分层;二是在理解中国特

2、色的市场化的基础 上,评估劳动力市场产生对性别间分层和女性内部 分层产生的影响;三是着重理解新型的社会分层机 制,对分化的女性,特别是女性精英的生产展开讨 论。 二、 比较研究: 认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性别分层 本部分重点讨论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如何作用于 性别分层。 已有的研究多是基于比较框架建立的, 有 三大比较研究框架, 一是将毛泽东时代 (或称社会主 义的计划经济时代 ) 与建立新中国之前的社会进行 比较; 二是将毛泽东时代与市场经济进行比较; 三是 将毛泽东时代与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性别分层有了基 本判断, 即: 第一, 毛泽东时代使妇女从传统社会中 的 “家

3、庭人” 变成了 “社会人” , 并在法律上取得了与 13 男性一样的地位。4相对于传统社会, 毛泽东时代的 女性们一直努力 “去性别化” , 努力像男人一样工作。 这意味着在社会分层的体系中,等级化的性别关系 被抹去, 形成了无性别差异的社会分层。 然而,带有女权主义批判意识的中国学者对此 有不同的观点。观点之一认为, 依然存在性别分层, 国家的作用对性别分层具有双重影响,即使女性走 出家庭迈向社会, 但其本质依然是性别不平等的。 高 小贤通过对 20 世纪 50 年代陕西关中地区规模最大 的一场以妇女为主体的劳动竞赛“银花赛” 的口 述访谈和文献档案研究,指出国家的经济政策与妇 女解放的策略

4、结果一起, 既推动了妇女走向社会, 但 也制造并维持了社会性别差异和社会性别不平等。 5 观点之二认为, 在国家赋予两性平等地位的同时, 女 性获得了其自身的主体性,她们可能通过抗争获得 自身的发展。有学者指出,“中国女工的命运被国家 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和社会文化力量整合进社会变 迁过程中, 国家利益、 单位利益和家庭利益皆塑造着 她们的职业活动。异化显示了女工工作被各种非自 身力量所左右的状况,抗争表达了她们的自主性和 能动性。 ” 6这意味着存在着双向的作用, 即作为社会 人的女性依然在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中,计划经济体 制没有改变性别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但是当女性具 有了成为社会人的机会时,她

5、们的自主性就具有了 改变不平等的社会结构的可能。 观点之三认为, 性别 不平等的社会文化被计划经济时代的妇女解放所改 变, 并成为市场化条件下女性从业的社会文化基础。 正是因为有了计划时期的社会动员和赋予妇女就业 政治意义,不仅使城市妇女的职业发展和经济社会 地位的提高有了坚实的基础, 对城市家庭 “男主外女 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模式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 响。 虽然很多男性留恋 “男主女从” 的优越感, 但他们 已经不再愿意独自承担家庭赡养责任,这就形成了 市场竞争和劳动力供过于求双重挤压下,妇女继续 就业的最广泛的人文基础。7 第二,将毛泽东时代与市场经济下的性别分层 进行比较。 共识性的观

6、点普遍认为, 随着国家强力推 进妇女就业并给予女性与男性同等待遇的计划经济 政治的消失, 妇女利益受损严重, 并处于边缘状态。 7 或者说,曾经在社会主义体制下等级地位较高的女 性失去了原有地位, 曾经的边缘女性变得更加边缘。 而这正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8职业的性别不平等 的加深主要与国家政治目标的转变、国家现实男女 平等的资源控制力减弱、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 执法不利相关; 同时, 市场在性别不平等总体加深的 前提和一定条件下, 对性别不平等有约束作用。9这 暗示着毛泽东时代的性别分层或女性边缘化的状态 是好于市场化改革的。 第三,将毛泽东时代的性别分层与资本主义社 会的性别分层相比较

7、。 有研究指出, 社会主义国家性 别分层结构与资本主义社会性别分层结构正好相 反, 中国计划体制下, 通过 “社会主义的再分配过程” 实现了两性平等。因为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的平等主 义政策理论上应涵盖整个社会,但由于再分配制度 自上而下、 逐级推进的特征, 使得在国家政权监管不 到的基层,区隔主义的官僚行为可以扭曲再分配的 过程。 因此, 出现了女性内部的分化。 它更多的是保 护了处于等级地位较高的女性,而对处于再分配过 程边缘的基层女性影响甚微。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性 别歧视是父权主义借助区隔主义的官僚政治扭曲再 分配过程, 在平等主义国家无法监控的基层生成的, 它构建了一个特征鲜明的性别分层结构

8、:与再分配 中心的距离越远, 受到的性别歧视就越严重。 随着社 会转型的推进,原来受到再分配体系保护的等级地 位较高的女性受到的歧视也将逐渐加重。即国家一 直都在实践性别平等的理想。 但是, 国家的监控能力 在再分配制度安排下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这样的局 限性给了基层官僚扭曲再分配过程的机会。 事实上, 在保护等级地位较高的女性方面,社会主义国家显 然实现了自己男女平等的诺言。 在转型过程中, 国家 的保护或是监管功能逐渐减弱, 导致等级地位较低 的女性受歧视的情况没有任何改善,而等级地位较 高的女性则开始承受以前在再分配制度中不曾经历 的性别不平等。 数据说明, 在远离国家监控的市场机 制中,

9、 女性受到了更多的歧视。 资本主义社会没有推 行平等主义的道义和政策。但现代福利国家通常实 施最低生活保障的福利政策。这样的政策为处于底 层的女性提供了帮助,使她们可以依靠国家资源继 14 续生存。8 毛泽东时代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对中国社会结 构的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打破传统的性别等级观 念, 使女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人的地位。 虽然在 社会变革的过程中,男性权力并没有被本质性地改 变,但女性作为参与社会劳动的能动者的实践活动 重新定位了女性在社会分层中的位置,即女性是具 有独立社会位置的人,这是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的 前提条件。 三、 中国特色的市场化与性别分化 何为中国特色的市场化?30

10、年来, 对此没有统 一答案。 众说纷纭中, 笔者认为至少有一点共识。 就 是中国的的市场化是以国家力量主导的,政府出台 的各类政策直接作用于市场化的进程。如果说计划 经济是一种由国家主导的有计划的资源配置方式的 话,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力量为主导的资源配置 方式, 在转型的状况下, 国家主导的力量使以计划为 主导的资源配置方式并没有完全退出,还有很强的 制度路径依赖。对后共产主义中欧的阶级形成的研 究认为, 在中欧的前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 “无须资本 家打造的资本主义” 。 10引用这一概念是想强调在某 种程度上中国亦有类似的现象,是一种强国家意义 上的市场化过程。 那么, 这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

11、社会 主义对性别分层的影响亦是多重和多方面的。 (一 ) 市场化下的性别间分化 首先, 因市场竞争, 两性在工资收入上出现了结 构性的分化。1990 年第一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发 现,城市男女职工平均月收入分别为 193.15 元和 149.60 元, 女性的平均收入是男性收入的 77.4%; 农 村男女年平均收入分别为 1518 元和 1235 元,女性 年均收入是男性的 81.4%。11(P84-89)2000 年第二期中 国妇女地位调查表明,城镇在业女性包括各种收入 在内的年均收入为 7409.7 元,是男性收入的 70.1%,男女两性的收入差异比 1990 年扩大了 7.4 个百分点; 以农林牧渔业为主的女性, 其前一年的年 均收入为 2368.7 元, 仅是男性收入的 59.6%, 差距 比 1990 年扩大了 19.4 个百分点。 12两性收入差的迅 速扩大更多地归因于市场因素:一是女性在市场竞 争的过程中更多地被排斥到了没有社会保障、充满 弹性、 低工资的非正规就业领域。或者说, 女性更多 地退出了正规劳动力市场。二是市场化导致了更大 范围的职业性别隔离,出现了以职业间收入差为基 础的两性收入差别。 第二,出现了市场中的性别歧视。在对教育水 平、 工作年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