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打造科技支撑平台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doc

上传人:WXLW 文档编号:123147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科技支撑平台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打造科技支撑平台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打造科技支撑平台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打造科技支撑平台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打造科技支撑平台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兴市战略,坚持把教育列入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结合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逐年加大市本级资金投入力度,集中财力重点用于校舍安全工程和新建扩建校园,不断改善办学条件。2009年至今,全市加固校舍144660平方米,投资10859万元;重建校舍243144平方米,投资103334万元。纳入省校安工程的10个重点项目工程已全部完成。新建、扩建工程方面,先后投入83129万元用于中山纪念中学、市一中、华侨中学、市实验高中的扩建工程;投资9998万元完成中山中专二期工程; 投资12830万元新建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投资9998万元用于五桂山实训基地第一期工程;投资20603万元用于石岐中心小学科艺

2、楼工程、市实验小学体育馆工程、市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工程、市二幼搬迁等建设项目。在市委市府的带动下,各镇区也掀起了新建、扩建、改造校舍和加快实施“校安工程”的热潮,如开发区濠头中学、沙溪龙山中学、三乡桂山中学扩建工程,投资均超1亿元。全市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大大加快了教育现代化进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2005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对发展自评说明职业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2007年,市委、市政府又作出“超常规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并把超常规发展职业教育列入全市十大重点民生工程,对未来几年中山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

3、规划:一是结合我市经济组团发展实施职业教育布局调整,重点工作包括迁建中山中专、兴建3所市直属组团中等职业学校,逐步撤并规模小、办学效益不高的职业学校和附设在普通中学的职高班,优化资源配置;二是在五桂山建设占地3000亩的职业教育园区,其中包括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校区、中山中专、市级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等;三是组建全市职业教育集团,探索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全市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共享,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综合实力,打造中山职业教育品牌。至2010学年,已完成了上述规划中的中山中专(占地500亩)迁建工程,撤并4所小规模职业中学,停止4所附设在普通中学的职中班的招生,引进广东理

4、工职业学院中山校区(占地1000亩),新建市第一职业学校(占地300亩)以及市高级技工学校黄圃分校区(占地300亩)等项目的实施工作,市职业教育集团已于2009年11月成立,市级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及其他规划项目的实施工作也正抓紧推进中。我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 “双转移”战略部署, 2009年以来,在全市实行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学位紧张,品牌专业“抢手”的情况下,每年安排约30%的中职招生计划招收欠发达地区学生。2009、2010年中山中专等4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坦洲理工学校等6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承担了招收欠发达地区学生共7060人的任务,所提供的均是优质学位和品牌专业,并根据实际情况采

5、用全日制、工读结合和联合办学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各学校均在每年的7月底前就全部落实好接收外地生源各项软、硬件的准备工作。为做好招生工作,每年由市教育局副局长带领有招生任务的学校前往欠发达地区进行招生宣传,洽谈联系合作办学工作,还接待了3批次东西两翼校长代表团来中山考察。此外,凡是在中山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欠发达地区学生都享有与当地学生同等待遇,其中包括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每生每年1500元的自评说明国家助学金待遇。2010年9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自2009学年起,对接收对口扶贫地区的汕尾市340名“双转移”学生,免除其就读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的三年学费和补助住宿生活费,我市为此投入

6、的专项资金预计达729.3万元。我市近年来坚持教育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高中教育,超常规发展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发展均衡,水平不断提高。在推进镇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切实加强规划,加大投入,坚持一手抓规范化学校建设,一手抓学校上等级、创特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办学水平优质化。2010学年,全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301所,其中小学212所,初中76所(含9年一贯制学校),另有完全中学(含12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13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345899人,其中小学生23784

7、6人,初中生108053人。全市义务教育段公办学校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以上标准的比例2009年为95.7%,2010年为100 %。近年来我市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快速改善初中办学条件,“振兴初中行动计划”取得良好成效。至2010年,全市达到市一级以上等级学校标准的独立设置的公办初中有39所,占总数的92.86%,市一级以上初中优质学位覆盖率达96.35% 。我市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教育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有公办民办高(职)中37所,达到市一级(市重点)以上等级学校的33所,其中国家级示范性高中6所 ,省一级学校11所,市一级学校4所,国家重点职中6所,省重点职中6所。我市将外来务工人

8、员子女教育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和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年度计划,在坚持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两为主”原则,创新流动儿童积分入学机制,挖掘公办学校潜力吸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入学基础上,积极鼓励扶持民办学校发展,为流动儿童提供足够的学位和较好的学习条件。以创省规范化学校和市一级以上学校为抓手,大力推动民办学校转型升级,扶持有条件的民办学校积极培育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走学校优自评说明质化之路,至2010年底,全市有各类民办学校72所,省规范化学校比例达100%,市一级以上优质民办学校16所(其中省一级9所,市一级7所),占民办学校总数22.2% 。扣分原因:虽然我市近年来通过创建教育强市、教育强镇(区)和大力推进教育现

9、代化建设,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实现了区域内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健康发展,但以高位均衡发展和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来衡量,还需进一步提升部分农村学校和低收费民办学校的办学水平,以促进这部分相对后进的学校缩小与优质学校之间的差距,2009年、2010年各扣1分。佐证材料目录编 号题 目211确立科教兴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有关文件资料212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办法221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招收欠发达地区生源的规划和措施222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持续发展的有关资料223反映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有关材料22-4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和等级学校有关统计资料一级指

10、标二级指标评分办法一、领导与管理3.高度重视校长、教师的培养、培训,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依法保障教师工资福利按时足额发放并逐步增长;按照省定编制足额配齐教师;建立适应教育发展规律的人事制度和师资队伍。本指标有4个要素共8分:校长、教师培养、培训规划、措施和资金配套没落实、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扣2分。没能依法保障教师合格权益,没能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福利并逐步增长的一票否决。没按省定标准核定编制配齐教师、代课教师没能逐年减少扣4分。没有建立适应教育发展规律的人事制度和师资队伍扣2分。分值8自评分2009年7他评分2009年2010年72010年自评说明高度重视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市财政2

11、009-2010年共安排1940万元的专项经费保障校长、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首先,通过实施“中山市名教师名校长工程”,建立健全名教师、名校长及其培养对象以及市级骨干教师的评选、选拔、管理机制,制定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及管理办法,以设立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室等方式发挥名教师名校长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名教师、名校长的梯队建设,形成以名教师、名校长为标杆,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对象为中坚,市级骨干教师为基础的教育领军团队,努力造就一批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业绩突出、人民满意的名教师、名校长和教育管理专家。2009年11月,我市出台“名教师名校长工程”相关管理配套文件,更加规范、系统地

12、实施“名教师名校长工程”。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经过单位民意测评、考察、推荐,同行测评、专家评审组随堂听课、组织考察、演讲答辩、专业评审、公示等程序,评选出第二届中山市名教师、名校长,其中名教师17名,名校长9名。另外还评选出市名校长培养对象20名,市名教师培养对象56名,市级骨干教师138名。目前,我市共设立省、市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室30个。实施名教师名校长工程为我市校长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发展有目标,成长有引领,成才有台阶,成名有作为”的格局提供了人才资源保障和培自评说明养平台。不断加大校长培训力度,2009-2010年先后共举办了两期中小学校长培训全力落实“两相当”,依法保障教师工资福利按

13、时足额发放并逐步增长。在中山市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教育厅的精心指导下,中山市人社、财政、教育部门紧密合作,严格按照广东省解决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工作方案(粤府办200858号)和关于印发广东省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人发20095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在完善2009年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了中山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中人社2010104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及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实施办法将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基础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也纳入绩效工资的实施范围,使“两相当”真正惠及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员。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规范

14、后的津补贴平均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成绩突出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为确保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工作顺利推进,切实保障教职工的民主权利,还出台了关于在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教职工大会)作用的通知(中教通2010294号),对教代会的组成、学校绩效考核及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审议程序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与规范。绩效工资有关政策文件出台后,全市有关部门迅速行动,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市府办多次召集市人社局、财政局和教育局召开专题会议推动绩效工资工作积极稳妥开展,及时召开政策业务培训会和教育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

15、派人士及特约教育督导员座谈会,并派出调研小组和督查小组分赴24个镇区对绩效工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指导和督查。市主要领导多次过问并亲自作出批示。各镇区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非常重视,镇区书记、镇长亲自抓,积极研究制定本镇区实施细则。学校组织广大教职员认真学习相关政策,并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按程序制定并审议校内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我市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各项工作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整体推进:一是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落实“两相当” 资金由市、镇区自评说明两级财政共同负担,2010与2008年相比,全年财政增加支出3.33亿元,所需经费已全部到

16、位。在职及离退休人员已按政策标准发放各项工资福利待遇,并已完成2010年待遇补发工作,切实保障了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二是各镇区在研究制定绩效工资的实施细则时,大多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各类教育教学质量奖励以及教育管理干部绩效奖励金,妥善解决了教育管理干部的待遇问题,同时也促使学校的分配方案得以顺利通过,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三是全市纳入绩效工资实施范畴的公办中小学已100%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教职工大会),审议并通过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按方案发放教师有关待遇。目前,我市已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有关制度,教师队伍整体稳定。我市非常重视加强中小学教职员编制管理。按照省定编制及科学合理配备教师

17、,并实行动态管理。在2008年出台新的中山市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标准实施办法基础上,按照新编制标准以及当年学校实有学生人数、学校的实际情况逐年核定我市中小学教职员编制,为学校科学合理配备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与省定教职员基本编制标准相比,我市进一步提高了高中教职员基本编制标准,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校试行小班化教学,并可按基本编制的一定比例增加附加编制。还要求市直属学校、镇区学校重点从“211工程”名校引进优秀毕业生(包括研究生),从其他省市引进各学科名教师和骨干教师,按实际需要配足配齐各学科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科教学人员结构。2009、2010年先后面向全国招聘优秀应届师范教育类

18、毕业生和优秀在职教师共1631人,其中: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489人,本科学历1125人;市外调入人员中,高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189人。高度重视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2003年我市在全省率先进行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时,已着手解决代课教师问题,通过开展党政考核、加强督查、督办,纠正一些镇区有编不进、代课教师过多的问题,使代课教师逐年减少。在解决代课教师问题过程中,充分考虑对代课教师的人文关怀,采取了很多人性化措施,较好地维护了代课教师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自评说明到2009年10月底,我市已整体解决了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539名代课教师中,40名调入公办中小学,291名符合续聘条件,在市人

19、社局进行专册管理,整体纳入中小学公办教师队伍管理,享受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待遇,即与本校公办教师在工资待遇(基本工资及各项津贴、补贴)、社会保障待遇(社保、医保)及住房福利待遇等方面同工同酬,在人员聘用、岗位聘任、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继续教育、考核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受聘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参照本校公办教师退休待遇确定。为建立防止代课教师问题反弹长效机制,我市印发了中山市中小学临聘教师管理办法(试行),对用人单位聘请临时专任教师进行规范管理,严禁中小学新聘代课教师。同时,为保障临聘教师和单位利益,还规定临聘教师必须与聘用单位签订中山市公办中小学临聘教师聘用合同,聘期不得超过一年,受聘期间在工资待遇

20、和社会保障待遇等方面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目前,全市教师队伍和谐稳定,未发生上访投诉事件。注重建立一套既符合校长、教师成长规律,又与我市教育发展的现实和趋势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为进一步深化我市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从2004年6月起,我市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促进校长向专家型管理者角色的转变,增强了校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制定实施中山市中小学校长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全面、客观、科学地对中小学校长在“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考核,建立了比较全面、科学的校长工作绩效考核机制。2009年,我市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在我市2003年推行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时制

21、定的中山市中小学教职工聘用合同制实施办法(试行)基础上,重新制定了中山市中小学教职员聘用(聘任)制实施办法、中山市中小学人事争议协调调解办法,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山市中小学教职员聘用(聘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通过实施第三轮中小学教职员聘用(聘任)工作,进一步规范和优化聘用(聘任)的管理程序,更好地与国家、省有关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文件精神相衔接,建立机制健全、功能完善、科学高效的用人制度。严格按照全省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和全市岗位设置工作部署,于2010年底顺利完成我市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自评说明我市师资队伍总体学历层次较高,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至2010年底,全市小学教

22、师学历达标率为 100%,其中大专以上占96.1%;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本科以上占91.6%;普通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99.4%;职业中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97.2%。2009年,我市基础教育系统5人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1人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1人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市特殊教育学校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22人获南粤优秀教师荣誉,4人获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目前,我市有省基础教育系统名校长4名,省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7名,市名校长名教师共36名;省特级教师36名。此外, 2009年、2010年评出市优秀教师 1582名和1693名,优秀教育工作者198名和168名;两

23、年获市普通高中初中教学质量评价先进教师共1006名。师资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扣分原因:1.在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方面,由于历史发展和地域经济社会条件差异等原因,有部分相对边远农村地区学校中教师学科结构不够完善,名教师偏少。2009、2010年各扣0.5分。2.近年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虽然取得较大成效,师资总体水平明显提高,但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高标准来衡量,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育人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2009年、2010年各扣0.5分。佐证材料目录编 号题 目31校长、教师培养、培训规划、措施的有关资料32依法保障教师工资福利按时足额发放并逐步增长的有关资料33

24、教师编制文件及教师资源配置的有关报表34有关人事制度和教师队伍管理的资料35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有关文件和实施工作材料36实现教师工资待遇“两相当”有关文件及实施工作材料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分办法二、投入与保障4.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在预算决算中逐年提高。本指标有2个要素共10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下降扣5分。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下降扣5分。本指标不能为0分。分值10自评分2009年10他评分2009年2010年102010年自评说明一、我市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2009和2010年,全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实现逐年增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不断提高。单位:万元年份财政性教育经费GDP总值所占比例2008315353145700522.16%2009380596156641062.43%2010456074182632032.50% 二、2009和2010年,我市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单位:万元年份预算内教育经费财政总支出所占比例2008254432101218925.14%2009296645117901925.16%2010382708145849126.24%佐证材料目录编 号题 目4561教育经费统计简表4562财政局向人大提交的预决算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