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的不均匀变形。 6.3.2 混凝土防渗墙与上部防渗体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与心墙或斜墙土质防渗体连接可采用插入式、廊道式等 形式。 1)采用插人式连接,防渗墙伸入心墙或斜墙的长度宜为 挡水水头的1/10,高坝可适当降低或根据计算确定, 低坝不应小于2m.在墙顶可填筑高塑性秸土保护。 2)采用廊道式连接,廊道外轮廓宜采用抛物线型或城门 洞型,其周围应铺填高塑性蒙古土保护。防渗墙顶部与 廊道底板连接段宜设置成倒梯形。廊道与两岸坝肩岩 体连接处,廊道底板结构缝在水平方向深入基岩不小 于3m。 2 与沥青棍凝土心墙连接可采用混凝土基座连接,防渗墙 顶宜插入基座底部键槽,并设止水连接。 3 与坝
2、前蒙古土铺盖连接可采用插入式,防渗墙伸入铺盖及 上部结土保护层的深度应根据计算确定且不小于2m。墙顶应设 置茹土层、砂砾料层、块石层防护。 4 与水闸混凝土铺盖或钢筋混凝土铺盖连接可采用水平直 接式或垂直顶接式,并设置止水。 5 与闸坝底板结构混凝土连接可采用插入键槽式,并设置 止水。 6 与大坝混凝土面板可通过趾板、水平连接板进行连接。 防渗墙与趾板、防渗墙与连接板、连接板与趾板之间均应设置 止水。 7 土工膜可采用埋人式或锚固式与混凝土防渗墙连接。 6.3.3 混凝土防渗墙与下部帷幕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墙下为基岩时,通过墙体预埋管或钻孔进行墙下帷幕灌 浆,可靠连接。 2 墙下为覆
3、盖层时,灌浆帷幕与防渗墙的底部应设置搭接 段,且搭接长度不小于5m,沿防渗墙底端的渗透比降应小于灌 19 浆帷幕的允许比降。 6.3.4 防渗墙与下部基岩相接时,宜嵌入基岩O.51. Om,对 风化较深的地段和断层破碎带可适当加深,或灌浆处理。 6. 3. 5 防渗墙与两端防渗体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与相邻的防渗帷幕可采用搭接式或插人式连接。 2 与两岸岸坡可采用墙体入岩的方式连接。岩体埋深较浅 部位,可明挖后现浇混凝土齿墙或蒙古土齿墙进行连接。 6.3.6 通过在混凝土防渗墙墙体内预埋管进行墙下帷幕灌浆时, 墙厚不宜小于40cm;通过在混凝土防渗墙墙体内钻孔进行墙下 帷幕灌浆时,墙厚
4、不宜小于60cm。 6.3.7 混凝土防渗墙内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5mm, 坚直钢筋净间距宜大于混凝土粗骨料粒径的4倍。 6.4高喷防渗墙 6.4. 1 高喷防渗墙的轴线布置、深度可参照6.2. 1条、6.2. 2 条执行。 6. 4. 2 高喷防渗墙设计厚度可按式(6.2.4)计算,允许渗透比 降宜取50100,有条件时,宜通过试验确定。 6.4.3 在不同地层中的高喷防渗墙墙体的渗透系数和抗压强度 指标,可参照表6.4. 3选用。 表6.4.3高啧防渗墙墙体性能指标 地层渗透系数K/(cm/s)抗压强度R28/MPa 淤泥质土层i X 10-6 O. 52. 0 粉土、粉质教土层i
5、X 10-6 0.5-3. 0 砂土层iX 10-6 1. 5-5. 0 砾石层i X 10-5 i X 10-6 3. 010. 0 碎(m石层iX10-4- iX10-5 3.0-12.0 注1:i=1-9. 注2:渗透系数K为现场试验指标,凝结体抗压强度R因为室内试验指标.单管法 和双管法K取低值,R28取高值;三管法K取高值,RZ8取低值. 20 6.4. 4 高喷防渗墙灌浆孔的孔距可取O.82. 5m,排距宜小于 孔距。具体排数、孔距和排距,应根据高喷防渗墙渗透系数、抗 压强度、墙厚等指标要求,结合地层条件以及所采用的结构型 式,通过现场试验或工程类比确定。 6.4.5 高喷防渗墙的
6、平面连接可采用旋喷套接、旋喷摆喷搭接、 旋喷定喷搭接、摆喷对接或折接、定喷折接等结构型式。 6.4.6 高喷防渗墙灌浆材料可选用普通水泥浆、秸土水泥浆等, 特殊条件下,可加人膨润土、粉煤灰、砂、速凝剂、减水剂等 材料。 6.4.7 封闭式高喷防渗墙的钻孔宜深入基岩或相对不透水层 O. 52. Om。 6.4.8 高喷防渗墙与其他防渗体的连接可参照6.3. 26. 3. 5条 执行,确保连接可靠。 6.4.9 高喷防渗墙平面转折处,应采取缩小孔距、加密孔数、 调整喷射夹角等措施,确保墙体良好搭接。 6.5 水泥土搅拌防渗墙 6.5.1 水泥土搅拌防穆墙宜沿堤防、土坝等水工建筑物的防渗 体轴线布置
7、,且应与上部防渗体可靠连接。 6.5.2 封闭式防渗墙宜伸人到相对不透水土层一定深度,悬挂 式防渗墙宜根据地质条件、渗流计算成果、施工条件综合确定。 6.5.3 水泥土搅拌防渗墙设计厚度可按式(6.2.4)计算,允许 渗透比降可采用3080,有条件时,宜通过试验确定。 6.5.4 搅拌桩间距可采用O.31. Om,具体应根据防渗墙渗透 系数、墙厚、桩径等指标要求,结合地质条件、成墙工艺确定。 6.5.5 与地基土搅拌的材料宜采用普通水泥,也可掺加石灰或 外加剂。 6.5.6 水泥土搅拌防渗墙与其他防渗体的连接及墙体之间的搭 接可参照6.3. 26. 3. 5条、6.4.9条执行。 21 7挖填
8、置换 7.1一般规定 7.1.1 挖填置换可用于岩石地基中断层破碎带、软弱层带、岩 溶等缺陆及特殊土地基。 7.1.2 挖填置换设计,应结合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和运用特点, 将地基与其上部结构一起研究,以满足水工建筑物对地基承载能 力、抗滑稳定、变形、渗流等要求。 7.1. 3 当地基中存在规模较大的工程地质缺陷时,挖填置换方 案应通过相应的计算或模型试验进行研究。 7.2 断层砸碎带与软弱层带挖填置换 7.2.1 水工建筑物岩石地基范围内的断层破碎带或软弱层带, 应根据其埋深、产状、宽度、组成物性质等,评价其对建筑物的 影响,采用挖填置换或与其他处理措施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方案。 7.2.2 地基范
9、围内的陡倾角断层破碎带进行挖填置换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单独出露的断层破碎带,其组成物质主要为坚硬构造岩, 对地基的强度和压缩变形影响不大的,可将表层破碎岩体挖除。 2 断层破碎带规模不大,但其组成物质以软弱构造岩为主, 且对地基的强度和压缩变形有一定影响的,可用混凝土塞加固, 棍凝土塞的深度可采用l.O1.5倍断层破碎带的宽度或根据计 算确定。贯穿地基上下游的断层破碎带处理,宜向上下游地基外 适当延伸。 3 规模较大的断层破碎带或断层交汇带,对地基的强度和 压缩变形有较大影响的,应进行专门研究。 7.2.3 地基范围内的软弱层带进行挖填置换时,根据埋深不同 可分别采用棍凝土置换、混凝土深齿墙、混凝土洞塞等措施。 22 7.2.4 采用规模较大的混凝土塞、齿墙或混凝土洞塞进行断层 破碎带与软弱层带处理时,应制定相应的温度控制、接触灌浆与 监测等措施。 7.3岩溶挖填置换 7.3.1 水工建筑物岩石地基范围内的岩溶,应根据其规模、埋 深、水文地质条件、充填物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对水工建筑物结 构安全的影响等,采用挖填置换或与其他处理措施相结合的综合 处理方案。 7.3.2 对岩溶进行挖填置换处理,可采用下列方法: 一一规模不大且埋深较小的岩溶,可清挖后回填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