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书情报工作动态 ( ) : 未来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与挑战 年 报告要点 、 著 张 玲 摘译 需要关注的技术 年 报告介绍了未来将对教 学、 科研和知识创新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一 些关键技术。按照这些技术成熟和被广泛应 用的预期, 报告分三个阶段对其进行了描述。 第一阶段为一年内将被广泛应用的技术, 第 二阶段为 年将被广泛应用的技术, 第三 阶段为未来的 年内将被广泛应用的技 术。 第一阶段涉及的技术是移动设施和云计 算, 这两项技术已经在许多学校推广使用, 未 来的几个月内还将会有更多的单位筹划应用 和推广这两项技术。第二阶段推广使用的关 键技术包括地理定位和个人网页技术, 这两 项技
2、术虽然被预期两到三年内才被广泛应 用, 但一些具有超前意识和勇于引领新技术 使用的机构已经开始使用并推广这两项技 术。目前, 第一、 第二阶段涉及的这四项技术 已经在娱乐业、 商业以及其他产业等领域广 泛使用。第三阶段将被广泛应用的是语义敏 感技术和智能物件技术, 尽管目前这两项技 术还没有在教育领域应用, 但是在科研领域 则正在得到应用, 其发展速度和影响范围已 经说明值得人们关注。 报告详细说明了每一种技术的具体内容 以及如何对教学、 科研和知识创新产生影响, 并就报告撰写时( 年 月) 这些技术的 应用状态作了举例说明。总体上看, 未来五 年内以下六大技术将被学术机构率先应用: ( )
3、移动设施( ) 移动设施发展迅速, 已经成为许多学校 网络的组成部分。过去一年中移动设施的新 界面、 应用第三方软件的能力和定位敏感技 术使得这些设施更适合进行学习、 提高劳动 生产率和社交网络, 成为用途广泛的工具。 对许多用户来说, 诸如 等宽带移动设 备可以完成过去只有便携式电脑才能完成的 工作。 ( ) 云计算( ) 大规模“ 数据场” ( 即许许多多的网络化 服务器) 的出现, 相应带来身边的处理能力和 存储数据能力的极大提升。费用低廉、 简便 易行的离线存储、 多用户应用和应用托管、 多 处理器计算使得我们能以全新的方式重新认 识计算机、 软件和文档。 ( ) 地理定位( ) 地理
4、编码数据应用广泛, 但是以前用这 些数据确定一个地点或物体的物理坐标对非 专业人士来说既费时又困难。同时, 这些数 据的使用也经常受到限制。现在许多大众装 置都可以准确定位并记录其所在的位置信 息, 可以将所在的位置信息与捕获的多媒体 ( 如图片) 信息一道存储, 也可以将位置信息 发送到网上进行一系列其他应用。虽然地理 信息标注还没有得到充分应用, 但是此项技 术在科学研究中已经产生深远影响。 ( ) 个人网页( ) 人们不仅仅需要浏览网络信息, 更多的 人渴望重新组织网络信息, 个人网页迎合了 海外观察 这种趋势, 有很多工具( 如 ) 支持个性 化地组织和扩充网络信息。个人网页指的是 配
5、置、 管理、 浏览和使用互联网的一系列技术 的总称。使用一些简单的免费工具就可以创 建基于网络的个性化个人环境即个人网页, 个人网页可以支持社交、 学术研究和专业学 习等活动。 ( ) 语义敏感技术( ) 无需增加标注层、 识别层, 也无需应用自 上而下的定义语境的方法, 语义网就可以开 发新的用途并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获取信 息所依附的语境和在语境中提取语义的工 具, 为发现和聚合信息内容提供了新方法。 同时, 随着信息流的整合, 其他工具也可以修 改、 重建、 重新定义语义。 ( ) 智能物件( ) 智能物件有时被称为“ 物件之互联网” , 表达的是使普通物件识别自己所在的物理位 置、 适
6、时应答、 与其他物件或信息保持联系的 一组技术。一个智能物件“ 知道” 关于它自身 和它所处环境的信息, 比如它在哪里, 怎么生 产出来的, 要做什么, 应该在哪里, 谁是它的 主人。射频识别( ) 、 快速矩阵二维码 ( ) 、 智能卡( ) 、 触摸式和运动传 感器等技术是智能物件的基础, 并非新生事 物。目前, 新型传感器、 识别器和可以被集成 应用于“ 智能物件” 产品的技术不断出现。 与以往的 报告一样, 上述新技术 在以前的年度报告中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 过。比如, 移动设施作为发展迅速的一系列 设备之一, 在上两年的报告中有过介绍, 但今 年还是介绍了。今年的 报告分析确 信: 随
7、着电话技术和功能的持续快速发展, 移 动设施将在第一阶段率先产生影响。过去几 年的技术进步将第三方应用、 简便的全球定 位( ) 和直觉界面应用到移动装置中, 模 糊了计算机和电话的界限。 今年将云计算放到了第一阶段。云计算 整合了诸多上一年度提到的草根影像、 协同 网络和社会操作系统等技术, 显然云计算有 可能改变人们对计算的认识。当我们刚刚认 识到计算将带来深刻变革的时候, 云计算的 具体应用已经悄然而至。云计算领域有可能 异军突起, 其特有的价值使它成为今年备受 关注的技术之一。 发展趋势 项目顾问委员会每年都要研究并 总结影响教学、 科研和知识创新的主要趋势, 并对这些趋势进行排序。顾
8、问委员会审阅了 最新的有关文章、 访谈、 论文和新的研究成 果, 确定哪些趋势处于萌芽中, 那些趋势处于 发展中, 并根据这些趋势对未来五年教育事 业影响的程度, 顾问委员会提出 年的主 要趋势依次是: ( ) 日益增长的全球化继续影响人们的 工作、 合作、 交流方式。 ( ) 信息技术对人们的工作、 生活以及获 取信息和合作产生重大影响, 善于利用信息 技术拓宽全球联系渠道的人很可能强于这些 技术的局外人。全球学生和学者相互联系的 工具功能日益强大: 联机协作空间、 社交网络 工具、 移动设施、 通话等等, 使教学和研究 正在不断突破原有界限。 ( ) 集体智慧( ) 正 在改变人们对“ 含
9、糊和不精确” 的认识。 集体智慧很可能对问题提出多个同样正 确的不同答案。当我们在自上而下控制的选 题研究和草根研究之间博弈的时候, 集体智 慧和普通大众都在重新定义着学术研究。如 今学习者不满足于作为听众, 还想成为学习 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他们需要控制他们所处 的环境, 他们习惯于轻松获取大量的信息和 知识资源。 ( ) 喜欢通过游戏去学习是所有学习者 日益突出的共同点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 绝大多数年轻人 普遍参与大众多角色联网游戏, 年轻人游戏 未来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与挑战 年 报告要点 经验非常丰富而且差异很大。游戏可以提高 社交互动和团体凝聚力。以游戏为基础的学 习策略的成功在
10、于主动参与和互动性, 这一 成功也说明当前教育方法缺少吸引力。 ( ) 利用可视化工具挖掘和直观展示更 多的信息内涵 可视化工具不断完善, 应用广泛, 视觉素 养成为处理数据、 解释数据、 判断数据可信性 和真实性的重要技能。应该通过正规教育培 养视觉素养, 但是这是一个至今仍在发展中 的领域。 ( ) 每年生产十亿部以上的手机, 全球竞 争下移动电话的发展得益于技术的空前进 步。 移动电话软硬件功能强大, 无处不在, 不 可或缺。嵌入移动设施几种模式上的第三方 应用拓宽了移动设施的应用范围。这一趋势 在 报告中提出过并将继续影响我们 的交流方式, 影响观察计算与网络资源的视 角。 最大挑战
11、项目的顾问委员会每年都会仔细 分析当前的事件、 论文、 文章等相关资源, 确 定今后五年内学术机构所面临的挑战。这些 挑战对未来几年内的教学和知识创新活动有 明显的影响, 依其重要性划分如下: ( ) 关键新技能的正式培训越来越需要。 这些技能包括信息素养、 视觉素养、 技术 素养。在写作和研究中需要的这些技能与几 年前的要求不同。学生们需要对技术敏感, 能够与世界各地的同行合作, 理解基本的内 容和媒介设计, 理解我们日常使用的应用和 支持这些应用的代码之间的关系。 ( ) 学生改变了, 但是许多教育资源并没 有改变。 学校仍然在使用几十年之前的教育资 源, 但是与二、 三十年前的学生相比,
12、 今天的 学生入学时经历差异就非常明显。教育机构 需要适应当前学生需要, 认识年轻一代的新 学习模式。相应地, 评价工作也没有与新的 工作模式匹配, 评价必须随教学方法、 教学工 具和教学资源的变化而变化。 ( ) 学术研究方法显著变化, 需要改变各 级学术机构管理模式。 几年来学术评价和奖励制度与学术实践 一直脱节, 确定终身教授和晋升需要新方法。 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与技术相伴, 所创造的内 容是动态的, 而目前的收集、 分析和共享学术 内容的环境是静态的和“ 死的” 。 ( ) 在公共教育领域应该正式测评学生 学习情况。 从学生信息系统中采集和挖掘数据测评 学生是学生考评的一部分。学术机构不
13、仅应 该采集、 管理、 排序和检索大量与学习活动有 关的数据, 还应该全面搜集学生全部活动情 况, 目前的系统不能够像人们期待的那样管 理和解释实时信息流。 ( ) 高等教育需要充分利用来源于移动 设施的内容, 还需要向移动设施发送各种服 务。 这一挑战比两年前首次出现在 报 告时更加迫切。登陆和浏览移动设施就像使 用计算机一样容易, 因此移动设施可以继续 生产信息, 继续利用加速计、 多触摸屏等新界 面技术开展更多的应用。利用移动设施不只 是提供信息, 对高等教育来说, 除随时随地应 用无处不在的移动设施之外, 移动设施也为 以全新方式进行高等教育提供了条件保障。 这些挑战和趋势是新实践和新
14、技术影响 我们生活的反映, 表明我们相互交流、 获取信 息、 与同行和同事交往方式的根本转变。总 的来说, 这一报告为认识本版 报告所 描述的六个技术和实践的潜在影响提供了基 本框架。 编译自: : ( 初景利校) 海外观察 剣剣77217.9714263.4914263.491277.18 1.3 其他生产车间 1804.491804.492585.262585.26239.47 2 仓储工程 4785.614785.6110844.0710844.07706.18 2.1 成品贮存 1196.401196.402711.022711.02176.54 2.2 原料仓储 2488.52248
15、8.525638.925638.92367.21 2.3 辅助材料仓库 1100.691100.692494.142494.14162.42 3 供配电工程 255.23255.23255.23255.2318.70 3.1 供配电室 255.23255.23255.23255.2318.70 4 给排水工程 293.52293.52293.52293.5216.73 4.1 给排水 293.52293.52293.52293.5216.73 5 服务性工程 3030.893030.893030.893030.89197.38 5.1 办公用房 1520.381520.381520.38152
16、0.38111.62 5.2 生活服务 1510.511510.511510.511510.5184.42 6 消防及环保工程 855.03855.03855.03855.0362.64 6.1 消防环保工程 855.03855.03855.03855.0362.64 7 项目总图工程 127.62127.62127.62127.62-138.39 7.1 场地及道路硬化 8570.451709.491709.49 7.2 场区围墙 1709.498570.458570.45 7.3 安全保卫室 127.62127.62127.62127.62 8 绿化工程 3770.54131.97 合计
17、31904.0661256.6161256.614986.40 (四)设备方案(四)设备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22台(套),设备购置费3796.91万元。 五、节能与环保五、节能与环保 泓域咨询MACRO/ 电源防雷器项目立项备案说明 1、项目年用电量702514.04千瓦时,折合86.34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23995.95立方米,折合2.05吨标准煤。 3、“电源防雷器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702514.04千瓦时, 年总用水量23995.95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88.39吨标准 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26.40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4.06%
18、,能源 利用效果良好。 4、项目符合xxx产业示范园区发展规划,符合xxx产业示范园区产业结 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 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 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六、项目符合性六、项目符合性 (一)产业发展政策符合性(一)产业发展政策符合性 由xxx(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电源防雷器项目”主要从事电源防雷 器项目投资经营,其不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 1年本)(2013年修正)有关条款限制类及淘汰类项目。 (二)项目选址与用地规划相容性(二)项目选址与用地规划相容性 电源防雷器项目选
19、址于xxx产业示范园区,项目所占用地为规划工业用 地,符合用地规划要求,此外,项目建设前后,未改变项目建设区域环境 功能区划;在落实该项目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可确保污染物达标 泓域咨询MACRO/ 电源防雷器项目立项备案说明 排放,满足xxx产业示范园区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因此,建设项目符合项目 建设区域用地规划、产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要求。 七、项目评价七、项目评价 1、xxx集团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电源防雷器项目”,本期 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xxx产业示范园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 职位665个,达产年纳税总额3339.84万元,可以促进xxx产业示范园区区域 经
20、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2、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6.23%,投资利税率54.58%,全部投资回报 率34.67%,全部投资回收期4.38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4.38年(含建设 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殞殞, 2003 , 39( 2): 44- 51. 18王军辉, 等. 日本落叶松纸浆材造纸性能的研究 J. 东北 林业大学学报, 2004, 26( 5): 71- 74 . 19丁彪, 等. 日本落叶松无性系木材化学组成遗传变异的研 究 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9( 2): 50- 53 , 64 . 20王有才, 等. 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种子产量及结实规律研究 J. 林业科学, 2000, 36( 2): 53- 59 , 21杨书文, 等. 落叶松的遗传改良 M .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 学出版社, 1994.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