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圣心源》黄元御(完整版).doc

上传人:李静文 文档编号:12434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08 大小:5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圣心源》黄元御(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四圣心源》黄元御(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四圣心源》黄元御(完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四圣心源》黄元御(完整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四圣心源》黄元御(完整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四圣心源黄元御著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自叙 内容: 医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书,争光日月。人亡代革,薪火无传,玉楸子悯后 世作 者不达其意,既解伤寒、金匮,乃于己巳二月作四圣心源,解内外百病,原始 要终,以继先圣之业。创辟大略,遇事辍笔。庚午四月,北游帝城。十一月终,南赴清江。 辛未二月,随驾武林。四月还署,研思旧草,十得其九,厥功未竟。八月十五,开舟北上, 再客京华。壬申十月,作天人之解,续成全书。癸酉二月,解长沙药性,五月删定伤寒 ,七月笔削金匮,八月修温疫痘疹,成于九月十七。 维时霖雨初晴,商飙徐发,落木飘零,黄叶满阶。玉楸子处萧凉之虚馆,坐寂寞之闲床 ,起 他乡之遥恨,生

2、故国之绵思。悲哉清秋之气也,黯然远客之心矣,爰取心源故本,加 之润色。 嗟乎往者虞卿违赵而着春秋,屈原去楚而作离骚,古人论述,往往失地远客 ,成 于羁愁郁闷之中。及乎书竣业就,乃心独喜,然后知当时之失意,皆为后此之得意无穷也。 同使虞卿终相赵国,屈原永宦楚邦,则离骚不作,春秋莫着,迄于今,其人已朽 ,其书不传,两人之得意,不如其失意也。 当世安乐之人,其得天者诚浓,然隙驷不留,尺波电谢,生存而处华屋,零落而归山丘 ,身 与夕露同 ,名与朝华并灭,荆棘狐兔之中,樵牧歌吟之下,其为安乐者焉在窃以为天之 浓安乐之人,不如其浓羁愁之士,丈夫得失之际,非俗人之所知也。 顾自己巳,以至壬申,历年多矣,元草

3、未就,是天既长与以穷愁之境,而不频假以萧闲 之日。帝眷之隆,何可恃也,良时非多,勖之而已。 x 癸酉九月甲戌昌邑黄元御x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 1705-1758 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后序 内容: 医学盛于上古,而衰于后世。自黄岐立法,定经脉,和药石,以治民疾,天下遵守,莫 之或 贰。于是有和、缓、扁鹊、文挚、阳庆、仓公之徒相继而起,各传其术,以博施当世,而方 药至张仲景而立极。厥后皇甫谧、王叔和、孙思邈祖述而发扬之。起废痼,润枯毙,含生育 2物 ,绝厉消 ,黄岐之道于斯为盛。自唐以降,其道日衰,渐变古制,以矜新创。至于金元 , 刘完素为泻火之说,朱彦修作补阴之

4、法。海内沿染,竞相传习,蔑视古经,倾议前哲,攻击 同异,辨说是非。于是为河间之学人,与易水之学争,为丹溪之学人,与局方之学争。门户 既分,歧途错出,纷纭扰乱以至于今,而古法荡然矣。 夫医虽艺事,而拯疾痛,系生死,非芝菌星鸟之术,可以诡诞其辞也。阴阳有纪,五行 有序 ,脉络有度,非博辨横议所能推移其则也。一病之作,古今如一,非风俗政令有时代之异也 。 一药之入,顺逆俄顷,非百年必世可虚遁其说也。然而宋元以来,数百年间,人异其说,家 自为法。按之往籍,则判若水火,综其会通,则背若秦越,夫岂民有异疾,药有异治哉?或 俗学废古,恶旧喜新,务为变动,以结名节,凡在学人,莫不皆然,而医其一也。故脉诀出 而

5、诊要亡,本草盛而物性异,长沙之书乱而伤寒莫治,刘朱之说行而杂病不起,天下之民, 不死于病而死于医,以生人之道,为杀人之具,岂不哀哉故凡艺或可殊途,唯医必归一致 ,古经具在,良验难诬,有识之士,不能不是古而非今矣。 余少好医学,博览方籍。读黄氏素灵微蕴、伤寒悬解,其于黄岐秦张之道,若 网在 纲,有条不紊。于是乃求其全书,积二十年不可得。岁在己丑,承乏馆陶贡士张君蕴山为掖 校官,得其书六种,录以畀余,乃得究其说,而益叹其学之至精。长沙而后,一火薪传,非 自尊也。 余既刊素灵微蕴、伤寒悬解、长沙药解,而四圣心源为诸书之会极, 乃复 校而刊之。粗举源流正变,以引伸其说。世之为医者,能读黄氏书,则推脉义

6、而得诊法,究 药解而正物性,伤寒无夭札之民,杂病无膏肓之叹。上可得黄岐秦张之精,次可通叔和思邈 之说,下可除河间丹溪之弊。昭先圣之大德,作生人之戴维,不亦懿哉若乃规囿习俗,胶 固师说,未遑研究,骇其偏矫,失后事之良资,为下士之闻道,则非余之所敢知矣。 x 道光十二年冬十一月阳湖张琦x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 1705-1758 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序 内容: 宣素不知医。辛丑岁初夏,先君 HT 楼公抱恙,群医束手。迁延三阅月,势益剧。适明 府 龚木 民以四圣心源一帙见示,宣受而卒识之,叹其说理精当,实为医家善本。急与医者议, 仿其意制方,以希一效。而疾已大渐无及,

7、窃恨是书之不早见也 因念人子,当父母康强时,依依承顺,辄取岐黄家言,庋置弗观,及一旦父母有疾,非 3不博 求医术,及弗获效,则当父母床褥痛楚,呼天号泣,欲嚼舌啮臂,以分亲痛而不可得,亦已 无如何。而医者方坐视成败,以其必不效之术,尝试于万一,竟至不讳,则云证固不治。 呜呼言及此痛,何如耶昔张从正撰儒门事亲十五卷,盖谓儒者,能明其理以事亲 ,当知医也。 是书作于昌邑黄氏,刻于阳湖张氏,因所传未广,爰与小搂弟校勘付梓,以广其传。区 区抱恨私心,亦欲使天下仁人孝子,取是书而急识之,以善其颐养之方云尔。 x 道光壬寅三月丹徒赵克宣竹坪序x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 1705-1758

8、 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序 内容: 先君 HT 楼公,辛丑夏抱恙,延医调治,仙草无灵。迨竹坪兄于木民龚明府处得四圣 心 源 一编携归,与医者讨论,师其意以订方,而病已不可为矣。为人子而不知医,此愚兄弟之抱 憾终天而椎心泣血者也 伏念是编本昌邑黄氏所著,实称善本,向曾刻于阳湖宛邻书屋丛书中。宛邻张氏集丛书 十有 十种,除诗、古文、词外,有黄氏所著长沙药解、伤寒悬解、素灵微蕴,庄氏 所著慈幼二书,并张氏自着素问释义诸书,而心源一书,尤诸书中之至粹至精 者。 夫医虽小道,理极精深,用之得当,如济世之航,用之不当,如伤人之刃,可不慎欤 近世 庸工,药性汤头一经熟读,自诩通人。及入病家,论实论虚

9、,猜寒猜热,以人试药,莫中病 情。求其观天时之变,察人事之宜,准古酌今,神而明之者,未易数觏。此矫其弊者,有 勿药中医之说也。甚至逞其私智,立说著书,伐阳滋阴,损人生气。种种背妄,遗祸无穷,良 可慨已纵有一二依附圣经,强为诠释,惜又穿凿附会,庞杂不精,反令古圣之道,愈解而 愈晦矣。 是编宗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人之心传,而运以精思,达以卓论,抉天人之秘奥 ,阐顺逆之精微,作述相承,独标真谛,举谬悠之说,一扫而空之,其为功岂浅鲜哉愚兄弟不 能早购是书以起先君之痼疾,而顾念世之人子或有愿读是书者,爰另梓流传,以志终天之憾 ,且以见事亲者之不可不知医也。竹坪兄与宜悉心校雠,付诸剞劂,谨叙其意,以

10、为缘起云 。 x 道光壬寅岁季春下浣丹徒赵克宜小楼序x 4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 1705-1758 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序 内容: 呜呼医学之坏,至今日而极矣。其鬻术者无论也,即有一二嗜古之士,欲以涉猎方书 ,研 求医理,而谬种流传,往往守一先生之言,以为标准。俗学茫昧,千手一律,杀人如麻,不 可殚记。有诘而难之者,曰吾之学,朱、张、刘、李之学也,吾之方,固出自景岳八阵 、叶氏指南之所传也,然而不愈者,有命焉,非医之咎也。噫虽予亦以为非医之咎 也,何则彼其耳目锢蔽已深,性灵 没日久,虽欲自拔而不能,亦大可哀也已。 余自束发,侍先父母疾,即喜翻阅医书。初师喻嘉言昌

11、,又师陈修园念祖,十年无所得 。道 光戊申,江西陈广敷溥以玉楸黄先生医书八种抄本相饷。其源不尽出自医家,而自唐以 后 ,谈医者莫之能及,二千年不传之绝学,至是始得其真。爰取四圣心源、素灵微蕴 ,锓板行世,一时医风,翕然丕变。 今湘乡左君菊农继明毅然以昌明医学为己任,费 钱一千有奇,重刊其全部,而以校雠 之役 相属。其嘉惠来学之心,可谓习 矣。夫菊农亦尝从事于朱、张、刘、李、景岳八阵、 叶 氏指南之说者,而一旦弃之如遗。何今之自命为名医者先入以为主,抵死而不悟读此 书曾不汗流浃背,一发其羞恶是非之良,不亦慎乎 或曰朱、张、刘、李,古大家也,张景岳、叶天士,亦近今之名手也,斯与黄氏,优 劣恶 从而

12、辨之?不知黄氏所传者,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心法,彼则背而驰焉。异端曲 学,足以害道,辞而辟之,大声疾呼,吾党之责也。譬之儒家,素问、灵枢,医之 六经也,伤寒、金匮,医之四子书也。若黄氏之羽翼仲景,方之朱子,何多让焉 宗黄氏即以宗仲景,不宗仲景,黄岐之法不立,不宗黄氏,仲景之法不明。昌黎有言 非三 代两汉之书不敢读。段师琵琶,须不近乐器,十年乃可授,吾愿世之好学深思者,将后世一 切非圣之书,视之如洪水猛兽,而一以仲景为归,涵濡既久,渐渍而化焉。若涉迷津,臻彼 岸,导歧路,骋康庄,有不自旋其面目而捐弃故伎,如菊农之勇者,无是人也。 黄氏尚有周易悬象、素问悬解、灵枢悬解若干卷,四库全书提要存

13、目 中已著录。闻其昌 邑裔孙珍藏甚密,傥更有大力者搜而传之,于以康济群生,补救劫运,岂非医林之盛事哉 x 同治元年月四朔日湘潭后学欧阳兆熊序x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5公元年: 公元 1705-1758 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序 内容: 余癸亥在资州,患失眠疾,医者言,人人殊,各尽所学,迄未霍然。甲子因公赴长沙, 遇左 君继明,为治颇效。见其为人主方辄有验,询之始知寝馈于黄氏医书者有年。其书理明辞达 ,迥异诸家,因携以入蜀。 乙丑秋,权渝郡锡韦卿观察及同官诸君子咸善是书,相与醵金镂版,以广其传。至是告 成,爰弁数言,以志缘起。 x 同治丙寅八月长沙黄济识x 朝代: 清 作者: 黄

14、元御 公元年: 公元 1705-1758 年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卷一 内容: 昔在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其言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 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 慨自越人、仲景而后,秘典弗着,至教无传。叹帝宰之杳茫,怅民义之幽深,徒托大象 ,不测其原,空抚渺躬,莫解其要。人有无妄之疾,医乏不死之方,群称乳虎,众号苍鹰。哀彼 下泉之人,念我同门之友,作天人解。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 1705-1758 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卷一 天人解 阴阳变化 内容: 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

15、然之性也。升则 为阳 ,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 土也。 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 升, 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 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 6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 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四象轮旋,一年而周。阳升于岁半之前,阴降于岁半之后。阳之半升则为春,全升则为 夏, 阴之半降则为秋,全降则为冬。春

16、生夏长,木火之气也,故春温而夏热。秋收冬藏,金水之 气 也,故秋凉而冬寒。土天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 。土合四象,是谓五行也。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 1705-1758 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卷一 天人解 五行生克 内容: 五行之理,有生有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 盖天地之位,北寒、南热、东温、西凉。阳升于东,则温气成春,升于南,则热气成夏 ,阴 降于西,则凉气成秋,降于北,则寒气成冬。春之温生夏之热,夏之热生秋之凉,秋

17、之凉生 冬之寒,冬之寒生春之温。土为四象之母,实生四象,曰火生土者,以其寄宫在六月火令之 后,六月湿盛,湿为土气也。其实水火交蒸,乃生湿气,六月之时,火在土上,水在土下, 寒热相逼,是以湿动。湿者,水火之中气。土寄位于西南,南热而西凉,故曰火生土,土生 金也。 相克者,制其太过也。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 则火 不过炎;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金性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 降润,渗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也。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 1705-1758 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卷一 天人解 脏腑生成 内容

18、: 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祖气初凝,美恶攸分 ,清 浊纯杂,是不一致,浓薄完缺,亦非同伦,后日之灵蠢寿夭,贵贱贫富,悉于此判,所谓命 7秉于生初也。 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 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 已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 ,阴 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肝属木而心属火,肺属金而肾属水。是人之五行也。 五行之中,各有阴阳,阴生五脏,阳生六腑。肾为癸水,膀胱为壬水,心为丁火,小肠 为 丙火,肝为乙木,胆为甲木,肺为辛金,大肠为

19、庚金。五行各一,而火分君相,脏有心主相 火之阴,腑有三焦相火之阳也。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 1705-1758 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卷一 天人解 气血原本 内容: 肝藏血,肺藏气,而气原于胃,血本于脾。盖脾土左旋,生发之令畅,故温暖而生乙木 ,胃 土右转,收敛之政行,故清凉而化辛金,午半阴生,阴生则降,三阴右降,则为肺金。肺金 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气清凉而性收敛。子半阳生,阳生则升,三阳左升,则为肝木。肝 木即肾水之温升者也,故肝血温暖而性生发。肾水温升而化木者,缘己土之左旋也,是以脾 为生血之本。心火清降而化金者,缘戊土之右转也,是以胃为化气之原。 气统于肺

20、,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布也,其在脏腑则曰气,而在经络则为卫。 血统 于肝,凡脏腑经络之血,皆肝血之所流注也,其在脏腑则曰血,而在经络则为营。营卫者, 经络之气血也。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 1705-1758 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卷一 天人解 精神化生 内容: 肝血温升,升而不已,温化为热,则生心火,肺气清降,降而不已,清化为寒,则生肾 水。 水之寒者,六腑之悉凝也,阴极则阳生,故纯阴之中,又含阳气,火之热者,六腑之尽发也 , 8阳极则阴生,故纯阳之中,又胎阴气。阴中有阳,则水温而精盈,阳中有阴,则气清而神旺 。 神发于心,方其在肝,神未旺也,而已现其阳魂

21、,精藏于肾,方其在肺,精未盈也,而 先结 其阴魄。素问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盖阳气方升,未能化神, 先化其魂,阳气全升,则魂变而为神。魂者,神之初气,故随神而往来。阴气方降,未能生 精,先生其魄,阴气全降,则魄变而为精。魄者,精之始基,故并精而出入也。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 1705-1758 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卷一 天人解 形体结聚 内容: 肝主筋,其荣爪,心主脉,其荣色,脾主肉,其荣唇,肺主皮,其荣毛,肾主骨,其荣 发。 凡人之身,骨以立其体干,筋以束其关节,脉以通其营卫,肉以培其部分,皮以固其肌肤。 皮毛者,肺金之所生也,肺气盛则皮毛致

22、密而润泽。肌肉者,脾土之所生也,脾气盛则 肌肉 丰满而充实。脉络者,心火之所生也,心气盛则脉络疏通而条达。筋膜者,肝木之所生也, 肝气盛则筋膜滋荣而和畅。髓骨者,肾水之所生也,肾气盛则髓骨坚凝而轻利。五气皆备, 形成而体具矣。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 1705-1758 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卷一 天人解 五官开窃 内容: 肝窍于目,心窍于舌,脾窍于口,肺窍于鼻,肾窍于耳。五脏之精气,开窍于头上,是 谓五官。 手之三阳,自手走头,足之三阳,自头走足,头为手足六阳之所聚会。五脏阴也,阴极 生阳 ,阳性清虚而亲上,清虚之极,神明出焉。五神发露,上开七窍,声色臭味,于此攸

23、辨。 官窍者,神气之门户也。清阳上升,则七窍空灵,浊阴上逆,则五官窒塞。清升浊降, 一定 之位。人之少壮,清升而浊降,故上虚而下实,人之衰老,清陷而浊逆,故下虚而上实。七 窍 9之空灵者,以其上虚,五官之窒塞者,以其上实。其实者,以其虚也,其虚者,以其实也。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 1705-1758 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卷一 天人解 五气分主 内容: 肝属木,其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声呼,其液泣。心属火,其臭焦,其味苦,其声 笑, 其液汗,其色赤。脾属土,其味甘,其声歌,其液涎,其色黄,其臭香。肺属金,其声哭, 其液涕,其色白,其臭腥,其味辛。肾属水,其液唾,

24、其色黑,其臭腐,其味咸,其声呻。 盖肝主五色,五脏之色,皆肝气之所入也,人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肺为白,入肾为黑 。心 主五臭,五脏之臭,皆心气之所入也,入脾为香,入肺为腥,入肾为腐,入肝为臊。脾主五 味,五脏之味,皆脾气之所入也,入肺为辛,入肾为咸,入肝为酸,入心为苦。肺主五声, 五脏之声,皆肺气之所入也,入肾为呻,入肝为呼,入心为言,入脾为歌。肾主五液,五脏 之液,皆肾气之所入也,入肝为泪,入心为汗,入脾为涎,入肺为涕。 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 1705-1758 年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卷一 天人解 五味根原 内容: 木曰曲直,曲直作酸。火曰炎上,炎上作苦。金曰从

25、革,从革作辛。水曰润下,润下作 咸。 土爰稼穑,稼穑作甘。火性炎上,上炎则作苦。水性润下,下润则作咸。木性升发,直则升 而曲则不升,郁而不升,是以作酸。金性降敛,从则降而革则不降,滞而不降,是以作辛。 使坎离交 ,龙虎回环,则火下炎而不苦,水上润而不咸,木直升而不酸,金从降而不辛。 金木者,水火所由以升降也。木直则肾水随木而左升,金从则心火随金而右降。木曲而 不直 ,故肾水下润,金革而不从,故心火上炎。而交济水火,升降金木之权,总在于土。土者, 水火金木之中气,左旋则化木火,右转则化金水,实四象之父母也。不苦、不咸、不酸、 不辛,是以味甘。己土不升,则水木下陷,而作酸咸,戊土不降,则火金上逆,

26、而作苦辛。 缘土主五味,四象之酸苦辛咸,皆土气之中郁也。 四象之内,各含土气,土郁则传于四脏,而作诸味。调和五脏之原,职在中宫也。 10朝代: 清 作者: 黄元御 公元年: 公元 1705-1758 年 1 卷一/ 2 卷一/天人解/ 阴阳变化 3 卷一/天人解/ 五行生克 4 卷一/天人解/ 脏腑生成 5 卷一/天人解/ 气血原本 6 卷一/天人解/ 精神化生 7 卷一/天人解/ 形体结聚 8 卷一/天人解/ 五官开窃 9 卷一/天人解/ 五气分主 10 卷一/天人解/ 五味根原 11 卷一/天人解/ 五情缘起 12 卷一/天人解/ 精华滋生 13 卷一/天人解/ 糟粕传导 14 卷一/天人

27、解/ 经脉起止 15 卷一/天人解/ 奇经部次 16 卷一/天人解/ 营气营运 17 卷一/天人解/ 卫气出入 书名: 四圣心源 书目: 卷一 天人解 五情缘起 内容: 肝之气风,其志为怒。心之气热,其志为喜。肺之气燥,其志为悲。肾之气寒, 其志为恐。脾之气湿,其志为思。盖阳升而化火则热,阴降而化水则寒。离火上热,泄而不 藏,敛之以燥金,则火交于坎腑,坎水下寒,藏而不泄,动之以风木,则水交于离宫。木生 而火长,金收而水藏。当其半生,未能茂长,则郁勃而为怒,既长而神气畅达,是以喜也。 当其半收,将至闭藏,则牢落而为悲,既藏而志意幽沦,是以恐也。 物情乐升而恶降,升为得位,降为失位。得位则喜,未得则怒,失位则恐,将失败悲, 自然之性如此。其实总土气之回周而变化也。 己土东升,则木火生长,戊土西降,则金水收藏,生长则为喜怒,收藏则为悲恐。若轮 枢莫运,升降失职,喜怒不生,悲恐弗作,则土气凝滞,而生忧思。 心之志喜,故其声笑,笑者,气之升达而酣适也。肾之志恐,故其声呻,呻者,气之沉 陷而幽 菀也。肝之志怒,故其声呼,呼者,气方升而未达也。肺之志悲,故其声哭,哭者,气方沉 而将陷也。脾之志忧,故其声歌,歌者,中气结郁,故长歌以泄怀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资料 > 中国历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