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苏府2 0 1 8 3 2 号 市政府关于 2 0 1 7 年全市质量强市工作 考核评价情况的通报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 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 0 1 1 2 0 2 0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 展,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助推苏州勇当“两个标杆”、落实 “四个突出”、建设“四个名城”,争当建设“强富美高”新江 苏先行军排头兵,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质量工作考核管 理办法的通知(苏府2 0 1 5 1 1 7号)要求,市质量强市工作 2 领导小组对各市、 区 2 0 1
2、7 年度质量强市工作进行了考核评价。 有 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苏州市质量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及 2 0 1 7年度质量强 市工作目标责任状,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成 员单位对各地 2 0 1 7年度质量强市工作开展了材料考评和实地核 查。考核内容涉及质量宏观管理、质量安全监管、质量基础建设、 质量结果等四大项 3 5 项具体指标,基本分为 1 0 0 分,加分项为 5 分,综合总分 1 0 5 分。综合总分 9 0 分以上为 A 级、8 0 8 9 分为 B 级、6 0 7 9 分为 C 级、5 9 分以下为 D 级。经考核评价,高新区、 吴江区、张家港市、相城区、太
3、仓市、昆山市、工业园区、姑苏 区、吴中区为 A 级,常熟市为 B 级。经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 审议并报市政府同意,评定高新区、吴江区、张家港市、相城区 为 2 0 1 7 年度苏州市质量强市工作先进地区。 二、取得的成效 从考评情况来看,2 0 1 7 年我市质量强市工作取得了以下几个 方面的成效: (一)质量工作机制日趋完善。各市、区政府高度重视质量 工作,将质量发展目标纳入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年 度质量工作计划,质量工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定体现。建立 健全质量强市(区)工作协调机构并定期召开会议,各项质量考 核目标得到有效分解和落实,各项质量奖励和工作经费投入大多 3 能得到
4、较好的保障。各地广泛开展“精致苏州、品质为本”的苏 州城市质量精神宣传和全国“质量月”、“3 . 1 5 ”国际消费者权 益日、中国旅游日、世界标准日、世界计量日、世界认可日、世 界粮食日等群众性质量活动,质量文化氛围日渐浓厚。 (二)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组织开展重点产品、重点工 程、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市场质量执法,切实净化市场环 境。2 0 1 7 年,全市各类产品质量状况总体保持稳定。产品质量方 面,2 0 1 7年国家、省级、市级监督抽查平均抽样合格率分别为 9 2 . 4 7 % 、9 5 . 5 8 % 、9 6 . 4 6 % ,保持在较好水平;食品质量方面,食 品安全实现
5、零事故,食品千人抽检率 6 . 9 2 批次,保持全省第一; 进出口工业品质量方面, 共检出不合格进出口货物 4 3 3 0 批, 批次 不合格率 8 . 8 6 % 。工程质量方面,2 0 1 7 年全市大中型工程、保障 房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均达到 1 0 0 % , 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 9 8 % 以上。 (三)质量水平有新提升。大力实施以质取胜、品牌发展战 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和品牌“植树育林”计划,加强质量人才 培养,深入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城市质量整体水平得到有效 提升。2 0 1 7 年,我市 2 家企业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 家企业和 1 名个人获江苏省质量奖, 2 家企
6、业获江苏省质量管理优秀奖, 1 2 5 个产品获江苏名牌,均位居全省第一。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 7 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3 0 2 项, 新增标准化专业技术机构 1 1 个, 获批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 4 新技术自主创新标准化试点 9 个。服务业量质并提,2 0 1 7 年,全 市服务业增加值 8 8 6 1 . 7亿元,同比增长 8 . 2 % ,全市服务业顾客 满意度指数为 7 7 . 6 3 。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2 0 1 7 年市区 P M 2 . 5平 均浓度 4 3 微克/ 立方米,同比下降 6 . 5 %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比例 7
7、1 . 5 % ,同比上升 2 . 5个百分点,达到国家、省考核目标要 求;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 5 4 . 0 分贝, 城市区域声环 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四) 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科技创新成果累累。 2 0 1 7 年,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2 . 8 2 % 。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 5 7 3 家,累计 4 4 6 9 家,高新技术 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4 7 . 9 % 。各地标准、计量、 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工作得到加强。2 0 1 7 年,出台我 市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规划,举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标准化论 坛
8、和机器人国际标准技术产业大会, 6 4 2 4 项标准在网上自我声明 公开。开展“工业计量标杆示范”活动,组织公共机构资源计量 检查,大力开展能源计量技术服务与“能源计量示范单位”培育 活动。组织锅炉燃煤质量专项监督检查,完成煤炭样品抽样检测 8 0 0批次。开展环境检测机构专项整治,强化强制性产品和有机 产品认证监管, 开展儿童玩具、 电线电缆等产品认证和有机蔬菜、 茶叶产品专项督查。 国家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质检中心获批筹建。 三、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发展战略定位还不够高远。党的十九大突出强调 5 了质量,明确提出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 量变革, 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9、建设质量强国等重大命题。 2 0 1 7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 正式出台,成为我国首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发布的质量工作 纲领性文件,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大战略和供给侧改革主 攻方向。从我市质量工作考核情况来看,各地对质量工作重要性 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国家关于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相比还 存在不小差距。各地关于质量发展战略规划与高质量发展目标融 合还不够紧密、站位还不够高;谋划质量发展的思路还不够宽、 方法还不够多;推动质量发展的机制还不够健全、抓手还不够有 力、举措落实还不够扎实有效。 (二)质量工作保障还不够坚实。政府质量奖励制度是促进 质量发展的
10、重要手段,在树立标杆、推广质量管理先进方法及增 强社会质量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我市质量工作考核情况来 看,部分地区对质量奖评定工作不够重视,未按市政府规定要求 配套相关奖励政策,质量标杆带动效应未能充分发挥。 (三)质量品牌意识还不够强烈。打造区域品牌、实现产业 集群与区域品牌的融合发展,对于提高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水平、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 义。从我市质量工作考核情况来看,部分地区在大力扶持相关产 业、企业的同时,对质量品牌建设、管理、推广等方面同步发展 的意识还不够强。 6 (四)质量技术基础还不够扎实。质量基础是服务经济发展 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全面提
11、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关键要从源头夯 实质量基础。经过多年发展,我市质量基础持续加强。但从我市 质量工作考核情况来看,我市质量基础总体水平还不高,质量技 术体系还不够完整,部分市、区的质量基础相对薄弱、松散,服 务效能不高,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 (五)质量安全监管还不够有力。近年来,我市产品质量安 全总体形势平稳向好。但在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深刻变化的大背景 下,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着监管工作思路不够宽、发现问 题的方法不够多、评估处置质量风险不够准等一系列新情况、新 问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方面,监管体系不够健全、抓手不够有 力, 安全事故仍有发生。 这些亟需各地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
12、意识, 创新监管工作机制和方式,切实有效解决。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质量发展顶层设计。各地要进一步树立“质量第 一”强烈意识,结合各地质量发展实际,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 分析质量发展形势、研究完善质量发展战略,加强对质量发展的 组织领导,统筹推进质量发展规划制定、质量品牌发展和质量强 市(区)建设。强化政府宏观质量管理,切实履行质量发展、安 全监管、质量公共服务职能,提升质量治理能力。深入开展质量 比对、质量改进、质量提升等活动,强化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 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从生产源头抓起,加强生产全过程质 量控制,强化质量管理。注重质量人才培养,重点培养高层次、 7 高技能、满足不同
13、需求的质量专业人才。大力宣传质量工作的有 力举措和先进经验, 发动全社会共同关心、 支持和参与质量工作, 形成大质量工作格局。 (二)狠抓质量工作督查考核。各地要进一步健全质量工作 考核机制,强化质量工作考核,将质量工作考核结果作为部门领 导班子及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确保质量发展各项 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要充分认识政府质量奖评定工作对于树 立质量标杆、引导企业强化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组 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确保质量奖评定工作有序开 展、质量奖励有效落实。 (三)深化质量品牌发展战略。积极推进苏州市品牌“植树 育林”计划,围绕各地品牌发展任务目标,建立完善三级品牌培 育梯队,有重点、有计划、分层次地指导培育。积极组织全国知 名品牌示范区、质量提升示范区、江苏区域名牌及江苏名牌申报 工作。引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