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清远市农业局 文件.pdf

上传人:WXLW 文档编号:1301134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2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远市农业局 文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清远市农业局 文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清远市农业局 文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清远市农业局 文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清远市农业局 文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全面整治 “散乱污” 企业及集群, 实行拉网式排查和清单式、 台账式、 网格化管理, 分 类实施关停取缔、 整合搬迁、 整改提升等措施, 京津冀及周边区 域 2018年年底前完成, 其他重点区域 2019年年底前完成。坚决 关停用地、 工商手续不全并难以通过改造达标的企业, 限期治理 可以达标改造的企业, 逾期依法一律关停。强化工业企业无组 织排放管理, 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综合整治, 开展大气氨排放 控制试点。到 2020 年,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 2015 年下降 10%以上。重点区域和大气污染严重城市加大钢铁、 铸造、 炼 焦、 建材、 电解铝等产能压减力度, 实施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

2、限 值。加大排放高、 污染重的煤电机组淘汰力度, 在重点区域加快 推进。到 2020年, 具备改造条件的燃煤电厂全部完成超低排放 改造, 重点区域不具备改造条件的高污染燃煤电厂逐步关停。 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二) 大力推进散煤治理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增加清洁能 源使用, 拓宽清洁能源消纳渠道, 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 性收购政策。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推动清洁低碳能源优先上 网。加快重点输电通道建设, 提高重点区域接受外输电比例。 因地制宜、 加快实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五年规划。鼓励余 热、 浅层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取暖。加强煤层气 (煤矿瓦斯) 综合 利用, 实施生物天然气工程。到

3、 2020年, 京津冀及周边、 汾渭平 原的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东、 河南及珠三角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比 2015 年均下降 10%左右,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及汾渭平原煤炭消费总量均下 降 5%左右; 重点区域基本淘汰每小时 35 蒸吨以下燃煤锅炉。 推广清洁高效燃煤锅炉。 (三) 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以开展柴油货车超标 排放专项整治为抓手, 统筹开展油、 路、 车治理和机动车船污染 防治。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达标车辆、 排放检验机构检测弄虚 作假等违法行为。加快淘汰老旧车, 鼓励清洁能源车辆、 船舶的 推广使用。建设 “天地车人”

4、一体化的机动车排放监控系统, 完 善机动车遥感监测网络。推进钢铁、 电力、 电解铝、 焦化等重点 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货物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显著提高 重点区域大宗货物铁路水路货运比例, 提高沿海港口集装箱铁 路集疏港比例。重点区域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 严格 实施船舶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排放标准。鼓励淘汰老旧船 舶、 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落实珠三角、 长三角、 环渤海京津冀 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管理政策, 全国主要港口和排放控制区内 港口靠港船舶率先使用岸电。到 2020 年, 长江干线、 西江航运 干线、 京杭运河水上服务区和待闸锚地基本具备船舶岸电供应 能力。2019 年 1 月

5、1 日起, 全国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油 和车用柴油, 力争重点区域提前供应。尽快实现车用柴油、 普通 柴油和部分船舶用油标准并轨。内河和江海直达船舶必须使用 硫含量不大于 10 毫克/千克的柴油。严厉打击生产、 销售和使 用非标车 (船) 用燃料行为, 彻底清除黑加油站点。 (四) 强化国土绿化和扬尘管控。积极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 治, 加快环境修复和绿化。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加强北方 防沙带建设, 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重点防护林工程, 增加 林草覆盖率。在城市功能疏解、 更新和调整中, 将腾退空间优先 用于留白增绿。落实城市道路和城市范围内施工工地等扬尘 管控。 (五) 有效应

6、对重污染天气。强化重点区域联防联控联治, 统一预警分级标准、 信息发布、 应急响应, 提前采取应急减排措 施, 实施区域应急联动, 有效降低污染程度。完善应急预案, 明 确政府、 部门及企业的应急责任, 科学确定重污染期间管控措施 和污染源减排清单。指导公众做好重污染天气健康防护。推进 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2018 年年底前, 进一步提升国家级空 气质量预报能力, 区域预报中心具备 7 至 10 天空气质量预报能 力, 省级预报中心具备 7 天空气质量预报能力并精确到所辖各 城市。重点区域采暖季节, 对钢铁、 焦化、 建材、 铸造、 电解铝、 化 工等重点行业企业实施错峰生产。重污染期间,

7、 对钢铁、 焦化、 有色、 电力、 化工等涉及大宗原材料及产品运输的重点企业实施 错峰运输; 强化城市建设施工工地扬尘管控措施, 加强道路机 扫。依法严禁秸秆露天焚烧, 全面推进综合利用。到 2020 年, 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数比 2015年减少 25%。 七、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扎实推进河长制湖长制, 坚 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 加快工业、 农业、 生活污染源 和水生态系统整治, 保障饮用水安全, 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减少 污染严重水体和不达标水体。 (一) 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加强水源水、 出厂水、 管网 水、 末梢水的全过程管理。划定集中式饮

8、用水水源保护区, 推进 规范化建设。强化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生态环境保护。深化 地下水污染防治。全面排查和整治县级及以上城市水源保护区 内的违法违规问题, 长江经济带于 2018 年年底前、 其他地区于 2019 年年底前完成。单一水源供水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应当建 设应急水源或备用水源。定期监 (检) 测、 评估集中式饮用水水 源、 供水单位供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状况, 县级及以上城市至少 每季度向社会公开一次。 (二) 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城镇污水处理 “提质增效” 三年行动, 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 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 全收集、 全处理。完善污水处理收费 政策,

9、 各地要按规定将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尽快调整到位, 原则上 应补偿到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设施正常运营并合理盈利。对中 西部地区, 中央财政给予适当支持。加强城市初期雨水收集处 理设施建设, 有效减少城市面源污染。到 2020 年, 地级及以上 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 90%以上。鼓励京津冀、 长三 角、 珠三角区域城市建成区尽早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三) 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开展长江流域生态隐患和 环境风险调查评估, 划定高风险区域, 从严实施生态环境风险防 控措施。优化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和规模, 严禁污染型产业、 企 业向上中游地区转移。排查整治入河入湖排污口及不达标水 体, 市、 县级

10、政府制定实施不达标水体限期达标规划。到 2020 年, 长江流域基本消除劣类水体。强化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 现有船舶到 2020 年全部完成达标改造, 港口、 船舶修造厂环卫 设施、 污水处理设施纳入城市设施建设规划。加强沿河环湖生 态保护, 修复湿地等水生态系统, 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 化工程。实施长江流域上中游水库群联合调度, 保障干流、 主要 支流和湖泊基本生态用水。 (四) 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以渤海海区的渤海湾、 辽 东湾、 莱州湾、 辽河口、 黄河口等为重点, 推动河口海湾综合整 治。全面整治入海污染源, 规范入海排污口设置, 全部清理非法 排污口。严格控制海水养殖等造成

11、的海上污染, 推进海洋垃圾 防治和清理。率先在渤海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 强化陆海污染联防联控, 加强入海河流治理与监管。实施最严 格的围填海和岸线开发管控, 统筹安排海洋空间利用活动。渤 海禁止审批新增围填海项目, 引导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消 化存量围填海资源, 已审批但未开工的项目要依法重新进行评 估和清理。 (五) 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 为导向, 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实现全国行政村环境 整治全覆盖。到 2020 年,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村庄环境基 本干净整洁有序, 东部地区、 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 有条 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全

12、面提升, 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中西 部有较好基础、 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实现 90%左右的村庄 生活垃圾得到治理, 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85%左右, 生活污水乱 排乱放得到管控。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制修订并严格执行化 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质量标准, 严格控制高毒高风险农药使用, 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 病虫害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和废弃农 膜回收, 完善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制度。到 2020 年, 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坚持种植和养殖相结合, 就地 就近消纳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空间, 深入 推进水产健康养殖, 开展重点江河湖库及重点近岸海域破坏生 态环境的养殖方

13、式综合整治。到 2020年, 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 用率达到 75%以上, 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 95%以上。 八、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突出重点区域、 行业和污 染物, 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 (一) 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耕地土壤环境分类管 理。严格管控重度污染耕地, 严禁在重度污染耕地种植食用农 产品。实施耕地土壤环境治理保护重大工程, 开展重点地区涉 重金属行业排查和整治。2018年年底前, 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 状况详查。2020年年底前, 编制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清 单。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

14、, 列入名录且 未完成治理修复的地块不得作为住宅、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 地。建立污染地块联动监管机制, 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 求纳入用地规划和供地管理, 严格控制用地准入, 强化暂不开发 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2020年年底前, 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严格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搬迁改造过程 中拆除活动的环境监管。 (二) 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到 2020年, 实现所有城市和 县城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全覆盖, 基本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 治; 直辖市、 计划单列市、 省会城市和第一批分类示范城市基本 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 大力发展 垃圾焚烧发电。推进农

15、村垃圾就地分类、 资源化利用和处理, 建 立农村有机废弃物收集、 转化、 利用网络体系。 (三) 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严厉 打击走私, 大幅减少固体废物进口种类和数量, 力争 2020 年年 底前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开展 “无废城市” 试点, 推动固 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调查、 评估重点工业行业危险废物产生、 贮 存、 利用、 处置情况。完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 转移等管理制度, 建立信息化监管体系, 提升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 实施全过程 监管。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跨界转移、 倾倒等违法犯罪活 动。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大排查活动。评估有毒有害 化学品在生态环境中

16、的风险状况, 严格限制高风险化学品生产、 使用、 进出口, 并逐步淘汰、 替代。 九、 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 坚持自然恢复为主, 统筹开展全国生态保护与修复, 全面划 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一)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按照应保尽保、 应划尽划 的原则, 将生态功能重要区域、 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纳入生态 保护红线。到 2020 年, 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勘界 定标, 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全国 “一张图” , 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 生态空间。制定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 保护修复方案, 建 设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 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测预警与 评估考

17、核。 (二) 坚决查处生态破坏行为。2018年年底前, 县级及以上 地方政府全面排查违法违规挤占生态空间、 破坏自然遗迹等行 为, 制定治理和修复计划并向社会公开。开展病危险尾矿库和 “头顶库” 专项整治。持续开展 “绿盾” 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 行动, 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限期进行整治修复。 (三)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到 2020 年, 完成全国自然保护区范围界限核准和勘界立标, 整合设立一 批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对生 态严重退化地区实行封禁管理, 稳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退牧 还草, 扩大轮作休耕试点, 全面推行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

18、衡制 度。依法依规解决自然保护地内的矿业权合理退出问题。全面 保护天然林, 推进荒漠化、 石漠化、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强化湿地 保护和恢复。加强休渔禁渔管理, 推进长江、 渤海等重点水域禁 捕限捕, 加强海洋牧场建设, 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推动耕地 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海洋休养生息。 十、 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加快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健全保障举措, 增强系统性和 完整性, 大幅提升治理能力。 (一)完善生态环境监管 体系。整合分散的生态环境 保护职责,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 和污染防治统一监管,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和管理体制、 激励约束并举的制度体系、 政府企业公众共治体系。全面完成 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 推进综 合执法队伍特别是基层队伍的能力建设。完善农村环境治理体 制。健全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管理体制, 推进跨地区环保机 构试点, 加快组建流域环境监管执法机构, 按海域设置监管机 构。建立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构建天地一体化 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实现国家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预报预警 和质控, 按照适度上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的要求加快推进 有关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环评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