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 2 卷第2 期人民黄河 V 0 1 3 2 ,N o 2 2 0 1 0 年2 月Y E L L O WR I V E RF e b ,2 0 1 0 【综合】 黄河综合治理思考 彭瑞善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北京1 0 0 0 4 8 ) 摘要:黄河干支流已建的大量水库、电站、引水工程及大面积水土保持措施等,极大地改变了进入河道的水沙过程,引 起了河道淤积萎缩。黄河宁蒙河段的治理主要是缩窄河槽、稳定流路,以提高中枯水河槽的挟沙能力,治河措施可兼顾 保水作用。黄河龙潼河段的滩地堆沙和控导河势等综合治理须与古贤水库的规划设计紧密结合。黄河下游河道整治的 基本要求是保持河道的
2、纵向输沙平衡和平面上的河势稳定,根据水沙减少的情况修订规划,沿程整治河宽应随比降的减 小而减小。干支流水库的调水调沙运用须与河道整治相互配合,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冲深河槽、稳定流路、输沙入海的作 用。考虑到黄河流域下垫面的变化及水库的调节作用,建议利用过去的降水资料重新推算产生的径流,以修正水沙系列 和洪水频率。 关键词:综合治理;河道整治;调水调沙;水沙系列;黄河 中图分类号:T V 8 8 2 1文献标识码:A 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0 1 3 7 9 2 0 1 0 0 2 0 0 1 黄河水沙特征是水少沙多、水沙异源。清水主要来自兰州 以上;
3、宁蒙河段为干旱耗水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大量泥 沙汇入黄河,使下游堆积成地上悬河。黄河干流已建成三门 峡、小浪底、龙羊峡等调节水库和水电站,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区持续开展了水土保持工作,下游加高培厚大堤并自下而上 进行了河道整治,同时全河修建了大量引水工程。随着流域经 济的发展,引用水量大幅度增加。使1 9 8 6 年以后来水偏枯。今 后的黄河治理应考虑上述新情况。 l 黄河上中游河道概况及开发治理H 黄河上游玛多至龙羊峡,河道长14 1 7k m ,平均比降为 1 8 0 0 ,有多石峡、拉干峡等多处峡谷。在峡谷河段,山高谷深, 坡陡流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但河谷出露的基岩多为砂 岩
4、、页岩、板岩和千枚岩,岩性软弱,裂隙断层发育,建坝时必须 解决好工程地质问题。龙羊峡至青铜峡,河道长9 1 6k m ,落差 l3 1 7k m ,平均比降为1 7 0 0 ,河段内有1 9 处较大峡谷和1 7 处 较大川地,峡谷长度占河段总长的4 0 以上,许多峡谷都由花 岗岩或古老变质岩组成,抗压强度高,防渗性能好,地形地质条 件均适宜建坝。龙羊峡多年平均来水量为2 0 2 亿m 3 ,含沙量在 1k s m 3 以下,水多沙少,坡陡流急,建坝条件优越,是黄河水力 资源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黄河上游已建成、在建的和拟于近 期建设的约2 0 座水库、电站均在此河段。 黄河出青铜峡流经银J i
5、I 和内蒙古两大平原至河口镇,河道 长8 5 8k m ,平均比降为1 60 0 0 ,多是沙卵石河床,河槽宽5 0 0 30 0 0m ,水流平缓,沙洲较多,沿岸3 0 一5 0k m 范围内是黄河流 域的古老灌区。由于蒸发、渗漏损失严重和两岸大量引水,因 此黄河经过这段河道水量不但不增,反而减少了8 0 亿一1 0 0 亿 I l l 3 。有关研究表明【2 。3 j ,三盛公至河口镇河段属冲淤交替的微 淤河道,1 9 6 8 年刘家峡水库开始运行,特别是1 9 8 6 年龙羊峡水 库运行以来,年水量、汛期水量和洪峰流量均明显减小。这造 成河槽严重淤积,2 0 0 3 年三湖河I ;2l4
6、 6 0m 3 s 流量的水位为 10 1 9 9 9m ,比1 9 8 1 年流量为55 0 0m 3 s 的水位还高2c m 。三 盛公至蒲滩拐( 头道拐下游1 8k m ) 河段,年均淤积0 5 8 5 亿t , 引起同流量水位的抬高。头道拐站汛期各级流量年均天数见表 1 ;巴彦高勒站不同时期年均水沙量,见表2 。 表1头道拐站汛期各级流年均天数f 2 】d 年份 水量亿m 3沙量亿t 非汛期汛期全年非汛期汛期全年 1 9 2 0 - - 1 9 6 81 0 5 61 7 8 12 8 3 70 3 0 r 71 4 7 51 7 8 2 1 9 6 9 - - 1 9 8 61 1
7、0 21 2 4 52 3 4 7 O 2 2 0 0 6 3 00 8 5 0 1 9 8 7 _ 2 0 0 3 9 6 95 4 91 5 1 80 2 7 20 3 9 5O 6 6 7 现时用得较多的挟沙能力公式为 s 州南“ Y sg 导m a ) ( 1 ) 一y V :上店,( 2 ) 式中:S 为挟沙能力;K 为系数;y 为浑水容重,;y 。为泥沙重率; y 为流速;7 为泥沙在浑水中的沉速;g 为重力加速度;h 为水 深;n 为糙率;J 为比降。 收稿日期:2 0 0 9 一1 2 0 3 基金项目:中国水科院科研专项( 泥集0 8 2 0 ) 。 作者简介:彭瑞善( 1
8、9 3 3 一) ,男,湖北武汉人,高级工程师( 教授级) ,主要从事 江河演变及治理研究工作, E - m a i l :p e n g r s i w h r C O I I I l 人民黄河2 0 1 0 年第2 期 假设浑水容重、沉速等因素不变,可导得 3 S :K 辱 ( 3 ) 凡 当流量减小后,水深相应减小,挟沙能力降低,河槽淤积。 只有缩窄河宽,增加水深,才能恢复河道的挟沙能力,并与减少 后的流量相适应。因此,宁蒙河段的治理主要是防淤、固河、固 沙、节水,即通过工程措施缩窄河槽、固定流路、集中水流,以提 高河槽的挟沙能力。对沿河沙丘要实施固沙措施,采用先进的 灌溉技术,减少水分
9、的蒸发渗漏,减少引用水量。 河口镇至禹门口河段长7 3 5k m ,落差6 0 8m ,平均比降约 为8 1 00 0 0 ,黄河穿流于晋陕峡谷,除河曲、保德、府谷3 处河 谷较宽外,绝大部分河宽为2 0 0 4 0 0m 。岸壁陡峻,高出水面 数十米至1 0 0 余m ,其上覆盖着黄土层,两岸众多支流深切黄 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每遇暴雨,洪水泥沙俱下,该河段是黄 河的主要产沙区,也是黄河下游洪水来源区之一。做好水土保 持工作是该河段( 流域) 的重要任务。 黄河出晋陕峡谷,进入开阔段,禹门口至潼关河段长约1 2 6 k l n ,落差5 2m ,比降约为1 25 0 0 ,河谷宽3 1 5
10、k m ,平均宽约8 k m ,河床宽浅散乱,摆动塌滩严重。滩地面积约为6 0 0k m 2 ,总 淤沙容积为8 0 亿m 3 ,此河段的治理应把堆放晋陕黄土高原的 来沙( 特别是粗沙) 、稳定河势,以及与古贤水库的建设结合起 来进行综合规划。 2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 河型的形成和河床的演变特性决定于来水来沙与河床边 界的相互作用和强弱对比关系,来水来沙是造床的主动因素, 河床边界起被动的反作用并对水流产生一定程度的约束,软 ( 可冲动的) 边界对水流的约束作用在调整自身形态的过程中 是变化的;硬( 不可冲动的) 边界对水流的约束控导作用是不变 的。来水来沙的冲积物构成河床的软边界,岩石山脉和河
11、道整 治建筑物构成河床的硬边界。河道整治的基本途径就是依据 河床演变规律,调节水沙,选配河床的边界形式并建造整治建筑物 和采取生物措施等,实现平面上河势稳定和纵向输沙平衡。 2 1 河道概况 黄河下游河道的基本特征是平面上上宽下窄,纵比降上陡 下平,河床组成上粗下细( 出峡谷附近为沙卵石,往下为沙质河 床,高村以下黏性土含量逐渐增多) ,洪峰流量上大下小,峰形 上尖下缓,含沙量上大下小,河床沿程淤积,河口延伸引起的溯 源淤积对下游窄河段有一定的影响。河道整治工程从下段逐 渐向上段扩展,先整治泺口以下河段,然后扩展到高村,甚至东 坝头。在防洪安全方面,上段防冲决的问题相对比较尖锐,下 段窄河道防
12、漫决、溃决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要特别防止河槽 淤积。黄河下游河型可划分为三种。 ( 1 ) 孟津至高村为游荡型河道。河道长2 7 5k m ,堤距为5 2 0 k r n ,河槽宽为1 3 5k m 。纵比降为2 6 5 1 00 0 0 1 7 2 1 0 0 0 0 ,曲 折系数约为1 1 5 。堤距宽、工程少,河岸、河槽均为沙土,这种 容易被水冲动的边界和来沙量大、洪峰陡涨陡落的来水来沙条 件,形成河床宽浅散乱、变化快、变幅大的游荡型河道。近些 年,在东坝头至高村河段修建了大量工程,其河势已得到初步 2 控制。 ( 2 ) 高村至陶城铺为工程初步控制的弯曲型河道。河道长 1 6 5k m
13、 ,堤距为1 8 5k m ,河槽宽0 5 1 6k m ,纵比降约为 I 5 1 00 0 0 ,曲折系数约为1 3 3 ,滩岸黏性土含量增多,并有一 些较难冲动的胶泥嘴,河道向弯曲发展。受修建工程时机和河 势衔接的影响,弯道发育很不均衡,充分发育的陡弯弯曲半径 仅5 0 0m ;平顺的河湾弯曲半径可达80 0 0m ,一般为10 0 0 30 0 0m 。1 9 7 0 年以后,控导工程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河势已得 到初步控制。 ( 3 ) 陶城铺至前左为受工程控制的微弯型河道。河道长 3 1 8k m ,堤距为0 4 5 5 0 0k m ,河槽宽0 3 0 8k m ,纵比降约 为1 1
14、 00 0 0 ,滩岸黏性土含量更多,两岸为较平顺的河湾工程 ( 或山脚) ,河槽窄深稳定,河湾不能自由发展,曲折系数仅为 1 2 1 ,不仅比国内外典型的弯曲型河道小得多,而且小于高村 至陶城铺河段。可见,工程和山脚构成的硬边界对这段河道的 河型和演变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前左以下为河口段。河道 长约7 0k m ,两岸急剧扩宽,河床演变受上游来水来沙和海域潮 汐波浪的共同作用,淤积、延伸、摆动交替变化。 2 2 来水来沙的变化及河道整治规划的修订 来水( 水量、洪峰流量、峰型等) 来沙( 总沙量及含沙量过 程等) 是形成河流、塑造河床的基本要素,不同的来水来沙形成 不同河型的河流,一般是含沙
15、量大河床宽浅、含沙量小河床窄 深。如1 9 6 0 年9 月,三门峡水库投入运用,使进入黄河下游的 水沙过程发生变化,下游河床曾一度由淤积变为冲刷。特别是 1 9 6 8 年1 0 月、1 9 8 6 年1 0 月和1 9 9 9 年1 0 月,刘家峡、龙羊峡和 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枢纽先后投入运用,以及在于支流和水土流 失区兴建的大量水利水保工程,极大地改变了进入黄河下游的 水沙量及其过程。花园口站不同时期年平均及汛期、非汛期水 量沙量的变化,见表3 。 从表3 可以看出,1 9 8 6 - - 1 9 9 9 年和2 0 0 0 - 2 0 0 5 年较三门 峡建库前的1 9 5 0 - -
16、1 9 5 9 年,年水量减少了4 1 和5 6 ,年沙量 减少了5 4 和9 1 。汛期水量减少了5 5 和7 l ,洪峰流量 减少更多。河工谚语用“小水坐弯,大水趋直”来表述溜势随流 量变化的关系。水流动力轴线的走向,取决于惯性动量p v q ( p 为水流的密度,口为流速,Q 为流量) 与边界阻抗的强弱对比关 系j 。黄河下游河道。一般流速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因此惯 性动量随流量的增大而显著增大。惯性动量大,则水流克服边 界阻力( 边界阻力与河槽状况、泥沙运动和横向环流的作用等 因素有关) 、保持水流原有流动方向的能力强,要求与水流动力 轴线相适应的河湾半径大,出湾保持直线流动的距离长,
17、河道 的尺寸也大。相反,流量减小,则惯性动量亦明显减小,水流克 服边界阻力保持原有流动方向的能力减弱,与其相适应的河湾 半径小,出湾保持直线流动的距离短,河道的尺寸也相应减小。 2 0 0 0 年以来,进入黄河下游的流量大幅度减小,一些弯曲半径 大的河湾,控制不住河势,主流不按规划的流路走,过渡段长的 对应河湾、流势不能正常衔接,造成治导线上的工程脱溜。要求 新修工程或对原有的工程上接或下延建坝。马渡至黑石河段 就是一个例子,来童寨大坝送溜至武庄不到位,使赵口下延建 坝也管不住溜,造成毛庵脱河,九堡不断下延建坝还是管不住 人民黄河2 0 1 0 年第2 期 表3 花园口站不同时期年平均及汛期、
18、非汛期水量沙量的变化 2 3调水调沙问题 注:表中数据系根据文献 4 中的图表资料加工得出。 1 为各时段年 均水量1 9 5 0 - - 1 9 5 9 年年均水量;A 2 为各时段年均沙量1 9 5 0 - - 1 9 5 9 午 年均沙量; 3 为各时段年均含沙量1 9 5 0 - - 1 9 5 9 年年均含沙量;A 4 为各 时段平均汛期水量1 9 5 0 - - 1 9 5 9 年平均汛期水量;如为各时段平均汛期 沙量1 9 5 0 - - 1 9 5 9 年平均汛期沙量;A 6 为各时段平均汛期含沙量 1 9 5 0 - - 1 9 5 9 年平均汛期含沙量;A 7 为各时段平均
19、非汛期水量 1 9 5 0 - - 1 9 5 9 年平均非汛期水量;也为各时段平均非汛期沙量 1 9 5 0 - - 1 9 5 9 年平均非汛期沙量;A 9 为各时段平均非汛期含沙量1 9 5 0 一 1 9 5 9 年平均非汛期含沙量。 溜,这些都是流量大幅度减小造成的。建议首先预估出今后流 量减少的状况,并据此对规划治导线进行修订。修订规划应尽 可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工程,采用潜水丁坝等新材料、新结构缩 窄河槽,使河湾半径和对应弯道之间的过渡段长度均随流鼍的 减少而相应减小。整治后河槽的挟沙能力应该与中水流量的 含沙量相一致,为保持纵向输沙平衡,宽窄河段的整治河宽应 随比降的减小而缩窄,以
20、利于把中水的泥沙输送入海。宽河段 滩地的滞洪淤沙作用仍应保留,但面积可适当减小。整治河道 计算式为 曰= K 悉1 ( 4 ) 厅埘J 式中:口为整治河宽;Q 为流量;- ,为比降;n 为糙率;埘为沉速; 为水深;K 为常数;J s 为含沙量( 挟沙能力) 。 黄河下游大莓的实测资料证明,河道的输沙能力Q 。与流 量Q 的平方成正比,即 Q 。= 脚2( 5 ) 式( 5 ) 表明,同样的水量,施放的流量越大其输送的泥沙越 多。大水漫滩后,滩地糙率大,水浅流速小,大量泥沙沉积在滩 面上,宽河段滩地的滞洪淤沙作用是保障窄河段防洪安全的重 要因素。小浪底水库建成后,为了冲刷更多的泥沙人海,并有 利
21、于改善水库的淤积状态和异重流排沙,从2 0 0 2 年开始,联合 万家寨、三门峡等水库,实施了调水调沙试验并转入生产运用。 随着冲刷次数的增加,河床粗化,冲刷效率将逐渐降低。 根据曼宁公式和连续方程可导得 p :上B 危5 以,1 尼( 6 ) n 式中:Q 为流量;凡为糙率;B 为河宽; 为水深;J 为比降。 从式( 6 ) 和式( 5 ) 可知,相同的断面面积,窄深河槽比宽浅 河槽具有更大的输水输沙能力。对三门峡水库蓄水运用时期 下游河道变化的分析表明“ J ,1 9 6 1 年三门峡水库下泄清水,下 游游荡型河段普遍发生冲刷,在工程控制较好、河势比较稳定 的部位,河槽以下切为主,断面向窄
22、深方向发展;河势摆动的部 位,河槽以展宽为主,断面向宽浅方向发展。为提高河道输水 输沙能力和保障防洪安全等,需要加强河道整治工作,以稳定 河势。因此,水库的调水调沙运用,应该与河道整治相互配合, 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冲深河槽、稳定流路、输沙入海作用。 3 黄河水沙量的变化及对水沙系列的修正 根据文献 4 并稍做补充得出表4 。 表4 不同时期黄河年平均水量沙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过程 注:S l 为各时段年平均总水量1 9 5 0 - - 1 9 5 9 年年平均总水量;S 2 为各 时段年平均总沙量1 9 5 0 - - 1 9 5 9 年年平均总沙量;5 3 为各时段年平均入 海水量1 9 5 0
23、- - 1 9 5 9 年年平均入海水量;& 为各时段年平均入海沙量 1 9 5 0 - - 1 9 5 9 年年平均入海沙量。 3 人民黄河2 0 1 0 年第2 期 从表4 可以看出,1 9 8 6 年以后黄河各时段年平均总水量约 为三门峡建坝前1 9 5 0 - - 1 9 5 9 年的8 0 7 3 。这可能是进入 枯水期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估计今后会有所增加, 但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准确预报是困难的。年平均入 海水量减少更多,主要是干支流引水量和水土保持减水量增加 造成的。近年来,国家对引用水量实行了严格的控制,今后水 土保持减水量还可能增加。年平均总沙量为三门峡建坝前
24、的 7 9 一5 7 ,1 9 8 6 - - 1 9 9 8 年沙量减少与水量减少的比例较接 近,而1 9 9 9 - - 2 0 0 5 年沙量减少比水量多减少约1 6 个百分点。 这反映出水土保持措施在大暴雨较少的时段所取得的成效。 加上小浪底水库拦沙,1 9 9 9 - - 2 0 0 5 年人海沙量只有1 9 5 0 - - 1 9 5 9 年的1 l ,今后水保工程和拦沙水库的继续兴建,将使进入黄 河的总沙量和人海沙量保持减少的趋势。但是,受水库淤满排 沙或出现丰水期等因素的影响,总沙量和人海沙量会有波动。 水土保持方面的专家认为:“作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基本指 导思想,黄土高原国
25、土整治的2 8 字方略,其核心是全部降 水就地入渗拦蓄,本质是通过截、渗、汇、蓄、用径流调控的 综合手段。恢复重建黄土高原土壤水库的巨大蓄水功能,持续 高效利用水土资源,以同时解决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两大问 题。”i s l 有关黄河水土保持措施减洪减沙作用的研究成果表 明pJ :“截至2 0 0 4 年,黄河流域共建设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 18 0 0 多座,淤地坝1 1 2 万座,营造水土保持林8 8 7 万h m 2 ,人 工种草2 6 7 万h m 2 ,建设基本农田6 4 7 万h m 2 ,修建各类小型水 利水土保持拦蓄工程4 0 0 万处( 座) ,水土保持措施初步治理面 积累计达
26、2 0 万h m 2 。受治理标准较低等因素影响,水土保持措 施对中常降雨条件下减水减沙效果明显,但遭遇大暴雨,减水 减沙效果显著降低。2 0 世纪7 0 年代以来,黄河中游水土保持 措施多年平均减少入黄泥沙3 亿t 左右。”按照规划,预计2 0 1 0 年减沙将达5 亿tL l 。 根据黄委的调查报告u 和有关资料,黄河干流已投入运 行的水库水电站有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盐锅峡、青 铜峡、三盛公、万家寨、天桥、拉西瓦、尼拉、李家峡、直岗拉卡、 公伯峡、炳灵、八盘峡、小峡、大峡、沙坡头、龙口、西霞院共2 1 座,正在建设的有康扬、苏只、积石峡、柴家峡共4 座,规划于近 期建设的有碛口
27、、古贤、大观音、大柳树共4 座。各支流建设的 水库、水电站数量更多,干支流还修建了大量引水工程。 人为修建的各种工程和生物措施,极大地改变了黄河流域 下垫面的状况,现今若发生2 0 世纪五六十年代相同的降雨,则 实际进入黄河的水沙径流将与过去测量的数据有较大的差别。 水沙径流的数量和过程是降雨和下垫面相互作用形成的,雨水 是主动作用因素,下垫面遭受降雨作用后,在自身发生相应变 化的同时,对雨水的去向进行分配,即多少水保持在原地附近 入渗、蒸发;多少水形成地表径流由支沟汇入河道等。对雨水 的分配状况和自身变化的程度决定于降水的强度和下垫面的 4 条件( 植被、土质、地形等) 及日照等。对于中常降
28、雨,良好的植 被、平坦或洼坑地形,一般是入渗和蒸发的水量多,汇入河道的 水流少,泥沙径流更少;下垫面若为植被差的黄土丘陵沟壑地 形,则产生水土流失,并汇入支沟河道,入渗和蒸发的水量少。 遭遇暴雨,一般都会增加水土流失量。植树、种草,以及修建鱼 鳞坑、梯田、淤地坝、拦沙坝等水土保持措施都是为了改变下垫 面条件,调整雨水的去向以利于当地保持水土、发展生产,同时 也可减少进入河道的水沙量。在干支流河道E 修建的大坝水 库等工程,也会明显改变进入下游河道的水沙过程和泥沙 数量。 综上所述,现在黄河流域的下垫面已发生巨大变化,遭遇 与过去同样的降雨,将产生与过去不同的水沙径流数量和过 程。因此,过去的水
29、沙径流资料( 如小浪底水库2 0 0 0 年设计水 平1 9 5 0 - - 1 9 7 5 年代表系列等典型水沙系列) 难以代表今后可 能发生的情况,建议将过去黄河流域( 特别是中游地区) 的降雨 资料,降到现在黄河流域的下垫面上重新推算其产生的水沙 径流量和过程,按此办法财过去的水沙资料进行系统的修正, 用修正后的资料和近年的观测资料一起,重新计算各控制站的 洪水频率和用水保证率,以及选配各种典型的水沙系列,作为 今后一段时间工程设计、河道整治和对已有工程进行校核计算 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黄河水利委员会治黄研究组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M 上海:上游教育出版 社。1 9 8 4 2 侯索珍
30、,常温花,王平,等黄河内蒙古河段萎缩特征及成因 J 人民黄河, 2 0 0 7 ,2 9 ( 1 ) :2 1 2 2 3 申冠卿。张原铎侯紊珍,等黄河上游千流水库调节水沙对宁蒙河段的影 响 J 】泥沙研究,2 0 0 7 ( 1 ) :6 7 7 5 4 胡春宏,陈绪坚陈建国黄河水沙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过程研究 J 水利学 报,2 0 0 8 ,3 9 ( 5 ) :5 1 8 5 ” 5 】丁联臻彭瑞蒋黄河东坝头以下河道整治经验初步总结 G 中国水科院中 国水科院科学研究论文集第l l 集北京:7 F , - 和I 电力出版社,1 9 8 3 :l 1 9 【6 陈建国,周文浩,孙平论小浪底水
31、库近期调水调沙在黄河下游河道冲刷中 的作用 J 泥沙研究,2 0 0 9 ( 3 ) :1 - 7 7 彭瑞善李慧梅小浪底水库修建后下游游荡性河道的演变趋势及对策 J 水利水电技术,1 9 9 7 ,2 8 ( 7 ) :9 1 3 8 吴酱特,扁建恩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新论 M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 0 0 6 9 冉大1 1 I ,刘斌,王宏等黄河中游典型支流水土保持措施减洪减沙作用研 究 M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 0 0 6 1 0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M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杜。2 0 0 8 1 1 王震宇。季利李永亮,等黄河上游水库水电站防汛调查报告【R 郑州: 黄
32、河水利委员会2 0 0 5 【责任编辑赵宏伟】 0.54 100 127.7 123.9 121.4 94.6 76.4 66.3 15 15 0.580100龙马潭区1.290.38 100 70.5 68.4 67.1 29.8 24.1 20.9 15 15 0.580100泸 县2.840.15 99 110.8 107.5 105.3 17.7 14.3 12.4 12 15 0.580100合江县2.300.38 99 139.7 135.5 132.8 152.7 123.3 106.9 12 15 0.580100叙永县1.860.11 99 180.6 175.3 171.8
33、 46.9 37.9 32.8 12 15 0.580100古 蔺1.770.15 99 133.1 129.2 126.6 24.3 19.6 17.0 12 15 0.580100市调配1.050.45全 市14.692.71 99 100.7 97.7 95.8 48.4 39.1 33.9 10 15 0.575100注:1. 基准年数据全市采用2010年数据,各区县采用2009至2011年三年平均数据2. 2015年控制单位指标按照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制定3. 根据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GDP工业增加值发展数据,结合单项控制指标确定总量指标(最
34、终数据根据省下达总量,根据单项指标按比例分解)附件2泸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测评表项目测评项目内容及满分值用水总量管理用水效率管理水资源保护管理政策法规及体制建设信息化及人才队伍建设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力度,水资源论证、规划水资源论证开展情况;取水计量设施安装情况;水量分配方案及年度计划分解执行情况;地下水取水管理。用定额和节水“三同时”管理制度的实施力度;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节水监督管理措施;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水源地和水功能区管理;入河排污口行政许可管理;入河排污口整治及河库生态修复;入河排污总量控制。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水资源管理执法效率;水资源管理投入情况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35、;水资源公报、简报、年报、水务管理年报等数据准确性、及时性、规范性;人才队伍培养及结构达标率。单项总分2525251510单项得分说明:1. 此表用于市考核组对各区县的测评,由市水务局负责制定测评细则2. 测评得分计算方法:总分分项项目测评分数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11月19日印发 泸州市人民政府文件泸市府发201229号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泸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现将泸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泸州市人民政府 2012年11月15日泸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
36、度考核暂行办法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1139号)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建设科学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确保完成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目标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一、考核组织实施和对象(一)组织机构。市水务局牵头负责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市节约用水办公室负责考核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日常事务。根据工作需要,市水务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环
37、境保护局、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局、市农业局、市统计局、泸州质监局等有关部门组成考核组,开展考核、评分工作。(二)考核对象为各区、县人民政府。二、考核内容(一)考核内容为各区县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重点考核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等水资源三条红线重要指标完成情况,水资源配置、用水效率管理、水资源保护和相关配套政策及制度建设等情况,以及公众对水资源管理、节约与保护工作的满意度。(二)考核指标和标准。考核分为指标考核、工作测评和公众评价三部分,具体指标和标准分别为:1考核指标。20112
38、015年泸州市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分为3大项10个指标,即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其中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包括用水总量、工业用水量、规模以上非农业取用水户计量设施安装率3个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包括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规模以上节水型企业达标率、县级以上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5个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包括主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2个指标。各区县指标详见附件1,其中水功能区考核名录、指标以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由市水务局商市环境保护局分年度下达;市调配用水总量指标主要用于
39、规划水资源论证通过市级以上审查批准的重点项目,由市发展改革委同市水务局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调整情况统筹考虑安排。考核中的统计与监测办法由市水务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研究制订。2工作测评标准。20112015年各区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测评分为用水总量管理、用水效率管理、水资源保护、政策法规及体制建设、信息化及人才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具体评分标准见附表2。3公众评价标准。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开展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重点调查公众对所区县水资源管理、节约与保护等工作的满意程度。具体标准由市水务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三、考核评分方法及考核等次划分(一)考核评分方法。考核总分由指标考核、工作
40、测评和公众评价三部分组成。具体计算公式为:区县考核总分=指标考核得分50%+工作测评得分40%+公众评价得分10%,其中指标考核部分得分=单项指标考核得分单项指标权重。具体考核、测评以及公众评价得分计算方法由市水务局会同市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二)考评等次划分。考核满分为100分,考核结果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考核得分为90分以上(含90分)的评为优秀,考核得分为8090(不含90分)分的评为良好,考核得分为6080(不含80分)分以上的评为合格,考核得分为60分以下(不含60分)的评为不合格。其中指标考核部分得分低于60分的,直接评为不合格。四、考核方式从2012年起,对20
41、112015年各区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关指标进行考核,采用年度自查、中期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为:1年度自查。从2012年起,各区、县人民政府按本办法的要求于每年4月中旬前将本区县上年度落实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工作总结、自评情况以及相关指标数据完成情况一并报送市水务局。市水务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组成考核组于每年5月中旬前完成对各区县自评情况和相关指标数据的审核,并根据审核情况对有关区县进行抽查,于每年6月底前将考核总体情况上报市政府。2中期考核。各区、县人民政府按本办法的要求于2014年4月中旬前将落实20112013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工作总结、自评情况以及
42、相关指标数据完成情况一并报送市水务局。市水务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组成考核组于5月中旬赴各区县对考核内容进行实地考核,并于6月中旬前提出各考核组评分和考评等次意见。市水务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对各考核组考核评分和考核等次意见进行审核,于6月底前将中期考核情况报市政府审定。3期末考核。各区、县人民政府按本办法的要求于2016年4月中旬前将落实20112015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工作总体情况以及相关指标数据完成情况一并报送市水务局。市水务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组成考核组于5月中旬赴各区县对考核内容进行重点抽查和现场检查,并于6月中旬前提出各考核组评分和考评等次意见。市水务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对各考核组考
43、核评分和考核等次意见进行审核并编写考核总体情况报告,于6月底前报市政府审定。五、考核工作要求(一)考核工作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规范透明、操作易行、奖罚分明的原则。(二)各区县要坚持实事求是,认真开展自评,严格按照要求提供相关材料和数据,建立本辖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指标的统计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把市下达的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及下级行政区,将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和主要任务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管理措施,严格监督管理,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三)市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积极配合做好相关考核工作,对需要进行统计和监测的,要认真做好相关数据的提供工作。市水务局负责考核指标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评价与审核工作,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负责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监测评价。市环境保护局负责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数据的监测评价和审核工作。泸州质监局负责规模以上非农业取用水户计量设施安装率的评价审核工作。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节水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