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化学作业...计——化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_樊亚军.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1391031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化学作业...计——化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_樊亚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化学作业...计——化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_樊亚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化学作业...计——化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_樊亚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通信联系人,E-m a i l:p e r s o n n e w 1 6 3.c o m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化学作业设计 化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樊亚军*陈媛媛 张 恒(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青浦分校 上海 2 0 1 7 0 0)摘要 依据课程标准,围绕核心素养,通过实例阐述了“双新”背景下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从生活 生产、学术研究、化学实验、化学史实、教材和跨学科等6个方面挖掘真实情境,精心组织问题,进行作业设计,突出作业对落实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关键词 作业设计 真实情境 高中化学 实验方法D O I:1 0.1 3 8 8 4/j.1 0 0 3-3 8 0 7 h x j y.

2、2 0 2 2 0 2 0 0 0 5 作业主要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目标而设计,并要求学生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作业设计是指依据一定的目标和教学内容,系统、合理设计学生作业的专业活动。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是教师实施教学、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上海已全面进入“新课标”“新教材”的“双新”时代,但相应配套作业仍存在滞后性,大部分学校依然沿用“旧教材”的配套作业。这些作业的一大共同特点是呈现考试化倾向:作业形式与内容均与考试保持高度统一2,注重知识的记忆,缺乏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内容上偏理论而轻实际、形式上题型固定而缺乏创新。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

3、“化学是停留在课本内的学科”的固定认知和“不会用化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禁锢。因此,作业设计也应紧跟教育改革步伐,开发设计出符合当下需求的3、对落实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有利的新型作业4。本文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一化学第一章“化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为例,浅谈几则基于真实情境的化学作业设计实例。1 基于真实情境的作业设计依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主动参与(活动)既是认知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学生只有“亲历”“体验”“参与”对知识的认识和探究过程,才能促进学习。他的追随者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发生兴趣,产生认知的需要、产生一种要

4、学习的心理倾向,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5。综合以上观点可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真实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相应的情感体验,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过程可以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以真实情境为前提的作业,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发展核心素养。迈克尔杨在 情境学习的教学设计中给出了“好的情境”的3项标准:(1)好的情境能够进行迁移,情境应该和学习者需要学习的知识密切相关,情境必须帮助学生深入到所要学习的概念知识或者程序性知识之中,同时情境能够提供其他丰富的例证或类似问题以使学习者产生概括化与迁移;(2)好的情境能够提供学习的意义,懂得“为什么

5、要学习这个内容”;(3)好的情境能够适应“抛锚式教学”,好的情境应包含丰富的内容,应能使学习者有机会生成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在解决结构不良的、真实的问题的过程中获取丰富的资源,能发散学生思维,为学生深入学习提供机会和基础6。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 0 1 7年版2 0 2 0年修订)中指出: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也为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真实的表现机会。教学中应重视创设真实情境,基于化学知识提出具有价值与现实意义的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促进了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命题者应该准确把握“素养”“情境”“问题”和“知识”等4个要素在命题中的定

6、位与相互联系(见图1)7。本文所述题目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化学核心素养,题目设计,先寻找承载知识的情境,再精心组织问81化 学 教 育(中英文)(h t t p:/w w w.h x j y.c h e m s o c.o r g.c n)2 0 2 3年第4 4卷第5期F i g.1 P r o p o s i t i o n a l f r a m e图1 命题框架题,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把握“素养”“问题”“情境”和“知识”等4个要素在测试中的定位及相互联系,建构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测试框架。“情境”和“知识”同时服务于“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问题”“情境”

7、“知识”3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关注核心素养的同时,也关注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标准,从而使每道题都能体现学业质量水平。2 基于真实情境的作业设计实例本单元作业设计中的真实情境来自于以下6个方面:生活 生产情境、学术研究情境、化学实验情境、化学史实情境、教材情境和跨学科情境等。2.1 生活 生产情境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药物合成、材料的组成和结构、食物与营养及能量转化等都是生活中鲜活的化学情境。这些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丰富情境展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和功能,涉及内容宽泛,既包含元素化合物知识,也包括化学反应原理。生产情境包含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业生产的条件与流程、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和有毒有害物质

8、的处理等,这些内容都可为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基本操作和实践探究等作业内容提供真实情境。例1:在罗宋汤的制作过程中加入植物油,可使番茄中的番茄红素溶解其中,罗宋汤颜色鲜美,深受大家的欢迎。请动手参与家中罗宋汤的制作,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汤的颜色变化。从化学的角度解释加入植物油的作用:。答案:植物油与水互不相溶,番茄红素在植物油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在烹饪过程中植物油对番茄红素进行了萃取,大量的番茄红素溶解在植物油中。例2:海砂是海中的砂石,主要用途之一是用于工程建设的原材料。海砂中的盐类含有大量的N a C l,还含有少量的M g C l2、M g S O4和K C l,海砂盐分中的氯离子

9、会侵蚀钢筋,给工程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建筑工程中采用的海砂必须经过专门的淡化处理。淡化海砂的方法之一是淡水冲洗法,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海砂中的氯离子是否被冲洗干净?答案:取 最 后 一 次 冲 洗 液,加 入 足 量 的B a(N O3)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没有冲洗干净,反之,则已经冲洗干净。例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如何鉴别它们呢?小明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分别取少量固体溶于水,滴加足量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你认为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并请根据表1所给信息,采用适合在家开展的实验方案,区分这2种物质。

10、表1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T a b l e 1 C o m p a r i s o n o f t h e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s o d i u m c a r b o n a t e a n d s o d i u m b i c a r b o n a t e物质主要成分碳酸钠碳酸氢钠酸碱性水溶液呈碱性水溶液呈碱性热稳定性受热不分解2 7 0 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放热吸热 答案:不合理。理由:碳酸钠或碳酸氢钠都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无法通过是否产生气泡来鉴别。实验方案:分别取少量固体溶于水,溶解过程中温度升高的

11、是碳酸钠,温度降低的是碳酸氢钠。设计说明:测试宗旨(核心素养)例1至例3三道试题的测试宗旨主要是:考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和“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现象辨识物质及其反应,能从物质的宏观特征入手对物质及其反应进行分类和表征,能联系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解释宏观现象(素养1水平1)。能对简单化学问题的解决提出可能的假设,依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能运用多种方式收集实验证据,基于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素养4水平2)。例1通过对萃取知识的辨识,例2通过选择适合的方法完成对离子的检验,例3通过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反映了上述测试宗旨的要求。912 0 2 3年第4 4卷第5期

12、 化 学 教 育(中英文)(h t t p:/w w w.h x j y.c h e m s o c.o r g.c n)具体的测试目标包括:能说明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关系(学业质量水平1 1,例1)。能根据化学问题解决的需要,选择试剂,完成简单的物质检验等实验(学业质量水平1 3,例2)。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资料做出预测和假设,能设计简单实验方案,能运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反应条件并顺利完成实验;能收集和表述实验证据,基于实验事实得出结论(学业质量水平2 3,例3)。测试载体(真实情境)例1以生活中的罗宋汤为背景,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围绕罗宋汤制作过程中植物油的作用,创设了真实、有意义的情境。例

13、2以生活中的建筑材料海砂为背景,围绕海砂除杂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创设了测试情境。例3以生活中的食用碱和纯碱的鉴别为背景,围绕设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实验创设了测试情境。3道题均在情境基础上设计出测试任务,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应用相关知识,也给学生提供了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的表现机会。测试任务(实际问题)例1涉及对各种物质分离方法的原理辨析。例2涉及物质的检验方法,要求学生能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干扰因素选取适当的检验试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例3涉及物质的鉴别方法,要求学生结合常见物质热稳定性、溶解的热效应等方面的信息,且能根据物质的性质和所给信息设计简单实验方案

14、。3道题充分体现了测试任务与真实情境之间的紧密联系。解决问题的工具(化学知识)例1要求学生识别出操作背后对应的萃取分离原理。例2要求学生运用学习过的知识解决试题提出的问题,这些知识包括氯离子的检验和利用化学方法除去干扰因素S O2-4。例3要求学生知道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的化学性质,并能够从表格中获取物质的热稳定性、物质溶解的热效应等相关知识后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2.2 学术研究情境学术研究情境是指通过专业期刊、新闻报道或文献检索获得的化学学科前沿知识。选取与中学化学知识内容密切相关的学科前沿知识作为作业素材,既实现了化学学科问题与真实情境的有效统一,又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学科发

15、展对推动人类进步所做的贡献。例4:当温度高于3 1、压强大于7.3 M P a时,C O2会进入超临界状态。此时,C O2的密度接近于液体,黏度接近于气体,能有效地把某些中药成分从原溶剂中萃取出来,与原溶剂分离后再借助减压、升温的方法使超临界C O2变成普通气体,中药成分完全析出,C O2回收再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普通气体状态进入超临界状态,C O2发生了化学变化B.该萃取技术利用了物质在2种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C.分离C O2与中药成分的步骤中用到的方法是过滤 D.该技术将加剧全球温室效应答案:B设计说明:测试宗旨(核心素养)本试题测试宗旨主要是:考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和“科

16、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能识别化学中常见的物质模型和化学反应的理论模型,能将化学事实和理论模型之间进行关联和合理匹配(素养3水平1)。能列举事实说明化学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主动关心与保护环境、资源开发等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素养5水平1)。具体的测试目标包括:要求学生能对常见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描述(学业质量水平1 1,选项A、B、C);主动关心并参与有关的社会性议题的讨论,赞赏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做的贡献(学业质量水平1 4,全题情境);能运用所学的化

17、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讨论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认识化学科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学业质量水平1 4,选项D)。测试载体(真实情境)本题以学科前沿成果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为背景,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围绕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实现萃取并回收的关键环节,创设了真实、有意义的情境,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该题的测试任务,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推理和判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的意识与能力。测试任务(实际问题)本题依据测试宗旨和目标,基于真实、有意义02化 学 教 育(中英文)(h t t p:/w w w.h x j y.c h e m s o c.o r g.c n

18、)2 0 2 3年第4 4卷第5期的情境向学生提出了4个实际问题,涉及物质变化、分离方法、原料循环利用等方面,要求学生在读懂情境的基础上,将情境与化学知识进行类比、关联,建立分析萃取、蒸馏问题的一般模型,并运用模型解决问题。题目充分体现了测试任务与真实情境之间的紧密联系。解决问题的工具(化学知识)本题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及从题中获取到的相关信息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这些知识包括:当温度、压强条件改变时,物质所发生的物理变化过程(A选项);萃取操作的原理(B选项);对各种物质分离方法的原理辨析(C选项);对原料循环利用的认识和评价(D选项)等。2.3 化学实验情境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

19、学实验是真实的情境,形象直观。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身感受到的实验作为情境,有利于学生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生的学习潜能、创新精神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都能得到发展。例5:某同学设计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并通过蒸馏方法分离得到碘单质。查阅资料显示(表2):表2 碘与四氯化碳的性质对比T a b l e 2 C o m p a r i s o n o f t h e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i o d i n e a n d c a r b o n t e t r a c h l o r i d e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c m3)溶解性特

20、性I21 1 31 8 44.9 3在水中溶解度小,易溶于C C l4等有机溶剂易升华(8 0 开始有明显的升华)C C l4-2 37 6.81.5 9 5不溶于水-(1)萃取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 。静置分层后,下层液体呈 色,含有的物质是 。(2)待液体分层清晰后,打开活塞,但发现下层液体不能顺利流下,可能的原因是 。(3)该同学设计用下列装置(图2)将四氯化碳蒸出以得到固体碘。F i g.2 T h e d i s t i l l a t i o n a p p a r a t u s u s e d i n t h i s e x p e r i m e n t图2 该实验所用蒸馏装置

21、实验过程中发现当温度计显示7 6.8 时,锥形瓶内开始有连续的无色液滴滴下,但是几分钟后,蒸馏烧瓶内充满了紫色蒸气。该同学随即做出推断:锥形瓶内液体的成分是 ,用此法提纯碘单质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写出验证该同学推断的方法 。思考后,该同学查阅文件后得知,通过降低压强到0.0 2个大气压,常温下四氯化碳就可蒸出,约8 m i n就将碘和四氯化碳分离开来。运用该方法分离四氯化碳和碘的原理是 。答案:(1)分液漏斗;紫红;四氯化碳和碘。(2)分液之前未打开分液漏斗顶塞。(3)四氯化碳和碘;取样,加入淀粉溶液,若显紫色则该同学推断正确或者直接观察锥形瓶中液体的颜色,若显紫红色,则该同学推断正确。物质的沸

22、点随大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在0.0 2 个大气压下,四氯化碳的沸点可以降到室温下,不需要加热即可将四氯化碳蒸出,避免了碘因受热而升华的问题。设计说明:测试宗旨(核心素养)本试题测试宗旨主要是:考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根据教材中给出的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客观地进行记录,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素养4水平1);能对简单化学问题的解决提出可能的假设,依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素养4水平2)。该题所提出的3个实际问题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上述测试宗旨的要求。具体的测试目标包括:要求学生能依据化学问题解决的需要,选择常见的实验仪器、装置和试剂(

23、学业质量水平1 3,题目第1问);能根据已有经验和资料做出预测和假设,能设计简单实验方案122 0 2 3年第4 4卷第5期 化 学 教 育(中英文)(h t t p:/w w w.h x j y.c h e m s o c.o r g.c n)(学业质量水平2 3,题目第2、3问)。测试载体(真实情境)紧扣高中化学教学实际,以“从碘水中萃取碘”这一学生实验为背景,围绕萃取、蒸馏等分离操作的基本原理和关键环节,创设了既贴近课堂又关联生产实际的情境,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该题的任务,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推理和判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的意识与能力。测试任务(实际问题)本

24、题依据测试宗旨和目标,基于真实、有意义的情境向学生提出了3个实际问题,涉及物质的性质、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等方面,要求学生在理解实验目的、实验过程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化学与物理跨学科知识进行解答。题目充分体现了测试任务与真实情境之间的紧密联系。解决问题的工具(化学知识)本题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从试题中领悟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这些知识或经验包括:萃取实验需要使用的仪器、萃取剂四氯化碳的性质(第1问);液体下流与容器内气体压强、液体本身重力之间的关系(第2问);蒸馏操作的原理、物质特性、物质的检验及液体沸点与气压之间的关系(第3问)等。2.4 化学史实情境化学史实是

25、化学工作者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的化学学科的产生、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其中既包含物质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等化学知识,也包含化学学科的思维和方法。在作业设计中以化学史实为情境,通过回顾这些知识,领悟这些思维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例6:宋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了精制蜡的过程:“先将蜡六两熔化作汁,以重绵滤去滓”文中涉及的物质分离操作是 。答案:过滤。设计说明:测试宗旨(核心素养)本试题测试宗旨主要是:考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理解、描述和表示化学中常见的认知模型,指出模型表示的具体含义,并运用于理论模型解释或推测物质的组成、结构、

26、性质与变化(素养3水平2)。具体的测试目标包括:能对常见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描述和符号表征(学业质量水平1 1)。测试载体(真实情境)本题以精制石蜡作为背景,素材来源于文献记载,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围绕制蜡过程中过滤这一关键环节,创设了真实的情境。测试任务(实际问题)本题提出的实际问题涉及物质的分离方法,要求学生在读懂情境的基础上,将情境与化学课内知识进行类比、关联。解决问题的工具(化学知识)过滤操作的原理。2.5 教材情境教材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依据,是经过长期实践和优化形成的文本,内容科学准确。教材中包含大量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有关的内容,教材的实验、资料、图表等包含大量真实情境,教材内容是

27、设计基于真实情境作业的优质素材。例7:氯气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物质,可以用来制取高纯硅等半导体材料。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图3)和步骤如下:F i g.3 T h e d e v i c e f o r p r e p a r i n g c h l o r i n e i n t h e l a b o r a t o r y图3 实验室制备氯气的装置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缓缓加热,使气体均匀逸出;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从恒压滴液漏斗中将浓盐酸缓缓滴入烧瓶中;洗涤仪器,整理桌面;收集满氯气后,移出烧杯中的导管,熄灭酒精灯,待装置冷却。(1)操作正确顺序为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28、的原因是 。(3)已知H C l气体能被饱和食盐水吸收,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难溶解。请完善上述实验装置,22化 学 教 育(中英文)(h t t p:/w w w.h x j y.c h e m s o c.o r g.c n)2 0 2 3年第4 4卷第5期制备一瓶纯净、干燥的氯气,画出装置图并说明新增装置的作用。答案:(1);(2)氯气可溶于水,不用排水法收集,氯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3)上图所示装置基础上,在集气瓶和烧杯之间,依次连接装有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的洗气瓶。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浓硫酸的作用为干燥。设计说明:测试宗旨(核心素养)本试题测试宗旨主要是:

29、考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和“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能联系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解释宏观现象(素养1水平1)。要求学生能根据教材中给出的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客观地进行记录,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素养4水平1)。具体的测试目标包括:能根据化学问题解决的需要,选择常见的实验仪器、装置和试剂,完成简单的物质制备实验(学业质量水平1 3,题目(1)、(3)。能说明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关系(学业质量水平1 1,题目(2)。测试载体(真实情境)本题以教材提供的实验室制取氯气作为背景,素材来源于教材,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围绕氯气的制取、净化和收集,创设

30、了真实的情境。测试任务(实际问题)本题提出的实际问题包括:物质的制备、提纯方法等。解决问题的工具(化学知识)氯气制备的装置、实验步骤,氯气的性质等。2.6 跨学科情境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涉及多个学科,学科知识间存在关联或逻辑,创设包含跨学科知识内容的作业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8:小张同学在做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需要配制9 8 m L 0.8 7 7 m o lL-1的蔗糖(式量:3 4 2)溶液,试回答:(1)配制溶液时需要的定量仪器有:;(2)配制溶液应准确称取蔗糖 g;(3)配制溶液过程中,下列操作的正确顺序是(用字母表示

31、);A.冷却 B.称量 C.洗涤 D.定容E.溶解 F.摇匀 G.转移(4)小张同学在做实验中没能观察到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脱离,可能的原因是 。A.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B.未将洗涤烧杯内壁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C.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线便停止加水D.将配得的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E.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5)小张分析原因后,重新配制溶液,成功观察到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答案:(1)电子天平、1 0 0 m L容量瓶;(2)3 0.0 0 0 g;(3)B E A G C D F;(4)A B。设计

32、说明:测试宗旨(核心素养)本试题测试宗旨主要是:考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根据教材中给出的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客观地进行记录,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素养4水平1)。能运用化学计量单位定量分析化学变化及其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素养2水平2)。该题通过对蔗糖溶液的配制和质壁分离实验失败原因的探究反映了上述测试宗旨的要求。具体的测试目标包括:能根据化学问题解决的需要,选择常见的实验仪器,完成简单的物质制备等实验(学业质量水平1 3,题目(1)、(3)。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资料做出预测和假设(学业质量水平2 3,

33、题目(4)。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验中的实际数据,并应用物质的量计算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学业质量水平1 2,题目(2)。测试载体(真实情境)本题以生物学科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为背景,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围绕对实验所需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的配制及质壁分离实验失败原因的探究,创设了真实、有意义的情境,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该题的任务,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也利于发展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322 0 2 3年第4 4卷第5期 化 学 教 育(中英文)(h t t p:/w w w.h x j y.c h e m s o c.o r

34、 g.c n)测试任务(实际问题)本题依据测试宗旨与目标,基于真实、有意义的情境向学生提出了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解答,充分体现了测试任务与真实情境之间的紧密联系。解决问题的工具(化学知识)本题要求学生运用学习过的知识解决试题提出的问题,知识包括能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能选择常见的实验仪器、装置和试剂,完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能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学生进行作业活动的过程,不应该是课堂知识的记忆过程,而应该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

35、养思维能力,落实核心素养。作业设计是否精准、高效,对能否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列举的若干作业设计实例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尝试从生活 生产、学术研究、化学实验、化学史实、教材和跨学科等6个方面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驱使学生建立学科知识与现实情境的关联,建立分析模型。基于真实情境的作业设计有助于构建立体化的化学学科形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是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项有效工具。参 考 文 献1 张跃飞.化学教育(中英文),2 0 1 8,3 9(5):5 8-6 02 黄一敏,王东.化学教学,2 0 1 4(8):7 0-7 23

36、 郭浩芳.化学教育,2 0 1 1,3 2(1 2):2 8-3 04 林美凤,鲍文亮,王露萍,等.化学教育(中英文),2 0 2 0,4 1(1 3):5 4-5 95 杜淑贤.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1 9:1 76 M i c h a e l F.E d u c a t i o n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s e a r c h a n d D e v e l o p-m e n t,1 9 9 3,4 1(1):4 3-5 8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 0 1 7年版2 0 2 0年修订).北京:人

37、民教育出版社,2 0 2 0:7 3H o m e w o r k D e s i g n B a s e d o n R e a l S i t u a t i o n:C o m m o n l y U s e d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M e t h o d s i n C h e m i s t r yF A N Y a-J u n*C H E N Y u a n-Y u a n Z HA N G H e n g(H i g h S c h o o l A f f i l i a t e d t o F u d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38、Q i n g p u C a m p u s,S h a n g h a i 2 0 1 7 0 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c o u r s e s t a n d a r d s a n d f o c u s i n g o n t h e c o r e l i t e r a c y,t h i s p a p e r g i v e s s e v e r a l e x a m p l e s t o s h o w h o w t o d e s i g n c h e m i s t r

39、y h o m e w o r k r e l a t e d t o r e a l s i t u a t i o n u n d e r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o f“D o u b l e N e w”.T h e h o m e w o r k d e s i g n i s c a r r i e d o u t f r o m s i x t y p e s o f r e a l s i t-u a t i o n s,i n c l u d i n g l i f e-p r o d u c t i o n,a c a d e m i c r e

40、 s e a r c h,c h e m i c a l e x p e r i m e n t s,h i s t o r i c a l f a c t s o f c h e m i s t r y,t e x t b o o k s a n d i n t e r d i s c i p l i n a r y,a n d h i g h l i g h t s t h e f u n c t i o n a l v a l u e o f h o m e w o r k f o r t h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o f c o r e l i t e r a c y.K e y w o r d s h o m e w o r k d e s i g n;r e a l s i t u a t i o n;s e n i o r h i g h s c h o o l c h e m i s t r y;e x p e r i m e n t a l m e t h o d s42化 学 教 育(中英文)(h t t p:/w w w.h x j y.c h e m s o c.o r g.c n)2 0 2 3年第4 4卷第5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